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钓鱼的启示课件

钓鱼的启示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钓鱼的启示课件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第1篇

一、对美术鉴赏及美术作品的认识

1.美术鉴赏的认识

“鉴”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赏”就是欣赏,通过鉴别获得感受、体验、联想。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2.美术作品的分类

(1)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版画、素描、水彩画、水粉画、壁画、装饰画等;油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中国画: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2)雕塑。按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等;按题材:人体雕塑、肖像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等;按空间:圆雕、浮雕。

(3)建筑。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工艺)。按内容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等。

(5)书法(篆刻)。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

二、美术鉴赏的意义

通过作品的内容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等,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术鉴赏具有三大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高中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美的追求作为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

三、美术鉴赏课学习气氛的调动

课堂气氛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广大老师的课题。美术鉴赏课也不例外,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课堂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在教室里任凭你口若悬河的大讲特讲,而学生纹丝不动,没有一点反应。时间久了,课堂就会变成学生讨厌的课堂。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呢?

1.让学生多发言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表扬,他们都想去展示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多参与,不管对与错,只要大胆地说,就该好好鼓励一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通过展现张萱的《捣练图》、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1、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问题2、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

问题3、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2.通过深入仔细地鉴赏一些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鉴赏《清明上河图》时,可以带领学生从认识作家本人入手,《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张择端所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从画卷的右端开始介绍,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在到中端的“虹桥”,后段为城门内外的景象,城楼高耸巍峨,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寺观、公廨等应有尽有。让学生中在鉴赏中体会画卷的美,在美中感受历史。

3.通过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来,也能够融洽师生关系,从而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个性飞扬、思维活跃。我们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灵活合理地实施好课堂控制的策略和课堂自由的策略,把握好课堂控制与课堂自由两者之间的平衡。

4.制作一些优质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优秀的作品一起展现,在欣赏过程中,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地貌、人文景观、历史等有机组合在一起,再配上当地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5.把握美术鉴赏课以学生和活动为中心

美术鉴赏的内容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静态的,是要去思考才能体会它的美,它不像音乐作品那样是动态的,学生可以被动地介绍感知美感。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和活动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

美术鉴赏中涉及的概念和原理、艺术美、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理论性的问题,在讲解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实例,枯燥的讲理论。以防在非常有限的课堂上,花过多的时间去讲授理论知识,因为过多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兴致。美术鉴赏是陶冶人情操的一种活动,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也应是完全出于内心的自愿。教育学课程设计理论中提到,中学美术教学,适宜活动课程模式,即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及措施

阅读,不能定义为看书、识字,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阅读既是一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手段,更是一项提高儿童自我学习的技能。

一、教师对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作为教育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阅读呢?

1.阅读对师生的作用是相互的

随着知识社会及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传授知识的任务已远远不够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必须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分析、甄别、评价、判断,教师不以知识的权威、知识的化身角色出现,而是与学生一道共同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又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体现。

2.阅读是能力和资源的结合体

新课程观告诉我们,学生是一种生成性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应重视并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在课堂上倾听学生需要既是把学生当成是教学资源来看待,又把学生在课堂中传递出来的生活经验、人生感悟、情感态度、问题困惑等当成教育教学的宝贵素材,尽力挖掘充分利用,以求得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成效。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一教学内容时,由于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明白故事的背景,授课我利用关于新疆哈密地区的“禁牧期”这一现实法规,然后迁移到“禁渔期”,抓住主要词眼“鱼”与“渔”,从生活入手解决教学中关于“开捕期前”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事件背景。

二、阅读能力养成的有效策略

1.多种方式,读说结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不断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呆板、枯燥的阅读方式变成鲜活的立体形象。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件出示重点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我们可不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换个说法呢?

(2)课件出示:“违反规矩钓到鱼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把鱼又放了却很难。”

师:你能根据此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3)现学现用。

课件出示两幅图:老师多给了分数和买东西对方多找了钱,及句子“ 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却很难。

这个过程学生及时关注了教学内容,也体现了阅读的新举措和表现形式,不得不说新科技的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手段,大大缓解了教学中的尴尬和不足。

2.注重细节,强化要求

在语文课上要注重学生的细节培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手要放好,脚要并拢,身子坐得正,眼睛仔细看,开动脑筋,保持安静,同时应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根据阅读的内容对孩子提供有帮助的情景、对话、问题、练习材料、表演道具等,并能在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指导他们相互交流阅读经验,学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新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帮助

常规的纸媒已被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边缘化,在指导学生基础阅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凸显新媒体的优势。新媒体是各种资源的汇集所,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资源共享机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了学生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如,课文《月亮湾》,如何才能把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出来呢?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

1.品读月亮湾的美景

你能在课文中找一个词语给老师说说月亮湾是一个 的村庄吗?

