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销渠道管理

分销渠道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销渠道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销渠道管理

分销渠道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关系营销 分销渠道 实施

关系营销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提出来的,它是指为建立、发展和维护成功的交易型交易而进行的所有市场营销活动。关系营销以系统思想为基础来考察企业的营销活动,认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营销目标的实现与否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它将企业营销看成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分销商、内部员工等各个方面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将建立、发展和维持同这些相关组织和个人的关系作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变量,企业与这些相关利益方的良好的关系被认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资产。

一、分销渠道管理中的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的重中之重是顾客服务和顾客满意,分销体系恰恰是企业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渠道。企业的主要顾客服务是由企业的渠道成员提供的,而顾客对制造商满意与否来自各顾客与渠道成员的互动关系。从广义上讲,分销渠道中的关系营销包括针对各种渠道层级上的渠道成员展开的营销策略,即至少有两种关系营销,一种是针对渠道末端的消费者或用户的关系营销 ,另一种是针对渠道中间机构(分销商)的关系营销 。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表现形式,即针对分销商的关系营销。分销商作为介于制造商和顾客之间的中间环节,比生产商更直接面对目标顾客,特别是零售商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目标顾客的购买决策,因此,制造商必须重视与分销商的关系,加强与分销商之间的关系管理。

二、分销渠道管理中关系营销的实施方法

制造商要协调好与分销商的关系,建立起真正的关系型分销渠道,在同分销商的业务交往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对分销商进行考评、选择

制造商实施关系营销的对象是有选择的。虽然企业在实施关系营销时,可能为与对方建立长期关系而做出短期牺牲,但这必须是在成本核算的前提下。只有那些具有长期盈利能力的分销商,才能关系营销的对象。所以,制造商要实施关系营销,建立起关系型分销渠道,首先必须对分销商进行甄选。甄选的标准包括:分销商的规模、资金实力、财务状况、销售能力、销售增长情况、仓储能力、运输能力、社会关系和影响力、市场管理能力、对品牌的看法和态度、营销道德以及分销商企业文化与制造商企业文化之间的异同。

2.为分销商提供满意的产品及服务

制造商能否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是分销商非常关注的问题,向分销商提供完善的服务,也是获得分销商合作与支持的条件。因此,制造商要作到以下几点:制造和分配优质产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质量;供货价格公平合理;供货及时、有保证;与分销商分担促销费用;为分销商提供销售服务;给分销商以技术帮助;管理协助与建议。

3.加强与分销商的有效沟通

沟通是渠道关系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不仅指准确、及时的信息沟通,也包括双方之间情感的交流。密切的沟通,能使相互之间充分了解,有助于消除双方之间的误会,也有助于减少双方在观点、做法上的不一致,形成彼此的认同。沟通常用方法的有:个别交流、互访活动和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以及媒介沟通。

4.给分销商合理的经济支持及激励

制造商应该为制定较高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标准,通过加大返利和规范市场等措施提高分销商的利润水平;为销售人员以及设施和附加活动的投资提供补贴。具体做法有:售点广告补贴、合作广告补贴、陈列展示补贴、示范表演和现场咨询补贴、点存货补贴、恢复库存补贴和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等。

三、分销渠道中实施关系营销的关键

分销渠道关系营销的关键是共同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使渠道关系成为解决问题的形式。

1.信息共享

制造商与分销商间达到充分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分享,是双方进行成功关系营销的前提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共享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例如,由于条形码、POS、VAW等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得零售商可以以非常低廉的成本获取全面的顾客信息,信息中心的地位已悄然由制造商转移到了零售商。通过零售商的数据库,制造商可以以很低廉的成本建立起相当完备的客户资料库,可以精确到每一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制造商更好地了解和接近顾客,从而降低经营决策的非理性程度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制造商根据相关信息改进产品设计、调整促销策略并把有关产品、促销信息及时反馈给零售商,也将对零售商的业绩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运作联结

运作联结是指买方与卖方公司在相互运作上的联结,这些联结通常包括公司运作的正式安排和合作。通过运作联结,既可以减少总的存货成本,也可以实现为特定顾客的量身定制或通过标准化为不同要求的合作伙伴采取同一种方式运作。制造商可以在公司内设立一个专门部门,负责确定分销商的需要,制定交易计划,帮助分销商以最佳的方式进行经营。该部门可以与分销商共同制定交易目标、存货水平、商品陈列计划、销售培训要求和广告与销售促进计划。

3.关系的特定适应

分销渠道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分销渠道 问题 营销

分销渠道是使产品或服务能被有效消费而实现的一系列独立的分销组织的集合。通俗地讲,就是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途径、路线以及此途径中所设置的相应的销售机构和流通环节。它是现代市场营销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展开,我国分销渠道也加速了演变,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有力推动了新型分销渠道网络体系的建立。同时,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要把产品或服务有效地传递到顾客手中,就不得不建立起自己的营销渠道系统,否则就不能生存、发展。但我国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盲目建立的营销渠道网络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甚至令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企业在营销渠道管理中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销渠道缺乏效率

我国缺少有组织的、集中的运输网络,现代化运输和储存设备也较少,落后的公共交通设施和有限的车量使运输得不到有效保证,加大了储存压力,使得小型杂货店和便民店数量激增,大型正规商店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尚不足10%,即使各大城市也不例外。

