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岁宝宝的教育

一岁宝宝的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岁宝宝的教育

一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1篇

湘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省湘乡市 411400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7 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 月-2014 年1 月间本院收治的80 例患有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各项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不但可以促使患儿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保健指导;临床应用效果

小儿营养不良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症,该病症主要是因身体过度缺乏热量或者是蛋白质所造成的[1]。诱发该病的因素多为幼儿长期摄食不足或挑食。患有该病的患儿会逐渐表现出持续消瘦或者是水肿的临床症状,其不但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同时其也会对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2],对患儿及其家属在治疗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可有效提高患儿的预后。本次研究将就随机选取2013 年1月-2014 年1 月间本院收治的80 例患有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7 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间本院收治的80 例患有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40 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较长期的膳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低出生体重史。

(2)分型表现能量营养不良者以消瘦为特征,蛋白质营养不良者以水肿为特征,既有体重明显下降又有水肿者为混合型。

(3) 临床分为三度Ⅰ 度体重减低15% ~ 25%, 腹部皮褶厚度为0.8cm ~ 0.4cm; Ⅱ 度体重减低25% ~ 40%,腹部皮褶厚度<0.4cm;Ⅲ度体重减低>40%,腹部皮褶消失。

(4)合并症常合并贫血、维生素A、B 族和C 缺乏及锌缺乏;重者生长发育停滞,全身各脏器和免疫功能紊乱。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18 例,女性患儿22 例;患者年龄为4 个月-7 岁,平均年龄(3.4±1.4)岁;对照组:男性患儿17 例,女性患儿23 例;患者年龄为5 个月-7 岁,平均年龄(3.6±1.3)岁;两组患儿在一般性资料方面的对比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本次研究具有

可行性。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于参与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为患儿补充维生素B 族,并为其服用促进胃动力药物,改善患儿的消化功能,同时纠正患儿电解质紊乱,并对患儿补充矿物质、蛋白质等人体必需营养物质,同时对于存在感染情况的患儿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

健康教育:帮助患儿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其进行健康饮食方面相关知识的健康宣讲,帮助患儿家属设计营养膳食表,促使其深刻了解7 岁以下幼儿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并对不同患儿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帮助患儿家属掌握儿童营养膳食的合理搭配。对于热量的控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5 岁以下热能2500 ~ 3330kJ/d(600 ~ 800kcal/d);6 ~ 7岁3330 ~ 4167kJ/d(800 ~ 1000kcal/d)。食品应以蔬菜、水果、米饭等为主,外加适量的蛋白质包括瘦肉、鱼、鸡蛋、豆类等。对保健指导: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指导,因为幼儿的各项身体器官仍未发育完全,因此在用药是要注意用药的规范性,以此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对患儿加强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干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荤素有机搭配,促使患儿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脂肪等物质的摄入量。尤其对于处于母乳喂养期的患儿,辅食的添加一定要合理且营养均衡,多食用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且易于消化的食物。6~24 月龄采用维生素AD 滴剂(贝特令)每日1 粒+ 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金蓓贝) 每日10 克,24~36 月龄采用维生素AD 胶丸每日1 粒(厦门星痧,维生素A3000U, 维生素D300U)+ 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金蓓贝)每日10 克,另外根据家庭喂养史指导家长按国家婴幼儿喂养指南指导辅食制作和喂养,有佝偻病症状和体征的患儿给予维生素D2 注射液20 万U,每月一次,连续3 个月肌注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主要比较两组患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率以及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2)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共设20 题,每题5 分,总分为60 分(包含60 分)以上则为了解、总分在60 分以下则为不了解)。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

观察组患儿的各项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组患儿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保健工作满意度的对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保健工作的满意度为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85%, 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3;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要好于对照组,且患儿饮食上的控制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与杨英梅[5] 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另外,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对营养不良情况较重的患儿进行治疗时,除了要纠正患儿的饮食习惯之外,也要对患儿进行相关继发性疾病的治疗,同时因为处于该时期的患儿往往会有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现象,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可适当使用消化酶提高患儿的消化吸收能力。

(2)小儿营养不良是一种可预防性疾病,故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可帮助患儿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进而改善患儿营养不良情况,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3)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的用语,同时也要注意知道以及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准确性。

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不但可以促使患儿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丽琴. 小儿营养不良128 例临床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2,15(7):926-928.

