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比的基本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本节课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一系列的猜想来提高兴趣,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总之,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但课中也存在遗憾,在以后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知识点得到扩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32~3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牵引旧知,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板书课题)
2.媒体出示1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生:(有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答案回答,如果学生说出课本上答案,教师可点击课件,显示四幅图下的规格;也有可能会根据网上查找的信息回答。)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同学们不妨自主观察、讨论或计算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我发现国旗的长总是宽的1.5倍;换句话说,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总是3比2。)
师:你们的发现非常正确。(课件显示3)
操场上的国旗:2.4∶1.6=■
教室里的国旗:60∶40=■;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所以,2.4∶1.6=60∶40,像这样的式子就叫比例。什么叫比例?请大家看课本第33页顺数第四句,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读一读。
师:在图上这四幅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课件出示:4(第33页做一做1,让学生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师总结:通过上面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你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A.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4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课件出示5)
■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桌之间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B.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课件出示6)
■=■
C.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生汇报后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7
■
D.自主练习,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下面的括号该怎样填?为什么这样填?你有其他的发现吗?
(1)媒体出示8 独立完成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填?你有其他的发现吗?
8∶4=( )∶( ) 15∶10=( )∶4 12∶( )=( )∶5
(2)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3)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观察自己写的其他几个比例,验证发现。
(5)小结性质。
教师:谁能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媒体出示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补充完表格)
■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基本练习
判断,媒体出示10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和■∶■ ■∶■和■∶5
2.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课件出示11见课本第36页第二题。)
3.拓展练习:课件出示12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
从诞生至今笔记本电脑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大多数都与“轻薄”二字脱不了干系。事实上,轻薄机型既是消费者最关注的类别,也是各个厂商展现自身实力的最好载体。
因此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厂商都格外重视轻薄机型的开发,作为最重要的电子厂商之的三星自然也深谙此道,陆续推出了不少堪称经典的轻薄精品。
三星9系列
这个以数字命名的全新系列是今年最受人关注的超轻薄机型系列之一。其首款机型900x3A采用了13.3英寸显示屏重量和厚度分别仅为1.31kg和16.3mm比新MacBook Alr还要轻薄。同时900x3A还采用了常用于制造飞机的耐用材料――航空杜拉铝合金其硬度是普通铝镁合金的2倍在外出使用时自然不用过于担心机身的安全问题。我们也将在近期为大家详细介绍这款一流的超轻薄机型敬请期待。
三星X360
“比Air(空气)还轻且功能齐全”这是X360的宣传语同时也是x360的真实写照。作为以苹果MacBook Air和ThinkPad X300为竞争对手的顶级超轻薄机型X360将轻薄和实用之间的平衡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薄如蝉翼的显示屏设计至今仍让我们记忆犹新。而1.29kg的机身重量、完备的扩展接口和6小时以上的电池续航时间则让X360真正兼顾了轻薄与实用。
三星X1
X1是三星在轻薄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但是当时最轻薄的14英寸笔记本电脑之一(重量仅为1.7kg,最大厚度只有23mm)而且是一款在设计上很有颠覆性的个性化产品。与其他笔记本电脑不同X1取消了腕托的设计因此键盘位置下移,内置光驱也采用了背盖上启式设计。X1所代表的创新理念和背后所蕴藏的技术实力让人肃然起敬。
三星Q30
作为当时最轻薄的12英寸宽屏笔记本电脑Q30不但继承了Q系列在超轻薄设计方面的设计而且将机身重量一举降低到1.1kg这样的表现即使是拿到现在来看也是出类拔萃的。除了没有内置光驱之外Q30保留了笔记本电脑的全部功能其实用性也大大超过了当时的很多超轻薄机型。
关键字:中职 会计技能课 校本教材开发 必要性及可行性
【分类号】G712.3
校本教材,通俗地说就是指学校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而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发和编写的适合本校教学的一种教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学校中,使用校本教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中职学校会计技能课校本教材的开发却还不是那么的普遍,以本人从事二十多年中职会计教学的经验来看,中职会计技能课校本教材开发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一、中职会计专业技能课教学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尽管以电子计算器代替了传统的算盘,以点钞绑钞机代替了手工点钞,以电算软件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会计,但会计基本技能仍然作为衡量会计专业人才的一个评价指标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近年在我们福建省的高职单招考试中还增加了100分技能项目,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因此,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管是毕业找工作,还是参加高职单招考试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都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目前,在各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都把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现在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实行的是无纸化考试,考试题型以选择判断为主,只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测试而不需要实践操作,因此,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会计理论的教学,而淡化了会计实际操作的训练,专业技能课基本上是绕国赛、省赛项目来开设。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现在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虽然能够持有“双证”(即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专业毕业证),但是却难以胜任会计工作。
