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0-0175-02
多层建筑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结构之一,是我国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层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地基基础的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关系到构造物主体安全性、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在现代城市扩建、旧城改造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加强多层住宅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将关系到业主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关系到多层建筑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现代多层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必须以科学的施工控制保障地基稳定性,避免地基沉降造成的安全隐患。
1 关于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探讨
随着我国多层住宅项目的增加以及施工企业经验的积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基基础施工经验。根据现在多层建筑施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以看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应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针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在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研究与经验总结中发现,施工方式与工艺选择、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稳定性的关键。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关键因素进行科学的施工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建筑主体施工质量。
2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控制
2.1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实施
根据上文所述,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对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提高。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多层建筑工程开工前,企业应针对工程特点、企业技术力量情况、设备情况等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工程地基施工要点与重点。针具多层建筑自然地基情况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此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2 以自然地基情况的分析选择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
自然地基情况是多层建筑地基处理方式选择的基础、是地基施工工艺确定的基础。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自然体质情况、周边自然环境等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以此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稳定性奠定基础。在现代城市扩建中,多层建筑所面临的地质情况更为复杂。周边草甸、荒地的软土地质使得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的选择。目前,多采用强夯、开挖换填或管桩等形式进行处理,以此保障主体构造去的稳定,实现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目的。
2.3 加强材料控制与管理,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施工材料实现现代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质量控制的基础。施工材料作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基础因素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针对材料控制的重要性,对材料控制体系、流程、职责等进行完善。通过供应商资质审核以及进场检验等确保施工用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在存放过程中还应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存放环境的控制与管理,有效保障施工用材料质量。最后通过施工前的最终检验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与施工要求,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以材料控制与管理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实现以材料控制提高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目的。
2.4 以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质量控制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过程。在现代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汇总,施工企业应科学分析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完善施工质量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控制点的控制要求对地基基础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在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点能够对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施工企业还要加强现场巡检与控制。以现场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的巡检、旁站、工序检验以及签字验收等方式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每一工序施工质量都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实现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
