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物理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我们每一位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要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2.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3.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4.一个物体正常运动的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5.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7.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9.如右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10.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下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11.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1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M点B.N点C.P点D.Q点1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4.《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像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5.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16.“神州七号”的宇航员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和地面的距离。原因是 。17.如右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木块的长度为 cm。 18.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____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_____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19.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的时间是______min。20.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 ;观察较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 。21.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3)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_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__________透镜。23.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 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24.下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______方向观察(填“A”、“B”或“C”)。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下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_______℃,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下图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_____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25.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和一个月前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这一对组合体将携手遨游太空两周(见下图甲)。(1)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2)两个重达8吨多的庞然大物都是用“二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的头部涂有一种特殊材料的保护层,它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不再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3)上图乙是安装在神州八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对接过程中的天宫一号,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透镜。通过摄像机镜头所成的是一个_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像。三、解答题(共40分,解答32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6.(6分)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2)如图乙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3)现在时刻是下午的2点40分,请在丙图画出此刻从时钟正对面的镜子里看见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明:①注意分针要比时针长;②时针只要画在对应的区间范围内即可。)27.(7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①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上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②上面右图__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4)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某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_(填“高”或“低”)。28.(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2)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 。 .(3)实验中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4)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29.(8分)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新调整后,将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位置上,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4)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5)将蜡烛放在上图中的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6)小明还想知道蜡烛火焰与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请你帮他设计实验。你的设计方法是: 。30.(3分)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在探究的声音产生实验中,拍桌子时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观察 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手里仅有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 31.(5分)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1)理论上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2)实际比赛时只要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飘下,记录降落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_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3)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 。(只要写出一点) 32.(4分)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最后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A B C D A A C D A D B B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5.振动 固体 信息 16.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17.1 1.81~1.89之间均对 18.紫外线 红外线 19.晶体 340 8 20.显微镜 望远镜 21.(1)直线传播反射 (2)折射 反射 (3)大于 22.近视 凹 23.甲 乙 24.热胀冷缩 A 38.1 准确 25.(1)静止 (2)汽化 吸收 (3)凸 倒三、解答题(共40分,解答32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6.(6分)(略) 27.(7分)(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部 (2)①94 ② a 98 (3)不变 液化 (4)低 28.(7分)(1)尺 (2) 垂直 (3)大小(4)C(2分)(5) D(2分)29. (8分)(1)会聚 10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物距等于一倍焦距等 (3)左 (4)①缩小 ②大 (5)左 (6)两个蜡烛并排放置且烛焰高度不同.然后观察光屏上两个烛焰像的情况(或用嘴轻轻的吹烛焰使其左右摆动.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或用物体在烛焰前挡住左侧或右侧一部分火焰.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或找一个发光的F字母作为物体,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合理即可得分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在探究的声音产生实验中,拍桌子时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观察 在桌面上撒些泡沫颗粒,观察拍桌子时泡沫的跳动(其他合理答案亦可)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让光通过烟雾(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手里仅有一把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 先测出整本书的厚度,然后再除以整本书的纸张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0. (3分)31.(5分)(1)下落距离 时间 (2)路程 时间 (3)增大伞面面积或减小伞重等(合理即可)32.(4分)(1)120km/h (2)86.7km(评分说明:写对公式得1分、代对数据,结果正确得1分,)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 压力的方向总垂直于物体表面 D 压力的大小决定了压强大小2.静止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 A 全部液体的重力 B 液体的体积C 容器底面积的大小 D 液体的密度3.有一根盛有液体的长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然后逐渐倾斜,则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将:(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变化不定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有利于增大压强的是:( )
