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欧阳修蝶恋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欧阳修蝶恋花范文第1篇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 (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七夕 (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木兰桨子藕花乡,小草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芎《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莎莎课件站[*]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 (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 (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 (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晏几道《生查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欧阳修蝶恋花范文第2篇

2、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李商隐《哭刘蕡》

3、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4、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5、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

6、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其二》

7、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8、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9、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欧阳修蝶恋花范文第3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宋]欧阳修

《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

梁燕语多惊晓睡。银屏一半堆香被。新岁风光如旧岁。

所恨征轮,渐渐程迢递。纵有远情难写寄。何妨解有相思泪。

3、[宋]苏轼

《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柳丝搭在玉阑干。

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晚晴台榭增明媚。

已拼花前醉。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4、[宋]黄庭坚《菩萨蛮·细腰宫外清明雨》

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

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

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

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5、[唐]杜甫《清明》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欧阳修蝶恋花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词 体制 题材 审美趣味 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05-02

词经过晚唐五代,由文人的改造与加工初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体制、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温婉精致为美的审美规范。北宋前期的词人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人的创作传统,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最终使词风发生了改变。既体现出词的内容、形式日趋成熟化,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变化,为北宋中后期词乃至南宋词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词的体制:由小令的一统天下到慢词的后来居上

自宋王朝建立起,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商业经济日趋发达,社会娱乐业也繁荣起来,许多达官显贵竞相填写令词。到了仁宗时期,令词已经成为词人最擅长和习用的体式。小令的字数较少,能够灵活地表现词人的恋情相思和咏物酬唱,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踏莎行》(侯馆梅残)等都是小令中的佳作。但随着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短小的令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反映生活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于是慢词这种新体式逐渐引起文人的注意。与小令只能捕捉一刹那的感受相比,慢词更适于抒写丰富的情感变化,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极尽变化腾挪之能事,为词人提供了发挥其文字才华的广阔空间。张先是较早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如他的《卜算子慢》(溪山别意)、《山亭宴慢》(宴亭永昼喧箫鼓)等,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经验。把慢词推向新历史阶段的词人是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大力创制慢词长调,如《雨霖铃》(寒蝉凄切)、《木兰花慢》、《戚氏》等,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不但丰富了词的曲调,而且扩大了单首词的容量,使之更富于表现力。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人词以传统的小令为主的习惯,从词的发展来说这是一大进步。

二、词的题材:从恋情相思到百态人生

受晚唐五代词风的影响,宋初的文人词以花前月下、渡头长亭的柔情为主要题材取向,范围较窄。如“无情不似多情苦,一丝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踏莎行》),这类词都是在沿袭前代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抒写由爱情所引发的种种感受。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文学表现的需要,词人们也在尝试新的创作,努力开拓传统以外的题材。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所反映的边塞生活,使之成为豪放词的滥觞;张先的赠别酬唱词,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增强了词的现实感;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意蕴深沉,使词转向言志,表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及描写城市景象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使词的题材延伸到千里关河和都市城邑。由此看出,这一时期词的题材正在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作品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并且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为后代宋词的“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提供了借鉴。

三、审美趣味:由“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要求出现更多时尚流行的歌曲,这就使词从士大夫的贵族沙龙走向民间的市井曲坊来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要。以晏殊的《蝶恋花》与柳永的《定风波》为例:二词同为女子怀念恋人之作,晏词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把无限失望、感伤之情表现得圆融含蓄,充满着贵族气息;而柳词“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则表现了女主人公泼辣直爽的爱情观,充满了平民气息。晏词中的这位女性雍容典雅,“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情怀深藏于心而不敢宣之于口,显得含蓄委婉;柳词中的女子则是通俗直白,她直抒情感,悔恨没有“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正符合了市民大众的的审美趣味。这一时期宋词由“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发展过程,充分表现了创作主体鲜明的个性和充沛的感情正不断冲击着封建社会的传统伦理道德,也就是把那些高雅文人不愿、不敢或不屑于写出的通俗情感,淋漓尽致地用词表现出来,由“雅”到“俗”的转变正是宋人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充分体现。

四、语言特点:从亭台楼阁走向市井闾巷

北宋前期词的语言一洗五代花间词的浓艳和脂粉气,表现为士大夫精心雕琢的清丽淡雅、温润秀洁、精致委婉的语言。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云破月来花弄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等,代表了文人雅词的语言特点。但词原本是用来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作为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词人的作品大量流传于民间,因而刺激了词的语言的通俗化。欧阳修在写雅词的同时,也创作了部分语言通俗的作品,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和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柳永则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吸收借鉴民间歌词,如“恁”“怎”“伊”“伊家”“消得”等等,不仅符合词中人物的个性,而且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利于广大市民的接受,所以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虽然时人对此颇有非议,说他“词语尘下”(李清照《词论》),但就词的总发展来看,能够使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并受到欢迎,是有利于词的普及发展的。

总之,时代孕育了与其相适应的文学,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不断发展的词文化。北宋前期由开国到稳定的背景使词逐步成熟发展起来,由高贵典雅到通俗流畅,由达官显贵的娱乐消遣到普通市民的流行新曲,无不显示出宋词强大的艺术魅力。北宋前期词风的这些变化,为后代词人在创作领域继续开疆扩土奠定了基础,对后来宋词取得的辉煌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云翼.宋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欧阳修蝶恋花范文第5篇

