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想流沙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流沙河的状态一如往常。虽年届八十,头发花白,但腰板挺直,身材健硕,走路迅疾,步态异于常人,似乎有点脚不着地,给人一种飘逸感,身子薄菲菲像只风筝。他瘦高个子,面容清癯,脊背上的骨头根根可见。
流沙河走路喜欢勾着个头,仿佛若有所思。在被打成“”劳改的时候,那些妇女们看到了他都喜欢调侃:“看,那个勾着脑壳走的就是流沙河。”
此后,在成都市大慈寺路30号,四川省文联家属大院,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个“喜欢勾着脑壳走”的人。
流沙河老家的人,都喜欢说他的奇闻异事,背诵他的诗歌。虽然他曾因一首《草木篇》而阴差阳错地被打成了“”,因此一举成名,但是他弟弟余勋坦却认为,哥哥的成名,幸与不幸,也许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环境使然。
流沙河不喜欢接受采访。谁要是说采访他,他立马拒绝。但他却喜欢与人漫谈。谈读书,谈故人,谈历史,谈成都的街头巷尾,谈天下大事,谈川西平原的奇闻异事,纵横古今,驰骋中外。
他聊天时喜欢跑题,不喜欢谈正题,谈到高兴处,竟然忘了正题,有时他爱人会在一旁高声地提醒他:你给人家谈的啥子嘛!
读书、著述是流沙河的日常生活。他戏称自己是“职业读书人”。
这种宁静的惯例到了星期天,会被一种令人愉快的方式打破。
流沙河家里的星期聚谈,是多年常规了。他自己是这样描述的:“每逢周日,必有友人来,少则二三,多则五六,各据一席,喝茶谈天。皆能说长道短,互相笑傲戏谑。时有噪声,不免惊扰邻室,误以为书室内在吵架。浮生又得半日之忙,忙在嘴巴,而心态则大闲。”
客厅里,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座位,一把木椅。这是他看书的地方。他看到妙处,往往双腿一盘,手握书册,旁若无人,兴味盎然。这时的他,鹤发童颜,显得极天真可爱。有一次,他盘在椅子上看余世存的《非常道》。突然哎呀一声,接着笑叹道,“此公是个老实人嘛,难怪仗打不赢啊!”原来,他看到蒋中正在日记中写自作荒唐,然后自我检讨而又积习难改,再作荒唐,又再自行忏悔一则。
一开始,流沙河并不愿意谈文学。他觉得,他很难谈文学。但是,他最爱的又是文学。吴冠中曾说,美术是他的妻子,文学是他的情人。他和美术做了一辈子夫妻,和文学做了一辈子情人。而文学自始至终都是流沙河的恋人。但是,90年代以后,他就和文学、诗歌“失恋”了。
之所以“失恋”,不是不爱,而是爱得太深,他无法左右自己,无法面对现实。他不想让现实为难,也不想让自己为难。于是,他选择了逃避:告别文坛。
告别文坛之后的流沙河,依然很逍遥。作为一个“职业读书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读书看报,种花养草,写字卖字,或者与人大摆“龙门阵”。
“我现在与文学毫无关系”
京华周刊:我听你在金堂老家的弟弟说,你们祖上是蒙古族?
流沙河:对。我的祖上只能悄悄地对我说,你是蒙古人。
:为什么只能悄悄地说?
流沙河:因为元朝是亡了国的。亡国之后,我们家族便逃亡四川。我们祖上是元朝的官员,我的原名叫余勋禾,我们是冒充姓余的,原来是姓孛儿只斤。
:这是蒙古的一个大姓。
流沙河:成吉思汗的姓。
:那你们的家族渊源很深厚。
流沙河:这也不算什么。历史上的很多民族都消失了,然后汉化了,这样的状况也多。后来填表的时候,我的民族都是汉族。六百年前,祖宗逃亡的时候就改了。不然在明朝的时候,就会被抓来杀头。
:关于你的老家,有两个说法,一个是金堂县,一个是青白江。你弟弟说,金堂县址都搬了好几次。这个怎么说?
