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冰心谈生命

冰心谈生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冰心谈生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冰心谈生命范文第1篇

国家权威医学部门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人数每年约有260万,占总死亡构成的45%,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十分沉重。世界医学权威提出: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必须在保持科学生活方式的同时将药物干预放在重要位置,而药物干预更需要多点协同抗击的鸡尾酒疗法。为此,我们走访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心脑血管病防治领域里颇有建树和影响的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

吴以岭教授解读鸡尾酒疗法

笔者:吴教授,您在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您能就“心脑血管病预防和药物干预的鸡尾酒疗法”做一个科普解释吗?

■吴以岭教授:要想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首先必须保持良好、科学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同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疾病。

药物干预不是发现了心脑血管病才去用药治疗,而是要把药物纳入预防环节。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只有病情出现或者病情严重后才想到使用药物治疗,这是非常不科学、不符合国际医学发展潮流的落后观念。21世纪是世界医学界由医疗转向预防的世纪,针对心脑血管病发病年龄提前、发病率逐年提高的现状,国内的医学专家也非常认同应该在易患人群还没有发病的情况下使用药物提前干预。

鸡尾酒是多种酒的混合酒。所谓“鸡尾酒疗法”,就是把健康知识普及、药物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综合措施纳入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中。对于已患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药物采用降脂抗凝、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等多种药物组合治疗。对于病情稳定后的患者,也要多靶点、多角度地防止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生。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多重性

笔者:吴教授,谈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总感到非常复杂,冠心的发生,人们总感到非常复杂,冠心病、脑血栓是怎样发生的呢?

■吴以岭教授: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高脂血症、高粘血症使血液变得粘稠,使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同是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也容易使脂类物质粘附聚集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第二个原因是由于高血压、吸烟等因素造成了血管内皮损伤,功能发生了紊乱,这不仅加速了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同时,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也可造成心脑血管本身的痉挛;第三,血检在血管内形成后或血管痉挛,若血管未完全闭塞血流尚能通过,只是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血栓完全堵塞住心脑血管或心脑血管自身的强烈痉挛,就会使血管完全闭塞,发生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后果将非常严重。

中国特色的鸡尾酒疗法――通络

笔者:2004年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络病学》明确指出:“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具有多靶点、多角度的协同抗击作用,这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吴教授作为《络病学》主编,您能给我解释一下络病理论是怎样指导心脑血管防治的吗?

■吴以岭教授:《络病学》的编写凝集了院士、博导在内全国近150余位专家多年的心血,书中详尽论述了络病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关系。络病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络脉瘀阻、络病绌急和络脉瘀塞。络脉瘀阻相当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络脉绌急相当于血管痉挛、络脉瘀塞相当于血管闭塞。西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管闭塞要采用多种不同的药物,而采用通络方法治疗一种药物就可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必须把握预防、治疗、预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预防须在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同时,对高危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的患者进行降脂、抗凝、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的药物干预,切断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针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血液的粘稠凝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溶解血栓;预后是病情稳定后怎样防止再复发,也需要采用鸡尾酒疗法,从多角度去用药。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急性心梗、脑梗经过治疗虽然大血管得到疏通,但微血管已经遭到破坏。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心肌和脑才能实现真正的血液供应,这是目前西药治疗所不能解决的难题,而采用中医的通络治疗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通心络――一药独具多靶点、多角度的治疗与预防作用

笔者:吴教授,既然通络疗法能够解决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预后环节中的问题,那么哪种药物是通络的代表药物呢?这是怎样发挥多靶点、多角度的治疗与预防作用的呢?

■吴以岭教授:作为通络疗法的代表药――通心络胶囊,2000年以其在心脑血管病防治的理论突破与独特疗效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先,通心络胶囊对心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我们已经知道,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主要在于降脂、抗凝、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如果选用西药预防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国家权威医疗机构药理实验表明,通心络胶囊一种药物就具有降低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并且可以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从根本上切断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

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改善血管自身的病变,通心络胶囊强大的通络作用不仅可以升高扩血管物质――一氧化氮的含量,并且可以降低缩血管物质――血管内皮素水平,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溶解血栓,从而达到有效地治疗作用。关于心梗、脑梗大血管再通后微血管破坏问题,通心络也可以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它不仅可以疏通大血管,还可以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北京阜外医院对通心络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冰心谈生命范文第2篇

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所有的阴郁和灰暗都遭到她的驱逐。

青春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她澎湃的激情,谁也无法阻挡她寻求大海的脚步。

青春是一只高飞在天的鸟,她美丽的翅膀像彩色的旗帜,召唤着理想,憧憬着未来。

青春是一棵枝叶葳蕤的树,她用绿色光芒感染着所有生灵,使春天的景象长留在人间。

青春是一支余韵不绝的歌,她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每一个人的心弦。

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泯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

当我写着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跳在加快,无数年轻时代的往事浮现在记忆的屏幕上。

是的,青春总是和年轻连在一起。年轻人可以骄傲地大声宣布:青春属于我们。一个人,从出生,经历过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最后进入老年,这是铁定的自然规律,没有任何力量能改变这样的规律。在人的生命中,青年只是其中一个阶段。青春,难道只属于这个阶段?当发现自己鬓发染霜,肢体再不像从前那样灵活,眼睛也不像从前那样锐利明亮时,青年时代便已经成为过去。这时,青春是不是也已经如黄鹤一去不回,只留下和青春有关的回忆,安慰日渐衰老的心?

