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费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务费用控制管理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新企业财务通则中规定,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目前,企业为了筹集资金、扩展业务,需要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等等。筹集资金所发生的利息和手续费,在企业各项费用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 现代企业要通过分级管理、科学预算和制度控制等方法控制财务费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 财务费用控制原则
(一)把握好控制的尺度
不投入就没有产出,因此要研究如何合理支出,以求达到同样的产出尽量少投入。要尽可能的将费用审批的权利下放到业务前端,如直接主管,他们对业务最熟悉,最了解情况,给予一定的费用审批权限便于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达到“开源”的目的。另外,控制也指向资源重点投入,预算时要按支出项目的优先级排序,先把资金用在重点领域。
(二)先开源后节流
如果一个公司收入没有大幅度的增长,一味地控制费用,公司财务将无法长期正常运作,因为费用从某一方面讲是一种投资,因此,控制费用是必要的,但前提一定先有收入的增长,而后才能谈如何节省开支,收入增加了,企业才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或偿还贷款等。
(三)加强财务费用的多方位、全过程控制
财务费用控制要贯穿于企业资金流通的全过程,即从资金预算到资金最终的使用情况都要进行控制。企业要重视资金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并且采取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支付贷款、灵活采用长贷、短贷相结合的贷款方式、对现金流量统一调度管理、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利用短期融资券方式降低贷款利率等多种方法控制财务费用。
二、财务费用控制方法
(一)根据资金需求选择适当的贷款周期
由于长期贷款利率较高,短期贷款利率较低,企业要根据用款多少灵活将长贷和短贷相互结合以便减少筹资费用,而不是全部以中长期贷款方式筹集资金。,对于款项需求较小的项目应以短期贷款为主,支付大额款项则应采用中长期贷款为主。当企业有周转资金后可以及时归还短期贷款,即使周转资金不是很充足或没有周转资金,也可在短期贷款到期后将其转为中、长期贷款,以便尽可能减少贷款期限,合理安排各种期限贷款结构。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尽量缩短贷款期限,降低贷款总体利率,从而达到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
(二)合理控制账存现金余额和贷款时间
企业要在岁末年初根据本单位的全年资金支出计划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准确地编制月度资金预算。在确保公司按时、足额还款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在一个时间段集中支付几次,根据资金需求量确定贷款量,实现“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此外,还要根据用款时间提前确定好贷款时间,确保用款时资金能及时到账,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账存现金余额。
(三)降低现金流动成本,适时进行风险监控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货币资金安全管理、银行帐号管理和支票密码管理等相关货币管理制度。此外,企业要及时进行银行票据归档整理,货币资金流通量核算和与银行对账,并随时核算各银行账户的货币资金存量,根据资金存量调整存、贷款数额,降低资金流动成本,从而确保公司货币资金收支平衡、存放安全。
(四)对现金流量统一调度管理,合理控制货币资金沉淀
对企业货币资金实行集中调度管理,做好公司现金集中存储与调度,在年预算、月结算、周使用和日安排中都要掌握现金流量,随时控制基层部门货币资金存量。将基层部门的货币资金存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充分利用企业临时剩余的资金,尽量减少公司临时周转的流资贷款,节约利息费用支出。从而实现单位的现金流量统一调度与控制。
(五)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
大型项目一般在竣工决算时都留有5%-10%的质保金,质保金通常在竣工一年以后才支付,在这一年中企业将会积累部分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主要为折旧资金和利润沉淀,因此企业及时结算收入,控制非经营性支出,根据营运资金数量的波动确定项目的贷款金额,统筹安排每月的折旧、利润等营运沉淀资金,只需贷进不足以补足资金存量的差额,不必全额贷款质保金。
(六)购买短期融资券,降低贷款利率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最长不超过365天)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该债券实质上是一种短期非承诺票据。它以企业的信用作为还款保证,发行对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人,不对社会公众发行,在银行间供养市场交易,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企业不再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短期融资券的利率是根据市场利率情况而确定的,一般会比同期贷款平均低2-3个百分点,有利于企业降低财务费用。
总之,财务费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时刻绷紧财务费用控制这根弦,建立起财务费用的长效机制。要采用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支付贷款、灵活采用长贷、短贷相结合的贷款方式、对现金流量统一调度管理、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利用短期融资券方式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多管齐下,在整个企业形成财务费用控制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谭军伟,韩宝红.对企业降低财务费用途径的初探.《会计之友》 2008第13期
[2]解秀玉.企业财务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经济》 2003第5期
[3]黄丽英.浅议财务费用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示.《财会月刊(A会计)》2004第11期
