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边形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边形的认识范文第1篇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 四边形ABCD中,∠A ∶ ∠B ∶ ∠C ∶ ∠D=2 ∶ 1 ∶ 1 ∶ 2,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是().

A. 菱形 B. 矩形

C. 等腰梯形 D. 平行四边形

3.某校计划修建一个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花坛.从学生中征集到的设计方案有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4种图案,你认为符合条件的是().

A. 等腰三角形 B. 正三角形

C. 等腰梯形 D. 菱形

4. 点A、B、C、D在同一个平面内,从①AB∥CD,②AB=CD,③BC∥AD,④BC=AD这4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5. 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ABC=SADC B. SABC=SDBC

C. SAOB=SAOD D. SAOB=SBCD

6. 已知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为10,一条对角线为6,另一条对角线为a,则a的取值范围为().

A. 6 < a < 10 B. 2 < a < 8

C. 14 < a < 26 D. 无法确定

7. 在四边形ABCD中,分别过点A、B、C、D作对角线BD、AC的平行线,两两相交于E、F、G、H,要使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应满足().

A. AB=BC B. AC=BD

C. ACBD D. ACBD且AC=BD

8. 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 4条边相等

9. 如图2,直线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AB=CD. 现给出下面的结论:①AB∥CD,②ACBD,③AO=OC,④AB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 从菱形的钝角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并且这条垂线平分对边,则该菱形的钝角为().

A. 110° B. 120° C. 135° D. 15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如图3,已知矩形ABCD和矩形AEFG大小相同,且对角线是宽的2倍,则∠AFH=,∠DCH=, ∠FHD=.

12. 如图4,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

13.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DF.在不再连接其他线段的前提下,要使四边形AEDF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14. 如图5,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D=2∠B,AD+DC=8,则AB=.

15. 已知等腰梯形的上底与高相等,下底是上底的3倍,则下底的一个底角为.

16. 正方形ABCD中,M为AD上一点,MEBD于点E,MFAC于点F.若ME+MF=8,则AC=.

17.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与短边的和为15,则短边的长为.

18. 如图6,平行四边形ABCD中,M为AD的中点,BM平分∠ABC. 若∠A=120°,CM=3,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19. 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AD的中点,则SBEF : S正方形ABCD=.

20. 梯形的上底为5 cm,过上底的一端引一腰的平行线与下底相交,若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为20 cm,则梯形的周长为.

三、解答题(21~26每题7分,27、28每题9分,共60分)

21.如图7,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试证明:DE=BF.

22.如图8,ABC中,AB=AC,点P是BC上任一点,PE∥AC,PF∥AB,分别交AB、AC于点E、F.线段PE、PF、AB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3. 取长方形纸片,把它的4个角对折(如图9),4条折痕围成一个四边形EFGH.折痕围成的四边形EFGH是一个怎样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4.如图10,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BC于点E,AE=BE,BFAE于点F,线段BF与图中的哪条线段相等?先写出你的猜想,再说明理由.

25. 如图11,在矩形ABCD中,AEBD于点E,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BE ∶ ED=1 ∶ 3,AD=6,求AE的长.

26.如图12,在ABC中,AD平分∠BAC,EF垂直平分AD于点O,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连接DE、DF,四边形AEDF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

27. 如图13,小明剪了一个等腰梯形ABCD,其中AD∥BC,AB=DC. 如图14,小亮剪了一个等边EFG.小红将他们剪的图形拼在一起,如图15.她发现AD与FG恰好完全重合,于是用透明胶带将梯形ABCD与EFG粘在一起,并沿EB、EC剪下,小红得到的E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28. 如图16,梯形ABCD中,AD∥BC, ∠B=90°,AB=14 cm,AD=18 cm,BC=21 cm,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 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s的速度移动.假设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移动时间为 t s.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DCQ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未成年人 犯罪 无期徒刑 少年司法

一、法规层面的思考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可以适用无期徒刑我国刑法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涉及未成人犯罪处罚的规定如:《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49条规定:“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法学界依据现有的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是否可以适用无期徒刑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1.肯定说

持肯定说的学者认为刑法第49条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的规定,已经考虑了对未成年人的从宽处罚,因此对于论罪应当判处死刑的未成年人,改判为无期徒刑,已经体现了从宽处罚原则。如果再按照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无期徒刑以下判处刑罚,就是对未成年人这一法定从宽情节两次使用,会轻纵严重犯罪分子。还有学者认为第17条第3款是对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全部犯罪而言的,是一项普遍性的刑罚原则,没有具体的裁量尺度,而第49条是对未成年人犯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而言的,是针对刑种的一项特殊刑罚原则,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最高刑。第49条是对第17条第3款的补充或具体化。如果对犯死罪的未成年人同时适用两款,就等于把两款割离开来,否定和破坏了两款的相互关系。

