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化社区

智能化社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化社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化社区

智能化社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防技术;智能化;住宅社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尤其是对社区建设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前提下,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开始起步。我国住宅小区及其住宅小区的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始向注重“质”的时代迈进,智能小区的建设将使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味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所以住宅小区智能化必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改善功能和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推动力。智能化的住宅与社区的智能化除体现在信息的智能化上,还体现在安防技术的智能化,安防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多功能的社区综合布线系统,以及成熟的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社区综合信息网络系统,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加安全、高效、方便、舒适的智能化服务。

一、安防报警系统的介绍

智能社区是将一定范围和数量内的智能住宅进行区域划分,实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注重于满足住户所需求的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安防管理是智能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防系统作为小区的一个子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家居智能安防、门禁对讲、闭路监视、周界防越、电子巡更、车库管理等子系统。

家居智能安防系统主要指室内紧急救助、感烟探测、煤气泄漏、红外报警等设备;门禁对讲系统主要起到访客警示的功能,兼有报警安防系统功能,使设备资源更有效的利用;闭路监视系统是对社区周界防越系统、车库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及火灾报警系统等的联动,为社区的整体安防系统提供图像支持;周界防越系统设在小区的围合线上,用来探测非法进入小区情况;电子巡更系统用于采集感应器的地址、巡更时间等,起到对巡更人员的有效管理;车库管理系统主要靠地感系统控制车辆的出入及非社区车辆的检测。

二、安防报警系统的综合布线及技术方案

综合布线主要是针对小区内的各处安防信息点及社区与家庭的布线设计,综合社区各处报警子系统线缆、网络、电话和有线电视的主干设施与管线设计。施工前,工程师要对设计的逻辑链路图进行充分的验证,目前大多社区采用三层总线式结构,社区内通信采用光纤实现千兆互联,达到高速连接,可以灵活扩展,轻松满足未来业务对网络的应用需求。综合布线的设计原则是:

1.整体性:一次性完成智能化小区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并按计划实施。

2.先进性:系统设计应在技术上达到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性能上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使用上应具有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并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3.实用性:应选择高度集成的设备,便于控制、管理和维护。

4.模块化:应在软、硬件上都采用商业化、通用化、模块结构的设备,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5.可靠性:所选设备应具备抵御环境影响的能力;工作稳定可靠,并能适应室内、外昼夜全天候工作。

6.高性价比:遵循实事求是、先进、可靠、节约、后期服务体系完善的原则。

整个社区采用有线、无线双重覆盖的三层总线式结构设计,连接每个信息点,分区报警,核心监控。介入层,完成社区终端信息点的接入,采用单元接入及楼头接入,让扩展的接入点更方便。汇聚层,主要完成各楼头接入层的高速转发,对各信息点的数据达到安全、可靠的汇总给核心层。核心层主要对数据进行及时智能处理,如有险情将实时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社区保安根据报警情况做出及时处理。每层将会提供多干路冗余连接和高性能冗余电源模块,电源模块配合主电源的使用可大大增加网络的可靠性以及系统的运行时间,最大化的提高各层的可靠性。

三、安防报警系统的发展思路

智能住宅社区的安防设计主要以外访为主,内防为辅,设计中会充分调查业主的要求,论证个系统的可行性,从而选择成熟的安防系统,满足业主、物业对小区安防的要求,真正意义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采用无线施工、无线扩充、多功能控制系统、多样化系统整合。做到零施工、零维护,使用国际标准网络接口,施工维护,保养更方便。采用网络布线,无须独立布线,比传统的系统的结构更加降低工程成本;维护扩容都非常的方便,将施工成本几乎降低到零。家居智能化终端能够外接各种安防探测器(如红外、门磁),如果发生警情,报警信息通过小区局域网络,发送给小区管理中心监控主机,同时自家电话报警系统会将报警信息发送给业主或相关责任人。用户同时可以设定报警自动抓拍功能,同时把抓拍的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用户,在发生报警时智能网关将通过文字和声音提示用户哪里发生报警。

安防报警系统的智能化,对智能化社区的建设功用很大,更切发展需要,将大大推动我国实现社区信息化的进程,真正体现住宅社区的优越性,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居住生活空间,适应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9).

[2]张德科.智能化小区的功能[M].邮电专用建筑,2001(9).