[4]王玉杰.控制企业财务费用的点滴经验.《啤酒科技》2007第9期
关键词:节约财务费用 实现资金最大使用效益
本文从资金的收款渠道入手,最大范围归集各项资金,形成一定的现金池,有以下几个方面:自动归集功能;线下部分的催收;阶段性收款;财务公司的下划;应急性存量资金。
从资金支付角度看,如何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资金最大使用效益:核心支付部分,掌握资金付款节奏、时间节点,结算流程;充分利用网银平台;提高付款效率,确保高效的付款;研读各银行收费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财务费用;了解各银行日限额额度;财务软件的理解和运用。
资金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血液,资金链条的接续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资金管理自然成了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资金管理从宏观角度,需要加强金融政策的分析,融资管理,保证资金链条的接续。从日常核算角度,面对大量的资金结算工作,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需要很的责任心和专注力,要认真对待每一笔收付业务,保证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本文从资金结算现汇管理角度出发,从节约财务费用入手,关注细节,算细账,对现汇管理工作作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整理如下:
一、加强资金归集,重视银行收款工作,保证一定的资金存量
利用银行技术手段实现资金管理的自动归集工作。为满足资金集中统管要求,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需要将各单位资金自动归集,委托银行建立起资金自动归集关系,规定归集的时间和次数,形成一定的资金归集规律。前期做出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目前大部分单位都能实现资金自动归集,对形成一定资金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对不具备自动归集条件的单位,督促其交款。可以利用其上报的月度预算,核实其收款情况,根据其上报的货币资金日报表收支明细进行核对。做到有据可循,另外可以在付款时对其进行控制,交款不足,或者不交款不予付款。
针对一些单位阶段性的收款工作,进行跟踪落实,根据其收款进度,保证一定的上交金额。比如职工集中交房款,住房保证金、职工安康保险等一些集中收款工作,可以利用时间差,增加一定的利息收入。
二、科学控制资金支付节奏,制定严密的付款流程。
掌握大额资金支付的时间和节奏。电费支付,支付莱芜供电公司的电费,每月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按一定的付款比例,控制一定的付款周期,特殊情况下传递资金紧张信息,可以采用延缓支付或者改用承兑支付;工资支付,通过统计列表显示各个单位在各家银行工资分布,掌握工资发放规律,正常情况不跨月支付工资,特殊情况下,工资可以延缓支付,对不具备付款条件的单位不予支付;缴纳税金,提前了解税金的支付金额,各单位在各家银行的税金缴纳情况,通过了解大部分单位在商行开立税户,在最后缴纳期限足额筹集资金,通过商行网银系统系统集中划款。提高税金支付效率。保证税收支付的严密性;对一些零星开支,了解其支出明细,用途,核定一定的支付额度,尽量落实到具体收款单位,进行明细开支,对资金管理进行严、细管理。总之,把大额资金支付控制住,尽量采用行内付款,行外付款尽量采用汇款费用较少的银行,控制好资金支付的频率,统筹安排资金支付节奏,可以高效的使用资金,对节约财务费用起了重要的作用。
利用网银平台进行资金支付。充分利用各银行开发的企业网银平台,可以随时统计出银行数据,网银付款方便快捷,效率高,随时反馈付款信息,网银费用一目了然,通过对比,可以总结出各银行之间的扣费标准,尽量采用费用扣划标准较低的银行,有的可以征求银行意见,降低或减免费用。在节约财务费用方面,只要肯用心,可以节约财务费用。
了解各银行的收费政策,通过列表对比,对一些个别银行单独收取的费用进行落实,比如银行账户维护费,电子回单箱出租收费等,要求银行免予收费。由银行内部协调冲减该费用。针对各银行都收取的网银汇款费用,也不一致,分析各银行的收费特点,进行归类分析。比如中国银行在省内中行系统免受网银划款费用,商行在莱芜市内商行系统免收手续费,跨行汇划费用一律半价收费,农信网银收费目前按柜面汇划费用的7折收费,积极与农信协调争取5折收费。
详见列表:
对银行日限额提出要求,目前商行日限额1.50亿元,单笔限额为5000万元,农信日限额2000万元,单笔限额为500万元,对于大额资金支付收到一定限制,造成汇款费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支付效率。如果这个地方与银行协调好,争取到更大的单笔限额和日限额,满足大额资金支付需求,可以降低财务费用。
仔细研究资金结算使用的财务软件,不断发现新的功能,满足业务变化的需要,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跟大多数,包括银行在内以稳健为原则的企业一样,实现这部分短期闲置资金的保值增值所遵循的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排序的原则。
处理短期闲置资金要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安全性”位居第一,是因为短期资金,或者直接说是现金,将影响到企业的偿付能力,缺乏偿付能力的企业小则导致信用的损失,往大了说甚至可能带来存续的危险。其次是“流动性”,因为现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些是计划之中,有些则会出乎意料,所以必须特别强调流动性,流动性是现金的含义,良好的流动性也是安全性的必然结果和有力保障。至于“收益性”,对于短期闲置资金,由于是账上的现金头寸,因此不能承担多少投资风险,甚至是力争不承担风险,因此从金融学基本原理的角度,也不能期望产生很高的收益。
本着上述原则,现代企业中,财务主管可以选择自主进行符合上述要求的金融投资。这些投资包括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有选择的货币市场工具投资等。
自行投资可以更直接掌控资金的运作情况,但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存在进入壁垒。目前仍然有相当部分企业存在短期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例如某些企业不能进入货币市场,比如银行间市场。
第二,流动性问题。在企业自行投资的情况下,这部分资金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可能出现无法从市场上迅速变现的问题。即使企业自行投资于相同的货币市场工具,往往也由于交易对手的问题,而无法做到尽可能快捷的赎回款到账。
第三,生产型企业缺乏专业理财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不能够很好地获得这部分应有的收益。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必须拥有专门研究货币市场、尤其是研究利率走势的专家和管理团队,能够及时提供信息,随时进行市场分析,而这是许多企业所无法做到的。即便可以,这部分超额收益也很有可能被随之产生的人力成本、分析成本和信息成本等费用所抵消。
