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议论文

高中生议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议论文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 议论文 逻辑错误 矫正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00

1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现状

从学生进行写作的心态来说,一般性的都是为了简单性的完成任务,不能够从一定的角度进行自己观点的阐述,也不能够得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写作时,一方面是为了凑足写作要求的字数,另一方面基于应付的心态,不能够着重把握写作的特点,在写作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逻辑性的错误。

高中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性不够严密,同样也不够有力,不能够很好地凸显出自己写作的特点,或者说是自身也不太清楚写作时自己需要论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意思,不能够着重把握写作性的主题,片面地提出写作论证的观点,写作特点也不够严密,不能够彰显出自身的价值取向,同样也不能够使自己论证的观点得到很好的证明。

学生在写作时,论据的质量不能够得到合理的把握,论证的观点也是东拼西凑的,不具有很好的严密性,也不具有议论论据的完善性,往往只是通过对观点的片面阐述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价值,不能够得出自己想要的理论价值。

现如今,高中学生进行议论写作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不能够通过严密的逻辑性来彰显出自己的理论依据,不能很好地促进观点的表达,从而阻碍了学生观点的表达。

2 高中议论文写作中逻辑错误的展现及矫正的方法

2.1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过对一句不够充分的例证来证明出我们普遍存在的结论。对于这种方式,我们就称之为是以偏概全。高中生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往往只是看到了客观方面的现象,不能够透过主题的本质来观察整体上的观点,只是通过来观察一小部分就得出来整个文章中的主要的论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客观上的片面性。例如,我们平常所说的“对于得了金马奖的电影我就根本看不懂”。只能说是对于这方面来说你是不懂的,但是不能说你就不能够理解整个金马奖的电影,这样只会混淆视听,都是从片面的方向来做出实质性的总结,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深层次问题的探索中,不能够以偏概全,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看问题,从而进一步的得出我们的结论,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要检查所选择的例证是不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根据很多人的观点以及经历来增强验证观点的角度,如考虑是不是需要增加验证的理论依据,是不是要缩小所考虑的内涵和所考虑的要求,不断地凸显出自己选择观点的严密性,通过对自己所列举理论的探索来彰显出自己的理论,摆脱以偏概全的局面,促进能够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2.2 类比失当

类比失当就是我们在很多论证的条件下,类比两种或者是多种事物和情形,观点甚至是精神。如果相对于我们所比较的这两种或是多种事物来说,讨论的问题并没有实际上的相似性,那么这种类比就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说这种论证方法就存在“类比失当”的逻辑错误。高中生在进行议论作文写作中,只要让自己经常性的用脑思考,就可以在两种事物之间进行某种的类比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让学生在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对类比失当的调整,把这类问题进行缩小化,虚无化。

对于这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我们在进行写作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要非常明确哪些属性是命题中的重点。其次,通过较好的观察,明确所进行比较的两种或者是多种事物之间是不是具备上文中我们所得出的那种属性,如果具有那么我们就会得出较为准确的类比方式,反之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得出好的方式。

2.3 转移论题

转移论题就是我们在论证一个事物的过程中,偏离了我们所需要论证的主题,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出现背道而驰的局面,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充分掌握自己的注意力,导致我们在之后的论证中不能够较好地把握原主题,使整个议论文章和主题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远,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转移论题也会使学生所论证的观点前后不搭,导致文章不够严密,从而使得文章的整体结构不是很好。

解决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借助列提纲的形式来把验证的依据和我们想要论证出来的结论很好地表现出来,看看我们在论证中能够提出多少问题,并且有效的验证论据是不是能够支撑相应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地对自己需要验证的论点进行观察,环环紧扣住自己所需要验证的主题,进一步提高我们所需要的结构,促进学生在验证论点上提高自己的严密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3 结语

议论性文章的写作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我们只有不断地解决在进行写作中所遇到的逻辑性的错误,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说,逻辑错误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大问题,只有解决好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实力。

参考文献:

[1]赵然.如何在议论写作中取得好成绩[N].中国图书商标,2006.

