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学课堂总结

国学课堂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学课堂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学课堂总结

国学课堂总结范文第1篇

2017年我与陈丽菁老师、刘晓月主任共同参加了天津市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课堂实录大赛,均取得二等奖的成绩。通过参赛促使我们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数字化,通过创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是一种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

(二) 德育课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 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社会

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后,信息化教学受到各教育部门普遍的重视。信息化新时代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工作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此外新时代信息化召唤新型的人才,既要能够拥有与机器对话的能力,又要能够拥有与机器相处的智慧以及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中职德育课堂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探索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研究。

2. 适应新课改

国务院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对德育教育提出新要求,要求我们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首位,落实在生活当中,实现“树魂立根”。这就要求我们德育教师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应用、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适合德育课教育目标

2008年12月的教育部文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颁发后,新一轮的德育课程改革即开始实行,《意见》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可见职业学校德育课不仅要承担经济、政治、社会、哲学、法律、职业道德等知识的传承,还需要承担德育工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来帮助达成这样的目标。

二、 我在参赛过程中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的研究

目前信息化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专业技术教学当中,并且各教学平台针对各类专业技术开发了相应的教学工具,但是却没有针对德育课程开发的工具,真是很让人遗憾。以参赛为契机,我广泛的阅读信息化教学文献与国内外关于德育课堂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并且学习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前人的教学案例。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了解到在德育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同时面临许多的局限,以下为我的探索。

1. 教学组织模式

传统的德育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达不到教学效果。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后,德育课普遍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提升。

我尝试用可汗学院的反转课堂的方式来进行德育课改革。课前通过教学平台推送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设置课前小任务收集自己家庭的消费记录,学生在搜集相应的生活背景知识后再进行课本知识的预习会更加亲切生动。此外我还安排学生用教学平台的直播功能记录自己的一次消费行为,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上,师生共同分析学生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记录,结合小组探究将组内成员的消费分析并形成学习笔记与全班同学共享。我运用互动黑板,与学生共同实时生成思维导图,思维过程可视化。接着以小组合作模拟消费的形式请同学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通过四分屏系统将小组的消费计划投屏,组长边讲解边展示,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辨别理性消费我设置了组间互评。学生在课堂中合作探索发现自己消费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小组共同完成模拟消费的任务,模拟理性消费者,在知识层面掌握如何成为理性的消费者。为了更好的达成德育目标,请学生戴上vr眼镜进入到冰川融化的阿拉斯加,切身体会不理性消费行为给这个地球带来的灾难,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升华出保护地球,理性消费的情感,完成从知识到情感的跃迁。课后我布置一份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坚持使用支付宝记账本一个月,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并将记账本截图发送至教学平台参与理性消费者评选。

2. 信息化手段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实际课堂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如信息化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当出现网络卡顿时,极大的影响课堂进程和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使用手机时容易出现走神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使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当我播放ppt时学生的手机屏幕是被锁定的,但当退出ppt播放时则无法控制学生手机,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vr眼镜的使用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过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 赛后反思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团队每个人都有非常大的成长和收获。首先我们更新自己的理念: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从教﹥学到被动﹥主动到学会﹥会学。秉承新课改理念为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接着我们立足于学校实际,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把问题变课题,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进行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们运用信息化手段做了如下设计:

1使用任务驱动法,运用“生活即教育”理念,课前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上任务,请学生使用支付宝记账本记录家庭一周的消费,达到了解家庭消费的目的。针对学生喜欢看直播的特点,请学生用学习通教学平台的直播功能记录自己的一次消费,将消费生活融入学习之中。

2课上通过分析家庭消费记账本、学生直播视频使学生掌握分析影响消费因素的方法。小组合作运用该方法分析组员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将探究成果记入电子笔记。为了更好的促进组间交流,我们使用四分屏系统将四个小组同学的手机画面同时投影到交互白板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构建知识框架我们选择使用思维导图,但直接将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与启发式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将两个交互一体机拼接在一起实现拖动文字与图片的功能,与学生一起生成思维导图。学生在操作交互一体机的过程中将思维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反映出学生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教学。

为了突破难点,我们使用了:

1探究法,小组合作模拟消费,制定消费计划并通过四分屏展示、讲解,在充分的交流后,我们使用学习通评分功能,请学生从理性消费四个维度评选出最理性的消费计划。

国学课堂总结范文第2篇

按照本学期国学课教学计划,国学课程的内容是《三字经》内容讲解。为了顺利完成讲授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课

