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会考试题

地理会考试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会考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会考试题

地理会考试题范文第1篇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

A. 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 )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在运动: ( )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 )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 )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 )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 )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 )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14. 在温带森林食物网中,有“果实鼠鼬狼”食物链,为避免鼠灾,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人工围捕 B.对生产者进行保护而建立正常的能量流动

C. 对次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平衡

D. 对三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金字塔

15. 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水资源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 )

A. 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 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数量是有限的 D. 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16.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

A.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

B.铁矿主要集中于辽宁、冀东和西北

C. 煤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

D.石油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17. 图中阴影处所代表的能源,可能是: ( )

A.沼气

B.核电

C.水电

D.煤气

18. 秸秆、柴草的燃烧过程是: ( )

A.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D.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19.下列地区农业生产与影响其发展的主要条件正确叙述的是: ( )

A.西亚两河流域的小麦、棉花取决于土壤条件

B.大庆油田附近的农副食品生产取决于市场条件

C.太湖流域的淡水渔业取决于气候条件

D.新疆的瓜果、长绒棉取决于灌溉条件

20. 拉丁美洲地区粮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沙漠化太快 B. 城市化速度太快

C.工矿业发展过快 D. 人口增长过快

21. 有关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业生产差异的正确叙述是: ( )

A.阿根廷和巴西等新垦区农畜产品出口较多

B.东亚和东南亚稻米产区劳动生产率较高

C.热带地区一些国家经济作物进口率较高

D.北极地区渔产品的商品率较高

22.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世界上形成的两大工业地带是: ( )

A. 西欧和美国 B. 日本和美国

C. 英国和美国 D. 澳大利亚和巴西

23. 下列工业部门受自然条件制约最明显的是: ( )

A. 航天工业 B. 食品工业

C. 水能发电 D. 石油化工

24. 关于我国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的工业基地

B.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能源、水源供应充足

C. 沿海工业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D.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以钢铁工业为最重要

25.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B.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C.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26.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密度差异 B. 国家政策

C.自然资源的丰歉程度 D.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27. 在一些城市出现的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是由于 ( )

A.工业废气造成 B. 工业废水造成

C.汽车尾气 D. 城市垃圾造成

28. 建国初期,我国各类城市增长最快的是: ( )

A.大中城市 B. 中小城市

C.大中小城市 D. 大城市和小城市

29. 以下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是: ( )

A.太阳耀斑增多 B. 两极极光减少

C.地球可能因CO3增多而日趋变暖

D. 森林因被砍伐而不断减少

30. 协调人类和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搞好国土整治 B. 预防自然灾害

C.控制人口增长 D. 参加国际协作

二、双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31. 地球的“左邻右舍”是: ( )

A.木星 B. 金星

C.海王星 D. 火星

32. 右图中的数字为甲、乙、丙、丁四地7月7日各地方时正午的太阳高度,就纬度而言: ( )

A.甲地可能在北半球也可能在南半球

B. 丙地纬度肯定高于乙地

C.乙地自转线速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甲地

D. 丁地肯定在寒带范围内

33.当地球运行经过远日点以后几天内: ( )

A.我国长江流域开始出现梅雨天气

B. 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C.巴西圣保罗处在少雨季节 D. 开罗的正午太阳高度日趋降低

34. 有关矿物、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石英、云母、长石是最常见造岩矿物之一

B.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

C.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矿物

D.玄武岩、花岗岩都是侵入岩

35. 由于河流补给不同,河流的汛期不同: (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秋

B.流域内有季节积雪的河流,常常形成春汛

C.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很不稳定

36. 世界上石油和水能两种常规能源都较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是: ( )

A.巴西 B. 中东 C. 俄罗斯 D. 北美

37. 有关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生态平衡是绝对静态平衡 D.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38. 我国改造中地产田取得良好效果的地区是: ( )

A.黄淮海平原 B. 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

39. 工业布局方式、工业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三者结合正确的是:( )

