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赞美松树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句,把竹子的坚贞不屈描写的淋漓尽致.竹子不管是在哪里,都默默的生长着,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都会顽强生存下来,茁壮成长!它那种"咬定青山"的坚韧,是多么令人崇拜啊!
一场春雨过后,新笋破土而出,是那么生机盎然;夏天,它伸展长臂,将那浓绿的竹叶尽情的展现出来.不管是炎热的酷暑,还是冷飕飕的严寒,它始终是郁郁葱葱,炯娜多姿.难怪"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啊!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这是同志在1963年时写下的,这表现出了竹子的虚心品格,经起考验的美好品质."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难道这不是对竹子的虚心品质的完美写照?
取次⑤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①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④不是云:宋玉《高唐赋》说,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树,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样美丽好看的云了。 ⑤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或仓促经过之意。
在自己的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和爱的柯勒律治羡慕的不仅是这对兄妹之间的亲情,更多的是这对兄妹在诗歌创作上的默契与合力,更准确些说,是多萝茜对诗人兄长的助力。
失去与寻找
多萝茜有两个哥哥,理查德和威廉,两个弟弟,约翰与克里斯托弗。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英国湖区考克茅斯镇上最好的房子是她与兄弟们短暂美好童年的见证。当律师的父亲与富商女儿的母亲给他们提供了优裕的成长环境。
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她不仅受父母宠爱,还得到了兄弟们的爱护。若非家庭变故,这位中产阶级的女孩儿本可以一直过着公主一样的生活直到长大嫁人。她或许也会如简奥斯丁一样,以针线活为遮掩,书写自己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但对于多萝茜而言,在短暂的幸福童年之后,在她与哥哥重聚之前,十几年的时间里都活在这些悲剧与泪水中。
6岁时,母亲病逝,家中无一女眷,父亲把多萝茜送到姨妈家。然而这一别,直到五年后父亲病逝,她也再没回过家中。父亲走后,他所服务的罗德老爷不归还欠发工资的不义行动让这几个孩子不仅失去了父母双亲这片天,而且也失去了获得任何遗产(包括房子)的可能。
多萝茜和兄弟们很长一段时间无家可归。1794年,还未满23岁的多萝茜从亲戚家奔向已经从剑桥大学毕业的兄长威廉,他们在湖区、多赛特郡等地漂泊。经济来源多是兄长朋友的资助。他们不停地在寻找家园,又不停地失去家园。成年后的兄妹在不断寻找一个能将他们带回到失去的家园、补偿失去父母之痛的地方。
威廉想成为一名诗人,与舅舅对他投身宗教的期望完全相反,除了梦想,他一无所有。多萝茜在哥哥身边,鼓励他,批评他,他是华兹华斯的作品最早最客观的评论者之一。她与他一起守护着他的诗人梦想,一起寻找与修复华兹华斯在变质的法国大革命中受重创的理想与心。
多萝西曾经在与好友简波拉德的书信中说威廉具备她其他几个兄弟所共有的所有美德,即坚持、真诚,然而最吸引她的是威廉在所喜爱的事物面前所自然流露出的那种爱的力度,他对事物的一种“不安的警觉性”,一种永不褪去的柔情,还有说话、做事时的谨慎。
而华兹华斯在他著名的自传长诗《序曲》回溯妹妹在自己迷茫岁月中的作用时,这样说:“是她/使我保持了与真实自我的联络,/因此将我拯救。”(丁宏为译)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创作也是兄妹两人重建家园的努力之一。
华兹华斯喜欢他这位唯一的妹妹在诗歌阅读上的品味与鉴赏能力,他欣赏并且羡慕她所具有的异常敏感的诗人一般的眼睛与耳朵。他在妹妹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创作的灵感,更多的是一种让他坚持做诗人的力量,是一份让他不畏外在世界与言论的安心。
他另一诗作《埃斯威特山谷》(The Vale of Esthwaite),一首国内读者鲜少读到的诗中曾经这样写多萝茜:“我爱着的妹妹/她深深温暖了一位兄长的心。”
这对在苦难中团聚的兄妹最终在诗作、在湖区格拉斯米尔的安稳中慢慢擦干童年的眼泪。有心的读者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寻得淡淡的泪痕。
“她给我一双耳朵,一双眼”
多萝茜对自然万物的敏感,细缜的观察力得到了她的诗人兄长以及他们共同的好友柯勒律治的赞美。他们在英国南部时经常三个人一起散步,一起讨论。多萝茜说他们是三个身体,一个灵魂。他们三个友谊的巅峰也是两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创作的巅峰时期。
多萝茜写日志,两个大诗人阅读。多萝茜初始记录日志时并未想着出版,她最初写只是为了“给威廉一些乐子”。而多萝茜没有想到的是,无论对于华兹华斯还是对柯勒律治,这渐渐成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读者所熟悉的《咏水仙》中有这样的诗句:“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金黄的水仙,缤纷茂密;/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正随风摇曳,舞姿潇洒……摇颤着(tossing)花冠,轻盈飘舞(dance)。/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有了这样愉快的伴侣,/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gay)!”(杨德豫 译)华兹华斯早年的《夜景》(A Night-piece)与多萝西在英国南部的日志《埃尔福克斯顿日志》中的记载一一呼应。他的《孤独割麦女》也是c妹妹的《苏格兰游记日志》中的记载呼应。