因此,采用非自主投资的方式,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进行现金管理,不仅同样可以达成现金管理的目标,而且可以克服企业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在基金管理公司产品线上的众多产品中,最合适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无疑就是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符合现金管理中“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排序原则
首先,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限定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范围仅为货币市场工具,具体包括以下金融工具:现金;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券回购;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中央银行票据及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工具直接决定基金的风险收益特性,显然,由于上述严格的投资范围的限定,货币市场基金呈现出比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都要稳定的收益和极低的风险。
其次,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也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得到很好的保障。跟市场上其他类型的基金不同,货币市场基金在产品设计上就是针对现金管理而精心安排的。例如,货币市场基金的交易,包括申购、赎回等均为零费率,也就是不需要收取任何的交易费用,好像银行存款一样。再如,货币市场基金普遍采用了T+1的赎回金额划款方式,可以节省投资者资金在途的损失,而这在其他开放式基金中一般是T+4甚至更长。交易费用的减免和交易时间的缩短,使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至于收益情况,这主要是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现金管理工具而言的。自2004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货币市场基金,尽管表现不尽相同,但均超越业绩基准,也就是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税后收益率的能力。大多数的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了2.5%,其中表现较好的例如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南方现金增利基金更超过3%.这一时期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均享受了这一品种带来的稳定的令人满意的收益。
如果具体分析货币市场基金对市场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作为以下各类机构最佳的现金管理工具。
首先,对保险公司、企业年金而言,其持有的资金多数为老百姓的“养命钱”,决定了这部分资金稳健投资、安全至上的投资风格,拥有稳定收益、较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无疑是最适合的投资工具,而且货币市场基金的高流动性也能够随时满足保险资金理赔需要和企业年金养老支取的需要。
【关键词】财务费用;贷款预算制度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117-01
一、调整贷款结构,用短期贷款置换长期贷款
公司可以通过借入短期借款归还长期借款,提高短期借款的比例,调整债务资本结构,进而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在长期借款还有一年就要到期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考虑在什么时候借入长期贷款归还短期贷款最合适。还有,公司在和银行签定借款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可以提前还款,并不需支付任何因此而引起的额外费用。这样,公司可以通过提前归还贷款,节约财务费用。在提前归还贷款时,因为票据的贴现率要低于贷款的利率,如果公司有闲置的票据,就可以向银行贴现先还贷款。总之,在条件允许且财务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能借短期不借长期;能用贴现不借短期。但是,贷款结构一定要合理,保证既能满足资金需求,又能使利息支出最少。如果短贷增加长贷减少,公司负债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财务结构就不稳定。公司一旦生产经营状况恶化,大量到期的短贷本金会加大公司经营风险,不能为了减少财务费用,而大范围以短贷置换长贷。
二、在货款支付时采用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
在确保公司信誉、满足支付需求的前提下,根据支付需要,做到用多少贷多少、随用随贷,实现“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贷款、用款时间差异而造成资金浪费,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账存现金余额。
公司货物积压,库存增加是银行借款增加、财务费用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积压的存货不仅会增加储存成本,产生损耗,还会降低这部分存货所占用资金的周转速度。为减少库存,公司应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决策,制订比较准确的销售计划,在此基础上根据预计的销售量来定购进的多少。
三、在银行办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保理就是由银行购买供货企业因赊销而产生的短期应收账款债权,贷款由银行先期支付给卖方企业,然后银行作为债权人卖方再向买方企业催收。应收账款保理实质上是一种利用未到期应收账款这种流动资产作为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短期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保理业务能很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特性。保理业务的成本要明显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银行只收取相应的手续费用。而且如果企业使用得当,可以循环使用银行对企业的保理业务授信额度。
四、建立现金预算制度