A.“临空型”——鲁尔区——接近原料基地

B.“煤铁复合体型”——英格兰中部地区——接近原料、能源基地

C.“临海型”——日本福山——超级油轮和巨型运输船舶

D.“临空型”——中国大庆——接近原料基地

40. 依据农业地域性特点,我国应在: ( )

A.黑龙江省种植甜菜 B. 冀中南种植棉花

C.半干旱草原地区垦荒种粮 D. 江南山区发展水稻生产

41. 关于人工制取沼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成分是甲烷 B. 投资大,技术要求低

C.原料可以就地取材 D. 不利于保护植被

42. 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B.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

C.我国人口如不严加控制,将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可能会下降

43. 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 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就要恶化

C.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解决世界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44. 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相统一的人类活动有: ( )

A.在秦岭北坡营造梯田 B. 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洞庭湖畔围湖造田 D. 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45. 平均每公顷草场养羊的头数,新西兰高于蒙古18倍多,造成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同 B. 人口多少不同

C.市场需求量不同 D. 气候不同使草场产草量及牧草质量不同

第Ⅱ卷(共40 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3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10分)

46. 不论冷锋还是暧锋,其锋面都是向 气团一侧倾斜。暖锋形成的降雨主要在 气团一侧。

47.自流水盆地补给区的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属于 。在 以下的地面打穿隔水层,才会形成自流井。

48.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 ,

又对 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49. *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3月21日的升旗时刻应是 。一年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日期应是 。

50. 为了使人类同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人类同环境 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 。

四、读图、填图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1. 读下图,回答:

⑴人站在极点,面向0°经线,他的前方应是 方(向)。

⑵A点的线速度(大于、小于或等于) B点的线速度。

⑶如果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那么C 点:昼长 小时,太阳高度

⑷随着地球的自转,当B点转过的角度恰好是360°时,这一日被叫做 日(太阳日或恒星日)。

52. 读下面“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述各个问题:

⑴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显示了 的分布规律,其产生受 条件影响较大。

⑵B自然带的名称是 。C自然带中分布的绿洲,属于地带性或非地带性中的 现象。

⑶在图中的A自然带内,有我国全国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

53. 读下面英国工业分布图,填空回答:

⑴图中字母 第一次技术革命中形成的 工业基地伯明翰。

⑵图中字母 代表新兴 工业基地苏格兰地区。

⑶图中字母 代表在新的原料、燃料基地形成的 工业城市阿伯丁。

⑷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英国,它以 发明为标志,使工业布局由 。

⑸图中字母 代表的大城市,每天有一百多万人作“钟摆式”移动,形成这种人口移动的因素是 及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54.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 ,B ,C ,

D ,E ,F 。

⑵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 F(与图中含义相同)的空格内:

①石油、铜 ②烧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废液、固体废弃物 ④稻米、西红柿

⑤森林 ⑥工人、农民 ⑦酸雨腐蚀 ⑧水利工程

A: B: C: D: E: F:

55. 下图是36°N附近 的某地1950年(A)和1990年(B)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⑴图中的耕地类型 是 。

⑵B图与A图相比,在土地利用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① ② 。

⑶B图与A图相比,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判断的理由是 。

⑷该地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的核心问题是 ,应遵循的原则是 。

56. 读“上海及附近地区简图”,回答:

⑴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将移到黄浦江上游的A处,因为该处: ( )

① 距市中心近

②交通方便

③水质较好

④接近旅游区

⑵B地是宝山钢铁总厂,它的工业布局属 格局。

⑶C是金山石化总厂,它远离市区,从环境因素考虑,因为它属于: ( )

①基本无污染工业 ②轻度污染工业 ③严重污染工业

⑷D地正在建设 核电站(位于浙江省)

⑸E地是近郊区,应是什么农业基地: ( )

