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声音、图像、影响、动画等手段形象地诠释出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达到听觉、视觉的有效融合。基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学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内容,然后根据课件所演示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际上手操作,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到达最好的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特点
1.知识范围广但深度不够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覆盖面大,但知识的深度却不够,只是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和基础操作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的系统、应用、检索、使用及网络的基础配置、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础操作。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层次不像大学计算机专业那么有深度,所以对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的教学只是简单地对基础应用的学习。
2.重视计算机的操作和实用
相比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来说,计算机的教学重点是上机操作,更加注重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对计算机的考试都是要求上机操作,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全部转化为上机考试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3.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再加上计算机的实际上手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热情,这也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他公共课最大的不同之处。相对于其他课程单调乏味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生动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有实际的计算机操作应用,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枯燥乏味的单一理论说教。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直观展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表现形式多样,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生动有趣地展示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快速地了解课程中要学到的知识点和计算机的操作应用方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全部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对不重要的知识展示性地略过,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方便,减少精力的损耗。
2.生动形象地解决知识难点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快速、直观地呈现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操作要点。例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中,有关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简单应用的学习,像常用的Excel表格,利用其做出班级的成绩单,将全班同学各科学习成绩录入,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排名、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考试不及格率等相关信息。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将相关的函数计算公式和结果展示出来,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理解结论的由来,致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核中生搬硬套。这样就达不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真正的目的。如果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来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就可以将函数公式一步步生动形象地推导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3.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如前面所提到的对Excel的章节的学习,可以说是整个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最难得的一部分,如其中的VLOOKUP函数,因为这个函数变量很多,而且横跨的表格很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可事先用录像软件将Excel、 VLOOKUP函数整个操作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在屏幕上直观地了解每一步操作,然后再进行上机操作,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的学习,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1.忽视学生的情感引导
虽然通过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直观有效的学习,但是缺少了教师传统的板书形式,不能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教师在习惯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之后,就会越来越依这种方式,以至于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引导,不利于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2.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倦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可以全部放到多媒体课件上,但是有的教师过多地注重课件的美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力求知识点的充分,对知识的层次、难易程度、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全都堆砌在一起,没有合理的架构,教师只是一味地对照着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进行复述,索然无味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合理,对多媒体课件过多进行花哨的装饰,加入各种各样的颜色、图片背景,导致课程的知识点与背景颜色不搭配,让学生看不清课件上所展示的内容,只能听到教师在台上指着屏幕进行天马行空的讲述,因为听不懂、看不清,会让学生越来越烦躁,从而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造成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政治;优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中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已经被广泛采纳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初中政治作为中考科目,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一门德育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政治的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政治的理解,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对社会的认知还处于朦胧阶段,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对比较直观。初中政治涉及的知识点理论性、时代性较强,对于生活阅历有限的初中学生而言,政治课是抽象、乏味的说教课。教师往往以说教的口吻阐述着教育内容,把政治课开设成政治理论课,政治教学往往停留在训导的层面上,政治课堂也随之变得苍白和枯燥。而多媒体技术的到来无疑给政治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往往感到晦涩、难以理解,导致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无用。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繁多的材料交融于一起,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通过对学生的眼、耳、脑多种感官的刺激,使他们兴奋并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学效果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
二、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
由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模糊性等因素, 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对一些复杂的理论难以理解。有些问题,教师讲了半天,学生往往还是不能理解。如果学生的疑难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及时、较为满意的解答,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个难点很快就化解了。多媒体技术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花费时间不多,还往往会达到一点就通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形象展示,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拓展教材内容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速度的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课堂信息容量。而多媒体教学具有超越时空的资源共享优势,能使教学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适当地补充相关的材料和时代背景的介绍,还能根据教学内容收集国际和国内的大事、要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把网上最新时政及时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说服力,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尽管政治课教材时常更新,可读性也大大增强,但毕竟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节奏。利用多媒体教学,增设课外知识,融入社会热点,还能让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参与思考与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收到实效,可谓一举多得。
四、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式,一节课教师要写满密密麻麻的整个黑板,既烦琐、费力、耗时,有时候学生还看不清楚教师的字迹,容易造成对知识点的误解。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教师只需课前把教学内容绘制成图片、声音、动画、录像等,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把它们一一播放,既清晰又规范,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既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又降低了劳动量。多媒体技术具有一次保存、反复使用的优势,还可减少教师教学板书的重复性,一劳永逸。不仅如此,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教师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还可以减少粉尘对教师身体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同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使信息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方便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为教师的备课和研究提供极大便利。
五、多媒体技术授课有利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升华
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要求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时代品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情感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它通过生动的图像、具体的音频和视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能让学生在教学案例、故事欣赏中赏心悦目,自觉地接受德育中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创造气氛,再现有关场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认可。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政治授课中,能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深化。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授课是解决中学政治课传统僵化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选择,也是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但我们并不认为多媒体技术授课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仍需教师组织实施。但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通过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教育,服务于课堂,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授课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胡为民,运用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J]. 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11,(70):184.