流沙河:金堂县城90年代初就搬到赵镇去了,我不属于金堂县。但是家乡的人还看得起我,说我在那里生下来,读小学、初中。但是现在又属于成都市青白江区了。所以他们两个地方都在争我(笑)。前一阵青白江有一个凤凰湖,那的人把我接到那里去耍了一段时间,他们说你就是我们青白江的人。他们接我去耍就是为了要让我题字。
:40多年前,你被打成了“”,80年代初,成都办了一个《星星诗刊》,你是编辑。当时《星星诗刊》在全国影响很大,而且推出了一大批成都诗人,至今在中国诗坛影响也很大。你对这一段历史应该记忆尤深。
流沙河:《星星诗刊》现在影响也很大。80年代中期马识途任四川省作协主席的时候,就喊我去当驻会作家。驻会作家就是自由写作,不限定写什么内容。那时我就是中国作协、四川作协理事了,写了不少诗歌、诗歌理论研究。
但是90年代以后,我就与文学无关了,也与中国作协毫无关系了。后来中国作协开一切会议,我都请假。四川作协开会,我也请假。
“我不喜欢被养起来”
:你对现在搞的这些东西更有兴趣?
流沙河:也不见得。因为我以前是写诗的人。写诗与开馆子、做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做菜是纯技术,我可以不管外头哪些人在吃。作家就不行。作家要写现实,那么我对现实就有一些看法。现实又是一个整体,它构成一个社会,构成一个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发生的重大现实,在我心理上、感情上很难通过,你叫我怎样去写作?
所以,我不是不爱文学。我这一辈子,爱的就是文学。我给自己一辈子定的目标,就是文学。但是90年代以后,我越来越感觉到,我很难面对现实,我面对现实,有心理障碍。你要知道,我80年的诗歌,都是歌颂。
:我都看过,而且是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讴歌。这种讴歌,还不是谁让你去讴歌,而是发自内心的礼赞。
流沙河:是啊,但是后来,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这个人性情软弱。我1957年就当过一回“”,不想再踏入同一条河流。
:所以你写《庄子现代版》,其实是一种现代的“逍遥游”。
流沙河:包括我去年出的一本《流沙河认字》,在外头销得好得很。但是这些确实不是文学。80年代末,我就告别文学了。我给我自己现在的一个定位就是:成都文人。文人就不一定是搞文学了。写点字也是文人,研究点历史也是文人,讲点课也是文人(笑)。
:我感觉你现在的状态,有点像清代乾嘉学派的那些学者。当然,乾嘉学派的学者大多是职业官员兼学者,而你现在是一个“职业文人”。
流沙河:我不喜欢被养起来。那时的乾嘉学派的学者,搞学术也是业余的,他们的本职工作是当官。坡也是嘛。他那时被贬到各地的时候,作诗作文都是业余的。我现在既不是官员,也不是专业的作家。
: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史而言,恐怕就非“业余”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你也曾经挣扎过。但是现在,你不再挣扎,不再留恋,而是选择逍遥。
流沙河:所以我写了《庄子现代版》。作家写东西,要作协给你评奖。这是不行的。我写东西,自己写作,不存在哪个来给我评奖。这还跟当作家不一样。当作家,是因为你端着作家协会的饭碗了,既然把你养起来了,你就应该尽职尽责。我既然没进这个衙门,我就不需要尽这个义务。这就是我所说的文人。
:你说到了文人的本质。它脱离了组织依附关系。中国古代的文人,同时在用几种身份转换。在仕途得意时,他们便用一种体制内的话语在说话,而一旦失意,便是另一种话语体系。
流沙河:在体制里,身份是不自由的。一会儿要叫你出国,一会儿要叫你去开会,一会儿要叫你参加各种活动,有太强的组织色彩。这就涉及到作协要不要改革,要不要取消的问题。
:吴冠中曾说到取消一切文艺协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流沙河:只有吴冠中才可以这样提。这种做法,会遭到99%的人的坚决反对。主要还是利益问题,很多人削尖了脑袋都要往里钻。
:所以改革势在必行。但由于涉及太多利益,改革起来难度很大。
流沙河:是很难。不改革咋办?让我一个80岁的老头来说,都是痴人说梦啊。我既无此雄心,也无此力量。时不我待。但我毕竟是个知识分子。我还要想一想,中国以后还要咋办?中国还能不能跟得上时代潮流?一个读书人,读书读来是干啥子的?只是给我自己捞一个饭碗吗?捞饭碗好办。那么多人要来买我的字,我随便卖几幅字就得了。一个读书人,他毕竟还有点抱负。这就像一条鱼儿一样,每一个水分子和它的生成,都有关系。如果污染了水分子,那么鱼儿就完全无法置身于世外,那么鱼儿就应该有一点发言权,你把水污染了我们还活不活?
