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型

学习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型

学习型范文第1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创争”活动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能够顺应时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工人阶级始终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开展“创争”活动,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三个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的重要保证,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开展“创争”活动,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反映了职工群众学习发展的迫切愿望,代表了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各有关部门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工人阶级要不断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规范、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日益进步的技术技能武装自己,努力成为艰苦创业的模范、勤奋学习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和增进团结的模范,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二、开展“创争”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开展“创争”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公司工作大会提出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为企业发展服务;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员工素质建设为重点,以增强员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员工的学习权和发展权,推进知识化进程,为我厂实现更大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展“创争”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努力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才机会;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三、开展“创争”活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各单位、各科室要在广大员工中深入进行以为生产经营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

2、创新群众性学习活动载体,构筑职工学习平台。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组织以及不同层面员工的特点,加强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厂内外培训班等阵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寓学习于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中,为员工学习创造条件,吸引员工群众广泛参加。要面向基层,立足班组,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推动各单位重视、加强员工技能训练,激发、调动广大员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继续深入开展员工读书自学活动。读书自学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形式,也是员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要在新形势下不断丰富读书自学活动的内容,创新读书自学活动的载体,拓宽读书活动的领域,将读书自学与员工素质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员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岗位技能。要创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励更多的员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引导员工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四、“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职工”的基本条件

学习型企业的基本条件是:

1、在广大员工中普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了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制度和氛围,组织内各种学习型团队(班组、科室)普遍建立,并取得一定实效。

2、有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实施办法,有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有明确的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教育培训工作在本行业同类组织中保持先进。

3.维护员工学习权利,为员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平等机会和保障措施,保证企业员工教育和培训经费不低于员工工资总额的1.5%。

4、员工的学习热情、学习成果和劳动创造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局面,实现了学习成果与工作成就的共享与互动,推动了组织的持续发展。

5、领导成为学习的带头人,组织内有形与无形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建立了终身学习和学以致用的激励机制。

6、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文明程度、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开展“创争”活动,使各类组织得到发展,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组织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知识型员工的基本条件是:

1、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有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甘于奉献,拼搏进取。

2、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有强烈的学习要求,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完善的学习计划,结合工作实践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

3、具备所从事工作岗位必备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习惯,在团队学习中发挥突出作用,学习事迹突出,成效显著。

4、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适应岗位变化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

5、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善于运用学习、掌握的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勇于创造,不断创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突出业绩并有创造性的贡献。

五、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由厂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厂长(党委)办公室、人事科和党群工作科等相关科室领导组成的“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全面管理并指导“创争”活动的开展。

2、“创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3、将原“员工自学成才奖评审委员会”更名为“学习型企业、知识型职工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上述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厂学习型先进单位和知识型员工标兵的评审认定工作。

六、开展“创争”活动的工作要求

1、加强对“创争”活动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开展“创争”活动的领导,把“创争”活动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维护员工权益的基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广大员工是开展“创争”活动的主体,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员工群众参与“创争”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建设学习型班组上,努力为职工学习构筑平台,创造优良的成才环境。

2、落实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各有关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范畴。从制度上监督保证员工参加学习培训权利的落实。要把“创争”活动与争当科技带头人、高技能操作明星评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

学习型范文第2篇

反思一:学习型组织并非组织型学习

一些企业宣称自己建成了学习型组织,实际上仅是从培训入手,望文生义地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发文成立学习型机构,组织一些和学习相关的活动,把“学习型组织”错误地理解成了“组织型学习”。组织学习当然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但不是学习型组织的全部。除了学习这个子系统外,要想创建和维持学习型组织,还需要有组织子系统的保障,人员子系统的加强,知识子系统的促进以及技术子系统的支持。这五个子系统之间动态联系,彼此互补,必不可少,如果缺少了某一子系统或者某一子系统特别薄弱,其他子系统乃至学习型组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学习型组织不仅仅是强调学习这么简单,学习型组织不等于组织型学习。国内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更应注重组织成员思想理念和企业文化精神的变革,而诸如电子化学习(E-Learning)、知识管理系统(KMS)以及企业信息门户(EIP)等技术都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任何组织绝不能仅把学习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它只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手段。

