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程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程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产褥期妇女; 饮食行为; 文化程度; 调查研究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68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1],即通常所说的“坐月子”。产褥期是妇女一生中非常特殊的阶段,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对于产妇及婴儿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2]。有报道指出,妇女在产褥期出现的健康问题较多,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与我国传统的“坐月子”方式有关[3—4]。为了解果园街道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在产褥期的饮食行为,从而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笔者于2011年1—12月对密云县果园街道9个社区的6个月以内婴儿的母亲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果园街道543名产褥期妇女进行知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43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手工剔除无效问卷25份,有效率为92.08%。被调查者健康状况良好,其文化程度分布为:技校及初中最多214人,占45.1%;高中及中专124人,占26.1%;大专87人,占18.3%;大学50人,占9.9%。其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46岁,平均(28.2±4.01)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调查问卷,由医务人员对果园街道的产褥期妇女进行面对面的营养知识问卷调查和膳食调查。营养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产妇健康状况、知识和行为、产褥期膳食摄入频率调查等四个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资料的录入、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 检验。对不同文化程度与饮食行为分布行相关性分析。P

2 结果

在调查中发现,果园街道妇女在产褥期食物摄入较为单一,一般以小米、面条、鸡蛋等为主,水果蔬菜和一些较为生冷硬的东西基本不摄入或很少摄入。该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饮食分布状况见表1。

表1 果园街道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饮食分布状况 例

由表1可知,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饮食行为在食用水产品、内脏、鲜奶、奶制品、豆浆、豆制品、大米、杂粮、薯类、绿叶蔬菜、其他蔬菜、水果果汁、动物油、干果类、坚果类等15项食物方面总体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相关性分析得文化程度与摄入内脏、水产品、鲜奶、奶制品、豆制品、大米、杂粮、薯类、绿叶蔬菜、其他蔬菜、水果果汁、干果类、坚果类等13类食物存在负相关(P

表2 不同文化程度与饮食行为分布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该调查结果表明:果园街道不同文化程度产褥期妇女在“坐月子”期间还存在许多饮食上的不良习惯,如大多妇女在整个产褥期几乎只摄入小米、面条、鸡蛋等食品,而富含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水果蔬菜、肉类等很少或根本不摄入,食物中缺乏纤维素以及肠蠕动减弱,这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习惯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妇的健康,很可能会导致一些肛肠疾病(便秘、痔疮)和产后过度肥胖的疾病的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与妇女不同文化背景有关。因此,作为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保健机构,为了妇女及儿童健康,应根据社区产褥期妇女的文化程度,针对妇女在产褥期饮食行为方面存在的误区及不良习惯,抓住重点环节、薄弱环节,在产妇及其家人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及时纠正那些错误的饮食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5]。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2.

[2] 毛丽梅,孙秀发,刘烈刚,等.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营养学报,2005,27(2):110.

[3] 王晓莉,钟兴兰,康楚云,等.不同地区妇女产褥期卫生行为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3):175—177.

[4] 王晓莉,王静,欧柳菁,等. 涞水县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29—30.

文化程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贡市;文化程度;急救知识;掌握

Objective: by investigating ZI Gong first aid knowledge to master in the residents of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s, whi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argeted to carry out first aid training. Methods: the 1500 community residents to the city to adopt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o statistics of the questionnaire, using SPSS17.0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analyze data. Results: the mastery of first aid knowledg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s, the residents of the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master is generally good, the residents of the low degree of cultural knowledge in a relatively poor.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different cultures targeted level to carry out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first aid to preach, strengthen emergency first aid training to enhance skills.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元素多元化,人们对卫生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一些意外伤害在所难免。时间就是生命,急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1】。因此,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急救医学水平提高的同时,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与培训也应重视,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为此,我们于2013年7月对本市部分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自贡市5个社区居民及周边群众进行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有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方法 对原始数据进行人工检错,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3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希望在社区普及的急救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社区居民最希望普及有关意外灾害的急救知识,初中最希望普及有关创伤急救的的知识,大专、高职最希望普及有关家庭常见急诊救护的知识,高中、中专和本科及以上最希望普及有关心肺复苏的知识。

3.分析讨论

3.1文化程度不同的社区居民对急救电话120的掌握情况普遍较好,可能是由于:在接受教育期间,家庭和学校进行安全教育。②社区及公共场所对急救电话的宣传;③媒体对安全知识及急救电话的传播;④医疗机构对急救知识及急救电话的宣讲

