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温度计的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变压器的运行过程中,绕组温度计主要起到对线圈绕组温度的全程监视的作用。绕组的温度会直接决定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因为绝缘材料的温度和老化情况会直接受到绕组温度的影响,特别是线圈绕组最热部分的温度。通常变压器绕组的电位比较高,所以直接使用测温元件无法测出绕组的温度,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间接的方法来实现对变压器绕组的温度进行测量是一种可行性较强的方法。
1、变压器绕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通常变压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有负载损耗产生,这就会引起电压器绕组发热,从负载损耗的公式中可以看出,绕组的发热和变压器电流的平方之间是成正比的。因为变压器的绕组是被绝缘油包围着的,所以用油的温度和变压器中通二次电流的电热元件的温度相加就可以将变压器的绕组温度测量出来。
绕组温度计是在一个油面温度计的基础上,又配备了一台电流匹配器以及一个电热元件,绕组温度计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绕组温度计的工原理是在位于变压器油箱顶层的油孔内插入温度计传感器的温包,在变压器无负荷的时候绕组没有发热现象,这时温度表中显示出来的温度计就是变压器油的温度。如果变压器处在带负荷的运行状态中时,电流互感器输出的电流得到电流匹配器调整之后将会流经电热元件,这时电热元件将会发热。弹性元件在受到电热元件所产生热量的影响下,位移量将会变大。通常变压器的油温和负荷电流会共同决定弹性元件的位移大小,也就是说这两个因素都会给弹性元件的位移造成影响,所以在设计绕组温度计的时候,对于流经电热元件的电流所引起的温升进行了考虑,而流经电热元件的电流的温度增量正好和变压器被测绕组相对于油的温度升高的大小相似,所以变压器绕组温度计真正显示出来的温度就是变压器顶层油温和电热元件电流的温升的和,测出来变压器绕组最热部分的温度测量了出来,也就是变压器绕组的温度。
油孔也就是温度计座是筒形的,其位于变压器油箱的顶部具有导热功能但是和变压器油系统之间是隔离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在油孔内将感温油加满之后将温包插入,之后将温包取出来将少量的感温油抽吸出来,要保证温包杆的百分之九十五是浸泡在油中的,然后再将温包放入感温油中同时使用螺纹将其固定住。这样可以确保油孔内的感温油可以发生膨胀并确保油孔就有良好的传热功能,这样可以保证测量温度的准确性。电流匹配器作为一种电流变化装置主要是提供电源给绕组温度计。电流匹配器的工作原理是由电流互感器输入的电流经过电流匹配器得到交换之后给绕组温度计内部的电热元件提供可调的电流,最终实现对变压器绕组最热部分的温度进行模拟。可以通过对电流匹配器线端的变化以及电位器和电热元件的分流比进行调整,即就是粗调和微调。电热元件作为整体测量设备的关键和核心元件,因为只有电热元件的发热特性能真实的将变压器绕组的发热特定反映出来,才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常用的绕组温度在线测量方法
通常情况下,变压器绕组温度的在线测量方法包括三类,分别是直接测量方法、间接计算法以及热模拟测量方法。
2.1直接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通常是在制造时将测温元件埋设好,而且埋设点的多少和测量的准确度是成正比的,这种方法可以完成对变压器绕组温度的测量,三十维护维护起来很困难难度很大,而且维护需要的成本也极高。
2.2热模拟测量方法
该种测量方法因为在变压器上安装的用来测量温度的设备经过长期的使用测量精度将会降低,会差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也就是无法实现对变压器绕组温度进行准确的测量,所以会有很多的隐患,有些国家已经停止使用该种测量方法来对变压器绕组温度进行测量,在我国使用的也越来越少。
2.3间接计算方法
以负载导则热点计算公式为依据的间接计算法来实现对变压器绕组温度进行测量能保证极高的精确度,所以在目前作为一种经济、简单而且实用性较强的一种测量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是依据对变压器热模型进行假设,然后结合各个国家的经验以及相关的油浸式变压器负载导则中规定的标准将热点温升的计算公式导出来,进而实现对变压器绕组温度的计算,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计算的精度,所以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被使用的越来越广泛,相信在未来也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在使用绕组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的图1中可以看出,在绕组温度计中,微调电位器可能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因为该微调电位器在电路中主要是实现对元件的加热,起到了分流器的作用,如果被保护的变压器的油温温升比较小的时候,IS就比较小,这时微调电位器的分流量就比较大,更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在使用绕组温度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第一,在生产组装绕组温度计的时候要确保微调电位器的三只脚都焊接牢固,如果微调电位器的动触点出现了开路情况,另外的两只脚所形成的固定电子依然还能起到分流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动触点的开路所造成的影响起到缓解作用;第二,为了有效减少微调电位器的调节量,实现动触点开路对绕阻温度计所造成的影响的缓解,需要将一个可投撤的固定电阻并联在微调电位器的旁边,同时要将一个固定的电阻串联在微调电位器的前面;第三,要对原跨线的整定规则进行修改,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流匹配器的档位进行调整,以实现对微调电位器分流量的减少。在对跨线进行整定的时候,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灵活的整定,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第四,将表校完之后,在对变压器的温包进行恢复时要确保在油孔内注入一定量的油然后将保温包插入,要温包杆的百分之九十五是浸泡在油中的,然后再将温包放入感温油中同时使用螺纹将其固定住,以免有雨水进入仪器而导致短路或者将电器回路烧坏。
