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增强实践(15个)关于增强实践的建议较多,既有相应原则,也有具体做法。这些原则性建议指出“实践练习是最好的方式方法”,“实践应大于理论学习”,“多用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这样更好融合理论知识”。增强实践的具体做法有三。一是企业实践形式:深入企业,接触最前沿,参与操作、实践(3个)。企业实践虽好,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实习中大多数扮演的是学习者,所以很难达到企业要求。另一方面,时间较短,很多问题不能发现也难掌握全部”,对此,有教师提出“在企业实践中,希望能够像实习生一样走流程,而不是坐着看流程”。二是培训方式方法的“多”与“少”:少讲多练,多实践(3个),以实操为主,理论为辅(2个);除上述外,有教师提出了“实践集中学习,理论通过网络”的解决策略,其实质也是通过网络学习理论,减少甚至去除集中学习时的理论学习时间,使集中学习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实践学习,从而达到增强实践的目的。三是有教师就财会专业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以实训化为主,重视实践技能的提升,突出重点。比如会计岗位实战、会计电算化,重在提高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2.开展网络学习(4个)网络学习作为新的学习形式被纳入对于培训方式方法的建议中:“适当增加网络培训学习内容,减少集中授课学习时间”,“除集中面试外,可以进行远程培训”是较为温和的提法,是将网络学习作为现有培训方式的补充;“实践集中学习,理论通过网络”和“先进行网上的理论学习提高,各地教师可在本地进行学习。网上完成各项理论学习、作业等,然后到省城进行实践技能的提高”,则将理论学习完全变成网络学习形式,将其从现行的培训方式中移除。3.交流互动,专题研讨(4个)培训中应展开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授课教师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的讨论研究(2个);并借助研讨,展开专题研究。4.培训前期准备(2个)培训前的充足准备,将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包括相关表格信息的填写和培训计划的提前下发,以使培训老师有充足准备,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此部分另有3个条目未予归类,它们是“现在尚可”、“很好,但压力过大”和“无建议,形式并不重要”。
二、关于目前最关心或最想学习、了解的内容(共34+2条)
1.四新知识(10个)四新知识主要指本学科或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新的,没见过的”笼统地指向了专业新知,而下面列出的条目则进一步明确了培训教师所关心和想要学习了解的财会专业四新知识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包括:“关于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本专业的业务知识”,“财税新规定,新的知识点”,“最新会计知识(限中级实务以下的层次)”,“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准则与税法、会计实训内容”,“时下行业最新讯息、技术、政策、法规”,“会计政策制度的变更内容”。2.技能操作(19个)会计电算化占得最多条目(3个),更有教师指出“会计电算化的全部操作技术”;有的指出了具体的内容,如“教材中比如递延所得积的核算与处理”,“投资中的期末价值的确定与账务”,“会计专业中统计课程培训、实训”;有的倾心会计实操,如“会计实践”,“会计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技能实训方面”;有的关注直接与企业相连的专业技能,如“真实企业的账户处理,税务处理等流程”,“处理企业经济业务时的每一个环节”,“企业会计的实战为主进行培训”,“企业会计实践”,甚至“企业员工的实务”,并表达愿望“深入真正的企业实践中”;有的关心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相关联的问题,体现了教师学习的职业特点,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到实践单位能否运用自如”,一位在学校主讲审计基础的老师,表示“最想学的是审计方法的内容,想在这方面多学点新知识和案例教学”;还有的老师表达了极大的热诚,“只要是能发展本专业都想学,比如,软件、沙盘、技能、实操(最好是贴近企业)”。3.财务软件(5个)既有“会计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也有“各类会计软件的使用和掌握”,包括学习“国赛指定的福恩特软件”、“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的操作”和“T3用友操作”。(五)未归类的其他意见建议(共2条)对于第5个问题“其他意见、建议”所给出的回答,除下面2个条目外,其余都归到前4个问题中的某一个。未归入的2个条目是:“强烈建议省培考核合格,有中级职称以上(讲师,高级讲师)能被认定为双师型人才”,“有了这个培训证对不是本专业的教师有什么用”(注:填答此问卷的教师任教专业为“体育”,与培训专业不同)。
三、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不足
(一)本研究主要结论和启示
针对参加2013年暑期中职财会专业省级培训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结论一师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培训时间过长和安排过于紧张,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比重不适宜,培训内容不深入、缺乏针对性以及培训方式方法的相应缺失。培训时间长、安排紧的主客观因素是复杂的,它可能是一种客观现实,也可能是教师的主观感受。在关于师资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有教师提到“教师的积极性”和“应采取自愿”,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教师有受派遣“被参加”的情况,因而积极性不高。另外,假期难得,教师往往会有个人的休假等安排,故而容易出现较深层次的心理排斥,这种排斥即使教师本人也未必察觉。“最好别在寒暑假”、“时间安排不应都在假期”、“不一定安排到寒暑假”等,既可能是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的思考,也可能是出于教师个体心理上的这种排斥。除了上面分析的原因,还有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法的因素。培训内容本身如果未能达到教师预期,培训方式方法如果不能较好地承载包括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和实现职业成长等在内的各项培训功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缺乏吸引力,也会使教师感觉倦怠难捱,也就容易产生培训时间长、安排紧的主观感受和负性情绪。理实比例无论是在“问题”部分,还是作为“建议”,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关注。对此,应予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考证,二者的比例失衡,究竟是方案设计的先天不足,还是实施过程中的后天匮乏。针对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策略:对于方案设计的不足,应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架构,合理安排;对于实施过程中与设计不符的走样现象,应加强督导检查,增大保障力度。结论二针对培训各个层面的建议,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着密切的内部关联。关于培训内容的建议主要是在内容设置上增加实践操作,培训内容更深入,提高针对性,突出时代性、实用性,开展软件培训等方面;关于培训方式方法的建议主要是增强实践、开展网络学习、交流互动专题研讨等方面;关于目前最关心或最想学习、了解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四新知识、技能操作和财务软件等方面。问卷调查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财会专业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各层面意见、建议,应成为开展相应培训工作的参照,在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内容的选择和培训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予以关注,对于不断改进整体设计、全面提升培训质量,产生裨益。
(二)本研究的不足和改进构想
关键词:财务人员 培训
从2008年开始,我县教育局计财科、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全县学校(单位)的报账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学校(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学校(单位)的财会人员也逐步树立起了更新教育理念、接受新的会计制度、不断学习会计知识的理念。
一、我县教育系统财务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会计培训现状
学校(单位)财务人员,在推进学校(单位)教育教学、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基层组织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学校(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单位)的教育发展。总的来说,我县学校(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基本上能适应要求,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乡镇学校的报账员年龄结构开始出现老化,第一学历为会计专业的比例偏低,专业素养亟待提升。
多年来,教育局高度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把加强学校(单位)财会队伍建设作为加快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健全财会组织机构、严格财务人员任用、加强财会人员培训、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由于学校(单位)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及各单位会计管理体制不很健全等原因,对学校(单位)财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单位)财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几项措施
(一)健全培训机制,完善组织领导