[2] 孙丽萍.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吉林教育,2011,(5):48
1. 木瓜 木瓜是丰胸食品的首选,味甘性平,与红枣一起食用,具有消食健胃、滋补催乳、调经益气的作用。
2. 莴笋 莴笋是传统丰胸蔬菜,与山药、鸡肝一起食用,能调养气血、促进部位的营养供应。
3. 核桃 核桃和松仁富含维生素E和锌,尤其富含亚麻酸,可以延缓衰老,此外还富含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是饮食专家推崇的健胸食品。
4. 豆类 黄豆、青豆和黑豆都富含蛋白质、卵磷脂等物质。鸡翅膀,尤其是翅中和翅尖,富含胶原蛋白,与黄豆同食,对丰胸十分有益。
5. 酒酿 酒酿发酵产生的酶类、活性物质和B族维生素有利于乳腺发育。鹌鹑蛋含丰富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E等,二者同食对发育更有利。
6. 花生 花生与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能促使卵巢发育和完善,促进乳腺管生长,二者同食,会使增大。
(小花)
代替伟哥的日常食品
1. 核桃 马来西亚研究人员称,核桃具有显著的壮阳作用。由核桃提取物制成的药丸,可以作为“伟哥”的代替品。中医也认为,核桃入药,可补肾健脑。
2. 韭菜 韭菜在药典上有“起阳草”之名。韭菜籽为激性剂,有固精、助阳、补肾、治带、暖腰膝等作用,适用于阳痿、遗精、多尿等疾患。用韭菜籽研粉,每天早晚各服15克,开水送服,对治疗阳痿有效。
3. 狗肉 狗肉味甘性温,具有益脾和胃、滋补壮阳作用。用黑豆烧狗肉,食肉饮汤,可治疗阳痿。但狗肉性温热,多食易上火。
4. 泥鳅 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烟酸、铁、磷、钙等。其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之功效。泥鳅中含一种特殊蛋白质,对促进形成,调节有较好的作用。
5. 虾 虾味道鲜美,药用价值也较高。中医认为,其味甘、咸,性温,有壮阳益肾、补精、通乳之功。凡久病体虚、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者,都可将其作为滋补食品。人常食虾,有强身健体效果。
(康华)
饿时胃痛也是病
有的人肚子一饿就感到胃部疼痛或灼热,此时若吃些饼干、馒头等食物,不适就会缓解。有人把这种饥饿性胃部不适称为“馋病”,其实,这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典型临床表现,应高度重视。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溃疡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饥饿性胃痛,患者常在饭前发作,夜里也常因胃空而痛醒,不得不起床吃些东西充“饥”,才能入睡。
人在饥饿时,空虚的胃内分泌大量胃液,因没有与食物混合而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球部存在溃疡的话,胃液里的胃酸就会刺激溃疡创面而引起疼痛。如果此时吃一些食物或抗酸剂等,就可中和胃液里的胃酸,减轻对溃疡面的刺激,胃痛等不适症状就会立即消失。
经常有饥饿性胃部疼痛,应引起重视,去医院仔细检查,看是否患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便及时治疗。
(亚丽)
馒头比米饭营养好
对于上班族来说,午餐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在写字楼比较集中的区域,大概有90%的上班族是以外送来解决午餐的,其中有80%的人选择盒饭,有10%的人自己带饭,主食几乎全部是米饭。
其实,对于疲劳的上班族来讲,馒头比米饭更适合。酵母发酵不仅让面食味道好,还提高了它的营养价值。
国外最新研究表明,多食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对抗疲劳和缓解压力有显著作用。馒头中有比大米中多得多的硒、谷胱苷肽,它们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能阻断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增强人体免疫力,并缓解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
钙是天然压力缓解剂,缺钙的人会精疲力竭、神经高度紧张,使工作产生的疲劳无法获得缓解。而发酵的馒头中的钙比大米中高得多。
馒头比米饭热量低,前者只相当于后者的70%,而且脂肪和糖类含量比米饭更低。所以,爱美、希望保持身材的女士不必担心吃馒头会发胖。
(陈美)
秋天别忘了清洁冰箱
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冰箱里需要冰镇的东西少了,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清洗冰箱的好机会。下面是维修专家给出的清洗冰箱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清洗时先断开电源,取出食物,再取出搁物架、食品盒等。将盛有热水的金属器皿放入冷冻室,用其热量使内壁上的冰慢慢融化。水冷了可以更换。当内壁冰霜融化得差不多了,可以用塑料片轻轻将冰敲掉。
可用温湿抹布加少量洗洁精擦洗,然后用干布抹干。门封条要仔细清洗,注塑件上的油污一定要擦掉,以免老化。冰箱内壁如果用甘油擦拭,会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即使沾上牛奶或食物残渣,也可以很容易地用抹布擦拭掉。
不要用开水、去污剂、酸碱性洗涤剂、香皂、研磨粉、汽油、酒精、苯类有机溶剂擦洗或用刷子刷洗冰箱,更不要直接用水冲洗冰箱,以防电器绝缘能力降低和生锈。
