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静脉输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基本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205-02

1 基本方法

1.1 血管的选择:首先要分清动静脉,一般小儿头皮静脉外观呈浅蓝色,触之无搏动,管壁薄,易被压瘪,且不易滑动,血流呈向心方向。而头皮动脉外观呈正常肤色或浅红色,触之有动管壁厚,不易被压瘪,且易滑动,血流呈离心方向。小儿静脉输液血管的选择主要有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几条。一般首选头部正中的血管,因为容易固定,而且小孩睡觉时侧卧不会受影响。穿刺前要仔细刮去血管周围的头发和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进针和固定。小儿静脉穿刺时血管的选择可依年龄而定,2岁以下多选择头部静脉,因为头部静脉行程表浅,能够清楚看到,易于固定,方便照顾。2岁以上的小儿多选择手、足背静脉。因为此年龄段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开始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进针后掌握不准静脉深浅度会导致穿刺成功率不高。而随着此时的孩子四肢活动增加,手、足背静脉等变得粗长,此年龄段的小儿已开始听劝说,所以容易穿刺和固定。肥胖患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静脉,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充盈扩张。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静脉穿刺,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行,这时你可以用酒精棉签在患儿前额上轻轻擦几遍。即可看到血管的走行方向,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时头部浅静脉扩张冲血,这时随即穿刺。成功率很高。休克和重度脱水患儿,在体表较清楚的常为动脉,隐约的常为静脉。输液时若误入动脉,不仅推药有阻力,而且可见血管周围变苍白色,有的患儿可出现疼痛而尖叫,输液器打开后液体不滴。

1.2 穿刺方法:核对医嘱,按三查七对内容核对。用2.5%碘酒棉签消常规毒皮肤,待碘酒干燥后,系上止血带,用75%酒精棉签2支分次脱碘。对小儿静脉的穿刺要掌握好速度,一般不宜过快。另外小儿静脉较细,最好由血管上方直接进针,不宜从血管旁边进针。小儿具有皮肤娇嫩,穿刺时由于哭闹使整个头部及面部均发红,细小弯曲,管壁较薄的特点,头皮穿刺不用止血带,所以在进针前对与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都要估计准确,可以用左食指固定并压迫前端,拇指绷紧血管后端,将目标血管固定不移动,这样可以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快速回血且不易脱落,进针时动作要轻稳不易过猛。一般采用5°~10°角直刺,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少并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可见。再将针头推进少许,以便于固定。给高热多汗或者腹泻患儿输液时,要考虑有血液浓缩,粘稠增高,血管内径小,进入血管后回血慢等特点,进针后只要有落空感或阻力消失,而没有回血的情况下,不忙于退出针头,可先轻捏针尾检查有无阻塞针头,或者调整角度稍等片刻再退回针头,或者反折针尾软管抽回血,如仍不回血又感觉针头是在血管内,可放开慢滴,观察有无肿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血管的损伤。若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如因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无回血者可推入极少量液体,局部无隆起,周围组织不变白,推之静脉无阻,即证实穿刺成功。

1.3 针头的固定技巧:小儿头皮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穿刺容易成功,而失败在固定方面,所以固定的重要性和穿刺技术是可以相提并论的。穿刺成功仅完成了抢救与治疗的初步工作,关键在于固定与家长正确配合护理小儿。一般患儿输液都有恐惧、哭闹、汗多等特点,可导致输液贴不易粘固,或输液途中稍不注意就出现输液贴移动脱落,所以固定要有技巧,现将有效的操作固定方法加以叙述:①在进行小儿头部血管穿刺时,因小儿头部表面有一定弧度,在穿刺回血后要用左拇指固定针柄尾端的软管,使针梗与血管形成一条直线,针柄与皮肤形成一个夹角,这样,任凭患儿头部如何摆动都不易使针头脱出,但不能将针柄压在头皮上,那样会使针尖高起,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而影响液体流速,或针头穿破血管上壁,造成穿刺失败。②因为头部具有一定的弧度,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无菌棉球垫在针柄下面。使针梗与头皮静脉形成一条直线,用干纱布将头上汗水擦干,用输液贴盖住针野及外露部分针梗并粘牢;此时左手仍不能放松,用第二条输液贴绕过针柄下面交叉固定,要求交叉的输液贴要粘紧针柄处,不能让针头后退。③松开左手,将针头软管顺势圈在头皮上,用第三条输液贴粘好,但要注意胶管不能压迫穿刺前方,一面影响液体流速。在用输液贴固定后再用一条稍微长一点的防水透气胶布压住输液贴,也可绕头加固一圈。这样可以减少途中脱落,提高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如选择手、足背静脉,深静脉等处穿刺,也需要用小纸板固定手、足、踝等关节处,并使之处于功能位。