①粮食 ②棉花 ③出口作物 ④蔬菜和副食品

参考答与平分标准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C 2.D 3.D 4.A 5.C 6.D 7.B 8.D 9.B 10.C 11.D 12.B 13.D 14.C 15.A 16.A 17.A 18.B 19.B 20.D 21.A 22.A 23.C 24.A 25.D 26.D 27.C 28.A 29.C 30.C

二、双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31.BD 32.BC 33.CD 34.AB 35.BC 36.CD 37.AD 38.AB 39.BC 40.AB 41.AC 42.AC 43.BD 44.BD 45.AD

第Ⅱ卷(共40分)

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计10分)

46.冷 冷 47.潜水 承压水位 48.当前的需要 子孙后代

49.6时 6月22日 50.对立 统一

四、读题、填图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计30分)

51.⑴北 (1分) ⑵大于 (1分) ⑶24 (0.5分) 46°53′(1分) ⑷恒星 (1分)

52.⑴经度地带性 (1分) 水分 (1分) ⑵温带草原带 (1分) 非地带性现象(1分) ⑶松嫩平原 (0.5分) 三江平原 (0.5分)

53.⑴C (0.5分) 钢铁 (0.5分) ⑵B (0.5分) 电子 (0.5分)

⑶A (0.5分) 石油 (0.5分) ⑷蒸汽机 (0.5分) 分散趋向集中 (0.5分)⑸D (0.5分) 地价上涨和环境恶化 (0.5分)

54.⑴A物质和能量 (0.5分) B废弃物 (0.5分) C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0.5分)D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0.5分)E人类社会 (0.5分) F环境 (0.5分)

⑵A①④ (0.5分)B③② (0.5分)C⑦ (0.25分)D⑧ (0.25分)

E⑥ (0.25分) F⑤ (0.25分)

55.⑴旱地 (0.5分) ⑵①林地减少 (0.5分) ②公交、居民住宅用地、沿海滩涂面积扩大 (1分) ⑶水土流失加剧 (0.5分)森林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沿海滩涂面积扩大 (1分)⑷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0.5分)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1分)

地理会考试题范文第2篇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

A. 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 )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在运动: ( )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 )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 )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 )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 )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 )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14. 在温带森林食物网中,有“果实鼠鼬狼”食物链,为避免鼠灾,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人工围捕 B.对生产者进行保护而建立正常的能量流动

C. 对次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平衡

D. 对三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金字塔

15. 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水资源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 )

A. 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 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数量是有限的 D. 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16.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

A.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

B.铁矿主要集中于辽宁、冀东和西北

C. 煤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

D.石油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17. 图中阴影处所代表的能源,可能是: ( )

A.沼气

B.核电

C.水电

D.煤气

18. 秸秆、柴草的燃烧过程是: ( )

A.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D.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19.下列地区农业生产与影响其发展的主要条件正确叙述的是: ( )

A.西亚两河流域的小麦、棉花取决于土壤条件

B.大庆油田附近的农副食品生产取决于市场条件

C.太湖流域的淡水渔业取决于气候条件

D.新疆的瓜果、长绒棉取决于灌溉条件

20. 拉丁美洲地区粮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沙漠化太快 B. 城市化速度太快

C.工矿业发展过快 D. 人口增长过快

21. 有关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业生产差异的正确叙述是: ( )

A.阿根廷和巴西等新垦区农畜产品出口较多

B.东亚和东南亚稻米产区劳动生产率较高

C.热带地区一些国家经济作物进口率较高

D.北极地区渔产品的商品率较高

22.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世界上形成的两大工业地带是: ( )

A. 西欧和美国 B. 日本和美国

C. 英国和美国 D. 澳大利亚和巴西

23. 下列工业部门受自然条件制约最明显的是: ( )

A. 航天工业 B. 食品工业

C. 水能发电 D. 石油化工

24. 关于我国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的工业基地

B.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能源、水源供应充足

C. 沿海工业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D.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以钢铁工业为最重要

25.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B.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C.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26.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密度差异 B. 国家政策