[2]王懿.议论写作过程逻辑错误的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08.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晓声 散文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指个体生命对本身存在、存在的意义以及价值的看法和思考。在当代散文作品中表现在个体生命为离开对政治的依附,以文化与审美的形式构建和展现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尊严。生命意识和文学创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站在自我人生体验的基础之上,重新认识个体生命,正视个体和故乡、自然的关系,感悟人生,思考生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审视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是生命意识的表现。高晓声散文中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自我存在价值的思考

高晓声的作品主题注重自我存在的价值,对“他者”的存在也表示深切的关注。高晓声文中的“他者”主要以自然景物为主,江南水乡的景、物是作者关爱与体悟的主要对象。

说到江南水乡景物,除了粉墙黛瓦、潺潺流水,给人印象最多的就是江南的鱼了。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汉乐府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对鱼生动的描绘。在高晓声的眼中,江南的鱼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用来供人观赏娱乐的,他写出了大家熟识的鱼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如在作品《鲫鱼篇》《昆仲篇》《黑鱼篇》《“狼外婆”》《篇》等文中他详细描写了风流又倔强的鲫鱼、将军性格般沉稳的青鱼以及与青鱼性格大相径庭的“投煞”般的草鱼、护子的黑鱼、喜欢装呆但却有着狼外婆般性情的鳜鱼、娘娘腔一般的,等等。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写喜欢装呆但却有着狼外婆般性情的鳜鱼的那段,

“鳜鱼装呆,装到无可超越外,便是装死。我小时候,有年夏天在河边放牛,看见有条斤把重的鳜鱼肚皮朝天,躺在水面,一动不动,随风漂浮,分明是死定了。我怕它已经发臭,犹豫着未曾去捞,这时却见岸边游出一条水蛇,去把鳜鱼擒住,在它身上绕了三圈,往紧里收;眼看已是水蛇的食物,谁知它猛然又动起来,转眼之间,水声响处,一片殷红。它脊背上的鳍棘如刀如戟,把活生生的水蛇刺得像绳子一样松散开来……变成了自己的美餐。”[1]由此,江南水乡不寻常的神韵便从这种扣人心弦的描写中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写的都是往常人们所熟知的鱼的品种,但却写出他们性情深处的神韵。从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独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在欣赏之余,零距离地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

二、农村生活的思考

江南气候湿润,生活富庶,文化底蕴深厚,因此造就了作家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格调,江南的秀丽明媚抹去了生活及生命的沉重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崇尚“快乐至上”,这种独特性在高晓声的作品中体现为通过对所生活的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他对生命深深的思考。

江南的农村生活淳朴、和睦。如在《消暑说瓜》中孩子为吃瓜,偷偷去瓜田采瓜,瓜田主人发现了不但没有把孩子当做贼看待,而是顺水推舟让孩子多带几个回去吃,当然,孩子的父母见到瓜主少不了要表示感谢。北人骑马,南人乘船,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游泳是水乡的孩子们走上世界的第一步,“早在三月三,迟到三月半再不下河去,就不算英雄汉。”[2]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虽然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但却传达出最人文的精神。

对自己生活的家乡表现出深深的赞美与留恋,在与家乡的联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故土成就着高晓声一个作家的存在,是作者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作者生命意识的又一体现。正如《从小捉鱼放牛始》中所描绘的那样:

“我家乡的那些河浜,留给我的印象,却是绝顶的美丽。”[3]

此外生活中的吃食也是高晓声散文中的“常客”,在《也给豆腐唱颂歌》中,从餐桌上普通的豆腐着手,歌颂艰苦的劳动,表现高晓声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

三、人生的沉思

综观高晓声的散文创作,取材大抵都来自日常生活,很少有反映时代的大事件。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高晓声往往能发现隐藏在琐碎之下的奥秘,揭去覆盖在这些琐碎之上的华丽的锦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淡淡的苦涩。读者会在作者幽默的叙述中沉思人生,从而得出某些人生道理,得到满足。散文《最是颠倒马屁场》中,高晓声首先很正式地对“拍马屁”的含义进行了阐释,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认为作者这是故意的。但细细品味,我们却能发现作者正式阐述背后的苦涩。于是,读者们在笑声中会产生一种看透拍马屁这种“聪明”的快意。

作家人生的沉思一方面体现在社会交往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人生的智慧上。《三个菩萨》中宁波帮与宜常帮为天宁寺塑大雄宝殿上的三世佛,宜常帮搞花样不按正常比例放大菩萨的脸,从而挤走了宁波帮,作家从两个帮派塑菩萨上升到对文学的反思,进而反思美和丑的界限,领悟人生。《朋友种种》中以朋友不可无为切入点,阐述交友种种,发出“朋友毕竟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伴侣。”的感叹;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受,更是对人生的思考的体现。此外,作家还通过描述自己与农民的情感来反思人生,如《土结疙瘩》中“主人高兴,都请我吃酒。”但是吃酒还要“关了大门,生怕被人晓得”既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又让人不由想起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体悟作家对人生的困苦的思考。