最后,要检查电源插头及电源线是否有损伤,温控器是否在正确位置。冰箱长时间不用,应拔下电源插头,将冰箱清洗干净后,晾干内部,并将冰箱放置在干燥通风处。
(大周)
煎炸烧烤食品是女人恶疾的元凶
近年来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的女性越来越多,其中乳腺癌更成为女性的头号杀手。专家称:引发这些现代妇科病的原因不是性开放或性不洁,而是频繁进食煎炸烧烤食品。
生活节奏的紧张,令许多人走进了饮食误区:经常配有油煎鸡蛋、炸鸡腿、煎鱼的快餐,不但成为许多白领丽人的常规工作餐,同时也成为现代男女学生的家常便饭。
但是,蛋、肉在煎炸过程中会产生胆固醇氧化物等许多生物活性分解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对女性卵巢、乳腺、子宫组织尤其有亲和性,易诱发癌瘤。
最近,美国的科学家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妇女经常吃煎炸蛋、肉会增加患卵巢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危险性,如每隔2天吃一次比一周吃一次患病几率高3倍,比一个月吃一次高5倍;此外,患现代妇科病与经常进食炸土豆等其他煎炸烧烤食品也有关,因为这些食品中的焦脆部分含有强致癌物。(陈美)
多食有“色”米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有什么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3、专业方向课程
各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核心知识点,如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学技术与媒体、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教育内容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对多媒体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学过程追求感染力和灵活性,追求在视觉和听觉中获取知识。随着各地都在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争创现代化教学设施,纷纷设立语音室、计算机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而现有在职的老教师对这些新技术都很陌生,各类中小学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教育技术学成为教育学科的后起之秀,就业趋势逐年看好。
不过专业能力不好的毕业生进学校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教学和管理机房。由于该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科技含量比较高,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当教师的可以改行去电台、电视台、计算机软硬件公司等。毕业生可选择的行业幅面宽,就业单位除了考察专业基础知识外还会重点考察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实际操作水平,所以,那些图像处理技术过硬、计算机软件技术过硬的有真本事的毕业生,获得高薪也并不难。
拓展阅读: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1、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与课程论知识、传播学知识、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等。
2、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试听媒体技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3、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视听媒体理论、程序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影视技术、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等。
1《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1版于1998年定稿2000年8月出版,第2版于2001年定稿,2002年9月出版,共印刷20次,曾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优秀畅销图书(科技类)”,2005年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被列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 9787-302-17780-7)。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2版在2001年定稿时,许多新技术还没有出现或正在开发之中,如MPEG-4AVC/H.264(2003年)和XML 1.1(2006年);有些当时认为比较有前途的技术,现在已有更新的技术,如普遍认为2002年公布的SIP(RFC 3261)比1 996年公布的H.323更简单。根据笔者近几年的科研、教学和观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适合当前使用,因此确定第3版教材的修改方针是保留第2版的体系结构,更新部分章节内容并增加新内容。
1.1教材的组织结构
