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主的英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构造柱;混凝土;施工;质量
工业厂房一般都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具有结构受力明确、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所以在工业建筑中,框架结构被普遍采用。在框架结构中,组合有构造柱的形式屡见不鲜,但框架柱与构造柱的性质与结构受力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构造柱与框架柱、梁同时现浇。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经常发现将构造柱与框架柱、梁一起整浇的情况,这样做不但使结构受力概念模糊不清、与设计意图不符,而且也影响工程质量,留下事故隐患。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1 工程实例分析
阿城市某水泥粉磨站磨机厂房施工时,发现工人为求操作方便,将构造柱与框架柱、梁一起整浇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了纠正,通过对原设计结构和施工时将框架柱、梁与构造柱一起整浇后的框架结构进行实际比较,得到如下结论。
构造柱作为一种局部加强措施,不要求其参与结构受力,故而构造柱一般都未通过计算,而是按构造要求设置的,其截面及配筋自然很少,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洞口及墙体转角或交接处,当构造柱与框架柱、梁同时现浇后,将与框架柱同时受力。很显然,构造柱是无法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的,一旦受力,构造柱的截面及配筋均会严重不足,因受力而造成构造柱整体破坏,起不到设置构造柱的真正作用。与设计意图不符,这部分结构有可能出现裂缝,甚至破坏。通过以上的结构受力分析,构造柱与框架柱、梁同时现浇的施工方法,必然会给建筑物带来如下工程隐患。
1.1 结构隐患分析
1.1.1 一旦构造柱与框架柱、梁同时现浇,必然会承受部分结构荷载,由于构造柱是不考虑承受结构荷载的,其截面一般都不大,配筋也很少,若与填充墙无良好拉接,极易出现裂缝,甚至破坏,即使与填充墙拉接较好,而造成部分墙受力,在施工和正常使用阶段不出现问题,但一旦改变房屋用途拆除填充墙就会暴露出构造柱承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1.1.2 按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应是在框架结构施工时预留构造柱钢筋,框架结构完成后砌筑墙体,并在墙体中预埋钢筋,然后装模浇筑构造柱,这样做构造柱与墙体自然拉接良好。如果先浇构造柱后砌墙,即使构造柱上预埋了钢筋拉接,在日后的温度及墙体变形中都可能产生裂缝。
1.2 发生的原因分析
大部分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中,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往往估计不足,设计意图无法正确地得到贯彻。往往只注明框架柱和构造柱,而对施工要求不作任何说明,在图纸会审中,又对施工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不提出讨论。很多技术性问题如何施工,主要取决于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对施工规范的认识程度如何。
1.3 施工简单化
有些工人和施工技术人员迫于工期或一时追求施工简单化,往往违反施工规范,怀着侥幸心理,把设计过程中的安全储备因素这种特殊性当作可以推而广之的普遍规律来加以应用,从而导致危险的结果。为了防止这个事情发生,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下:
1.3.1 必须按照国家操作规范施工 浇筑框架柱、梁,要在框架梁上构造柱部位预留插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模,然后再砌筑墙体,并应根据马牙槎尺寸要求,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以保证柱脚为大截面交木工支模,最后浇筑构造柱混凝土。
1.3.2 构造柱与框架梁交汇处的连接施工 钢筋搭接不规范:施工中很多工程的构造柱钢筋的搭接位置很随意,并且搭接长度也没有满足35d规范要求,甚至存在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现象。由于构造柱顶已有框架梁,造成了施工工作面狭小,施工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对于施工条件较好的单位,可采取高压灌浆的方法来填充构造柱顶与框架梁底部的空隙,对于施工条件一般的企业,可采用实心砖斜向填塞的方法。
2 保证构造柱质量的几个措施
设计中设置的构造柱,对提高墙体的整体稳定和抗震性,其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构造柱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得到充分重视。上面提到构造柱在框架结构中为非结构构件,不要求直接参与结构受力,但绝不可错误地认为构造柱在框架结构中是可有可无的构件,其施工质量的好坏无关紧要。根据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先砌墙并按规定砌筑构造柱的马牙槎,在墙体中放置钢筋,然后交木工支模。由于砖的尺寸,形状偏差及墙体质量的影响,浇筑混凝土构造柱的几何尺寸一般都偏大,且外形不规则,使抹灰厚度增加,造成了人工和材料的浪费,同时又因为漏浆严重而影响了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铿这项质量通病,对构造柱马牙槎砖砌体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只要保证砌体的尺寸准确,垂直度和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就能解决构造柱的几何尺寸和不漏浆的问题,为此可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1)考虑到砖和模板均是刚性材料,在砖与模板之间无法控制漏浆的问题,为此用1.5mm厚1-2层吸塑纸贴在砖砌体两面的马牙槎处,在砖与模板之间增加了一道柔性材料,既填平了砖面的平整不足,又杜绝了漏浆。
(2)在材料上做文章,对砖进行挑选,长度接近标准的砖用在构造柱边作丁砖,长度偏长或偏短的砖作顺砖,这样可以提高砌体的平整度;
(3)为了保证墙体正反手墙的平整度符合要求,采用反手线砌正手墙的方法来控制,基本上保证了砌体厚度的一致;上述三项措施的实施,解决了构造柱的几何尺寸偏差和漏浆问题,既节约了材料,又提高了工效,而且保证了构造柱的质量、砖砌体与构造柱接口的马牙槎整齐、美观。
关键词:冬季施工 钢筋 混凝土 温度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078-02
