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展战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倒U”形 发展战略 少数民族 体育产业

“The Inverse-U” Shape Deve1oping Strategy――Discussing the principle of making industrial policies about minority sport S in China

Hou Ning Yang Zheming Tao Lei

Abstract:Economy increasing,an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pproaching,the minority rtsindustryturnstoanewpage.Obviously,it’squite important to make dustrialpoliciesduringthecourse. Therefore,inthisessay,thoughthe actualityofthe minority sports industry,we will further analyze politics,economy,culture,lawand natural environment,the fivesupportingsystems’situation.And

finally.wewillmakecertaintheprincipalsof making minority sports policies.

Inthat case,making policies blindly,which may slower or even stop the development

ofourminoritysports industry,can be avoided.

Keywords:“The Inverse―U” Shape Developing Strategy Minority Sports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146-03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体育的融合,少数民族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受到世人的关注,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如何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其存亡,影响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会间接影响我国民族的大团结,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显得 尤为重要。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政策制定原则就成为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2.研究方法及目的

2.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2.2 研究目的。

通过本文的研究,达到确立“倒U”形发展战略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制定原则的目的。

3.相关概念的界定

3.1 少数民族体育。

根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体育的本质属性,本文将少数民族体育的概念界定为:少数民族体育是少数民族群众创造的,根据本民族生活和生产习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丰富本民族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1]

3.2 体育产业。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关于体育产业的概念认识。比较流行的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体育产业就是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是指专门从事体育服务或劳务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或部门的集合。[2]二是,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业。[3]三是,体育产业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4]

4.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4.1.1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接近或超过 1000 项。譬如:仅云南省就

有386项,占全国总数的1/3还多。[见表1]众多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全国各地呈立体化、

交互式分布,并且具有自然资源、民族体育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等良好资源的交错配置。因

此,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是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产业中,一种内涵丰富、运动形态多彩、产业开

发价值深厚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资源。

4.1.2 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意识薄弱。

55个少数民族创造的体育文化是我国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然而在今天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精华仅仅起到简单的对外展示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文化精华和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在对待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功能发展上。[5]由于受经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很难将自身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推广出来;同时不少民族地区仍将民族体育项目划归到文化表演的行列中,使得众多的体育项目失去了原有的体育属性,逐渐退化演变为单纯的娱乐表演节目。另一方面,当地民众受主流媒体的娱乐潮流地侵入,也逐渐失去兴趣、淡忘甚至是放弃本民族的一些体育项目,发扬和继承民族体育的意识逐渐淡薄。

4.1.3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

由于体育产业的准入较晚,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更晚,到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提出更是晚上加晚。所以,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整体上处于蒙昧阶段。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独立产业,而是依附于其他产业或事业进行自我发展。譬如:云南省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386项,但只有50余项较为流行,其中仅有13项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商品化的消费领域,且发展极不平衡。”’目前研究和实践较多的少数民族体育产业主要有以下四种发展方式:

一是,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业结合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其发展主要是旅游业在完善自身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寻找的一种新方式。二是,少数民族体育与文化表演业结合的少数民族体育表演业。其发展主要是两者紧密结合的一个产物。三是,少数民族体育与服装、艺术品业的结合。其发展主要靠出售少数民族体育服装和器材。四是,少数民族体育与学校、社区结合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其发展主要是政府部门推广的一种公益性活动或学校开展的少

数民族体育课程。综上所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需要国家相应政策的扶持。所以,制定既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又能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是当务之急,当然,此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政策制定的原则。

4.2 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制定中五大社会支持体系的概况。

4.2.1 政治。

建国以来,中央一直倡导民族自由、尊重民族生活方式、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等一系列的民族大团结政策。同时为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的身体素质,国家专门拨款筹建和举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各省、市、县也举办了各种少数民族体育盛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稳定、政治文明、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产业化逐渐加快的今天,我们应抓住机遇,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指引下,协调好民委与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步伐,制定切实可行的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

4.2.2 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各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相对落后是普遍现象。从人均国民收入(GDP)看,1999年西南地区诸省市都低于2500美元,其中贵州不及2000美元。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指标看,云南、已接近40。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看,云南高于50,接近60,还处于绝对贫困阶段。从贫困人口比例来看,西部各省区都在10%左右,高达20.6%。[7]落后的区域经济势必造成本地区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水平较低。因此,严重滞后的区域经济是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4.2.3 文化。

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体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正是我国五千年悠久、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自古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中就孕育有很多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因此,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可以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发掘、整理,找出极具开发价值的结合点,予以首先发展。

4.2.4 法制。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市场诚信意识与法制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政府在倡导社会诚信意识的前提下,又要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制体系,同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明确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权属支配与开发、管理权,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们更应加快制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条例》利用市场法规和行政手段加强对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体育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为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8]

