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数学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试,象13、23、29、56等都不能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凭借已有知识推出一些是3的倍数,然后确定其中一个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135与换位置531、153、315、351。让学生检验与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
二、导课新颖,产生兴趣
成功的导课,不仅能讯速安定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教学文字题时,课一开始,教师一言不发,在黑板上板书:“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学生睁大眼睛,感到很奇怪。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缩句。这时,学生忍不住了问老师:“这节课不是语文课!”老师还是一言不发,等学生缩句后,教师又在这句话的下面写上“45加上1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再要求学生缩句,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这样的导课,不仅抓住了解答这道文字题的关键,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探索新知,激发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把三根小棒分别摆在不同的数位上,于是组成了许多数:111、12、102、210、10101等等,经检验,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可见三根小棒无论怎样摆,都能被3整除。然后再让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9根小棒摆成不同的数。这些数是否能被3整除?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探索了新知,而且激发了兴趣。
四、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教学方法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五、运用直观,发展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做了两个活动的彩色小人,贴在黑板上,首先出示准备题: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小时走4千米,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4小时后两人各走多少千米?让学生移动小人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各自走的路程。然后教师提问两人除了从甲地去乙地这种走法,还可以怎样走?有的学生说对着走,于是教师又问:如果两人相对走会越来越怎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提问引出新课,于是教师把准备题改为: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3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向而行)。再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走的路程及相遇过程,使学生悟出两人3小时行的路的和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进而启发学生:两人相遇后还可怎样走?继续走下去,两人相距就越来越怎样呢?用小人演示一下。于是把准备题再改编为(相背而行)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小华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3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通过运用同一教具演示,使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六、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38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这时,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当同学们说出用归一法,倍比方法、方程、比例方法等解法后,教师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也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把3小时看作占5小时的3/5,根据已知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式:136÷3/5。这样,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
人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就是说爱美是人的天性。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所对的是人,而不是物,教师站在讲台上无意中在展示着他的“美”。当然美也有内在美和外在美,但学生在接受一个新教师时,总是从他的外在美审视开始的。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为“审美的客体”,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如果教师一点都不注重仪表形象,可能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会上就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消减对其教师上课科目的兴趣,为日后学生的逆反心理埋下伏笔,从而影响日后的教学质量。
二、构筑新型师生关系
在很多人的心里,总有这样一个潜意识的观念,就是老师永远是古板、严肃的。一直以来,师道尊严、等级观念严重,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在现代这个时代里,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顺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世界,教师就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同时,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把以和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他的课程为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三、课前精心备课
要想上好一堂课,课前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备课时除了在备教材方面要做到“知识要细,重点要明,难点要透”以外,还应该备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接受水平、学生的情感态度。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学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才能对这节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提高。
四、课堂教学的艺术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没错。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只有提起兴趣,才能有什么斩获。数学,在绝大多人眼里,就是枯燥无味的科目,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从声音方面来讲,教师语言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要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精神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从语言表达方式方面来讲,现在的学生,不再喜欢那些古板、严肃的语言表达方式,反而喜欢带点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起精神来听课,也不容易让学生分心。
其次,课堂秩序要掌控好。好的课堂秩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中一段时间后容易走神分心,这时这些学生可能会做一些小动作来解闷,而破坏了学习气氛打扰其他人,这样会影响课堂质量,如果这时对其进行生硬的批评可能未必奏效,反而容易激起抵触情绪,让他对其产生厌烦心理,以致对其所教学的科目也产生厌学心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既伤了感情,又误了学生的学习。所以,这类情况的处理要得当。很多人在面对这一情况时,通常选用及时运用一些语言魅力来调侃,以此来唤回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方法固然奏效,但个人认为,老师的个人气场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对其又敬又畏,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掌控学生情绪,让学生打心底里认真学习下去。再次,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不管是什么班级,每个班都有优、中、差生。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应该从相应的这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在讲解教学点时,要多找些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印象深刻;围绕教学点,多找些不同种类的习题,让学生解答;多储备一些需要使用多个教学点来解答的题目,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提高水平,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性。最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课堂中学生兴趣不高,很让老师头疼。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冲击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营造实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加强直观教学,丰富感性认识,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个性化学习和拓宽视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这样一来,学生知识得以丰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五、教师课外辅导
【导语】高考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承载着梦想的,尽管有无数的人都去参加这次考试,可大家依然是毫无畏惧可言,在这个金色的六月祝大家金榜题名!2018年湖南高考数学文已于6月7日5:00结束考试了,
说明:2018年湖南高考数学文试卷使用的是全国卷I,全国卷I适用的地区包括【河_南、河_北、山_西、江_西、湖_北、湖_南、广_东、安_徽、福_建、山_东】2018全国卷I高考数学文试题已公布,由于湖南高考数学文试卷采用全国卷I,所以就代表了2018湖南高考数学文试题也已公布了。
点击查看:
【导语】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高考第一天,祝福送到手。考前准备要做好,学习用品要带好,上了考场莫紧张,平常心对待莫要忘。相信我能行,相信我最棒,给自己一份鼓励,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2018年安徽高考数学理已于6月7日5:00结束考试了,
说明:2018年安徽高考数学理试卷使用的是全国卷I,全国卷I适用的地区包括【河_南、河_北、山_西、江_西、湖_北、湖_南、广_东、安_徽、福_建、山_东】2018全国卷I高考数学理试题已公布,由于安徽高考数学理试卷采用全国卷I,所以就代表了2018安徽高考数学理试题也已公布了。
点击查看:
甘肃省高考采用的是全国Ⅱ卷,理科数学第20题是这样的:已知椭圆C:9x2+y2=m2(m>0),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M.(Ⅰ)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Ⅱ)若l过点(m3,m),延长线段OM与C 交于点P,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此时l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当老师在电子白板展示试题后,同学们士气高涨,挑战高考试题的激情油然而生,老师说:“同学们先讨论(Ⅰ)证明思路,找到切入点”.小组讨论异常热烈.五分钟后,有些小组的代表已经迫不及待了,当老师说小组发表见解时,第三组的一位女生第一个站起来:“老师,我讲不好,我可以在黑板上写吗?” “可以啊!”只见她自信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如下解法:
解(Ⅰ)设直线l:y=kx+b(k≠0,b≠0),A(x1,y1),B(x2,y2),(xM,yM).
