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桂林旅游游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旅游业是支柱产业。近些年来,桂林旅游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35%,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本文根据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设定模型,实证分析旅游消费与桂林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相关数据均取自1999年~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桂林市统计年鉴》及《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中用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用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人次来表示桂林旅游经济的增长状况。在使用这些数据时,本文用游客接待人次和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桂林旅游收入的边际贡献进行了自然对数转换,以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弹性值。
二、计量模型的构建
桂林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之风光,虽为国际旅游城市,但国内游客仍一直是其接待主体,国内客源市场对桂林旅游收入年年攀升的贡献不可小觑。鉴于此,文章利用影响旅游收入(Y)的游客接待人次(L)和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K)建立模型,分析桂林旅游收入增长过程。
经过统计分析, Y、L、K之间的关系呈Cobb-Gauglas生产函数的形式:Y=eALαKβ
显然,此函数关系式反映了游客接待人次和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桂林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了研究需要,在上式两端同时取自然对数,即得到如下模型:
lnY=A+αlnL+βlnK(1)
三、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Eviews5.0软件对(1)式进行了相关数据处理后,计量模型的输出结果如表:
从表中易知:A= -6.8815,α=0.5638,β=0.4220
于是(1)式函数即:=e-6.8815L0.5638K0.4220 (2)
(0.112592)(0.195218)
R2=0.9506F=68.40110
由输出结果知, 模型中参数α与β的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状态,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 显著性检验通过。经异方差和规模效益不变性检验, 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并接受α+β=1的假设, 同时也符合弹性预期值。游客接待人次的贡献率为0.5638, 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0.4220, 这表明两者对桂林旅游经济的增长有着显著影响。此外,根据模型(2)就游客接待人次(L)与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K)对旅游收入的边际贡献做进一步分析,验证了该增长模型的优良性。
四、结论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旅游投诉,旅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对策,桂林
1. 旅游投诉、旅游服务质量的相关概念
1.1 旅游投诉的概念
根据我国国家旅游局在2010年5月颁布的《旅游投诉处理办法》, 旅游投诉是指游客认为旅游经营者损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旅游执法机构,对双方发生的民事争议进行处理的行为。
服务学理论认为,投诉可分为:显性投诉和隐性投诉。《旅游投诉处理办法》中定义的旅游投诉为显性投诉。隐性投诉是指游客对旅游接待或有关服务不满时,不向旅游主管部门等提出投诉,而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示不满,自己或影响他人不再购买旅游产品。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或统计的旅游投诉数据都指的是显性旅游投诉。[1]
1.2 旅游服务质量的内涵
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者通过比较其接受的服务水平与期望目标得出的对某一特定服务的感知。[2]就旅游投诉机制而言,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服务活动能达到规定效果和满足游客需求的能力和程度,旅游服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使游客的需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整个旅游投诉机制的运转必须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此提高游客满意度。而其质量主要从餐饮、住宿、交通、购物以及导游等方面来评价。
1.3 分析旅游投诉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意义
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而旅游投诉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旅游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有效地解决游客所投诉的问题,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及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概括起来分析旅游投诉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3]:①顾客投诉率是衡量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优劣的试金石;②从投诉中可以了解顾客对旅游服务的真实需求和愿望;③游客投诉为服务质量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信息和基础;④服务当中和之后处理好投诉是一种有效的服务补救。
2. 桂林市旅游投诉现状分析
为了构建桂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桂林市旅游局委托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编制《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总体发展规划纲要》;项目组于2009年9月至10月在桂林市区及阳朔、荔浦、兴安、龙胜、恭城等六个主要旅游地区针对游客进行调研旅游论文,共计发放问卷658份,收回639份,有效率为97%,其中有过各种投诉经历的有359份。运用SPSS13.0软件对投诉者的数据进行了提取,并对缺省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剔除和校正。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桂林旅游投诉的现状:
2.1 样本情况分析
表1 调查样本分析
百分率
百分率
百分率