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中小型企业因为事前未对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作出合理的预算,经常会出现当流动资金紧张时,就向银行寻求贷款,而在贷款到位后,却时常会出现收到票据或货款等现象,这样造成了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对在银行有贷款的企业来说,存在利息收入不是件好事。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有效的现金预算制度。企业的预算管理虽然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好多年,但是传统观念往往是把预算作为一个限制支出的工具,而不是将预算视为使企业资源获得经济效益的方法。现金预算制度是企业全面预算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公司来讲,现金预算制度应建立在有效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等基础之上。如果公司有着健全的全面预算制度,各子公司能够通过收集整理日常的收人、支出数据,能够结合公司未来经营的情况合理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上报给财务部门进而由其合理地安排贷款规模,这样就会降低不合理的贷款现象。
五、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合理推迟付款
公司的收款工作做得好,就可以保证资金供应,从而有效地降低贷款规模。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缩短应收帐款的时间,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保证资金供应。公司可以采取现金折扣政策鼓励客户尽早归还欠款,当然,折扣率必须要设计的合理,使得给予客户的优惠金额不能超过向银行贷款产生的利息金额。对于销售方,现金折扣的正面作用是会缩短收款时间,减少坏账损失;但产生的负面作用是造成现金流量的减少。因此,销售方应试图将折扣率确定在平衡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水平之上。同时,在不影响公司与客户关系、不影响公司长远利益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以信用为担保推迟实际付款时间。公司可以通过贷款和承兑的方式从银行筹集到资金。开具银行承兑业务对公司的有利方面是:(1)借助银行信用,通过远期付款承诺,可缓解企业短期内的资金压力和现金支付压力;(2)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在汇票到期日才支付贷款,通过对银行承兑业务合理、适当的操作,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公司在和客户谈判时应首先尽量争取以赊购方式采购货物;如果客户坚决不同意,那就尽量争取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如果再不同意,那就尽量争取资金和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方式,只用资金进行结算会让供应商白使用公司的资金,增加资金的占用。谈判人员在这个环节的作用特别关键,他们一定要懂谈判的技巧,尽量为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一、非财务信息概念界定
理论界对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由于缺乏统一的概念界定,不同的文献在非财务信息所包含内容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随着非财务信息在各个决策层面重要性的提高,以及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非财务信息从概念上给予明确的界定,就显得必要而紧迫。
(一)国外机构与学者的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从财务信息披露的角度规定,只有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项目才能予以确认进入报表;而那些不满足条件被排斥在会计报表之外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其发表的《报告非财务信息》的研究报告中认为,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报表和相关附注以外的所有信息,包括叙述性信息和量化的非财务信息,如经营比率、存货数量和雇员数量等。该类观点只是从广义的角度对非财务信息给予了说明,这种界定全面却并不那么容易让人理解和把握。
(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1CPA)提出企业应当考虑披露下列非财务信息: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关股东、管理人员的信息、背景信息,但并没有从定义的角度给出明确的说明。Roberts.Kaplan和David Norton在对平衡记分卡的论述中也提到:非财务信息是财务信息的先导性指标,是阐述财务成果形成过程的信息,包括组织的学习与成长,经营及生产过程效率,顾客价值等信息。这些观点通过列举的方式给出了非财务信息应该包含的一些具体方面,容易被人理解把握但其内容却并不全面。
(二)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国内学者马晖、王静(2005)指出非财务信息是指以非财务资料形式出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信息资料。李晓龙(2005)认为不满足条件而未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与企业未来财务业绩密切相关的业绩信息就可以定义为非财务信息。耿黎(2008)认为会计信息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而来的信息。非财务信息则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利益相关人相关的,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除上述几种得到较多认可的观点以外,其他的学者大都选择运用罗列内容的方法来说明非财务信息的含义。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笔者认为非财务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财务信息是指除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本身和可扩展信息以外的所有其他信息;狭义的非财务信息是指针对特定会计主体内部而言的,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且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
