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货币紧缩

货币紧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货币紧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货币紧缩

货币紧缩范文第1篇

人们可能会感觉奇怪,央行在最近半年多时间里,连连出手货币紧缩措施,几乎月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至于网民都戏称这是“月经调”,目前准备金已经到了21.5%的历史高位,可为何根本就压不住CPI?食品价格为何还是连续上涨呢?有趣的是,央行的措施没搞定猪肉,倒是把股市给打残了,上证指数近期连续下跌,A股的估值已经接近2008年历史底部的水平了,一些股民们在股市上损失的钱,足够他天天吃猪肉一直吃到老死。

有鉴于此,网民又编了这么个段子:货币紧缩不打猪价光打股价,这是在解决“根本问题”,先把你们这些中产阶级股民消灭掉,你们就没钱买猪肉吃了,天天萝卜咸菜,很快猪肉价格就要跌,而且再想涨也难了。

其实货币紧缩要能压住猪肉,反倒是一件怪事。央行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写着:CPI上涨就说明票子发多了,所以要通过货币紧缩措施回笼货币,这样一来大家就倾向于将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拿去消费,这样就能减少需求,于是物价就会下跌。从高鸿业先生翻译萨缪穆尔森的《经济学》到现在,千千万万中国学子都熟悉了这一条金科玉律,几乎没有人对此有怀疑。但是仔细研究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事情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以前,人们手里的钱主要去向是购买生活消费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紧缩确实可以压住通胀,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手里的钱主要去向是投资,比如买房和炒股,没有人会因为货币政策收紧而减少食品消费,但他们会因为宏观环境不佳而抛售股票,他们知道企业在这种形势下运转会越来越难。我们可以立刻预计,今年将会有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无门而破产倒闭,实际上这早就已经在发生了。温州、珠三角地区,大量企业倒闭歇业。

同时,我们也可以立刻预计,货币紧缩绝对不会降低食品价格,道理很简单,你什么时候见过某人去银行贷款买猪肉吃?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也就是说,到了某个生活水平就会多吃肉少吃菜,并不会因为央行的政策就改变饮食习惯。今年世界粮食主产区旱涝灾害频发,全世界的粮食减产已成定局,这必然会推高食品价格,但这种通胀和货币完全无关。这种“通胀”用紧缩货币是不可能解决的,反而应该放松货币,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的投入,这个时候越是紧缩货币,越会增加灾难的程度,试想如果企业都纷纷倒闭了,商品供应减少,物价岂不是必涨无疑?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1980年世界人口才44亿,到2000年就猛增到60多亿,现在已经超过了65亿,粮食产量跟上人口增速了吗?如果因为人口增加而造成粮价上涨,这和货币有关吗?

货币紧缩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货币紧缩;小微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22-01

1 货币紧缩及其表现

货币紧缩是指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来让市场上的货币供给下降,贷款减少,从而使得物价稳定或下降的一种货币操作方法。货币紧缩的常用的手段是:一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二是上调存款利率。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央行连续实行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连续12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银行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的历史新高,银行短期贷款利率高达6.31%。

2 小微企业及其作用

根据2011年7月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的通知》,对于工业企业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低于300人,且营业收入300万至2000万的为小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以下的为微企业。

数据显示,经过工商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能提供85%左右的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其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产值站国内GDP的60%左右,能上缴利税总额占我国企业的54%,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决定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3 货币紧缩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的影响

(1)货币紧缩使得经济运行系统中的资金短缺。

从2010年1月12日到2011年6月14日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据专家测算,银行准备金每上调0.5%,大概能减少商业银行3000亿左右的贷款额度,这样一来,12次上调意味着要减少商业银行3.6万亿的贷款额度。这样使得国民经济运行系统的资金短缺,所有的企业的融资都面临困境,小微企业也不例外。

(2)小微企业自身的局限。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小微企业自身的产权不明晰使得银行不想也不愿向它们贷款。小微企业的创建过程非常复杂,有的来源于国有、集体的转型;有的是合资合作创办;有的是投资入股的,这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所有权、使用权等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二是小微企业一般资产不大于300万,企业规模小,自身在财务决策,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信用等级低,资产负债率过高,普遍缺少专业性人才,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三是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皮鞋、玩具等不景气的传统制造业,这些产业已经到了升级换代的关口。在技术改造、引进设备需要更多资金投入时,资金短缺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上加难。