5.如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入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里向上吹气,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B 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C 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D 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6.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容器底受到压力相等 B.液面下深度相同的两处a、b所受液体压强相等C.盛水容器底部受到压强较大 D.盛水容器底部受到压强较小7.如图所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若都装入相同质量的酒精,则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A.一样大 B. AC.B D. C8.一块规则的长方体砖,分别在水平面上平放、侧放、立放,则对地面压强的是:( ) A. 平放 B. 侧放C .立放 D.与放法无关9.三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分别装有同体积的酒精、水和盐水,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是:( )A. 酒精 B. 水C. 盐水 D.三者一样大10.一头牛的质量为400kg,站在水平地面上时,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 m2,则牛对地面的压强为:(g=10/kg)( )A.2×104 Pa B.5×104 Pa C.5×103 Pa D.2×105 Pa11.如图所示的“帕斯卡裂桶实验”,木桶内装满水,桶的顶部竖立着一根细管,一人在三楼的阳台上向细管内只倒入了几杯水,木桶就被水压破了,这一实验表明,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是液体的:( )A. 质量 B. 深度 C .密度 D. 体积12.在公园平静的湖水中,有一小气泡从湖底向上升。则小气泡在水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 B 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大C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 D 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小13.两物体重力之比为1:2,与水平桌面接触面积之比为1:2,它静止时对桌面压强之比为:( ) A. 1:1 B. 1:2C .2:1 D. 1:414.如图所示,三容器底面积相等,装同种液体,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 A . FAFC D . 以上皆不是15.一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与水面相平,关于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的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强,其中上表面受的压强较大B. 它的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两表面受的压力相等C .它的上表面受的压力向上,下表面受的压力向下D .它的下表面受的压强较大,下表面受的压力向上16.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可以确认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 )A.将管在水银槽中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B.管内水银柱高度略小于760mmC.使管倾斜,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D.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7.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首次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实验。1个标准大气压 = _____ _____Pa。18.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去掉糖中的水份,但糖在100℃左右会变质,这时要保证锅内的气压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使锅内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9.如图所示,A、B为两个等高圆柱形容器,容器内部的底面积之比为2:1,都装满水。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______,水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20.一位同学赤脚在江边湿地上漫步,他发现双脚陷入松软的泥土中了,于是用力拔起一只脚,但另一只脚却陷得更深了,原因是 。21.如图所示,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吹气,两张纸会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台液压机大、小活塞的直径之比为10:1,则其大、小活塞的面积之比为 ;若在小活塞上加1000N的力,则在大活塞上能产生 N的力。23.马戏团里一头体重为6×104N的大象,它每只脚掌面积是6×10—2m2,当它站立不动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Pa;当它抬起前面两脚表演时,大象对地面的压强是原来的 倍。24.如图所示的容器内盛有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其中A点的压强pA=________Pa,B点的压强pB=____________Pa,方向为________, C点的压强pC=_________Pa,方向为__________;D点的压强pD=____________Pa。25.座沙发比座硬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较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 ,在 不变的情况下, 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第26小题2分,第27小题每空1分,共12分)26.某同学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河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一位穿平跟鞋,尽管她们体重看起来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而平跟鞋的则宽而浅。该同学感到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请根据该同学的观察,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27.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1)下列A、B、C是小红同学提出的三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一个,请你帮小红写出另外两个:猜想A: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 面积 有关;猜想B: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猜想C: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 有关;(2)如果影响液体的压强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 。(3)下面是小红同学设计的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请你在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实验1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实验2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实验3是想验证 相同时,液体向 的压强都 。四、计算题(第28小题7分,第29小题9分,共16分)28.两个正方体甲和乙,边长分别是5 cm和10 cm,甲重10 N,乙重30 N。如将甲放在乙的上面正中央,求乙对地的压强和甲对乙的压强;
29.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1)求玻璃杯的质量。(2)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求水的深度是多少。(3)通过计算推测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中a 、b、c的哪一种?(g =10N/kg,杯壁的厚度可忽略)
(3)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_________些较好(选 “大”或“小”)(4)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和 ______。五、计算题(6分+8分=14分)22、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长的时间?
