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

1.1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无论其内容或形式,都与社会生活的需求直接联系,是语文知识相能力综合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不是为考试,而是因为它有很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语文知识是进行社会活动的必备知识,语文能力是进行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社会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质量。这种广泛的社会应用性还决定了口头语言活动与书面语言活动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同样重要。

1.2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的特点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语文活动和非语文活动没有明显的界限。凡有语言活动的地方,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包含有语文活动的因素。学校里的书法小组、文学社团、黑板报、壁报、手抄报活动,已带有语文课外活动的性质。即使是科技活动(如科技报告、写作科技论文等)及其它课程的课外书籍的阅说也带有语文课外活动的性质。

1.3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限制的特点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受课堂教学的约束和限制,都由学生独立选择、独立吸收、独立运用。这种自主性带来了强烈的涩味性。例如学生在自办刊物和向外投稿中,他们的习作不是作为错误的东西来批判,而是在适应某种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可想而知的。但这种自主性也能带来随意性,在跟着流行走和追逐新潮流中有时不辨真伪和美丑,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使他们及早把课外语文活动纳入自己成才的轨道,并具有鉴别真伪美丑的能力。这种自主性在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后将更增强其地位和作用,进入社会后将发展成为独立性。

2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

2.1以指导阅读为主的课外活动

配合讲读教学的课外阅读;配合社会教育的课外阅读;利用学校阅读园地的课外阅读;发展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才能的课外阅读。

2.2以指导写作为主的课外活动

指导学生写日记、札记、摘录;指导学生课外写文章,发表见解主张,抒发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积极为报刊投稿;指导学生编写墙报、手抄报等。

2.3以指导听说为主的课外活动

指导学生课外进行采访活动、整理会议记录等,指导学生课外朗诵活动;组织指导演讲会、报告会,组织指导讨论会、辩论会,组织指导故事会、戏剧表演等。

2.4其他方面的语文课外活动

如语文知识竞赛、语文能力竞赛、语文游艺活动、展览会、灯谜晚会等。

3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管理与指导

3.1语文课外活动的管理工作的关键

其一是制订周祥而切实的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计划应包括活动项目名称、目的要求、活动内容、实施步骤和方法、活动时间地点和规模、主要负责人等。其二是培养骨干、健全组织。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一定的活动制度。

3.2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3.2.1内容健康丰富与形式生动活泼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可根据社会和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来确定。要注意内容的实际性、针对性、时间性和地方性。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许多与最新信息有关。特别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中获得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关于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军事等方面的最新动态。许多语文活动也都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3.2.2寓教于乐,尊重自愿与积极指导、热情扶持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课外活动更要寓教于乐,要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体现自愿的原则,在愉快的活动中受益。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的作用方式,往往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这一点来说,母语教学的非课堂教学作用,远远超过其它各门学科,因为它有最广泛的学习环境和最广阔的学习途径。

3.2.3发现人才,发挥特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应鼓励并指导学生发展专长,指导学生及早把语文课外活动纳入自己成才的轨道。

3.2.4立足课内,利用课外,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立足课内指导课外,利用课外促进课内。语文课外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又是课堂教学的开拓。首先,任何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都不是从学校教育才开始的。儿童在入学之前,就已经进行了长期的语言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是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次,学校教育时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远远不限于课内,还广泛地存在于课外、家庭和社会中。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活动的范围和水平要不断地扩大和提高,对课堂教学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上学到的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要在课外活动中应用、检验和强化,并得到扩展和延伸。所以任何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都是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说,课外活动永远是课堂教学的背景。最后,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学校教育的结束都不意味着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的结束,而是进入了到更广阔的领域里完全独立地进行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的时期,它是课堂教学的广泛运用,是课外活动的直接继续。

参考文献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2篇

一、初中物理课外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1.物理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例如:在学到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的前一天,我布置了一道开放题: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制一个探究液体压强的仪器提供给老师,结果到了第二天,有一个平时不太善于学习的付强同学用大可乐瓶做了一个可见度非常好的器材让我记忆深刻,尤其是大可乐瓶上用图钉扎的三个小孔旁边他贴了三张小卡通,上面还各自写了“液面距我最深”、“液面距我最浅”、“液面距我不深也不浅”,(后来,我在大可乐瓶上加了个标签——“付强同学与深度”,将其存放在了实验室)。这为我讲到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且深度要自上往下算时带来了笑声,在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难点,而不是一味枯燥地强调二者的关系。另外,无意中也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2.物理课外活动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用,就要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得到满足,甚至产生新的求知欲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如学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自制望远镜等等。学生会从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中,看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因此,物理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更好地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二、怎样组织物理课外小组活动

1.物理课外小组活动的组织原则。师生共同参与,玩中求学: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让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觉地参加一两项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其兴趣、发挥其特长;同时要发挥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力量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一个好的教师群体是开展课外活动的保证,是搞好、搞活课外活动的必要条件。

活动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从找资料、阅读材料、做实验、搞制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过程中,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尤其是刚学物理的初中生,在发展兴趣的基础上,又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物理课外小组活动的组织形式。物理课外小组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组成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为10人左右,组织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小制作和小实验的内容。