(3)国家制度上的障碍。

对于我国的小微企业而言,不但在市场准入方面有体制上的障碍,在融资上也面临着体制上的障碍。在货币紧缩情况下,银行会非常的理性,尤其是国家控股的国有银行,它在贷款时既要考虑资金的安全保障,又考虑行政力量。我国的国有企业既有行政力量又有资金安全保障,说国有企业有安全保障,因为国有企业是国家的,有国家的信用来保障,而小微企业既没有行政力量也没有国家信用,在货币紧缩情况下,能够贷到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

(4)金融机构方面的影响。

金融机构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成本相比大中型企业要高,风险要大。由于信息的问题,对小微企业贷款前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仔细、认真的调查和评估,从而造成较大的管理成本。据统计,大额的贷款的运作的成本为总贷款额的0.3%―0.5%,而小微企业的运作成本却高到2.6%―2.7%;二是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的最大的特点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严格监管下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之间缺乏竞争,贷方市场占主导地位,且由政府直接主导,缺乏民间融资元素,而民间融资机构缺乏,法律制度不完善,这样一来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4 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

(1)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是金融措施:在货币紧缩的情况下,对大中型企业要延续现有的政策力度,而对小微企业要定向宽松;二是政府设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正向引导金融机构调整服务对象,切实保障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制定以专利、品牌和订单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贷款的具体措施;三是财政措施: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并有利于其经营活动的规范化,可以采取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以及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点的财税政策,以缓解其融资困难的问题;四是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缺乏信用担保体系,如果建立具有政府背景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给小微企业的融资能提供坚强的后盾;五是政府应该引导城市商业银行与信用合作社明晰它们的市场定位:吸纳存款,发放短期贷款,为小微企业服务,在货币紧缩的现状下,它们应该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金融机构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是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设立对口的金融组织,如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科技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实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积极引导这些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二是让更多的民间金融真正阳光化操作,可以引导民间金融在合法化和规范化的前提下,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3)小微企业自身的提升。

一是小微企业本身要在财务上尽量做到合乎规则,同时多与会计事务所或审计部门多合作,健全并做好自己的信用记录;二是小微企业在应该强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进行治理的同时还要加强风险投资的意识。

参考文献

货币紧缩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货币紧缩;房地产融资;发展趋势

一、前言

房地产行业具有资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回报率高等特点,只有稳定资金来源、拓宽融资途径才能为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势如破竹。但由于房地产金融市场尚未完善,某些企业或投资方只顾眼前利益,盲目开发房地产,哄抬房价,造成房地产行业资金混乱的局面。为规范房地产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国家对此不得不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在货币紧缩的背景下,对于资金主要依赖于国内贷款的房地产行业来说,其融资问题更显严峻。因此,房地产必须勇于迎接新的挑战,开辟多元化的融资途径。

二、货币紧缩政策及其给房地产融资带来的影响

1.关于货币紧缩政策

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即货币政策配合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货币紧缩是一种货币政策表现。当市场资金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或经济泡沫时,国家就会选择货币紧缩政策来加以控制。从2008年“从紧”货币政策,到2009年、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自2011年开始,我国货币政策又恢复了长期以来的“稳健”。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银行的信贷来影响经济行为。货币紧缩政策即使银根紧缩,通过公开的市场操作、适当紧缩银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

2.货币紧缩背景下房地产融资面临的难题

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就是自有资金+预收款+银行信贷,易受货币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更加制约了房地产的融资口径。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时,各大商业银行以及房地产企业上交银行的法定资金就会增加,房地产自有资金相对较少,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也会降低,房地产信贷融资渠道也会受到影响,加剧了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当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提高时,商业银行的融资或向同行拆借的利率必然会上涨,这就导致房地产企业向商业银行融资的利率提高,从而增加了房地产银行贷款融资的成本。当货币紧缩政策采用公开市场业务时,央行会向市场抛售国债等有价证券,回收市场中的流动资金。这将导致市场中的货币逐渐减少,供不应求,促使商业银行做出借贷利率上升的对策,房地产企业融资会受到一定冲击。

三、基于货币紧缩的房地产多元化融资趋势

1.信托项目融资

房地产是成本高、周期长的行业,资金短缺问题伴随着地产开发的长期存在。随着我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持续贯彻执行,控制了房地产的银行信贷增量,房地产只有积极进行多渠道融资才能求得稳定发展。房地产信托是金融信托业与房地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具备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综合融资平台优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融资方法,能为委托人提供可靠的融资渠道,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企业良性发展。所谓房地产信托,即信托投资公司发挥专业理财优势,通过实施信托计划筹集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委托人获取一定的收益,也就是房地产开发商与投资人供需双方资金往来的桥梁。信托项目融资主要包括信托贷款、股权投资、股权证券化、权益转让和混合型。为规范信托业务、防范信托风险,房地产企业应发展多元化信托。首先要加强与信托公司的合作,与信托公司建立一种长期紧密的伙伴关系。其次要关注银监会的《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等有关信托方面的文件,保证信托项目融资的谨慎性、安全性。