这一派的学者无论从这两个法条的从宽作用还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上分析,都认为二者之间只能取其一适用。如果对本应判处死刑的未成年人重叠适用这两条规范,不判处无期徒刑便与罪行相适应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相冲突。

2.否定说

否定说认为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属于法定从宽情节,对未成年犯罪人量刑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刑法第49条是对死刑的排除规定,也就表明对未成年人可使用的最高刑种的考虑起点是无期徒刑。二者并不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而是两个可以并用的条文。具体来说,依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对未成年人量刑的最高刑不外乎以下二种情形:(1)未成年人论罪当处的量刑幅度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以及论罪当处的量刑幅度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都应当在10至15年或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之间判处。(2)未成年人论罪当处的量刑幅度为“无期徒刑、死刑”的或者仅为“无期徒刑”的,由于我国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其实这两种量刑幅度对未成年人是一样的,即都是在无期徒刑的基础上适用第17条第3款,又由于无期徒刑具有不可分割性,本身没有伸缩幅度,所以对其从轻或减轻都只能是有期徒刑。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两种量刑幅度,对未成年人最高也是判处有期徒刑。

二、法理层面的思考

其实,未成年人犯罪判处无期徒刑已得到国际少年立法的坚决否定,《儿童权利公约》第37条规定,“对未满18周岁的人所犯罪行不得判以无释放可能的无期徒刑。”2004年9月第17届国际刑法大会关于《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亦建议对少年“禁止任何形式的终身监禁”。有许多国家或地区将无期徒刑明确排除在少年刑法之外,例如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家。

既然国际社会对未成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的态度如此明确,为何我国刑法在未成年犯适用无期徒刑的问题上如此含糊不清呢?

1.立法缺陷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多散见于宪法、刑法、行政法规及其各种暂行条列和办法之中,尚未形成系统的少年法体系。对未成人犯罪的处罚上,沿用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体系,在此基础之上作出微调,规定诸如“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等,这种量上的“优惠”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改造未成年犯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急需制定适合未成年人惩处的“少年刑法体系”。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未成年人专门立法,但对于未成年人是否可以适用无期徒刑的问题,仍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笼统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我们可以从世界少年司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宪法及其上文提到的未成人保护法条款可以推测,对未成人不应适用无期徒刑是我国刑法的应有之意。但如果仅仅靠推测去应对现实中发生的实际案件,这将会给我国司法实践带来很大的阻力与困难。

2.理念、价值观的欠缺

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在国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国家亲权理论、儿童观、教育刑论,对少年犯罪的问题,国外司法实践从早期的惩戒到控制再到现今向福利的转向,在这条历史必然的理性之路上走的相当稳健。而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起来的,到现今只有不到30多年的历程。在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研究,社会控制、少年福利等理论研究上相当匮乏。至今也未提出系统的中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理论和价值体系。要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这些理论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看来,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体系的建立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参考文献:

[1]郑鲁宁.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问题的探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4).

四边形的认识范文第3篇

1 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资源管理是开发型人力资源的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里,资源就是财富,各种资源汇成一个企业的实力,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我认为应该是人才。人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是财富中的重中之重。对现代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至少体现为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企业决策层来讲,人、财、物、信息可以说是企业管理中的主要方面,人又是最为重要的、活的“知识载体”,只有管理好了“人”这一第一资源,才算是抓住了管理的主要矛盾,才能统领其它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②对人事管理部门来说,人不仅是被管理者,而且还是具有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的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③对一般管理人员来说,人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而更多的应该是扮演一个在组织的“引导、协调”层面下工作的角色。

2 开发型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在现代,传统人事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有效满足现代企业对人事管理的要求,传统的人事管理仅局限在一般的事务性工作中,而开发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通俗地说,开发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任务,基本上包括十个大的项目:①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决策项目。战略和决策是根本,是决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行要素。②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项目。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其对人力资源先期成本的核算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核算后得出投入大于产出就没必要投入,成本核算要务实,切忌空浮。③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与录用项目。招聘包括人才的吸引和选拔,它是人才聘用或聘任的前提性工作环节。④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项目。这是人才进入企业后企业塑造人才,让人才了解企业、适应企业,为企业服务并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教育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成为企业营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⑤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评项目。企业只有对绩效考评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鉴定和评估,奖优罚劣,赏罚分明,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内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⑥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项目。薪酬、福利与激励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它直接体现着劳动者劳动效率的高低与成果的大小。⑦人力资源的保障项目。人力资源的保障与企业发展定位分不开,人力资源的规划要以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整体布局为依据,换言之,人力资源的规划又是顺应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并促进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⑧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设计项目。职业发展设计既要满足人才自己的职业发展设计,又要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⑨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严谨的科学的管理学科,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国家相关的劳动用工政策、法规,同时学以致用,制定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企业人力资源规章制度,以便更好地让人才发挥出潜能作用。⑩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项目。对人力资源管理结果分析诊断,促进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这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生存之本。

