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散文爱情

散文爱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散文爱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散文爱情

散文爱情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毛;爱情观;试析

三毛的作品就是三毛的一生。作品主要以散文为主,作品中嗅到的都是爱情的气息,她一生都在追寻爱情,虽然得到的爱情画上了时间的期限,但她无疑是爱情的成功者。不问拥有永恒,只在乎曾经幸福的瞬间。三毛曾说过:“年龄、经济、国籍,甚至于学识都不是择偶的条件,固然对一般人来说这些条件当然都是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彼此的品格和心灵。”或许这就是三毛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吧。读三毛的作品,不能不提起荷西,这位比她小,留着大胡子的西班牙男孩。遇到他之前,三毛不是没有遇到过爱情,但三毛迟迟没有踏进爱情的围城,她曾陷入一段有妇之夫的感情中,后来知道了其妻子如此深爱着他,而他却见异思迁,果断拒绝了他。也本可以答应富商同学、外交官同学、甚至是台藉美博士,过上人人都向往羡慕的上流生活,可她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亿万富翁也嫁。她用她的行动证明了她的“真”。后来她嫁给了荷西,无一不说明能够让三毛心甘情愿勇敢追寻的是两人之间心灵与品格的契合。三毛的文章里没有刻意描绘腻人的缠绵悱恻,亦没有爱得轰轰烈烈的场景,她笔下的生活,平静如水,小两口为生计奔波,随心随性地过着小日子,这不正是诠释着爱情的最佳状态就是心灵与品格的合一吗!一向对爱情“苛刻”的三毛为荷西奔赴撒哈拉沙漠,难道不足以证明爱得热烈?荷西是家里开销的支持者,一向随性自由的三毛甘愿留守于家中打点日常,洗衣做饭,披着霞光等待工作而归的荷西,这样的爱情又怎么不体现了缠绵悱恻?三毛奇女子之处便是她的作品不掺杂世俗感情浮夸的华丽辞藻,是平凡的经历让读者嗅出了她爱得缠绵悱恻,爱得轰轰烈烈。

《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背影”这一短篇中,三毛总在墓园痴痴呆坐到黄昏,直至守墓人锁上那分隔生死的铁门。一天终结。去做一件又一件刺心而又无奈的琐事,我好似同样心情沉重,仿佛胸腔中也倾覆着大量悲伤的潮水。眼泪不是伤痛最有力的证明,是心跳的感知,荷西下葬之后,一切繁杂琐碎的事情三毛只能一一办理,不断面对“荷西死了”的残酷现实,所以,她望着父母佝偻的背影心痛、疼惜、悲伤,却流不出眼泪,所以,在荷西墓上刻字时,流不出眼泪。“荷西去了”的这些日子,三毛的自我封闭,悲伤不已。书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年迈,父母的煎熬,三毛不愿醒来,却被一次次悲怆的景象抽醒,内心更是充满了自责,双重心灵上的打击与煎熬,也为以后的屡次自杀埋下了伏笔。她对荷西爱的深沉,无法承受天人两隔,却又为人子女,不能够潇洒抛弃世俗。所以她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说法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足以说明,她早就在荷西离去之时放掉了对尘世的眷恋。是了,一个常伴你身旁,最亲密无间的爱人,有一天你发现他无法出现于你的眼前,你触不到,嗅不着。精神的崩塌是毋庸置疑的。三毛对荷西的爱超越了生与死。三毛为什么会对荷西有那么深厚的情呢?这便是他们心灵和品格的契合。就像她自己所说: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三毛性格上的自由随性与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主观意义上说,是不可分开的。

他们的爱情旅程是与众不同、锥心刺骨的。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他们曾挥洒着欢笑与幸福,她记载着在异域风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们心生向往,迷恋至极。她找到了人性的共通点,便是人世间最令人神往的爱情与亲情。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满满地包围着我们,沉醉于此。放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她的经历,过往,更是与大胡子荷西幸福生活中的小片段,一起冒险,去迷宫山找化石时差点意外遇险,去观赏沙哈拉威女子洗澡,去海边抓鱼来贩卖……好似唱起了生活中安静祥和的牧歌。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收获的一切,仿佛是上帝认同她爱情里的品格与心灵契合的奖赏。

