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乘法结合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乘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乘法结合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第1篇

一次是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乘法分配律里的一个片断,这节课目标是学习、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在分析、推导出乘法分配律后的练习中,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与练习的要求不相符,但老师肯定了他的思路,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思考问题。由此引出了我对学生“上课插嘴”意义的关注。

[片断]1

师: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使一些计算简便,下面请大家用刚学的乘法分配律计算:

125×48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答案。)

125×48=125×(40+8)

=125×40+125×8

=5000+1000

=6000

师:这位同学算对了,你们是这样算的吗?是的请举手。

(有位同学突然站起来)

生:老师!我有不同算法!(其他同学把头转向他,他的脸“唰”的一下子涨红了。)

师:(迟疑了一下,然后用鼓励的语气)

生:刚才那道题,我认为这样算更简便:把48分成8乘6,然后用125乘8再乘6。

师:请你把自己的算法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提示)125×48=125×8×6

=1000×6

=6000

(其他学生看出:他那种算法真的比我们做的简便。“他把48 拆开后,用了前节课学习的乘法结合律。”)

师:小刚同学的算法确实简便,而且正确,刚才老师错怪他了。以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锻炼我们思维的灵活性!

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由一个旁观者转化为一个参与者,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莫过于让学生“上课插嘴”。学生“上课插嘴”,是他们情感的真诚流露,说明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问题的领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是我对学生“上课插嘴”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上课插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于学生“上课插嘴”,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敢于“插嘴”、乐于“插嘴”,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对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动机;对那些脱离课堂,纯粹是兴之所至的“插嘴”,要及时给予否定和矫正,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是不能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进而明辨是非、勇于改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时,我们要考虑的是以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如何真正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二、“上课插嘴”,体现了“相处相依”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学生是教师完成这节课的资料,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智力。在[片断]1中,本来设置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掌握乘法分配律,那位同学利用了知识的迁移,运用前节课学过的简算方法进行计算,是教师意料之外的事。这意味着,课堂上,教师就不能以主人的身份出现,而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解决问题。

三、“上课插嘴”,体现了教学具有开放性(“插嘴”能发展求异思维)

启发、引导学生“上课插嘴”,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生长的欢乐。“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放”是为了“收”,这里的“收”是指收获。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这是开放性教学的根本目的。

四、学生“上课插嘴”,可以反馈教师教学预设的一些失误

乘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41-01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主渠道,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创新探索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逐步提高。那么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看法。

一、钻研教材,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角度考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并计算三组算式:(2?)?=24,2祝??)=24,(2?)?=2祝??)。算完后,请每一个同学换三个数字,按同样的次序填写在(住酰住酰健祝ā住酰飧龅仁街校⒀橹さ仁蕉际浅闪⒌模涣骱笕醚懒⑻羁眨喝鍪喑耍劝亚傲礁鍪喑耍俪艘缘谌鍪换蛘呦劝眩ā ?)相乘,再与( )相乘,他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再要求自读教材加以印证。这样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得到充分发展。

二、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积极的课堂气氛,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复习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和这三个分数的大小,要求全班同学分小组讨论。这下同学们讨论的可热闹啦,纷纷说出自己的不同方法。最多的一组竟想出了六种。

三、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实践活动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获得终身受用的创造才能。

1.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面积时,可先问学生,推导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自己是怎么做的?待学生说出用割补法割补成长方形后,教师激思,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这时学生纷纷动手,有的学生把圆形纸片分成16等分,又把其中的一份剪成2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在分析圆的半径、周长和长方形长、宽的关系,得出圆面积公式。也有胆大的学生把圆形纸片剪成8等分,把每一份都看成近似的三角形,在分析圆的半径、周长与三角形底、高的关系,得出圆面积公式。这就说明,操作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创新欲望,并最终让学生现实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2.质疑问难。敢于质疑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如在教学“已知几倍的数,求一倍的数”应用题时,在展示群兔图(白兔2只,灰兔8只)后,引出质疑:根据图中白兔和灰兔的只数,你想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材料的发散性质疑,大胆地提出了许多问题,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通过练习,发展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习题,强化训练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的手段,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思维能力。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六(1)班有男生16人,比女生少6人; ?(补充问题,编成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解题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乘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第3篇

