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施农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范文第1篇

1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的3个主要特点包括产品标准化、生产集中化、管理精细化。具备这3个特点需要保证外界条件也就是气象特点不能随意变换,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往不良的方向发展,所以可控或者可预防的气象服务对设施农业尤为重要。

1.1设施农业增产高效的气象服务需求

现代化设施蔬菜增产高效对气象需求很多,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蔬菜品种以及不同生长期的蔬菜瓜果,想要实现高产量,气温、湿度、光照以及地温等气候条件需要与不同的蔬菜瓜果及不同发育期的各项指标相匹配,不仅是蔬菜瓜果,其他农作物也是如此[3]。

1.2设施农业灾害防御的气象服务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的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范围大、发生频率高、发生强度大和产生损失重等特点。而且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许多省份出现大范围高温、干旱,以及局地低温冷害、暴雨、大风、雾和霾等气象灾害。研究表明,与传统农业相比,设施农业对气象灾害更加敏感,也就是说,设施农业在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遭受的损失会更严重。因此,提供良好的农业气象服务,不仅可以提前预防因天气原因带来的农业损失,还可以更好地利用天气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供保障。

2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分析

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满足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是目前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快捷高效的气象服务平台,这需要当地气象局开发,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前期、近期的气候情况,结合当地的农业情况归纳出县级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并制定一套实用的服务标准。其次,建立实用的指标体系,比如说充分了解水稻在当地的种植环境,并建立气象灾害指标库和实用专家知识库,这些可以基本满足服务需求。再次,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服务,指导农户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气象部门可以根据往年的气象数据,对未来的气象变化进行预测,及时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信息,提前给出预警信息,为农户提供相关的防护建议。

2.2优化气象服务工作

从农业的设施来看,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需要农户以及承包户充分利用三农专项服务项目,建设好可以人为调节小气候的农田、养殖场。除此之外,农户要联合当地气象局在大棚内外可以安装一些监测气温、气湿、光照等指标的农业小气候观测设备,以便随时监测,做出调整。不仅如此,农户还要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比如某种农作物在12℃的环境中才能生存,这就需要掌握农作物的最佳生存环境,然后通过相关设备监测并调整农作物的生存环境。

3设施气象服务面临的主要困难

3.1资金短缺

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气象部门才能提供更好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同时,气象服务站推广以及气象服务台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国的很多农业地区都属于偏远、落后地区,资金难以到位,从而很难落实气象服务。

3.2技术水平的落后以及人才缺失

由于气象服务以及灾害防治需要准确的气象预报,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因而气象监测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擅长气象服务的本科人才少之又少,从而很难提供精准的服务。

3.3基础设施以及科学知识匮乏

有些偏远地区,因基础设施落后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纯“靠天吃饭”,阻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另外,尽管当地建立了气象服务平台,有相关的小气候监测装备,但由于农户缺乏统一培训指导,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有限,不能根据得到的气象服务信息做出及时防御。

设施农业范文第2篇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5月以及7月对苏南地区农业旅游景点内的游客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随机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9.00%,有效率为98.48%。本次农业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建设调查以苏南地区的七个农业旅游景点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南京千盛农庄、苏州农林大世界、苏州旺山农庄、苏州艳阳农庄、苏州星期九农庄、无锡唯琼农庄和无锡龙寺生态园。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设定相关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相关变量值,采用EXCEL得出相关表格以及分析结论。

二、研究背景

在旅游业发展日益火爆的今天,农业旅游渐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核心,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的关键。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实践中,存在着旅游设施建设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不同职业游客职业结构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职业在问卷中的分布比例,学生(40.5%)、企业管理人员(27.2%)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职业,其次分别是公务员(8.2%)、农民(6.7)和工人(4.6%)。以上五种职业占据了被调查者的90%左右,可以说是来访农业旅游景区的主要群体,职业来访率和回头率都很高,应该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重视;被调查的教师、军人数量较少,其他职业不具代表性,笔者以下不予分析。

2.不同职业游客对不同设施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职业的游客对不同农业旅游设施满意度各不相同,尤其在农家餐厅和解说设施上表现最为明显。农民对农家餐厅不满意度最高(33.3%),公务员不满意度最低(5.6%),其他职业对该设施不满意度也较低,均在10%左右。

企业管理人员对解说设施不满意度最高(23.5%),工人和学生不满意度也在15%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等对解说设施的知识性、指导性比较看重,过于简单、单调、乏味的解说设施内容往往不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要求。

不同职业游客对公共卫生设施不满意度都比较高,农民不满意度最低也在16.7%,最高的公务员甚至达到了44.4%,公共卫生设施可以说是农业旅游景点数量最多的设施之一,其风格、位置、整洁程度对各种职业游客影响力较大,但却往往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忽视,不是缺乏创新、没有乡土气息就是长期没有更新、污损不堪。