很多时候真分不清是妹妹参考了哥哥,还是哥哥参考了妹妹。然而,这些或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位心灵都是诗心,所以才可以如此默契与相通。
华兹华斯的诗歌与妹妹的日志似乎成了彼此的注脚。一个是散文化的诗,一个是诗化的散文。华兹华斯在很多场合下表示过他对多萝茜在自然中的观察与回应之敏感与细致的羡慕之情。他在《麻雀窝》中写她还是“口齿不清的小姑娘”时,对鸟窝的“又想接近它,又怕惊动它”的“好心肠”。(杨德豫译)两人在追蝴蝶时,她“生怕碰掉/蝶翅上面的薄粉”。(杨德豫译)《麻雀窝》中准确地概述了她这位妹妹之于他的意义:
我后来的福分,早在童年
便已经与我同在;
她给我一双耳朵,一双眼,
锐敏的忧惧,琐细的挂牵,
一颗心――甜蜜泪水的泉源,
思想,欢乐,还有爱。(杨德豫译)
多萝茜不仅是哥哥创作灵感的来源,在她中年生病之前的二十几年的岁月里,她还是哥哥诗作的誊写员。多萝茜不仅誊写,她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而她的观点,华兹华斯几乎在每次的修改中都采用。
多萝茜是华兹华斯诗歌中“亲爱的,亲爱的妹妹“,是他诗中的“艾米莉”,是他笔下的 “爱玛”,或许还是众多学者与读者莫衷一是的“露西”。他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这位妹妹无处不在。她与哥哥威廉一起旅行,一起安居格拉斯米尔,一起在创作中寻找过去、现在与明天。
生死不渝
多萝茜将一生奉献给了哥哥以及哥哥的孩子,一生未嫁。
关于多萝茜的感情,文学界有些猜测,其实这些文学八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多萝茜没有致力于任何一种自己成家的可能,而是全身心地待在哥哥身边。她照料他的生活,为他誊写诗作,与他一起读诗,为他读诗,兄妹两人给彼此温暖,渐渐重建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家。
如华兹华斯在诗中所言,他们几个孤独地抱在一起,一起面对这无依无靠的世界。华兹华斯也在书信中曾经写过,每失去一个家人,他们余下的人会抱得更近,那是对失去的恐惧,那是对尚存的珍惜。没有经受过这种切肤之痛的生离死别人,是难以体会他们这么紧的拥抱,这么亲的共存的。
1831年她患精神动脉硬化瘫痪后,神智时常混乱,她在轮椅上度过了余生的24年,守着终年不灭的火炉。即使是夏天,她也不允熏壁炉里的火灭掉,神智清醒或不清的她守着那团火,守着那团年轻时的吉普赛女郎式的热情,守着那实实在在的温暖。她常常吟诵哥哥写给她的诗,当她还是他眼中“小多萝茜”的时候。
有人说多萝茜的位置如此重要,华兹华斯对自己的妻子其实没什么感情。这也是无稽之谈。华兹华斯与妻子自幼年便相识,她与多萝茜也是好朋友。两人近半个世纪的婚姻中(1802-1850)始终恩爱不移。他们多年如一日充满浓情蜜意的书信惊煞了所有读者的心。玛丽也并不是没有文化的村妇,她的意见与多萝茜的意见一样被华兹华斯接受和重视。还是那首我们最熟悉的《咏水仙》。那首诗中华兹华斯认为最好的两句:“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杨德豫译)便是出自妻子玛丽之后。玛丽与她的小姑子同一个屋檐下相处半个世纪之久,两人未曾吵过一句。玛丽在1850年送走了丈夫,在1855年送走了小姑多萝茜,1859年在89岁时寿终正寝。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感受美 鉴赏美 创造美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汇聚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阅读范文中充分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营造美的氛围,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趣的关键。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
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中逐步确立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在阅读范文上下工夫,花气力。阅读范文既要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要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积极主动地发现美,感受美。
3.增强美的感受
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生发美感。比如课文《春》,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了坚韧的青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璀璨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景。
二、在课文分析中正确鉴赏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苏州园林的优美,松树风格的崇高,小桔灯的朴实,等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想象,另一方面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抓住美的语言