[3]顾,工业企业网与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智能化社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住宅;智能化;实用化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智能住宅和小区通过媒体的宣传,为人们描述了梦幻般的理想新生活。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在家中坐,购物,教育,娱乐,医疗,人们聊天交往等等一切生活的需要都能解决,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然而,当今中国的现实是:我们憧憬的、国外来宣传的,还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能得到的;技术上能做到的,在社会上并不可能普遍推广,当今的购房者中很多并不对住宅的“智能”给予热情的响应,他们首先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是否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户型、环境、交通条件等等。有些智能住宅小区的先行者花了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不好用,少人用。可喜的是,也有的小区,坚定不移地终于走出 了一条路,E社区正在深入人心,健康发展。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新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是新技术深入家庭是历史的必然。

1.智能化是住宅、小区发展的方向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H)、欧洲的“聪明屋”(SH)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的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国外有所不同,是藉助于智能建筑的概念和借鉴国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蓬勃发展之机而兴起。然而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智能化的住宅小区,都具有如下的功能特征:

1.1住宅内部具备综合了安防、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1.2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防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1.3为小区内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

1.4小区的不同个性,会对智能系统的功能有所取舍。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必要条件,即实施了智能化工程的、并能发挥出智能化的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

2.住宅小区智能化的涵义

智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与目标条件下,正确制定策略并产生行动来实现目标的能力。社会智能的定义:人类群体在实现共同目的过程中分工与协作的能力,正确决策和实施的能力,现今一切人工的智能都是以人的智能为原型的。

对照智能的上述定义,我们认为应从更广阔的概念上来理解小区的智能,即智能小区的智能并不是靠智能化或弱电专业就能实现的。

略举几例以说明之:

2.1空调和电采暖器可以在住宅内营造室内舒适的小气候,但它绝不能代替人对自然通风和阳光的亲近和需求。

2.2住宅热水器供水系统,常有长的管路且其保温措施常被忽视,结果往往要等一段时间才有热水放出。显然,这既浪费时间,还浪费水和天然气资源,亦降低了舒适性。

2.3住宅小区一般都注意到室外人们的交往空间,但往往重视其物质环境,如设置草地、流水等。但,对其心理环境重视不够,结果命名物质环境利用率低下。

上述说明,好的住宅区应是在建筑专业统筹下的相关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成果,是全体专业的智能的综合。不能光靠智能化系统。然而智能化系统本身若只考虑技术、设备而欠考虑其应用对象,则我们认为其智能是不足的。例如:在紧急呼救功能的实现上,很多采用一只固定的紧急按钮,甚至装在进门处。考虑较周到的是每个房间都装。但这对于有心脏疾病的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紧急发病,而家中无人时间较长,就不适用。我们认为采用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按钮为妥。

3.智能化功能需求的依据

住宅是人们最根本的生存空间,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而人们对新技术的接收和应用会有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限制,还受到经济上的以及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当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时,一定首先要了解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认清智能化系统的作用。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3.1居住性:生活空间分配合理,居住气氛浓厚,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具体是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小区内有适宜的公共活动场所,以增加邻里交往,增加居住气氛。

3.2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通风、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

3.3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对核心部定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为再改造提供了可能。

3.4生态环卫性:这包括了外环境和内环境。

3.5节能、节地: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3.6安全性

3.6.1防盗要求:多层次防范,从边界防范、区内电视监控到住宅内的防盗。

3.6.2突发疾病的呼救。

3.6.3灾变(火灾、风灾、地震)的应急措施。

3.7方便性

3.7.1交通:住宅或小区所处位置,小区内部道路布局和区域标识。

3.7.2各种配套设施:小区内部商店、文娱场所等服务设施。周边环境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

4.以人为本的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应以人为本,以使住宅小区能更好地为住户服务。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的系统,我们不能因此而使以人为本的目标有所减弱,即必须明确技术为人服务这一准则。智能小区内千家万户,各人的职业、文化爱好、习惯不同,各家的经济情况不同。因此,小区智能化系统服务对象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小区内住户作一统计分析和归类,据此考虑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功能系统的实施,一般可分成如下三类:

4.1属于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条件成熟且性能价格比合适的,比如:防盗报警、紧急求助、消防报警、出入口控制、煤气防泄、语音通信、有线电视、三表出户、公共场所监控、边界防范、巡更。