为保持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材内容的完整性,第3版教材仍由多媒体压缩编码、多媒体存储、多媒体传输和多媒体内容处理语言共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1)多媒体压缩编码(第2~13章),主要介绍声音、图像和数字电视的基本知识、压缩与编码方法;
(2)多媒体存储(第14~16章),主要介绍CD,DVD,HD-DVD和BD(Blu-ray Disc)光盘的存储原理和多媒体在光盘上的存放格式;
(3)多媒体传输(第17~20章),主要介绍多媒体网络应用、服务质量(QoS)、因特网、TCP/IP协议和多媒体传输的基础知识;
(4)多媒体内容处理语言(第21~22章),主要介绍HTML和XML的基础知识。
为帮助读者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每章后面都有练习和思考题,另有参考答案,可在网站http:///linfzmmc/上下载。但这些题目没有难度,教师可增加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练习和思考题。
每章后面都有参考文献和站点,列出它们有两个目的:(1)表示在编写本教材过程中访问过这些站点,参考或引用了它们的内容;(2)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指南,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上网查阅。虽然到本书截稿时每个网址都有效,但以后可能会有变化。
1.2教材修改的内容
在第2版教材基础上,第3版教材作了如下修改:
(1)考虑到视像压缩技术在多媒体产品和各种服务中的重要性,因此增加了一章专门用来介绍MPEG-4AVC/H.264。此外,考虑到光盘存储器在多媒体存储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增加了HD DVD和Blu-ray Disc的内容。
(2)考虑到网上多媒体应用如火如荼,如IP电视、IP电话、即时通信和多媒体会议,因此重写了第三部分(第17~20章),突出了多媒体传输或称多媒体通信技术。
(3)考虑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展的内容处理已成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在第22章(XML语言)中增加了XML新版本的内容。HTML和XML等标准已经并将继续对日益增长的包括移动通信在内的多媒体网络应用和多媒体电子出版业等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4)为降低教材篇幅,第2版中的部分内容没有保留,如MIDI系统。
(5)XHTML是用XML重写的HTML版本,2008年1月介绍的HTML5(也称XHTML 5)也是用XML编写的。因此本版教材没有保留第2版中的第23章(XHML语言)。
1.3教材的使用建议
国内许多大学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已有多年,在网上看到许多兄弟院校在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方面已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在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使用或打算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和同学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有所教有所不教
在编写本教材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国外有些信息技术学院从入大学到研究生毕业,每个年级都开设内容不同、深浅不同的多媒体课程,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考虑到我们目前的多媒体课程教学计划只安排一个学期,学时也不多,因此教师可采用有所教有所不教和有所学有所不学的策略。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学生已有的基础和专业方向,有的放矢地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对于不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如果有需要,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去钻研。
(2)教材作为参考书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来说,写进书面教材的内容通常是比较成熟的,即使刚刚出版的教材,其内容也不见得新。据我观察,许多大学的多媒体课程内容是当前最新的技术,教师都有自己编写的教学提纲和材料,而把正式出版的教科书列为必要的参考材料加以推荐。这不是说书面教材不重要,而是通过教授新技术来带动基本原理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的内容先进,学的基础扎实。
本教材共22章,比较系统地介绍多媒体技术。笔者有意使本教材覆盖多方面的重要技术,努力选取相对比较新的和实用的技术,力图对多媒体技术原理解释清楚和准确。因此可把本教材作为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教授最新的技术。
(3)用课程设计驱动