文化传承不是喊口号
:作为四川人,你如何看待这个地方的文化和文化思维?
流沙河:川西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号称“天府之国”,既然比较富裕,谋生就比较容易,所以这里的人成天都比较空闲,那么就导致成都和整个川西平原,产生了大量的茶馆,川西平原任何一个小镇,到处都是茶馆和戏楼。这些活动场所,有利于交换各种思想、观点和情趣,所以导致四川人思维比较活跃,口才很好。当然这是属于好的方面。缺点是,成都平原不够厚重,轻薄,轻浮,缺少苦干实干精神。成都人给人留下的坏印象是,尽说空话,吹得闹热,做事不踏实。
:你觉得四川文化和过去相比,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我的总体感觉,是落后了。现在四川人太自我满足,自我享受了,逐渐走向了一个封闭的体系,不愿意接受外面的思维。所以我认为四川文化要反思,四川人要反思。
流沙河:你说得很对,但是要将现在和过去的文化进行比较,这个很难。因为这里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现代化是国际潮流,避不开。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其中一个就是传统文化失落,精细的文化失落了。因为现代化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既然要照顾到大多数人,那么原有传统文化的那种精细,比如手工劳动的东西,就都逐渐消失了。
:机械化能够做到传统手工劳作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但是它无法代替手工劳作的一些精细化的东西。
流沙河:是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还有两个蜀锦厂,现在一个都没有了。这就是现代化付出的代价。2000年后,成都很多小的丝织厂、机纺都无法保留下来,除非你抗拒现代化。但是现代化你无法抗拒。
文化传承实在太艰难,不是有些人做报告所说的那样简单,比如曲艺,打扬琴,成都往些年在茶馆就很多,且只是收一些茶钱。但是,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谈。这些老的艺人,一年比一年少。精美的文化无法保留。
:那是不是就听之任之、无能为力呢?
流沙河:首先,观众就不喜欢这些,没有这种审美能力,而是喜欢港台娱乐。那么,上一代留下的那些文化,只能孤芳自赏。GDP要升得快,就不能光顾那些精细的文化了。我也坚信,世间一切东西,凡有诞生之日,就有灭亡之时。
:但是真正有价值有魅力的经典文化,应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流沙河:永久的那都是说的,理想状态,永恒不起来。
:比如书法。你也写书法。书法可算是一种经典的中国文化,它的魅力永恒,难道生命力也会消失?