C.自然资源的丰歉程度 D.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27. 在一些城市出现的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是由于 ( )

A.工业废气造成 B. 工业废水造成

C.汽车尾气 D. 城市垃圾造成

28. 建国初期,我国各类城市增长最快的是: ( )

A.大中城市 B. 中小城市

C.大中小城市 D. 大城市和小城市

29. 以下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是: ( )

A.太阳耀斑增多 B. 两极极光减少

C.地球可能因CO3增多而日趋变暖

D. 森林因被砍伐而不断减少

30. 协调人类和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搞好国土整治 B. 预防自然灾害

C.控制人口增长 D. 参加国际协作

二、双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31. 地球的“左邻右舍”是: ( )

A.木星 B. 金星

C.海王星 D. 火星

32. 右图中的数字为甲、乙、丙、丁四地7月7日各地方时正午的太阳高度,就纬度而言: ( )

A.甲地可能在北半球也可能在南半球

B. 丙地纬度肯定高于乙地

C.乙地自转线速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甲地

D. 丁地肯定在寒带范围内

33.当地球运行经过远日点以后几天内: ( )

A.我国长江流域开始出现梅雨天气

B. 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C.巴西圣保罗处在少雨季节 D. 开罗的正午太阳高度日趋降低

34. 有关矿物、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石英、云母、长石是最常见造岩矿物之一

B.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

C.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矿物

D.玄武岩、花岗岩都是侵入岩

35. 由于河流补给不同,河流的汛期不同: (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秋

B.流域内有季节积雪的河流,常常形成春汛

C.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很不稳定

36. 世界上石油和水能两种常规能源都较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是: ( )

A.巴西 B. 中东 C. 俄罗斯 D. 北美

37. 有关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生态平衡是绝对静态平衡 D.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38. 我国改造中地产田取得良好效果的地区是: ( )

A.黄淮海平原 B. 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

39. 工业布局方式、工业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三者结合正确的是:( )

A.“临空型”——鲁尔区——接近原料基地

B.“煤铁复合体型”——英格兰中部地区——接近原料、能源基地

C.“临海型”——日本福山——超级油轮和巨型运输船舶

D.“临空型”——中国大庆——接近原料基地

40. 依据农业地域性特点,我国应在: ( )

A.黑龙江省种植甜菜 B. 冀中南种植棉花

C.半干旱草原地区垦荒种粮 D. 江南山区发展水稻生产

41. 关于人工制取沼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成分是甲烷 B. 投资大,技术要求低

C.原料可以就地取材 D. 不利于保护植被

42. 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B.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

C.我国人口如不严加控制,将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可能会下降

43. 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 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就要恶化

C.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解决世界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44. 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相统一的人类活动有: ( )

A.在秦岭北坡营造梯田 B. 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洞庭湖畔围湖造田 D. 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45. 平均每公顷草场养羊的头数,新西兰高于蒙古18倍多,造成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同 B. 人口多少不同

C.市场需求量不同 D. 气候不同使草场产草量及牧草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3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10分)

46. 不论冷锋还是暧锋,其锋面都是向 气团一侧倾斜。暖锋形成的降雨主要在 气团一侧。

47.自流水盆地补给区的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属于 。在 以下的地面打穿隔水层,才会形成自流井。

48.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 ,

又对 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49. *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3月21日的升旗时刻应是 。一年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日期应是 。

50. 为了使人类同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人类同环境 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 。

四、读图、填图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1. 读下图,回答:

⑴人站在极点,面向0°经线,他的前方应是 方(向)。

⑵A点的线速度(大于、小于或等于) B点的线速度。

⑶如果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那么C 点:昼长 小时,太阳高度

⑷随着地球的自转,当B点转过的角度恰好是360°时,这一日被叫做 日(太阳日或恒星日)。

52. 读下面“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述各个问题:

⑴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显示了 的分布规律,其产生受 条件影响较大。

⑵B自然带的名称是 。C自然带中分布的绿洲,属于地带性或非地带性中的 现象。

⑶在图中的A自然带内,有我国全国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

53. 读下面英国工业分布图,填空回答:

⑴图中字母 第一次技术革命中形成的 工业基地伯明翰。

⑵图中字母 代表新兴 工业基地苏格兰地区。

⑶图中字母 代表在新的原料、燃料基地形成的 工业城市阿伯丁。

⑷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英国,它以 发明为标志,使工业布局由 。

⑸图中字母 代表的大城市,每天有一百多万人作“钟摆式”移动,形成这种人口移动的因素是 及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54.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 ,B ,C ,

D ,E ,F 。

⑵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 F(与图中含义相同)的空格内:

①石油、铜 ②烧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废液、固体废弃物 ④稻米、西红柿

⑤森林 ⑥工人、农民 ⑦酸雨腐蚀 ⑧水利工程

A: B: C: D: E: F:

55. 下图是36°N附近 的某地1950年(A)和1990年(B)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⑴图中的耕地类型 是 。

⑵B图与A图相比,在土地利用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① ② 。

⑶B图与A图相比,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判断的理由是 。

⑷该地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的核心问题是 ,应遵循的原则是 。

56. 读“上海及附近地区简图”,回答:

⑴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将移到黄浦江上游的A处,因为该处: ( )

① 距市中心近

②交通方便

③水质较好

④接近旅游区

⑵B地是宝山钢铁总厂,它的工业布局属 格局。

⑶C是金山石化总厂,它远离市区,从环境因素考虑,因为它属于: ( )

①基本无污染工业 ②轻度污染工业 ③严重污染工业

⑷D地正在建设 核电站(位于浙江省)

⑸E地是近郊区,应是什么农业基地: ( )

①粮食 ②棉花 ③出口作物 ④蔬菜和副食品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C 2.D 3.D 4.A 5.C 6.D 7.B 8.D 9.B 10.C 11.D 12.B 13.D 14.C 15.A 16.A 17.A 18.B 19.B 20.D 21.A 22.A 23.C 24.A 25.D 26.D 27.C 28.A 29.C 30.C

二、双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31.BD 32.BC 33.CD 34.AB 35.BC 36.CD 37.AD 38.AB 39.BC 40.AB 41.AC 42.AC 43.BD 44.BD 45.AD

第Ⅱ卷(共40分)

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计10分)

46.冷 冷 47.潜水 承压水位 48.当前的需要 子孙后代

49.6时 6月22日 50.对立 统一

四、读题、填图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计30分)

51.⑴北 (1分) ⑵大于 (1分) ⑶24 (0.5分) 46°53′(1分) ⑷恒星 (1分)

52.⑴经度地带性 (1分) 水分 (1分) ⑵温带草原带 (1分) 非地带性现象(1分) ⑶松嫩平原 (0.5分) 三江平原 (0.5分)

53.⑴C (0.5分) 钢铁 (0.5分) ⑵B (0.5分) 电子 (0.5分)

⑶A (0.5分) 石油 (0.5分) ⑷蒸汽机 (0.5分) 分散趋向集中 (0.5分)⑸D (0.5分) 地价上涨和环境恶化 (0.5分)

54.⑴A物质和能量 (0.5分) B废弃物 (0.5分) C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0.5分)D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0.5分)E人类社会 (0.5分) F环境 (0.5分)

⑵A①④ (0.5分)B③② (0.5分)C⑦ (0.25分)D⑧ (0.25分)

E⑥ (0.25分) F⑤ (0.25分)

55.⑴旱地 (0.5分) ⑵①林地减少 (0.5分) ②公交、居民住宅用地、沿海滩涂面积扩大 (1分) ⑶水土流失加剧 (0.5分)森林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沿海滩涂面积扩大 (1分)⑷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0.5分)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1分)