凡任课教师都很清楚,教一本书不等于开设一门课程。为配合我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和技能的积极性,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经过多年使用的《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与学习辅导》作为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辅助教材。学生对课程设计反映强烈,由于严格实施“允许参考不许抄袭”的措施,学生普遍认为真正学到了东西。
辅助教材拟了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设计题目,每个题目都有原理介绍和示例。为便于学生撰写和教师评估课程设计报告,规范了课程设计报告的格式。由于设计题目的难度不大,任课教师可根据情况,从中选择一个或两个题目,也可在辅助教 材所列的“参考选题”或其他参考选题中增加或更改设计题目。课程设计要求使用MATLAB语言来实现,因为MATLAB是攻读学位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欧美的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普及。
(4)用评估系统引导
评估系统是一个无形的指挥棒,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教授本教材是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部分,而课程设计是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的课程评估采用了“基础知识书面开卷考试约占50%,课程设计约占50%”的方法,但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评估标准或在所占分数的比例上加以调整。
1.4关于中文术语
信息科学和技术日新月异,新术语不断涌现,同时也给一些老术语赋予新的含义,使用准确的术语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为使本教材中的中文术语尽量准确,笔者查阅了许多著名的英文词典、阅读了许多相关的科学和技术文献、参考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2年公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
在本教材中,有几个常用术语有必要在此说明:(1)用“视频”作为video的释义是物理概念上的错误。Video的真实含义是由一系列图像组成的(电)视(图)像,确切的中文译名应该是“视像”。“视频(video frequency)”是电视信号频率的简称,在ITU-R BT.601标准中,频率范围是0~6.75 MHz。(2)不论什么场合,用“音频”作为audio的释义也是物理概念上的错误。Audio是指人的听觉系统可感知的声音,是sound(声音)的同义词,作名词时的确切中文术语应该是“声音”。“音频(audio frequency)”是声音信号频率的简称,频率范围通常认为是15~20 000 Hz。(3)“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是一个不确切的中文术语。“packet”的含义是一个有收、发送地址和实际数据组成的“数据包”,确切的术语应该是“包交换”。(4)“组播(multicast)”是一个容易被误认为“收发关系颠倒”的术语,本教材使用“多目标广播”。尽管我们习惯使用2~3个字构成的术语,但“多目标广播”是顾名就可思义的术语,即一个发送者向多个接收者(多目标)传送(广播)数据的意思。
2《多媒体技术教程》是第3版教材的缩减版
使用《多媒体技术基础》第2版的许多教师和同学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此外,笔者也意识到其中的有些章节更适合大学高年级的学生或研究生使用。从对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最低教学要求出发,编写了《多媒体技术教程》,它是《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的缩减版,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 9787-302―18401-0)。
《多媒体技术教程》由多媒体压缩编码、多媒体存储和多媒体传输三部分组成,内容取自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前三个部分的大部分章节,包括:(1)多媒体压缩编码(第2~11章),主要介绍声音、图像和数字电视的基本知识、压缩和编码方法;(2)多媒体存储(第12~13章),主要介绍CD,DVD,HD-DVD和BD(Blu-ray Disc)光盘的存储原理和多媒体在光盘上的存放格式;(3)多媒体传输(第14~17章),主要介绍多媒体网络应用、服务质量(QOS)、因特网、TCP/IP协议和多媒体传输的基础知识。为帮助读者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每章后面都有练习和思考题,另有参考答案,可在网站http:///linfzmmc/上下载。
鉴于《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教材的内容更丰富,介绍更深入,知识更系统,因此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3《课程设计与学习辅导》是辅助教材
课程设计是综合性比较强和比较复杂的作业(assignment),通常需要比较宽的知识面、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具备比较高的能力以及要付出比较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家庭作业。我们充分认识到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课程设计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复杂的概念、促进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培养思想素养和激发创新精神。