流沙河:我知道在宽窄巷子那有一个小学,是成都市培养书法最好的小学。我去看了他们的学习,那些小学生写得好漂亮哦。他们老师辅导也花了很多心思。但是,成都这么多小学中,也只能是这一个小学了。书法再怎么发展,也无法超出以前那个历史阶段了。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AS)、复发性口疮,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如唇、舌尖、舌边缘、颊等处,牙龈和硬腭也有发生但很少见。具有局限性、复发性、自愈性的特点。溃疡呈孤立或多发,局部有明显的灼热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因病机多见嗜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情志内伤、劳累过度或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胃湿热,继而上蒸于口,发为口疮[4]。口疮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 民病口疮” 的记载。《外科正宗》又日:“内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杂病源流犀烛》谓:“人之口破,皆由于火”。《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八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云热所致也。盖口属脾、舌属心,心者火,脾者土,心火积热,传之脾土,二脏俱蓄热毒,不得发散,攻冲上焦,古今口舌之间生疮肿痛。” “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外台秘要》云:“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牙龈属脾胃,肾经行于舌两侧,因此,口疮与心脾肾等经脉关系密切。口疮者,心脾有热,气上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心脾积热,阴虚火旺等及脾气亏虚均可致本病。脾开窍于口,主唇四白,口疮的形成与脾胃的关系最密切。从经络走行上看,面部为阳明经所过之处,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环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因此手太阳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口唇密切相关。针对口疮的病因,历代医家多从火热立论,或曰心火,或曰阴虚火旺。明代《外科正宗》已指出如何根据口疮的局部望诊分清虚实寒热,所以望诊对口疮的诊断十分重要,仔细观察其发生部位,疮面大小,凹陷之深浅,渗出物的多少和颜色,周围的色泽和肿胀程度等等,对于中医辨证都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多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消化道疾病相关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的缺乏、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下降,CD8细胞计数上升,CD4/CD8比值下降,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1 临床资料
李某,女性,26岁,学生。主诉: 反复口舌溃烂15+年,复发加重3+天1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舌边尖,口唇及颊粘膜破溃,色红,后破溃处逐渐增大,并出现白色分泌物,凹陷逐渐加深,周围水肿明显,有灼热感,口舌溃烂期间,不伴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疼痛、脱发,不伴眼部及生殖器损伤,多形性红斑等。曾服用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B6、强的松后病情好转。此后病情多次反复,后又用过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B6,外用冰硼散外敷,西瓜霜喷剂,清胃黄连丸等中药丸剂口服,华素片含化,复方氯已定地塞米松膜等(具体用法不详),疗效不明显。3+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口舌溃烂,口唇粘膜、颊粘膜、牙龈、舌尖及舌边缘出现红色破溃,后破溃处逐渐增大,后破溃处出现黄白色分泌物,凹陷逐渐加深,周围水肿明显。症见:口舌多处溃烂,疼痛灼热,不伴咽喉肿痛,口中黏腻,喜热饮。咀嚼吞咽困难,影响食欲,睡眠可,小便可,大便先干后溏。体格检查:舌及口腔粘膜多处溃疡,均附有少许白膜,溃疡周围充血水肿,咽不红,扁桃体未见肿大,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数。患者诉平时刷牙或不小心弄伤口腔黏膜后也会出现口腔溃疡,既往大量食菠菜后出现过口腔溃疡。诉口腔溃疡与月经无明显相关性。既往患者有胃病史。
2 治疗方法
2010年3月17日首诊,予云南白药牙膏(云南白药集团股份公司生产批号48708522 21097081)刷牙,每天三次,连用5天,患者疼痛减轻,口腔破溃处逐渐愈合,但患者出现纳差,不思饮食,食少。2010年3月22日复诊,患者自述疼痛减轻,查体:口腔溃疡处伤口较上次面积缩小,黄白色分泌物减少,舌质淡胖边有齿痕。故予香砂六君子丸(北京医药集团 合肥神鹿双鹤九华药业有限公司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Z34020686)治疗,方药: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茯苓、醋制香附、炒枳实、豆蔻(去壳)、广藿香、姜制厚朴、甘草、生姜、大枣、辅料为淀粉、糊精饴糖。每日3次,一次8粒,连服7天。2010年3月30日再次复诊,患者食欲逐渐恢复,查体:口腔溃疡处完全愈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用药期间,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 讨论