2.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受国内政策国际资本市场影响,在国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的背景下,目前房地产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加大。市场对企业融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房地产应扩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利用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资产形式吸收资本市场闲散资金。直接融资即在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在金融中介的帮助下,共同确定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直接完成资金转移。作为金融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房地产进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具有以下优点:(1)资金供需双方根据各自条件,进行直接的合作联系,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2)房地产企业与投资人建立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作为债权者的投资人监督,将促进作为债务方的房地产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3)所筹资金具有长期性,非常有利于房地产应对货币紧缩背景下的融资难题。房地产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募集较多的、长期性的资金,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

3.私募股权房地产基金

在信贷、IPO、发债等融资渠道受货币紧缩政策刺激而逐渐疲软的背景下,私募股权房地产基金以其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方式成为房地产融资的一种重要趋势。所谓私募股权房地产基金,指的就是主要投资于房地产或房地产抵押有关公司发行的股票的基金。从是否直接投资于房地产这一问题来看,私募股权房地产基金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投资房地产公司发行的股票上,另一类是间接投资房地产业的基金,即房地产抵押基金。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私募股权基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基金公司成立专门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的私募基金,还有一种是房地产企业为自己的项目设立一支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房地产基金,可以有效应对当前银行收紧甚至停止房地产项目贷款,商品房预售受到限购等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影响,对房地产开发和在建项目提高资金保障。房地产企业通过设立私募股权基金融资,首先要有明确的投资项目和专业基金,预期的市场前景,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其次要有专业的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竞争力的管理团队,关注拟投资项目的运营团队和运营模式,确保项目运转有利可图。再者项目的开发不仅仅局限于股权,更要关注土地使用权的等其他有价值的投资方式。

4.夹层融资

“夹层融资”是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的投资形式。夹层融资的金融产品一部分可以转让成股份,一部分可以转让成债券;其偿还方式可以是本金和利息按月付给投资人,也可以在前期急需资金的时候只支付利息,最后才归还本金。夹层融资以其灵活性、快捷性适用于房地产业。其融资模式有三种:一是股权回购式,就是募集资金投到房地产公司股权中,然后再回购;二是房地产公司一方面贷款,另一方面将部分股权和股权受益权给信托公司,即“贷款+信托公司+股权质押”模式;三是贷款+认股期权,到期贷款作为优先债券偿还。作为一种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夹层融资可以避开银监会规定的新发行房地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开发商必须“四证”齐全、自有资金超过35%的政策束缚,根据自身的偏好和发展条件选择投资,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融资方式。

四、结束语

我国房地产融资本身具有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自有资金普遍不足,民间借贷和预售款项存在不确定风险,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不成熟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货币紧缩背景下,在房地产融资主要来源与国内贷款的现状中,银行贷款一旦严重受阻,房地产发展就会陷入融资瓶颈。因此,房地产只有积极进行信托项目融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私募股权房地产基金、夹层融资等多渠道融资才能求得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涛.宏观调控下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困境及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07:239.

货币紧缩范文第4篇

“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彭兴韵分析。

事实上,这一表述凸显中国明年发展任务的新变化。中国社科院4日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减少贸易顺差、抑制投资以及控制流动性过剩等成为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

平抑物价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物价问题是重点:“目前价格上涨的压力正在加大。”

事实上,今年8、9、10月中国CPI上涨率分别是6.5%、6.2%、6.5%,已经达到连续3个月超过6%。近几个月来,猪肉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物价飞升。

此外,中国自今年8月15日起将利息税税率从20%下调至5%,此举相当于加息近72个基点。然而,10月份CPI增速与中国目前3.68%的税后基准利率相比较,负利率水平仍高达300个基点,且连续11个月处于实际负利率之中,显示未来加息的空间依然很大。

同时,央行频繁动用货币政策工具,以期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并抑制引发物价上涨的过剩流动性。自2006年初以来中国已经6次上调基准利率,7次上调贷款利率,并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对于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指出:“目标在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还要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

