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汉字的手抄报简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识字 教学 方法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识字教学总是在生字的音、形、义上做文章,离不开这三方面,而且小学的识字量大,所以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容易陷入简单、枯燥、乏味的境地,使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现笔者结合自己的识字教学实践,同时借鉴不少教师的识字教学法,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办法。
一、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构成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它鲜活的象形、表意性必然能够激起学生无尽的联想与想象,为学生求新求异,大胆创新。
教学中必须重视基本字,尤其是象形字的字形原理教学,使学生从汉字构造原理上记住字的音、形、义。基于这样的认识,如在教学“山”字时,在屏幕上出示它的溯源图,是一座山的形状,然后逐渐演变成现代汉字“山”。学生在看到这一演变过程时,眼睛就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再如教学“牧”字时,只要解析“反文旁”是手拿鞭、棍的意思,与“牛”合起来指手拿鞭子放牛“牧”的本义是放养牲口。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也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手段,创设愉悦的识字环境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喜欢游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识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最常用的是猜谜语、编口诀等,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运用更具游戏性的方法。例如“你做我猜”游戏,在最初学习拼音时,可以让学生在用口型提醒,教师进行猜测;在学习关于动作的生字时,由全体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教师猜测。再如学习动物类、植物类、家具类的词语时可以通过“点到名字你就蹲”游戏,让孩子以生字词为名字相互点名,在游戏中掌握生字。像这样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快快乐乐地学习生字。
三、让学生在自学中识记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捷径。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所获得的知识不仅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加入学生自主识字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等办法,如学习“课”时,学生可以通过“棵、颗”换偏旁,还可以猜谜语“爱说话的果子”这样的办法,学生会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
四、遵循记忆规律,采用多种方式重现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识记采取多种方式重现,并利用好班级的环境布置,营造人人识字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室可以再班级设置识字百宝箱,在新课教学结束后,布置学生利用字典等学习工具,为生字找朋友,得到老师赞美的生字可放入识字百宝箱进行全班读记,这样既巩固了生字,又拓展了生字的学习;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请学生利用生字词语创作手抄报进行比赛。多种方式的生字重现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生字。
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汉语是母语,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识字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有效之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同学、亲人的名字,路上的广告牌及物品包装上的汉字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是让学生巩固字形的好办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定时引导学生收集商标、广告等,并汇集起来,装订成册,做成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推进,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有意无意间发生了转变,我们都知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儿童的喜好,遵循儿童的天性,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兰.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方法探索[J].新教育.教育科研论坛,2009(1):56-57
关键词 2011版新课标 初中语文 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oretical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2011 New Curriculum Version
HAO Yi
(Xi'an Aizhi Middle School, Xi'an, Shaanxi 710003)
Abstract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asic education reform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e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improving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and forma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plays a positive rol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2011 edition of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s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In this paper, the 2011 edition of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clear nature of Chinese curriculum, emphasize the motherland language application, highlight the mother tongue curriculum value, carry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pirit, such as new concept put forward in the wake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 achieve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concept "of Chines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dea. Combined with the 2011 vers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guidance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rom"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developm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chool characteristics form the reg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etc. Put forwar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ed on raw, curriculum guide, multiple subject, harmonious and unifie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establishing organization, investigation, evaluation, target, design plan, 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fl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gram, "projects, activitie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ype and "country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chool-based development" approach, such as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2011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junior Chinese course, exploitation of school-based course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由于语文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所扮演的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以及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越发显得必要而迫切。笔者也希望能以此文引起更多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者们对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关注。