4.2技术条件成熟,但费用较贵,操作也较复杂,有相当部分住宅不愿使用的,作为可选项目,一般有:对家电的远程控制、国际互联网上网、一卡通等。

4.3技术条件复杂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环境尚不完备者,或投资成本太高者,则暂不实施。如:远程急救诊疗,这在我国涉及法律责任和社会环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智能化系统中心站的实施必须首先满足住户基本和可选项目的要求,并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界大环境的改善,逐步将暂不实施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项目予以实施。

5.不断地发掘住户需求是智能化持续发展的保证

住户是推动智能化工程得以实用化和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住户是服务的对象,没有他们的需求就没有智能化系统的立脚之地。我们不应把他们看成是消极的推销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智能化工程的积极应用者和管理的参与者。不断满足他们的新要求,将使智能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获得服务增值,从而推动智能化系统向新的高度发展。作者的经验是建易用难,用好更难。这要求我们把“服务”而不是“管理”放在智能化工作的中心。这样,智能化才能持续地向前发展。由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要有一个很有进取心的技术班子,他们不是消极地智能化系统的维护人员,他们能主动地要不断跟踪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跟踪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并将它们应用到小区的网络信息服务上。

5.2信息服务要有针对性的,以生动的方式展开,从和居民的基本要求、切身利益相关处入手。

5.3要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物流组织来保证信息服务的实现,使“网上点击”“E社区”“E生活”给住户真正带来方便、实惠,人是不可能生活在“虚拟”中的。

5.4从小区建设期的领导到小区管理期的领导始终如一地坚信并坚持支持和参与智能化系统的工作。这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使虚拟的E社区回归到现实社区。

6.结束语

现代人对住宅小区有着除信息需求之外的更多、更综合性要求。各个专业都在为住宅小区的舒适安全、便捷作出贡献。智能化工程必须以服务好住户为前提。建设过程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专业人才,都需要专业的管理和质量把关,系统建成后其维护和推广使用不仅是管理人员的事,还应发动、组织住户参与。因此,住宅小区智能化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系统集成。使智能化变成为寻常百姓油盐柴米密不可分的“傻瓜”技术。这是十分艰辛的探索过程,它要求真正从业者不断坚定信心,总结经验,虚心谨慎地探索用户的需求心理,引导用户和服务用户。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 .住宅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述评.

智能化社区范文第3篇

关键字:智能住宅小区网络

中图分类号: F287 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智能化技术应运于住宅小区的建设上,逐步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加以认识。智能化住宅在日本、美国、欧洲、台湾等地已经有不少的应用,而且很受欢迎。然而,由于国情不同,照搬国外模式的智能化住宅,对于国内普通老百姓还是遥远了些。虽然我国目前还未能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对住宅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制定标准,但也借助智能化建筑的概念与技术,开始推行智能化住宅的建设了。本人就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和发展谈一些看法。

一、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概念

住宅小区智能化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功能:

(1)住宅内部具备完善的智能控制器。它能综合安保、防火措施和生活服务的要求,能使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保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3)为小区内部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

总之,智能化住宅小区是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由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通信接入网、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和小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来支持实现的。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曾对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提出如下概念:

“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现代4C(即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的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在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上,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确切的定义,但基本的概念仍是相近的,而且对信息服务和安全舒适的环境建设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是:有健全的安保管理系统;有建立在综合布线上的网络与通讯系统;有现代化的物业管理系统。如果再配上自动抄表、中央空调、卫星电视、背景音响、供电自控、水箱水质及液位自控等,那就更完善了。

二、住宅小区实现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探讨

在智能化住宅的实施中,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定位与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技术发展的迅猛和多样化、公用事业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不确定性,在方案设计中往往面临多种选择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发展商与设计人员权衡得失后做出决策,以寻求一个相对优化的方案。

1、家庭智能控制器的选择

家庭智能控制器的品种在国内有几十种,目前商品化设备的功能基本无大的变化,但是功能齐全的家庭智能控制器的操作比较复杂,对于老人、儿童和部分技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来说,则会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因此对家庭智能控制器的选择,人们往往希望功能不要过于齐全,以降低操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对家庭智能控制器的供应厂商提出要求,产品的功能既要齐全操作,又要简单方便,犹如使用傻瓜相机。否则,家庭智能控制器的实用效果是不太理想的。另外,在功能定位与产品的定型中,还需注意效果。在保证其最基本的安全与管理功能的同时,要有为用户预留扩展功能的技术空间。