平均气温连续5 d稳定在5 ℃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 d稳定在-3 ℃以下时,按低温季节施工。混凝土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满足下列要求:
(1)混凝土不低于7.0 MPa(或成熟度不低于1800 ℃·h)。
(2)非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不低于设计强度的85%。
低温季节,施工部位尽量集中。已浇筑的混凝土,在强度低于10 MPa、成熟度小于1800 ℃·h时。
1 作好冬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前期准备工作
在冬季来临之前,要提前做好准备,收集施工地区冬季气温变化资料,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分析,把影响工期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对气象资料也要进行收集,总结出当地的气温变化规律、风力情况、最低温度、下雪状况等。施工开始后,要注意时刻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的变化,了解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以便防患于未然。
除了了解施工现场天气状态外,在施工开始前,还应该编制好冬季施工具体方案性文件,使其成为冬季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使工程在宏观上有一个整体的方案。冬季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冬季施工的生产任务安排和部署。
(2)施工材料进场计划。
(3)劳动力计划。
(4)热源、设备计划和部署。
(5)冬季施工人员培训计划。
(6)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
(7)冬季安全生产的要点。
(8)施工工序及进度安排。
(9)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
1.2 作好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
作好人员的培训工作。冬季施工由于在负温下进行作业,不了解或不熟悉冬季施工规律,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冬季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
1.3 作好原材料的检验复试及材料的配合比
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对于必须需要进行复试的原材料,必须进行复试,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冬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运用一些外加剂,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一些伪劣产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如果不进行原材料的复试,将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给整个施工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由此可见,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复试是必要的。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 冬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尽量白天浇筑砼,夜晚停工。
拌合站冬季蓄水池四周搭设架管用篷布封闭,同时使用锅炉输入蒸汽加温,混凝土采用热水搅拌,保证水温不得超过80 ℃。整个搅拌部分施工彩钢板围护。投料前,应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搅拌时应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搅拌均匀后再投入水泥和外加剂,以防止发生假凝现象,搅拌时间应较常温时延长50%(3~3.5 min)。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重新调整拌合料的加热温度,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5 ℃,且不高于300 ℃。在搅拌混凝土前和停止混凝土搅拌后,用热水及时冲洗搅拌机。
外加剂为液体材料,存放处搭设防雨、雪储藏彩钢棚,三面使用彩钢围护,仅留开口用帆布遮挡,内部供应暖气。
搅拌站设1t加热锅炉一台。
罐车全部采用保暖帆布包裹保温,混凝土罐车出口在运输过程中要遮挡,尽量减少温度损失,运输到工地时入模温度不低于5℃。
温度观测。
外界气温采用人工测温,每天测量4次。
水、外加剂及骨料的温度每小时测一次。测量水、外加剂溶液和砂的温度,温度计插人深度不小于10 cm,测量粗骨料温度,插入深度不小于10 cm并大于骨料粒径1.5倍,且周围用细粒径充填。混凝土的机口温度、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及浇筑温度,根据需要测量或每2 h测量一次。温度计插人深度不小于10 cm。
已浇混凝土块体内部温度,埋设测温孔(孔深大于l5 cm,孔内灌满液体介质),用玻璃温度计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3 d内加密观测温度变化:外部混凝土每天观测最高、最低温度;内部混凝土8h观测一次。其后宜12 h观测一次。
气温骤降和寒潮期间,应增加温度观测次数。
承台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顶面覆盖土工布保温,上面用草帘覆盖,现场加温时间控制:砼为5 ℃以上的养护龄期不得小于48 h,当环境为负温时,砼5 ℃以上的养护龄期不得小于72 h。混凝土等强超过临界受冻强度后,拆除模型和加温设备,四周及时用土回填,顶面继续按要求二层保温养生等强。
墩柱养护:墩身四周用帆布封闭,墩顶面套帆布与四周帆布搭接,形成封闭,内部生炉子保温。现场加温时间控制:砼为5 ℃以上的养护龄期不得小于48 h,当环境为负温时,砼5 ℃以上的养护龄期不得小于72 h。混凝土等强超过临界受冻强度后,拆除模型和加温设备,外侧包裹塑料布保湿,上面在顶面包裹帆布隔风进行等强养生。
2.2 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