地理会考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异地高考;户籍制度;利益博弈

一、社会公平复合理论的提出及内涵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失业率攀升、物价飞涨、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危机,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整个西方世界里充满着动荡。而传统的公共行政,无力回应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1968年,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公共行政学者,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在美国雪城大学召开会议,彻底反思传统的公共行政,强调把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公共行政追求的目标,改变传统公共行政效率至上的观点。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公共行政理论的诞生,社会公平也成了行政学者们的新追求和新选择。在弗雷德里克森看来,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包含着以下类型的公平及其应用: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公平、公平的领域、机会的公平、公平的价值。单纯的个人公平是指个人层次上的公平关系,是最本质的公平;分部化的公平也是个人层次上的公平,其概念就是主张同类人同等对待,实质就是在不平等面前的人人平等;集团公平则要求具有相似性质的人之间的公平;机会的公平指人人有相同的可能性参与分配。上述所有的公平都应该处在一个公平领域中,所有人都应该有相同的机会享受平等的分配。

二、当前我国异地高考现象及根源

1.异地高考现象。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和人才选拔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高考制度本身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近些年来,异地高考成为全社会讨论最热烈的词汇之一。异地高考,就是广大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简称。目前全国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45亿人,随迁子女有2000多万人,相当一部分人在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后,由于没有当地户籍而不能就地参加高考。

2.异地高考问题的根源。(1)行政干预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一直有着较深的计划经济制度的痕迹,无论是高校的区域分布、专业开设,还是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统一设置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行政干预高校发展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弊端,最明显就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受传统的行政干预过多,导致诸多地区教育资源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就依靠行政手段而拥有较丰富的高等教育,本身生源也少,录取分数线又低,这些地区被称为“高考洼地”,例如北京和上海。而其他地区,人口较多,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由于“僧多粥少”而导致分数线居高不下,这些地区则被称为“高考高地”,例如安徽、河南等地。(2)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我国仍旧采用传统的分省制定各高校招生计划的办法。不合理的方面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不合理的招生指标。第二是高低不平的分数线。(3)户籍限制。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区域间人员流动频繁。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于是“孔雀东南飞”成了我国区域间流动所呈现的基本特征。由于户籍制度的藩篱所在,广大农民工子女虽然从小就跟着父母来到城市,并接受义务教育,但是却因为没有当地户口而失去了就地高考的机会。

三、现阶段各省异地高考方案的探索及困难——恢复公平之路

1.各省异地高考方案的探索。2012年的最后一天,各地陆续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从目前公布的各省市的方案来看,各地一般都有类似的准入门槛,如对考生学籍、在该地就读时间、父母合法稳定工作、社保证明等条件有所限制,但是由于各地现实情况不一,所以具体的限制条件差别又比较大。例如,黑龙江的异地考生只需要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三年、有稳定住所三个条件就可以报考。而最受关注的北上广的异地高考政策被指为过于苛刻。上海的异地高考政策比较严格,只有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的来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参加中考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才可在上海报考。广州则是主打“积分入户”。

2.北上广异地高考政策实施的困难。(1)难点一:本地学生利益与外地学生利益的博弈。在异地高考的推行过程中,本地人口担心一旦异地高考政策放开,外地人员会挤占自身的高考资源。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一语道破天机:“在制定政策时,既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也不影响到北京当地考生的权益。”很多北京人认为放开异地高考政策是对本地人的不公平。首先,北京市对于教育的投入在全国遥遥领先;其次,北京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很好,所以才会享受到高考相对“宽进”的好处;最后,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户籍拨款的,导致了人口输出地的教育经费并没有转入到人口输入地,所以一下子完全放开异地高考政策,短期内可能会使人口输出地与人口输入地、“高考洼地”与“高考高地”之间出现一种零和博弈的现象,即利益非此即彼的增减。(2)难点二:如何鉴定外地户籍考生就地高考的资格。所谓的异地高考条件“三大准入”,无疑为各地抵触或者变相抵触异地高考政策提供了最好的借口。比如很多省份要求异地考生的家长必须有固定工作、固定住所和固定收入。何为固定工作?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工作频繁更换,收入时高时低,如何能达到标准?何为固定住所?对于经常随着工作变动而改变居住地点的流动人口来说,如何才能固定?(3)难点三:城市承载力。北上广作为全国范围内的大都市,其交通、住房、医疗等系统早已不堪重负,因此很多人担心一旦放开异地高考政策,将会引发大规模的人口输入,会对输入地的承载力造成巨大的考验。