2、小区及家庭综合布线系统

家庭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目前主要有:朗讯公司的Home Star智能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西蒙公司的MAX智能住宅布线系统、奥创利公司的In-house智能家居布线系统、丽特公司的RUN智能住宅布线系统等等。这些家庭布线系统的产品设计思路基本源于TIA/EIA-570/570的家居布线系统标准(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tandard)。该标准主要考虑了现在和未来的电信号服务设施的技术要求,以使布线基础配置能支持语言、数据、视像、多媒体、家庭自动化、环保、安保、广播电视等信息服务。这些家庭布线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式是符合家庭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的,其特点是每户设一个综合信息配线箱,将话音、数据、电视的信号接入与用户信息分接引出都在此箱内实现,可方便地作跳接、分配、安装和维护,这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用户终端信息点常有两种情况,一次施工定位与配合装修设计二次施工定位。因此这里存在一个最终如何完成布线施工的设计与组织问题。另外,信息点的位置与数量还受到住宅小区与家庭的信息设备、通信设备与控制设备的配置与布置的影响。因此,要真正做好家庭布线系统设计与工程实施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有一些国内的系统集成商为了降低家庭布线系统的成本,已做了不少探索工作,他们保留了综合信息配线箱的功能,但适当减少一些暂时可能闲置的功能,控制初期用户信息点的数量,部分功能明确为话音等低速信号传输的回路,采用低成本线缆等等。既取得家庭布线系统的功能效果,又降低布线系统的投资。这种做法会成为近期在住宅小区布线系统中的主流。当然,在建设投资定位较高的住宅时,也可实施完整的家庭综合布线系统,留出光纤进户的接入口,因为在今后的5~10年内光纤进户已是潮流所趋。

3、水、电、煤气表的自动抄表系统

为减少抄表工作对住户的打扰和便于能源计费,建设主管部门在90年代初曾提出三表出户的设计要求,但水表和煤气表的出户在工程造价和实施技术规范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实现三表自动抄表系统成了智能化住宅小区的一个热点话题。

实现三表自动抄表统一管理,在技术上并不存在较大的困难,主要是与公用事业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问题。首先,能实现计量信号远传的三表要通过计监局的计量论证与主管部门入网许可;其次自动抄表后的账单要能符合各主管部门管理方式,能进入各行业的收费管理系统统一结账。在上海地区,电业与公用事业局对此都是以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三表自动抄表是对原有抄表方式的改革,但增加了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量与责任。近二年来,上海电业和公用事业局都试验成功了采用IC卡,用户先付费分别购买水、电、煤气的IC卡,插入表内后才可以用水、用电、用煤气。这类IC卡计费表在技术上已趋成熟,在管理上仅是用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直接结算关系,而且对公用事业部门与金融机构来说带来的经济利益是相当可观的。这种模式已在近期的新建住宅中形成推广之势。

因此,三表的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功能采用何种方式,有待于与公用事业主管部门进行商讨,才能确定一个合理的方案。

智能化社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区建设;智能化;方法措施

1.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很快,一些大公司和房地产商已投入相当大的力量来推动智能住宅小区的普及与推广。1997年,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对住宅小区设计规定了基本要求。在上海、北京、大连、成都等城市,已先后建成不同规模、不同标准的智能化住宅小区。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密集,高层住宅楼群较为普及,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人们从以往追求居住面积、空间和豪华的装修转向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更高层次方向。因此,尽管智能住宅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却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智能住宅与智能小区呈现相辅相成的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巨大。按照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关于住宅智能化的设计要求,住宅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安全、舒适、方便,在设计和设备的选用,应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设备的标准化、网络的开放性、系统的可扩从性及可靠性。