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资金、储运、促销、硬件设施、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中间商支持不足,关系松懈,各自为政,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这些都导致我国企业的分销渠道缺乏效率。

企业的分销队伍大多庞大而效率欠佳。我国传统销售渠道模式是“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经典层级模式,呈金字塔状。这种一级压一级的分销模式虽有极强的市场辐射力,但却使厂家对渠道的了解与管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为这种模式不但渠道长,而且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弱。在这种传统的渠道体系中,每一个渠道成员都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体,他们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为此甚至不惜牺牲渠道系统和厂商的整体利益。随着市场的扩展,控制难度加大,在企业没有直接面对消费终端的情况下,多层级的渠道结构降低了效率,无法形成有利的竞争价格,不利于企业及时沟通信息,信息反馈严重滞后,造成政策不能及时到位,浪费资源,最终影响了分销渠道竞争力的培育和产品知名度的形成。

我国一些企业过分片面关注分销渠道的分销能力,严重忽视了分销费用管理,在促销成本费用不断加大的同时,促销效果不明显。

中国的分销渠道仍然高度分散,效率低下。就零售企业的规模结构而言,占绝对优势的仍是中小型零售企业,零售市场尚未显示出集中的趋势。连锁企业由于盲目扩张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未形成合理有序的整体布局、管理混乱、缺乏特色、资金紧张等。批发商也是数目众多,良莠不齐。一些企业常常不得不与几百、甚至几千个批发商直接打交道。而且,批发商通常资金不足,规模有限,管理落后,销售、营销技巧性差,这就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大分销渠道的资源密集投入,从而降低了分销渠道的效率。

企业过分依赖中间商

在我国,企业过分依赖中间商的现象十分普遍。经销商由于良好的市场机遇,掌握了巨大的市场资源,规模迅速扩大,但经营能力却提升缓慢。他们不能主动适应新市场、新环境,甚至不能全力扩大销量,不能贯彻企业的销售政策,往往使企业的努力付诸东流。我国现有的经销商队伍大多是以个体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经销商在市场开发能力、促销能力、管理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诸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他们缺乏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没有战略眼光,甚至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企业的关系。分销商的低素质已成为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建设的瓶颈。所以,当前亟须对经销商队伍进行培训,使产供双方建立关系长存、利益共享的机制。

另外,过分依赖经销商,导致企业自身对市场情况不能准确把握,缺乏市场资料用于制定分销战略,并降低了公司对渠道的控制力。很少有企业能将渠道激励贯彻得当,企业价格体系不健全、不合理或者对分销商的奖励方法方式不适当,都使得中间商利润过高或过低。同时,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也进一步瓜分了渠道利润。过低的利润,使中间商失去了合作的积极性,甚至不愿经销。

渠道冲突严重

经销商不规范的操作手段如竞相杀价、窜货造成严重的渠道网络冲突。渠道冲突是指企业在同一市场建立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渠道而产生的冲突,其本质是几种分销渠道在同一个市场内争夺同一客户群而引起的利益冲突。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与需要,企业在同一区域市场往往会使用多种分销渠道,最大限度地覆盖市场,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几种分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同一客户群的现象。渠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具有客观性,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正常摩擦。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恶性渠道冲突极具破坏性,降低了渠道的销售效率,导致本企业产品的相互竞争并增加销售成本,同时妨碍了渠道经营的柔性化,甚至动摇企业的整个分销网络。窜货是最典型的渠道冲突,在我国表现为,分销渠道中某些成员受利益驱动,逾过自己的辖区,以低于厂家规定的售价向辖区之外的市场(如畅销地区、新市场或正在启动的市场)倾销产品。窜货造成价格体系混乱,降低中间商的利润,降低生产商的忠诚度,阻塞渠道通路,甚至给假货以可乘之机。导致窜货有以下几个原因:价格体系混乱。商品流通有从滞销区向高价区流动的特性,这是窜货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同种商品,只要价格存在差异,或者只要不同地区的畅销程度不同.就必然产生地区间的流动。目前许多企业在产品定价上采取传统的“三级批发制”定价,即总经销价(出厂价),一批、二批、三批价,最后加个建议零售价。这种价格体系中每一个阶梯都有一定的折扣,如果总经销商自己直接做终端的话,其中两个阶梯的折扣相当丰厚。若总经销商比较重利,则会打乱价格体系直接供应零售商,出现越级越区销售。企业盲目向经销商加压加量。有的经销商为了拿到经销权,在试销期间全力以赴,销量很好。被厂家正式认可后,该销量成为确定年度目标的基础。经销商为了获得年终奖励,就得像试销时那样拼命,当本地市场无法消化时,就自然产生了越区销售的念头。营销人员受到利益驱使鼓动经销商违规。营销人员的收入始终与销售业绩挂钩,营销人员有时为了自己多拿奖金会不顾企业销售政策,鼓动经销商违规操作,向其他地区发货,由此引起窜货。