4.2.5 自然环境。

少数民族地区地貌独特,高原、丘陵和山地占地表的很大一部分;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海拔大多在1500米以上;又属低纬度的气候适宜地区。从自然环境和运动训练实践来看,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是高原训练的最适宜地区,在这种自然资源环境中,高原训练无疑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

4.3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制定的原则。

4.3.1 “倒U”形发展战略政策制定原则的提出。

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丰富多彩,但是产业化的意识薄弱,而且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此阶段急需必要的政策支持,而确定政策制定的原则又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的特点以及五大社会支持体系的概况,本文在产业效益最大化以及利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前提下,提出以“倒U”形发展战略为标准的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制定的

原则。[见图1]即,先发展优势项目以带动其他项目发展的非均衡发展原则。

注:本图解所提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不仅指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而是指:包括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在内的,由少数民族民众经过长期继承和发展,并最终形成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4.3.2 “倒U”形发展战略政策制定原则的运用原理。

首先按少数民族的种类,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少数民族区域,或者按已有的行政区域,分别将每个区域内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掘和整理出来。以区域为单位将相似或雷同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予以兼容、合并、归整后,再一一列出区域内的所有项目。然后根据“倒U”形非均衡发展原则的指导,从中选出易于群众接受、便于推广、产业开发价值高的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按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先予以政策和资金上的倾向性高度支持。即,集中一切可利用资源全力开发遴选出的项目。譬如:云南省旅游业较发达,一旦确定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业结合的路线后,应先选出几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予以政策支持,其他项目可暂时搁置任其自由发展。贵州省的旅游业较云南省而言是欠发达的,那么贵州省可以采取少数民族体育与服装用品业结合的路线,选出几个易于开发、消费者喜欢的项目,开发其中的少数民族体育服装、器材。当然,此时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也应随项目的选出而倾斜,其他的项目同样先放置任其发展。

其次牢记“倒U” 形发展的原则,集中资源扶持优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其他项目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后备资源待日后开发。切忌遍地撒网,将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支持程度划分为若干小块进行所有项目的全面小额扶持。再次,同一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可在不同地域同时进行,但是数量不能太多,有一定竞争即可,各地不可盲目开发同样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最后,当首先受到扶持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借鉴其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始着手开发后续项目,将以前搁置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重新整理,再遴选,依旧按“倒U”形非均衡发展的原则进行下一轮的产业开发,依此循环往复,以达到尽可能多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得到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带动其他项目共同发展。

4.3.3 选择“倒U”形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制定原则的原因。

我国有 1000 项左右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显然不可能制定一个所有项目共同发展的政策。所以政策的制定不能采用均衡的原则,而只能采用非均衡的原则,即,“倒U”形原则。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若利用全面支持的原则,那么每个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产业开发的程度都将很低,甚至只是起到一些保护边缘项目的政府公益性作用,而根本没有产业开发的作用。因此,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更应按“倒U”形非均衡发展的原则,集中全部之力先发展某个或某几个产业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发展以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

最后,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若只考虑到政策的广度效应而忽略了深度效应,那么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就很难发展。所以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应坚持“倒U”形原则的指导,对遴选出来的项目予以最优的深度扶持。

4.3.4 确立“倒U”形发展战略政策制定原则的可行性。

通过借鉴国内一些文化产业和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很多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非均衡”―“逐渐均衡”一“均衡”的发展过程。少数民族体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的一部分,与其发展应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必将走过同样的路程。所以,选择“倒U”形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制定的原则是可行且必须的。

5.结论与建议

5.1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倒U”形原则。

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现状的分析,结合社会五大支持体系的理论概述,本文从“倒U”形发展战略的提出到运用原理的阐述,再到选择“倒U”形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制定原则的原因剖析,最终对确立“倒U”形发展战略的政策制定原则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综上所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倒U”形原则。

5.2 运用“倒U”形发展战略政策制定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

“倒U”形发展战略政策制定的原则应贯穿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坚持先整合后开发的标准,综合考虑五大社会支持体系的情况,尤其要深入分析经济情况,使遴选出来的首要开发项目应具有实实在在的产业开发价值,否则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就会失败。另外,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还须走与其他产业结合的发展道路,单独发展条件还未成熟。同时各地应根据本地少数民族的特点,充分准备,选出新颖、创新的项目和开发方法。另外,当首先开发的项目进入平稳期后,应开始考虑其他项目的后续开发,形成可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 陶磊、杨清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模式探析[C].2006年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2006,12

[2] 候晋龙.体育产业:概念及其构成的质疑与讨论[J] .体育文献通报,2007(1):13

[3] 胡立君.体育产业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4] 鲍明晓.体育产业一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沈阳.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发展进程探索[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18):25