摘要:“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统一体,深陷在“预设”的窠臼里;追寻“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平衡,是新课程背景之下教学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学,更是课堂教学理念在嬗变中对传统的超越。

关键词:数学课堂;预设;生成;处理方法

课程专家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的精辟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调整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巧妙地生成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可在积极倡导生成性教学的今天,不少教师机械地解读了“生成”,认为生成和预设是一对矛盾体,追求“生成”就要摒弃“预设”,甚至主张实施“非预设性教学”。但课堂经常发生许多类似预设外的“意外”,令人哭笑不得,遭受尴尬。教师是该怎么处理呢?

一、精心“预设”、 促进“生成”

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不等于不要预设。面对千变万化的数学课堂,不去预设而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者是“大智”。试问,能达到“大智”境界者有几人?摒弃预设后,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局面有之;陷人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有之。或许,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表面的浮华终究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这类课堂,想保证正常的教学效果尚且不能,又岂能有精彩的生成?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人说,预设也是一种生成,一种“意料生成”。教学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世界,是有规律可循、有章法可依的,生成可以预设。

1、准确预设,保证生成的有效。兵家言:知已知彼,百战百胜。教师讲: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在课前解读课标,钻研教材,并针对的实际情况要来设计教案。教师要预想课堂中的种种可能,教学时才能相机行事,灵活选择有效的预设,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2、多种预设,促进生成的发展。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教师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只有这样,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时,教师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而不至于听之任之,甚至手足无措,方寸大乱,可以尝试多角度多方面的预设。

二、强化生成

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生命状态的数学学习是生成的数学学习,它不该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数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

1、调整预设,巧妙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上,学生时常会冒出一些精彩地比喻,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精彩”,巧用这些“精彩”,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锦上添花,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想法,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暴露许多新的思维。有的超常合理,有的则古怪荒谬,教师要随机应变善于选取和利用。

2、放弃预设,创造生成。学生的差异与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常使教学活动的发展与教学预设不相符,甚至是截然不同。而从某种角度讲,预设是造成教师授课“思维定势”的原因此时,教师要果断放弃事先预设,视学情而即时做出新预设,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

三、突破“预设”,“精彩”生成

乘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第4篇

小学的教研活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研活动结束的时候也应该要做活动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1我们小学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凭借着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来,我们数学教研组全面落实县教育局的工作部署,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的“高效课堂”为契机,牢固树立“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理念,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根本改变,提高课堂效益,实现减负增效的总目标,打造“理念先进、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氛围和谐、质量提高”的高效课堂。

二、工作目标

1、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2、积极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扎实实开展有效教学。

4、坚持集体备课,备实用性教案。

5、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7、加强校本研训工作,积极撰写教学心得小论文。

三、主要措施

1、继续学习新课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组织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更新教学观念。

(1)学习《新课标》和《课程标准解读》。

(2)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资料。

(3)学习“高效课堂”的22条标准。

本组教师积极研读各种教育理论专著;关注教育科研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广大数学教师配合学校的“营造书香校园、创学习型学校”读书活动。本学期,我校已经把电子白板的学习和使用正式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让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为课堂教学服务,增色,促高效课堂的构建,促有效教学的达成。

2、继续进行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让数学课堂真真切切地有“疑”有“探”,凸显:和谐、自主、合作、参与和创新。广泛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主要有优秀教师示范课、新模式尝试课、师徒结对子指导课,同课异构常态课。让全体教师每人至少讲一节公开课,在听评课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借鉴提高。