财务人员的主管部门有责任为学校(单位)财务人员提供正规的、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教育培训,明确教育财务人员培训的目标与原则,完善组织领导
1、明确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明确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提升全县财务人员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管好用好资金,为全县教育发展服务,为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员。
2、坚持基本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依法理财、提高能力、统筹规划、协调配合的原则。
3、完善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教育局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保证学校(单位)财务人员的参训率。可以采取全县统一集中培训、网上培训等方式。培训时间要充分考虑学校(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生活特点选择合适培训时间,保障学校(单位)财会人员每年至少48小时培训时间。
(二)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
1、合理制定培训计划
为了保证学校(单位)财务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议在每一轮培训之前,由相关培训部门与授课教师一起到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学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等资料,为确定财务人员培训的内容提供鲜活的教材。在反复深入基层调研和召开相关培训需求座谈会的基础上,培训部门制定《学校(单位)财务人员培训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由教育局牵头,全县各学校(单位)上下联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定参训对象和具体培训形式,保证最优的培训质量。
2、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从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账簿登记、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及会计档案保管等方面进行会计专业的业务培训;到会计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解读、学校(单位)财务管理和学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与职业道德、学校(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各种课程设置,让学校(单位)财务人员既接受了财务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又能得到职业道德、文化水平的培训;既提高了业务水平,又增强了大局观念、法制观念,综合提高学校(单位)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
3、精心策划培训方式
每一期的的会计培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把当面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对靠近县区的学校(单位)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对离县区远、交通不便的乡镇,可采取走下去分片开展培训。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培训是一种十分适合学校(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方式,将财务人员培训的各个环节纳入其中,实行远程化管理。财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依据个人时间和具体需要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可以通过网络随时答疑解惑,有效解决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激发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严格教学管理,保证培训实效
1、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本人认为,在实训教学体系上可以将会计实训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单项实训、单元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层次各有侧重并互为补充。①单项实训。单项实训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的专门实训。目的是解决理论学习中的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这些问题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为以后的综合实训做好铺垫。这一层次的实训应根据会计专业课的进度、难易程度及教学需要,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进行,并贯穿于整个会计学习的全过程。②单元模块实训。单元模块实训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模块实训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现存配套的科学合理的模块实训教材,要求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根据不同单元模块的特点自编单元化的实训教材(或实训讲义)。例如在《基础会计》“会计核算程序”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实训资料,从实操引出理论,从而导出各种核算程序的特点、记账程序、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建立“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③综合实训。综合会计实训是在学完主要专业课后,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一项实训。与单元模块实训相比,它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深度、内容更广泛。在内容设计上除常规业务外,还要考虑涉税业务、外币业务、报表分析业务以及管理会计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学生“审核、监督、预测、决策”能力的培养。
2、实习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①完善校外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对会计服务的需求特点,每个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有限的,加上财务工作涉及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学生实习过程又会占用企业会计人员的精力与时间等因素,使学生的校外实习所接触业务十分有限,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十分困难。因此,在学校尽可能地与社会联营与企业协作建立校外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联系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种形式下的校外实习带有明显的分散性,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如何难以把握,这就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去了解,去监督约束学生,以求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针对分散式的校外实习,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模式,通过实习前制订详细的计划如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志、实习计划书,实习报告等考核办法,以及实习后要求学生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认真撰写实习报告等考核方式来引导和约束学生。②加强实习过程的控制与约束。负责实习管理的学校有关部门人员应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和考核,约束实习学生自我管理,保证校外实习效果。③改革考核方式,抓好实习后监督。改革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迫在眉睫,相关职业院校应将会计实训实习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明确相应的学分,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结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更高需求,我认为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是职业会计教育的关键之举,也是把职业会计教育做大做强的必然之路。
作者:胡言国
粤财会[2016]10号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顺德区财税局,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做好2016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工作,根据《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实施办法》(粤财会〔2013〕50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3〕18号)、《广东省省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公布规则(暂行)》(粤财会函〔2013〕65号)和《广东省省属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继续教育公布规则(暂行)》(粤财会函〔2013〕66号) 等有关规定,现将2016年广东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类培训
2016年广东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以下简称持证人员)实行分类培训。根据单位类型共分为四类:
第一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持证人员。主要包括:大中型企业持证人员,即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中型企业标准及以上的企业持证人员;符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条件的小型企业持证人员。
第二类,符合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条件的小型企业持证人员。指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持证人员。符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条件的小型企业除外。
第三类,行政事业单位持证人员。
第四类,其他持证人员。
二、培训内容
(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持证人员。本类别持证人员2016年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为:管理会计、《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具体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可拓展商业语言及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基础知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参与培训人员可在以上内容中自行选择学习。
(二)符合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条件的小型企业持证人员。本类别持证人员2016年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为《小企业会计准则》。
(三)行政事业单位持证人员。本类别持证人员2016年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为: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参与培训人员可在以上内容中自行选择学习。
(四)其他持证人员。本类别持证人员可根据实际自行选择上述三类培训内容之一作为2016年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五)省属会计人员。本类别持证人员由所在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自行组织开展继续教育行为,培训内容可自行确定。
三、参考教材
培训教材推荐使用财政部、知名高校等组织编写的有关书籍。培训教材由培训者自愿购买,各培训单位不得强行推销。
四、培训形式
(一)培训方式。各级财政部门可采用面授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开展继续教育。详细可参考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3〕18号)第十三、十四条中所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
(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报名方式。省属会计人员可由所在单位直接在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统一报名或个人报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2016、2017年在省财政厅备案的省属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名单可在广东省财政厅门户网站(gdczt.gov.cn)“会计管理”栏目或广东省会计信息服务平台(210.76.65.189:8080/gdkzcms)“资料下载”中查询。
各地持证人员可通过所在地财政部门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参加培训。
五、培训要求
(一)对持证人员及有关单位的要求。持证人员应积极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会计工作能力。持证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将录入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 实训模块构建
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313所本科高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而这其中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开设占据了很大比重,行政管理专业涉猎内容广泛,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传统的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便成为今后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便是实践教学比重的增加,针对现阶段地方高校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实训教学基地短缺、实训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等问题,提出构建科学合理实训模块的设想对于地方高校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
1 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训模块构建研究的必要性
1.1 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需要
现阶段,各高校对于增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方面普遍投入较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这种保障机制的不健全突出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与行政管理专业相关的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较少,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并没有考虑到与专业的对应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训的质量。而软件方面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实训制度的建设上,目前地方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多为刚走出校园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大学生,具备雄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但自身缺乏实训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训教学的经验。除此之外,高校在实训方面并没有设置有针对性的目标、实施办法、考核方法、评价体系等,实训教学多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2 适应社会发展和对人才需求观念的转变
2012年教育部下发教思政[2012]1号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指出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 “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同时提出加强实践育人规划、强化实践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系统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等要求,可见国家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视,而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紧跟国家发展形势和时代潮流,也有利于对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能力有求有更为清晰明确的定位。
1.3 增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的需要
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普遍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设备条件、资金支持、生源质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不能与全国重点大学相抗衡,而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执行能力上又不及高职高专类的技术型高校,因此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应在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更重视实践教育,培养复合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1.4 拓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就业渠道的需要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人数在3万人左右。与这令人振奋的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情势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就业职业和行业的分布上,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广泛,但普遍竞争力不高,从事岗位较多的有文职人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等,这些都属于门槛较低的岗位,职业对口率比较低,薪酬水平和职业上升通道也比较有限,因此毕业生的满意率普遍偏低。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反思现阶段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科学实训体系的构建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
1.5 形成自身优势、凝练特色学科的需要
如今地方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大多遵循传统,没有自身特点。因此未来建设中地方高校应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特点和培养个体差异,参考校内外的优势资源、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民俗特点、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培养方向规划,形成自身特色学科。以海南省高校为例,应在海洋行政管理、特区管理体制创新、旅游规划与管理、热带农业的推广等方面大做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身优势