[6] 饶远,张云钢.云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产业化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3

发展战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 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

山东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山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与华建交通经济开发中心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对高等级公路、桥梁、隧道基础设施的投资、管理、养护、咨询服务及批准的收费;仓储;对港口、公路、水路运输投资;公路信息网络管理。公司1999年注册成立,注重改制后大型企业管理的研究,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的良性互动机制,成为山东省路桥行业的龙头企业。民主、科学、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激发了公司全体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一、 构建、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以其内部的、在其生产经营行为和过程中所形成后具有的特定能力为出发点,来制订和实施的企业竞争战略。它是企业资源的重要部分,覆盖了企业所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无形资源,是一个企业能否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超额利益并保持领先竞争优势的关键。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它还表现为如何将核心能力在不断的创新中重新组合,构筑新的创造和发展基础,继续发挥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是企业现有业务实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根据经营环境变化进入新兴领域的发动,是企业在任何时间和市场推行产品标新立异的源泉。以投资、经营、管理高速公路及相关行业为主业的山东高速股份,尽管目前拥有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收益较好的济青高速公路、泰曲一级公路资产和济南一桥、济南二桥、滨州、平阴四座因地位优势收益较好黄河大桥资产,但仍就在加大夯实经营路桥主业的力度。目前公司投资40多个亿修建济青南线济南到到莱芜段高速公路,现已施工计划2007年底通车。公司投资济南到青岛黄金线路建设是公司夯实主业,前瞻性发展战略一个初步。仍需要通过收购、投资省内有良好发展前景、已建成、高收益的高速公路项目及相关产业,尽快形成以济南为中心,向四周发达地区辐射的路网布局和资产结构,这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 强化名牌发展战略

名牌是商品质量、服务、外观设计等高档次的概念,它不拘泥于消费品,而延伸至各种资源、生产要素。谁拥有名牌,谁就拥有广阔的市场并在竞争中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名牌不是一劳永逸、静止凝固的,而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之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旦停止了发展和创新,名牌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和地位。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其所以能在市场竞争中稳立脚跟,并不是在名牌面前固步自封,而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在技术质量上不断改良、服务上精益求精,使产品获得新的活力、企业获得新的发展。2002年3月18日,山东高速股份开创了山东省公路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先河,山东高速股份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和监督机构,构建了精简高效的公司领导组织结构,特别是大力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全面贯彻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综合效绩考核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向管理要效益,以制度求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山东省交通系统中起到明显的示范效应,获得山东省管理创新十佳单位称号,是山东省交通、基建类企业的领头羊。随着山东高速股份的功能和发展方向的明确定位,未来公司更应在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增创优势,用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增强企业驾驭市场环境、整合资源的能力,强化名牌发展战略,提高山东高速股份在投资者和大众中的认知度,提高在山东交通建设中的贡献率。

三、确立企业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称之为企业文化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顺应世界管理趋势的明智选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整体表现形式的总和,其中价值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等。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的外显部分如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形象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产生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约束力和辐射力。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围绕在一起,形成为企业作贡献的巨大动力。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它能够充分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固有的潜能、智慧诱发出来为企业服务。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常常能发挥一种“软”的约束作用,具有一种免疫功能。企业文化具备渗透性,不止在企业内部起作用,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

山东高速股份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树立“诚信为本,有诺必践”的公司文化,并不断改革和创新用人机制,立足长远坚持以环境吸引人,以事业发展凝聚人,以精神鼓舞人,以机制激活人,以良好的发展前景留住人的原则,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队伍和员工群体。虽然山东基建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创建高素质、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四、 重视企业“决策力”的研究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本世纪初由美国《财富》杂志所列出的全球500强企业中至今仍列全球500强的只剩下了1/3,也就是说500家只剩下100多家了。很多公司都经历大起大落的过程,其中不乏由于投资或决策错误而被挤出时代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也有不少类似的教训,如巨人集团、飞龙集团、郑州亚细亚集团、山东秦池集团等。而震惊中外金融界的“广信事件”,也是因为一系列投资、贷款项目的决策失误而使企业出现支付危机而导致破产。

山东高速股份发展中高度重视“决策力”的作用。在企业发展和项目投资时,强化决策意识,不断提高准确、科学决策的能力。山东基建起点高、步伐快,已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决策体制和决策程序,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杜绝了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失误。经营决策能够在认真分析内外环境、行业前景、自身优劣势的前提下,提出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施适度多元化战略,参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准确、高效,还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决策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彦平.品牌战略精髓[J].国际公关,2007,(4):46-47.