23、近年来,某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 m处以72 km/h 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5m/s的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 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或过路的行人,提出两项合理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中考复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命题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不断革新。新课改背景下,中考物理命题改变传统以知识、技能考查为主的做法,更加注重对初中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增加了问题的探究性、综合性,并将本土特色融入其中,更好的将问题的考查与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力学板块是初中物理深层次学习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物理整个课程设置中占很大比重,同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教师在组织初中物理力学板块复习时,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复习技巧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力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问题的探究实践能力。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考物理的命题结构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中考命题趋势逐渐向综合性、全面性、探究性方向转变,中考物理的命题结构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首先是物理题目紧扣新课程标准,立足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综合近年来中考物理考试的情况,从试题难度上看,中考物理试题中容易题占40%,较容易题占30%,较困难题占20%,难题仅占10%,基础性题目占很大比重。从试题内容上看,物理科学探究性题目占1/5以上,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而在其中力学知识的考查通常占很大比重。其次,中考物理题目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热点的题目考查。再次,中考物理中实验的题目更加侧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总之,中考物理命题结构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考查内容的多样化和科学性。初中物理的教学在重视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要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复习策略
1、制定计划,有的放矢
以新课标下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为例,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下册,其中包括“力”、“运动与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章节,是整个初二年级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其中涉及的“牛顿第一定律”、“浮力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也是物理实验题目经常涉及的内容。要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做到制定计划,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力学板块的知识点复习做好详细计划,对涉及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做到宏观把握,完成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梳理。其次,针对力学板块的知识体系,形成“三轮复习”为主的复习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注重对力学基本知识的全面掌握;在第二轮复习中通过基本题型的训练,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在第三轮复习中以综合性的模拟考试为主,拓宽学生对力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考试的整体把握。再次,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力学板块的很多知识都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如将“密度”、“压强”、“浮力”等概念性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生活实践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探究实践能力。
2、巧妙运用策略,拓宽复习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知识内容对初中生而言较为抽象和单调,在复习时,教师要适当运用一些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拓宽复习技巧。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将抽象的力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如在复习第十章《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教师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学生无法直接完成的实验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通过将力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类比,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如在复习第九章《液体压强》一节的内容时,将同一深度液体压强向各个方向相等,类比成班级的每个同学的自由平等地位。通过对知识的精加工策略,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三是巧妙运用“顺口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复习第六章《质量》时,用“质量本是一属性,物体本身来决定:状态、形状和位置,外变不变其大小。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等“顺口溜”来对物体质量相关知识的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3、关注社会热点,精心编选习题
一方面,新课程理念下,中考物理试题逐渐增加了对社会、科技和生活热点问题的融合,将力学问题融入到社会生活情境中。如以建筑工地为背景,给出建材的密度等数据,考查学生对物体密度、质量等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力学知识的特点,精心编选开放或半开放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如知道了弹簧秤在测量力的大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其它可以由弹簧秤测量的物理量。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力学复习时的思路更加开阔,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语
初中物理力学内容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物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物理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复习对策。一方面制定合理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对物理力学板块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其次要巧妙运用多种复习策略和方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单一的复习变得形象具体;再次要关注热点问题,通过对复习题的精心编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 提高 物理 教学 效率
初中物理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内容较多而抽象。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加教科书”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基于该课程特点,将多媒体课件广泛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所无可比拟的优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多媒体使用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化使用
1.在物理创设情境中优化使用多媒体
情境是学生学习欲望的催化剂,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多媒体可以将丰富的视听引入课堂,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等显示其相关内容,为课堂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的情境,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如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这一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就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和情景深深吸引。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从而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2.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优化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质。多媒体具有大量的信息存储能力和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和传递大量的信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演示动画、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得到调动,促使学生仔细观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
3.在突破难点教学上优化使用多媒体
例如电流的形成、电磁感应现象、浮力的产生等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对于这些内容许多学生学过之后还是似懂非懂,但是我们通过栩栩如生的课件动画演示,显示出物理现象变化全过程的不同画面,使学生对所学物理现象和理论的理解也就不感到困惑了,使本来难以接受的知识,从感性上也得到了认可,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在演示实验上优化使用多媒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下载一些相关的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获得感性认识并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究。例如,分子的运动、托里拆利实验等实验,在现有条件课堂上是无法实现、或者不易观察的,我们就用Flash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些实验,使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有了直观感性认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在物理复习课上优化使用多媒体
初中物理中既有大量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又有一些复杂的图形。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些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板书及相关的图形,这样不但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所作的图形还不规范。由于计算机的储存量很大,我们老师制作课件时,可将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图形、小结知识网络、课堂练习等制作在课件上,用课件上课就能大大地节省课堂板书的时间。同时,按事先设计好的课件上课,前后顺序流畅,脉络清晰,既不会遗忘,也不会颠来倒去,从而可以减少许多重复劳动,使课堂教学信息量得以增加,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
6.在物理习题课上优化使用多媒体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上一些物理试题中心、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使用的原则
1.使用多媒体要符合实际
多媒体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媒体应用要注意科学合理,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并反复推敲,反对一味地追求整堂课用录像、课件等手段机械地教学,而忽略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情感教学优点,课件内容要符合客观事实,做到事实客观、演示灵活。
2.要优化选择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例如一些公式的推导,其过程还是要教师边推导、边分析、边书写较好,这样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要合理的选择好多媒体教学内容和时机,优化多媒体的使用,真正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不能盲目的用多媒体课件去替代物理实验
物理科学是严谨的、尊重事实依据的,物理学的大多结论、定理、定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课件制作却是人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的,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往往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过程而扼杀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亲自观察的感受。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将过去的“人灌”改为“电灌”,不能将计算机模拟代替学生的自主实验。必须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充分考虑到多媒体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才能够将多媒体优化运用到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7
2.《教与学的理论》 李芒、徐晓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