3 强化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工作,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测量放线工作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基础指引,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的重要工作。测量放线工作是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避免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关键。在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要以科学的测量为地基基础施工奠定基础,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指明方向,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多层建筑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加大测量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投入,以此提高测量的精准性,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 强化人员控制、管理与培训,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人员因素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上述所有控制方式与手段都必须通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质量控制人员才能够得以实施。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人员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以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质量责任性的培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人员培训、管理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各项措施得以实施,保障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
5 结论
综上所述,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对保障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所论述的各项控制要点与重点都将直接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在注重上述控制要点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控制要点的调节。对于设计有地下室的多层建筑还要根据防水要求等对地基进行技术处理,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验槽;褥垫层;地基处理方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12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61
1 概述
CFG桩(Cement Flyash Gravel Pile)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和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作用构成的。该加固技术采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消耗了工业废料的同时减低了成本,而且桩体强度高,经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可大幅提高,且减少地基变形。目前,CFG桩成套技术已作为建设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大力推广应用。
2 工程概况
金汉绿港家园工程总建筑面积104880m2,8栋单体建筑,地上20层,地下1层,结构形式为剪力墙。该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形变化较大。地表土厚度不均,持力层埋藏较深,表层土多为有杂填土,为满足承载力要求和变形要求,采用CFG桩复合地基。CFG桩有效桩长24m,桩径400mm,桩间距2000×2000mm。在本工程CFG桩复合地基施工过程中应几个问题在最初不能达成统一认识,因而造成工期的拖延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现进行总结,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3 施工中的问题
3.1 桩下土层是否应该进行钎探
钎探是在利用天然土层作为房屋基础,在基础施工前必做的一项工作,意在探明现开挖的基础标高处的土层是否符合勘察报告,是否有异常情况,根据锤击数判定该土层的承载力是否复合设计要求。那么在CFG桩施工前是否应该对基层土进行钎探呢?大部分人认为这已经是桩基础了,对土的要求不高所以就不用进行钎探了。但因为CFG桩复合地基其是利用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作用构成的,从这点出发对基础土层进行钎探是应该的。本工程涉及这么一个情况,各栋号基础底标高处的土层的承载力情况不同,个别栋号设计时不考虑桩间土的承载力,有的部分或局部其承载力为零。设计在计算推算桩间距时,首先要计算CFG桩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m值,m值的计算要用到桩间土的承载力的特征值fak。其取值来源于地基勘察部门的勘察报告,各工程具体情况不同,fak的取值也不同。本工程就出现了多个值,最小值为0。设计在计算时为了施工的便捷,各栋号或者说单栋号内不出现多种桩间距,就没有分栋号进行计算而是统一取最小值0。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用进行钎探的。目前,地基处理部分的设计一般由专业单位设计或者就是桩基施工单位,与结构设计往往不是一家,就会出现施工时在一些问题上的自圆其说,所以,笔者认为,即使是由其他单位进行设计结构,设计单位仍有必要对一些参数进行限定或明确,如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3.2 CFG桩施工前是否应该先进行验槽
土方开挖至基础底标高上部一定高度(300~500mm)时,就交由桩基单位进行施工了,这个交接过程一般是没有勘察、设计单位来验槽的。当桩基施工完毕,清完桩间土后验槽时,如果参验单位对桩间土不满意,达不到设计施工要求,要求进行处理。这时进行处理带来很多问题。比如:(1)置换桩间土,土方开挖容易造成浅部断桩,对CFG桩单桩承载力有较大不利影响;(2)土方换填施工难度大,回填土的密实度尤其是桩周围的密实度难以得到保证;(3)相比在桩基施工前进行施工,后处理的速度大大降低,影响总进度,造成后续工种人员的窝工等。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应该在桩基施工前安排一次专门的验槽,除非施工单位有足够的经验认为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也印证上面的问题,应该进行钎探,通过钎探就能发现局部软弱土层的范围以及深度等。这样,施工单位就能掌握主动,避免出现上述被动情况。
3.3 褥垫层的作用和厚度要求
通过定义不难发现褥垫层的作用,实际施工时一般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与设计偏差较大的情况。其实,CFG桩复合地基中褥垫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有:
3.3.1 保证桩、桩间同作用。若基础下面不设褥垫层,基础直接与桩和土接触,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和桩基差不多,在给定荷载作用下,桩承受较多的荷载,随着时间的增加,桩发生一定的沉降,荷载逐渐向土体转移,桩承受的荷载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少。