发展战略范文第3篇

1.二战前日本对动画产业的战略支持

日本政府对动画产业的战略支持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期间,动画产品作为塑造日本尚武、忠诚的民族性格,宣传日本政府军国主义和鼓舞士气的重要工具,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1943年,由日本军部出资由濑尾光世(1911-2010)监督制作了动画电影《桃太郎的海鹫》(62分钟)。这是日本最早的长篇动画电影。1945年同样由日本军部出资,它的姊妹篇《桃太郎的神兵》(74分)完成。由于军部对动画产业资金充足的支持,日本的动画制作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造成了战斗、爆炸画技的进步。战争期间动画产业由于政府的支持,取得了蓬勃发展,为战后日本动画产业承接美国等国的外包加工和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二战后日本政府对动画产业的战略支持

面对当时(20世纪80年代)世界动画市场上美国一枝独秀的情景,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动画产业的发展。日本历届政府都对动画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大力支持,由于日本政权更迭频繁,所以出台的战略和法律在有关动画产业的内容上有重叠,在时间上有交错之处。在20世纪80、90年代,日本经济在消耗矿产物质资源的传统经济产业的发展上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和很高的水平,大量消耗矿产资源的传统经济产业很难再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经济发展呈现颓势。日本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经济所处的类似于我国目前现状的转型期现状,认为日本应大力发展不需要任何物质资源、单靠人的智力就能发展的动画等内容产业,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法律时,把动画产业提升到了“作为国家财富”的认识高度。

(1)制定文化立国战略和《文化艺术振兴法》

在日本最早提出“文化立国”战略的是大平正芳。1979年1月,他在就任首相的施政演说中,认为日本已经从“经济中心的时代过渡到了重视文化的时代”。同年,他创设政策研究会“文化的时代研究小组”。1980年,该小组发表了《文化的时代》报告书,对日本的文化行政提出了“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重视文化建设的转变,提高人民对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追求,振兴地方文化建设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政策性建议。这一构想由铃木善幸内阁作为国家战略实施。1996年,日本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战略,2001年颁布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2001年12月7日法律第148号),继而颁布了《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第1次基本方针2002年12月10日由内阁会议决定,第2次基本方针2007年2月9日由内阁会议决定,第3次基本方针2011年2月8日由内阁会议决定),着力发展包括动画艺术在内的媒体艺术。《文化艺术振兴法》第9条规定“国家对电影、漫画、动画及使用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制作的艺术作品,在其制作、上映时提供必要的支援”。2007年日本政府组织“亚洲之路战略会议”制定的《日本文化产业战略》,成为日本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指出,“近年,动画、游戏、漫画等日本的流行文化和生活习惯在世界上评价很高”,应该进一步“强化包括向亚洲各国展开业务的媒体艺术节”,“促进海外的创作者和有识之士到日本来传授知识,促进日本作品的海外展开,促进内容作品的国际共同制作”,“促进动画大使事业”等。

(2)《内容产业促进法》

2004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关于促进内容产品的创造、保护和活用的法律》(简称《内容健全化法》或《内容产业促进法》)(2004年6月4日第159次通常国会提出、通过,第81号法律)。该法规定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以及内容作品制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还规定了针对内容事业的振兴所采取的必要政策和措施,并指出相关各行政机关的相互密切配合是必须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包括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为困难企业的融资和资金调配提供制度便利、对权利侵害的预防措施、对开拓海外事业的促进措施,(如向海外推介、对举办国际性活动参加海外活动提供支援、搜集和提供有关海外市场的信息等)、对公正交易关系的构筑以及对中小企业的特别照顾等。

(3)《新产业创造战略》

2004年6月经济产业省制定了《新产业创造战略》,明确指出内容产业和燃料电池、信息家电、机器人一样,是排位第四的七大“尖端新产业群”之一,是“应对日益扩大的社会需要的新产业领域”,是应该积极振兴的新型产业,目标是培养“通过内容产业的文化发信力”,创造日本的软实力。国家应该采取“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产业金融、组织再编、创业•开业支援、标准化、信息化”的支援政策。新产业创造战略明确提出日本内容产业的市场规模要从2001年的11兆日元扩展到2010年的15兆日元,海外出口、版权许可规模从0.3兆日元扩展到1.5兆日元。