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而这种朦胧隽永的情绪都是通过对荷塘及月色的描写传达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韵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当教师讲析这段文字时,一幅光彩相间、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月色荷塘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到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引发了想象,生发出了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2.抓住美的形象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她外貌温柔美丽,心地慈爱,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是一位老师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再如《背影》中的父子情,《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课文审美鉴赏的关键。抓住人物形象,并深刻体会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情感,细心揣摩,反复品味,必能使学生作出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从而使审美鉴赏跃上一个新台阶。
3.抓住美的意境
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课文《荷塘月色》的重点就是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想象出在清幽、寂静的夜里那流水一般的月光,月光下那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淡雅。之后在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想,你可曾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意境。于是作品的艺术美唤起了学生心中对生活美的回忆,从而加深了对《荷塘月色》作者创设的意境的理解。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教师的分析点拨,学生读着这雄伟的诗句,仿佛看到了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发展英勇奋斗的雄姿。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人描写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奇景色,还看到一条历史人物的丰满画廊,进一步鉴赏词句的意境美。
三、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一个人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其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光用教师的范读和讲析代替学生的朗读和理解,用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要加强对学生的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指导,做到音质悦耳,诵咏清晰,韵律和谐,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说促写,以读促写。在讲读课后,安排同类体裁、题材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方面对范文从模仿入手,进而达到独创的层次。如学完《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后,随即布置同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范文仿写。同学们以饱蘸情感的笔触,描述了全国劳模、特级教师李庚南严父慈母般的形象,赞美了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的高尚情怀,表达了对李老师的一片挚爱之情。
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又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0(34).
关键词:文化差异&旅游英语翻译&目标语&原语
Differenc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English language are self- evident. I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the fields of history, aesthetics, religion, folk customs and so o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includes
interpretation, analogy, amplification omission etc. Only by doing so, readers can understand clearly and correctly the major
contents of the source texts.