3.3.2 可有效调整桩、土应力比。由于CFG桩的桩身模量远大于桩间土,一般桩土应力比较大,但通过垫层的作用,可有效减小桩土应力比,这一特性使CFG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根据相关试验表明,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大,桩、土应力比减小,最后趋于一定值。
3.3.3 改善了桩体的受力状态。由于CFG桩复合地基中桩体一般不配构造钢筋,所以它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比一般加筋刚性桩要低许多,当设计了褥垫层,桩体本身与基础之间就没有了连接,基础水平荷载作用力则有基础对面土抗力、侧面摩擦力计及底系数摩擦力来平衡,使得基础水平荷载传到桩上减少,水平位移减小,水平荷载主要由桩间土承担。褥垫层厚度越大,桩顶水平位移越小,即桩顶承受的水平荷载越小,大量工程实践和国内外实验表明,褥垫层厚度不小于10cm。
3.3.4 改善了基础底板的受力状态。由于CFG桩属于半刚性桩,当不设计褥垫层时,桩对基础的应力集中很明显,这时就需考虑桩对基础的冲切破坏,因而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就需考虑对基础进行抗冲切强度验算,必须增加基础的厚度和配筋,势必增加造价。
3.3.5 调整地基变形。褥垫层厚度的调节可以影响桩土荷载的分担,根据这一原理,在CFG桩复合地基的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褥垫层的厚度来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性,使地基达到协调变形。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褥垫层的厚度,所用材料尤其是碎石的级配应合理,不得使用卵石,含泥量不得过大,分层铺筑时密度均匀,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严禁将桩头埋入褥垫层内,严禁出现橡皮土。在质量控制时也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控制,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4 基础施工阶段的降水和雨季的影响
根据规范要求,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对基础施工存在影响,那么在整个基础施工阶段均应保证地下水位在基础地面以下500~1000mm处。在CFG桩复合地基的运用中,如果基础施工阶段地下水位高,雨季造成肥槽积水都易造成基础底部土层受力不均匀,局部应力集中,造成结构安全隐患。因此,在肥槽回填之前应保证肥槽内干燥,雨季施工应做好排水工作。
4 结语
通过上述总结,应该明确CFG桩复合地基强调的是其复合作用,与其他单靠桩承载的基础处理办法不同。在施工中要合理安排,避免上述不利情况出现,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阎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关键词:桩基础技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总结和发展之中,土建施工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和工程安全完工的前提保证,经过工程建设的不断总结,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技术和经验。这一套经验和技术突出地体现在了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上。经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探索,桩基形式、桩的种类、桩基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以及桩基的设计方法和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演进。[1]桩基已经成为在具有不良土质的地区进行建筑物修建尤其是重型厂房、高层建筑以及具有特殊要求建筑物修建所采用的基本形式。
1桩基础技术的实用与选择
关于桩基础技术方案的选用,通常是在具有以下工程要求的情况下会考虑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
1.1不允许工程地基有不均匀沉降或者过大沉降的情形
在高层建筑或者其他具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建筑物施工工程中,不允许工程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或者过大沉降现象的情形,通常会考虑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进行施工。[2]例如,对于重型的工业厂房或荷载量巨大的建筑物如粮仓、仓库等,宜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以防止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地基沉降的现象。又比如输电塔或者具有烟囱等高耸建筑结构的建筑物,宜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以使建筑物地基能够具有较大的水平力或上拔力的承受力,从而避免建筑物发生倾斜的隐患。
1.2需要减弱基础振动对建筑结构影响、减少基础震动的情形
对于一些需要装备大型精密设备基础的建筑物,为了减弱基础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减小基础震动对精密设备的影响,通常会考虑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从而有效地避免基础振动的影响,控制基础沉降的情况。[3]
某建筑工程项目桩基施工
1.3在软弱地基或者其他特殊地质基础进行建筑施工的情形
由于软弱地基或者其他类似的特殊地质基础极不稳定,很容易发生沉降现象,因此在软弱地基或者其他特殊地质基础上进行各类建筑施工中,宜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工艺,从而有效地避免建筑物因地质沉降而发生危险,也能够以桩基作为有效的抗震措施。此外,在遇到地基的上部软弱而在地基下部极深处埋有坚实地层的情形下,宜采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假如地基上层的软弱土层厚度很大,桩基的末端无法达到良好的地层,在这种情形下需要考虑桩基沉降的问题。
总而言之,桩基础技术施工方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地基变形的基本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实践中,由于在设计或者施工过程中考虑不周的原因,导致桩基不符合工程要求,甚至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情况并非罕见。因此,在进行施工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时,事先做好地基的勘察,仔细分析、考虑各项因素,慎重制定施工方案,精心设计,细心施工,是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应该切实遵循的准则。
2常用的桩基础施工技术
2.1挖空桩施工工艺
挖空桩一般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开孔。人工进行挖土时,在挖深到0.9米到1米时就进行圈混凝土护壁的浇灌或喷射,在上下圈之间进行插筋的连接。当深度达到所需的要求时进行必要的扩孔。[4]最后需要在护壁之内进行钢筋笼的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灌。挖空桩的直径应该大于1米,深度在15米的,桩径应该在1.2到1.4米以上,桩身的长度应该限制在30米以内。
