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心理健康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范文第1篇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1.不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父母是幼儿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有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依托爷爷奶奶或亲戚带孩子,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很多单亲家庭孩子或留守儿童显得孤僻、内向、沉默寡言;有的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很多幼儿因为父母的护短,表现出任性霸道、目中无人、为所欲为;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子女过于溺爱,致使孩子变得依赖性强、性格懦弱、缺乏独立性,环境一有变化,便无法适应,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过分溺爱还使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习惯得不到良好发展;有的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弱点,对其行为不分好坏,一味欣赏、赞扬,放弃要求,使孩子愈发贪婪自私,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有的家长对于女要求过高,过于严厉,使孩子在高压的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

2.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爱模仿是幼儿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模仿的对象往往是教师。教师的个性品质、文化素养、行为举止(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现在教师队伍中,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据专家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态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一些教师由于家庭问题等原因的影响,经常表现出烦躁、爱发脾气等不良行为,甚至有的教师经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此外,许多独生子女被关在家里,很少有与外界接触及同伴交往的机会,封闭的生活形成他们“不合群”性格,从而表现出孤僻、内向等不适应群体的个性。同时,社会上不良风气和媒体中出现的暴力行为、不健康内容等,也给幼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二、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主要对策

1.家长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家长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孩子的表率,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要把孩子看成是家庭中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成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蹲下了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要鼓励、支持孩子和同伴交往。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接触社会,结交朋友,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要创设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乐观、愉快的情绪对孩子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父母应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烦恼、伤感和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给孩子适度的爱,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对孩子的缺点,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开导,孩子有点滴进步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主阵地。(1)要合理设置环境,创设良好心理氛围。幼儿的情绪容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良好的环境创设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幼儿调节好心情。(2)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幼儿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活泼幼稚的孩子,工作繁琐,特别是现在家长对幼儿希望值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教师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以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面对每一个孩子。(3)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行为规范,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以自己高尚的品德、积极的态度、乐观的情绪影响幼儿,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幼儿,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4)在幼儿的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孩子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氛围。要保持对幼儿纯真的爱,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让幼儿体验到安全感和亲近感,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针对不同幼儿个性特征和个体差异,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能力,正确的竞争意识,不畏艰辛、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58-02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当前有必要强调重视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并切实抓好。

新《纲要》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利于人们克服对幼儿健康的片面理解,对幼儿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指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正确的健康观”强调一种健康的整体,这种健康观是与国际社会对健康的新认识相一致的。

二、幼儿园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知行脱节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保护幼儿的健康,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而不是单纯地指不患疾病。即健康不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而且涉及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健康的整体定义。在幼儿园内,很多教师已经明白健康的新概念,并且也知道维护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然而理念上的重视并未化作行动上的体现。在幼教实践中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或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现象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健医生或专职心理教育者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保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2.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目前,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中,并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心理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更不要说构建心理教育体系了。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却没能扎实地实行,当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出现时,教师们或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进一步加剧了幼儿不良的心理。

3.忽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崇高的特殊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职称评定,业务竞争,应试教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竞争,会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显得尤其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成长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家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不同步性。现在的家庭常常是“四二一”家庭,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家长们呵呼备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娇宠溺爱,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在物质的极大满足中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部分家长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模糊不清或知之甚少。家庭生活的环境不良,人际关系的紧张,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常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如爱发脾气、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任性、退缩、易哭泣、过分敏感等;幼儿园中也常见到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如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攻击性强等;而家长们并不认为幼儿的心理出现问题,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明显滞后。

另外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一味地欣赏鼓励孩子,造成幼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老师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严格要求也当成不尊重孩子,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

三、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1.知行统一,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只有思想、理念上的重视,而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内容相支撑,是不能很好落实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此,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把心理教育理念上的重视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主要内容与途径,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能技巧,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如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我是健康小明星”,从各个领域有意识地渗透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扎扎实实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因此,就要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邀请专业人员系统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方法。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内涵:积极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对现实(包括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的良好态度特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情绪、性格、意志品质。教师逐步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定期交流应用心理学知识、管理教育幼儿的经验和体会,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减少孩子们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俞国良博士打比方说,心理问题就像煮饺子,可能在幼儿园就“下锅”了,但到高中、大学才浮上来。心理问题一旦产生常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由此可见幼儿心理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教师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工作中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以“情”管人,以“情”感人,尊重教师,激发教师们工作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体验成功,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职业幸福感;生活中真诚地关心教师,切实解决教师的切身利益,做好教师的自我调控,增强自我修养,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4.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对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家长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普及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家长来说更显重要。

总之,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联系,广泛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幼儿园、社会、家庭合一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贺银才.浅谈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2]张丽清,林党柒,赵琼,尹红.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浅论[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02).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性格缺陷;社交能力;自信心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其身体的健康发育,还应给予其心理成长足够的重视。然而,对儿童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无法通过传统课堂模式达到预期效果。儿童具有其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包括性格特点、认知方式、社交能力等,教师只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儿童心理健康特点概述