2 输液注意事项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按压3~5 min,切忌边压边揉,以防皮下瘀血。同时要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告知其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在穿刺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发绀等全身情况(特别是危重患儿),切不可因集中精力寻找静脉而忽略了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固定胶布的松动,瓶内液体有无走空及各连接处有无漏夜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提高护士素质,做好心理护理

当前的护理人员由于年轻化,对小儿输液往往会有怯场的现象,加上小儿静脉输液操作中,患儿及家属有一定的恐惧心理,甚至有的还会指责护士等,这就加大了小儿静脉输液失败的可能性。这就是对我们的操作技术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主要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①增强在校教育,培养护生的医学理论知识,让护士有一种必须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以后才能适应本职工作。为心理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②强化在职护士培训,提高护士的心理护理技能这样可以让黑糊糊市心理和行为作为考核重要内容。③注意自我提高,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理论知识,掌握新的模式要求,从而提高业务水平。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把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就一定会使护士的心理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进而完成护理模式。所以我们的护士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要有沉着冷静,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绪的能力,要有良好的言语及非语言表达能力,要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这样,一方面能增加患者家属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为可以为自己减轻思想负担。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儿科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在输液过程中极易发生外渗,因此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感,提高应变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工作忙而不乱,灵活敏捷,同时善于应变。尽力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4 总结

静脉输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病人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操作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有不少的操作技巧。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的药液,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加入的药品种类和剂量。与患者进行核对解释,取得其合作,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 排 气

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将茂菲氏滴管倒置,抬高滴管下输液管,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流入滴管内,当达到

1/2~2/3满时,迅速倒转滴管,使液体缓缓下降,当药液从针头流出1~3滴时,将调节器关闭,排气成功。

3 选血管

穿刺血管应选择粗、直、没有分支且弹性比较好的表浅静脉。显露明显、方便穿刺、疼痛轻、易于固定,既不影响患者的活动,又满足了病情的需要。

4 静脉穿刺

4.1周围静脉输液法

护士左手拇指绷紧并固定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20°进针,见回血后再将针头沿血管方向潜行少许。

4.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等渗盐水,连接头皮针头,用一手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一手持头皮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推入少量等渗盐水,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分离注射器,连接输液器。

5 输液管固定

输液贴固定不当会引起针头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第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第二条带敷垫的输液贴覆盖针眼处,第三条输液贴固定头皮针管,第四条输液贴固定输液管。这样完全可以确保针不移位及针眼处的无菌。

6 调节滴速

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病人及输入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时输液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

7 更换液体

输液过程中,经常需要多瓶药液连续滴注,换瓶时可待液面下降至滴壶下段,用边旋转边轻轻挤压滴壶的方式拔出输液器,再插入另一瓶药液中,并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泡。掌握更换液体的技巧,可减少残余药液的浪费。

8 拔 针

最佳拔针时间选择在输液瓶内药液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皮肤进针点和静脉进针点),切忌按揉。

静脉输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58-01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住院率日益增长。在治疗和抢救的过程中,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及药物的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疾病方法之一。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表现为脆、滑、硬,极易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所以给老年人输液时会带来很多不便。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并结合前辈的经验,谈谈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1 输液前的护理

1.1穿刺前有效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经过长期反复的穿刺刺激,心理承受能力大都会下降,痛阈降低。穿刺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烦躁和焦虑等。首先护士要态度和蔼,语言诚恳,然后对病人进行有目的的散聊,分散其注意力,提高其痛阈值。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的同时,对其进行输液的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

