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钱塘江资料

钱塘江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钱塘江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钱塘江资料

钱塘江资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钱塘江河口 洪水特性 动床模型

0前 言

钱塘江河口是一个冲积性河口(图1),洪冲潮淤,年内基本平衡。每年汛期前4月份,如前期为枯水,江道淤高,汛期即使遭遇中小洪水,沿程洪水位也比常年高出甚多,即小流量高水位的现象在钱塘江河口非常多见,这一特点不同于其它河流,它给洪水预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于河床易冲易淤的钱塘江河口,洪水位预报的难点主要有二,第一是由于钱塘江河口河床地形受径流丰枯多变,洪水预报前期地形数据难以准确获得,一般每年4月、7月、11月份施测三次地形,而洪水一般多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一个月内,如4月至6月中旬上游雨量偏多或偏少,钱塘江河口就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冲淤变化,如仍采用4月份的江道地形预报6月中旬以后发生的洪水过程,会带来很大的误差;第二是必须考虑洪水过程中河床的冲淤变化,原因在于钱塘江河口由细粉沙组成,床沙中值粒径在0.02~0.04mm,泥沙起动流速0.5~0.7m/s,极易起动,致使河床在洪水期变化较快,一般历时3~5天的洪水可将前期7个月淤积的泥沙搬运至河口段的下游。这表明在钱塘江河口洪水预报中必须考虑河床的冲淤过程。

图1钱塘江河口示意图

Fig.1 Sketch map of Qiantang Estuary

洪水预报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河段上游的已知流量过程,预测下游沿程重要城镇的流量、流速及水位过程。洪水系长波,其运动规律可用圣维南方程组来描述。钱塘江河口段河床由细粉沙组成,易冲易淤,河床惯性较小,特别是在洪水期较短的时间内,河床冲刷剧烈,同一洪峰流量的洪水位可相差1m之多,这主要是由于在钱塘江河口段潮汐、径流、河床地形三者的非线性关系对河口段的洪水位有显著的影响。几十年来,科学工作者在分析钱塘江河口大量水文、潮汐及地形的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得到了影响河口洪水位的几种因素,并根据河口段潮流、泥沙运动与河床变形理论进行了数值预报模型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1][2]。但限于当时计算技术条件,对洪水前期的江道地形采用经验修正的方法得到,再用经验合轴相关曲线作闸口站洪水位预报,它的优点是方便快速,缺点是不能动态预报洪水位沿时空的变化过程。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维动床数值预报模型,进行了钱塘江河口的一次典型洪水过程的数值预报,其速度和精度可满足预报要求,为实时预报奠定了基础。

1钱塘江河口洪水位变化特性

1.1钱塘江河口洪水特性 钱塘江河口七堡以上河段最高水位受梅汛期洪水控制(仅个别年份由台风暴潮引起)。由于钱塘江河口具有潮大流急,河床冲淤幅度大、速度快的特点,使得该河段的洪水位变化规律既不同于无潮河流,也不同于冲淤变化较小的潮汐河流。具体地说,它除了与汛期洪水流量大小直接有关外,还受江道冲淤面貌、下游潮汐、河口下段尖山河湾主槽走向、长度及人类活动(包括新安江水库的兴建及治江围垦)等诸多因素控制。一般地,闸口洪水位(Z)可由闸口洪峰流量(Q)、闸口至盐官江道容积(V)、下游澉浦位(ZZ)三者的非线性回归关系确定,由此建立经验预报合轴相关图[2]。