从中医来说,此病的关键还在于内治。内因不除,单纯从外治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是为本,火热上蒸于口发为口疮是为其标。《素问》有“治外必本诸内”的记载。《黄帝内经》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的记载,但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不同。可以用苦寒来清掉的是实火,这种火一般用些清热解毒的中药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疾病很容易康复,难以形成痼疾。真正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多是由虚火造成的。其中又有气虚,阳虚与阴虚的不同。关于气虚阴火上炎,元代名医李东垣认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什么是土位,就是脾胃所开窍的口腔部位。因此,根据李氏的分析,用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并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景岳全书》: “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患者久病体虚,平素喜食辛辣之品,辛香燥烈,辛香走窜,入里化热灼伤皮肤黏膜,心脾积热可知,热灼其因,而致阴虚内热之体,虚火上炎之势,发为口疮必为在所难免。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去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地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
玛丽·居里有理想吗?答案是肯定的。正是因为要造福人类的理想,她不厌其烦的提炼着一堆金属。冬天,寒风瑟瑟,衣不蔽体,但她仍然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里夫人始终没有放弃坚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从中提取出了放射性元素镭,实现了她的理想。居里夫人的理想伟大,也正是因为如此,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为科学之空增添了一颗闪耀的明星。
鲁迅有理想吗?有。当鲁迅看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时,心里便产生了一个理想:拯救中华民族。起初,鲁迅认为拯救中华名族就是拯救百姓的疾苦。于是朝着学医的理想勇往直前,但当他看见中国人民精神麻木时,深知治根便是拯救中华名族的本质,于是,他弃医从文,用笔头作战,唤醒百姓的良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应为理想,鲁迅才在彷徨之后,呐喊人民觉醒,最后,他的理想实现了,而他自己也为此而欣慰了吧!
我也有一个理想,我的理想是渺小的,细微的,但却是不容忽视的。我希望自己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活到老,学到老是我的座右铭,我想学以致用,回报社会。我的理想虽然渺小,但我相信,在理想的鼓舞下,我会勇往直前,实现理想!
流沙河在《理想》中曾说过“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是的,有理想的人,才是直立行走的人,有理想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没有理想,人生毫无意义,没有理想的人,更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的人。
时光如流水,不觉已近不惑之年。而那段书墨飘香的日子让我无限向往,时时勾起回忆。
上中专时,正值十七、八岁,人生中宝贵的年华,蓬勃、向上,无限活力而又无限憧憬。书海畅游,在书中领悟了许多至理,思想一次次被感染,被升华,从一个境界不断提升到另一个境界。那时心情是善变的,也是很复杂的,又是很矛盾的。可目标是清晰的,不管前方是风雨相伴,或者灿烂如霞,向上的心依旧不变,仍要一心往前飞。
诗人流沙河曾说:“理想是石,会激起希望之火;理想是火,会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会指引我们走向光明。”十七、八岁的人生是富有理想的人生,是不甘平庸的人生,是充满活力的人生。
“天道酬勤”,经过几年的努力,又迈入了大学的门槛,另一种境界,另一种生活,另一种追求又姗姗而来。虽有初到陌生环境的无助,但慢慢的适应又重新点燃了激情。广播站的“书生义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了一些梦,记下了一段情,又发生了许多故事。大学校园里同龄人在一块的高谈阔论,纵酒而歌,倾情而作,增添了几多生活的趣味。各种活动中的人声鼎沸,欢声笑语,让人忘记一切,只有心贴心的投入。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短暂的四年还没有好好品味,却又要匆匆收拾回家的行囊,从此就要各奔东西,寻找自己的归宿。于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还没有在校园里唱够、唱完,便忽然而止。
求学之路从此了结,飘着的心渐渐下沉、下沉。
现在常常想,师范里那操场上的五星红旗是否又该我们的班级冉冉升起;晚上的男生宿舍里是否又不断传来阵阵笑语;校园里是否依然飘起那《回家》的萨克斯曲;校门前小清河的水是否现在又清了几许;那一园鲜花是否春来时还依然鲜妍;宽敞的礼堂里是否在周末又演绎着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