(4)E-Japan战略和E-Japan重点计划

2000年9月,森喜朗首相在国会发表了“E-Japan的构想”的演讲,内容围绕着如何有效地发展日本的内容产业,并把它提高到国家战略支柱的地位。日本首相官邸设立以首相为本部长的“高度情报通信网络社会推进战略本部(简称IT战略本部)”。它制定的《E-Japan重点计划2003》中关于“知”的内容里,指出要“采取具体的方针政策,强化内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强化内容产品的制作力量、流通环境的整备、产品市场的扩展等,如重点支援动画电影制作、支援新导演作品的制作、举办媒体艺术节等;⑩还指出由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和文部科学省协调内容事业资金调配方法多样化的可能,并进行环境的整备。由总务省和经济产业省负责关于内容产业交易合同书范本的制定和周知。輯訛輥《E-Japan重点计划2004》为了强化内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规定由经济产业省负责对制片人(producer)、创作人(creator)的培训,由内阁官房、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以及相关省府负责产学结合、开发知识财产制度的扩充,由经济产业省、总务省、文部科学省负责成功调配资金案例的创出和普及,由国家公正交易委员会、经济产业省负责修改版《分包费用支付迟延等防止法》的周知和运用(旧法在2003年和2009年两度进行了修正,把规制范围扩展到了官方交易,强化了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措施。輰訛輥由总务省、经济产业省负责内容产品交易合同样本的制定和周知。该计划提出了2005年内容产品的海外销售规模达5000亿日元的目标。可以说,为实现此目标,把工作内容分解给了相关省厅,分工非常明确具体。

(5)《知识财产基本法》和《知识财产推进计划》

2002年2月4日,小泉纯一郎首相发表了旨在振兴电影、动画、游戏产业、推进文化艺术更加丰富发展的《知识财产立国宣言》。同年7月,日本政府制定了《知识财产战略大纲》,12月颁布了《知识财产基本法》(2002年12月4日法律第122号),2003年3月,在内阁设置了以小泉首相为本部长的知识财产战略本部。知识财产战略总部于2004年5月制定了《知识财产推进计划2004》,指出专利、技术、电影、游戏软件等称为内容产品的知识财产,作为国家财富的源泉,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早日实现知识财产立国的目标是保持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的吃紧的课题。輱訛輥为此,大学、企业、政府等所有部门,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制度和习惯,制定世界上通用的制度。该计划第4章特别指出“我国(日本)内容产品虽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评价,但是迄今为止,有关各方在共同的理念下,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内容产业的振兴还谈不上”。輲訛輥于是,在知识财产战略本部的协调下,日本进行了包括内容产品创意单位、制作单位与流通等协助单位之间规范合同的修订在内的现代化和合理化建设,整备了内容产品资金调拨制度,强化了内容产品制作人才培养。紧接着,《知识财产推进计划2005》,提出“漫画家、动画制作人等个人的内容产品创作者同出版社、动画制作公司之间的合同问题,政府在2005年度继续奖励支援基于有关各方的共同理解而进行改善传统的合同习惯,加强透明度”,輳訛輥对不同业者的行为进行规制。就这样,为了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制定了旨在发展动画产业的战略方针,颁布了相关法律文件,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政策支持。

二、日本政府对动画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支持

日本动画产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动画产业链,它的基本构成为漫画原创出版社单行本发行动画制作(包括电影动画和电视动画)院线、电视台播放音像出售和出租形象授权衍生品开发多次滚动开发。在漫画原创方面,日本自认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度,是一“文化资源大国”。日本认为与其日常生活相关的东西如艺术、设计、内容物质、文物、衣(如和服)食(如生鱼片)住(榻榻米、日式房屋)、依靠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艺能如相扑、演剧等都为文化资源。动画作品的核心是源于“文化资源”的故事创意与动画形象设计。日本动画以人物个性鲜明、造型效果、画面魅力、恢宏配乐而风靡整个世界。它的成功与日本政府对剧本编剧、原画创作人员的倾心打造是分不开的。文部科学省文化厅既是文化事业的管理最高行政机关,同时又是实施动画产业原创人员培训的主管机构。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从1967年起,开始实施“艺术家在外研修(新进艺术家海外研修制度”,为包括动画领域的年轻艺术家提供到海外进行实践研修的机会,并提供往返旅费和居留费用。援助对象领域为美术、音乐、舞蹈、演剧、舞台美术、电影、传媒艺术等。

援助对象在全国公开招募,申请材料可以通过各艺术团体或直接提交到文化厅(文化部艺术文化课支援推进室)。日本文化厅实施积极的国际交流事业,积极地接受海外的艺术家,在日本各地域活动,促进国际化的文化艺术创造。该项目名叫“文化厅文化艺术的海外传播据点形成事业”。2011年日本文化厅预算中用于艺术家等人才培养的预算为64.34亿日元。2012年用于艺术家等人才培养的预算费用为60.13亿日元,2013年度的费用为66.25亿日元。輴訛輥日本文化厅对动画电影从设计到完成的整个过程所需要的经费,以资金补偿的形式予以支援。动画电影经费的1/4-1/3可以从国家得到补偿,是否能成为援助对象必须经过动画电影专门委员会的审查和评价,所以该项目大大刺激了动画公司为制作出精品而努力,促进了动画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推动民间金融企业向文化企业贷款和投资,努力解决动画等文化企业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日本政府在2004年修改并实施了《信托业法》,輵訛輥废除了受托可能财产的限制,使文化产品的专利、著作权、放映权等知识产权的受托成为可能。这样,动画企业可以这种无形资产的证券方式进行社会融资活动。在新的信托业法实施之后,住友信托银行率先与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一家电影制作公司签订了信托协议,该公司电影软件的销售权作为信托财产进行信托,投资人可以从电影软件的销售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这样,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提前实现文化产品资金化,解决制作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日本政府还鼓励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的投资领域包括动画、音乐、电影、游戏软件等各个方面。由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出面,行业以外的资金开始流入文化产业,给文化产品的制作和开发提供了资金支援。此外,日本有专门的金融机关“文化产业信用组合”,为动画企业等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日本各级政府都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融资支援政策,而动画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符合被援助条件,这样,银行给与贷款、具有官方性质的第三方机构给与担保,确保了创业资金的筹措和初期运营费用。