冬季钢筋施工最主要的是钢筋的焊接。冬季负温焊接和常温有很大的区别,在焊接时要对焊工进行培训,掌握负温下的焊接规律,并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才能保证焊接质量,确保结构安全。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冬季进行钢筋焊接,影响因素较多,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气温状况进行试焊,试焊时先根据气温状况调整焊接参数及焊接工艺,焊接参数和工艺确定后,再进行试焊,试焊的焊件送实验室实验,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焊接。
焊条或焊剂的质量控制。焊剂或焊条在冬季运输、保存过程中极易受潮,使用受潮的焊剂或焊条会造成焊接熔池中混入气体停留在焊肉中造成气孔,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在使用焊条或焊剂时,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
2.3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重点
控制好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冬季施工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是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作好加热措施,定时进行温度测量,保证加热温度达到要求。
控制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施工中作好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一般不应低于2℃,温度过低,则容易造成新浇混凝土冷却过快,使混凝土在很短时间内降至冰点温度而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
作好试块的留置工作。根据规范冬季施工试块留置不少于2组(六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混凝土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
加强成品的养护。冬季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新浇筑的混凝土,一是作好覆盖保温工作,并经常检查,二是作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保证混凝土在初凝期不受冻。
2.4 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
钢结构工程施工中高强螺栓连接。高强螺栓连的好坏是影响钢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强螺栓产品说明书中扭矩系数是常温下的标定值,影响扭矩系数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温度、终拧时间、拧紧速度等,尤其是环境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产品说明书中扭矩系数是常温下的标定值,在负温下要重新标定,否则,仍按说明书给的值控制,有可能使螺栓产生的拉应力不足,降低结构的安全度,或导致螺栓拧紧,影响结构的安全度。
3 制定冬季安全施工措施
冬季施工气温较低,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较多,在施工前要制定相应的冬季安全施工措施,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高空作业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施工。
4 结语
冬季施工虽不常发生,但施工前如果不提前准备和防范,会影响工程质量、进度,措施不当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冬季前作好防范,在施工期间作好控制是必要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必须的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招投标独特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不仅仅是满足于居住和办公的舒适,人们更高地追求室内装修的艺术性和美感,在家居、灯饰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高,由此,也决定了建筑装饰装修的招投标工作与土建工程的不一样,更加具有独特性。
建筑装饰工程标底,是招标工作的核心,标底是对招标工程的正确估价,是招标单位对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的期望值和评定投标单位报价的依据,也是诸多投标单位投标竞争中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此,招标单位在确定标底时,必须能切实体现建筑装饰工程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同时在不突破工程总投资的条件下,应使承包单位有盈利目的和投标的积极性。
1. 建筑装饰工程标底是招标工作的核心
所谓标底,一般由成本、税金、利润等部分组成,工程造价管理中,应该将其控制在投资包干限额内和批准的总概算之内,这样的成本估算计划叫做标底;而在实际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标底则是根据国家规定的计价办法和计价原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也是指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完成招标项目所需的全部费用,是招标人对建设工程的期望价格。
1.1编制标底的主要作用如下:
首先,标底价格是招标人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造价数目,是用来控制建设工程投资,确定工程合同价格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合理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标底价格是衡量及评审投标人投标报价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所以,编制建筑工程招标标底,必须要严格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编制,同时,还要要求造价管理人员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和体现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利益,这样才能编制出切实可靠的标底,此外,一个工程只能编制一个标底,否则会造成造价管理的混乱与无序,因此,招标标底的编制工作尤为重要。
1.2编制标底的依据及原则
1.2.1 编制标底的依据