专业化渠道企业发展缺乏稳定性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至今也不过20多年,所以无论是渠道理论、渠道体系,还是渠道规模和专业化深度,都还缺乏整体性,专业化渠道企业发展缺乏稳定性,渠道企业自身没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和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专业化渠道企业的发展陷入迷茫和徘徊的境地,他们不得不在业务和融资上寻求多元化。而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影响了渠道企业自身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分销和服务方面的集中投入。

参考资料:

1.菲利普・科特勒著,郭国庆等译,《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分销渠道管理范文第3篇

近年来,价格战和变相的价格战波及了一个又一个行业:从PC到航空业,从零售业到计算机软件,从家电到食品,从汽车到妇女用品,都未能幸免。经历价格大战,即使是幸存者也几乎没有不伤筋动骨者,更谈不上谁是赢家,因为这其中根本就没有赢家。

耐人寻味的是,前些年的价格竞争是企业以价格为竞争手段,谋取更多市场份额的主动行为,而近年,尤其是2000年却是很多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行为。在现实中,企业在分销商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降价,不得不促销,不得不投入越来越多的广告费用。这么多的“不得不”集中反映了中国企业存在的严重缺陷。

中国城市的经济改革是从流通体制开始的,这项改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商业体制和体系的改革,一是制造商分销渠道再造。

传统商业体制和体系的改革最主要表现是打破统购统销机制、机构,激活大型零售商业,表现为大批个体从业者进入批发业和零售业。客观地说,中国工业企业的分销渠道再造,正是围绕利用和扶持个体分销商逐步展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是以争夺分销商为主线的。它们的荣辱和兴衰都维系在分销商的能力和效率上。

流通体制改革之初,企业的分销竞争并不激烈,相反,由于商品紧缺,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分销商(主要是大商场和部分个体商户)对货源的竞争。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主要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竞争逐步演化为对大商场的争夺。由于中国大型零售业进步缓慢(这种缓慢一方面表现为对城市的覆盖率有限,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农村鞭长莫及),工业企业逐步将注意力从大型零售商场转向分销商。这一变化已经预示着中国原有的商业主力从顶峰走向低谷,并最终成为大型分销商的附庸。为数众多的商场从高利润到微利,到难以生存,到出租柜台,每况愈下,经营惨淡。

当市场权力从大型零售商转移到分销商之后,中国的批发业迅速兴起,并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内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发达的分销体系。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分销体系尽管发达却很不健康。

从分销商来说,由于良好的市场机遇和企业的“众星捧月”(往往一个大分销商会受到众多大中小企业的青睐),规模迅速扩大,但经营能力却提升缓慢。它们没有业务队伍,没有信息功能,没有管理功能,没有长远打算,不能正确处理和企业的关系。可以肯定地说,2000年的“郑百文事件”如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现象:它代表的是不思进取、不能随着市场变化持续进行变革的大型传统分销商的最终没落。这种没落,在未来的二、三年时间内会更明显、更普遍,分销商如何反败为胜,制造商如何重整分销渠道已经非常现实地同时摆在分销商和制造商面前。

从企业来说,这个分销渠道是以一级分销商为主建立起来的,企业既没有完成对一级分销商的培训和改造,使其成为自己的战略伙伴,也没有能够找到可行的方法实现对一级分销商的有效管理,更没有能力控制和引导下游分销商的行为。随着分销渠道规模的扩大,分销渠道和分销商的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企业随着规模扩大,发现“路”越来越“陡”,甚至无路可走,2000年的“国美”现象,成为这种状况的最佳案例。

撇开政府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秩序是由于企业行为和分销商行为决定的,企业没有能力规范分销商的行为,分销商缺乏缺乏自觉和自律,这样中国市场秩序混乱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只有中国本土企业存在渠道危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它们唯一值得骄傲的只是由于管理比较专业和人员素质较好、危机程度略低而已。 渠道创新的障碍

分销渠道通常要占一个行业商品和服务价格的15%-40%。这个数字也反应了企业通过改善分销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率的潜力,科学设计、别出心裁的分销渠道管理往往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

中国企业在分销渠道管理方面最大的失误就是只偏面关注分销渠道的分销能力,严重忽视分销费用管理。

技术发展正不断加速渠道的演进,今后几年,渠道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以倍速增长。信息网络已经能够使产品、服务提供者跳过传统分销商和最终客户直接打交道,比如在线机票预订渐渐取代传统的旅行社机票预订便是“非中介化”的一个例证。此外物流领域也涌现出大量革新,包括可靠高效的隔夜快递和即时跟踪分销商库存状况的信息系统等,这些革新开始淘汰原有的产品和部件库存系统,并为分销渠道网络的再造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在各行各业也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分销渠道,为企业削减成本和迅速占领特定的细分市场创造了机会。比如直接邮购、仓储式大型超市和在线订购等。这些新渠道对消费品制造商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但尽管有范围如此广泛的重要机遇,但却很少有公司能够充分利用。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有着如此战略战术意义的管理领域,企业的表现却都不理想呢?