2.口语训练

(1)课件出示熊二找茬的问题:月亮湾没有月亮,不好玩。

(2)用课件出示:“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的句式说说,指名回答问题。

3.品读语句

(1)课件出示月亮湾风景图。

(2)课文中的主要实物:石桥、小河、桃花、农田均作了课件处理,点击相应事物能出现课文相关描述语句。

(3)教师根据学生找的顺序,适时点击相应事物出现对应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在这个环节中,新媒体再一次发挥作用,把一片纯粹的文字描述变成了一幅幅画面,学生的阅读活动在图文和活生生的、立体的方式中灵活转换,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爱上语文阅读。

四、家校合一,合力护航

在新媒体阅读背景下,小学生的阅读环境、阅读内容、阅读载体都发生了多元变化,教师将传统阅读与新媒体阅读结合起来,既要注意传统纸媒阅读的引导,又要加强新媒体阅读的指导。鼓励家长参与阅读,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家校共同努力,为孩子阅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第3篇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学习的主体学会、会学。这就需要摆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主次关系。

我们目前实施的“自主高效”课堂,正是验证这种关系的最好阵地。我们都知道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外因往往是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的。而我们教师的“教”恰恰就是一个外因,学生自身的“学”才是内因。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也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只有自主的高效,才能有课堂效率的高效。自主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本着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有独立意义的人的发展观来讲,也要把学生在课堂上引导好,让他们会学习,懂学习,乐学习。

下面笔者就谈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1 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给学生留够自主学习的时间,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由奔放地思考,无拘无束地想象,积极主动地探讨。而这种氛围也应有我们教师去引导、创设。笔者采用的办法是:兴趣激发式。如:学习《鲸》一课时,在预学阶段,笔者让学生按导学提纲的要求课外收集有关《鲸》的资料。途径:可实地去海洋馆参观、可上网查阅、可去图书馆翻阅。

因为现在的学生都爱上网啊,有好奇心,一旦有了名正言顺的机会,他们当然要光明正大地去实践了。还得到了好多家长的支持,他们帮助孩子一起查找资料。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再到课堂上学习课文的时候,当然各个争先恐后了。什么“世界上最大的鲸是在哪里发现的呀”“鲸的祖先怎样进化的呀”“鲸的胎生周期长短呀”“鲸的睡觉警觉度啊”等等,一些超乎课文本身由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资料,都在学生的独立预习阶段得到了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们思维的领域拓宽了很多,自学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显然学生的独立性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自主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旨在“主”,贵在“效”,自主取“鱼”,掌握“渔”技。这一点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课堂上导“学法”。

语文的特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而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为此,我就从语言文字入手——“导读”。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入境的读书。当然也要做到适当的引导。如:外国作品的文本,历史题材的文本,名人题材的文本,笔者都要制作课件,课上展示课件,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烘托,渲染阅读的氛围,诱发读书欲望,再配以标准的文本范读,消除学生读书中的疑难顾虑。使学生观有“视”,品有所“物”,读有所“效”,思有所“感”。有的放矢地导读。再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现代文题材的文本,我通常才用的是抓重点词句的引导法。因为批、画、圈、点、评是学语文的最基本的阅读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得有所得,怎么得?就得动手写、动嘴说、动脑想。而以上的方法就是它的最好体现。记得在指导《落花生》一课的读书时,笔者就引导学生画出了“父亲的话”,让大家反复去读,去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的基础上,“花生的品格”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学生明其意的同时也悟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对于那些写作技巧较强的散文类文本,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到了四五六年级这个中高年段,已有了一定的修辞基础,所以,只要我们教师引到他们懂得这些修辞方法运用的好处,就可以警示学生的阅读行为了。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把春天里的红松、白桦等树木比作“绿色的海洋”,无意表明树多而长势好,只有用这样的写法才会更吸引读者,才会突出“小兴安岭的美丽”,而一般的叙述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所以,引导学生掌握写法的同时感悟景色美。这样的导读导向,能把学生的阅读意识引上积极的、兴奋的、高效的路子上来。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升,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迅速提升。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迅速提升。