将y=kx+b代入9x2+y2=m2得(k2+9)x2+2kbx+b2-m2=0,
故xM=x1+x22=-kbk2+9,yM=9bk2+9.
于是直线OM的斜率为kOM=yMxM=-9k,即kOM・k=-9.所以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乘积为定值.
非常好,解题过程和老师手中的《甘肃省2015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汇编》给出的解题高度一致.我随口问道,看看那些同学和她的解题思路一样?多数同学举手了,看来同学们对常规的方法掌握得不错,我们为她鼓掌祝贺.掌声落下,第一组的一位男士站了起来:小声地说道:“老师,我是用你上一节课讲过的‘点差法’做的”.我知道这个男孩子平时比较腼腆,就让他把练习本上做题的过程投影到屏幕上:
解(Ⅰ)设A(x1,y1),B(x2,y2),
则9x21+y21=m2,(1)
9x22+y22=m2. (2)
两式相减得
9(x1+x2)(x1-x2)+(y1+y2)(y1-y2)=0,
即y1+y2x1+x2・y1-y2x1-x2=-9.
也就是说,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乘积为定值.
此处应该有掌声!当大家认真看完解答后,掌声响起了…….我对他的解法也表示赞扬,看来他是个有心人,上一节了在讲到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问题时,我通过例题特别强调,如果涉及线段中点问题,‘点差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时第五组的一位女生站了起来说:我和他的解法一样,不过有一点我觉得需要注意,就是当得到式子y1+y2x1+x2・y1-y2x1-x2后,直接说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乘积为定值似乎太突然,应该对kOM=y1+y2x1+x2有所交代,可能会更加完美.还也许就是女孩子严谨!也就是说,由于M(x1+x22,y1+y22),所以kOM=y1+y2x1+x2.随着同学们会心地笑,这道试题第(Ⅰ)问的探究画上了句号.
接下来就是第(Ⅱ)问的探究了,很显然各小组切入问题的速度不像第(Ⅰ)问那么快.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讨论交流后,我让各小组发言.第二组的组长首先发表了他们的想法:对于能否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我们联想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二是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三是对角线互相平分.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是对角线互相平分,因为这道试题的第(Ⅰ)问是在大前提之下的结论,应该能够作为解决第(Ⅱ)问的条件,而弦的中点M应当与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有较大的关联性.我们设想由(Ⅰ)得OM的方程为y=-9kx,与椭圆方程9x2+y2=m2联立,即可解得P的横坐标,再通过直线l过点(m3,m),解出M点的横坐标.由于对角线互相平分,则xP=2xM,从而解出k,但是未知数太多,没有解出来.这时又有部分同学说,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就是算起来特别麻烦.“那是你们缺乏解题意志噢”!怎么说起我平时教训他们的话,谁呀?转头一看,原来是学霸(班上同学都这么叫).我示意她将自己解题过程也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让大家分享一下,她说可以,不过结果还没有最后解出来,还得请大家帮忙完成:
解(Ⅱ) 由(Ⅰ)可知,OM的方程为y=-9kx,与椭圆方程9x2+y2=m2联立,即可解得P的横坐标xP=±km3k2+9,而将点(m3,m)的坐标代入直线l的方程得b=m(3-k)3,因此kM=k(k-3)m3(k2+9).如果四边形OAPB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则线段AB与线段OP互相平分,即xP=2xM.就到这里了.
剩下的当然就容易了,由于xP=2xM,
于是±km3k2+9=2×k(k-3)m3(k2+9),
同学们很快解得k1=4-7,k2=4+7.焦急地问老师答案对吗?我说计算结果倒是没什么问题,这两个解用什么裁判进行检验呢?大家又一次陷入沉思.不过很快就有人说:因为题设中直线l过点(m3,m),并且不过原点且不平行于坐标轴,那么k>0,k≠3.所以这两个结果都是有效的,即当l的斜率为4-7或4+7时,四边形OAPB成为平行四边形.
这时第四组的一位同学发表意见了:我的想法和学霸不一样,似乎是先入为主.既然四边形OAPB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就是要线段AB与线段OP互相平分,那就直接将M点和P点的坐标设出来,不妨设M(x0,y0),则P(2x0,2y0),
由于点P在椭圆C上,那么9x20+y20=m24,①
同时根据(Ⅰ)中的结论,kOM・k=-9,
即y0x0・m-y0m3-x0=-9,整理得3x0+y0=m4.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