一、渠道机遇很难发现

多种原因造成渠道机遇辨别的困难。

首先,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非一夜内改变,而是潜移默化在发生变化。例如人们要在很长时间内才接受了信用卡和银行提款机这种习惯(也还不彻底),而目前在中国电话付款和在线付款这两种方式也还很不明朗。又如仓储式大型超市已经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开业,这种既不损害传统分销渠道,又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新型渠道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制造商的关注和兴趣。

其次,中国企业普遍使用外部渠道,与自己的最终用户很少有直接接触,它们不得不依赖外部分销渠道来传递市场信息,这便使得企业过度仰仗分销商对于市场新兴渠道的敏感性,即寄希望于分销商发现和利用新渠道。但是,这种模式必然导致分销商对新兴渠道的排斥,因为新兴渠道往往拒绝从分销商那里采购,倾向于直接与企业打交道。

渠道创新的最大障碍往往在企业内部。从管理上说,企业往往专注于对分销渠道的控制和管理(尽管它们并没有真正做到),忽视保持与消费者合理接触的重要性。不能及时、全面和准确了解消费者感受和意见,许多企业甚至不能准确地掌握消费者购买习惯。

对于一家希望发现和利用渠道机遇的企业,只有一种方法能够帮助它们达到目的,就是加强与最终用户的接触,从他们那里发现购买习惯。企业必须注意,即使企业内部人员是自己的最终用户,他们的购买经历和习惯也难以代表普通消费者,因为内部人员往往能够享受到某种特权,他们无法体会到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感受。

二、渠道决策受感情因素左右。

由于受与传统分销商日益深厚的关系的制约和影响,许多企业不愿意退出获利性很差的渠道和甩掉业绩不好的分销商。根据我们的经验,许多企业的业务员,甚至是营销管理人员,都与自己的分销商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为分销商所左右。更有甚者,由于管理不到位,为货款(分销商欠款)或合同(经销合同)所累被分销商所控制。

优秀的企业往往能对传统分销渠道的束缚有深刻的了解,并且知道如何去合理、合法地进行改变;而另外一些企业则会一筹莫展,找不到融通的办法改变渠道。 渠道创新的信号

五种信号标志着渠道需要创新或存在创新的可能。

1,不满意的最终用户

不满意的用户通常难以觉察到,特别是当整个行业都经营不善,比如说当问题普遍存在时。在电脑行业,戴尔正是由于有了从电脑知识比它更少的分销商处购买电脑的不愉快经历后,才创造了电脑直接销售模式,开创了个人电脑业的神话。人们对分销系统要求越来越高,不合格的分销渠道将会使越来越多的最终用户不满意。让最终用户满意是对分销渠道的最低要求。

2,有许多未被使用的分销渠道

新的分销渠道会给企业带来全新的顾客期望值,并且可以重新定义分销成本或服务标准。

由于中国消费者众多,并且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任何单一的渠道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多渠道策略是提升业绩和降低费用的良好手段。划地为牢,“从一而终”的渠道策略必然使企业固步自封。

不同的分销渠道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放弃一种分销渠道,就有可能错过整个细分市场,造成市场覆盖中的空白,尽管在自己的分销网络覆盖之下,仍存在严重的空白。

目前中国市场的分销渠道已经逐步趋于完善,仅零售环节就有:大型零售商场、连锁店、超市、量贩、便民店和大型仓储式超市等。事实上,企业很少能够系统和合理利用如此丰富的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 对分销渠道进行增值管理

对于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几乎所有企业都有切肤之痛,并且都付诸行动积极地采取措施,但由于没有找到根源,没有能够进行创新,所以没有能够采取卓有成效的行动和措施,这在管理上被称作积极的隋性。比如目前许多企业采取增加业务员的作法,不但没有降低渠道费用提高销售业绩,相反,造成渠道费用的进一步上升。

我们从三个大的方面为企业整合分销渠道提出咨询建议,供企业参考。

一、渠道策略和渠道管理方面

一)以顾客满意度为主要目标,将注意力从服务于分销商转移到顾客上来。

只有顾客满意,企业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这是一个被许多企业忽视的简单道理。顾客满意度决定顾客忠诚度,只要顾客忠诚,就为企业进行渠道创新和渠道整合创造了良好前提。在此前提下,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于几项成本较低但却能为顾客带来真正好处的事情上,从而避免或者尽量减少那些不被目标顾客所重视的费用上。

很可惜的事情是,在许多行业,企业不是如此,而是置顾客(最终用户)需求于不顾,将分销商的需求置于顾客需求之上,最终伤害顾客满意度,直至顾客忠诚度。

二)重新审视和制定渠道策略和战略。

渠道应该从满足顾客需求和经济性两个方面来确定,应该关注渠道的运作(销售、分销、报务和其它)是否有效和迅速,并且还应该从主要目标顾客群角度来评价渠道的业绩和表现。

渠道的构成往往已对渠道有了明确的分工,决定了哪种渠道应服务于小批量高利润的顾客,哪种渠道应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服务于大批量的消费者。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彻底研究现有的及潜在的渠道,尽可能地跳出单一渠道的束缚,采用合理的多渠道策略,是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业绩的首要手段。

企业在采用新渠道时,分销商和业务员最直接的反应是担心产生渠道冲突,即产生价格竞争和窜货问题。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同品牌价格竞争和窜货首先是管理问题,然后才是渠道问题。分销和销售是两个概念,分销环节应慎重把握,而对于销售(零售)环节则可全面介入。有冲突就有解决办法,不能因为担心冲突就放弃具有细分价值的渠道。