1.2 操作者自身情绪的管理

护士的情绪不仅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影响自身操作水平的发挥。因此,加强护士心理素质培养非常重要。护士一旦进入角色,就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避免因心理原因而造成不必要失误来加重患者的痛苦,致使患者对输液产生恐惧心理,提高穿刺成功率。

2 输液中的护理

2.1选静脉的原则

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易于固定地血管,避开靠近关节,感染部位,以及静脉瓣。原则上应从血管远端到近端开始穿刺,以上肢远端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尤其是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不采用或避免使用下肢静脉。有资料提示,临床选用下肢静脉输液时,静脉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并呈日益增高的趋势。

2.2选择合适的针头

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输液的量及性质,输液速度以及患者的血管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针头,一般选用5号头皮针头。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输液过快,减轻对血管的损伤和疼痛的刺激。如果遇到抢救或需要快速输液的患者应该选择7号以上的针头加快给药速度。

2.3 穿刺技巧和方法

2.3.1常用方法

结合老年患者管道特点如弹性差穿刺过程中不易见回血,在穿刺时采用高调、低压、慢速进针的方法[1]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调即将调节器置于靠近茂菲氏滴管处。低压即排气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的低处约距穿刺部位35~45cm处或挂于与穿刺部位水平处。慢速进针是指在穿刺时在血管侧下方快速刺入皮下,再缓慢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到梭形的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2.3.2扎两根止血带法

对于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循环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可使用扎两根止血带法。张清智等[2]用于脑血栓致偏瘫、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致肢体麻木等不能配合握拳患者的静脉抽血,一针成功率达98%,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经1260例的临床应用,认为效果好。

2.3.3热敷法

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张秀兰等[3]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515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2.3.4进针角度的选择

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李冰等[4]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主张35°角进针;陈英等[5]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主张10~15°角进针;刘芳莉[6]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主张超过40°角进针;

2.3.5 手指推、压法

汪丽华等[7]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cm)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穿刺后即松开。该法与压脉带固定法比较,效果优于压脉带固定法。

2.4 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吴云霞[8]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主张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如有回血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立即指重压1 s左右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此法简单实用,但需要强调的是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3 输液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

3.1 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一般老年患者,非特殊用药,滴速控制在40―50D/min,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使用扩冠脉药,极化液时滴速不宜超过20D/min,否则易引起降压过速,诱发或加重心衰。脱水或休克病人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滴速。

3.2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情况。

及时巡视,检查输液部位,有无血管疼痛感,输液速度是否正常,有无输液反应。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4 输液后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变薄,血管有轻度闭锁样变化,尤其是80多岁的老人,轻度损伤即可能产生瘀斑。因此,拔针后的处理要适当。一般情况下,针头刺入血管造成两个针眼: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为了止血,两个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拇指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力度适中,并将穿刺侧上肢微抬,直至不出血为止。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根据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按压时间一般5~10min。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出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结束语

老年人群因患病和慢性病的复发而导致的输液率不断增加,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首先,要根据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特点,调整静脉穿刺的方法,其次调整好自身心态,都是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可以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提高护理质量在未来临床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姚学娜,马春涛,高世红,等.输液时静脉穿刺易见回血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3,28(10):611.

[2] 张清智,叶启芳,赵万淑,等.对“为儿童作静脉穿刺扎两根止血带好”一文的补充[J].中华护理杂志,1991,26(6):283.

[3] 张秀兰,马正莉,盛杰,等.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1):652.

[4] 李冰,张淑云,吴冰.老年患者浅小静脉穿刺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2,7(2):39-40.

[5] 陈英,杨勤国,赵萍.200例指趾静脉穿刺[J].护士进修杂志,1992,7(4):42.

[6] 刘芳莉.老年患者静脉特点及穿刺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9):45.