纵观三毛的一生,分析其作品,不难看出她是一个理想化,单纯的世间难遇的奇女子。她写的是她的生活经历,分享的是她的喜怒哀乐。爱情上她追求心灵与品格的契合,就能区分出她与现实中大多数女子不一样,她没有败给金钱,权利,知识。她沉醉在自己给自己圈定的理想世界里,包括她理想的白马王子。她同样是单纯的,在《沙漠中的饭店》里,展现出一个调皮单纯的女子。撒哈拉沙漠的条件艰苦,物质上靠台湾的家人时常给予的帮助,她在食物上给荷西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却时常风趣地调侃荷西,将粉丝解释成“雨”,“欺负”荷西是一个外国人,透露的是她单纯的性格。这样的三毛,不辜负后人对她的喜爱与追捧。即便她人生的落幕惨淡,依旧能在作品中感受到来自漫天黄沙中的正能量。

散文爱情范文第2篇

“这么说,我的歌声是真的很差了哦?”风凌飞阴阳怪气的说道。

“嗯,还算可以啦,就是你不会唱歌罢了。”安语琳停顿了一会,说道。

风凌飞目光狠狠的怒瞪着她。

安墨轩打断她,伏在她的耳朵上说道:“好了,丫头,过火了啊。”

几位男生吹了吹口哨,面面相觑一眼,蓝发男子戏谑道:“美女,你是新生吗?”欧允枫看着面前的女生,觉得面生,猜测应该是转校生吧。

“恩恩”

“美女你叫什么”

“安语琳”

“嗯,很好听的名字。”一个红发男生向前接过话。

风凌飞高挺的身子静静站在台上,看着下面的状况,心里默念;安语琳、安语琳。这个名字她记下来了,她很成功的引起他的注意了。而我们可爱的女主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无辜的一句话会被认为自己是在勾引他。

“谢谢,不过我们还要去办理入学手续,先走了啊。”安语琳不好意思说道。

欧允枫和红发男子嘴角纷纷扬起一个弧度,并没有接过安语琳的话。

丫头,走吧。安墨轩扫了他们一眼说道。这几个人应该就是新语的风云人物吧。

安墨轩拉起安语琳的细手,走出会堂。

会堂内的窃语声连连不断,花痴们皆在猜测他们是谁,对于陌生的安墨轩她们感觉和新语三大王子有得一拼。

风凌飞嘴角突然扬起一个邪笑,台下的欧允枫和红发男子知道,这是风凌飞恶趣味的专属表情。

欧允枫与红发男子相视一眼,他们连个人到想看看他会怎么整治这个新生。

“喂,小叔,一会有一男一女去报到,你把他们分配到高三A班。”只要是到了高三A班就要接受全班同学的认同,A班同学全是富家子弟,个个身份很强硬,呵呵,看她怎么让他们接受。

“睿,这样会不会太狠了一点啊。”欧允枫眼前忽然浮现安语琳可爱的面容,觉得凌飞的做法有点过。

红发男子宣睿斜睨着欧允枫,戏谑道;“难不成你会对那女孩心软?”欧允枫俊美容颜悄然闪过一丝不自然:“怎么可能?”

风凌飞走下舞台,眼神里散发无限邪光:“安语琳,你惹到我了。看我怎么报复。”

拍拍两人的肩膀,说道:“哥们,走吧,有好戏看了。”

监控室里的几个女生突然傻了眼,她们从来没见过风凌飞对一个女生感兴趣。这是不是意味着。

风凌初看到监控里的画面,忽然对那个叫安语琳的女生心生佩服。敢惹怒她老哥,她佩服她的胆量。哈哈,看来,她戏弄他哥的这场演唱会结果很棒啊,回家一定要给老爸老妈看看。

许洁拍了拍风凌初的手臂,担心问道“那个女生不会有事吧,你哥那性子…”

散文爱情范文第3篇

紫晴和毅宏从小就青梅竹马,他们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同桌,彼此互助互爱,非常友好。

可是有一天,毅宏的父亲要到外地去打工,他打算把家搬到外地去,尽管毅宏再三恳请父亲不要搬家,但是父亲总是一意孤行,不肯答应他。

临走之前,紫晴没有来向他道别,因为紫晴怕毅宏见到她之后太伤心,不肯随家人而去。但是她留了一封信给毅宏。就这样,毅宏带着遗憾与悲伤离开了。

搬到新家之后的毅宏,整天愁眉苦脸,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他把紫晴留给他的信打开,信上写着:

毅宏,你不要太伤心了,虽然我们相隔千里,但是我们的心永远系在一起。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除非有一天,地球停止了旋转;除非有一天,竹子开了花;除非有一天,傲梅不再挺拔···;我会一直等着你,一直等到海枯石烂。若干年之后,希望我们能够再相见。

牵挂着你的好友:陈紫晴

看了紫晴的信后,毅宏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却又失声痛哭。

毅宏决定长大后去寻找紫晴。于是,他天天走到河边,望着滚滚东流的河水,他希望时间能随着河水一起流去。

夜晚的天空到处弥漫着黑暗,但是仔细一看,还有几颗星星正在闪烁着光芒;失去一角的月亮也仍然美丽。

时间一晃,十年就过去了。毅宏已经长大了,他要去找紫晴,他没有忘记当初那个约定,十年后,我们还能够相见。

可是,天意总是喜欢捉弄人,紫晴在他搬家后没多久就生了一场大病,送给别人抚养。她的父亲没有钱去给她看病,但又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所以,把她送给别人家抚养。

毅宏的心深深地堕落了下去,摔得粉碎。然而就在这时,一只手拍了一下毅宏的肩膀。毅宏转过身去······;

.

.

.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友情

一声呼唤,一句问候,一次帮助

散文爱情范文第4篇

关键词:萧红;姜敬爱;小说;散文化倾向;主动的追求;困惑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125-02

作为和萧红在个人生涯及创作生涯上有着诸多共同之处的韩国女作家,姜敬爱被当作和萧红比较研究的对象,她小说创作形式和内容上的紧凑扎实被看作是和萧红的不同之处之一,但其实在姜敬爱创作的后期,她的一些小说作品也呈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当然,她的这种创作倾向的产生和萧红相比,主要是不同之处居多。

一、萧红-“诗情画意”的追求

萧红小说的散文化是众多萧红研究者的共识。鲁迅在给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的序中写道:“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1]鲁迅的评价可以说是很精确和中肯的,这里“越轨的笔致”是鲁迅对萧红小说形式和语言的上别具一格给予的评价。《生死场》情节的推进不是一线式的,每个故事独立成章,每章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凑,整篇作品也并没有贯穿始终的典型人物,作品的内容画面感十分强烈,语言富于诗意,这一切萧红独有的风格在后期的作品《呼兰河传》中变得更加明显。

萧红小说具有这些趋向散文的特点有多方面的原因。萧红的文学启蒙是从诗歌开始的,“在她童年的回忆中,提到学古诗是由祖父朗诵《千家诗》开始的。她之所以特别喜欢某首诗,正和其他学诗的孩子一样,并不是因为文的内容,而是由于文的声调和意境……她特别喜爱描述大自然景象的诗。”[2]在哈尔滨上学的时期,“她在校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及经历,都用于绘画上。”[2] “萧红对大自然的美有着特别的喜好。”[2]这些幼年和学生时期的经历和偏好日后也作用于她的文学创作。萧红善于描写她所喜欢的大自然景象,她的作品描写画面感很强;她的文笔简洁流畅,语言如诗般。这些都使她的小说和传统的小说有着醒目的分别。

小说界的环境和氛围对萧红的小说创作也是产生了影响的。后的中国现代小说,因文学本身和社会的发展,追求破旧创新,想要摆脱传统小说那种封闭呆板的形式,出现了散文化的倾向,到了20世纪30年代,现代小说的这种倾向已经成为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接触文学创作的萧红,是有非常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此外,作为萧红的伯乐、老师,鲁迅对萧红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在其创始人鲁迅那里已有表现。……鲁迅小说对现代作家的影响是极深远的,他的抒情和白描手法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萧红和孙犁等人的创作风格。”[3]萧红拜读过鲁迅的作品,她在文坛上的成名也得益于鲁迅的大力帮助,她和鲁迅来往密切,和鲁迅有过深入的交谈,她有可能在文学创作上借鉴和模仿或者是学习鲁迅,把鲁迅文学创作中自己能够产生共鸣,并且适合自己的部分融入自己的小说创作中。