一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2篇

小涵涵有主见、聪明、可爱。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穿脱衣裤,自己的事自己做。你能和同伴友好相处,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各项活动,活动中爱动脑筋,有时能大胆举手发言,能够在老师的督促下管理好,自己生活习惯较好。涵涵有时候还是一个小老师,如果姐姐欣静吃饭的时候跑了去玩,涵涵总是去把欣静叫回来,还很严肃的告诉欣静要听老师的话,把饭吃干净,做个好宝宝。

涵涵的模仿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很强,她喜欢做小老师、喜欢模仿大人,所以我们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样的作用哦。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老师希望长大一岁的涵涵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更加聪明美丽,还有呢,就是不管是和那个小朋友玩玩具,都要商量着来,不能抢哦

王立冬

王立冬是个性格开朗、活波而且聪明的宝宝。在本学期里无论刮风下雨,宝宝都能坚持上幼儿园,并在老师的提醒下你能主动的与别人打招呼问候。自己接水喝、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这点点进步都是 宝宝努力的结果。宝宝说话声音很大,而且很喜欢学老师说话,一次我听到宝宝在教育小朋友:东珂,不要乱跑,小心摔跤!那语气、那神态像极了我们,真是有意思呢。不过在孩子们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自己平时工作习惯的缩影,使我们更加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为孩子的一生发展作好榜样。

宝宝的生活习惯很好,中午午休一点不让老师操心,躺下一会儿就能睡着。 冬天来了,立冬的棉衣很厚,一向都是自己去厕所的他有一段时间老师尿裤子。他自己也很不好意思,我们观察以后发现是棉衣厚惹的祸,就教他说有事情要请老师帮忙。有时候我们正忙着,看见立冬裤子吊在膝盖那里就来了,他不说话,我们就逗她:立冬你来做什么哦?他还是很不好意思,然后我们就说:要是不说话,我们可不知道你来干什么啊。接着我们就听到李东瓮声瓮气地说:老师,请你帮忙。呵呵,每一个孩子都很可爱呢。不过立冬有时候回答老师的问题声音很大,但是自己做起事情来就有些丢三落四,老师希望你以后要认真听讲,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手工啊什么地做好啊!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老师的评语

一直想为孩子们做一个班级主页,把自己班里的孩子发生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也一直很想搞孩子的评价,及时地把孩子的成长展示给家长和我们自己,然而,由于我的惰性,很多该做的事情,我都没有按时完成,今天在网上,看到好多关于孩子的评语,我一时心血来潮,把我的孩子们也分析一下,让大家一起来看看我可爱的孩子们。首先我们来说说苟珂玮小朋友

珂玮就是一个小老师,在孩子们看动画片说话的时候,珂玮机会说:小朋友,看电视的时候不说话。在孩子们吃饭撒了饭粒的时候,珂玮就教育小朋友要爱惜粮食,那神态、那语气,跟我们三个老师差不多,真是近朱者赤啊,呵呵,不过珂玮啊,最喜欢引起老师的主意,比如他刚从厕所出来,看见老师陪别的小朋友去厕所了,马上就得再去一次厕所,而且本来提裤子提得很好的他,这会儿也不会提裤子了,一定要请老师帮忙,他这点儿小心思啊,其实我们都清楚,

但是还是满足的他这些小小的要求。有时候珂玮会故意说:老师,我尿裤子了。但是我们拿着衣裤急急得给他换裤子时发现他根本就没有尿裤子呢。老师知道珂玮是希望老师注意他,但是说谎可不是好孩子哦,以后不要这样做啦。老师是喜欢你的。

新年要到了,珂玮要长大一岁了,老师先祝你新年快乐,还有,老师又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珂玮认真的记住自己的被子、椅子上面的标志,不要一转眼的工夫就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了,好吗?