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刚踏入学校,以相对独立的意识进入社交环境,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因此容易出现自卑感、孤独感、胆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心理缺陷,其中,自卑感与胆怯、孤独感相联系。儿童由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好等因素容易在集体中产生异类感,从而造成自卑心理,由自卑心理引发的社交方面的胆怯心理,将导致严重的孤独感。对于心理较为脆弱的儿童来说,孤独感无疑是阻碍儿童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另外,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则是另一种极端的缺陷心理状态,其主要是由于儿童未成功完成从家庭到学校的角色转型,将自己视为集体的中心,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而导致自私的心理状态。以上提出的几点缺陷是较为典型的儿童性格表现,而从现实教学中可知,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将更为复杂。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科学、有效、适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概述

体育是小学课程的必修课之一,旨在锻炼儿童的体格,帮助其健康成长。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主要包括小组球类比赛、队列游戏、组间跳绳比赛、沿圆圈等距慢跑等,不同的教师可采用或创新不同的体育游戏模式。体育游戏的设置和安排同样具有专业性和必要性。例如,在进行小组球类比赛时,首先,教师应在分组环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分配依据包括学生性格特点、球技实力、身体耐受力等;其次,教师应设计好体育游戏环节和步骤,避免游戏过程混乱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游戏行为,针对学生性格特点进行鼓励性评价。体育游戏模式不仅能达到锻炼学生体格的目的,还能促进学生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

三、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综上可知,科学、合理的体育游戏能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而传统的课堂与课后的随机交流都无法达到体育游戏所能达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传统课堂教育的重点在于教学,课堂小组讨论等模式并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平衡,甚至容易出现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心理缺陷加重的后果。另外,课后的学生自由活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但对于自卑、胆怯、内向型的学生而言,自由活动同样会使其感到不安。而设计合理、科学的体育游戏则能弥补其他学校活动的不足。笔者将体育游戏的具体优势主要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体育游戏弥补了儿童的性格缺陷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具有体育课程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学生不仅要严格执行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开展;所有类型的学生需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和交流,这就弥补了学生课余时间自由活动的缺陷。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游戏多与其他性格类型的学生接触,而性格急躁、自私的学生也能通过强制性的体育游戏不得不与其他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如此则容易产生性格相互影响的效应,达到儿童之间相互弥补性格缺陷的效果。

2.体育游戏增强了儿童的社交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不仅能使其性格缺陷得到弥补,还能通过团队间的相互合作和帮助提升其社交能力。例如,在进行组间跳绳比赛时,同组学生必须商讨比赛策略,并进行阶段比赛安排;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因某些学生的失误而导致全组成绩暂时落后,此时组内沟通将对比赛结果产生关键性的作用;在比赛结束后,胜利组与失败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样至关重要,此时,教师应对整个体育游戏过程中所出现的沟通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所有行为进行适当评价,以帮助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从而对其社交偏好进行正确引导。另外,体育游戏通常强调团队合作,因此,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要想取得优势,必须自觉与同伴合作,通过互相帮助完成游戏任务。可见,体育游戏能在规范的环境中有方向地锻炼儿童的社交能力。

3.体育游戏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体育游戏既属于团队活动,又属于个人活动。学生不仅要在游戏中协助团队共同完成游戏任务,而且要认清自身角色,明确个人在游戏过程中的职能和重要性。在每一次独立完成游戏任务的时候,都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尤其是男同学。而当学生明确自身在团队胜利中所起的作用时,更能进一步提高其信心。对于在游戏过程中处于劣势的团队,教师要及时为其分析失败原因,使学生能理性面对失败,并友好对待同伴的竞争队伍。注意,进行原因分析和评价时,教师应避免将失败原因归结于学生能力问题。

体育教学虽可理解为对学生进行体能教育,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生理均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任何活动都必须兼顾其心理健康发展。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是促进学生交流、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教师可通过有计划的、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对学生进行体能、人格的共同培养。

从上文分析可知,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体能锻炼,还能通过团队游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为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基础。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其后期的性格养成至关重要,而体育游戏既能为儿童提供团队合作体验、快乐体验以及成功体验,更能为其增加失败经验、非团结体验等,由此可见,体育游戏可从各种心理体验出发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为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志林.如何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6).

[2]饶利.体育游戏理论与教学实用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1(38).

[3]童淑丹.小学传统体育游戏编创与实践[J].青少年体育,2013(05).