四、社会公平复合理论下解决异地高考难题的途径探讨

35年前,恢复高考制度,是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35年后的今天,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召唤。教育公平之路到底该如何解决?弗雷德里克森说:“任何声称要加强社会公平的政策选择理由,都要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分析:这种公平是个人的公平,分部化的公平,还是集团的公平?它是直接的公平,还是手段的或预期的机会公平?在维护民主政府和一个可靠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为了改善弱势群体的处境,应该强什么类型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为我们在探讨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第一,中央政府宏观管理,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政策保障。社会政策上构建公平正义,本身就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就像威尔逊早在1912年的选举之夜向其追随者所做的演讲中讲到:“我号召你们,将你们的余生投入到通过正义、平等、公平的程序推动政府不断前进的工作中。今晚,我自己并没有胜利感;我所有的,只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中央政府只有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才是走上公平复兴之路的开始。现阶段户籍制度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权、财产权、公共服务的不平等。逐步取消户籍制度,让异地学生就地高考,是广大公民呼唤公平正义的时代诉求。现阶段我们需要的就是敢于废除特权,自上而下高唱公平之歌的魄力。当然,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不同,各地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放开户籍限制。

第二,探索高考制度改革,确保机会公平——长远目标。1978年之初就是为了能够公平地选拔人才,然而我国现阶段的高考制度充满着集团的不公平,分部化的不公平。集团的不公平是指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入学机会不等,分部化的不公平是指不同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不同。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机会均等?只有改革高考制度才是根本之策。应当逐步建立起第三方独立的高考机构,采用“统一测试+高校自主招生”的形式,高校结合统一的测试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各地区的教育因素等指标来综合地选拔学生。首先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能增强考试的公正性。同时高考试卷应当充分正视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教育差距的现实,在考试内容设计上尽量做到既能考查教育发达地区考生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挖掘教育薄弱地区考生的基本潜力。其次,在高校自主招生时,除了考查知识储备之外,还应当加入考生平时成绩、实践能力等的考查,并结合当地的教育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在具体招生时,全国性大学应公平招收全国各地的学生,而地方高职类院校,由于主要受地方财政的拨款,可采取以本地学生为主,适当考虑外地学生的方案。

第三,合理配置高考资源,重塑集团公平——理想过渡。引发异地高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配置不公平。现阶段,在取消户籍制度遥遥无期和改革高考制度任重道远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合理配置高考资源,才是合理的过渡。一方面,打破高校分省分配招生名额的传统做法,以高考报名人数为基本依据分配各省招生名额。现阶段一些地区人口多而名额少,而另一些特权地区人口少而名额多。中央政府应当回收放给地方的高校资源配置的的自,做好总设计师,统筹安排,打破地方特权阶层的垄断。另一方面,教育经费应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增加教育薄弱地区的重点大学数量,实现重塑集团公平。“马太效应”会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我们更应当关注那些处于弱势的群体或地区,重塑集团公平。比如安徽虽是人口大省,但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结构不尽合理,优质资源相对不足。安徽“985工程”高校仅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仅1所,省属“211工程”高校仅1所。这与安徽人口大省的实际需要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是极不相称的。十报告适时地提到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令人欢欣鼓舞。

五、结语

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危机而出现的产物,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样,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解决种种不平等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今,社会公平已经成为政策判断和公共行动的标准,将社会领域细分并且分别关注每一个领域的公平问题将成为社会公平复合理论的未来发展之路,也将成为指导我国具体工作的理论基础。就如弗雷德里克森说的那样,在公共行政中实施一种尊重人的公平能使规则变得更有人情味。