萧红在文学理论上的缺乏是毋庸讳言的,但也许正是因为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规定,才使得萧红在小说创作上能够自由发挥,同时使得她的作品透露出率真朴实。“在她的作品中,也几乎看不出那些可帮助我们了解她创作动机、写作习惯和方法的痕迹(这偶然在她的书信、谈话记录中出现)。即使连她本人可能也说不出那些使她产生灵感、创作体裁以及她所受外在影响及各种成就的因素。”[4]可以说萧红在文学方面表现出来的才华是一种直觉或者是一种天赋,她凭着自己勤奋的笔耕不辍和用心的观察以及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把自己对生活和现实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她的作品结构自由开放,内容不受形式的限制,作家凭着自己的感觉写心之所想,情之所感,也使得小说具有很浓烈的抒彩。

萧红的这种小说创作风格是慢慢建立起来并成熟起来的,尽管有人对她这样的小说提出过不赞同,但是萧红说“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2]从这里可以看出,萧红对自己认定的小说创作是很坚定的,小说作品结构的自由开放、内容的质朴无暇、语言和场景的如诗如画,是她自己独有的审美追求。

二、姜敬爱-困惑迷茫的选择

姜敬爱与文学的接触是从读古典小说《春香传》开始,除《春香传》外,她还熟读过多部古典小说,她还给村子里的人读小说听。这些经历为姜敬爱日后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基础,也与她的小说创作息息相关。姜敬爱的小说有完整的、按照时间顺序来发展的情节,紧密联系的前因后果,贯穿始终、典型化的人物形象,这些都遵循着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人间问题》1934年在《朝鲜日报》开始连载,作品描写了主人公善妃从单纯善良甚至有些懦弱的佃农之女成长为工人运动家的过程,指出能够解决社会根本问题的人正是无产阶级。《人间问题》是姜敬爱创作的高峰,也是她创作特点的集中体现。这部作品画面广阔,人物丰满,叙事完整,结构紧实,具备小说要素的每一个方面。但《人间问题》之后姜敬爱的小说创作并没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反而显出了下降的趋势。”[5]并且“姜敬爱后期作品中描写个人内心心理的作品,通过对在道德伦理和欲望之间的挣扎的描写和不知如何去做才是妥当的判断上的保留,可以说已经成为只是单纯记录对某件事感受的随笔了。”[6]

《同情》写“我”每天去井边打水,认识了一个被父亲卖人而被迫当妓的可怜的女人,“我”对她的遭遇感到同情,知道她打算逃跑就允诺帮助她,可是等到一天晚上那个女人来找“我”的时候,“我”却没有伸出援手,没过几天,“我”就听到了她投井自杀的消息,“我”大哭,同时自责,不知道女人的自杀是不是因为“我”一开始对她的“同情”和后来的“不同情”造成的。《二百元稿费》以书信的形式,“我”向K详细诉说了学生时代的困窘和现在家庭条件的拮据,因此“我”早早计划好了二百元巨额稿费的用处,打算都用来添置生活用品以及给自己和丈夫买漂亮的衣服和首饰,但是稿费拿到后丈夫却打算把钱用来接济自己的朋友,“我”和丈夫大吵一架,丈夫说“我”是只会用嘴同情无产阶级的文人,事情以“我”对自己的虚荣心的反省结束,二百元稿费除了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之外都用来接济“我”和丈夫的朋友,文章结尾处,“我”告诉K,不要只想着过优渥的生活,还要想想那些饥寒交迫的群众,应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烦恼》写“我”和丈夫在家里招待朋友R,R酒后向我和丈夫讲述他寄住在尚在监狱的革命同志家,对同志的妻子日久生情,道德的约束使他很是苦恼挣扎,R的讲述在他是否跨越雷池之处戛然而止并且起身离开我家,我对他的故事意犹未尽,追了出去却只看到他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山男》写“我”接到电报说母亲病危,慌忙踏上归乡的路途,在到达家乡之前最后换乘的客车因为下雨的天气和司机的失误差点跌落悬崖,司机的助手找来路旁住在深山中的壮汉,他拼尽全力把客车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但当壮汉要求按照交换条件让司机载上他的母亲去看病时,司机和助手却以天气不好,时间紧急为由反悔,开车扬长而去,车上的乘客和“我”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