Cultural differences; TourismEnglish translation; Target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外国游客蜂拥而至"投资者接踵而来"各种国际会议在我国各地频繁召开% 哪里有外国人"哪里就需要翻译"不管是外译汉"还是汉译外% 涉外活动已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均前所未有%由于旅游业自身商品与服务具有无形性的特点"在用另一种语言文本来替换原语文本的过程中"译者首先应寻求双文本的基本对等%在描述对等时"奈达提出了形式与动态对等"不仅是词语表达上的对等"还应是认知上的对等% 翻译应考虑接受者的感受% 一个成功的译本必须抓住原文的意义而不是词语% 也就是说"原文的符号$内涵$外延$所指等译出后"能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等的感受%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力求做到吃透原文含义"紧扣原文"在不损害译入语习惯的前提下"进行) 功能对等*的转换"争取达到形似神似"希望译文读者一看就能领略原文意蕴% 换个通俗的说法"也就是译者一手要拉两个朋友"一方面要对得起原作者"如实介绍&另一方面心中要有读者"既不能缺斤短两"糊弄读者"也不篡改原意"胡乱翻译% 翻译的本质是传达意义"即用目标语把原语的内容准确$完整地体现出来%语言传递的信息包括三部分’语言因素$风格和文化因素%译文也要在这三个方面与原文对应% 因此"译者应该以目标语的文化为自己的立足点"以目标语读者为对象阐释原语"使读者在看译文时能得到和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 也就是说"译者不仅要对原文作者负责"还要对译文读者负责% 原文不是专门为外国人写的"而是为具有大致相同文化背景的本国人写的% 原文读者一看便知的东西"译文读者可能完全不懂% 所以"原文的信息量对于原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来说是不同的"对前者较多"对后者较少"甚至空缺%在旅游景点的介绍中"文化信息量上的差别更大%这就需要译者多加以解释和增补"有时差别很大"译者必须重组原文% 金堤和奈达在+ 论翻译, 一书中也曾探讨过信息度的问题%他们在书中提出’) 如果译者不向假想读者调整信息负荷量" 接收者就有可能失去信息中一些关键因素"或者觉得译文太难懂而停止阅读"除非他们有很强的动机"所以"译者必须调整译文的信息量。
一、中外文化差异在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体现
文化差异存在于人类文明的任何阶段% 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 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 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内涵"最近"浙江杭州恢复重建了# 万松书院$"其主题讲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但这个旅游景点对外国游客却不好解释% 因此"可以译成& 中国的罗米欧和朱丽叶读书的地方$%
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浓缩了独特的社会历程和文化传统% 中国的古典文学一惯强调神韵’格调’性灵’境界诸说"强调心境意绪的传达"喜欢借景抒情’遗形写神"主观色彩极浓! 而西方民族在这方面则大相径庭! 西方传统哲学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在主观与客观的物象关系上更多地强调的是摹仿和再现!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 这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道教的& 玉帝$"佛教的& 阎王$"有神话中的& 龙王$等"而这些概念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 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 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肯定会参观佛教寺庙"他们感到好奇的是为什么一些寺庙进门左右两侧总有两个怒目金刚(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寺庙都有脚踏莲花的观世音( 那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又是何方圣者( 这给我们如何翻译旅游资料提出了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风俗习惯时刻表现在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当中国游客游览黄山时"看到千奇百怪的松树时马上就会联想到松树的高贵品质"进而联想到人的毅力"持之以恒等等% 而一个外国游客恐怕就很难有这种联想"所以如果我们希望他们和我们有相同的情感体验时"便可以在介绍时加入& 松$在中国文化中的蕴含意义%
二、旅游英语翻译的几种方法
解释是指增加的部分是对字’ 词’ 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释% 如花港观鱼) Hua Gang Guan Yu"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孤山) Gushan"Solitary Hill* "紫来洞) Zilai Cave"Purple Source Cave* %# 西安古称长安$可译成# Xi'an was called Chang'an"or+everlasting peace,in ancient times$"& 天安门$可译成& Tian'anman"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这样的译法将名称与其含义联系起来"便于外国游客记忆"加深他们的印象"增加他们的游兴%又如"& 端午节那天"人们都要吃棕子$可以译为&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r the Duanwu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to eat zongzi, which is a rice pudding wrapped up with reed leaves$%& 大乘寺坐北朝南"院墙按八卦建造$ 可以译为& The Great Vehicle Temple faces south with its walls shaped after the Eight Diagrams) combinations of three whole or broken lines formerly used in pination* $%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符号"用于占卜% 一般的中国人都不知道八卦"何况外国游客% 所以此处务必加以解释%在旅游英语翻译中采用类比的手法常常有喜人的效果% 如把杭州历史人物西施比作Chinese Cleopatra"将民间人物月下老人译作Chinese Cupid% 浙江兰溪一个济公纪念馆介绍济公事迹的英译文"也是采用类比的方法%中文为& 济公劫富济贫"深受穷苦人民爱戴$"其英译为& Jigong, Robin Hood in China, 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 he was loved by the poor people$"由于采用了& 以此比彼$的手法拉近了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兴"增加与解释不同!