静脉输液范文第4篇

“静脉输液”或“静脉点滴”,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输液”“打吊针”“打点滴”“挂盐水”,是通过输液器,利用大气压和静脉压差的原理,将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一种治疗方法。

输液现状

如今,60%~95%的住院患者、80%以上的急诊患者、30%以上的门诊患者会采用输液给药,有的患者仅是因为感冒。在给药方式选择上,不少患者和医生似乎达成了默契:首选输液!

输液有利有弊

输液确实有不少优点,如药物吸收迅速、见效快,可避免药物破坏消化液,病情紧急或严重时使用效果显著等。但它有不少缺点:操作较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器具,要严格消毒,会使患者疼痛,要刺破皮肤、肌肉或血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感染、刺伤神经、传播疾病等问题。另外,在输液时,大量患者在一个空间里长时间滞留,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患者,不仅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还可能引发新病。

事实上,静脉输液在目前主要的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中是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国际上公认,用药时能口服的就不选择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就不选择静脉输液,即使必须注射,也应尽量减少注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

什么时候需要输液

一般来说,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要静脉输液:

1. 有呕吐、进食障碍等症状,不能口服者;

2. 较严重的腹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不容易纠正,以静脉补液恢复水、电解质平衡;

3. 严重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等,需要给予大剂量抗生素,而其他给药方式达不到所需的血药浓度;

4. 有些药物容易被破坏,不能口服,或组织刺激性大,对皮下、肌肉组织刺激性较强,需将药液加入“葡萄糖液或盐水”中滴注;

5. 病情危重或急诊抢救,需保持静脉畅通,以便及时给药者。

目前输液常见的药物有:消炎药(主要是抗生素类药物);心脑血管病用药(主要是扩张血管、防治血栓药);抗过敏药(夏季常用);抗肿瘤的化疗药等。

如何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除了充分考虑药物本身的毒性和配伍禁忌外,如何保证输液安全呢?必须强调: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去输液,因为那里有规范的清洁消毒程序、操作规范和意外防范措施。在输液前、中、后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执行无菌操作有条件的医院将加药过程设在有净化空气的超净台内或静脉配制中心进行。配药者和打吊针操作者制服整洁,佩戴口罩、医用帽子,避免细菌污染。

2. 减少微粒发生多种原因会导致静脉输液瓶内药液中微粒增加:加入多种药物因药物相互作用出现沉淀;玻璃安瓿启开时吸入的玻璃碎屑;输液器的塑料针穿刺橡胶瓶塞切割下的橡胶塞屑等。因此,应规范操作。如医生开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对新药品要小心谨慎;宜以砂轮锯割安瓿1/3周,并以碘伏消毒后掰开,可使微粒减少1/4;调整注射器针头刺入橡胶瓶塞的角度等。

3. 合理选择静脉穿刺时一般按“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的原则来选血管,应有长期计划,尽量避免重复穿刺同一处,否则会加重疼痛、血管受损。药液性质对选择血管是重要的参考,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高渗液、化疗等药物应选择较粗大的血管;对慢性病患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穿刺静脉;使用有发泡作用的药物时,应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静脉;静脉滴注升压药物应选择较粗的血管。

4.改进静脉穿刺方法1957年我国开始使用头皮静脉针,方便固定针头。近年来,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需反复穿刺连续输液的患者,多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可达5~7天,患者输液时活动不受限制,不易刺破血管形成血肿,避免机械性损伤。无针密闭输液接头,更弥补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足。

5.调整输液速度一般成人50滴/分钟左右,儿童20~40滴/分钟。视病情、患者体质、药物特性、年龄等灵活调整。任意调快调慢滴速,都是不对的,有时会发生意外。

6.注意观察观察药液滴入是否通畅,观察输液管、针头有无漏液、脱出、扭曲、移位、堵塞,有无溶液外溢,注射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等。一旦发现渗出现象立即关闭输液管,更换输液部位,对渗出部位视情况予以湿冷敷。

静脉输液范文第5篇

方法 对各种静脉输液途径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上述有效护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合理的使用护士的人力资源。结论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及用药优化操作流程,合理使用输液通路,既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又降低了因反复穿刺所造成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肝脏疾病; 静脉输液; 途径