我的孩子程培秩

越越是个帅气、听话的小伙子。总是认认真真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过半年的幼儿园生活,越越变得更加懂事、聪明了。他喜欢玩玩具、看书、看动画片,听故事,听故事的时候啊,眼睛都会一眨不眨,聚精会神的。越越的生物钟特别灵,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很有规律的,越越总是能在我们要进行下一个活动以前的几分钟提醒老师:老师,该吃点心了。老师,该收玩具了……像一个准时的小闹钟,有时我们会故意不说话,让“小闹钟”告诉小朋友这个时候该做什么了呢。

一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3篇

豆妈多年没玩过玩具了,抢在豆子之前先玩了一遍,呵呵,现在的玩具制造商与时俱进啊,顺应早教大潮,把农业知识教育提前到1岁以前了。真是急我们父母所急,想我们所想啊,这下多方便,摆个玩具在宝宝面前,教育娱乐一块儿得了,还不用我费口舌,好。

试玩完毕,豆妈很大方地把玩具琴递给一直坐在旁边的豆豆和多多,请他们玩。两个家伙可能受鲜艳颜色的刺激,扬起小手一通猛拍,可怜各个按钮根本来不及做出正确反应,只听见“正~白菜~~你的~~茄子茄子~~来来~~错~~~嘀”,玩具琴被拍晕了:没想到啊,两个小宝宝对该玩具的教育功能置若罔闻,浪费了多多娘当初给她添置新家当的初哀。

可能是养女孩儿的原因吧,多多妈一直比豆妈上心,在给宝宝准备衣物、玩具、日用品的时候都会比豆妈更早一步,选东西也很细致。多多妈的行为促使豆妈觉得,应该给豆豆也添点家当了,儿子大了,要注意智力开发什么的。

为避免盲目购买造成浪费,豆妈专门做了功课,查阅了很多书籍和网络资料,知道7个月的宝宝要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要培养他们的短时注意力,可以玩这些那些玩具……哦,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谷歌了一下,“宝宝玩具选择”,你猜猜跳出来多少个结果?――215,后面加个万。可见有多少人在关注这个市场:要买的、要卖的、要玩的。

豆妈满怀希望地走进玩具卖场,要给豆子挑几样合时宜的玩具回去,不料在货架前眩晕了――太多了,无从下手。宝宝们的玩具那叫一个琳琅满目鳞次栉比五彩缤纷,让豆妈开眼。在导购小姐的循循善诱下,豆妈逐一了解了它们的功能、安全性、性价比。其中有好些玩具可爱得不得了,手感好舒服,貌似又很有教育作用,真是让我爱不释手,难以定夺。最终,纠结了一好阵,拿了一套积木和一个带音乐的塑料电话。

怀揣着献宝的心态回到家,盼望新玩具可以让豆子眼放异光,也不枉我劳心费力一阵。把一堆积木和电话摆在豆子面前,小朋友兴奋了,小手失去控制感地挥舞起来,哗啦哗啦几下,积木们就奔向五湖四海了。至于电话,我的原意是用来教他用手指头拨号,训练精细动作,但豆子没有理解这个用心,他坚持整体把玩,拍拍、摸摸、推推,继而手一挥,不要了。

我当然知道宝宝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玩具的作用的,要教他,要给他时间摸索,于是乎,我也坐在地上跟他一起玩。豆妈负责把积木一块一块地搭起来,豆子负责推垮它,反复多次,豆子很开心。我以为,他开始对积木感兴趣了。

当我要做事或者懒得陪他的时候,我把玩具们堆在豆子跟前,希望豆子自娱自乐,通过玩具们的种种功能得到智力上的开发。但是,结果不是我一厢情愿的,豆子坐在玩具中间,对它们视若无睹,一个人的他仍然显得很无聊,开始东张西望,他宁愿扯餐巾纸玩也不去搭理启智玩具、再玩一会儿,他就要开始抗议,要找人,要陪同。本想花钱买玩具来陪豆子,自己得以偷闲的算盘打空了。

身边也不乏家长给孩子买很多很贵的玩具,即便他们没抱着豆妈这样偷懒的私心,也寄希望于昂贵的玩具能够开发宝宝的智力,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然而直到读到一句话:“宝宝喜欢人类,超过任何非人类的玩具。”瞬间让它击中心灵,直觉就知道这是真理,而此话也的确是科学研究的确凿成果,谁说的忘了,反正是一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这不重要,关键是切身的经验验证了它的真买性。