“也就是从物价这个着眼点出发,考量的是宏观调控的全局性与协调性。”专家认为,在这个前提下,资源性价格改革还将继续推进,只有还原资源性产品价格才能促使投资回落、进而形成经济良性增长,也许短期内会给物价造成压力,但长期对经济发展和物价平稳有利。

此外,国际游资因预期人民币升值将会继续大量涌入中国,造成中国国内流动性过剩,进而冲击中国物价水平,这也将增加中国政府未来的调控难度。

央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中国当前流动性形势依然严峻,央行有必要继续加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同时逐步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加大对冲力度。

抑制投资

国家统计局11月16日公布,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8.9万亿元,同比增长26.9%,为今年最高增幅,同时也略高于去年1-10月的26.8%,由此推算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约31.7%;累计和当月的投资增速均创出今年年内新高。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钢铁和建筑材料等过热领域投资的一项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同时也是此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法国巴黎银行的分析师们指出,市场担忧地产开发领域及制造业的投资增长,认为这些行业已持续过热;一系列最新数据说明中国央行采取紧缩措施是必须的,有关年底前将再次加息的预期也因此获得支撑。在专家们看来,政府准备且采取更加积极的紧缩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是必须的,以此来避免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或2009年初出现硬着陆。

并且,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1月16日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仍居首位,同时,中国正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

严控贷款

会议指出,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此,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宏观部经理李慧勇解读说,“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是新的提法,这表明明年的货币政策会在价格和数量两方面进行调控。

业内人士预计,明年人民币加息会在100个基点,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或提升至15%水平,央行将继续扩大特别国债的发行,并提高向市场直接发行的规模。根据其预测,明年人民币将实现更快的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将超过8%。

由于今年各商业银行贷款发放额度“超标”太多,李慧勇认为,明年央行可能会严格按季度考核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情况,不会等问题出现,再采取措施。

国金证券指出,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8%。在此背景下,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已上调9次,但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依然处在较高水平,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国金证券认为,央行未来仍有可能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紧缩范文第5篇

现代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黄金非货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1976年1月,各国经过几次协商,达成了所谓的“牙买加协定”,并通过了《第二次修正案》。《第二次修正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黄金非货币化。至此黄金退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舞台。在各国的汇率决定过程中,黄金不再发挥作用,黄金价格也随即剧烈波动,黄金储备也不再作为支付手段来平衡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以黄金非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蕴含着极大的不平等性和不对称性。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组织和原则的制定并不能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发挥作用,它不但没能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进一步激化。如多元化的储备体系、汇率波动的频繁化和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都加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深化以及世界经济联系紧密性的加强,信用货币的不稳定性渐渐凸显。

一、黄金再货币化的原因

2007年4月由美国次债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美元贬值趋势不断增强,人们在认识到信用货币所包含的风险的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黄金在规避信用货币的信用风险、规避汇率风险和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等主要货币脱离黄金而成为国际货币,不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失去含金量后的纸币充当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时,无需承担像黄金一样硬性价值的责任,仅以一国财富和信用作支撑。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在美元主导国际货币37年时间里,仅13年是强势美元,近2/3时间是弱势美元。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庞大的双赤字,采取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从而把美国国内的风险和压力转移给了其他国家,持有美元储备越多损失越大。也就是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当多种纸币参与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工具的竞争,而美元又不断贬值时,不受国家及政体影响的自身拥有价值并以其价值承担责任的黄金成为国际储备重新回归的对象,各国又开始增持黄金。所有这些都证明,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找不到更权威的国际货币可以替代黄金,黄金充当货币的天然优越性是任何其他资产都无法比拟的。

二、黄金再货币化的内容

黄金的货币功能主要体现为价值尺度、财富贮藏、融资功能和支付功能。黄金再货币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回归黄金在货币体系中的这些功能,并使其优越性充分体现并发挥作用。

(一)重现黄金完美价值尺度的功能

通过黄金再货币化,使各种商品直接与黄金挂钩,以黄金表示商品的价值。设计一定的规则使各国货币也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之间比值一定。所以,所有物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价值都是一致而且恒定的,不会因为所在国别的不同而不同。并且一国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一致,避免了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商品价值不统一而带来的麻烦。

(二)增加各国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的比例

黄金储备完全属于国家范围,可以自动控制,不受任何超国家权力的干预;其它货币储备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须受承诺国家或金融机构的信用和偿付能力的影响,债权国家处于被动地位,远不如黄金可靠。规定各国黄金储备的一定比例主要是想通过要求各国要将黄金作为本国信用货币发行的后盾,必要时刻仍可规定本国货币与黄金的一定对比关系。