1.2 泥沙输移对洪水位影响 钱塘江河口泥沙输移对沿程洪水位影响比较敏感。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在枯水大潮期间,盐官以下河段落潮含沙量大于涨潮含沙量,而盐官以上河段涨潮含沙量大于落潮,净泥沙输移是指向上游,从而造成钱塘江河口自上而下的淤积,导致该河段年内潮淤洪冲,年际间表现为丰水年冲刷,枯水年淤积的格局。泥沙输移的最终结果使闸口至盐官河段河床发生冲淤变化,进而影响行洪面积。该河段的冲淤面貌可用钱塘江河口沙坎高程及闸口至盐官河段7m下容积等指标表征,它们均可用闸口站低水位集中反映。从表1的几次洪水资料可以看出江道冲淤面貌对洪水位的影响起决定作用。比较1955年6月与1968年7月两次闸口洪水位,由于汛前江道面貌不同,1955年汛前江道冲刷,面积、容积均很大,汛前闸口断面低水位仅3.87m,沙坎高程2.1m,而1968年汛前遭遇枯水而淤积,江道面积、容积较小,仅2.68亿m3,闸口低水位高达6.14m,沙坎高程4.0m,尽管闸口洪水流量相差2倍多,但其最高水位非常接近,分别为9.07m和9.01m,出现小流量高水位的现象主要在于江道淤积所致。而1968年7月与1955年4月另一次洪水相比闸口洪峰流量相近,分别为12000m3/s和11000m3/s,但由于江道面貌不同,两者的洪水位差达2m之多。

表1 实测典型洪水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measured typical floods in the Qiantang river

年.月.日

洪峰

流量/m3.s-1

闸口

洪水位/m

汛前闸口低水位/m

河口沙坎

高程/m

澉浦

位/m

闸口至盐官

容积/亿m3

1955.6.22

31000

9.07

3.87

2.10

6.61

9.31

1968.7.10

12000

9.01

6.14

4.0

6.60

2.68

1955.4.17

11000

7.00

4.47

3.70

4.56

7.98

1997.7.9

15000

9.67

5.88

4.5

钱塘江资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认知目标;认真朗读;学习新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43—0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大自然创造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钱塘江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降脂化痰汤   高脂血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超重、肥胖35例,脑梗塞8例,冠心病22例,高血压病20例,Ⅱ型糖尿病15例。

        1.2治疗方法  均给予自拟降脂化痰汤煎服。方药组成:黄芪30g、葛根30g、川芎12g、郁金20g、当归12g、桃仁12g、红花12g、瓜蒌15g、生山楂30g、茯苓15g、苍术15g、决明子15g、泽泻15g、大黄9g、丹参15g、陈皮9g、鸡血藤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取400ml,分别早、晚饭后温服,3周为1疗程。

        2  结果

        本组病例在治疗期间均可治愈达标,服药最短18天,最长40天,平均29天。

        3  讨论

        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高血压、中风和冠心病等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实验证明,血清胆固醇(TC)下降10%,冠心病的危险性下降20%。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的血瘀、痰浊、胸痹、眩晕、血痹等范畴。其发病与年龄、饮食、体质、运动及遗传等因素相关,其形成外因为嗜食肥甘厚味,饮酒、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导致脾虚运化失常,中焦湿热郁结,痰浊内生。本病以肝脾肾虚为本,相应导致痰湿内阻,淤血阻滞为标。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为本虚标实之症。“虚”则以气虚、阴虚、血瘀为主;其“瘀”则为血瘀、痰瘀、气滞等代谢废物的堆积。为此有的学者提出,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治疗准则应为:消导、化饮、逐痰;高胆固醇血症以化痰、活血、抑肝为主。黄芪、甘草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通;川芎、郁金、桃仁、红花、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利脉;苍术、泽泻、茯苓、陈皮、健脾化湿,消浊于内;山楂、决明子消滞疏肝,理气逐浊;大黄涤浊,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确有良效;瓜蒌化痰降脂,对稳定或减少动脉斑块疗效明显;山楂、甘草可使胆固醇降低,粥样硬化减轻,能阻止大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当归、红花、川芎均有广泛地降脂和抗血小板凝聚作用;泽泻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作用显著。总之,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标本兼治,中西互补。在治疗同时,应嘱患者低脂饮食,增加户外活动,称谓“管住嘴,迈开腿”,树立正确、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惜为治疗高脂血症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重要环节。 

参 考 文 献

[1]宋大松.高脂血症辩证心得[J].浙江中医杂志,1999,3(12):516.