3.2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普遍较低。专家指出当意外发生时,前4min为最佳抢救时间,称为“黄金4min”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运用心肺复苏术建立有效人工循环,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心肺复苏术的主要任务是快速有效地复苏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其主要步骤可归纳为ABC;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3】。居民对心肺复苏术掌握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文化程度低的人对该技能获取的途径较少。较少时候对专业医学知识进行了解没有听说过心肺复苏术。②此次发放问卷主要是针对市区,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是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心肺复苏术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无法完成。③即使是文化程度高的人,由于未受过专业培训、指导,部分人手法不正确或操作不到位使其不能达到有效的救治目的。因此尽快提高居民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3.3 经分析得出,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基本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所差异。如毒蛇咬伤、颈椎伤、溺水、、钝器伤、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的处理,文化程度高的居民掌握情况普遍较好,而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则相对较差。可能由于:在对急救知识的获取意识上文化程度低的居民较为薄弱,导致掌握程度较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大多是被动获取急救知识,当事情发生的时候通过身边的亲戚朋友获得有限的急救知识。而文化程度高的居民会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学习的途径较多可以通过书籍、媒体、网络等方式获得,这就使得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居民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有效提高。在对急救知识的理解能力层面文化程度低的居民没有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强。基本急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掌握它们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依据不同文化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方案,让居民轻松容易的接收掌握好急救知识,提高居民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4经调查得知,文化程度虽存在差异但都认为急救知识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有学习必要性。而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希望社区普及的急救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居民的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宣传与培训,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对待合理处置,为进一步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静,赵伟.深圳地区非医务人员急救知识普及培训2300效果分析[ 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3);219-220

【2】吴在德,吴肇汉,郑树,等.外科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1.

【3】彭迎春,关丽征,刘兰秋,王亚东,梁万年.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8).

【4】陈靖.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 J] . 护理学志,2004,19(13) : 72~ 731

文化程度范文第3篇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经典,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经典,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素雅,因为经典,它变得美丽······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名族的脊梁。请留心观察,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经典的美丽容颜。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阳光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古代经典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一字一顿地教我们“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但当时也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她的美丽与哀愁。唐诗,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悲与苦,蕴含了千年来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国千年来的宝贵文化。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的是苦,愉快时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静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照应,分外动人。仿佛出现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的图景,图景面前兀立着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悲伤的诗人。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感情也会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诗,也正因此而变得瑰丽多彩。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经典的根,那么,宋词就是中华经典的枝。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软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苏轼、辛弃疾的便气魄如虹,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词,无疑是古代经典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宝石。

文化程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俄语成语,俄罗斯文化

一个民族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文化特色必然要反应到民族语言中来。语言的民族特点是指语言中所反映、记录、表达的一个民族历来的自然环境(地理、交通、物产)、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社会风尚和民族习俗等特点。

一、俄语成语的概念和特征

成语是组成与结构都相对稳定的词的组合,意义上具有整体性,是语言词汇组成的一部分。成语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成语的组成词不允许随便用意义相近的词更换,以бить баклуши(无所事事)为例,名词баклуши不能换用别的баклушу,баклушам等形式;(2)成语的组成词的次序也具有固定性,例如,不能把ни свет ни заря(天还没亮)说成ни заря ни свет。俄语成语多具有口语的语体属性。大部分的俄语成语来源于民间创作、日常生活、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因而口语色彩浓厚,富有表现力和感彩,因此常用于日常口语体、报刊政论语体和文学语体。

二、俄语成语背景的民族文化

俄语成语的国情价值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首先,俄语成语通过自己的整体语义反映了其民族文化特征。有些成语是对俄国过去或现在的一些现象的命名,而这些现象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如:чувство локтя是站队时保持一肘距离的习惯,用于成语意义“支持友军的精神,互助精神”;成语красный уголок红角,是苏联时期在机关、宿舍等开辟出的进行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其次,俄语成语通过其词汇组成反映了其民族文化特征。在这些成语中的一些词属于不等值词。如:在成语(стоять)ходить фертом(趾高气扬)中的ферт这个词是俄文字母ф古时的名称,它很像一个挺直身子双手叉腰的人,所以整个成语的意义是“双手放在腰间摆出自信、挑衅性的姿态”。这样的俄语成语还有на ять(顶呱呱,呱呱叫)、лезть на рожон(铤而走险)等。最后,俄语成语通过其原型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文化。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从成语的起源上来说自由词组总是对一定的风俗、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等的描述。如:反映俄罗斯岁时习俗的成语дорого ян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送红鸡蛋要赶复活节,不要雨后送伞);反映服饰文化的тришкин кафтан(拆东墙补西墙),其中кафтан是旧时俄罗斯男子所穿的腰部束带的一种长外衣,袖长可及地,这种衣服在20世纪以前的俄国很流行;反映饮食传统的седьмая вода на киселе(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за семь верст киселя хлебать(跑七里路去喝一口粥)等,其中的кисель是俄罗斯人的传统食品;反映俄罗斯交通风俗的成语садиться не свои сани(不称职),其中сани是俄罗斯人冬天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之一。如此种种,成语通过原型普通词组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绚烂多彩社会历史文化。

