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

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

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范文第1篇

一、营造和谐气氛,促使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无拘无束、主动参与并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也使差生变厌学为乐学。

1.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情感的需求特别强烈,尤其是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严父慈母般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在学生犯错误时,尽量语重心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的老师,才能使学生觉得亲切,和学生产生默契,建立起真诚的感情。学生也会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2.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氛围

孔子最推崇“乐之”,他强调的就是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以及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参与。如:教学《行道树》时,我让学生课前每人画一张水墨画――行道树,在上课时首先让每个小组推荐出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供全班欣赏,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阅读兴趣都来了。

3.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观点、见解及时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对回答不够准确的,也应先肯定其中可取部分,再指出其中不足,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表达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课堂是自己的学习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可信赖的“向导”。他们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枯燥的“苦役”,而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从而提高兴趣,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课外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要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之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由课上延续到课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教育不能拘泥于书本和教室,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1.课前备资料、备问题

我从教初一就开始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占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网络查找有关的资料,如讲《苏州园林》让学生查找拙政园、留丁园、狮子林等重要园林的游览图,下载名胜景点,增强对各种园林特点的直观认识。课上,在教师的带领下理清说明顺序。上《理想》可让学生收集一两句有关奋斗的名人名言,收集一个有关实现理想的伟人事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提高了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谓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点石成金”之术,这样也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读、写、说能力

对于“读”,我在班上设立图书柜,要求同学们每人定期交出两本课外读物,只要是健康的书、报刊或杂志等都可以,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到了初三,许多同学读了较多书,学生乐于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锻炼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硬皮笔记本,将其中优秀词句等摘录下来。

对于“写”,要求学生写周记和课堂作文。教师评改后,选出佳作贴在班级的“展示自我”栏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说”,我采用的是课前三分钟演讲,从初一一直坚持到初三上学期,每天按座号轮流,讲的范围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名人名言,要求学生讲完故事后要用一两句话点评,名人名言必须写在小黑板上,还要说明为什么喜欢,这样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范文第2篇

原因何在?因为当时后进的李白找到了触动奋发的“心理支点”。“心理支点”指的是能够触及人们心灵并因而获得心理动力,形成强烈的信念,使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较大发展甚至根本性转变的刺激。它可以是一件事,一句话,一本书,一首歌,一场戏……故事中李白由贪玩变好学乃至最终大成功,归根到底是老奶奶“铁杵磨针”触动了他、影响了他、教育了他。可见,作为班主任,教育转化后进生时,就应当做有心人,善于为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设置这样的“心理支点”,帮助他们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抓住其中最佳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进取欲和成功感,让他们迅速步上守纪勤学的道路上来。如若这般,我们的教育工作就犹如找到了合适的杠杆,可以收到那“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利用“星光引路”,激发后进生自信心“支点”

后进生的本质往往在于其心理上的不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自信心可谓举足轻重。名人效应是巨大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及时而不厌其烦的向他们介绍中外名人在受挫后不气馁,树立信心,最终功成名就的实例。如讲丘吉尔从劣等生到首相;讲《自信心》一书的作者拿破仑・希尔指点一名因破产而绝望准备投湖自尽的企业家恢复自信心,重新获得成功。当时,拿破仑・希尔曾将企业家带到一面大镜子前,指着镜子里的人对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使你东山再起。”这个企业家幡然醒悟,恢复了自信心,重新获得了成功。还有,面对学习上气馁不前的后进生,教师应多请身边优秀者、甚至可以是教师本人“示范演说”,积极开展“典型引路、榜样教育”等活动,激发后进生树起“自信”支点,形成那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二、狠抓养成教育,树立后进生好习惯“支点”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往往也是习惯上的后进。这类学生表现为:1、放纵。他们上课不听讲、东张西望,无精打采,自己不好好学,还影响他人,作业敷衍马虎或干脆置之不理。2、说谎。为达到其逃学目的,在家对家长撒谎,在校对教师撒谎,其表现为没病装病,谎报实情等。3、奢望。他们奢望天天是周日,天天会有因意外情况而放假,甚至希望班主任生病或有事出差。4、嗜好低劣。喜欢出外打电子游戏机、上网、打桌球,出入营业舞厅,早恋,打架闹事等。5、软拖硬抗。或当面说得好,背后又是一套;或故意找茬儿钻牛角尖,用以对抗老师。此类学生普遍养成了懒学、厌学、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坏习惯。可见,如何抓好后进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一点我也认为至关重要。