目前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黄金储备总量占世界总量的75%。美国的黄金储备不仅排名第一,而且超出排名第二的德国一倍之多,差不多占了全球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一。美国不惜高额的成本储备黄金,可见其对黄金储备战略意义的重视。这足以说明,黄金从来就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退出过货币领域,而且在美元地位不断削弱并且新的世界货币没有诞生之前,黄金的货币属性不但不会削弱,反而在渐渐增强。尤其在国际局势动荡、发生金融危机时,增持黄金是各国央行的首选。

(三)进一步发挥黄金在国际货币舞台上的融资功能

黄金融资功能历来受到各国中央银行的青睐,为各国政府在国际融资活动中充当了重要工具。1991 年,印度国大党执政期间,为了取得国外的贷款,把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抵押给国际金融机构。由于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 印度的外贸发展迅速。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政府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发动民众,收集民间黄金250 吨,并兑换成外汇,用于弥补贸易赤字,从而缓解了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的冲击。这足以说明,当一个国家发生经济、金融危机需要在海外融资时,黄金是最好的抵押品,是世界公认的偿付手段,一旦债务国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债权国有权把黄金兑换成任何货币,这就是黄金的融资作用。如果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在信用扩张的同时能有以自身所拥有的黄金作为约束,那么危机的严重程度以及波及范围就能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四)充分发挥黄金的国际支付功能

国际清算银行至今仍将黄金列入可接受的国际清算工具。比如,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无法用其他办法(如借款等)解决的时候,便会动用黄金予以清偿,这同样是各国央行储备大量黄金的原因之一。黄金的国际支付职能,各国都愿意接受。而用其他国际信用货币清偿外债,如果遇到某种信用货币持续贬值,债权国就会对某种信用货币表示不接受甚至不认可。而黄金是一种突破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的国际公认的资产,加上其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和易变现性,在信用货币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便毫无异议地成了最后的支付手段。

(五)发展“e-黄金”

“e-黄金”是美国一家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因特网的电子货币,它以100%的黄金为基础。当用户需要使用“e-黄金”货币时,可以按要求以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完成结算,收支结算可以精确到0. 00001盎司。如果对方也是“e-黄金”用户,那么就可以直接划拨“e-黄金”来完成支付;如果不是“e-黄金”用户,则该公司会将“e-黄金”换成某种货币完成支付。鉴于因特网的无国界性,“e-黄金”也是无国界的。

“e-黄金”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它具有即时支付功能,比持有金币、金条和黄金期货合同等工具要便利,克服了黄金不易携带的缺陷。虽然“e-黄金”还只是刚刚起步,如果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那么黄金将重获新生,实现再货币化。

三、黄金再货币化的意义

(一)黄金再货币化能规避信用货币的信用风险

国际外汇储备货币主要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这些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发行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资信度。债权国持有信用货币,本质上只是拥有一纸债权,这种债权最终能否实现,受制于负债国家的信用和偿付能力。

2001 年,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曾在美国国会有关会议上强调指出:“黄金仍然代表着最后的支付手段。德国在战时就只用黄金购买物资。在某些时候,纸币是没有人肯接受的,但是黄金在任何时候都行得通,它是最后支付手段,增强了货币的稳定性,是货币的最后价值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都保有黄金的原因。”

(二)黄金再货币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在黄金再货币化的条件下,各国的信用货币与黄金建立一定的比价关系,比如:按照货币发行量的60%保有黄金储备,这样任何一个国家就不会发生以邻为壑的滥发货币现象;并且黄金供应量不可能无限扩张,所以各国可避免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而大量发行信用货币所带来的恶果,抑制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在黄金再货币化的条件下,因黄金购买力的稳定性就决定了各国信用货币币值的稳定,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信用的扩大,同时它使生产成本较易于计算,生产的规模和固定投资的规模不会因币值变动而波动,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黄金再货币化可以使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得到自动调节

当一国的价格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于是黄金流出,国内必须相应减少货币供给,因而价格下降,贸易商品反向流动,国际收支逆差得以自动矫正。

(四)黄金储备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需要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国家间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这些都足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所以应大量增持黄金储备。

现今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弱化和无序状态导致的金融危机频频爆发,以及严重程度的节节攀升,黄金再货币化的理论探索对未来货币体系的改革将产生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76~180

[2]王仲会.《黄金・货币・金融安全》[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

[3]周洁卿,黄金储备变动与黄金货币地位[J],黄金市场,200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