四、对苏南农业旅游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入调研游客职业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建设

游客的职业特征各不相同,对旅游设施的需求、关注点、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怎样满足游客的差异性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型游客,如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对餐饮及交通等设施更为关注,且对园区内的生活配套设施要求高,在保持农家餐厅、交通绿化设施良好现状的前提下,应加大游憩、解说设施等的建设力度,尽量满足其需要,以争取回头客;而对于度假休闲或学习型游客,如学生,他们对园区内的游憩、解说设施更为关注,游憩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趣味性与冒险性,解说设施的建设要能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方便。对于工农来说,则更关注旅游设施的实用性,当前各景区都比较注重旅游设施的建设,使得工农的农业旅游偏好相对较容易得到满足。

2.把握主要矛盾,主攻个别职业

农业旅游观光游客何止几种,但笔者所述五种职业可以认为占据游客大部分比例,具有代表性。尤其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就占据了四分之三左右。农业旅游示范区,尤其是中小型或刚刚起步的农业旅游景点可将主要精力头放在这几种职业的接待上,针对职业特点与需求完善各种设施的建设,但不可顾此失彼,过于青睐某一职业游客,否则会造成不同实施的普遍使用率不强。如果该农业旅游景点客源稳定、效益较好的话还可发掘潜在市场,如离退休游客等。

3.注重细节,不忽略任何一种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见效快、收益大的餐饮设施等,对于各种职业游客普遍关心的、关系到游览质量的解说和公共卫生、解说、游憩设施,则要加强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环境营造,从细节出发,增强景区的整体和谐性,从游客需求出发,做好设施地维护、保养和更新工作,同时加强设施创新工作,提高设施的可持续性,尽最大努力吸引、挽留游客,增加不同类型游客的数量。这些设施投资相对较小、易于改进、改进效果明显,应该是农业旅游景点再建设的起点和重点。

4.有针对的开展宣传工作,争取回头客

农业旅游景点在进行宣传促销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广撒网的宣传方式时不可取的。比如可以打造“学生游学专线”“带薪假期两日游”等等,针对不同的职业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甚至可以专门到某一职业集中区域进行宣传,不但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宣传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话还会争取到大量的回头客。

参考文献:[1]江宁,陈建明.从游客涉入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满意度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设施农业范文第3篇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和生物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临泽县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是落实县委文件精神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自2005年提出“少占地,多采光”的荒漠化日光温室以来,近6年来以发展建成荒漠化日光温室近1.5万亩,棚均效益达1.8万元。但作为县级技术推广部门,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加上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在发展设施农业上应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技术集成,配套方面做文章,进一步提高技术支撑能力。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的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有效的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创新,而且取决于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而有效的推广服务又取决于服务内容和方式是否符合农民需求。

近几年来,农技推广体系虽然不断改革和完善,但现行体制下的组织形式还是自上而下的主导控制模式,机制不活、服务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发育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发生转变后,农民仍然是农业技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对农民技术需求的特点与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要想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种类丰富齐全、生产手段加强改善、生产过程标准规范,生产产品优质安全的总体目标,必须逐步建立起适应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农业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民作为一个类群,在心理特征、年龄组合、行为规范、获得资源和信息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必须按照“用户导向”的模式,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的实效,确立农民在技术应用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农民需求为根本取向的农业技术服务运行机制。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以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建立示范基地、广播电视宣传、科技下乡等为主,优点是一次性覆盖面较广,但缺乏针对性和长效机制。对于多品种、多模式的设施农业,传统的推广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实施主题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农业技术推广员、协调员、经纪人开展推广服务和营销,为设施农业发展培育骨干人才。应根据当地实际,把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放在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身上,采用“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推广路径,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产后流通、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对临泽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㈠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发展设施农业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农技推广部门要选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有计划、有组织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开展以入户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技术指导员要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农技通过部门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绿色产品,结合自身优势,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带头创办一批涉及种植、加工、储运、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以合同形式把企业,基地和农户连在一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使农产品有了销路,企业有了原料基地,各自发挥其比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空间、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资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设施农业范文第4篇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辖8镇3乡、323个行政村;总面积11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9万亩;总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19万。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亿元,同比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27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55元,同比增长11.5%。在山西省2010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中,襄垣县发展指数排名第三,发展水平排名第七。襄垣是煤炭大县,也是农业大县。近年来,襄垣县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跃居长治市乃至山西省前列。但从农业这一块来看,却不容乐观。一是农民穷、产业弱。大多数农民靠种地为生,收入较低。以2010年为例,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达到6855元,但客观事实是大部分农民达不到平均水平。二是襄垣农作物生产门类杂,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少、无带动能力,而且产值都不大。为解决农民增收难、就业难问题,近年来,襄垣县以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在2010年建设5200亩设施蔬菜园区的基础上,襄垣县2011年又新建了百亩以上设施蔬菜园区80个,面积15000余亩,总面积超过2万亩,亩均年收入达到9500元以上。此外,襄垣县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大力发展“3+1”产业模式,培育设施种植、规模养殖、干果经济林三大产业和一批配套龙头企业。