《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与学习辅导》简称为《课程设计与学习辅导》是《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和《多媒体技术教程》的辅导教材,由课程设计和学习辅导两部分组成。
3.1辅助教材的结构
课程设计部分共6章。第1章介绍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章;第2~6章设计了5个方面的设计题目,分别是Matlab入门、数字图像基础、图形用户界面、图像滤波与边缘检测和小波变换。课程设计要求使用Matlab,因为它是科学研究和工业中的标准软件工具,已被广泛用于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Matlab是攻读学位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
学习辅导部分共2章。第7章对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做了归纳,是按“内容提要一例题一练习题”的结构编写的,其中的例题和练习题是在作者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的考试题和收集的考试题,对它们作了分析和解答,对收集的部分考题还作了点评;第8章给出了《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和《多媒体技术教程》中的练习与思考题的参考答案。
3.2辅助教材的用法
(1)课程设计选题:可作为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设计题目非常多,在本书的第1章中列出了范围广泛的参考选题。本书设计的五个题目基本上都是围绕图像设计的,主要考虑到图像是多媒体中非常重要的媒体,是数字电视的基础,而且处理图像要求掌握的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也相当多,更具挑战性。具体选择什么题目完全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并兼顾同学的兴趣来确定。笔者的实践表明,学生对第6章的小波变换有浓厚的兴趣,实际效果也相当满意。此外,选择这个设计题目还可带动第1、2和3章的学习。
(3)基本题与选做题:在本书提供的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编写了基本题和选做题,这两种选题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用户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和培养要求来决定,可把两种选题都作为基本要求,也可以只做基本题。课程设计的参考答案可在网站http:///linfzmmc/上下载。
4《英汉多媒体技术辞典》第2版
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术语不断涌现,常用术语则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为适应这种形势和广大读者的要求,《英汉多媒体技术辞典》(简称《辞典》)第1版于1998年开始 编写,2003年3月出版。从2003年5月开始《英汉多媒体技术辞典》第2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前后共花费五年时间,于200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 9787-302-16360-2)。《辞典》第2版共选编了大约10670条术语,其中约7 000条选自《辞典》第1版,新术语约有3670条。
《辞典》第2版保留了《辞典》第1版的框架结构,收词范围由以下五部分组成:(1)多媒体的表示和计算,包括文字、图像、电视、声音和常用软件等;(2)多媒体存储,包括光盘、磁盘、磁带和各种文件存储格式等;(3)多媒体传输,包括因特网、万维网、电话网和电视广播网,不论是有线的还是无线的数字传输网络;(4)多媒体应用,包括因特网上的广播、点播、电视会议等:(5)重要的标准、协议、学术组织和机构等。
《辞典》第2版的编撰工作主要完成了以下三项任务:
4.1删除词条
(1)删除了多媒体计算机本身的硬件和程序设计方面的一些术语;(2)删除了不受计算机控制的传统语音通信硬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术语;(3)删除了用文字可以表述清楚的插图;(4)删除了一些不常见的多媒体工具软件术语。
4.2修改词条
(1)审定了所有英文术语的中文释义,对大部分术语的释义进行了改写或补充;(2)完善了编撰《辞典》第1版时技术还不够成熟的术语的释义:(3)添加了在释义中用文字不易表述清楚的插图;(4)减少了同一英文术语的中英译名。
4.3添加新词条
(1)由于最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已经从多媒体数据处理发展到了多媒体信息处理,因此添加了最基本的信息处理方面的术语,如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内容的描述和处理方面的术语;(2)添加了最近几年在多媒体领域出现的新术语,如超级音乐光盘(SACD)、小波变换、H.264标准和无线多媒体等方面的术语;(3)适当选择并添加了已经进入和将要进入计算机系统的传统媒体的术语,如视像镜头(shot)方面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