目前尚缺乏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环境和土壤。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是对人力资源做出客观判断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实施科学决策之必须。但现今的人力资源会计尚未纳入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会计仅仅局限于人数、学历、年龄等外在数据,远未涉及人力的有形、无形的贡献和作为,而对每个员工创造的劳动价值恰如其分地予以衡量并认可和赞同,则更为困难。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与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更没有现成的制度规定,财务人员无法也不便将人力资源信息列入财务报表。人力资源的可计量性体现在人力资源成本的可计量性以及人力资源价值的可计量性上。我国先后提出了诸如货币性计量方法、非货币性计量方法等多种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模式。当前国内企业常用的一些货币性计量方法是“工资报酬折现法”,然而具体计量过程中的方法尚需调整、改进和完善。应该说,迄今为止,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会计理论研究者对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而且,由于人力资源的个性千差万别致使很难准确把握个案的特殊性。
二、加快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更新、转变传统观念。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人力资源能否被视为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建立的关键所在。对人力资源的计价,往往会误以为对人进行明码标价,将人看成是具有价格的商品,所以不易为人们所接受。明确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产概念的内涵、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前提和基础。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式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现行的工资制度只是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冰山一角,远不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全部。现有会计方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固定模式,对其每改进一步都是传统与新生的较量。尤其是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要素当中,涉及人力资源诸多利益方的收益权问题,强化了个体的收益权,势必影响到政府、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因此,目前,有关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应尽快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做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利于消除思想疑虑的独到见解,树立人力资源新观念。用人单位要强化人力资产观念。企业要把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培养、使用等成本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并在劳动者的服务期限内摊销并转化为实际费用。职工可以以货币资金、发明专利、科技成果等入股。这样做,有利于真正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企业在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改善人力资源会计的宏观环境。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使得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逐步取代物质资源、货币资源和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成为社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第一生产要素。
在当今,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就需要一批开拓创新、促进产品换代升级的科研领军人才及技工。由此,人力资源会计才愈有其发挥更大作用的天地。从政策导向看,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适用环境在不断改善。党的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给人力资本分配剩余价值收益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国家与各地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各类人才库,全社会普遍对人才予以重视;国家对第三产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使得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不断扩大,这些有利条件均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从社会层面看,与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相适应的政策、法制、舆论及人文环境还远未形成,因而还远未人们所理解和认可,各级领导和管理者还未足够重视。人力资源快制度建立的宏观、微观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大人力资源会计试点工作的力度。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同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较所涉及的范围、重点和要素,都有很大的差异,有质的飞跃,试点难度不小。因此,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规划,严密组织,扎实推进。试点单位一般应选择人力资源密集、人力资源投资较大,既要有完善的人事档案资料,又要有完善的会计组织和较好的会计工作基础的单位,比如可以选择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新闻出版等系统进行试点。这些企事业单位是人力资源密集的场所,它们往往为招聘、选拔和培训人才投入巨额资本,人事部门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档案材料,可为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计量提供重要依据。随着近些年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可有目的选择少数条件较好的中外合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这些单位更易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人力资源会计易于接受。发达国家人力资源会计管理和制度的有益做法和有效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韩国三星集团核心人才的年薪较之高管层面的社长多两三倍,日本名古屋一家国际贸易公司接到本田公司一款新车自动门上的小马达的订货,为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一千万年薪聘请了一位知名的电机专家。有条件的试点单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考察,以增强试点的成效。