宝宝什么时候最快乐?妈妈爸爸(家里人)陪着他的时候。

宝宝什么时候学到了新东西?爸爸妈妈(家里人)面对面手把手教他的时候。

买玩具的目的不外乎这两条,然而单凭玩具做不到。玩具永远代替不了爸爸妈妈,即便它很昂贵,即便它具备很多很多功能。把一个宝宝放在几千块钱的幼儿学习桌前坐一天,比不上妈妈抱着他在菜市场逛一天,因为他可以听到妈妈的声音,看到妈妈的表情,学习和模仿在生活中悄然进行。而离开了父母的陪伴,冰冷的学习桌带给宝宝的更多是孤单。

豆妈就是豆子最好的玩具,妈妈的手指,妈妈的脸,妈妈手里的一根小木棍,都可以让他玩乐让他学习,这是上帝赋予母亲这个角色的功能之一吧。

B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宝宝最需要与妈妈互动

豆子是典型的人类,他喜欢和人类相处,而不是玩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玩具可以把妈妈们从对宝宝的照顾中解放出来,而所有的玩具厂商都在不断地灌输给家长一个信息――这个对孩子好,用爱的借口赚取利益。让玩具陪伴孩子,也满足妈妈们潜在的心理需求,带孩子毕竟是个很累的事情假如有东西可以替代自己,为什么不呢?看,各取所需,心照不宣。偶尔有妈妈抱怨现在玩具很贵,但还是拼着命地住家里采购。

一岁内的孩子,对于玩具的兴趣远远没有对妈妈的兴趣那么高,现在有一些模拟人的玩具,据说可以和宝宝互动,那么将来宝宝的交流是否就可以交给机器人了呢?答案当然为否,人类内心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在一岁内,宝宝最好的玩具其实是人,当然,很多时候宝宝也是大人的活玩具

哪怕一岁内的宝宝对某个玩具特别感兴趣,那也是因为妈妈的关系。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宝宝就知道了,在妈妈与宝宝玩耍的过程中,宝宝才真正对玩具产生关注。其实那时候,玩具是妈妈的衍生物体。假如你的宝宝在一岁内,自己可以玩玩具,妈妈叫也不理的话,那就有两个可能:一,你的宝宝是天才;二,宝宝有自闭的可能。哦,对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妈妈陪宝宝时间太少,宝宝对妈妈有意见了,有点回避妈妈。

见过很多“玩具宝宝”,由于出生后玩具替代了妈妈部分功能,因此就会自己玩。当然,一方面宝宝能自己满足自己,是积极的,健康的但过头了,就不是那么回事情了。“玩具宝宝”慢慢发展起来就是“电视宝宝”“网络少年”等等。

看看豆子的表现,当妈妈或者其他人陪着他的时候,任何玩具对他来说都是有趣的,一个最简单的游戏,也会让他兴奋异常。在豆子7个月的时候,我就经常和他玩“爸爸不见了”的游戏游戏很简单,拿一块毛巾,遮住我自己的脸,然后忽然拿开,让豆子看见我。几次下来,豆子就很好奇,接着就会被吸引,然后就投入进来。每次当我拿开毛巾的时候,总可以看到他快速地咧开没有牙齿的嘴巴笑。这样的游戏是7个月左右的宝宝最喜欢的,也是能训练他心理接受能力的游戏,建议多玩。

多与人互动,可以促进宝宝自信。自信的宝宝,在将来的心理发展中也会是比较自信的。在和妈妈的互动中,宝宝可以体会到妈妈更多的肯定,或者自我价值感。而经常被妈妈扔在玩具堆里让其自己玩耍的宝宝,这方面就会欠缺很多。这样的欠缺会延续到4、5岁,然后开始感觉到自卑。

金女士是SOHO一族,在家办公,也兼顾带孩子。只是她的工作非

常忙碌,有时候为了看着网络上的实时信息而忽略女儿。等到女儿闹的时候,她又很忙,就把女儿放在推车里,放几个玩具在上面,让她自己玩。刚开始,女儿似乎还是闹,到后来她还真乖,一岁不到,就能一个人和玩具玩上一个小时有多。