反思二:学习型组织的泛化和虚化

“泛化”的实际表现是挪用概念,将学习型组织的范围不适当地延展。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圣吉博士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通过近10 年对数千家企业进行研究,对一批企业进行辅导后,发展出的一套系统管理理论,本是为企业管理量身定制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不是万金油和万能钥匙,不是为各式各样的组织定制的。不同范畴的组织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可能用同一理论去套用。因此各个地方、各级政府、各个企业,理应领会其理论实质,灵活运用其思想精髓,而不宜盲目照搬“五项修炼”,更不能狭义地将其简单理解为通常意义的教育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于“虚化”倾向,很多组织把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形式化、表面化,或当成领导者个人的“政绩”,到处去“炒作”,大肆宣传,实际上则是敷衍了事,摆花架子。更不要说一些人还不清楚学习型组织是怎么回事,就“一窝蜂”地开始搞学习型组织。有更多的人开始投入创建学习型组织固然是可喜的,这有助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和观念的普及;但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能以正视听,让大家误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这样浅薄,或者认为学习型组织只能叫得响,实际上很难有什么效果,将严重影响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发展。

事实上,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引发持续性学习过程的发展性力量,它的作用是长期的、渐进式的。创建学习型组织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并发挥作用。我国目前学习型组织创建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思三:学习型组织不能颠覆官僚制

学习型组织作为一门新兴前沿的组织管理理论,特别强调对组织结构进行弹性、扁平化、流线型改造,消灭官僚作风。于是很多人认为这是对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的官僚制组织理论的颠覆和革命。事实上,虽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技术, 对官僚制有所超越的学习型组织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比较优势,但从本质上看, 学习型组织仍然只是在官僚体制框架内对科层制的局部调整,而并非对官僚体制的彻底革命。

作为系统化官僚制理论的缔造者,韦伯认为,官僚制体系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体系,它可以成为一个具有等级性的权力关系、职能性的专业分工、标准化的作业程序、严格性的规章制度、各级官员称职的行政管理体系。官僚制的组织形式以其专业化、客观性量化标准体现了一种对理性化的规范性统治与管理体制的选择与追求,成为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最为理想的组织形态,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实践中的官僚制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比如行政组织中公共利益的缺位,理性管理工具中人性的压抑(异化),等级制的自我膨胀等。而学习型组织在价值取向上, 由效率至上走向以人为本;在组织构造上,由科层制走向扁平型、网络化,超越了官僚制。但事实上,从官僚制的发展历程来看,官僚制组织中一直孕育着学习型组织的原型,因为实践中的官僚制组织从来就没有达到韦伯的理想目标,它还不是一个完全机械的规范模式。我们所描述的学习型组织,仍是有着特定组织目标, 追求效率最优或效果最佳的组织,它依然没有脱离出韦伯所说的效率、目标范畴,仍然具有组织所必须具备的权威、规则特征和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学习型组织只是一种理念,而非一种全新的组织类型,并没有一种与之匹配的最佳组织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型组织和官僚制是兼容的,只是对官僚制的局部修缮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因为,一方面, 我国还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 真正意义上的官僚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在中国,“官僚制不是太多, 而是太少”;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又需要我们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回应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所以, 我们需要结合国情, 在建立健全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官僚制组织体制的同时进行反思,并力图通过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对其缺陷和局限性进行修缮,在组织模式确立的过程中处理好补课和创新,继承和超越的关系。

反思四:学习型组织的战略高度待提升

学习型组织概念最早是由企业管理界提出的,但是现在我们深入分析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也可以以国家作为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为视点进行研究和运用。如同公司在市场中竞争的成败最终决定于它的学习能力一样,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构建的最为复杂的组织),也同样基于其所拥有的学习能力。在国家竞争中,一个领先的国家可能因丧失学习能力而落后,而一个暂时落后的国家只要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就能够赶超发达国家,一个领先的国家要想继续维持领先的地位就必须维持其领先的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国家的学习能力就是指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从历史、现实和其他组织(包括国家)学习知识,不断完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提高驾驭现实世界从而影响未来的能力。

学习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 学习能力 内涵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与课程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JK08BGD021。