1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尽管它一直在积极摸索并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学风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自身的特殊办学机制和学生特点,在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1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人生规划
当前,独立学院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谁而学习,应该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毕业后要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和合理的规划。他们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拿张文凭“装点门面”,在学校的各科考试只满足60分合格即可,所学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不愿意多花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同时,部分学生对自己人生的理想、自我价值的实现的意识较为模糊,对毕业后干什么持“走一步算一步或是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的态度。
1.2 部分学生自控力和自觉性不强,缺乏刻苦努力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已在大学里普及。独立学院学生家境普遍比较优越,且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以学习为由购买电脑后将其搬进学生宿舍。据了解,一个学生宿舍至少有2/3及以上学生有电脑,然而他们至少60%以上时间却待在宿舍里打游戏、看电影或是上网,几乎很少的学生是在利用电脑学习,自控力和自觉性不强,有些学生甚至上网成瘾,荒废了学业。同时,有些学生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经不起诱惑,参与赌博等娱乐活动,贪图享受,吃不得苦,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
1.3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松弛,抄袭和作弊现象严重
独立学院有些学生自入大学的那天起,就认为离开了紧张学习状态的高中,到了大学就可以松懈下来,体现“要我学,不是我要学”的状态;有些学生认为考入三本各方面都比一本、二本的学生差,自信心不足,最终造成不以勤奋和努力为本,而表现出“松、懒”的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和听课率较低,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即便到课堂,却不认真听讲,不做课堂笔记,不是玩手机,就是听歌、睡觉甚至谈恋爱等。同时抄袭和作弊现象严重,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论文甚至是毕业论文都是上网搜集资料,直接复制、粘贴,抄袭过来拼凑成自己的“成果”敷衍了事,同时靠考前临时拷贝老师课件突击复习,甚至考试时夹带资料、找人代考等违纪舞弊来通过考试。
1.4 部分学生热衷于社会实践活动,对理论学习的投入时间不足
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存在的“学习热情不高但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等特点使得一部分学生忽视对理论课的学习,而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其所谓的社会适应力,为将来的就业提前打好基础。②然而却没能实现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的平衡,对理论学习的投入时间不足,有些学生甚至不惜逃课去参与这些活动,事后却未及时将落下的理论学习补上,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能力没增强多少,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
1.5 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教风和治学态度不严谨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专职专任教师除少量为本院自行招聘引进外,多数为母校或其他院校聘请,部分教师不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爱岗敬业精神不强,教风和治学态度不严谨。表现在:第一,授课前不进行认真备课,上课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第二,只顾完成自己的任务量,根本不管学生的出勤状况,不注重与学生交流,形成互动,对于学生上课玩手机、讲话亦或是睡觉等不认真听课行为更是不闻不问;第三,不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对三本与二本、本科与专科学生不能因材施教,只管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能否理解和接受。这些表现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在客观上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2 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对策
学风建设作为教学的基本建设,经分析不难发现,造成学风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包含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和学校等诸多方面。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齐抓共管,多措并举。
2.1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风建设的起点,应予以重视。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并实现角色的转换,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第二,介绍大学学习特点,教导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探索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开展专业介绍和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个清晰了解,并培养其专业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自觉性;③第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强化学习动力;第五,增强学生自律和诚信意识,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诚实守信,端正学风和考风。