为了构建合理的国学教学模式,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三字经》的注解、视频及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视频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

二、趣味化诵读

为了激发孩子们国学兴趣,我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视频领读,学生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有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全班学生接龙读等。另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三、讲授方式

随着诵读的积累,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字面的意思有了兴趣,甚而对文化传统产生好奇,因此讲解顺势而行。课堂主要融入了以下内容:

国学经典:以《三字经》为主,《弟子规》、《论语》、《孟子》为辅

辅助教学内容:

礼仪训练:中学生礼仪展示活动

故事动画:《中华德育故事》、、《三字经故事》、《千字文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中华勤学故事》

情景互动:把经典内容融合在生活中,以情景剧来互动,深刻体会。

四、课堂特色

1、 礼仪风俗、人文智慧、历史圣贤典故、伦理道德的浸泡式学习,并以趣味性、讨论性、引导性贯穿于国学课堂。

2、经典诵读、注释翻译、情景互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文化涵养,增进记忆力、认知力、表达力、逻辑思维力、为人处事能力、自省力的全面发展。

国学课堂总结范文第3篇

一、充分把握好唐诗宋词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经过时光洗礼,精雕细刻成为文章中的精髓,有利于学生牢记古诗词中的典型句子,扩展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把握好唐诗宋词部分的教学,综合课内拓展阅读和课外阅读资料,使阅读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二、文言文促进语文教学的经典性

文言文与其他类型的文章比较拥有一种古朴之美,不仅有利于学生基本语文素质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塑造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

如教学中《狐假虎威》一节,在课程结束前,总结文章升华情感时,可以引导学生创设对话的教学情境。

教师:这节课程学完,对于文章中“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这句话,假如让你模仿下,你会怎么说?

学生甲:看百兽见吾而敢不走乎?

学生乙:窥百兽遇我而敢不走乎?

古味十足,让人称赞,同时课堂学习氛围也得到活跃。在课堂上,学生结合文中意思自己总结,完成一个精彩的对话练习,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此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引入经典故事使语文教学变得轻松

国学课堂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口语教学

语言输出的形式主要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其中口头表达是第一性的,是语言输出的主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绝大部分时间也是采取口头表达方式来进行语言输出的,有的人甚至终身没有获得“写”的能力,特别是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时,更是如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口头表达的使用机率较之书面表达要多得多。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其中的口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外国留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对于汉语初学者,首先想说的一定是和现实生活相关的句子,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直接动力,因此口语教学在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曾就汉语口语学习能力与水平问题与几名汉语表达能力非常好的留学生交流过,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日常生活中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得益于汉语教学课堂。另外,笔者根据自己几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历,发现凡是性格开朗,喜欢与中国学生交朋友的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都非常的好,其中包括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反之,那些性格内向、不爱开口说话的学生即使出勤率很好,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提高的不快,仅限于老师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主要不是依靠课堂上的教学而是依靠于日常生活中与中国学生交流而提高的。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对我们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改善汉语教学方式,怎样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口语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具体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交际文化,口语是最为现实的交际行动,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活动是真实具体的生活本身。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良好的语言环境,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我们分别开设精读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等强化留学生的语言基本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这个环境中检测并操练自己掌握的语言。此外我们还组织丁“汉语桥”活动,使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一对一的进行语言上的互相学习和帮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

二、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在课堂上,结合生活化的情境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交际性练习时口语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许多多媒体教学课堂是目前发现的比较有效地形式之一;模拟生活小场景也是比较有效地尝试。它们都能为学生提供动态的、裹挟着大量语言信息的交际场景,给学生以交际性练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口语学习欲望,使学生真正达到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表达思想认识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采用上文化课,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等形式,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访问等各种方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冲突,缩短他们适应中国文化环境的过程。并在中国的节日里,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印象,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对加强学生学习汉语和说英语的动机,培养学生汉语语感以及提高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设置合理的汉语学习课程