四、理想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渴望

高晓声因探求者事件被打成“”后一直在农村改造,但他并没有就此沉寂,在《土结疙瘩》《吹菌记》等文中,他都隐晦地向读者传达他那种虽遭到误解,但却志向不改,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倾向,也在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路上不懈奋斗。

《摆渡》中“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有钱人”“大力士”“有权的”“作家”为了渡河,开始像“摆渡人”展开争夺,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有钱人给了摆渡人一些钱,上了船,大力士举着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有权的人许诺摆渡人“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找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当作家像摆渡人自诩自己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但一时写不出来,要求以“唱个歌给你听吧”的时候,摆渡人的回答让人陷入沉思:“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又说作家唱的还不如别人唱的好,说罢,摆渡人不许作家上船,篙子一点就把船摆走了。然而,当摆渡者听到作家的一声叹后又把船靠了岸,说“你一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后来摆渡人跟有权的人走了,作家改行做了摆渡人,悟出创作的目的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通过作家与摆渡人之间的对话以及作家行为思想的转变,侧面向读者传达出他的志向以及对一个作家使命的理解和遵守。

五、当时社会现代化的思考

1964年中国政府初次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政策转向、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现代化的思想与大量的新生事物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高晓声也认识到现代化所带来的益处,他把理性的思维和生命的体验相结合,人与现代化、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如《寻找美国农民》中当高晓声到了飞奔在现代化道路上的美国,看到美国农民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发出“美国的农民,并不是自食其力、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一个企业经营家”[4]的感慨,进而引发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思考。当他沿着祖国南疆的海岸线走一遭时,更是对祖国工业的繁荣感到由衷的欣喜。

但是现代化如一把双刃剑。江南,已经不是高晓声印象中的那个江南,在高晓声描写自己家乡的一些文章中,许多地方都表现出了他浓浓的忧患意识。《一路挥霍》《劫掠一空》《莫爱污染》《茫茫飞》《江心洲――一个现代的童话》,高晓声在多篇散文中传达了现代化过程中江南环境的破坏与人们心灵的迷失。这也造就了高晓声面对现代文明时的矛盾心理,作者一方面赞同欣赏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巨变,另一方面又为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弊端表示深深的担忧。现代化为曾经落后的乡村带去了文明进步,但曾经优美安静的江南水乡也遭到破坏和错误的改造。在《劫掠一空》中,记忆中美丽清澈的草塘浜已经被人们所破坏。最后作者也只能发出“优美已经被劫掠一空。让它保存在我的散文里吧!”[5]的叹息。《一路挥霍》一文中作者更是发出了“你的孩子将来长大了,用什么向他的下一代表达他童年同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呢?”的疑问。这是作家的忧思,是对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的忧虑,是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崛起后社会和人心受到物质侵蚀的疑惧和对昔日水乡的怀念。

文学的疆域是辽阔的,高晓声拥有的只是一方天地,他执着地走着自己的文学之路,厮守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的散文时刻体现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体现着对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探寻。生命意识在高晓声的作品中得到延伸,具有哲学的意境。从生命意识出发,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和思索他散文的意境和神韵。无论时间如何流转,社会如何变迁,对生命的沉思将是高晓声散文存在的独特魅力。

注释:

[1]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2]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3]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

[4]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5]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

参考文献:

[1]高晓声.高晓声散文自选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唐惠忠.寓理于趣 意蕴深远――高晓声散文《摆渡》赏评[J].青苹果,2005,(Z1):95.