渠道冲突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些是无害的,只不过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一点磨擦而已;有些磨擦会对企业有利,因为它对那些不努力或运作不经济的分销商具有制约作用。比如专卖店,企业自己办专卖店不但不会影响分销秩序,相反,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反过来可以帮助所有分销渠道提高业绩。

危险的冲突是指一种渠道瞄准另一种渠道的目标顾客。这种现象容易造成分销商对企业的报复或放弃销售企业产品。因此,企业在推行多渠道策略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渠道冲突。比如给不同渠道提供不同品种或品牌,明确定义各分销渠道的销售领域,加强或改变分销渠道的价值定位,或通过年终政策加以控制等。

渠道冲突不可避免,但并不是都那么危险。渠道管理的关键是确定冲突的根源及其潜在隐患。真正具有破坏性的冲突并不多见。它更多的时候不是企业难以处理的问题,而是妨碍企业改变渠道战略,进行渠道创新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中国企业正是基于这些心理障碍才延缓和妨碍了渠道创新。

三)使渠道政策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为了改变不求进取的分销商,企业必须重新考虑奖励机制和政策。用支持业绩目标(如销售量增长或是顾客满意度)的激励机制相对来说最容易考核和管理。根据中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考核分销商对下游分销商的管理以及下游分销商的满意度也十分关键,目前的普遍现象是下游分销商对企业毫无忠诚和感情可言。

企业必须十分清楚自己需要渠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否则,设计的激励机制很可能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

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1、不顾及淡旺季差别;2、不考虑品种盈利能力的差异;3、不考虑对新品种推广的引导;4、没有战略考虑,或难以为继或为企业造成巨大经济压力;5、过份依赖激励机制,不能充分整合利用企业全部营销资源。

二、客户关系管理方面

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CRM),在中国企业推行目前具有较大障碍。因为大多数中国企业连客户档案都难以建立,它们的客户档案简单,粗糙,不准确,资料陈旧,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客户资料为管理和营销服务。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健全以分销商为主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CRM系统。

一)对现有总经销商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1,根据其态度和能力分为可用的和不可用的,对不可用的坚决淘汰。企业必须消除感情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不要顾虑淘汰分销商可能对销售量短期内产生的影响。企业不必越做越大,但必须越做越好、越健康,而没有健康的分销渠道就不可能有健康的企业,这个结论已经被现实所证明。

2,对于可用的分为必须培训的和必须改造的。对于必须培训的要求分销商无条件接受培训,反之则划入不可用之列,予以淘汰。

对于必须改造的,重点帮助它们建立业务队伍,提升其信息功能、渠道管理功能。同时,在改造中还存在这种可能,就是根据其经营能力重新定义其业务区域或重新定义其细分市场。

需要强调的是,对经销商的培训在当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专业的培训是提升企业分销渠道能力最重要的手段。

二)重新设计和定义客户档案的内容和作用

首先,客户档案的内容要从客户资料卡、客户信用卡,扩展到客户销售资料卡、客户价格管理卡、客户费用和利润管理卡、区域竞争对手资料卡、消费者意见反馈卡、下游分销商意见卡、客户策略卡等等。通过全面、系统和专业的管理方法、手段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其次,将客户档案的作用扩展为对客户、对市场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

最后,将客户档案从总经销商,扩大到所有分销商,建立全面的二批和零售商档案,并逐步从上游到下游全面完善,使企业的管理幅度逐步从分销商向消费者,即最终用户延伸。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处理客户、市场信息系统。目前大多数企业客户和市场信息建立不起来,一方面是不重视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收集什么信息,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信息。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有用,也不是所有信息都能用,只有从复杂的信息中提炼的客户知识和市场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建立企业内容的知道管理系统,才能使客户知识和市场知识为企业管理与营销服务。

使用大规模销售法的企业,如果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想建立完善和有价值的信息系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三、业务员方面

归根到底,在渠道创新方面无论做什么和怎么做,都必须业务员去推动和操作。即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也不可能取代分销商和业务员的个人技能,不能取代简捷而正确的市场洞察力。

企业渠道创新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员能否正确认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能否提升创新所需要的个人技能。

1,对业务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

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认识,中国企业的业务员,即使那些十分优秀的企业,业务员的专业度也十分有限。

不少企业也在进行业务员培训,但这种培训却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让业务员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业务员没有真正进入培训状态;针对性不强,或功利性太强;没有系统的培训体系,培训不能持续进行,而不能持续进行的培训,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对培训效果的考核没有与个人收入和升迁结合起来。

2,重新定义业务员的作用。

分销渠道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不同分销渠道模式;中间商;满意度管理

1 中间商满意度

1.1 中间商

中间商是能够帮助企业来执行谈判功能以及其他分销任务的独立单位。他们基本按照两种形式来进行运作:批发商和零售商。

批发商是指提供转售、进一步加工或变化商业用途而销售商品的各种交易活动。批发商处于商品流通起点和中间阶段,交易对象是生产企业和零售商,一方面它向生产企业收购商品,另一方面它又向零售商业批销商品,并且是按批发价格经营大宗商品。其业务活动结束后,商品仍处于流通领域中,并不直接服务于最终消费者。批发商是商品流通的大动脉,是关键性的环节,它是连接生产企业和商业零售企业的枢纽,是调节商品供求的蓄水池,是沟通产需的重要桥梁,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稳定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零售包括与直接向最终消费者销售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其个人的非商业目的相关的所有活动。零售商的基本任务是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服务,它的职能包括购、销、调、存、加工、折零、分包、传递信息、提供销售服务等。它是联系生产企业、批发商与消费者的桥梁,在分销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