2.2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对于钻孔桩的施工,需要把钻孔位置上的土清除出地面,将孔底的残渣清除干净,放置钢筋笼,最后再浇灌混凝土。对于直径为600毫米或者650毫米的钻孔桩,通常采用回转机进行开孔,桩长一般在10米到30米之间,单桩的承载力在1MN到2MN。
2.3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
沉管灌注桩通常采用振动冲击、锤击振动的方式进行沉管开孔。进行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制桩尖的直径通常为300毫米到500毫米左右,桩长一般在20米以内,可以打到中、粗砂层或者硬粘土中。这种施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打桩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很容易出现断桩、局部夹长、缩颈和混凝土离析等事故。
3桩基础技术应用中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在桩基础技术应用中,当发生质量问题时,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就会给建筑工程留下隐患,因此在处理桩基础技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时,应当注意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
在处理质量问题之前,应该明确目的,摸清事故问题的范围和性质,在施工之前最好已经预定处理方案,这样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才能及时、准确地“对症下药”。
在处理事故问题时,要求处理方案应该符合安全、可靠的要求,同时在经济成本上也应该是合理的。充分考虑事故的处理对于已完成的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后续工程的影响,对于未施工的部分,应当根据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的方案和改进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
4桩基础技术应用在其他参数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建筑行业在桩基础技术施工方面广泛地采用灌注桩的施工设计方案,积累了不少的应用经验,在灌注桩基施工工艺方面的技术经验有了巨大的发展。
对于灌注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须在C15以上,骨料一般须在40毫米以下,坍落度一般在50毫米到70毫米之间;采用水下导管进行混凝土灌注的情形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须在C20以上,骨料的粒径应该小于管内径的四分之一,最大的粒径不超过50毫米,坍落度最好在160毫米到200毫米之间。
在混凝土灌注桩的桩径计算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形下,桩身可以不配备抗压钢筋。对于桩顶伸入到承台中起到连接的作用的插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而确定。对于桩身按照计算需要配筋的,在轴心上受压的桩,其主筋最小的配筋率最好不要小于0.2%,在受变的情形下应在0.4%以上。在地基上部是可液化土层或者软弱土层的情形下,主筋的长度应该超过可液化土层或者软弱土层的深度。
3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持续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技术经过总结和发展,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技术和经验,并且在建筑施工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也需要继续不断总结经验,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继续不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丁海波.浅谈建筑施工中桩基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18-19
[2]王强,孙娇.浅谈建筑施工中桩基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7-28
①按照我国相关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建筑物基础工程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如果e燮b/6,pmax=(F+G)/A+M/W(2)pmin=(F+G)/A-M/W(3)如果e>b/6,pmax=2(F+G)/31a(4)两端均需满足:pmax燮1.2f(5)公式中,b为建筑基础的设计宽度,l是与力矩方向垂直建筑基础底面的边长,a是作用于建筑基础的合力与该基础底面受最大压力荷载作用边缘之间的距离,f则是建筑地基能够承载荷载作用力的设计值(需考虑到地基的设计深度和宽度修正系数)。显而易见,如果建筑地基受到偏心荷载作用,地基基础反作用力呈现不均匀性,严重者引起建筑基础倾斜,甚至于导致房屋建筑(尤其是配置大型吊车设备的工业厂房建筑等)无法使用,因此专门针对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设计提出了几项基本原则:①对于fk<180kN/m2大型吊车设备的起重量不低于75t的单层工业厂房建筑,或fk<105KN/m2大型吊车设备起重量在15t以上的露天跨柱基础,必须在设计中达到pmin/pmax叟0.25的要求,其中是建筑地基承载强度的标准值;②对于承载中、小型吊车荷载的柱基础,也需满足的要求,即达到建筑基础与用地地基之间不能脱离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个限制条件,在设计中建筑基础的偏心距e要保证其最大为b/6;③在某些钢结构房屋建筑中无吊车设备的安置,仅存在风力荷载作用的情况,在设计中可允许建筑基础的底面与用地地基之间部分脱离,允许基础底面不完全与地基接触,但接触部分长度与基础长度之比要控制在L1′/L1叟0.75范围之内。另外,在满足以上要求之后,仍需对建筑基础底板受拉端的自重荷载和周边上部土体重力荷载对基础作用下的抗弯强度进行设计验算。
2轻型钢结构房屋基础施工
由以上分析关于轻型钢结构房屋设计的特点及要求可见,拥有吊车设备的工业厂房钢结构往往会采用刚性柱脚。这种刚性柱脚的应用将有助于厂房钢结构整体刚度的增大,而尽量避免了侧向位移的形成。但是,这样的情况又将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基础结构弯矩过大的现实,这一问题在轻型门式钢结构体系中尤为突出。轻型钢结构房屋建筑的结构自重很小,而水平方向的荷载作用与竖直方向的荷载作用比又很大,同时钢结构又兼顾承担风力荷载和吊车设备给予的水平荷载所形成的共同作用力,更增加了边列柱柱底承载的偏心距。据笔者亲历设计工作总结的经验来看,此类钢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偏心距会达到1.0m左右,更有甚者将达到1.5~2.0m。①钢筋笼的定位。轻型钢结构房屋施工采用靴梁式刚性柱脚,需在钢筋砼基础结构当中预埋锚栓构造物,而锚栓的定位问题一直以来都比较棘手。传统的预埋方法是预先将锚栓焊接在钢筋砼基础的底板之上,或者将四只锚栓套在木板卡子之上然后才进行后阶段砼的浇捣施工。这两种方法不可避免的是锚栓根本无法被固定住,在施工中往往需要进行不断的定位调整来控制相对位置不变,十分繁琐。为了能够有效控制锚栓定位偏差的问题,笔者认为可设计专门用作锚栓固定的钢筋笼,将此钢筋笼预先安置于建筑基础底部,然后放置锚栓与钢筋笼牢牢固定,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保证锚栓的相对位置固定,又可使得此工序的便捷施工。②基础梁施工。如果钢结构房屋建筑围护墙采用自承重砌体墙,那么在设计中就需要设计地下基础梁能够承受上部墙体的自重荷载。一般地,此类建筑基础会设计为简支结构,并普通采用预制或现浇的形式。现浇基础梁在施工当中,由于基础梁底部支模有其自身的要求,基础梁两边的砖壁结构需分开砌筑。采用预制基础梁形式则相对简单,但在地基两端和基础顶部位置要预埋焊件。不管是现浇还是预制形式,施工都不能做到快捷简单。笔者建议采用预制加现浇的综合形式。在基础梁的主体砼构件可预先预制,在其主体结构两端预留钢筋接头,在砼浇捣施工中即可使基础梁和钢结构柱脚两部分砼施工内容合二为一、一并浇筑,既省时又省力,效果显著。