[3]谢燕红,李刚.记忆与忧思:江南文化视野下的高晓声散文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9-124.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第3篇

有的医学知识点与教学内容相关,应用这些医学知识点进行渗透,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生命科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内容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渗透吸水等相关,课堂教学中可利用“水中毒”现象:若一次大量喝水而不补充盐分的话,血浆中无机盐浓度下降,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水分就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慢性水中毒”,人会觉得头晕、口渴,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极端情况下,还有可能致死。关于“神经调节”中的“突触传递”,其中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合成、释放、传递、结合受体、降解再利用这么几步。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所致的递质传递功能障碍慢性病;而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单胺氧化酶,促使突触部位的儿茶酚胺含量(神经递质)增多,产生抗抑郁作用。可通过病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神经递质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后被酶降解的作用过程。

2教学知识点,理解巩固

在“遗传与变异”一章涉及多种人类遗传病,让学生理解人类遗传病的病因及遗传方式,遗传概率的计算是本章节的教学重难点。例如,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形遗传、血友病X连锁隐形遗传,学生对这些病症的表现及病因充满兴趣,但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遗传方式、概率计算容易出错,教学中可出示血友病在英国皇室中遗传的系谱图,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分析该病患者、携带者及其孩子的基因型,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遗传特点;对多基因遗传病如高血压等,可让学生回家调查家族情况,绘制成遗传系谱图,通过课堂交流进行理解巩固。

3应用选修课进行实验探究

本校在高一年级开设《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由微生物引起的流行病;此外,涉及有关科学小实验,如自制酸奶、自制葡萄酒等。在教学实践中,将重点放在带领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小课题上。例如,进行“面包防腐实验”: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防腐实验(加入盐、糖、胡椒粉、干燥剂,或风干、放入冰箱等)。在实施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后发现,加入胡椒粉的面包片最先发霉;风干的面包片最不易发霉。究其原因,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和粗脂肪等,可能会引起霉菌生长;水是生命之源,食物(面包)脱水能够抑制霉菌的生长。此外,学生还进行了“微波炉辐射杀菌效果”、“不同清洁用品洗手效果”等实验探究。学生初步踏入微生物学领域,在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获得了研究的乐趣。

4时间的利用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第4篇

首先,传统专业声乐教学具有时间周期长、目标专业性强、声乐练习时间集中、学生基础好等特点,而高中艺考生声乐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其中还要兼顾文化科目学习,声乐学习时间短且相对分散。同时,学生声乐素质参差不齐,基本没有声乐基础,更有部分学生是因高考音乐专业文化录取线较低而走捷径才学习音乐的。因此,高中艺考生的声乐学习呈现起点较低、学习时间分散不足、阶段性、学习功利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声乐教学必须从基础声音训练这一关键环节出发,而在学习目标、时间、计划上要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有所区别,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学习时间安排。对文化科目与声乐专业两者教学时间冲突的矛盾,可以利用高中学习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声乐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听取教师指导的特点来解决。通过把课外辅导和上课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创新,使学生面对教师指导的相对单位学习时间延长,取得甚至超过传统声乐教学的学习时间优势,达到强化声乐学习和练习时间的目的。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系统教材。由于目前高中艺考生没有专门的声乐教材,教学多是选择高校专业声乐教学歌曲或社会编写的高考声乐曲目,教学内容系统性和计划性较为薄弱,随意性大。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没有声乐基础、以高考为目标和处于高中阶段等三个特点、借鉴吸取高校传统声乐教材科学、系统内容优势,以传统专业声乐教学的初、中级曲目为主选编形成相对固定、专用教材进行教学。从呼吸、共鸣、咬字吐字、音阶、三度、五度、基础母音等最基本声乐练习开始。在此,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都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把基础打好,逐步使声乐艺术基本表现元素综合渗透进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规范和计划性强的教学内容学习中逐步、扎实掌握好声乐基本功。再次,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在师资上也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不同。由于高中音乐教师基本为普通音乐教师,其声乐教学水平、经历与专业声乐教师有一定差距,在知识全面、多学科综合教学能力和熟悉高中学习特点方面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本身优势,以较为全面的综合教学能力弥补专业声乐教学上的弱项,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改善提高本身的声乐教学方法和能力,特别在把握正确声音观念和对学生嗓音认识能力方面上加强学习,因为后者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二、与其他科目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学习

高中艺术班声乐学习的另一大特殊性是在声乐学习同时还担负着大量文化科目、音乐基础科目的学习,这就形成了学习时间、内容上的矛盾冲突。建立多科目结合的教学内容综合化学习,是解决这一矛盾、促进声乐、音乐基础、文化多科目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途径。