3 建立企业自己的开发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1 开发型人力资源规划是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开发型人力资源模式转化的重要步骤。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组织规划、培训规划、薪酬福利规划、人力资源规划。

3.2 对规划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分解。本着高效率原则,建立并调整分工协作体系,主要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工作评价、工作分析、组织设计和工作设计、工作衡量和方法研究。

四边形的认识范文第4篇

一、说教材

“四边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平面图形的周长等知识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从众多图形中找出四边形和给不同的四边形分类这两部分内容。例1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找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例2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类活动进一步认识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今天我上的就是例1和例2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四个方面:1、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分一分、剪一剪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法

、学法

四边形的认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虽不陌生,但如何去概括它的特征,利用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去区分它们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说一说、

找一找、看一看、挑一挑、分一分、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了解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情况,初步感知四边形

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时学习和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并掌握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的特征。所以对学生来说,已经初步了解了四边形,所以在新课的依始,教师请学生来说说对四边形的了解情况。在让学生在说了这么多的四边形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的特点,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概括出的特点。我再用三个图形,依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四边形的三个特点。再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找出四边形的三个特点。从今天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也确实能说出一些四边形。

2)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认识四边形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四边形后,创设了参观光明小学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引入,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观察光明小学的校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了四边形的特点,让

学生观察和认识了一些不同的四边形后,对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本次活动采用独立思

考的方法进行,给每一个学生一份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自己的摆和思的过程中分析和判断,分后,又让学生进行同桌的交流和全体学生的汇报交流,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这些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采取了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解法、发现知识这样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考虑到动手是儿童的天性,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识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此时完善板书:【由圈集合图的形式出现】。我的这个板书设计用包含的图示法来诠释,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给表示出来了,更加深了对其图形特征的理解。)

(三)运用知识。

1、将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角,会变成什么图形?(预计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四边形、五边形、三角形)

生上台操作,师再用课件演示。

2、剪一刀,使长方形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四边形?(预计可能出现:两个正方形、两个长方形、两个梯形)

生上台操作,师再用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一一都要通

过练习来检验。本节课中,依据教学的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结合本课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充分体会到各图形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数学价值,同时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学会欣赏自我。)

四)课堂总结。

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想法?评评他人的表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表现,使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进行他评和自评,让学生在多元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正如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课题中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八、说板书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板书,能使教材内容的要点及逻辑关系通过简明的文字符号形象地体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表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引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数学质量。结合本节课教学我设计了下

四边形的认识范文第5篇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将为学生学习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思想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板和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1、讲解分析、直观演示;

2、观察猜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馈总结。

三、说教学流程

(一)课件出示教学流程图。

(二)新课学习。

1.提出疑问、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入实际问题:观察图中学校门前两个花坛,说一说两个花坛都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今天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2.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1)用数方格解决。

通过学生操作、讨论,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面积与面积分别相等。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采用数方格的方法有局限性。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计算方法呢?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仅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还在比较中找出了两个图形的联系,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又为学生进一步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做了准备。】

(2)学生自学课本81页内容1分钟后,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师巡视指导。在小组汇报时找代表到讲台上演示剪拼过程并讲解。

(3)学生演示,教师适当补充。

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条高,再沿着这条高剪,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最后把三角形平移并和梯形拼在一起,这样,平行四边形就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4)师演示拼剪方法二并口述过程后出示课件,学生思考后总结公式。

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吗?

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归纳: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师讲解,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已知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和高,怎么求底?已知面积和底,怎么求高?总结并得出公式:a=s÷h, h=s÷a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且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自主探索,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还让学生亲历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扫清了障碍。】

(5)利用多媒体再次演示剪拼过程,边演示边指导操作的规范性:必须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把它剪成两部分,将其中一部分平移与另一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

【通过演示,学生真正理解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进而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

3.实践应用、强化新知

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在第三个教学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例1:并分析:这道题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解决。

再出示即练习十五第1题,由同学们独立完成。做完后,出示答案,同桌对改并互相订正。

最后,课件出示算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题。

先小组讨论后再计算。最后强调:可以用15×8计算,也可以用12×10计算,因为以任一条底边和高求面积都可以,但和底相乘的高必须这条底边上的高,即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第二层: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3题

这是一道逆用公式的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学生可以根据公式或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或列方程解答。

第三层: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5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课件再次强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在练习中,检查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巩固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认识,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记忆,为课后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打下基础。】

4.反思收获、回顾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师总结:通过转化思想,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适当的总结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小学数学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教育厅

力学季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