是指为了更好地理解某字#词#句而添加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 中国悠久历史中有许多著名事件!英雄人物!典故传奇等" 旅游资料中经常提到的许多风景名胜往往与他们有关!不增加说明!一般外国游客就无法理解" 如!$ 绍兴是越瓷的产地%的英译文是$ Shaoxing is the home of Yue Porcelains. Yue is a state name used to refer to the Shaoxing region in ancient China%" 在此!译文增加了一个句子来解释$ 越%这个专有名称" 又如!$ 林边有一洞!叫白龙洞" 传说& 白蛇传’ 的白娘子曾在此修炼%的英文翻译为$ Near the forest is the White Dragon Cave which i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这句如果没有添加!外国游客虽然也能看懂!但会产生怀疑!白蛇娘娘在这么小的洞里怎样来修炼呢( 有了这些添加之后!他们方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原来修炼一事纯属传说"有时候!在翻译旅游资料中!删减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大多数外国游客阅读这些资料都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增加一些旅游兴趣" 中国人在写事状物时喜欢引经据典!摘录名人名言或古诗加以验证" 中国读者读了会加深印象!从中得到艺术享受与美感!而在外国旅游者看来似乎是画蛇添足"如介绍青岛的旅游资料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 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 *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 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西起胶州湾入海处的团岛!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80 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长轴画卷" %其译文为$ Qingdaoisa charmingcoastal city,whosebeautyoftenappears inpoetry. It isnothot insummeror cold inwinter. The 40- km- longscenic line begins fromTuan Island at thewest end toXiaqingTemple ofMount Xaoat the east end%" 译者将古诗全部删除!但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中其他部分的理解!而译文中第一句正是对前面古诗简洁的概括" 再看一段描写桂林地区景区之一兴坪的文字"$ 这些山峰!连同山上绿竹翠柳!岸边的村民农舍!时而化入水中!时而化入天际!真是) 果然佳胜在兴坪*" %其译文为$ These hills and the green bamboo and willows and farmhousesmerge with their reflections in the river and lead visitors to a dreamy world%"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诗句英语译为$ and lead visitors toa dreamyworld%!虽没有正面译出兴坪的美景!它对名游译文却将读者引入梦幻般的奇境!反而烘托出兴坪吸引游客的特点" 再譬如!$ 观光层高达263 米!是岛瞰全市景色的最佳处所!当风和日丽时!举目远望!佘山金山!崇明岛隐隐可见!真有) 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其译文为$ The observation deck, 263meters high, is the best place toget a bird's- eye- view of the city. On a sunny day, the deck commands an indistinct view of Mount Sheshan, Mount Jishan and the Chongming Island far, far away. Standingon the deck, one gets the feelingthat theworld is belittled%" 以上的这段译文中删除了引自& 论语’中的一句话!$ 登泰山而小天下%" 原文中引用此语无非是形容电视塔之高!如果要将$ 泰山%译出必然要加注!否则外国游客很难将它与电视塔联系起来!还不如删除为好。"
三、结束语
中国要实现在2020 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目标! 切不可忽视旅游宣传的作用"旅游英语翻译要顾及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文作适当调整!本文所列举的解释#增加#类比#删减等都是为了弥补文化差异造成的问题而采取的调整手段" 旅游英语翻译得好!会适当唤起外国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有助于他们领略华夏千古文明的醇厚魅力+译得不好!则会破坏游客的兴致!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茁壮发展。" 参考文献:
[1]Nida,E.A.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
[2]# 中国翻译$ 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3] 孙万彪,王恩铭.高级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