然而,青春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她更是一种精神。在青年人的生活中,我感受着青春的活力,在很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思想中,我也感受到青春的魅力。八年前,我去看望冰心,我和她谈了一个多小时,谈文学,谈人生,也议论社会问题,展望未来的中国。和她谈话,使我忘记了她是一个90岁的老人,因为,她的感情真挚,思想犀利,她的精神状态中没有一点陈腐和老朽。从冰心的家里回来,我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只要心灵不老,只要思想年轻,青春就不会离你远去。”

冰心谈生命范文第3篇

这幅对联突出了两个字,一个是“愁”字,一个是“苦”字。它们十分逼真地说出了许多师生的心里话。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么怎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成就精彩的美文呢?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而我们不禁要问,这“胸中的积蓄”从何而来?我想,是从书籍的天地、生活的点滴中来。那么,这种积淀从何而来呢?

一、善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活水就是读出来的,读什么?读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智者,它和我们在灯下交谈,能让我们一颗浮躁的心慢慢地沉静下来。可以说,读书非常重要,而读书也要有章法,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家长说,我们孩子特别爱读书,为什么总是写不好文章呢?这就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而要想引导好孩子写作,关键是老师爱读书、会读书,见多识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对其中的两点感触颇深。

就是从备课中汲取读书的资源,即以备带读。我们教师经常说:“太累了,哪有时间读书啊?”这确实是道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但是我们既然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钻一行。以前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今天要上升到给学生富含生命营养的长流水,教师要有澎湃的长江水。这滚滚的长江水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举个简单的例子: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一文时,其中的一段颇为精彩:“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风雨来了,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是全文的最大亮点,作为赏析,我们都明白,她用了比喻的修辞,歌颂了母爱,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们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这样的说法我们都赞同,而且自古至今歌颂母爱的诗篇文章也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冰心捕捉到了“荷叶护莲”这个动人的情节,让我不禁走进了冰心的《儿童文学全集》。《纸船》让我知道了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和关照,当孑然一身离家万里、远涉重洋去异国他乡求学深造的苦楚,母亲的病日重一日,日夜都处在昏迷状态之中。然而,一次当她稍清醒后,竟对冰心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母亲居然在自己这种状况下,心中想的依然是孩子,冰心怎能不泪如雨下?冰心称她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的最好一个。”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感,她的作品中才会有这样独特的感悟,她的作品中才会深刻地体现“爱的哲学”。走进《荷叶母亲》让我走进了冰心,走进冰心让我走进了她的情感,走进了她“爱的哲学”。通过讲《老王》,我们走进了杨绛,读懂了《洗澡》也就读懂了钱钟书的《围城》;通过学《阿长与<山海经》,我们走进了鲁迅,读了《朝花夕拾》,又读了《狂人日记》。这样以点带面,日积月累,怎么能提高不了老师的文学素养呢?

而另一点是我很提倡和学生们共读一本书,以不同的形式写写感受,哪怕只是三言两语,这样极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又有助于学生与老师情感的沟通,这不是读书的功利性,而是作为语文教师的必须,而冰心母女有时也经常共读一本书,她们为故事情节中的欢喜场面开怀大笑,又为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而留下泪水。况且,孩子们爱看的书,也应该是我们爱读的书,也是我们老师必读的书。记得我们曾一起读过海伦q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当时即兴写了一段感受:海伦是不幸的,因为她失去了与世界的沟通;海伦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莎莉文。她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海伦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一位学生也为我激动不已的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海伦是不幸的,因为她失去了与世界的沟通;我们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遇到了您。您把我们带到了书籍的天地里,汲取着营养,充实着自我,您为我们构建了在书海中畅游的美好蓝图。学生用仿句的形式,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了对我的感激之情,令我激动不已。是的,每次读书,我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动,就这样被你感动着,我的挚友――书籍。让我们以书为友,以书为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二、善写――妙笔生花秀文采,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霍姆林斯基在当文学教师期间,曾写过一千多篇小作文,他是这样解释的:“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一点,我们都深有感触,每当我告诉学生要读我的习作时,他们的眼睛总是为之一亮,精神也为之振奋。而在读的过程中,他们也常常会越来越兴奋,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是,就是这样!”读到精彩的句段,还会不自觉地重复起来。全文结束,有的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有的则用劲鼓掌,而更多的则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习作了。我曾经尝试过,读其它不管多美的文章,如朱自清、冰心等现当代大作家的经典作品,或是毕淑敏、刘庸等现代美文作家的优美散文,学生们的反应都不及读我自己的习作反应强烈。我知道,我的文章不会比名家的更美,只是因为学生对自己老师的习作更感兴趣,还因为老师与学生日日相处,比较熟悉,下水文中所写的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人和事,非常真实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写出了学生的心声。所以,他们在听老师习作时会心情激动。啊,老师写得多好,多生动!对了,我也有类似的东西要写,我也能写得这么好。于是,一个个跃跃欲试了。是啊,下水作文方能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实的经验。用真情铸就的文章,即使是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也会显得熠熠生辉。下水文它不单单展示了自己的文采,沟通了师生间的感情,更显示了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化素养。