金女士刚开始时很庆幸,自己的女儿好带。但慢慢的,她发现问题出来了。女儿大点的时候,会拿着两个玩具嘀咕嘀咕地说话,但女儿说的话她听不懂。而一旦和女儿出去,女儿也不会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和人打招呼,总是躲在她后面。而且,回家后,金女士想和女儿玩一会,孩子的反应却很木然,还是只顾自己玩自己的玩具。她很担心女儿有什么自闭的问题。终于,问题在上幼儿园后表现出来了。女儿总是很不开心,经常不愿意上幼儿园,甚至说幼儿园里有坏人。金女士知道孩子不上幼儿园是不可能的,但女儿非常抗拒上幼儿园,让她很头疼。据老师反映,她女儿几乎没有和人交流的能力。

在与金女士的谈话中,我发现是她的养育方式上给孩子给造成的影响。平时互动太少,忽略了女儿成长中是需要在与人的互动中建立人际关系能力的。这一点金女士其实也知道,但她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回避这个问题,并且总是心存侥幸。金女士自己也是个不善于与人交流的人,因此才选择了SOHO。她的父母是渔民,从4个月开始,她就被妈妈用绳子栓在船上,有时候一栓就是一天。随便扔几个布娃娃给她,她自己就在那里玩自己的布娃娃。到现在,金女女士都对布娃娃心理很矛盾。喜欢就买回家,一个不顺眼就扔掉,这或许和她潜意识中对妈妈的照顾矛盾有关,而布娃娃就像自己。她的命运,又在无意识中延续到自己女儿身上了。

等到金女士明白这些后,她觉得先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然后学着去接纳自己的女儿,尽可能处理好工作和亲子之间的矛盾。她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女儿一起去完成一些事情上面。慢慢的,女儿愿意上幼儿园了,只是要每天妈妈陪着去,看一会再走,并且她必须带着自己的一个“芭比”。

一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4篇

金利波,儿童心理卫生专家,现任江苏少儿频道儿童心理卫生顾问,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委员,江苏省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同时还是多家媒体的儿童心理卫生专栏撰稿人。对解决儿童心理问题有着丰富并专业的经验。

妈妈提问:

我的宝宝一岁多了,他高兴或者不高兴时都会咬人,使劲咬,咬到哪里就是哪里。他只咬我们家里的人,都是和他关系亲密的人,像爸爸、妈妈、外婆、外公。他这样咬人已经持续有两个多月了。他长了八颗牙,我一直以为他是长牙不舒服的缘故,为此我打过他的嘴,也咬过他的手臂。当然,我只是象征性地吓唬他的,效果不是太明显。以前他长牙是在七、八个月的时候,他也会咬我的。就是这个缘故,我只能喂他到九个月,就给他断了母乳。现在这种情况我该怎样处理?

专家解答:

母亲在叙述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她的两只手臂上的确有好几处非常明显的青紫块,而且它们的颜色深浅不一,显然是不同时期被咬之后留下的痕迹。我先向母亲说明,这次宝宝咬人和七、八个月时咬人,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宝宝的实际年龄只有七、八个月大,那时他的确是因为长牙齿的需要,咬人是为了缓解牙龈局部生理上的不适感,这样的咬人跟宝宝的情绪没有直接的联系;后者,是在宝宝的实际年龄已经一岁多,“长了八颗牙”的前提下,这种咬人现象常常出现在“高兴或者不高兴”时,这就是说宝宝咬人并不是由于生理上的不适,而是和情绪有关系。实际上,咬人已经成为宝宝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这才是宝宝咬人持续两个多月的原因。

首先,父母需要明确告诉孩子什么物品是可以咬的。母亲可以拿出让宝宝能咬的东西给他看,并且说明这些东西是你可以咬的。

第二,明确说明爸爸、妈妈、外婆和外公这些人是不能咬的。因为咬了他们,他们就非常疼。

第三,家人被孩子咬之后的反应和处理态度不仅要真实,而且还要保持一致。让孩子有机会从亲人真实的表情、声音和动作里感受到被咬之后的痛苦。

第四,为了让孩子自己亲身体验被咬之后的疼痛,家人也可以咬他。这样做是有技巧的。父母先看着孩子说:“你把我咬疼了,我也咬你一下,让你体会一次疼的滋味。”然后,父母握住孩子的手,慢慢咬他的手指尖。因为,手指尖的神经末梢分布非常丰富,对疼痛非常敏感。而且,父母咬住孩子的手指尖后一定要停留一会儿,到孩子发出疼痛的反应――哭、叫、使劲想缩回手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停止咬。因为,手指尖的皮肤被咬之后产生的疼痛传导到大脑皮层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经常会注意到小孩子打针,当针扎进去的时候,孩子并没有马上就哭,而是针扎进去一会儿之后。他们才开始大哭起来。