科技小组:科技小组的活动有利于手脑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同时动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进学生去动脑,手脑并用,在动手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教具制作小组:这个小组的组织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帮助解决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仪器的不足。一般以每个小组5到7人为宜,由年级课任老师担任辅导老师最为合适。每个星期可集中活动一次,平时分散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可见,物理课外小组的活动形式多样,组织好课外小组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利,对学生更有利,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在组织物理课外小组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物理课外小组活动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性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但它的特点不像课堂教学,而是比较灵活。例如,遇器材短缺不能活动就不开展,连续几次,学生就会失望。教师要负责组织,保证质量;同时要发挥学校仪器室、实验室的作用。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义务教育;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21-01: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1、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2、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3、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2、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3、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4、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二)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活动课 实施方法

一、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课的意义

根据初中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当地生物课外活动课的资源分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

海拉尔地处祖国的北疆,冬长夏短,6、7、8、9月份是动植物比较多的,而7、8月份是学生期末考试和放假的时间,所以作为生物课外活动的野外资源,数量和时间都是很有限的。生物活动课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实验、制作、观察、种植、养殖、调查等等,所以在室内可进行的活动依然很多,但由于生物的特点决定上述相当多的一部分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设施空间、一定的资金和较多的时间才能很好的完成。我们五中刚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对于室内生物活动还需不断的创建和完善。

三、确立生物课外活动课的内容并实施

根据以上分析,这个学年我们确立了以下活动课的内容:

1.无土栽培西红柿。学生很容易理解无土栽培的相关知识,操作流程清楚、简单,是北方地区学生在秋后和冬天观察植物生长的好活动,08年11月份布置的无土栽培西红柿任务,有14位同学参加,7位成功结出果实,本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耐心和细心。任务完成不成功的学生,有的是气温过低死亡,有的是开花没有传粉造成无果可结。无土栽培是一个很能锻炼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素养的活动课。

2.水中的微观世界。7、8月份时可取水沟中或六二六小河中水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学生们很容易发现多种生命体,有些看上去还很恐怖,学生都非常兴奋,热情高涨,这个活动可以连续做几堂课,但镜下许多生物不知其名称,水蚤、水棉、水虿少数可认得。本活动能培养熟练操作显微镜的技能和镜下观察能力。

3.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这个活动用到了很多实验仪器,如天平、量筒、酒精灯、温度计等,对于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有很大好处,实验后需要相应的计算才能得出结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逻辑思考能力,一节课能完成,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立竿见影、短小的实验。

4.标本制作。北方的6、7、8月份是标本制作的好时期,讲解相关知识时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时让他们观看一些现成的动植物标本时,非常兴奋,学生们喜欢了解,喜欢看这部分内容,但是具体行动,如采摘、制作标本时积极性不高。

5.指纹的观察。此实验原理简单,操作简单,容易出效果,学生感兴趣,当堂课就能完成。

6.叶脉书签的制作。需在秋后做,春夏的叶脉太嫩,不能做成,这个活动需要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并煮沸,有一定的危险性,一堂课也不能完成。

7.知识讲座。《世界水日——有关于水的知识》《血型的遗传》《食物的营养与搭配》《蘑菇的养殖》,学生对单纯的讲座不是十分感兴趣,如果有影音、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会更加感兴趣。

四、实施生物课外活动课后的反思及对活动课实施方法的认识

通过这学年的活动课开展,我们认识到学生确实乐于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思维开始由感性向理性过渡,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在活动课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操作不规范,活动目的不明确,纪律差,表达交流草草收场等现象。为了避免以上现象,有效开展好每一次的生物活动课,在活动课实施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的、时间、地点、材料的选择、操作步骤、记录方法、组织形式、每个学生具体做哪些事情,都应明确,让学生对活动内容、步骤等一目了然,有更强的操作性。

2.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中,教师不要简单的将书上实验方案呈现给他们,要他们尽自己所能设计实验并实施,并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也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设计,也许最终没有完成实验,但会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3.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活动指导。比如无土栽培西红柿,由于持续时间达数月,并且必须做好观察记录,对学生的恒心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指导教师应该预见到:实验中途可能出现停止观察的现象,因此指导教师在实验开始时,应该让活动小组成员制订一个活动计划,明确哪一天哪一个时间完成观察,哪一天施肥加水,让所有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

中学课外活动记录范文第5篇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试验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是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但是课外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试验能力。我们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如何观察,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④提高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考虑原理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活动的方法、内容及组织

1、化学课外活动研究的方法

化学课外活动研究方法包括:(1)发现问题;(2)设计方案;(3)寻找并使用仪器;(4)实验操作;(5)观察、收集事实;(6)分析、处理事实与数据;(7)表达结果;(8)推广使用。

2.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通过规律教学,学习一般的试验方法的内容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着重掌握:①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发生反应(若能反应,需要弄清反应条件)。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溶解、过滤、结晶、再结晶的操作方法。

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制作家庭净水器,考虑各层的作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再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可以使学生明白固体加热装置操作的一般规律。

②选择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内容。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例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又如教师在讲解保护水资源过程中,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在化学课外活动内容选取中注意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培养

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师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课外活动或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④在化学课外活动内容选取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自己设计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3.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5至7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