经济产业省是日本有关省厅中支援动画产业发展的中心省厅。所有活动由主管媒体内容产业整体事务的商务情报政策局文化情报关连产业科(媒体内容科)来实施。经济产业省从2006年12月开始设立内容产业全球战略研究会,对内容产业的国际化的行动、政策进行研究、审议。例如在2009年的报告里,认为“日本的动画是‘日本酷’(JapanCool)中的代表性的内容产品”,剧场用动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收入,但还没取得长时期的成功。关于国际化的方法,提出应改变原来的通过给当地许可、生意完全委托当地的做法,应在当地设立企业法人,在当地直接销售,这样能适应当地市场的需要。还应该在当地进行预销售,参加海外主导的大型项目,通过参与项目,渗透当地的市场。輯訛輦关于动画产业的研究,2002年6月,经济产业省发表了《动画产业研究会报告书》,及时分析了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动画产业构造上的问题点,特别对资金调配问题提出了对策。輰訛輦2003年6月,发表了《动画产业的现状与课题》。经济产业省发表的这些动画产业报告书,及时分析了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经济产业省自身的工作,向企业和民间个体创作者提供了市场信息,引导了他们的发展方向。2004年3月,首相官邸知财本部所属的内容产业专门调查会提出了“内容产业商务振兴政策”,经济产业省国际展开行动计划小组提出“面向国际展开的提言”。这两项内容都在2004年5月的《知识财产推进计划》中得到反映。2004年5月,日本政府确定了“新产业创造战略”,明确把动画产业作为一种新产业来进行重点扶植。日本政府每年拿出数量可观的预算,用于支援各种动画产业发展项目。1990年度文部省文化厅支援动画等文化产品的预算为432亿日元,到1997年度增加到828亿日元,增加了1倍。2003年度,预算突破1000亿日元。2009年度为1015.39亿日元,2010年度为1020.24亿日元,輱訛輦2011年度为1031.27亿日元,比上一年增长11.03日元,涨幅为1.1%。輲訛輦2011年日本经济遭受了东日本大地震、海啸及核泄漏等一些灾害的打击,但2012年度文化预算为1074.47亿日元,其中包括复兴特别财政42.46亿日元,比2011年度增加了43.20亿日元,增加幅度为4.2%。輳訛輦这足以说明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视。日本政府提倡创立海外市场开拓基金(官民基金)、确保海外流通径路,促进国际共同制作,提高内容产品认知度,除去业务开展的障碍,实施著作权侵害对策等。輴訛輦

三、对日本政府动画产业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的评价

1.日本的动画产业发展战略是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符合当时日本的国内经济形势。

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停滞或者缓慢增长期。经济泡沫的破裂给日本民族心理带来很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动画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旨在把产业战略重点从日本长期依赖的重化工业转移到只依靠人的智力就能创造财富的文化产业,对实现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生产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2.日本政府的动画发展战略特别强调人才的培养。

日本政府不仅通过公开选拔,派遣大量的新锐动画产业人才到海外研修,而且还邀请世界各地的动画专家、学者到日本传授知识和才能。为培养高级动画人才,日本文部省具体指导了动画产业人才培养专业的设置,建立了包括四个专门学校的电影专业高等教育机构东放学园,培养高级映像人才的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映像研究专业,培养迭次世代内容产业人才的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情报学专业,培养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集创作者、技术人员、制片人为一体人才的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国际信息通信研究专业,培养“懂技术的制片人”、“懂制片的技术员”的数字好莱坞大学研究生院。为了更好地提高编剧的质量,经济产业省“动画产业研究会”的会员倡议设立“剧本工学研究”专业。东京工科大学片柳研究所已对“剧本工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3.日本政府的动画产业战略的基本内容最终都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战略的基本精髓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法律的“总则”部分得以体现。日本政权更迭频繁,把动画产业战略的基本内容法律条文化,不仅避免了由于政权更迭导致在其他国家最易出现的产业战略持续性的缺失,保持了战略实施的连贯性、永久性,更重要的是使动画具体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在三权分立的日本,法律的力量往往高于政府的行政命令。这有利于动画产业持续、稳步的向前发展。