二、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引入非财务信息的必要性
科学全面地运用财务指标建立起来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能较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但其不能充分体现那些与企业未来密切相关的前瞻性的非财务信息对危机发生的影响。因此,要建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应该在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加强非财务信息的引入。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财务信息局限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营环境更是瞬息万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使用者时刻都需要更新自己掌握的信息来进行有效决策,然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年度为期间统计的,不能满足决策者对信息的及时更新需求。另外,传统的财务信息只能说明企业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状态,而不能对现状进行及时揭示,更不用说超前反映企业的发展趋势了。相对于财务信息的滞后性,非财务信息却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预测性,更能满足财务危机预警的要求。因此,要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真正起到提前预警危机的作用,只采用滞后性的财务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综合非财务指标的内容。
(二)我国财务信息披露现状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公司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和披露质量标准尚不完善。同时,由于净利润容易受到经营者的操纵,经营者可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来调节净利润的高低,将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造成决策信息混乱。因此,在我国单纯地依赖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能保证预警准确性和可信性的。
另一方面,财务指标由于受企业会计基础和计量属性的影响,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个具有良好财务指标的企业,可能现金支付能力极差。这种偏差既可能是由于会计权责发生制使用所带来的已发生的的利润并没有带来真实现金流入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的利润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并没有带来实际净现金流入造成的。由于存在这样的局限,财务指标不能满足预警对于准确性的要求。因此,只采用财务指标来评判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显然是不准确的,甚至还会出现差错。
同时,我国目前可得的财务信息主要来自于企业财务报告,而财务报告侧重于提供定量信息,但忽视定性信息的披露;侧重反映有形资产状况,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企业形象、知识产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并没有给予恰当反映。但是这类事项或情况,对企业以后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引入非财务信息就显得更为必要。
综上所述,财务危机预警中,在充分运用财务信息的同时,应该加强非财务信息的应用,以增强财务危机预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最好既要涉及到定量的财务指标,也要涉及到定性或定量的非财务信息,将非财务信息的评价作为企业预警模型的一个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为完备地反映企业的整体面貌,真正达到财务危机预警的目的。
三、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信息应用研究评述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非财务信息在财务危机预警中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财务指标的选择方面。
(一)国外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指标研究在20世纪8O年代,很多国外学者就开始意识到过分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单纯以财务指标来预警财务危机难以让人信服,于是他们便开始尝试将非财务因素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并对引入后的预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引入非财务指标方面,国外文献主要从基于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方面的考虑、立足于行业差异分析、针对管理水平度量三个方面予以思考。Rose(1982)检验了28个经济周期指标从而论证了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着企业失败进程。Mensah(1983)考虑价格水平变动对财务数据的影响,用调整后的数据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结果显示这对于提高预测准确性的作用不大。Lawrence(1983)和Whittred Zimmer(1984)检验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延迟披露对危机预警结果的影响。Goudie(1987)尝试将英国经济活力(Dynamic)模型与其开发的破产预测模型进行整合,但因缺乏统计准确性而影响不大。Platt(1990)用行业比率标准化的方法控制行业之间的差异,得出一个稳定的破产模型,证明行业增长对企业失败影响显著,随后又进一步比较了行业比率调整与否对破产模型稳定性与完整性的影响。Sunti Tirapat(1999)运用PMI、GPE、INT和MS2四个宏观经济变量作为因变量对企业股票的月回报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以得出的回归系数作为该企业对宏观经济的敏感性度量。John Baldwin等(2000)应用行业特征、宏观经济和地区变量对加拿大的小企业失败构建了预测模型,其中行业影响方面的指标有:企业规模/进入行业第一年的平均规模、行业集中度、行业员工流转率、进入行业第一年平均企业规模,行业平均企业规模,该模型论证了所处地区对小企业成败影响巨大而行业因素则作用甚微。