性别
年龄
学历
男
女
57.4%
42.6%
15-24
25-44
45-64
62.7%
32.6%
4.7%
初中以下
高中及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初中以下
6.2%
24%
33.3%
34.1%
2.4%
6.2%
职业
收入
农民
工人
专业技术人员
公务员
教育工作者
私营企业主
企事业管理人员
学生
服务人员
其他
3.9%
18.6%
14.0%
17.6%
11.7%
8.3%
10.9%
8.7%
4.7%
1.6%
无
500以下
500-999
1000-1999
2000-2999
3000-4999
5000-9999
1万以上
7.3%
3.1%
14.0%
23.2%
23.8%
14.7%
8.5%
5.4%
【关键词】桂林旅游;SWOT分析法
1.引言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议积极发展旅游业,尽管并没有特别的强调,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桂林旅游业起步较早,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全区经济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桂林旅游业作为桂林的主导产业,在桂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桂林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现用SWOT法对桂林旅游业进行分析。
2.桂林旅游业的SWOT战略要素分析
2.1 优势分析(S)
为改善旅游环境,桂林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己开通多条区际航行,并且完成入境游客的机场口岸落地签证,境内桂柳高速和其他等级公路全面覆盖。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一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具有较为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市区及所辖12个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合理,是世界上亚热带岩溶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以漓江为代表的桂林山水是世界级独特资源。
2.2 劣势分析(W)
桂林旅游产品结构仍以观光型为主,使得桂林旅游业易受季节波动影响效益,问题主要表现在形式单一且处于垄断地位,使得其他产品难以脱颖而出。由于高质量产品种类供给的速度跟不上需求发展的速度,一些度假休闲产品市场知名度低,对会议旅游和大型赛事会展缺乏吸引了。桂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声不符,在游客心中,只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对桂林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却不甚了解。
2.3 机会分析(O)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构想有利于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的推动下,桂林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己经互为重要客源市场,两者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与旅游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将进一步促进旅游有效需求的形成,带动桂林旅游市场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正处于由满足温饱等生存性消费向旅游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转变和升级的重要临界期,对于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将面临日益旺盛的需求。
2.4 威胁分析(T)
旅游是一个相关性非常强的综合性产业,涉及到很多产业和部门,与旅游相关的农业、工业和商业在桂林都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将会直接影响旅游业整体的经济效益。而且与周边各个著名的旅游城市相比较,桂林市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一线服务人员,直接影响到桂林旅游业的开展。在宣传的手段和方式上,大多是一般性、常规性和应付性的做法,缺乏创新和突破,缺乏通盘的长远的计划。
3.发展桂林旅游业的对策
3.1 适当超前,跨越发展
桂林的观光旅游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旅游的发展在考虑常规性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高档次的休闲、会议、度假类的旅游产品开发,实现种类的多样化和跨越式发展。在旅游设施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旅游区域和客源市场,适量的建设一些高档次接待设施,提高旅游的高端接待能力。
3.2 突出特色,差异发展
特色是旅游目的地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旅游发展应结合桂林已有的山水旅游特色,不仅要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东西,同时,应注意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差异发展,重点建设有别于周边地区已开发成功的旅游产品,与周边地区形成互补共济的发展格局。
3.3 运用科技,重视人才
目前要使得桂林的旅游业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大科技技术方面的投入,在旅游产业和环境保护上推广和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提高各方面的应用水平和普及度,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政府、院校、企业等发挥积极性,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和机制。实现紧缺型人才的专项培养,并对旅游业在岗员工进行专门的素质提升培训,为桂林旅游建设做贡献。
3.4 转变经营模式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必将发生改变。正因为电子商务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必然得到飞快发展,迅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更应该适应时代的新发展,把它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手段。其次,桂林拥有著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品牌和最佳的城景交融的旅游资源,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引导企业参与品牌创建和推广势在必行,所以桂林应该抓住机遇,转变现有经营模式更好的适应日趋成熟的互联网时代。
根据上述分析,可将桂林旅游业的战略要素及开发对策汇总,如图1。
参考文献:
[1]李志刚.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李庆雷.明庆忠.旅游规划技术与方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白崇萍.桂林导游服务现状分析[J].市场论坛,2008.