[2]李晓玲.自制降脂血康片治疗高脂血症124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1,33(12):21.

[3]赵勇.赤丹通脉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瘀血阻滞证)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钱塘江资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浅覆土;砂性土;

工程概况

1.1概述

浙江省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全长43.981km,其中钱江隧道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分为东、西两条隧道,贯通钱塘江两岸。隧道采用一台直径15430mm的超大型泥水气压平衡式盾构掘进机。

盾构先由钱塘江南岸工作井(简称江南工作井)始发推进,穿越钱塘江后在钱塘江北岸工作井(简称江北工作井)进洞;该盾构在江北工作井调头后,从江北工作井始发推进,穿越钱塘江后进入江南接收井,完成推进。

掘进长度:

西线圆隧道3243m(里程范围RK15+244.893~~RK12+002.210)

东线圆隧道3245m(里程范围LK15+250.000~~RK12+005.000)

隧道设计外径为Φ15000mm,内径Φ13700mm,管片厚度650mm,管片宽2000mm。

1.2地质水文

根据地质资料显示,钱塘江南岸盾构穿越地层为:3-2层粉砂、4-2层粉质粘土。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所示:

西线圆隧道在江南工作井出洞处隧道顶部覆土约为9.5 m,沿轴线覆土逐渐增加,且盾构在大断面砂性土中推进。

在钱塘江两岸,地层含水量丰富。尤其是隧道沿线浅部人工填土及江南浅部的粉、砂性土层内,地下水分布连续。

浅覆土砂层的不良影响

2.1 浅覆土的不良影响

(1)浅覆土盾构法施工时,由于盾构及隧道所受顶覆土压力较小,容易引起盾构及隧道的上浮。对盾构姿态及管片姿态的控制增加难度。

(2)由于本工程采用大直径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施工,在浅覆土推进中,如若对气泡仓压力等参数设置不合理,很容易使泥水“击穿”上部覆土,导致上覆地层破坏从而引起地面冒浆及地面坍塌。

2.2 砂性土的不良影响

砂性土颗粒间无粘聚力,无塑性,性质松散,透水性强。

(1)泥水容易击穿砂层,继而击穿上覆土层;且泥水易反窜至盾尾,改变盾构及盾尾处管片的受力情况。

(2)在砂层中推进,容易发生流砂倒流入同步注浆管的情况,从而造成堵管。

(3)砂层透水性强、流动性好,给盾尾密封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砂层的支护性较差,这给推进过程中如何保证刀盘正面土体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困难。

主要施工技术分析与总结

本工程采用的是Φ15.43m的超大直径盾构,这个庞然大物在地下行驶时,必会扰动周围土层;在富含水的浅覆土砂层中推进,更是给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带来挑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客服重重困难。以下是借鉴过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3.1 气泡舱压力设定

在浅覆土砂层中,地层对切口水压的变化非常敏感,切口水压的微小变化都直接影响着地面沉降变化。在这种特殊的地质水文条件下推进,容易发生地面冒浆及坍方事故。因此,切口水压的设定尤为重要。本工程是采用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推进,我们通过气泡舱压力的设定来调节切口水压。该泥水平衡盾构是通过在支承环前面装置隔板的密封舱中,注入适当压力的泥浆使其在开挖面形成泥膜,支承正面土体,在该密封舱后设置了气压平衡装置,一旦开挖面水压发生波动,气压装置则作为补偿系统,维持开挖面压力稳定

根据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盾构隧道施工阶段侧向地层压力P可将各埋深处的水、土压力的总和乘以一个小于1的侧压力系数求得,土层侧压力系数可近似按0.6~0.7取用。因此目前国内工程实际应用的气泡舱压力计算公式为:

--切口水压值(kPa);