初级阶段的口语课程的目标就是要让学习者尽早开口,尽快参与到汉语交际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尽快融入汉语环境中去,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中,口语课一直被认为是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上,其重要性等级大约在听力课与写作课之间。部分的原因是最初的口语交际能力常常是显性的、特别容易看到的教学成果。但是由于对口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们其实还谈不上对口语教学的规律性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反映在课程安排上,为数不少的对外汉语教学单位,一般是先安排听力课,第二学期或二年级再安排口语课,三年级或者仅仅是三年级上学期继续安排口语课,但是教学力度就已经明显地减弱,周课时也会减到最低限度。四年级或三年级下学期就不再有口语课了。不少学校的教学安排中只有高级听力课而没有高级口语课。这种安排给人最直接的联想就是,在学生开口说话较困难的时候,无法开口语课,然后只要学生能够开口说一些汉语,大体能够应付日常的口头交际,口语教学就算完成使命了。也就是说,外国学生即使在华学习四年,其间真正接受口语培训的时间其实并不太多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中,口语课程的安排应更加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选定科学合理的教材

国学课堂总结范文第5篇

2016年8月22日,以“推广交流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研讨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推进策略”为主题的全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在上海举办。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在会上表示:“在近30年上海数学教育改革的长期积淀过程中,上海至少形成了三条重要经验,即连贯一致的改革思路、海派文化的数学课堂、强而有力的教研与教师队伍。”

会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发出了《学习“上海经验”推进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倡议书》,于9月9日向全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呼吁:学习上海的数学教学经验。

“上海经验”得到国际认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全球65个国家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进行测试后发现,英国数学仅排名26,而中国上海的学生居数学第一名。英国广播公司评论指出:根据OECD的考试结果,英国十几岁女生的数学能力比上海同年龄段女生的数学能力至少落后大约3年。英国各大媒体都对OECD的结果表示震惊,对本国学生“如此低劣的成绩感到耻辱”。《金融时报》等呼吁政府正视此事,并立即采取措施,遏制英国学生成绩不断下滑的颓势,尤其是应该接受既成的客观现实,虚心向其他表现好的国家例如中国学习。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是数学大国,伟大的数学家牛顿、莱布尼茨等人都是英国人。如今,英国这个曾经的数学大国,可能辉煌不再,令国内的有识之士心生焦虑。这有点像中国人发明了足球,却没有英国人踢得好;英国人发扬了数学,却没有中国学生学得好,都堪称国耻。于是,英国教育部痛下决心,派出数十名教师到中国学习,邀请中国教师到英国上示范课,总结出他们心目中的上海经验后,全盘引进上海数学教学方法,以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此举帮助中国教育界树立了信心――因为在《倡议书》中,喊出了建立“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

2016年7月,英国教育部宣布:根据数学教学改革计划,英格兰半数小学将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为了学习上海经验,英国学校放弃了中国教育界正在向他们学习的差异化分层教学法,并且从上海引进了中国学生“深恶痛绝”的教辅用书――《一课一练》。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国务大臣尼克・吉布称:从上海引进的数学教学方法应该成为英国学校的固定标准。未来4年内,英国政府将投资4100万英镑用于提供教科书和培训教师。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按照英国教育部的新规,英国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进行计算练习,必须先通过不断重复来掌握各个概念,然后再学习其他新的内容。计算练了保障正确率之外,还要不断加快运算的速度,让孩子们做到“熟能生巧”。

据悉,英国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将放在全班教学法和纯数学上。每所小学将安排两名教师受训,通过专业书籍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上海式数学教学办法”。目前,英国小学班级根据学生能力实行差异化分组教学,每个组教授不同难度的内容。学习上海经验的英国学校将实施整体教学。在英格兰地区,将有大约8000所小学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模式”,这一数字占英格兰小学总数的将近一半。“这一庞大计划是一场数学教育领域的复兴,我们希望能够成功,并对此充满信心,届时,没有人会再说我们英国人数学能力不好了。”吉布强调说。

英国教师总结“上海经验”

上海数学教育的经验,最开始是英国教育部派到上海交流经验的72名英国数学教师总结出来的。

英式教育推崇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朗士的观念:“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小孩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英国中小学生嘻嘻哈哈、笑意盈盈,而中国学生埋首做题和专心复习功课的眉头紧锁、满脸严肃。换个角度看,就是英国学生的学习态度没有中国学生认真。英国教师认为:中式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要求学生通过“勤学苦练”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因而基础教育雄厚,应试教育普及,题海式战术使他们吸收了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应试的技巧技能。这恰恰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

