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楚门的世界经典台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接受理论;电影;《楚门的世界》
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德国出现的一种文学评论思潮,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是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自1967年姚斯提出接受理论之日起,该理论便迅速被人们所接受,并被运用到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中,为文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的同时,也为美学的发展拓宽了领域。实际上,接受理论即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能动性。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出发,接受美学把读者的作用与地位看得尤为重要,认为如果没有读者的审美参与,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将无法体现。
目前,学术界对于接受理论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从接受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翻译、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从接受理论角度下谈创作等方面。事实上,随着大众媒体的迅速发展,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载体,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下分析优秀的电影作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许多研究者早就注意到接受理论除了可以分析文学作品外,还可以对电影进行分析,如“从接受视角看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从接受视角看电影《阿凡达》在中国的接受”“从接受视角看电影《傲慢与偏见》”等等。虽然学者对于接受美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在接受理论的视角下对电影作品进行分析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的。本文就是在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影片《楚门的世界》为个案研究对象,拟从接受理论下影片的叙事特色、影片中观众的期待视野及空白的艺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接受理论下《楚门的世界》的叙事特色
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电影的叙事特色、主题思想、审美价值等方面的问题,是当代电影理论的发展趋势,也是接受理论在电影欣赏方面的美学拓展与深化,观众成为电影生产的核心影响因素。1998年由派拉蒙影业出品、彼得・威尔执导的一部名叫《楚门的世界》的影片,在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追捧,相关的影评也纷至沓来。从接受理论的研究视角中,我们可以发现《楚门的世界》的叙事十分独特。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下充分考虑观众的感受,以此调动观众的兴趣,电影的叙事特色就成为评论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接受理论的视角看《楚门的世界》的叙事特点,首先表现为影片的倒叙、插叙的叙述特色。叙事是电影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电影故事情节讲述的生动性及主题讲述的深刻性。在《楚门的世界》这部影片中,导演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地位,为了吸引观众的观看欲望,导演在故事讲述的方法上可谓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倒叙、插叙的运用得心应手,故事在张弛有度的情况下,迭起,一波三折。倒叙、插叙的手法在影片中被多次运用。其一,影片一开始就借助制片人克里斯托弗的代风靡全球30年的娱乐节目“楚门的世界”,并交代了故事的男主角:楚门;其二,当楚门拿出Lauren遗落的红色围巾,此时影片插叙了楚门与她的相遇过程;其三,由楚门怕水不敢坐船这件事,插叙楚门父亲去世的情节;其四,楚门设计逃跑,电影在之前做了许多的铺垫,并没有直接描写楚门的逃跑过程,而是从楚门成功逃跑后开始讲述,设置了悬念。在有张有弛的情节讲述中,故事环环相扣,吸引观众的目光,这样的例子在影片中数不胜数。这是电影在叙事上的突出特点。
其次,《楚门的世界》的叙事特色表现为叙述重复,这是该部影片在叙事上的又一大特色。这种重复造成了一种独特的黑色幽默,使得本片在某些情节的反复出现中达到了一种幽默的效果,这也是影片吸引人的另一个原因所在。在有限的103分钟的电影中,导演之所以会选择重复楚门生活中的一些类似情节,这是有多重意义的。一方面,在影片中,楚门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回家,这其实也是现代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这种刻意的重复也能收到喜剧的效果。每天说着一样的话,每天和一样的人打招呼,每天从你身边经过一样的车辆……这样的幽默不是为了让你开怀大笑,而是一种另类的喜剧幽默,可以说是“黑色幽默”,即是一种含泪的笑。楚门,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地重复类似的事情,这种幽默在悄无声息之间震撼着观众的心灵世界。
二、《楚门的世界》中观众的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改变了传统观念下的“作家中心论”“文本中心论”的看法,主张关注读者的主体地位。于是在接受理论的倡导下,影片的创作、评论与欣赏等也要考虑观众的作用与意义。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的核心,突出强调读者或者是观众的地位与作用,这为文学研究以及影视作品的欣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但是人们的期待视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政治、个人经历等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观众需要什么,我们又以何种方式呈现,以此来满足观众的需求,这就是从观众的期待视野出发所做出的思考。