[4]贾喜中.浅谈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J].文学教育:中,2013(06).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目前不少幼儿存在种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如独立性差、心理脆弱、任性、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笔者研究分析,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幼儿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幼儿期的心理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与对未来的态度。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适应能力教育

要对幼儿环境适应能力进行指导,让他们尽快走出家庭,面对新鲜的社会,适应在各种环境下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园,培训班、各种公共场所等。

2.人际关系教育

幼儿成长过程中,生活环境的扩大,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增加了学习任务。幼儿在被动式的学习氛围中,有可能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从而产生了学习压力大,困难多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引导。

4.行为能力教育

3-6岁的幼儿,规范行为能力是比较好的时机,从小灌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未来的成才起关键作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不恰当

现代化的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视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视情感需要的满足。如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重动作技能熟练,忽略幼儿个体差异;重体育活动形式,忽视幼儿身心特点;重自体功能,忽视幼儿个性、德育、美育等的培养。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仅错过培养幼儿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而且还使孩子对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心。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缺乏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

幼儿期所面对的人际关系主要为师生关系、幼儿间关系。

1.师生关系不和谐

幼儿年龄小,对社会比较陌生,渴望有安全感,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些教师在处理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以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为出发点,专制地强迫幼儿接受,使得幼儿产生敌对情绪,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出现焦虑、不安、退缩的情绪,对外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2.幼儿间关系不和谐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幼儿处于发展期,交往能力较差,在加上幼儿个体差异,内向的幼儿会缺少同伴,在幼儿园中被冷落。这种不和谐的环境使幼儿感到孤立无助,如得不到及时心理辅导帮助,就易形成心理障碍。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

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理论,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心理辅导水平,与幼儿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要引导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行为。可以通过成立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对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二)开展家长心理教育培训,促进家园互动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幼儿一种稳定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家长作为家庭心理氛围的主导者,对幼儿心理健康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开展家长心理教育培训,让家长多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尊重理解幼儿心理想法,保持良好沟通环境。同时,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帮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可以开展以下活动:在家长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定期开展有关心理方面的亲子活动;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幼儿,成立专门幼儿园家长心理保障体制。

(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建立幼儿心理档案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每个幼儿心理发展中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档案是对幼儿个体智力、性格特征、心理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测试后建立档案,作为心理教育的参考材料。能客观真实地连续关注幼儿个体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心理教育措施。为幼儿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幼儿进行追踪记录并邀请专家、教师分析讨论,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幼儿个人基本情况表,幼儿个性特征表,幼儿心理问卷调查等建立相关档案。

(四)充分创造合理环境,确保幼儿形成健康人格

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幼儿园、家庭需要给幼儿营造一种充满温暖、关爱的心理氛围,给予幼儿安全感和亲切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结束语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幼儿教师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人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刚.现代幼儿素质教育新观念[J].2015 (06).

幼儿心理健康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形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得也越来越快,不仅是成年人的工作,幼儿的教育也变得紧张跟力不从心起来。如摘要所论述,幼儿是21世纪社会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些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的如何,特别是心理素质是否随着社会的日益强大也变得强大,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命的保护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这里所说的健康不仅指幼儿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且不可懈怠,不仅家庭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也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甚至走进幼儿教育的课堂都是很必要的。然而通过我多年的观察和实地考核,不少地区的幼儿心理教育做的并不到位,甚至有不少地区为了典型培养一些反应比较快的小学生,经常忽略其他反应稍微慢一些的小学生,本人认为,这种做法绝不可取,必须摒弃。所以本文从我国幼儿心理教育的现状出发,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提出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及如何正确、有效的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现阶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的有压力

在日益竞争的压力下,我们会经常听说幼儿教师的压力逐渐增大,他们经常抱怨:“这些孩子不好管教”、“孩子太调皮”、“孩子不听从管教”等,这些老师表现的工作中积极性不高,还经常抱怨,工作没有可以值得使他们提高提高他们积极性的地方,“愁死了“、”累死了“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这表明我国幼儿教育的老师的心理也不是和健康,熟知,一个心理不健康的老师,怎样会教导处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大多数老师还普遍存在着自卑心态和嫉妒的心理,幼师之间的竞争已经形成了不良的恶性竞争,严重不利于幼师心理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幼师的心理教育也极为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今的社会造假普遍存在,比如现在讨论的幼师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幼师教育工作中,不少幼师几乎没有幼师的工作证,幼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由于基本功不行,在面对幼儿的一些了心理健康问题是往往也是手足无措,不能对幼儿表现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矫正等。

(二)重视不够、观念落后

1996年3月9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2条就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然与国家的政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即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第一,我们利用幼儿园的一些教学设备,加强宣传,加强引导,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二,我们要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们在家里的时候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幼儿的心理教育仍然是表层现象

在大多数幼儿教师看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孩子的思想问题,是思想的不健康 ,所以大多数老师就从思想教育出发,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更堪忧的是,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被教育工作者认为家庭的问题,不是他们所能及的,所以干脆就把这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交给了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不在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即使有些幼儿园还在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只是表象工作,甚至有的幼师还强迫孩子说,那样做不对,这样做才对及应该怎么去做等等,严重扼杀了幼儿的心理想法,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仅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没有丝毫的帮助,甚至较大的负面影响也会接踵而至,比如幼儿会表现的没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讲出来等等。

(二)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细心进行观察,你几乎就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时不时的有这样的表现,如:多动症、吮吸手指、焦虑、忧郁,发呆等,这些从某些方面也说明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办园水平,师资力量,并且主动和家长一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现在社会一些不好的现象对孩子们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龙素华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11年19期

[2]姚本先 邢贯荣 高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毫州市幼儿园 》2007年5月19日

[3] 古淑青 赵荣霞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教育现状分析 《学理论》2012年09期

[4]王彩凤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