1.2 中间商满意度

中间商满意度分为经济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两个层面。经济满意度是指渠道成员对于其他成员关系的流动,在经济报酬上的正向的情感反应。主要包括:产品满意度、财务满意度和营销支持满意度;社会满意度主要是指渠道成员对关系的非经济面,在社会心理层面有一个正向的情感反应。具体说明如下:

(1)产品满意度。中间商对企业的产品状况的相关评价,包括产品的质量情况,开发的新产品是否适合顾客的需求,该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是否具有竞争力以及能否给中间商提供好的发展机会。

(2)财务满意度。中间商对企业的产品提供的利益多少的衡量,比如该产品是否提供了可观的利润,产品的定价是否更具有竞争力以及在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

(3)营销支持满意度。中间商对企业在促销和物流方面给予的情况的评价,企业提供的广告费用补贴情况,对中间商的产品是否提供了充足的促销支持,以及对中间商销售人员的培训情况,企业对于产品的存货管理、定单处理以及交货时间等方面的状况。

(4)社会满意度。渠道成员对于伙伴间的非经济报酬的具体回应程度,包含愿望的满足等非物质报酬。中间商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往状况,特别是企业的销售代表和中间商的交流情况。

1.3 提高渠道满意度的意义

(1)提高推广产品时效性。

中间商经过多年当地经营经验的积累与提炼,掌握地区行业、产品、竞争与用户的特点,同时拥有相应的销售服务等配套能力,对适合当地销售的产品,能够迅速、主动、有效的推介,也因中间商在当地市场的信誉和关系,容易取得当地用户的信赖,因此提高中间商满意度有利于产品的使用和推广。此外,地区的大、中规模的中间商,因自身经营的需要,也都发展了一定的分销网点,建有相应的销售队伍,具备销售管理的基础,更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将产品迅速、全面推广到其所控制的网点体系,起到快速分销的作用,以占领当地市场,确保企业利益的实现。同时,在当地市场进行推广活动,可为中间商在经营信誉宣传上,以及其他产品的推广等方面带来诸多的好处。因此提高中间商满意度可以在推广产品是获得中间商的支持,达到快速销售目的。

(2)增强企业和消费者信息沟通及时性。

在地区市场中,中间商面对面地直接接触用户,多年经营经验的积累和提炼,使得中间商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行为和习惯、动机和需要等非常熟悉,并能有效收集消费者对企业广告、促销、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因此,中间商是企业在地区市场的“顺风耳”,起到及时、准确反馈地区市场信息的作用。同时,中间商也是企业在区域市场上的“扩大器”。企业将自己的品牌、产品、促销、宣传、服务等相关信息,通过中间商的“扩大”的传递作用,让更多目标用户接受准确信息,吸引用户购买或培养用户忠诚度,形成较好的用户群体。

(3)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中间商在地区市场的多年经营,业已形成相应的产品分销网络与途径,以及培养了一大批固定的忠实用户或消费群体,拥有分销所必备的相关公共关系等,为企业市场开拓提供了先决条件。企业与中间商的合作,是双方共同利益的结盟。面对存在的市场竞争威胁,双方只有共同结成竞争联结,进行协同竞争战略,其竞争的势力才远远大于各自的自身力量,才能给各自带来竞争利益的回报。因此企业通过与众多中间商的合作与竞争利益联结,提升电脑企业整体市场的竞争优势。此外,中间商渠道价值也与企业的品牌、企业文化等价值一样,具有无形的资产价值。这种价值是靠中间商长期培养得来的,对于企业而言,市场无形资源之一分销渠道这种无形价值,更显得十分珍贵。因此提高渠道满意度才能保持渠道稳定性。

(4)保持渠道稳定性。

企业忽视中间商的满意度会给企业带来营销通路上的不畅,主要表现在中间商恶意拖欠厂家货款,一些中间商跨区窜货,中间商为了避免积压,相互杀价,中间商凭借其通路优势,改变和控制企业的销售政策。因此,赢得中间商的忠诚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能否拥有忠诚的中间商客户,是其公司成败的关键。企业在渠道管理过程中,不能单靠“压榨”中间商或供应商来保持产品的利润率,如果要使中间商始终忠诚,必须提高中间商满意度,构建厂家与渠道长期双赢的战略。

2 分销渠道模式

分销渠道模式指的是商业渠道模式,因此只包含企业和中间商,并不包含消费者,分销渠道模式分类的定义主要依据渠道结构来界定。本文定义了3种渠道模式,分别为:全国总模式;区域模式;厂商自建渠道模式。