2.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国产技术及产品落后

建设智能小区要有许多与之配套的技术及产品,但目前国内在智能建筑方面的产品几乎是空白。要建设高水平的智能化小区,只有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随着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大规模高速发展,世界上此方面的著名品牌产品几乎已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之中,无论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安保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车管系统等,均已成为外国名牌产品角逐的天下,国产的设备和系统力量十分微弱。这样一来,无论是从施工的进度还是技术适宜性方面,对国外依赖性很强。最近国内一些高科技企业,已看到智能住宅的发展势头,研制并开始推出专为中国家庭设计的新一代智能住宅有关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为我国的智能住宅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支持。智能住宅产品的国产化是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2能源及材料消耗过多

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建筑的发展不注意节约能源,过于注重外观和排场。目前中国的建筑能耗约为欧洲的3倍,建筑能耗占全部能耗的30%~40%,并且所带来的污染也很大。因此,今后中国建筑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在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同时,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城市环境。

2.3“智能化小区”的认识误区

早期智能化小区很多都盲目地照搬智能大厦的那一套,过于强调电视监控、电子巡更、车辆出入、楼宇对讲等园区智能化方面的内容。但在住宅小区中,园区智能化只是基本的、必备的生活条件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易体会到它的存在,家庭和物业管理的智能化才能引起住户的共鸣。对于一些中低档住宅小区来说,过于强调这些内容而忽视生活方面的智能化内容,只会打造出一个好看的外观,造成高成本低效用的资源浪费。很多人,包括开发商和买主,对智能化小区理解得仍不够透彻,或者是由于利益的驱使,目光只停留在建筑本身的硬件建设上,而对其它的软件如智能化服务不够重视。

2.4智能化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跟不上

目前小区智能化的主要内容已形成了安全、园区、网络的基本格局,但与安全、网络等硬件建设相比起来,物业管理及社区服务等软性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太多。

3. 小区智能化措施和建议

3.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住宅最要紧的是居住的舒适方便程度,小区建设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能将其延伸为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办公室。住户更多着眼的,是网络接通后的信息源建设和提供的服务功能建设,因此,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应是小区智能化的重点。也有些智能小区过分强调安防,安装了太多的摄像机,使小区居民感觉生活得不自在,个人隐私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尊重。

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家庭成员结构比较特殊。在现时的中国家庭中,三代同堂是比较普遍的,祖孙三代同居一室,老少间的生活需求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同一幢住宅中为不同年龄层的人同时提供相应的服务。我国不久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的生活料理、医疗服务、娱乐生活、休闲健身、活动空间等都必须得到很好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因此,家居中独生子女的生活、教育、娱乐需求又成为中国智能小区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特色。

3.2注重经济实用原则

住宅小区建设直接面向普通百姓,因此必须考虑到普通住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智能小区的经济承受能力远低于智能大厦,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标准化的产品来构建其智能化系统,并尽量节约成本,而不应采用处于实验阶段的超新技术,以免技术的不稳定带来住宅质量问题和经济浪费。目前不少智能小区致力于小区电子银行、小区虚拟商场。事实上,小区受到人口和规模的限制,其负担的功能和职责是十分具体和有限的,配套设施过于庞大,就难以实现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此外,节能和环保也是国内建筑业界应当重视起来的一个问题。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当把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当成大事来抓,这也是今后国内建筑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3.3解决好行业间的协调

智能化产业是个跨多个行业的项目,涉及邮电、消防、安保、广播电视、计算机、自动控制、公共卫生等多个部门,从立项、设计、施工、装饰、物业管理,涉及的行业大多都是相对独立,法规、标准各自独立。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管理入手,在相关部门间做好协调,在跨行业的管理问题上加强联络和协商,制定跨部门的管理规定,共同探讨发展的课题,促进行业的进步。同时,还需要提高行业自律,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使小区的智能化功能得到充分利用。

3.4适应住宅建设理念的转变

最近几年来,我国住宅建设的理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不同的理念下,住宅形态有很大的差异,使得住宅小区的关联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也给住宅小区不同条件、不同级别的智能化带来了课题。舒适化生活、多媒体通讯、智能家庭控制系统、智能化物业管理之类的技术方案,应该紧密结合各种住宅的形态,有特色地进行实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化小区。

4.结束语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是当代科学技术在住宅产业中的综合应用,旨在改善住宅功能,优化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目前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只有设计完整的住宅小区自控系统,才能建成先进的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1]唐勇.智能化小区网络建设及解决方案(下)[J].电信技术,2000,11.