三、俄语成语与俄罗斯文化

(一)俄语成语与俄罗斯宗教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语中带宗教色彩的的成语绝大多数来源于基督教。例如,козёл отпущения(替罪羊)源于圣经故事。古代犹太人有一种仪式:在忏悔日这一天,最高司祭把双手放在一只活山羊的头顶上,以此来表示把人类的全部罪过都归罪于山羊,被咀咒的山羊因此而被放逐沙漠。现在这一语句用来表示代替他人承担罪责,接受惩罚;строить на песке(建筑在沙滩上)源于耶稣的一段说教,比喻空中楼阁。再如,кромешный ад(凄惨万分的地狱,形容难以忍受的坏境);гроб повапленный(指表面上好看的东西,或指伪君子)等。

(二)俄语成语与动植物形象

俄语成语常常通过形象比喻,形成一种象征意义。在这一类成语中,以动植物形象来进行比较的成语特别引人注意。例如,俄语中корова,бык,вол 分别表示“母牛”、“公牛”、“阉牛”:вол 用于农耕,因此работать как вол 表示辛勤工作之意,бык 象征健壮,因此здоров как бык 形容体壮如牛,корова 用于挤奶,因此дойная корова 指能带来财富的人或物,相当于汉语的摇钱树。俄罗斯人喜欢овца(绵羊),讨厌коза(山羊)、баран(公绵羊):овечье сердце(绵羊般善良的心),пустить козла в огород(把羊放进菜园,引狼入室),стадо баран(乌合之众)。осина(白杨)是脆弱、胆怯的象征,дрожить как осиновый лист 表示像白杨树叶一样的颤抖,形容因害怕全身发抖。

(三)俄语成语与俄罗斯民间创作

有不少俄语成语源自俄罗斯民间故事、童话传说及寓言。例如,избушка на курьях ножках(鸡腿小木屋)形容简易不牢靠的小木房,пир на весь мир 形容非常丰盛的宴席,бросить щуку в реку 比喻纵虎归山,как белка в колесе形容徒劳无益瞎忙活,лебедь,щука и рак(天鹅,狗鱼和虾)表示不能齐心合力等。

(四)俄语成语与俄罗斯民族喜好

俄罗斯民族对特定的现象或事物的喜好在相应成语中得到反映。以красный(红)、белый(白)、чёрный(黑)为例,看俄罗斯民族对这几种颜色的审美观:красная девица(美丽的少女),белая кость(贵族),чёрная кость(出身贫贱的人),由此可以看出,красный(红)代表美好,белый(白)代表纯正高贵,чёрный(黑)代表低贱。

结语

俄语成语是俄罗斯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亦是俄罗斯人民世世代代用以记录和传授各种生活知识与经验教训的简捷工具。因而将其称为“生活中的盐”、“历史智慧的结晶”。俄语成语的意义不仅仅在其凝练、精辟、曼妙与贴切,且有着极其宝贵的文学鉴赏价值。同时,它又相当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世界观和文化发展。作为俄罗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语延续并体现了其民族文化,反映了民族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和信仰风俗等特点。

参考文献

文化程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路网密度;问题

城市建设中的道路交通中存在着各种不能忽视问题,很大程度上,这些都是由城市道路的路网密度和路网的合理性问题引发的。有关城市建设与规划中的路网合理密度问题是城市交通能否健康合理地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路网的密度与容量应该作为城市道路规划总的重要制约条件,但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过高的关注,导致路网改造问题和城市疏散问题久久不易解决。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 城市规划中的路网效率指标

1.1 路网容量问题及服务水平

路网容量,即路网最大通过能力,通俗点说就是路网某几个关键的断面在1h之内能够通过的最大的交通个体数量。路网容量这一问题,是交通规划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服务水平则是指道路的使用者对于路网的交通、道路及环境等诸多方面将要得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程度。一般情况是通过车辆行程的车速来确定城市干道,当车辆的行程车速不轻易测算,没有确定值时,则该用密度指标来测算。

1.2 路网效率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路网最基本的作用是:实现让最多的人用最短的时间到达自己理想的最 远的或最多的目的地。按常理来说,在道路面积一定的条件下,最佳的路网密度取值应该是可以让路网达到最大的容量,同时还要保证最高的服务水平。但目前为止,无论是断面,路段还是整个交通路网,都是采用着设施供应能力和运用服务者水平这两个指标来分别对交通路网的层次及性能来进行评价的。但是往往,这两种不同的指标是很难在不同的设施的路网中进行综合比较的。这存在两种现实的状况,一是相同的交通设施的路网在不同的服务程度与水平之下,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交通量,二是不同类型的路网设施,在相同的交通量的前提下,也可能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服务水平。