首先,《楚门的世界》中的期待视野表现为情节的设计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符合受众的审美接受。对于不同类型的影片,观众的期待视野也会不同。观众的审美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结合自身的审美经验对影片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观众的期待视野是导演在拍摄影片时应该注重考虑的一个影响因素:在影片的叙述中不断进行改进,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观众的身上,以此来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这是电影获得良好票房的重要保证。《楚门的世界》以一档电视节目为载体,展现一个名叫楚门的男青年的生活。他在制片人的精心设计下全然不知实情地在众人的关注下生活了30多年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题材十分新颖,这也是该片的剧本之所以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原因。正是在这样有新意的故事引导下,观众猎奇的心理得到满足。观众在看过了众多类型化的、毫无新意的电影故事之后,平淡无奇的故事题材根本无法从根本上吸引受众的兴趣,于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大胆想象、故事迭起的电影自然就能刺激观众的味蕾,这是该片大获赞誉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楚门的世界》中的期待视野表现为独特的“三重观看”。电影作为一种开放的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观众的期待视野,保持电影、观众、导演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此来呈现电影的审美特色。影片中的三重观看主要指“楚门的世界”的制片人的观看、电影中看“楚门的世界”的观众的观看、电影外的现实世界的观众看《楚门的世界》的观看,这三个观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推进故事的发展,揭示电影的主题。其一,作为“楚门的世界”这个肥皂剧的制片人来讲,他看楚门这是一层观看。在影片中他的地位崇高,在多数情况下,作为制片人的克里斯托弗,他的命令决定着这部肥皂剧的走向和主人公楚门的命运。例如,在影片中,为了不让楚门离开桃源岛,他百般阻挠,先是让其父亲溺水而亡,后又强行把楚门的初恋带走,最后又让逃离的楚门在海上险些遇难……他的观看是一种作为先知式的观看;其二,电影中观看“楚门的世界”这档节目的观众的观看是影片的第二层观看,如酒保、老太太、浴缸里的男人等等。他们之所以观看“楚门的世界”,一方面是出于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偷窥欲,而无须背负道德指责。楚门的人生十分可怜,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丝毫没有隐私可言,身边所有人都是“假”的,自己的人生也只是别人茶余饭后消遣的娱乐“甜点”。这里的观众俨然已成为导演或是制片人的木偶:随着别人的思路引领自己的思考,在浑然不觉中陷入了“楚门的世界”中;其三,作为影片外的观众属于第三层的观看。在这里,现实世界中的观众处于更高的一个层面的观看,不仅可以看第一层的观看,而且可以看到第二层观众的喜怒哀乐,是一种无功利性的审美观看:对影片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并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欣赏影片,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三、《楚门的世界》中空白的艺术
接受理论自姚斯提出后,又有许多人对该理论进行补充、完善,以便更好地运用到文学艺术的研究中,其中“意义的空白”和“意义的不确定性”就是接受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产生出的新的概念。其实“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就是要读者自己通过阅读文本发现作品中新的意义,可以说是文学再创造的一个过程。由于人的知识、阅历、职业、年龄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不同人读同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也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所在。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会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个人从自己认为的角度出发,都可以在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感受,阐释出自己的价值理念,所以文学作品留有空白是为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这才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实现。以此类推,作为电影艺术影片在创作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空白”的保留,这是优秀电影的魅力所在。
《楚门的世界》中的空白艺术首先表现在影片的多重象征意味。象征手法的使用可以使影视作品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更多的内容,丰富电影的意义,加深影片思想的深度。例如,从影片的片名的翻译来看这部影片:英文片名为The Truman Show的这部电影其实有多个译名,如《真人SHOW》《真人戏》《真人世界》《楚门的世界》等等。在众多的翻译中“楚门的世界”这一译名最为流行,究其原因是其他翻译太过直白、浅层,无法将影片的含蓄美表达出来。 Truman 既是男主角的名字,也是true man的象征,在形式上就有一种极强的讽刺意味:在这个看似真实的人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虚假的,这难道不是一种对楚门30年荒诞人生的无声控诉吗?再比如影片中那个与世隔绝的桃源岛,是在制片人的设计下存在的一个虚假的城镇,这和上帝为亚当、夏娃创造的伊甸园是何其相似。正是在这些充满象征的隐喻中,影片留给观众大片的解读空白。
其次,《楚门的世界》的空白艺术表现在深刻的主题上。“空白”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呼吁影片无论是在主题的表达,还是在思想的揭示方面都力求含蓄,避免简单、直接,一览无余,《楚门的世界》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例如,在影片的结尾处,楚门打开背景板的门时,制片人的声音在天空中飘来,这时影片中把制片人的角色描绘得如上帝一般,他俯视着楚门,同样也俯视着这个世界,这种隐含的主题寓意需要影迷通过自己的观看,并结合自身的知识才能领会到的影片主题的设计意图;再比如,楚门离开了这个虚假的世界后,他的生活又会是怎样?影片没有一点的交代,但是观众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想象楚门今后的生活; 总之,正是因为影片的大量留白,才使得《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有值得回味的价值。
《楚门的世界》在剧情上离奇、荒诞,但是在虚假的故事背后呈现的却是现实世界中人的悲哀。将接受美学与电影赏评相结合无疑会为电影剧本的构思、电影的拍摄、叙事视角等方面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楚门的那句经典台词:早上好。假如再也见不到你,就再祝你下午好,晚上好,晚安。观众在听到这句话后最初感到幽默,但是在观赏过整部影片之后,我们会为楚门的命运唏嘘不已,同时又为主人公执著、勇敢地选择离开而鼓掌呐喊,这就是电影的魅力,也是《楚门的世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段丽丽.论姚斯的接受理论[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5.
[2] 李有兵.“接受理论”的美学阐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