[2]张建茂.智能化小区新说法[J].电工技术杂志,2001,04期.

智能化社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物联网;混合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7-0184-03

Abstract: The community is the smallest unit as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in the urban people and, the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level of urban economy and the public civilization. It was discussed how to build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intelligence fine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mobile platform, using C/S and B/S hybrid structure technology in the paper. However, there were fivemain functions introduced that are the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property , service, inspection and information.

Key words: fine management; Internet of things; hybrid structure technology

1 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步入数字化、网络化、通信化的全新时代。

城市中的各个社区作为人民生产生活、生存居住的客观空间范围,是我国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技术研究、基础性设施建设、信息交换等方面的最小单元。对社区信息进行管理精细化与服务精细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的应用需求。

2 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特征分析

2.1无线传感器技术

无线传感器技术是为了形成一个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颁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各类传感器、移动平台、基础设施等在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实现“物物相连”的关系。

2.2基于Web Service的GIS技术

基于Web Service的GIS技术能全面地支持SOA(面向服务的架构),实现跨平台、跨网络、跨语言并以功能服务的方式信息。

2.3基于HTML5的富客户端技术

HTML5的使用,可以实现浏览器管理服务的可视化。通过基于HTML5 canvas标签可以生成动态图像,在Web客户端完成本来需要在服务器端完成的渲染、计算等工作。

2.4基于ArcGIS Server的地图分析技术

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基于社区二三维地图的服务,不仅提供地图缩放、浏览、量测等常规地图操作,利用移动平台地图服务的开发包将PC端的地图服务集成到Apple IOS及Android平台上,使用户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在自己的手机上浏览、操作社区地图。

2.5基于WebGL的无插件三维浏览

WebGIS以其独有的开放性、便捷性成为GIS软件开发的主流和趋势。无插件的客户端技术将成为WebGIS发展的趋势。将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做到无插件的网页浏览,可以方便系统用户浏览,不需要在自己的电脑上专门安装插件就可以浏览完整的社区三维环境。

2.6移动设备的三维开发

在移动设备端可以实现数据库操作、二维社区地图的浏览、社区三维模型浏览。通过不同手势的多点触屏操作,实现对社区三维场景的漫游、缩放。

3 系统总体架构

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主体设计思路采取管理学思想,以社区实时发生的“事件”、“行为”进行确立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数据入数据库的同时并入无线传感器系统。系统结构采用的C/S、B/S结构相结合的混合结构模式。以实现不同等级信息的处理。开发模式采用MVC模式,以实现移动管理与固定管理的统一。

采用混合模式的优点在于:1)C/S结构传输率高;由于内部实现了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直接通信,无需通过网络服务器,避免了互联网传输速率的约束,增加了数据传输量;2)增强系统健壮性与可扩展性;查询、浏览等服务采用B/S模式,复杂服务采用C/S模式,应用不同的业务采取不同的模式;3)有利于各子系统的高度集成,能将不同运行环境下的软件产品整合为一,集中数据管理,协同交互。见图1。

4 系统功能分析

4.1系统功能结构

4.2系统管理

社区精细化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人员管理、物产管理、服务管理、巡视管理、资料管理,同时增加社区论坛,以实现管理的互动。主要管理结构图如下。

5 结束语

社区精细化服务管理系统以时空数据库和管理学为基础,引入基于空间位置信息的二维、三维地图服务,建立一套多用户(针对物业和居民)、跨平台(PC平台和移动平台)的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及移动平台达到对社区信息化、科学化、高效化、精细化管理,和对居民直观化、人性化、公开化、快速化的服务,实现了:

1)面向物业人员的管理目标:(基于内网)

1) 基于空间位置精细管理社区内人、财、物、事

2) 管理方式规范化、流程化、公开化

3) 基于传感器、PC端和移动设备智能管理社区

2)面向社区住户的服务目标:(基于外网)

1) 通过基础信息、地图、模型直观了解社区概况

2) 监督管理人员、反馈意见建议

3) 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快速提交服务需求,获取解决方案,而对于整个社区而言,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系统目标在于实现“智慧社区”,具体落实便民服务,增强智能化服务水平,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社区信息化程度,提升社区整体形象,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与推进。

参考文献:

[1]刘多.物联网标准化进展[J].中兴通讯技术(简讯),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