作者简介:肖雄(1972-),男,湖南邵阳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视角,对学习型社会学习能力的内涵进行探讨。

一、学习能力构成要素:多样性与发展性

1.学习能力的语义分析

什么是学习能力?尽管目前以学习能力为题的研究文献数量可观,但有关学习能力概念的界定却并不多见。彭聃龄教授对学习、能力两个概念分别进行了诠释,“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这一概念表明,学习是有机体获得新的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经过学习,有机体将出现某些可观察的行为变化,可以完成一些以前无法完成的事情;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而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2]。能力表现在人的活动中,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并对活动的完成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基于上述论述,我们可以勾勒出学习能力的概念雏形。学习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也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学习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能力既指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学习的潜能和可能性。

2.学习能力构成要素的多样性与发展性

如前所述,学习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心理特征,那么,这些心理条件是什么,构成学习能力的诸多要素有哪一些?实际上,不同心理学派都有着自己的学习观,因而对学习能力的要素也有不同的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只不过是在刺激与反应间建立联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个客体、是一个被动常量,不是学习者本身而是外部环境或者刺激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品质和质量。从认知主义心理学开始,学习能力才真正得到重视。认知主义理论注重把握情境中事物的联系与关系,强调积极思考和理解的作用,重视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强调根据学习者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的原理,以便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新的问题。[3]在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视阈中,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乃至人格都是构成学习能力的要素。

建构主义心理学则把学习及学习的意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赋予了学习能力新的内涵。这集中体现在建构主义在知识、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观念等方面的独到见解上。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知识是一个不断认知、体验和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每一个学习者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4]基于这些观念,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协作和会话是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意义建构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出三个方面的重要的倾向,即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和学习的情境性。

从建构主义对于学习活动的观念和倾向进行分析,建构主义对学习能力的内涵有了新的“建构”。以主动建构性而言,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探究性、积极寻求学习的意义是建构主义学习能力的要素。而从学习的社会互动性来看,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是个人与社会在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因此交往、沟通、合作是学习能力的要素。而从学习的情境性来看,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强调让学习者解决情境性问题和参与情境性活动,从而建构起对学习者更有意义、更能够迁移的灵活应用的知识,并促进知识向综合能力的转化。因此,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机内涵。

如前所述,知识、技能、学习策略是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学习能力的要素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行为主义认为联结能力是学习能力的要素,认知主义认为理解、思维、想象、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是学习能力的要素。建构主义在认知主义的基础上,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往能力、迁移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内涵。这些见解,整体上反映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学习、学习能力内涵的不断丰富与演进历程,也折射出学习能力内涵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性。

二、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特征及其能力价值诉求

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美国著名学者赫钦斯从四个方面对学习型社会进行了界定:在教育时间观上,学习社会要求人人都必须终身学习。在教育对象观上,学习社会不把成年男女排除在教育对象外。在教育目的观上,学习社会以培育人性为目标,人力居于次要地位。在教育社会观上,学习社会主张教育要超越社会并引导社会,教育与社会本身都不是目的,惟有“人”才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主题。

赫钦斯的基本主张同时也树立了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学习型社会的两重标准,一是现象标准,即从时间和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主体来看,只有全民终身参与学习与教育过程的社会,才是学习型社会;其二是价值标准,即学习、自我实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等内在价值是学习社会的核心价值。[5]

兰森在《处在学习社会》一书中阐述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是一个需要改变其学习与教育方式的社会,是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是一个学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6]将学习型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发展等量齐观,是兰森对学习型社会内涵认识的独特之处。

屈林岩教授综合各种论说,对学习型社会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并通过学习发现和发展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一个需要对学习与教育进行改革创新的社会,也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和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它不仅仅是教育的愿景,更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它关系到社会每一个人,也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的共同参与。学习型社会的深层内涵在于一种特定的价值选择,是人类社会渴望经由学习与教育而实现自我完善的理想追求”。[7]