二、襄垣县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一)时差优势。从全国来讲,海南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东北还没有;东北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海南还没有;山西蔬菜上市的时候,海南和东北都没有,打好这个时间差、抓住这个市场缺,蔬菜就能卖个好价钱。再加上设施蔬菜产业一年两季,目前是前茬青椒、后茬西葫芦,种植的内容可以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因此,襄垣县发展设施农业占“天时”。

(二)地理优势。设施农业首先在我国东北地区兴起,在山东省得以盛行。影响设施农业的主要是气候原因。山东、河北、山西都位于北纬36—37度之间,是我国最佳设施农业产业带。往北成本会提高,往南气候不适宜。襄垣地处上党盆地,四季分明,生产出来的蔬菜口感好、品质好,而且襄垣和寿光在一个纬度带上,发展设施农业居“地利”。

(三)有经验可鉴。多年来,长治市长子县发展设施农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力资源,形成了规模效应。襄垣在发展设施农业上,远处可借鉴山东寿光,近处可学习长治长子,而且襄垣与长子的农业条件不相上下,可以说,在襄垣发展设施农业有“人和”。

(四)有政策支持。2009年12月,山西省政府制定了《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将襄垣县列为山西省发展设施蔬菜重点县之一,为襄垣县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襄垣县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做法

(一)科学决策,准确定位。先进地区农业调产的实践表明,只有发展既符合实际,又能让大多数农民都参与、都增收的产业,才能调好产、做下去。经过反复调研,外出考察,联系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09年7月,襄垣县在古韩镇崔家庄村小面积试种设施蔬菜,获得成功。最终,襄垣县把农业调产思路定位在设施农业上。

(二)重点扶持,强力推进。农业基础薄弱,最需要扶持。在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对设施农业,襄垣县主要采取了直接扶持和间接扶持两个措施。首先,直接扶持。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财政扶持。新建冬暖式日光大棚每亩补1万元,生贵式春秋大棚每亩补3000元,每亩秧苗补助360元。二是贷款扶持。襄垣县专门出台了奖励政策,只要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建设,每年奖励有关银行30万元。三是用地扶持。襄垣县及时为有关农户办理流转手续,每亩土地流转金平均500元左右,实现了流转双方互利互惠。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相关职能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最优的服务,帮助各园区完成了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五是技术扶持。由财政出钱,从外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县农业部门也组织技术骨干定点包保,长期服务于各个园区。六是种养联动扶持。鸡粪是设施蔬菜最好的肥料。因此,襄垣县制定了发展规模养鸡业的补贴标准,凡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且新增商品鸡在1万、2万、3万只以上的,分别按每只3元、4元、5元的标准补贴。其次,间接扶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设施农业,需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全程谋划,要统筹考虑各个环节,积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按照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服务的思路,以财政补贴总投资的40—50%和贴息贷款的方式,及时建设了东山底鑫源祥、崔家庄永丰等四座智能化育苗中心,西王桥、西关2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西王桥、五阳、桥头3座自动化恒温冷库,1个客商服务中心以及配套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体系。

(三)加强指导,注重服务。首先,坚持正确引导和技术服务并重。针对广大种植户缺技术、不会种的实际,定期组织召开形式多样的观摩会、培训会。同时,对技术人员,不管是外聘的,还是本县的,都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服务标准和服务要求。此外,坚持及时指导和主动帮扶并重。在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及时应对灾害,采取防灾措施。组织机械、保温物资等,帮助各园区度过灾害。对设施受到损害的农户及时拨出专款,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

四、襄垣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一)后续资金不足,银行贷款困难。建设设施农业,改变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农民长期以来的愿望和要求,但是设施农业投入较大,特别是水、电、路硬件设施投入较大。农民虽有从事设施农业的愿望,但在筹集建设资金方面还有较大困难。银行贷款存在门槛较高、手续繁杂、资金到位晚、贷款时间短等问题。