1.3 城市区位势能在路网密度中的体现

从城市的区位势能能角度为出发点,来进行分析,会发现城市建设中的路网 密度和城市的区位势能是成正相关的。根据这一定律,这里将以城市区位势能为基础对路网密度的规划方法进行研究。

1.4 城市区位势能的定位

城市区位势能作为衡量土地的利用经济优势的大小的指标的标尺,是城市某 地的区位势能相对于该城市整体的区位势能的平均值的比值。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该论文中所谓的城市区位势能为该区域中的人口总数、人均GDP与经济增长趋势的乘积再除以该区域的总面积,并且,要用经济潜势系数来体现该城市中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性。

城市区位势能是城市内部发展趋势的有效体现,经济增长谦势则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影响城市的发展状况。从城市区位势能可以看出城市中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政府对城市规划的重视程度。所以,一个城市当中,某个区域中的区位势能越高,路网密度就应该越大,区位势能越小,该城市中路网密度也应该相对较小。如下图:这种状况下的路网密度,才能更有效、更理想地满足城市发展的必要需求。城市区位势能和该城市经济潜势的关系好比现今和未来的关系,所以,在综合考虑该城市区位势能和经济潜势的情况下,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路网密度对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率、开发率的作用。

1.5 路网密度的算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影响城市区位势能的因素,以人均GDP的预测模式为 基础,将城市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综合地进行人口指标的考虑,由此来预测该区域的城市区位势能。之后,再经过专家评定来总结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潜势,用人均GDP乘以该区域总人口数,再除以该区域的总面积来求得该区域城市区位势能的数值。最后,在城市区位势能与该城市路网密度成正相关的理想假设上,依据该城市的区位势能对该区域路网密度的总量控制进行规划。

2 路网合理密度设计的探讨

2.1 路网密度对路网运行效率的影响

对一个确定的城市区域而言,在道路面积以及交通交通需求分布相同的前提下,增加路网密度就会随之增加该区域内路段交叉口的数量,从而影响每个路段交叉口通行需求率,使其交通需求率减少,同时也会减少每个路段交叉口的左转率,理所当然得可以提高每个路段每个车道的交通通行能力,并且可以相应的使车辆在交叉口的交通延误减少。但与此同时,增加信号灯交叉口处的密度也能够提高车辆控制延误的数值,因而,可以产生影响该路段车辆车速的影响。而且,如果交叉口路段过短,也会增加各交叉口处的相互干扰,使得各交叉口处的进口通行率下降。由以上结论可得出,提高路段路网密度相对于该路段路网容量和该路段当中车辆在行程中的平均车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2.2 对不同条件下路网密度的认知

之在前关于总体的城市规划和路网的空实行规划的分析,我们要做的是在目前城市规划当中的总体的规划以及控制性规划的层次上来有效地把握城市规划当中道路路网密度的合理性;同时,在路网密度值同等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假想的车辆品均运行速度和城市道路未来可能达到的理想的平均车速进而来推断出城市车辆(机动车)的最大容量,以便为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奠定良好而扎实的基础。交通规划中的可操作性和超前性使得在当前的交通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以常规的调查方法和建立相应的数字模型等一系列方法来进行分析,已逐渐显露出越来越不容易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弊端。探究城市规划中路网合理密度 这一课题,通俗的说,是建立一种相适应道路交通中的超前性现象的合理的宏观模式。

这里将谈到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路网密度合理性的一种更简约可行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当前车辆(机动车)发展的基本情况,建立像是英语城市合理规划的路网密度后,来计算出城市最大的车辆(机动车)承载量。关于对城市中路网密度的确定,实质上是建立一种最佳的城市路网的有效途径。在人――车――路的关系链中,以“路”为单位来计算出所能够容纳“车”的方式,从而来满足“人”对交通畅通的需求的目的。由于各个城市中地形特点,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城市中的交通建设也有所不同,相应的路网合理密度也不相同。为此,要确定路网密度的合理性,应该是通过一些列合理的可比数据,再加上科学的研究的。

因为城市中功能分区存在差异,路网密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工业区、商务区、大型的公共建设集群、普通居民区的路网密度也应该不同。即便分区的性质相同,由于地形特点存在的差异,路网密度仍然会存在差异。以上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来确定。

3 结束语

对城市建设中的基本载体的研究――道路合理分布的相关问题,即对城市建设中路网密度合理性所进行的探讨。这里所说的“合理”便是科学。现阶段的有关规定和规范已逐步为我们城市建设中的道路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标。按照理论来讲,遵照这些规定和指标进行的规划及由此完成的各种城市建设,按常理说,是应该能够大大改善城市交通问题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城市路网密度能否发挥最大的效能,不仅对路网密度的合理性有要求,对交通有效管理也是有必然联系的。我们要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来更科学的认识城市路网密度这一课题,通过我们的研究来切实解决交通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满足人们对交通建设中路网密度合理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谢庆辉.城市大偶遇用地规划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