姜敬爱的这几部小说,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期,与前期作品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不同,这几部作品都是第一人称视角,从对作家个人生活的了解可以知道,作品的素材来源作家的真实生活,作品材料的组织很紧密,但是作家着墨的重点不再是无产阶级意识的宣扬和对社会现实的控诉批判,而是作品中的“我”的个人经历和个人感受的描写和叙述,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完整也不再是作家关心的重点。“我”是否由于同情和不同情让一个人对生命绝望,“我”对自己的物质欲望的反省,R的故事到底结局是如何,“我”如何一再回想起那壮汉腰间挂着的拉车的绳子和他的绝望等等才是作家想要传达的内容。

姜敬爱小说出现这些变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学界的状况密不可分。20世纪30年代姜敬爱主要居住在中国的间岛地区,期间也有在故乡停留的时候,但此时的中国和韩国都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强压之下,中国的东北地区更是连续经历了三次残酷的“治安肃正”,文学活动也无可避免地遭到了限制和重创,1935年,韩国的无产阶级文学团体“卡普”遭到解散,文学界陷入了混沌状态,对现实的无力感使得文学家或是放弃或是逃避,文学创作也由外放的批判宣扬转向内敛的自我反省及检视,对现实的把握也从全面变成了片面。这几部作品让我们看到,身处这样的社会和文学氛围中的姜敬爱,无疑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的。回顾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姜敬爱无产阶级文学特色鲜明的小说,再结合20世纪30年代后期她极具自然主义倾向的小说,可以说,这个时期姜敬爱小说的散文倾向化是一个过渡,是她对现实的认识不确定,产生动摇的一种表现。

三、结语

可以看出,萧红和姜敬爱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共同之处在于作品情节的处理和作品内容碎片化上。但对于萧红来说,具有散文特点的小说是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她在小说创作上的选择;而对姜敬爱来说,一些具有散文特点的小说是她在一段时期里的无奈或迷茫在文学作品里的体现,也许她是在不自觉中走进了那样的创作。

参考文献:

[1]乐齐.精读萧红[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2]葛浩文.萧红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阎志宏.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J].社会科学辑刊,1991(2):132-136.

[4]聂绀弩.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序《萧红选集》[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86-189.

[5]何镇华.姜敬爱和她的长篇小说《人间问题》[J].韩国学论文集,2007(1):112-118.

散文爱情范文第5篇

九(1)班夏成瑶

三天,顾名思义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在我看来,中国的发展就用了三天。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千百年的历史汇聚于此。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昨天是落后的。中国的昨天受到殖民掠夺,如同一只被束缚的雄鹰,欲飞无力,欲要称雄却又没力量。看着中国一天天的颓败,外国殖民者嚣张的焰火愈发强盛。但,中国毕竟地大物博,人数众多,伟大的中华民族儿女们奋起反抗。

随即,中国站起来了,伟大的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的昨天过去了,黎明的曙光从东方升起,新一代的中国人站起来了。

今天,中国的发展迅速之惊人,犹如巨龙般直冲云霄,又如雄鹰般大展宏图。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强盛起来了,中国开始引起世界的关注了。

今天,就在今天,改革开放三十载。仅仅三十载,中国的发展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国的国民总值飞速上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

今天的辉煌促使着明天的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来临。今天是强盛的,今天的中国是腾飞的大国。当代的浪潮把中国推向世界,促使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中国,今天你是强大的,今天的你,充满活力;明天的你,必定更加辉煌。

今天正值祖国六十一华诞,仅仅六十一载,中国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回想起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内心无比激动;想今日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广州的亚运会的即将拉幕,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中国的吸引力之大,中国之强盛。

身为祖国的花朵,在祖国母亲的孕育中,我们健康成长,眼看祖国母亲华诞的来临,我心久久不能平静。与昨天相比,今天的中国是蜕了皮的;但对于明天无限的美好,今天却又显得十分渺小。明天无限,今天还好。祖国的明天比今天更繁荣。昨天,今天,明天,中国都在改变。

对于今天,我只感到欣慰;对于明天,我充满期待。愿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