(1)经有关方面审批的初步设计和概算投资等文件。(2)已经批准的招标文件。(3)全部设计图纸,包括符合设计深度的施工图以及相配套的各种标准或通用图集,有关的设计说明、工程量计算规则。(4)施工现场的有关资料。(5)现行的工程预算定额、工期定额、取费标准、国家或地方有关价格调整的文件规定等。
1.2.2 编制标底应遵循的原则
(1)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招标文件,参照国家规定的技术、经济标准、定额及规范,确定工程量和编制标底。(2)标底价格的计价内容、计价依据应与招标文件的规定完全一致。(3)标底价格作为招标单位的期望计划价,应力求与市场的实际变化吻合,要有利于竞争和保证工程质量。(4)标底价格应考虑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价格变动因素,还应包括施工不可预见费、包干费和措施费等,工程要求优良的,还应增加相应的费用。(5)一个工程只能编制一个标底。
1.3标底的内容与编制方式
1.3.1标底文件的内容
(1)招标工程综合说明。包括招标工程名称、招标工程的设计概算、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定额工期、计划工期天数、计划开竣工日期等。(2)招标工程一览表。包括不同楼层的装饰工程内容,主要分项工程量等内容。(3)标底价格。包括工程量表,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单价,补充单价分析表,招标工程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招标工程总造价、单方造价。
1.3.2标底的编制方式
当前,我国装饰工程的标底,主要采用国家清单形式以施工图预算和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编制标底:按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依据国标清单当时当地的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有关政策性调整工程费用文件,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公布的材料信息和市场价格编制标底。
1.4编制标底需考虑的因素
标底的编制若采用国家清单形式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则标底应比施工图预算更为具体和贴切。编制标底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考虑必要的工程特殊施工措施费。
(2)要根据不同的材料供应方式和材料差价的处理方法,提供各种不同材料的数量和价格清单。
(3)编制标底必须适应招标单位的质量要求。一般来说,编制标底按装饰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要求确定装饰工程价格。若招标单位提出高于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要求,编制标底时应考虑优质优价。
(4)标底必须适应目标工期的要求。
(5)编制标底应考虑招标工程的自然条件和招标工程范围等因素。
(6)标底价应控制在批准的总概算的限额之内。对明显超概算的工程项目应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招标单位反映,建议业主采取措施控制工程造价。
(7)标底应由招标单位委托有资格的持证单位编制。编标单位应在批准的资质范围内承担工程项目的编标任务,承接超资质的工程项目需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主材价是装饰装修工程招投标中的关键因素
装饰装修工程的主材成千上万,而装饰装修材料在装饰装修工程总价中所占比例已高达60 %~70 %。例如:就地毯这种最常见的室内装饰材料价来说最便宜的国产地毯不到30元/m2,高档的国产地毯价可超过300元/m2,普通进口地毯价不到100元/m2,而进口高档地毯价可达1 000元/m2以上。由此可见,即使在注明国产还是进口地毯的情况下,其主材价上下幅度可达30多倍。其实,在我们的招投标过程中,如果由于未规定主材的样板或主材的产地、厂家、规格、型号,当主材价上下幅度一倍时就能使整个招投标工作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作出错误的定标结论。例如:某办公大楼的装饰装修工程,其楼地面面积为1 000 m2,全部楼地面铺地毯(标书与图纸未提及对地毯的具体要求),共有甲乙丙3家装饰公司的报价分别为75万元、80万元、85万元,而甲乙丙3家装饰公司所报楼地面铺地毯这一项的综合单价分别为300元/m2、200元/m2、100元/m2,将上述两项合计后,甲乙丙3家装饰公司所报的价目分别为105万元、100万元及95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投标法》)规定:“中标价经审核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也就是合理低价为中标价。从上述情况看,丙装饰公司总报价最低(95万元),但是,除去地毯项目以外,其报价却最高,因为丙装饰公司所选择的地毯的主材价是最低的(约55元/m2),而甲装饰公司尽管除地毯项目以外的报价最低,但是由于其选用了较高档的地毯(主材料价约220元/m2)来报价,所以最终报价则变成最高报价了。尽管丙装饰公司报价的利润率最高,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像丙装饰公司这样的投标单位会成为中标单位,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限于开工时间紧迫,很多情况下招标单位要当场开标、当场定标,这样只能依据投标单位的报价、工期、质量标准、企业资质等级等表面现象来定标,而此时投标的报价无疑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2)工程招标单位或招标单位受缺乏审价专业人员的影响,使他们无法对投标单位所有报价内容进行认真审核比较,这样就只能根据投标单位的总价高低来决定中标单位。
3.设计单位不得参加施工投标
装饰装修工程招投标的实践表明,招标要坚持设计中标单位不得参加施工投标的原则。因为装饰装修工程不同于简单的设计招标,也不同与通常意义上的施工招标。虽然采取设计与施工是相分离的招标方法有可能出现施工方对设计方案理解不够,从而产生偏差,但该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来加以解决。而如果允许设计中标单位参加施工投标则极有可能但来无法化解的不公平竞争问题。首先设计中标单位对设计方案理解深刻,对招标单位对工程的使用要求和所要达到的预期功能也非常了解,如此设计方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要进行设计变更和材料变更的地方必然了然于胸,在施工投标中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有针对性的将要进行变更的部分采取超低报价策略,从而拉低总报价并在竞标中获得优势,最终中标。而一旦中标,设计方往往会在实际施工中进行设计、材料变更和项目增减追加,从而造成工程结算价远远高于中标价格,为其自身谋取巨大利益。这源于设计方利用自身优势采取的不平衡报价方式来获取中标资格,对其他投标单位而言显然不公平。而在实际施工中,设计方的最终结算价并不会低于其他投标单位,而是会利用设计变更,项目追加等方式弥补自身报价与其他投标单位的价差,甚至获得更高的利润。