--各层土的容重(kN/m3);

--各层土的厚度(算至隧道中心)(m);

--土层侧压力系数,取0.6~0.7(本工程取0.7,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切口处的地面沉降情况,对气泡舱压力的计算值进行微调。见下表。

通常,我们将切口处的地面控制在0~+1mm之间。若出现负值,如表1中显示第5环推进时切口处下沉0.91mm,说明气泡舱压力过低,在推进过程中可能引起了超挖现象;若地面隆起过大,如表1中显示第25环推进时切口处上升1.12mm,说明气泡舱压力过高,在推进过程中对土体扰动过大,会加大地面后期沉降。

3.2 泥水质量控制

在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推进过程中,泥膜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泥膜形成的机理:当泥水压力大于地下水压力时,泥水按达西定律渗入土壤,形成与土壤间隙一定比例的悬浮颗粒,在“阻塞”和“架桥”效应的作用下,被捕获并积聚于土壤与泥水的接触表面,从而形成泥膜。

砂土流动性强、自立性差,极易融入泥水中,因此优质的泥膜是保证开挖面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在推进过程中,能产生优质的泥膜,必须严格把关泥水质量,控制各项泥水指标。

(1)泥水新浆制浆剂的选择

新浆的加入,是影响泥水指标的重要因素。我们总结长江隧道、上中路隧道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选择了两种新浆方案,既“膨润土+纯碱+CMS”方案和“CYHS系列盾构制浆剂”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必选。

首先我们对“膨润土+纯碱+CMS”方案进行各种配比实验,实验数据经过多种配比实验,24小时后都有离析现象发生。

我们对钱塘江水进行水质分析。得出结论:结论:水质情况,钱江水与地下水中的各项指标均远远超过自来水,水中有害离子(影响膨润土浆液拌制)含量超标,地下水更是呈“酸性”(PH

由此可见“膨润土+纯碱+CMS”方案不适于本工程。因此我们选择了适用性更广泛的“CYHS系列盾构制浆剂”方案,并对其进行新浆实验,发现各项指标均合格。

通过新浆材料的比选,发现泥水新浆制浆剂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根据土层性质以及地下水各种矿物质含量,选择适合工程特性的制浆剂;

能有效地和刀盘切削下来的有益颗粒产生作用,来满足工程需求;

护壁性好,泥膜形成速度快,确保切削面稳定和泥水舱压力的稳定;

用量小、配浆快。否则,配浆时间太长会耽误掘进时间。在浅层砂性土中推进最好快速、连续地推进施工,避免长时间停机。

(2)泥水的密度

高密度的泥水能产生高质量的泥膜,提高泥水密度能加强泥膜的稳定性。在渗透性强的砂性土中推进,宜选择密度较高的泥水。然后,泥水密度的提高,会增加泥水设备的负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及调整,泥水密度控制在1.22~1.25g/cm。

(3)泥水的粘度

提高泥水的粘度,可以有效的抑制泥水出现离析现象,起到稳定开挖面、提高泥膜强度和泥水携带渣土能力的作用。在浅覆砂层中掘进时,泥水粘度控制在18~22s。

(4)失水量

失水量是泥水形成泥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通过测定泥浆失水量来测定的。失水量――既用NS-1泥浆失水量测量仪器测量,测量仪器规定体积的泥浆在0.25MPa压力下施压7.5分钟后渗出的水量。失水量越低,形成的泥膜质量越好。在砂性土中推进,失水量控制在30ml以内。

(5)含砂量

在砂性土中推进,泥水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含砂量。含沙量越高,会使泥水的粘度下降,并加速泥水的离析。在盾构机泥水舱中,一旦出现泥水严重离析现象,会降低泥膜质量,破坏开挖面稳定。因此,必须对盾构段所处土层进行研究,分析各土层的颗粒级配,选择适合工程现状的泥水分离设备。例如本工程选用MS泥水分离系统,经过一级旋流、二级旋流有效地分离泥沙,将泥水的含沙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4%左右)。