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在学校时模拟仿真训练不够,分析处理经济业务能力低,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不具有实践操作的能力,部分学生电算软件操作熟练,却也只能是计算机软件操作员而不能成为合格的会计人员,导致许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持有“会计证”却不得不改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每当想到这些学生的就业情况,听到他们的抱怨时,我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伤痛,作为从事二十多年中职财会专业课教学的我,虽不能完全说是我们教学的失职,但至少也是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特别是会计技能课教学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技能课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传统会计技能课教材编排内容单一滞后,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在过去我国一直执行国家教育部对学校课程集权管理,该管理模式使得学校发展受到限制,缺失了灵活性。大量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相背离,很难体现教学实效性,导致学校教学层次和水平比较低下。教师和学生很难融合在一起,课程学习质量低,教师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具体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学生也只是应付性的学习,学习主动性非常差,课程实施者和开发者,无法结合在一起。
当前各中职学校开设的会计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大都以珠算、点钞、会计模拟实训为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算盘的国家,珠算称得上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会计人员传统的计算工具,现在的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都把珠算教学纳入小学生的学习课程,作为中华儿女,作为会计人,更需要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但是,学生在学习珠算时普遍都是加减法兴致勃勃,乘除法索然无味,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化的计算工具也在不断出现,如近年出现的新数码产品翰林提传票机,它不但具备计算器计算的功能,并且还具有五笔练习、传票翻打等功能,特别是传票翻打技术,更是作为会计基本技能国赛和各地省赛热捧的一个项目。通过小小的传票机,既能让学生利用小键盘练习数字的录入,还可以作为汉字录入练习的工具。学生使用传票机既能实现会计专业翻打传票的技能训练目的又能达到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目的,所以学生对这样的新教学设备兴趣浓厚。但在传统的教材中却没有涉及传票翻打的内容,如我校订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基本技能》(第二版 ),全书九个章节中,前六个章节都是珠算技术,第七章介绍简易心算,第八章是点钞与验钞,第九章是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在《会计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认为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不用学珠算,一部分学生认为珠算的乘除法太难,不如用计算器来的简单快捷,所以学习兴趣不高,而他们感兴趣的翻打传票教材却未涉及,老师们也只能是通过产品说明书来教学生如何使用传票机。所以说传统的教材单一落后,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校本教材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做到与时俱进
学校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可以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商讨,编写出符合本校需求的校本教材。每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再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可以适时补充教材内容。这样的教材针对性比较强,而且灵活性得到体现,极大的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开发校本教材中每个教师都可以提出意见,这样可以集纳最优智慧,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进行办学,教学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会得到提升,而且这样的教学形式,才能使得学校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再以前面提到的《会计基本技能》来说,可以这样来编写校本教材:对珠算技术部分,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将传统的珠算加减乘除进行整合,一是重点突出加减法的学习,删除乘除法教学。因为珠算加、减的运算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为广泛,而且经过实践证明,熟练的算盘加、减运算的速度可以超过电子计算器的运算速度,而乘除法较难掌握,而且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乘除运算也比珠算计算要快。二是在加减法练习中提供仿真发票给学生,使学生在练习珠算了同时为练习翻打传票奠定基础,这样经过删减后珠算的篇幅可以大大减少。三是补充点钞技能的知识,甚至可以结合视频资料来教学,这样可以弥补教材简单的文字叙述。四是增加传票翻打技术的有关知识。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随时调整和补充知识点,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与时俱进。
(三)校本教材编写可以更加“接地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当地的企业为案例来进行教学,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学生更喜欢听,也更乐于接受。
例如,我们学校所在当地正大力发展客家小吃培训,而且小吃培训基地就在我们学校,我们在进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时,直接以“客家小吃店”作为一个企业让学生展开讨论,小吃店要正常运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后马上得出,小店要正常运转,必须要有固定的店面、要有做小吃的设备和客人就餐的餐具、要有购买做小吃的材料、还得要有做得比较好吃的技术等。几番讨论之后,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实收资本等概念学生立即掌握了。而且,在后面的会计凭证填制、账簿设置与登记、财务会计报告等这些实训全部都以小吃店为例,让他们每人开个“小吃店”,各自进行核算,看谁经营得好。结果学生学习兴趣异常的高,基础会计实训课上得有声有色,教学效果非常好。所以说校本教材能够更“接地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会计技能课校本教材开发是会计技能教学新的起点,该教材开发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完善我们教学制度。学生可以接触最新的知识,教师可以发挥出自身价值。利用校本教材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与使用,也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学生个性发展有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教师智慧展现也有了平台。学校和谐的校园生活拉开帷幕,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孙明德 卢云峰.《会计基本技能》(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是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的过程中,教育经费不足和资金使用效益较低仍是制约着高校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来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论文通过分析基于成本控制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及内容,阐述了教育成本控制的特殊性,概括了高校全面预算的整体内容,论证了基于成本控制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高校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补充。