(二)主体意识不强,农户思想消极。虽然襄垣县政府已经给农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有的乡镇未能全部落实到农户,存在政府积极、农民消极,政府主动、农户被动的现象,特别是气候反常问题,尤其是2010年严重的“倒春寒”加剧了农民等一等、看一看的想法。如何把政府行为变为农民自愿,变“要”为“我要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技术人员较少,缺乏全面服务。目前农业技术人员,尤其是能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的人员还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对襄垣县农技人员来讲,设施农业还是一个新内容,需要边干边学。另一方面虽然从外地聘请了一部分技术人员,但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四)市场运作能力较低,营销队伍数量较少。目前襄垣县从事农产品经营的人员还相对不足,农民经纪人数量较少、素质还比较低,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充分利用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营销队伍,还没有形成市场化、产业化链条,不利于降低农产品销售风险和实现农产品增值。

五、发展设施农业的启示

(一)发展设施农业要形成规模效益。设施农业发展,没有规模不成气候,不成气候难以保证效益,不保证效益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确保设施农业始终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始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必须规模连片、园区推进。效益高的产业不一定适宜大面积推广,比如养藏獒,收入很高,但却不适宜大多数农民养殖。农业的效益来自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设施农业虽然是科技型产业,但大多数农民都能够掌握,适合大面积推广,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

(二)发展设施农业要坚定信念。要想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着力于内涵扩大再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农民都要坚定这个大方向,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更加坚定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念,为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思想基础。

(三)发展设施农业要有“能人”牵头。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带头人的领导。能人带动引领了农户思想观念的转变,激发了农户致富的热情,也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进程。襄垣县设施农业之所以得以发展,县委副书记冯俊义功不可没。冯俊义是一位对农业生产颇有研究的领导,在长子县任县长期间就以设施农业为总抓手,发动农民大搞蔬菜基地建设,经过几年奋斗,长子成为闻名全国的青椒生产基地。从长子调职到襄垣任县长后,凭借自身的经验技术,大大推进了襄垣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设施农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地位及作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设备也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相应的设施农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工业的进步,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农作物不减产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保护环境,这就需要有效的对环境和农业进行调控,进而使设施农业持续有效发展。

1设施农业的概念

及类型设施农业就是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力条件,使农作物抗病增产的新兴农业。从另一方面讲,设施农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植物的栽培和水生鱼类植物类的养殖等设施类;二是包括温室、植物工厂等技术类设施工业。因为我国南北跨距较大,气候差距较为显著,所以不同地区,常用的设施农业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气候较为寒冷,天气较为干燥的北方,普遍用地膜覆盖农作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简易覆盖型。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昼夜温差较大,一般采用塑料大棚、温室以及微滴灌等一般设施型。而对于距离城镇较近的蔬菜、水果基地,为保证蔬果的新鲜,通常使用塑料薄膜等简易设施对其进行低空覆盖。复杂设施型是最为复杂的一类设施型,同时,也是效益最高的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现代科技进行农作物的栽培,其包括如无土栽培、育种工厂化等,另外整个设施也包括通风、加热、降温等多个系统。综上所述,以上四种设施类型为我国各个地区最为常见的设施农业。

2生态环境建设中,设施农业具有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设施农业既满足了农作物的增量增产,又促进环境的生态平衡,在此基础上,设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相应的应用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面积增加主要包括蔬果和花卉)。据相关统计,采用设施农业种植蔬菜已成为蔬菜种植的一种种植趋势,设施蔬菜的栽植面积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随其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也一跃成为设施农业的龙头产业。而这一现象在我国大力提倡退耕还林的西北地区表现的尤为显著。现阶段而言,农村人口仍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一些政策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做出调整。

例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疆阿克苏地区等都在积极相应号召,开展设施农业,进而取代其他农业类型,据调查,近几年,设施农业已一跃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型产业。随着相应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技术的普及,其投资成本逐年降低,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产也形成一定得规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综合以上因素,以温室大棚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得到大面积的应用。从另一方面讲,其也成为农业经济的一个主要组成成分,其发展也极大的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新疆阿克苏为例,从2008年~2014年,六年间温室的数量快速增长(其中蔬果的生产面积最多),农村经济也快速发展,环境也得到相应的改善,真正将持续发展彻底落实。

3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有效措

施设施农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其在技术上以及环节还没完全成熟,在某些环节中的细节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加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设施农业得到持久性发展,加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是首要任务,当地政府可以用点线面的方式对设施农业进行推广。所谓的点线面,就是在当地划分出一定的土地当做示范田进行示范,然后由小及大,进行推广。当然,以上方式都是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完成的,为此,政府应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对其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进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3.2增强科研力度

科技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要想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应加大科研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在优良品种的培育及推广方面应加以重视,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此之外,要对农民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进而使农民能熟练的应用科技进行作业。

4结语

本文对设施农业的概念进行解释及对设施农业的主要类型进行分类,并对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详尽的阐明,在此基础上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3,05(0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