2.2 突出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党员的“榜样效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风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学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打造良好学风,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其在学风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和重要依靠力量,要充分发挥其“榜样效益”。第一,加强对学生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其积极参加学风建设;第二,在考勤上实行学生干部和党员带头查课制,同时对表现优秀学生进行定期表彰和宣传,激励和带动其他学生;第三,督促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要严于律己,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并实 行“一对一”学习帮扶计划,指定学习优秀学生干部或党员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帮扶,传授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其学习成绩。
2.3 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考风考纪教育
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建立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约束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独立学院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共同研讨研究来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在制度的执行上要秉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宗旨,严抓学籍管理和考勤等,落实违纪处分制度,努力做到真抓实管。同时,在学生考试违纪舞弊上,应该加强考风考纪教育。考试是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检验方式,考风是学风建设的直接体现。第一,开考前班主任召开“杜绝考试作弊”等诚信教育的主题班会,告诫其考试纪律和违纪处分后果,让其端正考试态度,认真复习备考;第二,对监考和巡考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加强 “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考试公平公正,并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对违纪舞弊的学生和玩忽职守的监考老师都要严肃处理。
2.4 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辅导员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包括思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第一,引导学生加深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其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减少上网时间,增强其自控力和学习自觉性;第二,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学习交流会等方式的活动,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和刻苦努力的精神,营造出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优良学风氛围;第三,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现实表现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第四,引导其合理分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时间。
2.5 加强教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
加强学风建设,教风是突破口,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作风,以教风促学风。第一,在选聘教师时严把入口关,在追求业务知识水平和学历的同时,还应考查其责任心、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充分体现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优良品质;第二,经常开展教师讲课和师德师风比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第三,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经常在课堂内听课,促使教师能对学生负责,认真备课和授课,并根据督导意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第四,通过网上评教或是调查问卷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并将其作为教师的考核机制;第五,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使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 结语
学风综合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师资、教学和管理水平,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学风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特殊性,要想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只有坚持不解地将学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注释
① 张崇,薛彩云,王守明.浅议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J].教研,2011(4):39.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矗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2、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