4.日本政府持续实施的动画产业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安倍政府在他大张旗鼓实施的“酷日本”(CoolJapan)战略中,以电影、动画作为把日本的“酷“推向世界的首选。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动画战略后,动画产业有了实质性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动画产业的实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日本动画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蓬勃健康发展的成熟时期。据日本媒体研究所统计,日本动画的市场规模,1975年仅为46亿日元,1980年为120亿日元,1990年为261亿日元,1991年猛增到1069亿日元,2002年大2135亿日元。2001年吉卜力的《千与千寻》获得奥斯卡大奖,其在日本市场的票房就达304亿日元,海外票房达2500万美元,为日本动画产业赢得了极高的盛誉。在2014年日本经济产业政策的重点内容27里,对“酷日本”产业的支持将会更加推动日本动画产业的向前发展。目前,动画已成为代表日本形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这和日本政府长期一贯实施动画产业支持战略是分不开的。

5.日本政府振兴动画产业的战略和支持政策值得我国效仿。

发展战略范文第4篇

一、茂港区近年工作的努力是贯彻实施“扩容提质、向海而兴,加快打造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战略构想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茂港区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实施港业城联动发展战略的机遇,围绕“扩容提质、向海而兴”谋划茂港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2013年5月市启动撤县并区工作以来,茂港区成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热点,茂港区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始终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成效显著。一是思想工作方面,始终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将全区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上来,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加快发展。二是经济发展方面,始终按照港业城联动发展战略要求,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建设的大发展。201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新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等三项指标总量全市第一,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投资、税收总收入、地税税收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六项指标增速全市第一。依据市委、市政府将茂港区建成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地的定位,以“一园多区”的模式建设茂港区工业园,园区工业总产值已达107.22亿元。市民片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中晟粮油批发市场、亿丰全球家居生活广场等两个项目全面启动;中润片区重点发展电器生产、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茂华电器、百富德干果加工等项目开始建设;水东港片区重点发展临港产业,长晟油脂公司年产80万吨大豆油压榨项目等项目正在施工。2013年工业总产值218.17亿元,同比增长2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8.65亿元,同比增长28%。依据市委、市政府将茂港区建成国内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定位,大力推进滨海旅游的发展。滨海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滨海迎宾馆、南宇国际度假酒店、邮轮酒店等项目抓紧推进;滨海公园内,大型游乐场投用,露天汽车电影院营业,举办了有1.7万人参加的茂名市第八届“百里徒步”活动和滨海自行车骑行大赛。2013年滨海公园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三是环水东湾新城建设方面,始终当好新城建设主力军,与新城管委会的协调联动,做好水东湾新城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2013年,茂港区共丈量且签订协议各类农村集体土地4227亩,确保了包茂高速公路、“东北五小区”等项目用地的需要;市“1+4”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动工建设;抓好水东湾渔排清理工作,剩下渔排户已分组包户,确保限期内完成拆除;南海片区银滩一号、碧海花园、汇龙南湾等房地产项目已经动工。四是民生工作方面,始终做到突出重点,做实教育创强、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扶贫开发等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了全市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公众安全感第一名。在战略执行、战术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一心一意、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是开展好工作的核心所在。“扩容提质、向海而兴,打造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是茂名发展大势之所趋、城市未来之所在。近年来,茂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站在时代主流方向来把握发展前景,敢于负责、勇于开拓、善于破题,沿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方向坚定前行,奋力打开加快发展的新局面。按照市委、市政府对茂港区“粤西县域经济排头兵、湛茂阳临港经济圈核心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地、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广东最具活力滨海新城”的发展定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开拓奋进之势求突破,以扎实有效之举开新局,以求真务实之风抓落实,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化为生动实践。第二,充分展现“团结合作、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茂港新时期风貌是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茂港区全体干部群众始终以一种发展的自觉、感恩的心态、不懈的努力,投身于我市滨海开发的大潮;营造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积极担当的工作氛围,弘扬脚踏实地、务求实效、追求一流业绩的工作作风,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从而不断取得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二、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勇当实施“扩容提质、向海而兴,打造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战略构想的主力军