参照以上观点,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从现象层面来看,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从实质层面来看,通过学习发现和发展人的潜能,使人得以自我实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促进公民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类社会实现自我完善的理想追求是学习型社会的深层内涵。在学习型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上,现象层面主要与教育制度、学习机会与时间、学习资源配置等密切相关。就实质层面来说,发展、自我实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政治以及人类的自我超越与完善等价值理念和诉求则指向教育变革、主体性的充分确立与开掘、平等的对话交往、公民学习旨趣与学习能力的充分培育等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型社会在扬弃以往社会教育和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赋予了学习、学习能力以新的内涵。

三、学习型社会学习能力的新内涵

1.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心理特征或水平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质,学界有很多观点,如卢仲衡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以独立性为核心的多种较优的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包括主动阅读、独立思考、完成自练、善于自检、促进自治、自我组织、自觉探求、能动应变、适应更新、不断创新等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自主学习中,既有价值的自醒,也有方法的自觉。学习者从学习意义的构建、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学习效果的评估都处于自主、自觉的状态,学习者经由终身不辍的学习而发展,而实现自身价值,得以自我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这一特点,契合了学习型社会的价值诉求,也呼应了认知心理学、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的特点。因此,在学习型社会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内涵。

2.对话、交往能力

学者们在有关学习型社会的价值分析中,不约而同地强调学习的主体性、社会性、民主化特征。建构主义学习也强调知识的互动性,强调知识是共同体。那么,如何突出主体性,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如何促进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育,学习者的对话交往能力随之进入我们的视野。

对话、交往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主体间相互认识、作用、沟通、理解、交流的活动。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主体,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又都是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交往双方均为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德国交往教学论学派代表K・沙勒认为:“合理的交往是一种合作式的交往,参加交往的各方都放弃权威地位,相互持平等的态度。交往中不使民主流于形式,而真正做到民主。交往必需做到相互取长补短的兴趣和理智相处的态度,逐步创造条件,使不带支配性的交往成为可能”。[8]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曾经指出:“只有主体间的关系才能算的上相互关系,因为主体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分主动和被动的,是单向的,因此不能成为相互关系”。[9]可见,合理的交往即为主体间民主,平等,合作式的交往,交往的主要形式为对话而非独白。交往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意义的主体间性,而在于展示、发现、发展自我。在交往中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

强调学习者对话、交往能力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符合学习型社会的价值诉求,同时也呼应了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主体性建构、社会互动性的价值倾向。所以,对话交往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开放的文化心态、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社交能力是学习型社会学习能力的重要内涵。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获取、评价、处理、利用、交流信息并创造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信息素养的体现,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等。

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现实背景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时代的来临。在这一背景下,知识总量增长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也带来了不计其数的共享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检索途径和方式。这就使得信息能力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谁能装备现代信息能力的羽翼,谁就具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因而,信息能力成为学习型社会衡量个体和群体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72,246.

[3][4][7]屈林岩.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学习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8(1):73.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10.

[6]陈廷柱.学习型社会的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15.

学习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创新;员工培训考核

爱因斯坦曾说过: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是思想。观念对于人们的行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底蕴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学习能力的竞争。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要教育员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争做学习型员工的理念

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深造,在书本中、同事间都可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首先是要学好业务知识,特别是对于青年员工,不断学习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前辈们的好做法、好经验,从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能力与业绩。笔者所从事办公室秘书工作,就要学会写各类公文写作知识,如:工作总结、安排、报告、简报等;还要掌握企业的发展规划,领导的决策部署,沟通、协调能力等,努力成为岗位的多面手。总之,要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市场经济的社会就是竞争的社会,随着近年来我省对建筑市场的开放,企业的竞争已愈加激烈。一方面,竞争的加剧给企业提出更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增强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对员工自身来说,面对个人发展与岗位要求,每位员工都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充电”,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二、对现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分析

当今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中小型建筑企业,而大型国有企业的人才结构相对合理,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在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中,学历低、技能低的员工比例偏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差,而高学历、高素质的员工所占比例较少,特别是缺乏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的比例不合理,导致无法承建高附加值的大型工程。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对策

学习型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 本文阐述了学习型社会学习的新视觉、新特点,探讨了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原因及必要性,指出作为知识、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应抓住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机遇,与时俱进,将自身办成学习型图书馆。