通过对泥水各项指标的有效控制,从泥水离析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出泥水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3 超挖量控制

在浅覆土砂层中推进,必须严格控制超挖量。由于砂性土无粘聚力,无塑性,自立性差,一旦超挖严重,必然会发生地面塌陷甚至坍方等事故。因此,在推进过程中,盾构操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泥水进、排泥流量差值,一旦发现超挖现象,立即停止推进,重新调整推进参数。

根据计算,推进一环(2m)的理论开挖量为373.79m。推进过程中,发现超挖量超过5%,必须关注地面沉降情况;发现超挖量超过10%,则需要重新调整推进参数。

3.4 同步注浆

由于盾构外径比管片外径大,随着盾构的推进,盾尾处的管片和土体之间会出现建筑空隙。同步注浆可以及时填充这些建筑空隙。本工程每推进一环的建筑空隙为20.5 m,同步注浆材料采用单液浆,保证实际注浆量为建筑空隙的110%~140%。

钱塘江附近的砂层含水量高,且砂性土流动性强。因此,同步注浆必须选择合理的浆液配比,能在管片形成一道可靠的环箍,阻止水、流砂涌入盾尾和隧道的纵、环向缝隙。

本工程同步注浆量为23.6 m³,分6点进行压注,各点注浆量分布情况

同步注浆量必须根据盾尾漏水情况、盾尾处的地面沉降情况进行合理设定。图3-6是对西线隧道推进第15环至第50环时盾尾处地面沉降情况的汇总。同步注浆量采用23.6 m³(即建筑间隙的115%)进行压注,能有效控制地面沉降。

3.5 隧道轴线控制

要控制好隧道轴线,首要任务是控制好盾构姿态。盾构姿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管片拼装姿态的好坏。在浅覆土砂层中推进,很容易出现盾构“上浮”现象。因此,首先必须提前进行管片的“超前量”控制,将管片的上超量控制在5cm左右,将盾构往下进行纠偏;其次保证盾构以“磕头”姿态推进,抵消上浮量为隧道轴线统计图,表明采取上述方法,有效控制隧道轴线。

3.6 盾尾密封

本工程选用的盾构盾尾密封区域长度2450mm,包含有3道盾尾钢丝刷和1道盾尾钢板刷以及1道紧急密封装置在3道盾尾钢丝刷上各有一道盾尾油脂注入孔,每道盾尾油脂注入孔有19个注入点。

盾尾刷是盾尾与外界泥水和图层隔绝的重要屏障,包括钢板束和钢丝刷。钢板束的主要作用是阻隔泥、砂粒等物质;填充满盾尾油脂的钢丝刷主要作用是阻隔泥水。在含水量高的砂性土中,保护好盾尾刷的工作尤为重要:

出洞前采用90号的康纳特油脂进行初始涂抹。不但要使油脂充满钢丝刷内部,而且钢丝刷钢板腋角处也要全部塞满,不能有漏点。

待负环拼装完成,盾尾密闭空间形成后,不间断压注盾尾油脂填充满盾尾与管片间的空隙。

合理分布盾尾油脂压注点,在推进过程中实时、足量地压住盾尾油脂。

盾尾间隙保持均匀,防止盾尾刷密封装置受偏心管片过度挤压后产生塑性变形而失去弹性。

及时进行盾尾清理,防止盾尾内杂物进入盾尾刷,从而破坏盾尾刷结构。

3.7 地面沉降监测

在浅覆土砂层中推进,监测点宜采用深层沉降点,能更好地反映出地面沉降情况。监测频率提高至每两环监测一次,盾构切口处的地面沉降报警值设为:-0.5mm/+1mm,及时用监测成果指导设置盾构推进参数。

地面沉降监测是检验各项施工参数是否合理的最直观手段。地面沉降量也是质量验收的一项重要指标,及时的用地面沉降监测数据指导施工(例如由地面沉降监测指导气泡舱压力及同步注浆量的设定),才能保证科学施工,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