4.结语
现代建筑的室内装修,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追求视觉享受的过程,而是需要将设计与施工完美结合,使审美与品位共存的一个具有很强技术性的工作。现代人们对建筑室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要求其能够体现出居住者的生活品味,以及文化内涵等内容,因此,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应当坚持艺术性与整体性等设计原则,才能够满足现代人群越来越高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冯俊.装饰工程招标与预决算[J].科技信息,2007,29(6):101-103.
关键词:施工图 设计建筑结构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工程结施工图的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建设部建设[ 2000] 41号文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以来, 各省市先后对各设计院的施工图进行了认真的审查, 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就出现的问题性质而言, 一般未出现结构方案性的错误, 大多是对设计规范条文理解不深, 对强制性的条文贯彻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对计算软件不熟悉等原因导致的错误, 也有一些错误是由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不足所致。还有一些是由于没有合理的设计周期及设计人员赶任务, 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自校及校审而出现的错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这些错误对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设计者必须提高设计的质量。
2设计图中常见的错误
2.1 结构设计总说明
2.1.1 漏掉了建筑的安全等级或未将建筑物安全等级和建筑桩基的安全等级分开确定。
建筑结构设计时, 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 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建筑的安全等级直接影响到承载力表达式中结构重要性系数的取值, 所以必须在设计中予以明确。按照GB50068- 2001 第1.0.8 条规定, 破坏后果很严重的重要建筑安全等级为一级, 破坏后果严重的一般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破坏后果不严重的次要建筑安全等级为三级。当采用桩基时, 不同的规范有各自安全等级的定义, 上部结构应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2001 )及其他相关规范规定来确定, 从而决定结构设计重要性系数 的取值。桩基安全等级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94 ) 来确定, 从而决定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 的取值。建筑物安全等级不一定要与建筑桩基的安全等级相同。
2.1.2部分设计人员不能正确划分抗震等级
地震烈度是一定地点范围内地震破坏效应的平均水平的综合评价,它反映了该地点地面震动的强弱程度。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基本能按照抗震设计规范正确划分构件的抗震等级,但在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部分设计人员仍错误套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规定。在GB 50011-2001抗震规范第6.1.2条中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有明确规定,即在抗震设防烈度为六、七、八度时分别为三、二、一级,如某市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无论框架还是抗震墙抗震等级均应为二级。
2.1.3 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未给出
有些设计只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出的深度进行设计而未给出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由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勘探点相对标高与设计所取相对标高不一致, 所以很容易造成持力层与所提报告不符, 使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2.1.4 在砌体结构设计中, 未交代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在新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 2001 中, 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按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材料分项系数取1.6 统计的, 所以在设计时应按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考虑, 当不能达到B级时, 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降低, 否则不安全。如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时, 则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0.89 。
2.1.5 建筑场地类别写成建筑场地土类别
场地类别是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数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2001 ) 中只有建筑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定义, 而无建筑场地土类别一说。有些图纸上把场地类别写成场地土类别, 其概念不清。