参 考 文 献

[1]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283

[2]姜世健.高考移民现象的成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3]伍宸,洪成文.我国异地高考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

[4]肖军飞.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异地高考SWOT分析及政策设想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8

[5]刘鹏.应防“三大准入”让异地高考成泡影[J].教育与职业.2012(34)

[6]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8

地理会考试题范文第4篇

一、充满过分利用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图像直观、具体、生动、概括的特点能快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情绪,集中其注意,学生想了解更多图片背后的内容、原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了。例如:七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地理区域篇《台湾》一课,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岛上的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在课前我精选了一些台湾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像引导学生欣赏,从台湾最高峰玉山到从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学生感悟到了它的壮观气势。从台湾最大湖泊日月潭到澎湖列岛,学生惊讶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除了秀美的自然景观,台湾还有丰富的人文美景,精选一些台湾的建筑图像、民族风俗图像、经济活动图像等引导学生欣赏。图像使学生在视觉上和精神上都收到美的熏陶,享受到美带来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从而对图像中反映的地区产生兴趣和向往,驱动着学习的积极性。

二、仔细观察图像,学会读懂图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地理事物,另外观察力的培养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图形记忆方法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的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湖中关于内流河和外流河时,先让学生从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河流最后流入什么地方。经过观察后再让学生对这些河流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就可以得出:长江、珠江和黄河最终是流向海洋的,而塔里木河流经沙漠最终消失。这样很自然的得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特点:凡是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河流,凡是未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河流。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汉江、赣江、嘉陵江,看看这些河流是外河流还是内河流,有些学生就不能确定了,但只要引导学生再仔细的观察地图,就会发现这些河流虽未直接流入海洋,但是间接的通过其他河流最终流入海洋,因此也属于外流河。通过这样的读图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受到了观察能力的训练,因此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教给学生识图、读图的方法,并不断地运用强化,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想到甚至主动利用地图来认识地理事物,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阅读地理图像,获取和构建新知识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相互联系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要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去理解和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使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来构建新知。要理解掌握自然地理内容需要学生对地理因素相互关联的认识。从阅读地图开始,让学生观察地理位置,找到了北回归线以及埃及周边的海陆分布情况,进而解释某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将枯燥的文字化成了彩色形象的又有空间布局的知识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四、读图后分析图像,提高理解地图的内涵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观察图像中的直观信息,分析和挖掘图像中蕴含的间接信息,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寻找规律,探究原理,从而思维的不断深化、拓展和创新。例如中国地理的地形地势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看等高线和辨认颜色,就能得出中国地势的特征。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地势的特征进行问题研究,得出水文特征。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既然中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那么河流的流向会怎样?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会对地势高低和水流流向之间建立内在联系,马上就能得出正确的推断: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再引导学生找出地势起伏大的区域,想象河流在这样的区域流经会表现出怎样的特征,进而推断出地势起伏大的区域水能资源丰富。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地形、河流特征,而且培养了判断推理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图像,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和储存,记忆力就是识记和再现的能力。地理学习的记忆是地理知识和能力运用的基础,也是学习与应用之间的重要环节。因此良好的记忆力往往是学好地理的重要保证之一,但地理学习的记忆又往往是学生倍感头痛的问题。而通过地图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某国的工业分布一课中,如果将某国的工业分布这一特点简单的告诉学生,学生很快就会遗忘。但通过地图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果,学生的印象会很深刻。首先让学生读图了解某地工业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再读某地主要贸易对象图,由学生来思考某地工业如何布局最有利于其工业的发展,这样学生自己就会考虑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得出一个合理的工业布局的结果----分布在太平洋沿岸。通过读图学生理解了某地工业布局的特点,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且不易遗忘。

六、切实运用图像,反馈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