3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主动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别是语文学科,更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提高素养,增强审美情趣。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第4篇

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结合教材文本进行美学教育的途径策略,以期为语文美育开辟可行性渠道,以真正落实文道结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情趣 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形象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首先重视利用文本有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⑽谋竞退枷氲赖陆逃有机融合,才是真正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中蕴涵的各种美学元素,再造丰满逼真的艺术形象和美育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容美、语言美、结构美、音韵美、生活美、人情美,并最终培养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审美能力,真正使美学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心灵,培养出品学谦优的语文小天才呢?

一、依托文本,感受内容美

自然是美学的源泉,是艺术的宝库,更是生命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披文入境,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语言,从文本对风景名胜和自热风光的生动描绘中,将抽象的文字美通过各种多元的手段直观地再现为形象美、画面美、内容美,同时以文本为基点进行发散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欣赏祖国的名川大河、湖光山色,从各种感官上接受美的刺激和熏陶,感受大自然的诱人魅力,从而将文字内化为内心的曼妙画面。比如,教学《虫草的村落》时,我对文本经过研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只草虫的旅行过程,将奇妙的旅游经历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借助一个个画面结合文本进行阅读记忆,学生被丰富多彩逼真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能够真正感受到昆虫世界的魅力画卷,也就默默无声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之美了。

二、品词赏句,感悟语言美

所谓审美,其实是对物化的形象进行心灵上的重新感悟和自我享受。而这种过程不是可以用语言来言表的,只能是心灵的融会贯通,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并在阅读中体会感悟,并伴随着个体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使学生身心愉悦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要培养审美情趣,必须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质疑感悟,发挥学生审美个性潜能,并对文本内容产生喜悦感、趣味感,并通过品味文章的精彩词汇和精美句子,促进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比如教学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时,教师应该注重“绿”“敲”的动词内涵和意境的理解,配合多媒体体会不同动作的实际效果,让每个人都能通过对比感悟用词之美和传神之处。

三、画龙点情,欣赏结构美

文章之所以充满美感,除了语言美之外,重要的还在于它的结构之美。好的文章结构井然,严密匀称,详略得当。而更具魅力的是文本中语言结构的变化之美。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善于从“文眼”入手,抓住文章内在脉络,一线串珠,体会和赏析文本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在关键点进行点拨强化,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达到外景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善于利用“文眼”,抓住文脉,让学生欣赏结构美。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我们可以利用文题进行导入,提出“读了文题,你认为题目中的那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学生答出“启示”后,教师发问;“为什么启示最重要呢?”学生回答说,启示就是从事情中我们学到的道理,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目的。这就是“文眼”,教师可以利用它来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文章写钓鱼的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启示,体会到文本的结构的巧妙之处。

四、生情诵读,体验音韵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阅读,小学语文更是这样。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受、读中培感,更能感受到文本内容的音韵美。而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其实就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过程。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文本自身表述内容的不同,精心建构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审美体验,让作品和读者产生共鸣,继而有感情的诵读文本,在阅读中感悟到文本抑扬顿挫、宛转悠扬的音韵之美。例如,教学课文《金色的鱼钩》时,教师要在教学完老班长因吃鱼刺等食物而英勇牺牲的片段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用红圈标注出,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激、崇敬、爱戴的感情,学生在引导以后会感情投入,让我潸然泪下,文本的音韵美也就油然而生。

五、立足学情,享受生活美

小学语文课本精选的内容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更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炼的精华。每一个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真谛都集中体现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作者的心声和情感的表达。课本中的文本比生活更加的浓缩精美,有着极大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利用好这些作品就是对小学生最好的审美教育。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身心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不断玩味文本中凝练着的真善美,体验文本中的道德元素和美学价值,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经历,形成学生自己个性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继而很好地理解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比如教学《将相和》课文时,对两个主人公而言,学生能够知道一些浅显的道理,但是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和网络电视等媒体的熏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家庭中的爸爸妈妈的关系如何,他们的关系对家庭生活有多重要,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发言。学生会结合家庭生活和自己的亲身体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幸福,并理解到“家和万事兴”的重要性。这比理解将相和的道理更有现实意义。