为了求证这一点,2014年9月19日至10月4日,英国教育部通过“中英人文交流高层对话机制”,选派了72名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到上海师大和上海市30所小学进行学习考察。最后两天,由英国领队组织全体英国教师进行集中讨论小结,上海师大专家作为观察员列席了英国教师的小结会。最后,英国教师归纳出认同度最高的上海数学教育几大优势和“秘密”,形成了他们眼中的上海经验。

第一,“相信”与“期望”。英国70多名教师认同度最高、提到最多的词是“相信”与“期望”。在英国教师的眼中,上海学生数学成绩好的首要原因,是上海的老师普遍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学好学校所教的基础数学,上海老师和家长对每个孩子都寄予很高的期望,在课外纷纷给孩子报名学习奥数。中国教师普遍认为: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数学家,但是数学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每个孩子不仅都应该学好基础性的数学,每个孩子也都有能力学好基础数学。英国教师普遍认为:上海每个班级学生的数学程度很一致,差距很小。英国小学太强调个性发展,结果成为放弃学生、允许学生不学数学的借口。

第二,上海教师专业性强。英国教师强烈感受到,上海数学教师的专业性强。他们发现,首先,上海小学教师与英国教师一样,基本都受过大学本科教育、具有学士学位,有的还有硕士学位;其次,大部分上海数学教师都受过专门的学科教育,即教数学课的老师,在大学里都学过数学、数学教学法或者小学数学教育,所以他们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再次,上海的小学数学教师大多专教数学课,以教数学课为主,另外可能再当班主任或承担学校其他任务;最后,上海教师每周实际上课时间少于英国教师,也不用像英国教师那样,既要“包班”,又“所有学科都教”,忙于应付。

第三,重视“在职进修”,强调“集体分享”。英国教师非常羡慕上海教师的在职教师进修机会,还有职业发展台阶,教学成就大,获得发展和提升的机会多,同时,他们感到上海教师的“集体分享”机会多、很有价值。许多英国教师对上海学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特别感兴趣,上海老师在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问题,分享心得,研究课程,改进教法。英国教师发现:英国学校规模太小,每个教师又“包班”上课,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难以组合,缺少分享学习机会。许多英国教师明确提出:回国后,一定要与附近学校的同专业教师结成教研组,实现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第四,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和信念有价值。讨论和小结过程中,许多英国教师对中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信念和灵活使用“老办法”十分佩服。譬如,中国小学生都会背诵“乘法口诀表”,计算特别快。中国学生用“珠算”和“心算”,做算术经常用“竖式”,中国学生还用扑克牌玩“24点”,各种方法一起用于计算。

第五,“小步前进”与“多变式”。英国教师发现:上海数学教师强调突出重点,又分小步教学,不断为学生搭建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阶梯,帮助学生把一个大难题分为若干小问题,由易而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学习前进。课堂提问非常能够体现上海教师的良苦用心。他们善于用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发问,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并且真正掌握知识要点,又在提问过程中,把运用变式与小步前进的教学理念和特点充分体现出来。

上海经验“出口转内销”

《倡议书》的,使得“上海经验”得以“出口转内销”。为此,中国数学教育专家专门在2016年8月下旬开会总结了自己的上海经验。

上海数学教材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历经十轮改革,“削枝强干”,力求“轻负高质”。市教委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黄华举例说:过去,对数的运算及法则是高中重点教学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数教学逐渐弱化。不仅如此,繁分子的运算、根式运算以及三次方公式等内容都被削弱。“这些繁复运算按一按计算器都能解决,我们要腾出更多空间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比如:上海的教材强化了平面几何,并将教学时间拉长,使其贯穿整个初中数学,以完整的知识体系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能力。此外,上海教材还增加了体现现代数学发展的新内容,比如向量和矩阵初步知识等,真正发展孩子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学生的成绩离不开教师在海派课堂中的精耕细作,一线教师对此最有发言权。

复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李秋明在课堂中,从来不会将数学概念简单告知学生,而是想办法让学生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比如在讲解平面和直线垂直的概念前,李秋明会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在操场上竖根旗杆,若要使旗杆与地面垂直,要怎么做才行?”学生进行一番讨论后得出概念。李秋明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学生将来未必从事数学专业,但锻炼思维、创新发现的过程会让学生终身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