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圣主苏勒德祭词”解读
宗喀巴大师为蒙古人的述论
蒙古族新生儿洗礼习俗研究
论喀尔喀右翼扎萨克图汗素班第与清朝的关系
蒙元时期几款圣旨的书写年代考
纳·赛西亚拉图系列散文《童年》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古代蒙古人常用的祭祀品及其文化内函
关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思考
蒙古人的游牧生活与生态观的内在关联
论蒙古人与草原及五蓄的三重关系
论巴·布林贝赫诗歌的抒情模式
从民间文学研究到民间文化的文化人类学研究
科尔沁地区当代乡土小说的话语节奏探讨
蒙古族民间故事中的燕子和喜鹊的拟人化形象分析
从蒙古文行书书法作品看美学风格的演变
科尔沁民歌的审美模式探讨
从岔曲腔词的借用关系看清代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传统蒙古包的建筑结构、材料与装饰特征研究
匈奴青铜艺术动物形象分析及其对蒙古族造型艺术的影响
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名词语义网络研究
建立青海省海西蒙古族民间文学数据库的紧迫性
蒙古语肃北土语单音节词的重音初探
现代蒙古语句法标注体系的依存语法研究潮尔艺术大师琶杰
蒙古族作家、学者、文化功臣额尔敦陶克套
论阿旺图丹的戏剧理论
利用汉文文献史料探究阿尔寨石窟
墨日根葛根《金珠》利用的汉文文献来源
黑城出土的十四世纪蒙古文文书研究
蒙古族历史上的《青册》一书考
浅论鲜卑部的统一与分化原因
论蒙古文《格斯尔传》中佛陀与帝释天的关系
青海《格斯尔传》的传承与演化概况
论蒙古族民歌的圆形思维特征
陶格涛胡之歌被称为陶老爷之歌的缘由
20世纪卫拉特文学的奠基者额·根杰
论现代蒙古族文学启蒙思想
女诗人现象研究
论古代蒙古人的生态保护意识
论游牧民族的文字经验
蒙古语名词的情感色彩内涵研究
蒙古语双根词与复合根词的差异
言语义型与语言环境的关联
满语的内折法构成的词语分析
蒙古语与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辨别法
蒙古语信息处理资料库管理系统方案
从跨文化角度谈蒙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论《 》一词的演变
蒙古族敖包祭祀习俗的象征意义
试论成吉思汗助力观
阿拉善民歌搜集研究综述
草原文化理论建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探讨
游牧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世纪蒙古族文学史学研究——以蒙古国文学史为中心
蒙古族古代汉语文论特征
叙事民歌的叙述程式母题
布和德力格尔小说语言的文学语言学分析
从赛春阿《信十二》谈其文学观
叙情散文与散文诗的区别
“新民歌”的性质特征初谈
《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从事实到电影
清朝阿拉善和硕特旗财政状况
清朝阿拉善和硕特旗牧场保护措施
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依法解决喀尔喀内乱
清朝喀尔沁左旗的人口与社会问题历史·文化
2、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
3、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4、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5、泼墨三千烟火,许你一世迷离。
6、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7、一起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8、立春将至满园红,万朵千枝露笑容。
9、暮霞如烟,浮云千幻,石竹清音枫铃杳;闲人庄生诗酒仙,借酒一杯任逍遥。郢都布衣,孤风诗月,去留无意梅梅鸟;栀子花开土花翠,秋塘寒玉雨荷老。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解释为,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其实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中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h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中曾讲“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学习以实现远大理想。