我的想法是首先要设法建立督教网络,杜绝后进生坏习惯的“恶性苗头”。为了杜绝各类恶性苗头滋长,我在班上成立了“有重点对象的监督机构”,即以班干为单位组长,以先进学生为组员,设立“挂钩教育”(先进带后进),并安排班干或先进学生就近、直接、有效地照顾“重点对象”(指一些惯于调皮捣蛋的后进生),以此法去改变后进生动辄违纪的坏习惯。然后,班主任再辅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他们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并通过主题班会进行表扬或批评,及时为他们“查补缺漏”,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一步提升到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支点”树起了,那教育转化也就顺理成章了。我任教2006届有一女生黄某,经常闹小姐脾气,只愿听表扬之句,受不了半点批评之言,平常与同舍女生发生磨擦后,就暗中以“偷对方的钱”、“扔掉对方的生活用品”等作为报复,甚至会拿剪刀剪烂对方衣服、鞋袜,这些坏习惯影响极坏,一度造成学生关系紧张。我耐心疏导,根据其对音乐兴趣浓厚的特点,分别找几位从兴趣、性格等方面与她较为“吻合”的女同学关顾她、开导她、督促她,既抑制了黄某恶性苗头继续滋长下去,又悉心培养了她尊重别人、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品位的习惯,后来她越学越有劲儿,中考以592分的总分成绩考取了茂名学院高州师范音乐系。

三、擦亮发展眼光,锻塑后进生迎难进“支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对后进生应多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因此,教育者擦亮眼睛很重要,得从思想上改变对后进生的看法,实行素质教育,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去进行教育转化后进生。首先,作为教师,心中要容得下后进生,处理问题要从有利于后进生的成长着想,对后进生的所犯错误要有一定的宽容,切忌批评教育简单粗暴,甚至极度刺伤他们强烈的自尊心,打击他们脆弱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到绝望。其次,要求后进生守纪,要与优等生有区别,要严而有度,采取阶段目标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因为要后进生绝对一下子遵纪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更不科学。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认识水平、自控能力、家庭教育都不同,加上社会环境影响,违反纪律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在他们改正错误时,指出他们的进步!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或事物,同样,我们更需以发展前进的思维去对待令我们百般头痛的后进生。而对于意志脆弱的后进学生,他们不但自我约束能力差,而且习惯于“见难便退”,习惯于想方设法逃避困难。转化这类后进生,班主任要突出“三勤”----勤观察、勤帮助、勤鼓励。勤观察,意为善于察颜观色,及时意会他们在学习上是否遇到什么困难,是否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勤帮助指的是他们在纪律上、学习上缺乏自觉性时,我们应及时提醒,帮助他们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鼓励他们要勇于同困难作斗争,要敢于迎难而进;勤鼓励指教师对后进生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应不失时机地采取恰当手段给予鼓励,使他们充分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进而以成功的喜悦逐步使他们变得坚强、乐观向上。

如果锻塑了后进生迎难而进的“支点”,给予他们逐步实现目标的可发展空间,那么其中的转化效果也必定喜人!

四、营造良好环境,促起后进生竞进步“支点”

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范文第3篇

“健康”的概念现代社会已不仅指躯体、生理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小学生由于成绩、升学压力,还有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以及一些家庭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隔代抚养孩子问题,等等,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在当前环境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一、创设行为激励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一是树立名人榜样,通过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就是利用小学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给他们讲一些名人自信的故事,比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上小学时的故事,等等,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进而对任何事情都树立顽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二是开展能力锻炼,通过挑战自我培养自信。通过锻炼学生培养自信心的方式很多,比如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当一次“管理者”;交给学生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老师不插手,等等。通过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自己做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在锻炼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三是培养集体观念,通过感受自我培养自信。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作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特别是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荣誉时,让学生知道荣誉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他是集体中的光荣的一员,强化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在学校中的自信心。

二、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

一是注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通过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校园里设置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让学生理性思考;在校园里营造繁花点点、绿草茵茵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进而使学生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是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可内化、积淀优秀的心理素质。而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因此,在学校教学中,要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通过心理认知暗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品质的优化。

三、创设全新学习环境,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一是利用好学科教材中的健康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并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科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范文第4篇

一、关注阅读教学,培养阅读精神高度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很显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意识到培养阅读精神高度的重要意义,更加关注人文精神,这是对于若干年来语文苍白无力状况的大逆转,反映了语文学科向着人文精神的阔步回归。但是,如今的学生阅读现状令人十分忧虑,读书群体的单一,读书人数的锐减,以及读书层次的低浅,就连最起码的阅读需要也无法保证,更不用说阅读的精神高度。我们的学生在读写什么书呢?来自日本的卡通类读物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尤物,刊登明星轶事的杂志也是大受学生的青睐,至于新课标所拟的阅读内容,多数并未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天地。那些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文章和著作,尤其不爱看,这是很危险的。试想,一个缺乏思想、不愿意挑战和尝试的孩子,怎能取得日后真正的成功、挑起更重的责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按以下方式去做:

1、有意灌输读书精神,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读书钻研的精神,鼓励他们挑战自己、丰富自己。我们还要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读书时凝神不分心的关注,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等等。使学生既会精读也会浏览,既会做圈点批注也会做读书笔记,既要享受阅读也要反思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最终使其提高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将习惯意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努力形成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充分利用闲暇空余读书的习惯,选择有益书籍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查阅的习惯,认真预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等。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课堂教学的熏陶以及大量的阅读训练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独立阅读习惯,那么他们必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读好书,会读书,爱读书。――这也是阅读教学最根本的要旨。

2、读经典力作,直达人类经典的殿堂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读经典力作,树精神高度;读天下之书,张世界之目。许多优秀著作,值得终身常读。读歌德,领悟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读莫泊桑,领悟19世纪法国社会中,拜金主义的虚荣以及人民的浓浓爱国之情;读契诃夫,欣赏其幽默讽刺笔调的同时,领悟19世纪俄国社会中的种种病态现象;读莎士比亚,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的强烈愿望。总之,一个学生的阅读生活中不能没有“巨人巨作”,不能缺乏哲人之思,否则阅读的精神高度怎么也高不起来。因为经历了时代的验证,那都是人类真理的殿堂。

3、用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

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性。阅读教学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必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使语文课堂成为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的场所。

二、独特感受,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程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扶”与“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打好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自己有个性的反应。比如:文章中你最喜爱的内容是什么?你认为特别重要的内容是什么?等等。问题提出之后,最好先不要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而应先让学生先各自读课文,自己思考问题,让喧闹的课堂静下来。营造起一种静思冥想的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将思维拓展,将想象驰骋,生发出各自精彩的奇思妙想,迸发出异彩纷呈的智慧火花。

三、通过个性化教学指导阅读,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活泼化,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大胆尝试,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于是个性化教学应运而生。它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意志;赏识优点;教法多样;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8-02

在英语教学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读了几年英语之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为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不能透彻领会或阅读速度极慢;很多学生会背不少的句型,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则错误百出;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却说不上几句英语。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没有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那么要使学生在听、读、写等方面大面积提高,教师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训练。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产生发现、惊奇,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应多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景,开展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使学生置身于英语氛围中,从而灵活的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了减轻学生因四十五分钟全神贯注地学习而产生的疲劳,笔者在教学中尽量以轻松的口吻,运用幽默的故事、文人轶事、笑话、英语歌曲、游戏等活跃课堂,让每一堂课既有教育意义又轻松愉快。一次,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n old man living in an old horse ……"还没讲完,一位学生马上举手说:"No,Mr Cao.You are wrong .A man can only in a'house',not a'horse.'"全班同学都笑了,本人也笑了。在这样一种亲切、和谐、轻松的气氛下,学生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很多学生把英语当作他们最喜欢的科目。

2.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

学习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坚持不懈地钻研精神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意志和毅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开始的兴趣很高,但随着词汇量的扩大,语法知识的增多,课程难度的加深,便渐渐地产生了畏难、退缩的情绪,有的甚至最后选择放弃。对此,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

2.1 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并有成就感。

2.2 经常用名人名言及能体现名人的顽强毅力、坚忍不拔的斗志等感人事迹来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的成功都包含着勤奋和汗水,甚至还有辛酸的眼泪。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数不胜数。

2.3 有意识地创设磨练学生意志的环境。如:设计有梯度和跨度的习题、问答,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消除自卑感,给他们发言权,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的努力,人人都能获得成功,但成功是需要用意志去排除胆怯、挫折、懒惰、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随时都应有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

3.赏识学生的优点

心理学家已证实:表扬做得好的比惩罚或批评做得不好的学生更能鼓励学生奋进,把学习搞好。由此,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学生由于怕犯错误或怕出丑而不敢说时,教师要通过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来帮助他们,哪怕他们的进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对成绩好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励他们做得更好。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学习的愿望和信心,教学效果才有保障。

4.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课堂上正如一个乐队的指挥,他不是演奏者,而是指挥演奏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全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种形式的操练,或"独奏"、或"合奏"、或"伴奏"。如果教师"一言堂"或课堂形式单调乏味,势必会造成教师累得唇干舌燥,学生几乎颗粒无收的局面。而讨论探索、精讲解惑、激情表演、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只要在教学进程中运用得当,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5."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这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

6.巧妙纠正学生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