1.学习型社会学习的新视觉、新特点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就是要努力并善于组织全体成员进行不断的学习,可见,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就是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并要求人们以新的视觉来看待学习、理解学习。学习是对新文化、新科技的吸收、消化与创新,学习已成为与时俱进、不甘落伍的代名词,学习应贯穿人的一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①学习社会化。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学习是全社会成员的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也不再是一句口号、一个目标,而是一种规范、一种制度、一种自觉行为。②学习载体多元化。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传统印刷型书刊资料、图书在人们的学习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20世纪后期出现了各种电子型、数字化信息资源,信息载体多样化,比如多媒体光碟,pda,电子书刊,数据库,互联网,等等,学习载体从单元发展为多元,从静态转化为动态。③学习终身化。作为学习型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把被动学习和自学两种方式有效结合,形成终身学习的机制,并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学习的绩效如何,将直接与个人的聘任、奖惩等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可见,学习不再是学生时代的事情,将贯穿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一个人要面对社会竞争与挑战,就必须不断更新、补充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活到老、学到老。

2.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原因和目的

在学习型社会中,无论学习载体发生怎样的变化,传统的读书、看报和现代的网络手段,仍将成为人们学习的两种主要形式。传统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服务于读者,数字图书馆以经过加工、整序的数字化信息为读者导航,图书馆永远是人们继续学习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存在于社会之中,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对于终身学习的人或实行终身教育的社会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要提高人的素质,关键在于开发人的智力资源,而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同时,图书馆在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通过其自身的专业工作和劳动创造,能为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提供资源、提供服务、提供场所。可见,图书馆在对劳动者进行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的社会,给图书馆的事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图书馆首先就应该将自身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图书馆。

3.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必要性

图书馆的社会性、服务性决定了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必要性,同时,图书馆自身服务的提升及其生存发展更需要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

3.1从社会性来说,图书馆的馆藏,包括一切文献资料等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神财富的记录。图书馆利用这些资源服务社会,面向社会,面向各行各业的广大民众,这说明图书馆具有社会性,它的服务对象也具有社会性。从服务性来说,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是直接面向广大群众开放并为他们服务的。图书馆提出“一切为了读者”、“为书找人,为人找书”、“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等,都体现出图书馆的服务性,这些都说明了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服务就是图书馆的本职,良好的服务就是图书馆生命的源泉和生存的根基。对于图书馆的工作者来说,必须通过自身对这些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对图书馆业务的刻苦钻研,才能架起连接图书馆与社会,学习者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之间的桥梁。这是图书馆工作者的本职,也是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提高人的素质,为实行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服务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可见,图书馆首先要将自身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图书馆。

3.2从图书馆自身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被图书馆界广泛运用,如“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图书馆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化”,等等,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图书馆管理和运用现代化,以实现资源共享社会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面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知识、新技术,以及随之带来的新问题是图书馆工作者用原有知识所不能解决的,所以图书馆界全体同仁必须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图书馆发展的需求,这也要求图书馆必须成为学习型的图书馆。

4.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中,实现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

4.1从思想上建设学习型图书馆。在思想认识上,认真分析“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些论述提出的原因、目的等,牢牢把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人的素质,对劳动者进行终身教育的有关论述的实质。从思想上认识到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也必须建立学习型的图书馆。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而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4.2从业务上建设学习型图书馆。“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综合素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地投入到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来。作为知识、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人们进行终身学习,开展终身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全方位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图书馆要通过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不断探索,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全体同仁的素质,以做好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前期准备,即从业务上建设学习型图书馆。

4.3从图书馆领导者的准备和认识上来建设学习型图书馆。学习型组织需要学习型的领导者,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获得成功,领导者本人善于学习尤其重要。领导者的学习能力是决策成功的关键,领导者应按照学习型理论的指导,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下属树立榜样,并带领其下属进行学习与交流。因此,在学习型图书馆的创建过程中,领导者应首先积极参加学习,领会学习型组织的精髓,发挥领导者的主导作用和领导才能,同时也要认识到创建学习型组织不得急于求成,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长时间地不断地实践检验,才能见效。

5.结语

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社会的进步在为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学习型的管理模式无疑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但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图书馆领导者和全体同仁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维,开拓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使图书馆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慰慈等.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