3结束语
关键词:地基处理 方法选用 问题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据有关资料统计证明,发生的很多建筑工程事故都和地基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的使用和安全,影响工程造价、工程进度,因此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探索和使用先进的地基处理方法,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开支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基处理方法设计程序
地基处理方案多种多样,为了提高地基处理施工效率,施工之前应对处理顺序有个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保证地基处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首先明确建筑物对地基工程的质量要求,结合建筑物所处的地质环境确定人工处理地层的深度范围,确保满足其他地基处理各项要求,为顺利开展地基处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结合地基工程实际情况,遵守地基处理原理以及总结之前地基处理经验,从工程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入手,提出多种满足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再次,从施工成本、施工技术、施工进度等环节对比不同方案,最终确定一种或几种地基处理方案。为了保证地基处理方案万无一失,初步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后应做补充调查,必要情况下做现场施工试验,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进行设计。经过多次的实践证明按照这个步骤对地基处理方法设计效果较为明显。
二、确定地基处理方法的前期准备
确定工程地基处理方法后应做好充足的开工准备,这样才能保证地基工程质量和进度。首先对施工现场地质状况进行详细的勘测,勘测内容包括土层的组成成分及不同土层的土层厚度,详细记录地质各种参数,从而形成工程勘察资料。其次,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以及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使用人工地基还是天然地基。如果使用人工地基做好地基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最后,除了对现场地质情况勘察外,还应进行周围建筑物地基情况的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从而为确定的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地基岩石工程勘察材料是判断天然土层是否满足建筑工程要求的重要指标,是选择合理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依据。根据现场勘察情况综合评价地质的适宜性和稳定性,同时对地基的变形和承载能力做综合的评估,这样以来基本能够确定究竟使用哪种地基效果较好。
首先对使用天然地基进行可行性分析。天然地基能否满足建筑工程需要主要有地质条件、建筑工程上部结构和采用的基础形式决定,因此应整体考虑建筑结构、工程、地质情况等因素。例如,适当增加建筑物刚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采用较大面积地基并做浅埋处理可以减小单位面积承载能力等。
其次,经过综合的分析,如果天然地基无法满足建筑工程要求,则应考虑使用人工地基。人工地基施工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知识强,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十分有必要。调查研究时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结合现场勘察资料和建筑工程对地基的具体要求,对能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综合的研究,研究时应包括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经济性以及处理整体效果等。另一方面,对周围建筑工程地基情况详细的调查,总结其地基处理经验技巧,为本次地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从建筑工程和地基自身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总之,地基处理方法选择时应占在整体角度,对建筑物、地基、地质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
三、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自身结构复杂多样,所处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差别明显,而且建筑工程对地质条件要求多种多样,所以尽管地基处理方法很多,但其使用范围和优缺点区别明显,因此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在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时应注意考虑以下问题:首先,对地基处理涉及的材料、机械设备、处理范围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确保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其次,确定地基处理方法时应对比多种处理方法,分别从施工进度、施工技术、施工开支等方面分析。一套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不但技术上可行,而且还能保证工期节约施工成本开支。最后经过各方面的对比和论证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当然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两种或多种处理方法综合而成。除此之外,确定地基处理方法时还应注意解决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
为了保证地基质量,处理时除了让施工人员明确怎样施工外,还应让其明白地基处理方法原理和规范标准要求。相关工程部门应做好施工环节的验收和现场监视工作,保证地基处理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完毕后使用检测手段检查处理效果,尤其是要求较为严格的地基处理,应在正式开工之前应做现场试验,以此确保地基处理的可靠性。
四、总结
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结合建筑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以及现场地质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才能达到最佳的地基处理效果。另外,应加强地基处理过程控制,不断进行反分析,纠正偏差,总结检验,以此为后期地基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苏金强.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