2 行政管理专业实训模块的构建思路
2.1 构建实训模块的指导思想
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强调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因此实训模块的构建应坚持清晰定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基本行政操作技能和综合事务处理能力为支撑,辅助以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由基础到综合、由单一到多元的实训模块。
2.2 实训模块的构建(见图1)
3 行政管理专业实训模块的构建对策
3.1 校内实训模块的构建
校内实训重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通过校内实训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行政事务的处理技能,同时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校内实训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1 课程改革
(1)教学手段的改革。首先,深化案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老师介绍行政管理领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同学们的讨论和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案例库的建设,要广辟案例信息来源,从各个途径充实案例库。这些途径包括:公开出版的公共管理教材等教学资源;国内高校网站公布的行政管理、MPA教研案例;国内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有关行政管理的事件和现象;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类、专业类学术刊物;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搜集的案例资料;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搜集的案例资料;有关学术会议的交流论文、资料等。同时加大相关硬件投入,建立专门的行政案例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平台。
其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实验室模拟实训。学校可根据自身区域特色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设立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情景模拟实验室等。同时在教学中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对行政管理相关理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置的改革。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个主要内容。公共课应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本技能,这其中以计算机的操作应用和英语能力为代表,计算机类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office软件的应用和利用网络实施管理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统计软件分析信息和输出结果的能力,能够编制网页、利用网站信息或维护网站常规运行的能力,以及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与行政管理专业相关的软件应用,如统计的SPSS软件,Photoshop等等并提供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另外,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应主要集中在听说能力和翻译能力,讲授内容应以日常用语为主,从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增加公共行政、经济学、法学等方面课程外,还应增加“公文写作”、“文献信息检索”、“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公务员考试模拟”、“政务礼仪”等实训课程。而选修课则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通过预先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1.2 校内实训平台建设
学校应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为学生实训建设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举办专业竞赛,如公文写作大赛,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比赛等,增强学生的行政能力。其次,充分重视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力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的行政工作,担任相关职务;再次,学校可通过设立学生助理、行政助理的岗位使在校生能够切实感受行政工作的内容,为日后的专业实训做铺垫。
3.1.3 毕业论文的改革
当前高校毕业生受老师选题和自身知识积累的局限性,并不具备撰写高标准学术论文的能力,只能为了凑够论文字数而进行大量文字堆砌,乃至抄袭,这严重违背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初衷。因此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应多注重内容的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在写作过程中,不提倡单一的理论论述,鼓励采用典型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展开,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2 校外实训模块的构建
(1)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是最能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研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实训内容,也是促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可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自愿结成调查小组,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为每个小组配备一名社会学的指导老师,对如何开展社会调研,需要运用何种方法展开,调查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讲述,并对学生在调研过程出现的任何问题给予指导。在实地调查后,引导学生针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结合所学知和实践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
(2)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是拓展校外实训的重要环节,建立校企共赢平台,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应选择为对企业有利,能切实解决企业现存问题的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由企业为该校学生提供部分日常实践教学中的设施和实习实训的场所,而与此同时,学校则利用自身优势,定期为企业提供有效优质的科学服务;在师资方面,企业可选派与行政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培训,重在介绍实际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传授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可选派优秀教师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人才方面,企业可获得对人才的优先选择权,这样便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双方的利益。
(3)鼓励学生寻找兼职、自主创业。学生可抛开专业和学科的界限,利用课余和暑期时间走向社会,了解多种行业的工作内容,提前感受职业氛围,具体行业如销售、服务、实习记者等,来通提高自身的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学校可通过与政府或公益组织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创新毕业实习模式。毕业实习是高校实训活动中时间最长最集中的环节,因此创新实习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毕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采取强制性集中实习与分散自由式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对于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实习指导,明确其实习目标。同时构建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灵活化和评价指标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保证实习效果。
目前关于地方高校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处于初探阶段,培养具备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而实训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体系,改善实训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78-81.
[2]赵宏斌,周伟.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问题、思路与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75.
[3]魏红征.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1-22.
[4]谭英俊.基于就业能力培育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0):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