一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亲子教育 发展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打破以往那种幼儿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1问题的提出

1.1家长重视

早教市场潜力巨大且一片红火。在我国,每一个小时诞生2000名婴儿。按照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有0-3岁婴幼儿约有7000万,其中有1100万孩子出生在城市。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家、社会和家庭所重视。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早教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全国掀起了一股早教热潮。特别是1998年以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形形的0-3岁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他们打着五花八门的旗帜亮相于早教市场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早教机构为0-3岁的婴幼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早期教养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对机构教养的需求。

1.2法规缺失

早教机构良莠不齐且无人监管早教机构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子孙后代,关乎国家竞争力和民族未来。科学的早教对一个人的发展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早教都会对孩子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早教有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身心伤害,因此必须加强对早期教育的管理和引导。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只北京、上海等少数地方有对0-3岁的早期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教育法》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唯独学前教育还没有专门的独立的法律来保障。已有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没有0-3岁婴幼儿的教养规定,不能完全适应和有效保障新时期学前教育事业新的发展需要。何况我国大部分省、区至今仍没有把0-3岁的早期教育纳入现行的学前教育体制中。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妇联、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街道、乡镇委员会,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都没有管。早教机构只要在工商注册就可以开办运营了,没有准入门槛,没有质量标准,没有收费标准,没有外部监管,导致目前我国0-3岁早教机构实际上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一种良莠不齐的状态。有些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存在严重偏颇,甚至是方向性问题,这必将影响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3岁前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一生中80%到90%的精细动作都要在这3年中奠定基础,0-3岁也是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研究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可以发现,许多心理障碍、学习障碍等问题都与婴幼儿期教育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育法规与管理的缺失无论是对儿童发展,还是对早期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2亲子教育的阐述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

3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现代研究表明,从出生之日起,孩子就是一个对周围环境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在语言、动作、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有着惊人的发展潜能。4-5个月的胎儿已经具备了视觉反应能力,出生后三天的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母亲的脸上,半岁的婴儿能够形成初步的概念,一岁以后的婴儿开始具有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所以,我们要从生命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为孩子不断创造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让孩子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刺激孩子的发展。只有从零岁开始的教育,才是不失时机的教育,才是完整教育的开始。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必须从小培养,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不断扩充和熟练化,但是人的基本品性、习惯必须从小培养,才能为良好性格的形成、意志情感的发展以及智能发展提供保证。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要从一个人本性形成的起始点上就为其提供适时、适量的条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代脑科学、思维科学、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三岁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脑神经学研究证明:0-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期。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左右,其中70%是在3岁前形成的。出生后,原来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的大脑各部分,由于神经细胞集聚的生长触觉有许多分支的树状突起,彼此间发生联系。大脑的健康发育,一方面靠吸收合理充足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靠来自外部的刺激――优质的环境和合理的教育。

早期大脑可塑性强。大脑可塑性是一种潜在的适应能力,在大脑迅速发育阶段,大量的神经连接或突触给成长的大脑带来很大可塑性和恢复功能。外部适宜的刺激使大脑在神经连接中进行有选择的删除或保存,形成根据社会要求和遗传禀赋达到的最佳结合,儿童早期最初形成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模式将影响其终身。

4亲子教育的具体措施

4.1亲子教育的内容要反映现实生活

对于家长来说,选取生活当中她们所熟悉的内容进行亲子教育,做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同时,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事物,也能随时用于生活中,能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如:1―2岁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创设的语言环境,如带宝宝逛街来到“十字路口”,父母可以让宝宝观察马路上景观,有站牌、红绿灯、有人行道、车道、快车道、慢车道等等,同时发出“小轿车”“公共汽车”“大卡车”等词汇音,让宝宝区分出各种车子,了解各种不同的车子,这样在生活中利用一切的机会让宝宝多看多听和多说,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