(1)全国总模式。可在短时间将推出的产品在全国的范围内迅速铺货;最大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可实现资金迅速回笼;由于全国型的分销商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专业分销商,将分销只能分离出去可降低企业的营销费用。但由于此模式中间层太多,造成信息反馈反应过慢,不利于企业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对渠道的可控性较差。因为大分销在市场覆盖能力上要比区域分销弱。特别是在低端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之下,大分销方式获得的低端市场占有率更是不容乐观。

(2)区域渠道模式。企业不经过一级而把产品按地区包给大区。通过按行政区域划分或按地理区域划分的方式分割市场,区域分销商在独立的完成其销售任务的同时,受企业的统一调配和控制。区域分销商只负责本地区的销售,每一个地区的分销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区域,可以有效避免渠道间的冲突,避免地区间商的恶性竞争。

区域渠道模式由于减少了一个渠道层级,简化了总渠道模式中的复杂层级关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渠道的运作效率。区域的运营资金和分销能力远不如全国总商,企业需要在分销商投入更过的精力。

(3)厂家自建渠道模式。该模式主要方式有:自建分公司、办事处甚至终端店等。厂家自建销售网络,可以使其方便控制渠道,在销售规模、价格掌控等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从而能更有效地掌控市场。但是其自建渠道的首期投入成本却是相当昂贵的,对公司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提高渠道满意度的对策措施

3.1 企业提高中间商满意度的总体建议

不管是哪一种渠道模式,一般而言,中间商的社会满意度均低于经济满意度。企业在尽力提高中间商的经济满意度的同时,应该给予中间商社会满意度同样的重视。

企业采取提高中间商经济满意度的措施,如促销、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激励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费用高,而且效果也不一定能尽如人意。作为企业,了解中间商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帮助,并尽自己的能力给予支持,如同中间商一起做销售访问,培养重点客户;或适当运用一些技巧,让中间商感觉自己受到企业的特殊关照,提高他们的社会满意度,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对中间商进行经济利益激励外,更应该关注对中间商的情感激励。譬如:赠送其一张贺卡、一个奖牌,这样可激励其自尊、自主,满足其更深层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强化了双方非利益的长久合作关系。尤其在当今社会,中间商的自尊、信用、人格、价值观、审美观都能成为情感激励的要点。舍弃商业的利益关系,淡化主客体,在利益一致性上,产生文化、人格的一致性追求,这应该是所有激励的极致。现在企业对短期、浅层面的操作极为关注,而对长期的深层的共振关系较为漠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除此之外,企业经常性的与中间商联系或定期拜访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现代通讯极为发达,简单的一个电话,能起到很大的相互理解沟通作用。当好中间商经营销售上的参谋,帮助中间商搞好管理和销售,企业不是把产品推出去转嫁给中间商就算万事大吉了,产品还要在中间商手里实现最终的零售。

企业还需要了解中间商、理解中间商。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急人之急,解人之难。对中间商关心的价格波动风险、售后服务、品种调换等问题,不能无动于衷,应积极迅速的帮助解决。

3.2 在不同渠道模式下提高中间商满意度的管理策略

(1)全国总模式下提高中间商满意度的建议措施。

全国总模式下,中间商对企业的销售培训和存货管理满意度很低。因此,建议企业以这两点为切入点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改善。

首先企业应完善中间商营销支持体系,在各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中间商销售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如定期举办产品、营销技巧等方面的讲座,定期组织企业的业务人员和中间商进行沟通交流,以加强中间商对产品的认知度。

其次,应尽可能强化对中间商的存货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合理库存奖,使中间商的库存适合当地市场容量,同时考虑运货周期、货物周转率和意外安全储量,以保持适当的数量与品种。

(2)区域模式下提高中间商满意度的建议措施。

在区域模式下,中间商对企业的广告费用补贴满意度很低。区域模式下,中间商主要依赖自己的力量开拓当地市场,因此,对企业能否给予充足的广告费用补贴较为敏感。

企业可建立广告奖,在产品入市阶段,评估市场容量、网络容量和管理容量,协同中间商主动出击,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期迅速将货物送达终端。企业根据中间商在广告上面的投入力度和铺货效果给予中间商一定量的奖励,从而提高企业在广告费用补贴方面的满意度。

(3)厂商自建模式下提高中间商满意度的建议措施。

在厂商自建模式下,中间商对企业的销售培训、广告费用补贴满意度低。

分销渠道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分销商;国际分销渠道

国际市场环境比国内市场环境更复杂,其不确定性、不可控性更强,因此,如何选择与管理国际分销渠道成为跨国公司最富有挑战性的决策之一。

跨国公司初次进入外国市场时,由于资金有限及其他原因,往往首先会考虑使用东道国现有的分销系统,委托当地分销商销售产品。这样,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分销商的业务关系、经验和专业优势,消除语言和社会风俗的隔阂,迅速了解和开拓市场。相对于自建分销渠道来说,使用当地的分销系统,既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风险,又能赢得市场时效。刚开始,销售量上升,营业额增长喜人,跨国公司选择当地分销商堪称是明智之举。然而,过了一段时期后,销售增长停滞,惊愕中,跨国公司管理人员试图查出增长缓慢的原因。最后,他们将其归咎于当地分销商的低效运作。紧接着,跨国公司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中止与原分销商的协议,重新获得分销权,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如果当地分销商对协议中止提出抗辩、拒绝合作时,即便跨国公司通过法律途径最终赢得分销权,当地分销商低价抛出库存商品,不仅有损跨国公司的形象,也使跨国公司日后的市场开拓陷于被动。此外,从间接销售到直接销售付出的代价很大,也会产生新的问题。