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遂斩首。
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曾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去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以柔克刚”的态度就是用柔软的东西去克制刚强的。
【关键词】 确山方言;古语词
确山地处豫南,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南边缘,南邻信阳、桐柏,西依泌阳,北连驻马店,东接汝南、正阳。确山方言属于中原官话蔡鲁片,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都读[ts tsH s],跟古精组字合流。在确山口语中活跃着许多词语,当地人认为是“土得掉渣的”,但仔细追究,却发现许多可在古文献中找到说明或语例,是地道的古语词。本文旨在通过对确山方言中遗留的单音节古语词的考察为汉语方言研究提供素材。文中注音用宽式国际音标,声调采用五度标记法。
1 抱[pau41]:孵
《方言》第二:抱女勉(匹万反,一作娩生),耦也。(耦亦匹,互见其义耳。音赴。)荆吴之间曰抱娩。《广韵》:“抱鸡伏卵。音薄报反。”今确山方言仍称孵小鸡蛋为“抱(或'')鸡儿”。
2拌[pan55]:扔。
《方言》第十:“拌,弃也。楚凡挥弃物谓之拌”,郭璞注:“今汝颖间语亦然。”确山方言仍沿用此音义,如“用不着的东西,拌白(扔掉吧)。”
3班[pan24]:伙。
《方言》第三:“班,,列也。北燕曰班,东齐曰。”今确山方言,“班”有类、组、伙、部分等的意思,常以儿化形式出现。如:“你俩一班儿哩,别打架。”
4,也作[piN55]:自敬。
确山口语表某人高傲、自敬时常用。如:“他那人哩很,一般人他不理。”《方言》:“,浚,敬也。秦晋之间曰,齐曰浚,吴楚之间自敬曰。”王念孙注曰: “与通。”
5襻[pHan41]:系纽扣或串裤带的布套。
确山方言中常说裤上穿腰带的套儿叫裤襻儿,鞋上的长带儿叫鞋襻儿。《广韵》普患切,注曰“衣襻”。
6谝[pHian24]:夸耀(贬义)。
这一词语上古已出现,沿用至今。《说文》卷二下:“谝,便巧言也。从言,扁声。《周书》曰:'雀戈雀戈善谝言'。《论语》曰:'友谝佞。'”确山方言称逞能为“谝能”,说某人爱夸耀也用这个词,如 “穿个新衣服就谝不完。”
7帔[pHei55]
《方言》第四:“,陈魏之间谓之帔(音披),自关而西或谓之(音碑,今山西语然也)。《广雅》:”绕颈帔也。“ 《说文》卷七上:”帔,弘农谓帔也。从巾,皮声。披义切。“今确山方言中把可以披在身上、领口有系带的衣服叫帔风。
8[pH”n55]:吹牛,说话。
《说文》卷八下:“,吐气也。从欠,声。普魂切。”《元曲选・东堂剧第四折・殿前欢》:“你便是说天花信口,他如今有时运。” 今确山方言称聊天儿为“空儿”,说大话为“”。如:“他那人好,嘴里没个实确话儿。”
9副[pHi41]:把木材砍开。
《说文》卷四下:“判也。刀,。《周》曰:'副辜祭。'芳逼切。”今确山方言常把将木材剖开这一动作称为“副[pi41]”,如“副竹竿、副木头”。
10讨[tHau53]:做事。
《说文》卷三上:“讨,治也。从言,从寸,他皓切。”确山方言常用在大人对自家孩子的不作为无可奈何,不愿再操心而发牢骚时,如:“这孩子不听话,我也不给他讨了。”
11剔[ti24]:把附在上面的东西清掉.
《说文》卷四下:“剔,解骨也。刀,易。他切。”今确山方言在说将骨与上面的肉分离时用“剔”,如“叫骨头上的肉剔下来”。
12 蠡[li41]:从中间剖开。
《方言》:“,蠡,分也。(分割也,音)。曰,楚曰蠡,秦曰。”今确山方言常把剖开物体这一动作叫“蠡”,如:“把竹竿破破,蠡成小篾子。”“把鱼肚子蠡开。”
13馏[liu41]:把凉熟饭放到笼屉上加热。
章太炎《新方言》:“《尔雅》注:之曰,均之馏。今河南人面为饼,再则谓之馏。”确山方言仍沿用此义,如“今儿不做啥饭了,就馏馏馍。”
14[kua55]:
《方言》第三:“,(五瓜反,皆化声之转也),涅,化也。……鸡伏卵而未孚(音赴),始化之时,谓之涅。”今确山方言中把孵不出小鸡的蛋叫蛋。