作者简介:
一、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森林旅游区同质化现象严重
森林公园或景点在审批通过后,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园区的整体规划问题。在进行景观规划时,一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景观的原有风貌,凸显地方森林旅游特色;另一方面则要融入“自主创新”理念,在不破坏林区原有生态景观的同时,增添一些现代化的元素或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旅游开发和景区规划时,部分设计者盲目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照搬其他森林旅游景观的设计方法,导致国内景区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森林景观的独特魅力得不到体现,也就很难吸引到更多数量的游客。
2、旅游资源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甘肃省森林资源丰富,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设计理念,这些自然资源优势并没有及时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扎尕那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迭部县林业总场益哇林场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但由于没有科学系统的进行规划和开发利用,扎尕那省级森林公园的其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景区的旅游景点单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森林旅游区。
3、森林内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森林旅游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的游客,主要原因是满足了人们放松身心、拥抱自然的需求。因此,只有保证景区内环境的干净、整洁,才能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但是森林旅游景区面积广大,每天接待游客数量较多,景区内经常可见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导致景区内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由于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因此林区内的保护工作也难以及时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林内部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导致部分景点失去观赏价值,不利于森林旅游资源的持续开发。
二、森林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从观光型向参与型转变
甘肃省现有的森林公园和旅游景点,大多数是由国有林场或自然保护区转变而来。早期进行森林旅游开发时,工作重点往往集中于对森林本身价值的开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旅游体验,森林景观设计以观光型的景观为主。观光型景观只能满足游客视觉上的需求,虽然能够使游客欣赏到自然美景,但是并不能让游客全身心的享受自然魅力。因此,必须要转变旅游景观设计思路,从观光型向参与型转变,关注游客的切身体验,调动游客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真正感受到森林景观所带来的舒适性和轻松感。
2、从人工景观向生态景观转变
现阶段的森林旅游景观设计,主要以人工景观为主,包括景区内的凉亭、建筑等,而自然景观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观点,协调好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既要实现景区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体现出生态景观的观赏价值。景观规划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为必备前提,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具体措施有设计生态建筑、恢复地带性植被景观、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景点项目,通过植物的选择建设引鸟、引蝶等生物景观。
3、从单一景观向多元景观转变
不同游客的审美价值和旅游目的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有的游客单纯是为了通过森林旅游来宣泄工作压力,而有的游客则希望领略不同地区的独特风景。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时,也要尽可能多的设计不同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全面围绕主题,从风景建设、道路、植被、人文等出发,公园保护、管理、服务等环节都紧扣主题展开,实现森林内部有限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应当注意的是,从单一景观到多元景观,不仅仅是景观数量上的增加,而且还要兼顾各个景观之间的协调和搭配,实现森林旅游景区整体质量上的提升,为游客创造更加舒适、放松的旅游环境。
4、从追求规模向突出特色转变
早期的森林公园大多数是由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改造形成,整体面积较大。而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也片面的追求森林景区的规模,导致景区内部许多特色资源得不到集中利用,森林公园的整体开发程度普遍较低,难以为游客提供配套的旅游服务。在今后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整合森林内部的各种资源,突出森林公园内部的特色景点,并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知名度的主题景观,吸引更多的游客。例如,兰州地貌复杂多样,境内山地、高原、沙漠、戈壁交错相间,黄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形成“山-河-谷”串联分布的独特景象。可以充分依托不同的自然环境风貌,开发综合性的森林旅游区。
5、从功能理性向公众参与转变
景观规划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森林旅游价值的发挥,还要综合考虑森林旅游开展对周边环境及公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也必须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能够群策群力,及时发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从而提升森林旅游开发的效率;另一方面,群众的建议还能给设计者提供灵感和思路,保证了景观设计能够被多数群众和游客所接受、认可。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展森林旅游开发听证会,将拟定的景观规划设计展示给群众代表,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确定景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不足之处,从而在公众参与、公众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景观规划设计的不断完善。
三、参与体验型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