3、今年我校继续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

按照随机原则,只在每天早上通知要被听课的教师,即时就进行听课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们展示出来的是真真实实的功夫,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既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发现了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探索对策,提高质量。同时教师感受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4、加强集体备课。

依据县教研工作常规中的要求,做到了集体备课常态化。一是每学期开课前进行一次以研读教材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备课,对本册教材进行全面解读,具体就教材内容、总的目的要求及教学进度等进行商讨,形成学期教学计划。二是每单元一次集体备课,内容包括:反思上单元教学中的得与失及补救措施,并就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特别是疑难问题等集中进行讨论,形成课时教学共案。研课式集体备课。我们按主备人拿出课标解读、教材导读意见、相应的教学素材——共同讨论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及课堂教学思路——个人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写出具体教案。这样的备课形式保证了每一课时都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教学方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了各位教师处理教材和独立备课的能力。

5、优化作业设计,以期“减负”增效。

规范学生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6、开展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活动。

(1)搞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2)每位教师要积极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3)加强常规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围绕本学期上的示范课、随堂课搞教研。尽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能在优秀的课例中找出一个问题。二是能在规定的课例中提出一个亮点。三是每个人亮出一个教学的妙招。

四、特色活动:

1、小黑板,让我们感受到了辅助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让省时成为可能,让有效教学成为可能,让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再是一纸空话。

2、同课异构,让我们看到了常态课的精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当然,教育工作总是苦乐相伴,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会本着“勤学、勤思、善研、务实”的原则,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来更好的发展,争取让我们的教研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2本学期本组的教研工作在充实而紧张中走过来了,在这一学期中,本组继续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深化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领导和中心教研组的带领下,本组全体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各老师认真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其思想和要求,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标指导教学实践,并置身其中去迎接各种挑战,齐心协力,团结共进,为本组的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努力工作着。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本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严肃、勤奋、求真、善行的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全组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青教师扎实撰写每个课时的教案;每位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时全力以赴,关注细节,关注全体学生,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课后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或困惑,并提出来全组成员共同分享、讨论、借鉴、学习,为以后的教学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二、开展教研,深刻认识到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本组每个教师积极参与到每次教研工作中,在每次的大组、小组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与学校的先进理念有机结合;在听、授、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本学期,本组教师成员也相继出力协助。级组内教师努力奋进,虚心向学,并积极备课,上研究课,其他成员认真评课,及时反溃每个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的教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加强集体备课。

同年级每位老师主备若干单元,再由其他老师作参备,最后再集体讨论形成共案,各班都要根据共案进行上课。随后要进行每课的教学反思。加强集体备课的另一体现是同年级老师多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四、加强小组长的培养。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科组将全班学生分成六大组,六大组中又分四人小组。教给小组长如何分工,怎样带领全组同学进行交流、展示。

教研工作是教学工作有序、系统进行的重心,也是每个教师成长的必备手册,从中教师可以获取更多有用的教学工作的资源。本组全体教师本着认真、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持之以恒,把教研、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3时光荏苒,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六个数学教师群策群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主体式教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我们这学期数学教研组的教研主题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把这学期的教研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带领全体数学教师明确本学期数学组的教研主题。

了解“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思想,培养教师的开拓和创新意识,提高理论素养。

二、深入课堂,扎实的教科研活动,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推进课题的落实。

课题研究不能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关注课堂教学,通过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良好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围绕本课题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展开集体讨论,根据教材和课题要求,选择最佳方案,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本期老师针对课题都上了校级公开课,如《小数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倒数的认识》、《乘加、乘减》、《连续退位减法》、《九加几》等课堂教学注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收效良好。在这学期本年级组举行的口算、计算、巧算比赛,在孩子们中形成了比一比、学一学的风气!