2.1.6未注明基坑回填土的夯实要求,往往造成地面开裂。
GB 50003-2002建筑地基基础规范第6.3.4条中明确规定了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底面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从而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度,地面不至于下沉开裂。
2.2结构的计算或设计方法
2.2.1电算过程中总信息输入的选取不当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未进行调整,该系数主要是考虑到剪力墙之间的连梁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两端刚度很大而经常超筋,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故设立了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规定范围在0.5~1.0之间,一般工程可取0.7,若连梁仍超限较多,也可取最小值0.5。
2.2.2锤击沉管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基岩时未进入完整基岩
在JGJ 94-94《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岩溶地区的桩基,以基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当岩面较平整且上覆土层较厚时嵌岩深度宜采用0.2d,当为石牙、石笋密布地区桩应全断面进入完整基岩。在山区或者一些下伏基岩较浅的地方,锤击沉管灌注桩因其经济性便捷性被广泛采用,而且往往是以基岩作为桩端持力层。由于锤击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很难进入基岩,设计人员对此问题往往采取回避态度,不提进入基岩问题,而采用反插复打扩大头的办法处理,这种做法仍旧无法满足规范提出的构造要求,不利于保证桩的整体稳定和全截面强度的发挥。
2.2.3 地下室顶板板厚不够。
重要的受力复杂的楼板, 应比一般层楼板有更高的要求。地下室顶板以及开口过大的楼板应采用现浇板以增强其整体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 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 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2.2.4大跨度板未进行挠度验算
按照规范规定,开间大于等于6m现浇板必须进行挠度验算,并在施工中交代支模时起拱,未引起注意,容易造成板挠度过大而影响建筑的作用功能或美观。
2.3建筑构造方面
2.3.1梁上部钢筋的净距与规范不符
该情况见于住宅阳台的挑梁中,例如250宽的梁上部单排放置3根25的钢筋。按照构造要求,上部钢筋的净距应为1.5倍钢筋直径并不小于30。按此规定,上述情况钢筋净距应为37.5,实为33.3,不满足要求,这样做的结果是由于上部钢筋较密给混凝土的振捣带来困难,影响混凝土质量,此时应采用双排筋或加大梁截面。
2.3.2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正确,受拉锚固长度一律采用42d
应根据GB 50010-2002混凝土规范第3.4.1条结构环境类别的划分和第9.2.1条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受拉锚固长度的计算方法也在混凝土设计规范第9.3.1条已有明确规定。出现该错误主要是设计人员对新规范不熟悉所致,应加强规范学习,尽快掌握。
2.3.3 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冷轧带肋钢筋主要用于现浇板中, 由于钢筋强度设计值较高, 配筋量相应较少, 往往不满足构造要求。如120mm 厚的现浇板配筋为Φ6@200 , 达不到最小配筋率0.2% 的要求, 设计中应注意此类问题。
3解决建筑设计图问题的方法
设计质量是安全的保证, 任何质量问题都可能危及到建筑、人身的安全,甚至造成国家或个人财产的损失,要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还应从以下2个方面着。
3.1改进设计人员自身问题
(1)作为专业的设计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加强设计人员对基础知识地学习和巩固以及对相关规范要熟练地掌握,提高业务管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熟悉掌握有关文件和规范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要有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必须符合建筑行业的相关规定,做到活学活用、正确理解。(2)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设计软件有充分的了解,能够较为全面地把握设计软件的原理、构造要求、适用范围、配筋规则等各方面的问题,能够熟练运用,锻炼运用设计软件的技巧,积累操作经验。
3.2对设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及严格审核图纸
设计单位内部应该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强调质量才是工作的首位,合理地调整设计时间安排,避免工作人员因为忙于赶工而疏忽了设计的质量,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相关单位要注意加强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的核对、审核以及管理工作,严格按照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的要求开展相应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把好技术关。在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做到责任具体化,同时也要规范各方责任的权限和范围,加强审查审核的程序的规范性。
结束语
安全问题是建筑工程最关键的问题,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安全,是一个建筑工程的最基本要求。设计施工图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要尽量避免这些常见错误,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设计。确保施工图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沙欣。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辽宁建材.2005年05期.