跨国公司初次进入国外陌生市场时,与当地分销商合作最富有成效。因为当地分销商对当地的市场特性了如指掌,而且当地客户多倾向于与当地企业做业务。跨国公司往往会授予当地分销商独家分销权,鼓励他们开拓市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发生变化。跨国公司对当地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分销渠道的要求也会随之而变。如果当地分销商达不到跨国公司的业绩要求,跨国公司可能会中止与他们的合作,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但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跨国公司都能解除分销商的。例如: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地方保护现象,对于独家分销协议纠纷,当地法院偏向当地企业,如果当地分销商无明显过错,跨国公司就不得提前中止独家分销协议。即使最终解除了分销商,然而从间接销售调整到直接销售,代价很大,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鉴于此,下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应如何选择与管理国际分销渠道,以保证分销商有效地履行跨国公司所期望的分销职能,实现其国际营销战略。

一、选择分销商,不要让分销商来挑选你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应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然后制定清晰的国际战略。但事实上,情况并不皆如此。很多中小型跨国公司,在国际展览会或交易会上与国外某分销商“邂逅”,如果分销商关于市场前景和其分销能力的描述有说服力,便与之“联姻”。

实际上,越是急于合作的分销商往往不是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中小型跨国公司来说,如果是分销商来挑选你,在处于劣势和被动的情况下,你就只能答应分销商提出的种种苛刻条件,最后体现在销售政策上,签了“不平等”条约,付出很多,最后还是受制于人。

即使是大跨国公司,如果是被分销商“选中”而进入某国市场时,分销商掌握着客户信息,处于主动地位。凭借着其与零售商或终端客户的紧密联系,分销商也想控制产品系列。如果分销商实力强大,可以影响到该区域内产品的定价时,跨国公司对销售终端可能失去控制权。届时,即使跨国公司中止与他们的合作,重新选择分销商或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跨国公司也因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鉴于此,跨国公司应首先选择目标国家,然后再选择分销商。至于如何选择分销商,可以巧借零售商。因为关于哪个分销商的服务好,哪个分销商的商誉不错以及哪个分销商的实力强等问题,零售商是最清楚其答案的。既然零售商对分销商是最了解的,那为什么不让零售商帮你选择分销商呢?

二、寻求文化和战略方面一致的分销商,而不是有客户基础的分销商

渠道运作的关键是厂商达成战略上的一致,才能实现长期的稳定合作。如果选择的分销商在文化和战略方面与跨国公司一致,这些分销商往往能成为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跨国公司与分销商建立的亲密合作关系,能够增强跨国公司的竞争力,从而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但是如果选择的分销商与跨国公司在文化和战略方面有差异的话,跨国公司与分销商不可避免会发生“利益冲突”,双方的合作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选择分销商时,要选择在文化和战略方面一致的分销商,而不是有客户资源的分销商。文化和战略方面的一致表现为:一是分销商要具有对公司和产品的认同感;二是分销商要贯彻跨国公司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工作方法和业务模式,以便彼此的沟通和互动;三是分销商愿意贯彻实施跨国公司的营销战略等。

三、对渠道的支持到位,使分销商对跨国公司充满信心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对渠道的支持,包括派出技术、销售人员或给分销商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提供优惠信贷支持、广告支持,以及加强沟通(如:信函、业务通讯、促销会议、通过公司媒介的公共宣传,公司职员走访)等形式,使分销商对跨国公司充满信心,激发分销商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对于某些影响力大、地位重要、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市场,跨国公司可少量参股于当地分销商,或与当地的分销商合资建立分销公司。即使没获得控制权,也能在共享信息基础上进行营销合作,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

有时候,跨国公司仅仅把产品推向市场是不够的,还需要向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这在IT、电信设备等技术密集型行业较为普遍。这种由简单地销售产品转移到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不仅使分销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增加了分销的内涵。跨国公司可以帮助分销商“沿供应链方向,向上下游拓展”,从而改善与巩固与当地分销商的关系,促进业务拓展。譬如:欧洲某电信公司加大对某分销公司的投资,帮助其分销商从分销设备环节延伸到下游的服务环节。而事实上,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比简单地销售设备要难得多,当然利润空间也大得多。在电信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其分销商顺利实现战略转型。结果是,电信公司的销售额上升,分销商的营业额也大幅度增长,电信公司与其分销商的合作富有成效。 四、自始至终,掌握对营销战略的控制权

很多跨国公司认为产品卖给分销商后,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分销商如何在当地销售自己的产品(产品的定价、产品定位、促销方案等方面),跨国公司不太关心。

实际上,跨国公司与分销商是利益的共同体,分销商是跨国公司在当地的“代言人”,分销商的行为不当必定会影响跨国公司的形象。所以,跨国公司自始至终都应掌握对营销战略的控制权,并保留对销售产品种类、产品定位和营销预算方面的决定权。允许分销商针对当地市场的特点对跨国公司的营销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如何调整应经过跨国公司同意。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邮政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汽车与社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商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