3、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摘要】民主最大化是一种理想状态,立法和执法者的“经济人”本性和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民主最大化无法实现,同时也为司法审查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本文试以经济学的视角,在分析司法审查设计的供求关系和内部分配偏好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一定民主条件下司法审查设计的最优结合点。
民主是的应有之义,它最终需要达到这样一个境地:任何人都不会被迫去做法律没有要求他做的事情,也不会被禁止去做法律允许他做的事情,在权利与义务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实现整体意义上的人民的利益。要保障民主的实现,就要防止权力的滥用。但“经验告诉我们: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他们会把自己权力运用到极限,为了防止权力滥用,从根本上说需要用权力来制约权力。”所以,这种制度框架下的民主的真正实现,就必须依赖于司法审查等制度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美国是司法审查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司法审查是指法院审查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以及行政饥关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及法律而言。也就是说,司法审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有对国会立法是箭台宪的审查,也有对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目前学术界对司法审查的研究很多,但一般都研究其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国如何构建等等,本文试以经济学的视角对一定民主条件下的司法审查殴计予以分析,试图从中找出司法审查设计的分配组合。
一、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必要性的经济学原因
(一)立法、执法机关的“经济人”假设要求建立司法审查制度
绝对意义上的民主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民主的构建中,设计主体存在这样一种假设:在民主付诸实践后,现实中的运作和预先设想的民主理想状态保恃一致。也就是说需要其实施主体是严格按照民主制度的设计进行规范操作的。
然而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在其本性上都是“使自我满足极大化的理性主体”,他们依据自的偏好和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从立法:自度来说,立法者作为“经济人”在了解和掌握了立法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基础上,他们并不是以社会民。最大化、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为目的,而是追逐自身,州益的最大化,制定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由此对民主的实现产生一个效用,设为Ul。同样行政执法者也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产生民主效用,设为U2,在Ul、U2不冲突的情况下,Ul+U2是远远小于设计者所设想的理想效用U的。可见,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权利以及权力的规范运用只是一种理想的假设,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按照民主设想的模式运行。
(二)信息的不对称性要求建立司法审查制度
理想化的民主要求保证信息的对称性。即认为民主的博弈双方,即权力机关和权利公民之间。权力机关相互之间是信息对称的。在任何一一方偏离民主轨道的时候,是有救济的可能的。信息对称假设表明公民和立法者、执法者具有同样的信息优势,能够较好地保护自己的民益。
然而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专业知识与专业化产品通常要拿到市场上交易……由于市场主体之间彼此交换的是一种专业知识或专业化产品,交易双方各自所占有的自身产品的性能、质量等方面的信息显然要优于对方,尤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往往很难在购买时就能凭常识即时、准确的识别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再加上市场交易本身的专业化导致市场交易范围的拓宽,就在事实上拉长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地理和心理距离。”这表明,交易双方是不可能实现完全的信息对称。同样,如果把民主的实现看作市场交易,那么各个权力机关和人民便成为交易的主体,无论是权力机关之间,还是权力机关和人民之间,都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资源的有限性,必然使交易双方发生冲突,损害民主的整体效用。也就是说前面的U1和U2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尤为严重的是,由于公民的弱势地位,公民的民利更加难以实现。更加需要保障。那么,建立司法审查制度来约束立法和执法行为,保障公民的民利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民主是目的,司法审查是手段。司法审查制度的产生源于:(1)立法者和行政执法者的“经济人”本性,使得他们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公民民利。(2)信息不对称。立法和执法者相比较于公民,存在很大的信息优势,从而利用这种优势损害公民民利的实现。因此需要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关键就是如何确定在一定民主水平下的保持什么样的司法审查水平以及在司法审查内部立法审查和执法审查如何分配。
二、司法审查的供求分析
如上所述,司法审查是国家制度设计的一种,是制度设计者用来规范立法和行政执法活动保障民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公民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立法活动和行政执法活动损害,愿意而且能够接受的制度需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司法审查制度作为一种商品,制度设计者构成了司法审查制度的供给方,而公民就构成了司法审查制度的需求方。这种供给和需求量的大小则是随着民主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司法审查的制度供给曲线