4.2游戏是亲子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实,亲子教育很简单,家庭就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可以顺应宝宝爱游戏的天性,在有限的亲子时间和空间里,就地取材开展各种亲子游戏。比如,1-3岁婴幼儿撕纸游戏――家长在纸上画出若干条直线,指导宝宝沿直线将纸撕成面条状,可以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以及左右手的协调能力;1-2岁婴幼儿猜一猜游戏――让孩子大声说出家中某一种物品的名称,并指导孩子给它贴上文字标签,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1-3岁婴幼儿听音乐跳舞――播放儿歌磁带,家长教孩子随着音乐跳舞,并且锻炼了宝宝全身肌肉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3岁幼儿玩彩泥游戏――让宝宝扮演小雕塑家,家长与宝宝一起通过揉、团、搓、捏等动作,将彩泥雕塑成各种形状,此游戏锻炼宝宝对色彩和形状的认知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

亲子游戏的最好教具是父母利用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自制的玩具,没必要非得买高档玩具。例如,对2-3岁宝宝可用两个塑料瓶灌上水,再用绳子将两个瓶子分别系在一根棍子的两头,做成扁担。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将扁担挑在肩上走,也可以和宝宝一起抬着扁担走。这不仅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而且发展了全身协调能力。另外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用品,都能变成有趣的游戏材料。如:鸡蛋壳、饮料盒、布球、橡胶球、封好的塑料罐、雪碧瓶等,在里面放上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把这些可以滚动的东西散放在地毯上,家长和宝宝一起用手去让这些物品滚动或者用脚去踢。1―1岁半的宝宝会意识到自己腿的功用,会很高兴地到处抬抬腿,不停地用脚去踩这些物品,专注地听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象一些沙沙作响的纸、塑料袋、积木、麻绳等,家长扶助宝宝站在这些物品中,宝宝会很高兴地意识到这一点,高兴了连身体都会摇晃。还可以放上欢快的音乐,家长在引领宝宝用脚去踩的同时,感受节奏。

4.3父母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有的年轻的父母非常重视宝宝的亲子教育,和宝宝共同参加一些正规的亲子活动,然而家长在活动中行为的适宜度往往会很大地影响宝宝的身心成长以及个性的形成。例如在一次亲子活动中,有这样两位家长不同的行为影响着宝宝,在《送积木宝宝回家》时,因为旭旭贪多,两只不大的小手竟拿了三块大积木,前方的路被严严实实的挡住了,蹲在地上正捡积木的星星被撞倒了,这样一来旭旭连同积木都压在了星星的身上,受惊的星星立刻大哭不止!这时星星的妈妈并没有及时来安慰自己的宝宝,反而向旭旭大呼大叫起来:“你这宝宝怎么这么讨厌!眼睛长哪儿去了,家长是白吃饭的呀!真没教养!”当即所有在场的家长和老师都特别惊讶,一个身为大学生的成年人竟会对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如此训斥!相反旭旭的妈妈手牵儿子的手忙给星星揉揉被踩的小屁股,还不时的安慰到:“好星星,不哭了,旭旭是不小心的,他是想让小积木快点回家才拿那么多的,以后旭旭一定注意‘交通安全’再也不超载撞人了,好吗?”随后老师和其他的家长也都连声安慰起哭声已停的星星来,夸奖他是个勇敢的宝宝。星星的妈妈却在一旁尴尬的笑着……。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宝宝行为,同样宝宝的宽容、谦让和共享也正是受着大人们的影响而改变着!

由此看来,在整个亲子活动中家长是和宝宝一同成长的,他们都学到了自己所渴望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同时也体会到了自身价值的所在。宝宝和爸爸妈妈们在这片快乐的天地里,他们二者融为一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说过:“没有家庭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对于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家长和教师承担着教育重责。而在宝宝0―3岁这段最为重要的时期,亲子教育成为了关键。父母作为宝宝最为亲密的第一任老师,要了解宝宝的个性特点,要及时为宝宝的成长设计方案,让他们从生命的开始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激发潜能,为其将来一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家长在宝宝成长的漫长过程中,要多多观察、理解、尊重宝宝,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信,利用亲子教育和宝宝一起成长。

相关期刊更多

集邮博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文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医药与保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