随着撤销茂港区、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茂名城市滨海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茂港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合并设区的实施和今后的电白区建设发展中,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坚持服从大局,大力维护社会稳定。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是港业城联动发展战略的抓手。茂港区将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决定,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强化干部队伍管理,通过强化社会矛盾监控和化解,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实践活动,将干部群众的思想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撤区合并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坚持服务中心,大力推进水东湾新城建设。首先,强化规划引领,配合水东湾新城管委会抓好南海片区、高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抓好规划实施的日常控制和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其次,强化项目带动,抓好征地、拆迁、清理、补偿等基础工作。落实包户责任,如期完成水东湾渔排清理任务,保证水东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施工;发挥市一中品牌带动效应,支持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力抓好市人民医院滨海院区、市一中东面地块征地拆迁工作,将沙院镇东部、高地街道建成茂名市配套最齐全、最宜居地块;大力抓好水东湾跨海大桥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总投资约54亿元的水东湾跨海大桥、环湾路、滨湾路、水东湾清淤等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动工。

(三)坚持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临港及仓储物流产业。主动把握当前世界临港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大力气配合市抓好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口运输、港口物流、临港工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坚持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按照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定位,依托滨海绿道,高标准整合第一滩、虎头山、晏镜岭、童子湾等景点,形成特色鲜明的滨海旅游带,让每个景点成为滨海旅游带上闪亮的明珠;抓好南宇国际度假酒店等项目的建设,规划建设滨海酒店群;完善滨海公园的配套设施,通过富有特色的旅游节目带动,做旺人气,扩大知名度。

发展战略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 the impact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ntinue to improve. However,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mainly use the adequate material resources, cheap labor resources advantages to develop and did not change form a large textile country to a powerful textile country. Facing the new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build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s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关键词:纺织业;发展战略;资源

Key words: textile industry;development strategy;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10-01

1我国纺织业的优势及不足

1.1 我国发展纺织业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①我国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纤维资源和快速发展的化学纤维资源优势。棉花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棉花产量的1/4左右。苎麻纤维只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而在世界上占到99%,亚麻也是我国的特色资源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蚕茧和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②我国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纺织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和劳动力素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亚洲、南美洲、非洲的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素质高,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产业技术升级换代,我国纺织业也暴露了自身的一些不足①在行业经济规模明显的情况下,我国的企业规模整体偏小。由于工厂平均规模偏小,技术装备参差不一,连续化、自动化程度低,加上管理水平不高,使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先进国家(地区)相比差距悬殊。先进国家(地区)的化纤人均的产量大约是我国的6-10倍。②核心生产技术缺失,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目前我国高端纺织机械仍然依赖进口,国内仿制产品与引进设备技术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技术的缺失导致面料新品、印染、后整理工艺开发能力薄弱,终端纺织品始终落后国际半拍。③在品牌与市场竞争中差距较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始终控制着纺织服装贸易的高附加值领域。从目前我国的出口结构来看,出口服装完全依赖于进口商的市场网络与品牌,没有独立的营销网络,产品高额利润绝大部分被商获得。靠资源优势来扩大纺织品贸易,带来了数量增长效应、创汇效应和就业效应,但弊病也显而易见:参与国际分工水平低,出口产业结构低,产品质量档次低,技术落后,企业效益差。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显然不能再局限于利用原料、劳动力资源优势,而应探求一种既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又适应世界纺织品发展趋势的新战略。

2依托资源优势,构建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

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在产品同质的情况下,比较优势体现的是相对价格优势,而竞争优势体现的是绝对价格优势,是依托品牌、技术、人才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如果不培养竞争优势,提高科技含量,加快纺织产品升级,增强其竞争力,那么原有的比较优势将会降低甚至变为竞争劣势。近几年纺织产业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说明我国正在丧失人力资源优势。总体来看,我国纺织业正处于比较优势仍在发挥作用但有所削弱、竞争优势在发展但尚未完全形成的时期。我国既不能放弃比较优势,又要顺应国际分工、国际竞争及市场需求发展的趋势,构建我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我国纺织业发展现状,提高行业竞争优势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以品牌战略为先导,构建市场竞争优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是某方面的领先,而是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如技术含量、产品质量、销售服务、销售网络、促销手段等多方面的领先组合,即系统领先性所形成的竞争优势。

2.2 以集团化战略构建规模竞争优势从国际上看,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大企业、大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上。纺织业和纺织企业的竞争也大体如此。就我国纺织企业而言,应建立并优化工贸一体化、多元化的产业集团。选择优势“龙头”企业,通过跨行业、跨地区的资产重组、兼并,扩张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推动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互相参股,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工贸一体化、以贸易为主体的产业集团。

2.3 以技术研发为依托,构建技术竞争优势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技术进步对一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贸增长贡献率日益增大。随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结构不断升级,高技术含量,高档次、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竞争更主要是体现在生产技术创新,面料品种创新等一些科技因素方面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显然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利用外在资源优势,而应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并应用于产品生产,进而获取高额差异利润。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拥有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另一方面要合理引进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增加人力资本和技术研发投入,攻克核心生产技术,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采用高新技术进行嫁接,提高现有纺织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化与稳定性,使出口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质量保证有更为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