(一)与文化科目学习的综合

高中艺术班由于文化学习与声乐学习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反差,所以师生都极易形成重声乐学习轻文化学习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声乐学习。因为声乐学习与文化科目学习在表面反差背后的深层次中其实有着深刻的联系。声乐学习中声音教学和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因为声乐表现实质是通过声音的美化去完成对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形象、情绪的表现,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本身文化素养的积累。因此,在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声音的训练,而应该熟悉高中文科教学内容,挖掘歌曲内容与文科学习内容的联系,将两者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与文化科目的教师保持密切交流,双向结合,建立声乐、文科教学联盟,在不影响本身教学前提下使两科目的教学计划、内容安排尽可能遥相呼应,使学生通过联想、延伸、探究而实现科目综合学习。

(二)与音乐其它科目的学习综合

乐理、视唱、练耳等不仅是音乐高考的必考项目,也是声乐学习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声乐与其他音乐科目的综合化学习同样是必要的。首先,在声乐教学中渗入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对两者学习都有促进作用。艺术班的视唱练耳在音乐高考中占重要的位置,而声乐教学中大量练声曲和歌曲的训练实际也包含着音准和节奏的学习。因此,在声乐歌曲的初学训练中,可先将不同的节奏分离出来,归纳成主要的几种形态进行单独练习,这样既可以提高歌曲教学效率又能同时取得节奏训练效果。其次,单纯的乐理学习比较枯燥,但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的与声乐课歌曲分析结合起来,就能改变这种情况。如常用记号、装饰音等乐理知识,都会在声乐学习中所学的歌曲中大量出现,在乐理的课堂教学上通过结合所学声乐歌曲,寻找、分析、理解这些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就可以很好的将两者具体联系在一起,使原本枯燥的乐理教学生动起来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具有创新教学形式和注重学习心理的声乐教学过程

建立良好的教学过程是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又一重点,它包括与高中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创新教学形式和重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两大方面。

(一)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阶段性结合的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声乐一对一教学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声音训练,但高中艺术班在教学时间和师资上难以完全支持这一教学形式。因此,选择集体课、小组课指导示范、个别课主攻突破的创新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一棘手难题的较好途径。

1.集体课。

声乐基础知识的几大要素是声乐者学习统一需要掌握的,而由于艺术班声乐基础普遍为空白,因此,可以用集体课的方式进行“扫盲”教学。如正确的声音观念、歌唱呼吸形态、共鸣、咬字吐字,歌唱位置等。要尽可能凸显对声音判断的教学,这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因为高中艺术生对声音辨别在观念上基本空白甚至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集体课的示范、听赏、分析、个人实践体验的重点关注,才能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这对后续的小组课、个别课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2.小组课指导示范。

小组课是将声音条件接近、声音类型相似的4~6人组织进行教学。教师近距离小集体教学通过对单个学生的示范、纠错、训练而使其他学生得到借鉴、启迪从而解决相似问题。小组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学习有了除教师外的具体比较者,这对学生间声乐学习交流、激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个别课主攻突破。

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集体课、小组课教学形式解决了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一些难题后,仍需要针对性强的个别课教学。这里的个别课教学任务是在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人声乐学习做主攻突破,如换声点、真假声区的过渡,高音的突破、歌曲的处理等,特别在高中的中后半段学习期间,一对一是保证学生声乐学习水平稳定向上发展主要的教学形式。

(二)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作为教学部分纳入教学过程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第5篇

一、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记得扎实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生物又不能教成“死物”,因此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

例如:在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时,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先进行了“铺路”,复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又通过挂图,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作等位基因等概念,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章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再给同学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扎实。

二、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记得深刻

长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祝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脖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七世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儿带去了血友玻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脖。趣闻讲完了,教者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究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只有形式简练,才能记得迅速

高中生物学理论起点高、难度大,记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把其变换一下形式,根据知识之间关系,进行一下加工整理。我常常这样想:从生物学这个角度来讲,一个人体,如果有了骨架,再附以肌肉,外被皮肤,人体也就基本完整了。对于要学生记住的一个问题,首先是给学生一个“骨架”,再提示学生填上“肌肉”和“皮肤”。

我讲基因的分离规律时,就是先让学生记住三个要点,就是三个分离即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杂合体后代性状分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在掌握要点的基础上,完整的基因规律很容易就记住了。

四、只有联系实际,才能记得主动

生物课的教学是不能脱离实际的,我们学校的条件又很有限,怎么办呢?我就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讲解问题,定学生一接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也就加深了要掌握的知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