“2011版新课标”在继承了“实验版课标”的正确理念下进行了部分内容的修订,在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强调语言文字运用、突出母语课程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给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宏观上的理念指导。“2011版新课标”中多处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突出母语课程的育人功能。首先体现在写字教学方面,强调在能写、会认的基础上,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美感,注重书写的育人作用。从近几年的教学实际来看看,初中生的书写水平普遍偏低,一个班就那么几个,优秀者更是凤毛麟角。由于电脑的普及,纸笔被键盘所取代,导致书写能力变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导致初中学生的书写较差。陕西是书法大家汇集的地方,颜柳二人的书法艺术值得初中生们,甚至是小学生们去学习。
其次是阅读方面,注重优秀诗文的学习和诵读,在学习先贤们的那些文质兼美的诗文过程中,既要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更要接受美好情感和民族优秀文化熏陶,充分发挥母语教育的育人功能。温儒敏指出:“语文教育加强育人作用,必须立足于通过渗透而不是采用与语言文字教育平行外加的方式”。那些优秀的诗篇是用心情写出的历史;是用文字演绎的生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而对优秀古诗文的诵读,既是对诗文的学习,也是和诗文的对话,是自我情感的表达。母语课程的核心价值就是在学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道德审美,获得与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断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
“2011版新课标”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修订之后新加入的内容,明确强调语文课程要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责任。巢宗祺指出这一点“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进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所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的平白阐述,简单机械地告知灌输让学生去接纳,而是将思想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和实际生活中的切身感受。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原有校本课程新编,三是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类型大体上分为专题类、活动类与综合类三大块,以不同的开展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发展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1)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属于广义上的校本课程开发,即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拓展或删改更换。
首先,语文校本课程对语文课的补充和拓展、删改更换,可以根据教材的变化,较多地选择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陕西省所使用的人教版语文课本改版之后,口语交际部分的内容减少了一半,加入了写作单元,课内很难再有时间充分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校本课程可据此作适当调整。
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一些老牌名校的学生基础都较好,会觉得有些内容太过简单,需要进行深入学习,老师就可以增加相应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兴趣特别浓厚的课文相关内容进行专题教学,或开展相关活动。
(2)整合原有校本课程。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还可以是对学校原有语文活动进行整合。例如,学校经常举办的朗诵比赛,手抄报、板报的制作,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校刊校报的创办等等 。这里,要注意区别语文校本课程和语文活动的区别。语文活动一般是短时间的,或者是一次性的,没有连续系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只有那些保证一定学习时间,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学习内容,经过调研――目标制定――实施――评估反思的语文活动才可以成为校本课程。
(3)结合现有资源自主研发。结合现有资源进行自主研发是狭义上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指利用学校和地区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开发。西安爱知中学结合学校和地区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主要指充分发掘西安乃至陕西地区的人文资源,进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4)专题型。专题类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或以某一类型为中心进行开发”。陕西地域文化下试以以下专题为例:①文学专题类:《史记》《诗经》,杜诗;②名人专题类:秦皇汉武评价、人物传记;③艺术专题类:秦腔与秦风,书法与碑林。
这些专题内容可以作为演讲辩论的素材,也可作为阅读写作素材或者欣赏交流素材。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然后进行表达与交流,或读或写或表演,在这一过程中与经典对话,和名人谈心,与艺术交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扎实语文功底,开阔语文视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5)活动型。活动类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在开展活动情境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给学生以最直接的人文环境影响,让学生在多重感官中感受语文世界的多姿多彩,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与柔情;艺术海洋的浩瀚与深沉;历史文化的广博与厚重。从而增加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①文化考察:阿房宫古今、红色延安;②自然采风:山林河溪;③艺术欣赏:碑林、历史博物馆;④学校活动:朗诵、书法大赛等。
活动类型的语文课程是初中生非常喜欢的一种类型,长期以教室、学校为学习场所的学生,对室外、校外而且是风景独特的语文学习场所十分向往。在山川河流上,蓝天白云下,看雾霭霓虹、听鸟语虫鸣、赏柳绿花红,怡然身心;在人潮人海中,雕梁画栋前,观众生百态、感历史沧桑、悟人生理想,涤荡心灵。这些都是学生们学习语文重要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是学生学好语文最为潜在也极为重要的感受力的源头。这些课程资源,最能体现语文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优势,但实施起来必须要注意安全问题。
(6)综合型。综合类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指对课程内容的多样选择和综合,可以选择语文学科内的多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开发,或者是结合临近的人文学科进行开发;二是对课程组织实施方式的综合,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力,以满足学生个性需要、凸显学校特色为目标进行开发的,不同于国家课程的统一性和强制性。进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紧抓校本课程的这一基本属性,使其与国家课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充分发挥校本课程所应有的基本功能。
(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14页)
“2011新课标”十分明确地提出语文课程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性质,并强调了汉字书写、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凸显母语教育的价值所在。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将校本教材的开发等同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象。语文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体现形式,它以直观的形式和具体的内容来体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通常来讲,教材是需要有关教育部门的审议通过才能够投入使用的,但是,就目前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状况来看,教材的开发还处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没有太多成体系的教材,课程的开展多以大纲、课件和讲义作为实施的载体。
参考文献
[1]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评论,1999.1.
[2] 余建三.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J].专论平台・课改讨论,2006.
[3] 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4] 崔允.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7.3.
[5] 屠锦红.语文教育的愿景:勾勒与阐释――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53-5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1-43.
[7]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