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护士基本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临床输液项目繁多,情况复杂,要求护士根据不同的输液方式,实现最佳静脉途径。肝脏疾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影响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脾功能亢进造成血小板减少,因此反复穿刺易导致皮下出血,从而使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静脉输液途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及优点

1.1 表浅静脉直接穿刺技术 适用于肝功能损害较轻,输液疗程短的患者。此种方法方便,感染率低,不影响日常正常的护理工作。

1.2 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技术 适用于需要反复静脉穿刺,输液疗程长的急慢性肝病患者。主要用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其优点是不需要每天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既能减轻因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和急救,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1.3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适用于危重患者输液、输血、静脉内营养和血流动力学检测人工肝治疗等重要诊治措施。主要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胆疾病术后、需测中心静脉压、人工肝治疗及肝移植患者。其优点是具有治疗、输液迅速,患者受创程度小,护理方便、局部感染少、置管保留时间长等优点。

1.4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抢救危重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行人工肝治疗、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长期输液患者,周围静脉不易穿刺,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需测中心静脉压的或大手术后不能进食的,需要供给场外营养等。其优点是:①技术熟练穿刺宜成功。危重者可经静脉快速输血、补液和给药;②可以测中心静脉压;③并发症少,护理方便、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④一侧失败可经对侧再穿刺;⑤可经导管鞘插入血流导向气囊导管。缺点是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固定不方便。

1.5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 即经肘部粗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在上腔静脉置管。PICC技术使用新型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穿刺插管,静脉留置时间可达2年之久[1]。常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肝性脑病患者。其优点是创伤小、并发症少、护理方便,感染率低,穿刺成功率高,简单操作,安全有效。

1.6颈外静脉穿刺 适用于末梢循环差,反复穿刺失败的患者。主要应用于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肝胆疾病术后及肝移植患者。其优点是颈外静脉显露于体表,穿刺成功率高。

1.7 静脉切开 适用于抢救严重出血、休克、脱水、中毒或感染的患者。其优点是可以争取抢救时机,使输液通畅可靠。但近年来已基本被深静脉置管术所取代。

2 体会

2.1 普通静脉穿刺术 适用于病情较轻,血管条件好,输液疗程短的患者,反复穿刺易造成血管的损伤及患者的舒适度的改变。

2.2套管针柔软,固定方便,不易脱出血管外,避免了普通针因看护不当或患者躁动不安所致的针头脱出,而引起外渗造成的静脉炎和局部坏死等。套管针管径粗,流速快,配以可来福接头使用不易堵塞。它的应用满足了术中、术后患者大量输液的需要。物美价廉的同时也避免了患者的痛苦。留置针外套管质地柔软,对血管壁刺激小,可减少静脉炎和液体外渗,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留置时间较短,一般3~5 d,不适合长期输液。

2.3 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较难,解剖位置相对固定。穿刺部位易保持清洁,不宜发生感染。一般可保留1~3个月,而且患者可下地活动。同时对重症肝病患者而言可满足血液净化治疗的需要。置管术后的护理要求较高,护理不当会导致感染、导管狭窄、血栓、空气栓塞、皮下血肿及脱管等。

2.4 颈内静脉置管术是首选的插管途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也是人工肝治疗血液通路的首选。因颈部易保持清洁,不宜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其导管堵塞率及血容量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部位的置管。置管术后的护理治疗要求较高,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2.5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操作技术成熟,但费用较高,留管时间长,一般可留存6~24个月。置管并发症相对其他置管术低。宜于护理。因此适用于长期进行输液的患者。

2.6 颈外静脉置管术 位置表浅,易于穿刺,但固定较差,针尖易穿透或脱出血管外。因此一般不用于输血、输液,多用于采血取标本。

3 小结

通过对肝脏疾病静脉输液最佳途径的探讨研究,优化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同时也完善了各种导管的日常护理标准,健全了静脉输液的治疗管理体系,保障了患者的输液安全。能合理地利于护士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和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护士劳动价值,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荷,降低了反复血管穿刺造成损伤的发生率。使静脉输液这项技术更趋于科学化、技术化、人文化,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护理学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