(二)国内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指标研究在非财务信息中有一部分是可以直接量化的,国内很多学者将这部分非财务信息与量化的财务信息一起共同应用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模型的构建中。如:林素真、罗绍德(2005)将变更会计师次数、更换高阶经理人及财务主管次数、变更财测次数及出具非无保留意见次数等四个非财务变量应用到财务危机预警中。经过实证结果的分析验证所得的结果符合上述论述,加入非财务变量后的财务预警模型及完整性预警模型,在正常企业及危机企业和整体模型的预测率,果然较单纯以财务性变量的预警模型为佳。曹德芳、赵希男、王宇星(2006)就曾尝试将董事会治理因素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中。他们以12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变量和董事会治理变量进行筛选,并最终选定董事长持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成员持股三个董事会治理变量,进而将其与财务变量一起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警模型。结果显示,未引入董事会治理变量的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92.5%,而引入董事会治理变量的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4.15%,预警能力明显增强,证明了非财务信息中的董事会治理因素是影响公司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预警有着和常规财务信息同等重要的作用。邓晓岚、王宗军等(2006)分别检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10个非财务变量对财务困境的解释力,并应Jackknife Method检验模型的分类预测能力。结果显示,年度累积超额收益率与审计师意见的预警效果较好,其他非财务变量均不显著,纳入了非财务因素的模型预测力更强。郭斌、戴小敏等(2006)的研究及实证结果表明,消除行业影响后模型的分类准确度有所提高,而同时考虑财务与非财务因素及经济环境因素的滞后预警作用,将大大改善总体分类准确度和拟合度。王宗军、熊银平、邓晓岚(2006)也尝试着将董事会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票价格变动趋势和样本公司是否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更换=1,未更换=0)等四个非财务指标运用到危机预警中。从实证结果看,在公司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的前一年,只包含财务变量的预测模型对ST公司的判别正确率为93.3%,对非ST公司的判别正确率为90%,总体正确率为91.7%。加入非财务变量――公司股价变动趋势以后建立的预测模型对ST公司的判别正确率升至96.7%,对非ST公司的判别正确率升至96.7%,总体正确率为96.7%,提高了5%,也证明了非财务信息的良好的预警效果。
除了有一部分可以直接量化外,大部分的非财务信息都是不太容易量化处理的。对这类非财务信息,国内学者通常采用模糊统计的方法,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财务危机模糊预警模型。如万希宁、王艳(2007)选择了研发能力与发展创新能力、管理团队及员工积极性、市场定位及经营发展战略等非财务信息,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化评价,对定性的非财务指标采用模糊统计的方法,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非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模糊预警模型。孙杰、李辉(2008)针对财务危机定量预警方法忽视专家的经验知识以及非财务信息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多专家群决策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运用的算例。算例表明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企业财务危机群决策预警方法,能充分利用多专家的经验知识以及大量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来评价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程度并发出预警信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依靠定量预测手段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局限性,为在财务危机预警中应用非财务信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信息应用研究评述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非财务信息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和统一的理论体系。不同的研究者只是从自己认为应引入的非财务信息入手开展研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由于没有统一的理论前提,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都不具有继承性和互补性,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结论,不能对财务危机预警实践产生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由于研究者一般选择的样本比较小,涉及行业比较少,导致其得出结论的适用性不强。不同的研究者开展的研究,由于选择的样本存在很大差异,其结论在逻辑上就不具有可直接累加的特性,导致重复研究的发生。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认为非财务信息的应用研究在未来必然走向概念规范化的道路,并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研究者们会在统一明确的非财务信息概念界定基础上开展研究,保证研究者各自研究结果的继承性和互补性。同时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研究者们会继续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该问题,只是在样本的选择上会逐步缩小样本范围并扩大样本数量。即由于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会对小范围大样本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系列针对性比较强的财务危机预警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