六、创设情境,感受人情美

应该说,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信手拈来比比皆是。美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之多,但是人情美应该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情感表现。人情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创设美育情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知社会的人情练达,审视生活的善恶美丑,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体会,评判人物、自然、世界等各个方面在生活予以人类的不同享受。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文本表面的意思学生能够轻松的理解获得,但是对隐含在形象背后的许多东西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参悟体会,这是受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所限制的。可以说,学生的审美情趣必须依赖于形象直观的事物表象,我们需要借助形象来启迪审美的思维,擦亮审美的眼睛,让学生逐渐地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审视美,要让学生全身心进入到文本描绘的情境中去,进入角色融入境界,油然而生地进行人情美的感悟和体验。比如教学《桃花心木》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资源,创设种树人栽植树木时的辛苦场景,并通过音乐、视频、歌曲等形式,甚至可以展示森林的场面,让学生感受自然美和人情美,同时投影出“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些语句,要求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这样做的目的,进而让学生理解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就在于: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这样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下感悟到种树人所折射出的人性之美。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进行审美活动,作为小学教师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心理特点,从六个方面去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发挥潜能个性化地体验、感受和鉴赏美,并最终形成审美的技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美育的天堂。

【参考文献】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第5篇

一抓重点词句训练,提高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要引导学生寻求词句与段、篇的关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它们在文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达到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词句,做到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又能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这课中的“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这句话中的“饿坏”一词时,如果离开所在的句子,脱离上下文去理解。只能把“饿坏”解释为“肚子空空的,想吃东西。”显然这与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相脱节。因而,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联系上下文理解“饿坏”在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作用。有的学生的说:这家书摊的残疾青年,他家里并没有养马,他买下马草,是为了帮助作者读书。有的学生说:这家书摊的残疾青年,他表面上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马饿坏,实际是不忍心让作者在读书求知上饿坏了。有的学生说:这家书摊的残疾青年,不让作者因没有钱,而不能在他书摊读书,这是他对作者的关心啊!有的学生说:这家书摊的残疾青年,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如识其人,通其心,感其情,明其理,深刻理解了“别饿坏了那匹马”的真正含义,既写出了这家书摊的残疾青年关心作者读书学习,又赞扬了他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作者读书的良苦用心。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发展了思维和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一股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在学生的心灵中悄然而生。

二抓重点段训练,培养理解能力

抓好重点段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对重点段揣摩分析,领会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能更好地理解段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分析能力。如教学《落花生》中的“议花生”重点段,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对段中“花生有一样最可贵的,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等书面语言进行揣摩分析,学生很快理解这段主要写借议花生来告诫人们做人的道理。深刻理解了父亲赞美花生的深刻含义,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叙事性作品,富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时注意把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这课,我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了外国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这个情节深入分析,仔细揣摩作者拒绝外国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时“凝视五星红旗、摇头、吃力、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的动人形象。由此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以情悟理,深刻领悟到作者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抓图文结合训练,培养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精心制作课件图片,图画是短文的形象表现,短文是图画的文字叙述。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时要图文结合,发挥图文互补优势,借助图画和文字叙述,把学习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形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时,我引导学生在学文时认真观察课件图片,然后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要工程。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终于在今天变成美好现实。”等重点词句。学生品味文情,进入意境,一幅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团结合作不懈努力刻苦攻关默默奉献,才换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辉煌成果的动人画面呈现在眼前。接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补充和丰富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有的学生说,参加研制“神舟五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科技人员真了不起,有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英雄气概啊有的学生说,神舟五号飞船宛如璀璨明珠在太空环绕闪烁有的学生说,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展示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成就步入世界前列有的学生说……这样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启发学生想象,学生既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深刻感悟到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多么令人敬佩,“神舟五号”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成就,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我们真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啊一股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深厚情感在学生的心灵中油然而生。

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是实践者、探索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让学生乐意地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质。课后思考题提示了该课学习目标,体现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它便于教师遵循作者的思路进行教学,也便于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应围绕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训练的重点、难点,依据课后思考题精心设计自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钓鱼的启示》为例,我首先按课后思考题提出自学要求: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样做?“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通过学生自学和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讨论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了:由于“我”钓到鲈鱼的时候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尽管“我”对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父亲这样做,为的是要“我”从小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后来,“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又从中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教育内涵,获得了从小要接受严格道德教育的启发,提高了自觉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