【关键词】成本控制全面预算必要性可行性
教育成本的概念是伴随着教育经济学产生而产生的。教育成本的本质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它既包括以货币支出的教育资源价值,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教育成本控制是指为使教育成本达到预期的目标,采取一定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对各种教育费用的发生额进行约束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工作。它是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过程中的资源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使教育成本按预期发展的过程。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并不是一味地降低成本,而是在注重教育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支出。
1 基于成本控制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特点及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在经历了大规模扩招和“征地投资兴建校区”的热潮后,发展速度已逐渐趋于平稳和成熟,高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和教育经费拨款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核定,保持平稳地增加,作为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学校要想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升的空间不大,因此,高校预算管理的重点应是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内部潜力来实现教育成本费用的降低,最终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1 基于成本控制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是:
1.1.1 强调以成本控制来规划高校的目标成本,并分解到涉及成本发生的所有责任单位;
1.1.2 以目标成本为依据编制教育成本预算,围绕成本控制目标进行预算的执行、控制和考评;
1.1.3 以各预算单位的具体目标成本为基础形成约束各预算部门行为和预算成本的控制体系。
1.2 基于成本控制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是:
高校预算管理的重点是通过内部的挖潜来实现教育成本费用的降低。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应以教育成本预算为核心,围绕成本控制目标进行预算的执行、控制和考评。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2.1 以教育成本核算信息为基础,综合考虑预算年度的各项变化因素,确定目标成本,并分解落实到各预算单位;
1.2.2 以目标成本为依据编制教育成本预算;
1.2.3 以教育成本预算为核心,编制收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形成完整的预算内容;
1.2.4 以责任预算为依据,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1.2.5 以预算成本为基础,分析成本差异;
1.2.6 以是否完成成本控制目标作为评价各预算单位业绩的重要标准并据以建立激励机制。
2 基于成本控制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基于成本控制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实是,一方面教育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教育经费也存在浪费的问题。有批评者指出,中国的高校既有政府机关的毛病,又有国有企业的毛病。在高校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教育成本预算为核心,以责任预算为依据,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以成本控制目标作为预算考核或者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全面提高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地解决资金不足与使用效益较低的矛盾,能够促进高校有序、健康地发展。
2.2 基于成本控制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
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学校基本上都采用非营利组织形式。与营利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目的,但非营利组织自身在很多方面却具有与营利性企业相似的经济特征,例如:在提品或服务时也需要消耗资源、需要提供财务会计信息、需要接受出资人的考核和评价、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另外,非营利组织也需要达到业绩最优化,履行受托责任最好化的组织目标。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政治的民主,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效率更加关注,同时,以成本―效益原则管理和配置资源,强调管理责任和控制,并以结果和增加财富价值等经济的、财务的、定量的指标考核和评价组织效果等管理理念也开始逐渐地向非营利组织渗透。
高等学校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主要产品教育服务,需要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而这些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必然会转化为教育服务的成本。因此,从学校管理的要求出发,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内部成本核算,提供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以考核、控制院系的成本支出是可行的。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控制教育成本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因此,在预算管理中,以教育成本预算为核心,以成本控制目标作为预算考核或者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来构建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必要和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窦静.高校预算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07,(10):44-45
[2] 于爱萍.高校预算管理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7,(11):42-43
[3] 雷玉生.高校预算管理改革初讨[J].会计之友,2007,(10):48
[4] 刘新荣.刍谈高校经费管理绩效评价[J].财会月刊,2006,(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