15鬼:狡黠。
确山方言说某人机灵、狡猾时常用此词,如“他鬼哩很,一般人斗不过他。”“鬼”的这种意义产生较早,《韩非子・八经》“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方言》卷一:“虔、黠……鬼,慧也.”注曰:“鬼者,方言。魏之或慧曰鬼。”。
16薅[xau55]:拔。
《说文》:“薅,拔去田草也。从蓐,好省声。”确山方言中仍用此词表“拔去”的意思,既可指拔去田草,也可用于拔所有较小的植物,如,“到园子里(菜园)薅棵葱。”
17[xuan41]:指禽类和鸟类下蛋。
《广韵》云霞二十五愿:“,芳万切。”注:“息也。”今确山方言仍称家禽、鸟类下蛋为蛋,音义与《广韵》同。
18扌党[xaN24]:用棍打。
《广韵》去声四十二宕:“扌党,胡旷切。”注解《广雅》云:“槌打也。”今确山方言说用棍打时仍用这个词。如:“他再不听话儿你就扌党他几棍子。”
19袷[t?ia53]:双层的不带絮的衣服。
《说文》卷八上:“袷,衣无絮。从衣,合声。古洽切。”确山方言称手工做的不带棉絮的双层衣服为袷裤、袷袄、袷衣。
20蹇[t?ian53]:爱动,不老实。
确山口语中说到某人爱动时仍用这个词。如:“这孩子蹇的很,就不知道老实一会儿。”《方言》:“蹇,妯,扰也。人不静曰迪,秦晋曰蹇,齐宋曰妯”。
21[t?ian41]:开玩笑。
《说文》:“,善言也。从言,戋声。一曰:谑也。慈衍切。”确山方言仍沿习“谑”的意思和原读音。如:“没事儿,不是打架,他俩着玩哩。”
22[t?Hyo24]:敲击。
《说文》卷十二上:“,敲也。从手,声。苦角切。”今确山方言常把捣蒜汁说成“蒜汁”,捶人说成“两锤”。
23盅[tsuN24]:酒杯。
《说文》卷五上:“盅,器虚也。从皿,中声。直弓切。”确山方言中仍称酒杯为“酒盅儿”。
24皴[tsHun24]:皮肤因受冻而裂开。
《说文》卷三下:皴,皮细起。确山方言说手脸起细纹仍用皴,如, “搽雪花膏,要不脸会皴。”
25杀[sa24]:切。
“杀”这一词出现的很早,词义变化不大,《说文》卷三解释道:“杀,戮也。”确山方言说切西瓜为“杀瓜”,如:“天热,杀个西瓜吃吃吧。”
26纫[z“n41]:以线穿针。
《方言》第六:”擘(音檗),楚谓之纫(今亦以线贯针为纫,音刃)。“今确山方言仍把以线贯针这一动作叫做纫针。
27案[an41]
《方言》第五:”案,陈梁宋魏之间谓之, 自关东西谓之案。“《说文》卷六上:”案,几属。从木,安地摊。乌旰切。“今确山方言把厨房中用来切菜的桌子叫做案子或案板。
28 .[ia53]:小公猪。豚[tHun53]:小母猪。
《方言》第八:”,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犹云斗也)。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其子或谓之豚,可谓之(音奚),吴,扬之间谓之猪子。“《说文》卷九下:”,牡豕也,从豕,声。古牙切。今确山方言把没生过崽的母猪叫豚儿,小公猪叫。
29言[ian53]:说。
确山口语中常用“言”表“说、招呼”。例如:“要我帮忙,你就言一声。”早在周代,“言”就有此用法,如“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今文尚书)”。《说文解字》卷二中指出:“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30剜[uan24]:(用刀等)挖。
《说文》卷四下:“剜,削也。从刀,宛声。一丸切。”今确山方言仍把从根部挖植物这一动作叫称剜,如“剜草”、“剜菜”。
参考文献
[1] 蔡晓.由扬雄《方言看泌阳话中古语的遗留》[J] .天中学刊,2003,(3)
[2] 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2004
[3] 许慎著,班吉庆,王剑,王华实点校.说文解字校订本[M].凤凰出版社,2004
[4] 扬雄著,周祖谟校笺.方言校笺[M].中华书局,1993
1、蒙古语中的敖仑布拉格意思是有柳树的地方。
2、敖伦布拉格,蒙古语“布勒格斯太”,意为有柳树的地方。敖伦布拉格大峡谷位于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境内。
3、敖伦布拉格镇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部,东与河套平原相接,南临乌兰布和沙漠,西连阿拉善草原,北依阴山余脉。全镇总面积4789平方公里,地貌有沙漠、沼湖、丘陵、戈壁滩、平原组成。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