1、概念介绍
参与体验是人类对客观环境的认知手段和主观感受。人们乐意将自我的参与体验运用于各种外部环境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参与体验己经与人们的生活不可分离。景观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体验型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要求坚持人与自然融合统一的理念,在营造优美自然风景的同时,激发人们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2、体验形式
(1)娱乐体验。通过游戏的方式,带给游客新奇、刺激、兴奋的旅游体验。例如许多森林景区内设置的水上公园,过山车等。娱乐体验要注重结合地方民俗特色,以期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2)教育体验。这里的教育体验,并不是指传统的教育,而是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在森林旅游和实际体验中,掌握更多的自然知识,从而以放松的心态接受新知识。例如家长可以在森林旅游的沿途,向孩子科普各种野生植物的名字,某种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等,以此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3)避世体验。一些大型的森林公园远离喧嚣的市区,游客漫步在森林小道中,能够暂时忘却工作、生活上的烦恼,实现由内而外的放松。避世体验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而是个人精神压力宣泄的一种途径,在森林旅游结束后,游客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姿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从而提升工作效率。(4)审美体验。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是森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也是森林公园吸引更多游客、提升自身经济价值的关键。无论是原生态景观的体现,还是现代人工景观的装点,都是以满足游客的审美体验为出发点。因此,体验型景观规划设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围绕这一要求来开展。
四、体验型景观规划设计在森林旅游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1、视觉设计
(1)文化景观的视觉设计。兰州市作为一座文化历史名称,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例如,云龙桥最初兴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是甘肃省省级保护文物,云龙桥木体弓形,精巧玲珑,具有极高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大佛殿、青城古镇等文物建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慕名参观。因此,在开展体验型经过规划设计时,尤其要注重凸显古代建筑、传统文化的欣赏价值,并做好雕刻、石刻、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2)环境景观的视觉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涉及地貌景观,生物景观,气象景观,天文景观等。作为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挖掘、提炼、提高、命名、解译和展示。设计者应当熟知游客心理、民族文化,同时注意把环境(物质的)与文化道德伦理(精神的)结合起来,使游客在享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能享受教育体验与娱乐体验。进行视线走廊设计,要让游客在游览、体验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犹如音乐史诗般,有序、起迭、渐变、、尾韵,符合游客心理审美要求。根据自然景观特点,充分考虑游客的需要,兼顾所有景点,尽量形成旅游环线,不走回头路。以景区为单位,景点多或路程远的景区,设计多条环线,满足各种类型的游客。
2、听觉设计
风声、雨声、瀑布之声、流水的声音、虫鸟鸣叫的声音、鸡犬鸣吠的声音;寺院钟声、现代科技术利用电子设备模拟的公园背景音乐、现代科技术利用电子设备模拟的其它声音等都是听觉设计考虑的元素。例如,五泉山公园是游客来兰州休闲旅游的理想去处,五泉山不仅环境清幽、绿树葱郁,而且有多处明清宗教建筑。“泰和铁钟”是五泉山公园的镇山之宝,造型宏伟、声音洪亮;景区内有甘露、掬月等五眼清泉,泉水自山腰留出,形成瀑布,游客于林间聆听鸟鸣和水声,获得身心上的愉悦。
3、嗅觉设计
嗅觉景观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森林植物设计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植物品种的花期不尽相同,而植物在开花期间所发出的气味也不相同,如丁香带给人的是浓郁的芳香气味、玫瑰给人以清香的感觉、百合更给人以淡淡的清香的感觉。即使是同一植物品种在不同地区开花期间所发出的气味也会因为温度、湿度、日照、土壤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一植物品种的园林植物在整个花期的不同阶段所发出的气味也带给人以不同的嗅觉感受。
4、触觉设计
触觉能够更好地拉近人们对环境的体验。触摸是人的天性,摸石头、花草更是儿童的习惯。具有丰富肌理和质感的空间环境能能带给人们丰富的体验,特别是对儿童、老人意义更重要。不同的材质可起到行为暗示的作用,有的材质如卵石路还可起到保健按摩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动人们的触觉体验:一是通过园路铺装变换暗示脚、手、全身心的触觉行为,,游人通过与“地气”接触,按摩脚底穴位,沐足健身;二是根据景区内资源条件,在浅水区建立观景点、观景平台,使游人能近距离接近水体,嬉水赏景;三是对于景区内观赏价值高的植物以及古树名木,设立观景点并加以标识解说,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肌理。结语:森林旅游不仅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有利于改善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景观规划设计,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体验型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坚持以游客为本的理念,使森林景区设计迎合游客的多种需求,成为森林旅游开发中常用的规划设计形式。各地区只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辩证看待森林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优势,进而科学利用体验型景观设计理念,才能确保森林旅游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作者:蒲兴芬 王鸿毅 单位: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廖海丽,郭顺恒.生态旅游潜在客源市场特征的调查研究——以湖南永州金洞森林旅游开发为例[J].林业与生态,2013(07):164-165.
[2]张忠勋,高胜峰.森林旅游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关系的探讨——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2014(14):131-133.
[3]田立国,陈喜平.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借母溪自然保护区为例[J].国家森林公园管理,2015(11):218-219.