很显然,司法审查的制度设计构成了这一制度的供给。但这种供给是随着社会民主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民主程度越高,表明司法审查的存在空间越大,制度设计者对于司法审查的设计更加完善和全面。可以说,司法审查的存在空间是与民主程度成正相关的。并且,随着民主程度的提高,司法审查的制度设计者将使其逐渐处于一种持平状态。但是,司法审查本身又存在上下界限,这是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也要求司法审查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表现在法律规定的司法审查的法律界限,也表现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的现实约束。这样就构成了司法审查的制度供给。
S是司法审查制度的供给曲线,其数学表达式可以简单的表示为:S=F(民主程度,其他)。A、B构成了司法审查制度供给的上下界限。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民主程度的提高,S无限接近B,同时无法突破上下界限,网此,司法审查制度的供给曲线就是图I中的OS。
(二)司法审查制度的现实需求曲线
司法制度的现实需求是指公民愿意并能够接受的司法审查的量。司法审查制度是规范立法和行政执法活动,保障公民的民利。因此,民主发展程度越高,国会立法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逾越法律界限的可能性越小,公民民利遭受侵害的可能性也越小,对于司法审查制度的现实需求就越少。不难看出,司法审查制度的现实需求是与民主程度成反相关的关系。
从图II可以看出,曲线D构成了司法审查制度的现实需求曲线,其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D=F(民主程度,其他)。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随着民主程度的提高,司法审查制度的现实需求将趋向于零。
(三)司法审查制度供求均衡点的确立
作为一种制度商品,司法审查制度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必然具有其均衡点。合并图I和图II,不难得到司法审查制度的供求平衡点。
首先,司法审查制度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在司法审查的现实界限之间的,一切现实凶素构成了司法审查制度供给和需求的外部条件,制度设计者和公民对于司法审查制度的供给和需求无法超过这个现实的基础。其次,H点反映了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后的民主水平,即S;D。相应的,也确立了均衡的司法审查制度的量,也就是司法审查所涉及的内容、手段以及相应的权限等。
(四)均衡点的移动
1.平行移动。如果S和D两条曲线或其中一条平行移动,说明在一定的民主水平下,由于影响司法审查的其他变量的变化,导致了司法审查量的增加和减少。如需求线从D平移到D1,相应的均衡点从H移到Hl(见图III),表明在一定的民主水平上,由于其他因素,如立法者和行政执法者素质低下,公民对于司法审查的需求量E升,也带来了均衡点司法审奄量的增加。
2.非平行移动。如果S和D两条曲线或其中一条非平行移动,说明供给或者需求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反映了民主对司法审查影响力的变化,也带来司法审查量的增加和减少。如需求线从D平移到D2,相应的均衡点从H移到H2(见图III),表明由下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外民主作风的盛行于国内,司法审查和民主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同样民主程度的变化,司法审查变化的量将减少。供给或者需求线的移动带来新的均衡点,连接这些均衡点,将会形成一条直线HH1,称之为“供求均衡线”。在这条直线上的点均满足均衡条件。
三、司法审查的内部分配偏好
司法审查的内部分配偏好是指司法审查活动在立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之间的分配。
(一)立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的无差异曲线
司法审查包括审查国会立法和行政行为两个方面,司法审查内部的分配同样也是影响着民主的进程。根据实际,我们知道立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之问可以相互替代。对于公民来说,如果总效用不变的也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的结合就形成了一条无差异曲线。经济学上,无差异曲线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柑同满足程度的商品或服务组合点的轨迹。这种相同的满足程度在经济学领域称为效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民主的认同感。立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的无差异曲线如图Ⅳ所示:
(二)司法审查制度设计者的预算曲线
在经济学上,预算线是指在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不同数母和各种组合。在这里,司法制度设计者在成本约束下,在一定的民主水平下,司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的组合。
(三)司法审查在立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之间的最优结合点
最优结合点是在满足制度执行者的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带给公民最大的效用的点。
如图VI,M点是无差异曲线C和预算线d的切,即最优结合点,在这一点,制度设计者将有能力体实施,同时公民也得到的最大的民主认同。相比饺FB点没有达到最大的效用,而E点确是制度设汁者所无法达到的。在M点,立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之间的分配,表明了公民在两者之间的偏好差,这将能更好的给制度设计者以启发。从而更大程堑的实现公民的民主认同。
如果不断减少制度设计者的预算约束,预算线将平行向右上方平移。这样会与更大效用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最优结合点,连接这些点,形成一条曲线MN,称之为“预算一效用线”,相当于经济学上的“收入一消费线”。表明在这条线上,所有的点既满足制度设计者预算的约束,又使得公民得到最大的效用。
(四)司法审查制度的“供求均衡线”和“预算一效用线”的关系
在图III中,由于“供求均衡线”上的点处于现实约束的上下界限A、B内,也就是满足政策设计者的预算线,同时满足公民的需求,当均衡点的司法审查制度在立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之间的分配使得公民效用最大化时,这一均衡点必将分布在“预算一效用线”上。也就是说,“供求均衡线”和“预算一效用线”相交。在这一交点上,满足三个条件:(1)满足制度设计者的预算约束;(2)满足公民最大效用约束;(3)满足公民对立法审查和行政行为审查最优分配期望。因此,寻找这一交点,使得制度设计者和公民都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