三、在教研过程中,总结了许多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1、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以及笔算计算的正确性。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鼓励提倡每周十道计算题,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2、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学习中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5、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例如老师的《九加几》教学。由于一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教学时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形象具体图片和合理的解说—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矗。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6、培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例如: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等等。

四、研究的不足与思考:

经过这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在普通的课题研究领域,面对现实的研究课题,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有行动的快乐,有实践的收获,有思考的喜悦,但也有许多的不足和困惑。

(一)课题研究的是具体、实在的问题,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有着愿干、肯干的精神,在努力探索着、实践着、总结着,但很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目前还是立足于课堂和学生的研究,处于实践研究阶段,尚未能概括出系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我们需要有专家对我们作进一步的引领和概括,使得研究成果显性化,便于总结推广。

(二)我们需要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材教法,了解整套教材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系与意图,做到更深层面的“心中有数”。在理论水平上,教师的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

(三)研究不能细致化、具体化。

我们学校都是单式班教学,很难针对某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共同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的主题教研不能进一步具体化、细致化。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感到在业务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努力的方向也越来越明确,心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新的设想。既便课题顺利结题了,但课题的研究工作不会停止,继续探究。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4春的耕耘是富有挑战性的,是艰辛的;秋的收获是丰硕的,是有意义的,它总让我们倍感欣慰。很快的一学期也即将结束,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正确部署下,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回顾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的感受是辛苦而又快乐的。下面我就数学教研组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地位。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年轻教师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充分认识到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适应教育的新形势。

(一)精诚团结,形成合力。虽然我们数学组年龄层次不一样,但是同事之间是团结和睦的。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聚集在一起研究教案,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成功的教学方式,讨论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来研究教材、教参的重点、难点,探讨教育教研的方向,探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年轻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教师。

(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我们除了一起学习参考资料以外,我们之间更主要的是互相学习,其主要目的就是相互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甚至缺陷和漏洞,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业务水平。

(三)勇挑重担,从不推辞。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从校领导到刚出校门的年轻老师都能认真准备好一节课,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一节研究课。无论是敬爱的副校长,还经验老道的老师,特别是几个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在顶住压力,完成了自己由学生向真正教师的蜕变,此外,老师还积极接受学校的安排,去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小学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任务,一丝不苟地去认真完成。

(四)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作为数学老师,最头痛的事情就是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的作业错了,有的要重复几次的更正,而我们的老师都是不厌其烦的认真检查及时的讲评,这样做的话,学生记忆深刻,效果明显,从来就没叫过苦。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各位老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能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于教学实际,在课堂中能科学的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和老师为指导两者之间的关系。每位老师的实践的过程中,均有着或多或少的收获。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服务于教育科研。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都意识到了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才能不负于教师的职责,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一个学期来,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能努力挤出时间来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参加本科学历进修,认真撰写经验论文,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评比中能取得好成绩。同时,我们教研组还以四年级数学分析了国际级课题《小学数学分层测试卡》,全组的老师都在积极的进行课题研究当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全体老师们的拼搏、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教科研的理论研究)还尚待提高,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一定能够突破这层层的难关,共创新的篇章。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5一学期以来,我校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以课改为契机,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出以下总结。

一、以教科带动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中小学课堂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研究”两上课题展开教育科研工作,以这两个课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写出研究方案,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课题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听课、外出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定期进行集中教研,为教师创设研究平台。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优秀教学录相,并进行讨论评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本学期我校共开设语文教研课10节,数学教研课10节。促进派了教学研讨的实效性。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入学校教案资源库,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给予奖励。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前沿动态。建立推门听课的制度。校级行政领导、教导处不定时下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落实年段日常互听课制度。要求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每位教师最少听10节本年段教师的常态课,增强互动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推进教研成效。

我们教研形式采取集中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以分散为辅。分散教研是教师利用空课时间、下课时间相互交流,一事一议,一事一论。将功夫用在平时,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

五、设教师论坛,促进经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广泛提高全校教师教研水平,我校为骨干教师创设平台,让优秀青年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育感悟)在教师中进行交流,让先进经验得以推广,以点事面,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评选出最佳经验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