关键词:旅游规范;园林;绿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
1 生态旅游规范
1.1 要项分析
生态旅游规范(Ecotourism Guideline)的建立包括两大原则:在操作或从事生态旅游相关的事务(包括规划、建设、活动、经营管理)时,可参考或依据的操作原则或守则或步骤、规则、指南;这类规范的制定有助于操作者或从事者顺利进行生态旅游相关之事务。其目的涵盖如下内容:作为各单位间相互对话与合作的催化剂,有助于生态旅游的实践;激发企业界与政府部门了解正确的环境政策与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迈向高品质环境,以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高游客了解体验自然与文化环境时,适宜行为的重要性;促使当地居民注意环境保育、居民与游客间的关系,以维护当地生活环境的品质;协助游客注意自身行为以减低活动进行时所造成的环境冲击,有助于促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环境与社会责任的游客。
1.2 典型园林生态旅游策略联盟守则事例
1.2.1 服务团体守则。园林生态旅游策略联盟的旅行服务团体,应以小团体方式组团进入园林游乐区,每10~15位团员应搭配一名解说员;生态旅游策略联盟的餐饮服务团体,应以当地、当季食材烹调风味餐,以提供游客(健康)饮食;生态旅游策略联盟的住宿服务提供者,应鼓励游客自备盥洗用品,或由服务提供者提供可补充式盥洗耗材,以减少垃圾产生(并于价格中做调整);应以生态工法施作各项工程,以减缓环境破坏程度;为了保持游客活动舒适性,应制定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使用的总量管制措施;为了让游客充分体验自然,享受园林资源,进而爱护园林,应积极培训环境解说员与志工,带领游客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经营住宿服务的团体,宜使用省水、省燃料的环保设施,减少资源耗损。
1.2.2 旅游游客守则。进入园林游乐区内请勿采折花木;进入园林游乐区内请勿随地吐痰、便溺、拋弃瓜果、纸屑或其他废弃物;进入园林游乐区宜穿着长裤、运动鞋或登山鞋,并依个人需要涂抹防蚊液,预防蚊虫叮咬;进入园林游乐区内请勿采集昆虫、植物或猎捕动物;进入园林游乐区请依自我身心状况,量力而为,体验自然;请带着爱惜的心,来欣赏与感受园区内花草、树木、动物与岩石等生态之美;请将您所制造的垃圾,丢入垃圾桶或资源回收桶内,留给园区干净的环境。
2 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管理
当人口数不多,提供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因而排放出来的废弃物,虽污染了环境,但并未超出环境自身的净化作用与生态系演进,被污染的环境很容易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人类排放出废弃物之污染并不成问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与生存也不会造成威胁。当人口增加,大尺度工业化,人口流向都市中心,污染开始累积同时造成社会问题,自然资源除了要满足人类生存物理生理需求外,还肩负净化人类造成的污染,但相同的单位资源往往无法同时肩负起满足人类生存物理生理需求与净化人类造成的污染,自然资源即产生在经济学上稀少性,而与之关联的概念就是机会成本。生产一种货财对社会而言就是减少了他种货财,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样存在机会成本,例如将园林树木砍伐后变为农地,其生产机会成本便不同,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就不同,相同一块土地(自然环境)可用以净化污染或作为满足人类生存物理生理需求的生产行为,但仅有一种机会选择。
自然资源因其所处地理区位以及历史背景(过去开发行为),而有不同状况的机会成本,且其变异复杂程度非传统经济学合理性上机会成本的观念所能考量,因此经济学的边际效用、货品流通与利用以创造最大经济效用的原则,在自然资源管理上将造成人类可持续发展上的障碍。因此,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先评估其机会成本,但机会成本的评估标准不一,困难度大,在自然资源管理上应以生态观点评定自然资源机会序列,在生态旅游自然资源管理上即所谓生态旅游机会序列。生态旅游资源旅游机会序列等级评估通常考虑包括交通、与其他活动资源相关、自然提供吸引、相关建设、与社会互动、旅游冲击承受、专业知识水平7大项,每项各可分成三等级——生态专家:生态专业性等级最高;生态意识次之;一般生态:生态概念最薄弱。
总体而言,针对园林绿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府应制定政策,确保行政管制与经济诱因齐头并进,建立回馈机制,提供适当财务补助予园林地区居民,协助他们了解保育园林资源与获取经济利益的正向关系,以一定比例的观光收益用于保育及管理当地自然生态,制定详细的规范以约束游客活动以及各项开发行为。构建详尽生态旅游信息系统,提供游客、旅游从业者及当地民众适当的教育解说资料,除了介绍园林生态、文化特色外,还可借此提升大众的环境保护及文化保存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