[2]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P6-7.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阶段;注意的问题
前言
在建筑电气施工阶段,由于涉及到很多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现场环境,进而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也会耽误建筑电气施工的进度,给建设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到建筑的良好施工。因此,需要对建筑电气施工阶段中的问题进行多方面注意,提高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使建筑电气施工工程能够按照如期的约定完工。
1 接地及防雷施工需注意的问题
在建筑电气施工阶段,在接地及防雷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接地体的埋设深度问题。一般情况下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应大于1.5cm,当然,具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计,但是,应以1.5cm作为主要的埋设深度的标准。②接地装置的焊接部位焊接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接地装置的焊接部位出现脱焊、焊接不合格的问题,影响到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针对于此种情况,要求施工人员严格做好接地装置的焊接工作,并且对其进行层层检查,确保接地装置的焊接部位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方可进行施工。此外,还需要对焊接部位进行防腐处理,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电气施工中[1]。③接地采用的扁钢连接时存在焊肉连接不均匀的问题。由于接地线施工是整个接地及防雷施工中的重点工作,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作,因此,需要进行重点注意。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应确保接地线的牢固和平直,同时在跨越变形缝的时候应设置相应的补偿装置,在穿墙的过程中,应利用相应的保护管进行有效的保护,通过采取如上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以实现最佳的施工效果[2]。
2 电机安装需注意的问题
电机安装是建筑电气施工阶段的重点施工项目,也是存在着较多问题的施工环节。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由于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水平较低加之专业能力差导致施工问题频繁发生,严重的影响到电机安装的质量,甚至是引发诸多的安全问题,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的有序进行。因此,在电机安装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电机安装之前应加强对电机的检查验收,主要从电机的基础、沟道、地脚螺栓孔、电缆管位置、孔洞位置、质量、尺寸等进行检查,以禁止不合格的设备产品流入到电气施工现场。其次,在电机安装之前,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才允许安装[3]。例如,绑线牢靠、线圈绝缘层完好、不松动、无伤痕、槽楔无断裂、引线焊接牢固、内部清洁通风孔道无阻塞、转子平衡块紧固、风扇叶片无裂纹等。此外,在电机安装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管理工作,包括对电机安装各个流程的管理,了解安装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如果出现,应及时的提出同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提高电机安装的质量。总之,在电机安装的过程中,只有注意如上3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确保电机安装的质量,避免出现问题,以实现最佳的安装效果[4]。
3 配电柜安装需注意的问题
在配电柜的安装环节,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确保配电器具的质量,将质量达标的配电器具投入到配电柜的安装中。其次,在配电柜安装的过程中,应利用支架进行框架的固定,而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地面的标高,需要保证地面标高合格才可进行支架的固定。再次,在配电柜的安装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按照配电柜安装规范进行实施,尤其是应处理好一些细节性的问题[5]。此外,在配电柜安装工作结束之后,应有专业人员进行质量验收,像,了解配电柜上的螺丝是否拧紧、配电柜是否存在着脱漆的问题等,如果发现,应及时的处理,通过采取如上措施,能提高配电柜的安装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电气施工的整体质量,从而确保建筑电气施工的高质量完成,有助于建筑后期的良好使用。
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于建筑电气施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建筑电气施工阶段,主要应该注意接地及防雷施工、电机安装以及配电柜安装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重点优化,有助于提高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电气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颖.浅析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 科学之友. 2011(16)
[2] 邢晓玉.浅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措施[J]. 山西建筑. 2009(11)
[3] 邹焘.论建筑电气施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 广东科技.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