[关键词]唐宋诗词;重叠词;构词形式;表达效果

重叠词的发展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各种文学著作中皆有体现,例如,在《诗经》和《楚辞》中,就存在着大量的重叠词,古代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重叠词是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过渡的一种趋势和手段。在现代汉语中,重叠词的构词形式主要有AABB、ABAB、AA和ABB等,重叠词地使用可以表达某种特殊的思想情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唐宋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词,别具特色,例如:日日、年年、■、茫茫、盈盈、潇潇、苒苒、丝丝、漠漠、萋萋、簌簌、营营、点点、枝枝叶叶、点点行行、云青青、血纷纷、风飘飘等。文章从构词形式和表达效果方面来研究唐宋诗词中的重叠词。

一、唐宋诗词中重叠词的构词形式

《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中的重叠词的构词形式主要体现为:AA型、AABB型和ABB型。分述如下。

(一)AA型:两个单音节语素的重叠。

(1)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2)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3)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赵佶《宴山亭》)

上述例子中都是AA型的单音节语素的重叠。例(1)中“相见语依依”的“依依”是“依”的重叠,重叠之后更能体现出村民间纯朴的邻里关系,见面后絮絮叨叨地家长里短。例(2)中“凄凄”和“泛泛”把诗人与好友依依惜别之情写得真挚而深刻,用重叠词烘托出诗人对好友的深厚感情。例(3)中“凭寄离恨重重”的“重重”是单音节语素“重”的AA型重叠形式,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恨和国破家亡之感。

(二)AABB型:AABB型的重叠词一般是由双音节词“AB”重叠而形成的,重叠之后可以加深语义,使感彩更加浓厚。例如:

(4)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

(5)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是离情。(晏几道《清平乐》)

(6)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例(4)(5)(6)里面的AABB型重叠词都是名词。例(4)中的“点点行行”表示在聚会时所赋的诗句,用“点点行行”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凄哀愁情。例(5)和例(4)表达的思想情感差不多,“渡口周围的杨柳青青绿绿,一枝枝一叶叶都是那些离情”,用杨柳的“枝枝叶叶”表达自己心中的离情别绪。例(6)中“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的“叶叶声声”指梧桐树上繁密的树叶和三更时分的落雨之声,声声雨滴片片落叶诉说着别离,极言离别之苦,“叶叶声声”的重叠使用,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愁绪,把秋叶听雨的寂寞与凄凉写得很深刻。

(三)ABB型:A是中心语,用B来修饰A,B是对A的补充和描述。

(7)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

(8)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

(9)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上述例子中的重叠词分别是:马迟迟、风细细、云青青、水澹澹、柏森森,其构词形态都是ABB型,“A”是重叠词的中心语,中心语后面的“BB”型单音节语素是用来修饰“A”的,是对“A”的补充和描述。“马迟迟”的意思是“马在缓慢前行”。同理,“风细细”指“微风”;“云青青”和“水澹澹”分别是“乌云”和“平静的水面”的意思;“柏森森”指“郁郁葱葱的柏树”。通过上述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ABB”型重叠词之所以受到文人墨客地青睐,是因为其重叠词在表辞达意上具有“言简意赅”的作用,不仅能够用最简短的语词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且可以取得极强的表达效果。

二、唐宋诗词中重叠词的表达效果

唐宋诗词中的重叠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表达效果上别具风格,其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语义层面。分述如下。

(一)语音层面

唐宋诗词中的重叠词在语音层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例如:

(1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12)■雨、春心如腻。(彭远逊《六丑・杨花》)

例(11)是李清照千古名篇《声声慢》中的名句,写尽了作者惨遭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愁苦。起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把作者的怨情表述得淋漓尽致,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效果。例(12)“■雨”中的“■”是“静寂无声”的意思,作者使用“■”这一重叠词来描写“雨”的情态,具有一语双关的效果:其一,“■”可表示“雨的静寂无声的样子”;其二,“■”谐音“阴阴”,也就是“阴阴雨”之意,表示降雨时间之久,描绘了漂泊无依的杨花所遭遇的灾难之久,实际上借杨花来暗写作者自身的苦难生活。这些单音节语素在重叠之后,在语音上具有音节整齐匀称的听觉效果,构成了语言的音乐美,提升了诗词的审美价值。

(二)语义层面

唐宋诗词中的重叠词在语义指向上更加准确而简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向读者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

(13)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毛滂《惜纷飞》)

(14)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例(14)中的重叠词“朝朝暮暮”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中运用的频率也很高,作者给“寂寞”下了一个期限“朝朝暮暮”,语义准确而鲜明,言外之意是“将日夜饱受寂寞和相思之苦”。例(15)是欧阳修的闺怨词中的名篇之一,重叠词“深深”不仅写出了庭院的深,而且写出了闺怨之深,试想,如果把原句换为“庭院深几许”在语义表达上就不够具体而准确,就无法传达出独守深闺的苦闷怨情。综上所述,重叠词地使用,不仅准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把诗词的诗性思维展示的淋漓尽致,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清)蘅塘退士编选;吴兆基注译.唐诗三百首[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相关期刊更多

科学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创新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新世纪周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