钱塘江资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文站;加固;方案;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7-0074-01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也是杭州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和重要的景观生态带,汹涌的洪水和潮水是水文站监测的主要因素,为确保钱塘江河口潮位资料的连续性,提出拆短丁坝后做衔接栈桥并对其进行加固的设计方案是十分有价值的,也是非常值得有探讨。

1 水文站相关情况的介绍

项目水文站位于二通道八堡出口钱塘江七格弯道,受山、潮水p向水流共同作用,水动力强,水体含沙量较高,河床冲淤幅度大,演变规律复杂。为确保海塘安全,沿岸建有丁坝群护滩保塘,近岸滩地高程较高,不能满足1000T级船通航水深要求。为改善二通道出口通航条件,经专题研究分析,将丁坝拆短。而七堡水文站本与丁坝群相连,拆短后势必对其进行加固及维护,以确保水文数据观测的连续性和真实性。

2 加固方案的介绍与比较

七堡水文站观测平台设在丁坝群坝头下游侧位置(丁坝桩号K0+260处)。目前进行潮位测量的基本水尺包括智利式和斜桩式钢筋混凝土搪瓷水尺片以及岛式自记水位台均位于坝头区。

七堡水文站位于七堡1#丁坝的坝头段,现有丁坝长334米,坝面高程在4米以上,水文站的运行维护人员可通过坝面于低潮期间进出站房。丁坝改造后坝长为200米,保留的坝面高程总体与原坝面高程相同,但200米范围之外的坝段需要拆除。根据二通道八堡出口河段海塘加固方案,七堡丁坝群残坝要求清理至-2.0m~-5.0m,原通过丁坝坝身与七堡水文站房的通道会中断,因此需要增设水文站运行维护人员与站房的连接通道。水文站房与1#丁坝的相对位置详见图1。

2.1 栈桥方案比较

方案一:坝头外栈桥方案。

该方案尽可能利用保留的200米坝段,在坝段外新增栈桥与水文站房连通。考虑到栈桥结构有一定的阻水作用,栈桥梁底宜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8.37m)。因站房平台高程为10.18m,与站房连接部位的栈桥面高程定为10.18m,为加速栈桥面排水,设置栈桥面纵坡为1%,则坝头位置栈桥面定为9.55m。考虑到沿江景观要求,栈桥的尺度要尽量小,因此采用自身重量较轻的钢栈桥,参考已成观潮胜地盐官建成的盐官涌潮观测站的栈桥,确定采用40cm高的钢梁、栈桥最大单跨为20m,采用直径100cm桩基,桥面宽2m,采用不锈钢透空栏杆。另外为方便坝面上下栈桥,在坝面与栈桥间设置钢楼梯(步宽30cm、步高15cm),因楼梯较高,在6.70m位置设置缓冲平台,并加立柱。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在楼梯顶位置设置栅栏门一扇。该工程造价约280万元。

方案二:全栈桥方案。

该方案直接从海塘顶开始设置栈桥与水文站房连通。栈桥型式、材料与方案一相同,其中坝头范围以外同样采用桩基础,坝身段采用在坝面上加钢筋砼立柱结构支撑。同样在栈桥进口位置设置栅栏门一扇。该工程造价约450万元。

上述两个方案方案一造价低,充分利了保留的丁坝,江中建筑体量较小,对观潮等景观的影响相对较小;方案二的优点是对水文站的运行维护不受潮水影响。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为976KN,单桩水平承载力为218KN(桩顶位移10mm),单桩抗拨承载力890KN,钢连续梁采用理正结构设计软件,均满足要求。涂层使用年限为10年,钢结构使用年限为15年。考虑到水文站的运行维护并不需要全天候,且其他方面方案一优势明显,故推荐方案一。

相关期刊更多

人民音乐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浙江水利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水利厅

文化交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