冰心谈生命范文第4篇

在教学中,我发现初中语文(人教版)中有许多课文与“生命”的主题有关,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郑振铎的《猫》、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度》、布丰的《马》和蒲松龄的《狼》,八年级下册的严春友的《敬畏自然》,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第三单元冰心的《谈生命》、王鼎钧的《那树》、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顿斯的《人生》。生命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的同时,学会关注宇宙,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那么,如何把生命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达到有机地结合。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1 感悟生命的内涵在朗读文本中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朗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渗入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深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推荐学生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文本中感悟生命的内涵。当学生读《生命 生命》的时候,他们从种种生命现象中感受到强烈的生命意识,感悟到有限的生命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当学生读《华南虎》和《斑羚飞渡》的时候,他们在思考: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类可以这样禁锢和肆虐消灭其他生命吗?他们明白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当学生在高声朗读《敬畏自然》的时候,“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思想已然铭记于心灵深处;当学生在诵读《那树》的时候,他们了解到“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当他们用心灵与冰心《谈生命》,他们已经感悟到了生命的内涵,生命之火已经点燃,生命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2 品味生命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

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还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真正体验到来自内心的愉悦,达到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应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与人物、作者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的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渗透,增强学生生命意识。我在引导学生解读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的时候,就是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伟大和坚韧,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无穷的敬畏之情。他们认识到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要对生命负责,为生命而奋斗,不要辜负生命,绝不让生命在我们手中白白流失。正如有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到:今天,我怀着激动心情学习了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景观,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说明生命的可贵,我们应该好好认识我们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顺境中不骄傲,逆境中不气馁。

的确,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很短暂,在世界上也只能活几十年,有的人好好利用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事业就很辉煌,有的人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是愚蠢的,他们是不懂得生命的可贵的,只是单纯地认为死了就是摆脱了一切,不用去担心世界上的任何痛苦了。

在引导学生解读勃兰顿斯的《人生》的时候,我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本质,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珍爱之情。有学生在课上发言道:我们应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一往无前的奋斗过程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从学生的认识中,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

3 寻求生命的灿烂在写作训练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地生命意识和精神, 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有一位学生在《感悟生命》的文章中写到:生命如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死气沉沉,就看你是否精心的培育她。生命就是严冬里的一把火,不断地燃烧着你的激情,让你有勇气去挑战严冬。生命如诗,让你在起承转合间抒怀。

生命的灿烂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

有一个学生在《最敬佩的人》一文中叙述了“一个人和厄运作斗争,最终战胜厄运”的故事,他在文中写到:我看着他,被他的坚强感动了。一个没有双手的人,假如是我,我早就自暴自弃了。而他,自己敏捷地用嘴脱下外衣,嘴巴迅速含着毛笔,慢慢地沾着墨水,行云流水般写着字。这就是坚强的生命!没有倔强的生命就没有这顽强的生命。

在学生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较为直接的培育。初中学生的性格大多比较直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往往会很直接地在习作中表露出来,因而老师要抓住契机进行引导、点拨,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 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语文活动中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社会是个大语文,我们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和生命有关的视频资料,如通过观看交通安全片、看一些图片展览,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冰心谈生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热爱;教育;心灵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通过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热爱生命,积极进取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便成了空壳。”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对待生命要有感恩情怀,“成树”预示着人生必将经历艰苦奋斗,最终实现远大理想,为社会所承认。在奋斗历程中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必经的艰难险阻和幸福快乐。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着眼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热爱祖国,心襟广阔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盲目地夸大,让学生感觉空洞平淡,而应该以事例为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教材为载体,以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事件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增强对国家的爱,让学生胸襟更加开阔。

三、热爱父母,亲情永恒

小学生对爱的概念相对模糊,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思想教育中,老师要告诫学生“百善孝为先”,教育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热爱父母,关心父母,体谅父母,让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建立一种相互关心相互信赖的亲情关系。

四、正视友谊,真纯如水

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学校。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寄宿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他们更多的是与同学相处在一起。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

让他们建立起真正的友谊,让他们在一起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相关期刊更多

新语文学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北大荒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

青岛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