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氨基酸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全肠外营养;支链氨基酸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infusion of BCAAenriched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 patients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clinical outcome.Methods 50 critical patients who met the criteria were enrolled in a prospective,randomly and singleblindcontrolled study,and receive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was infused to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ith equal calorie and equal nitrogen by central vein. Meanwhile,plasma amino acid patterns and nitrogen balance were assayed.Results After 7 days treatment of parenteral nutrition,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valine(P=0.007),leucine(P=0.003) and isoleucine(P=0.008) in research group increas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so did the plasmaconcentrations of arginine(P=0.007).No positive nitrogen balance was obtained after 7 days’treatment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wo groups.APACHE Ⅱ scores of research group decreas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but length of stay and mortality rate show no signifl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 formula of amino acid enriched BCAA may normalize the levels of serum amino acids,reduce the proteolysis,and increase the synthesis of protein.A further study with large sample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CAA on clinical outcom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Key words】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BCAA
在手术、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危重病人表现为蛋白质代谢亢进,以分解代谢占优,而出现负氮平衡。怎样才能尽快纠正危重病人的负氮平衡?近年来,文献报道支链氨基酸(branch chain amino acids,BCAA)(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具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抑制蛋白质分解的作用,理论上其临床应用有助于纠正危重病人的负氮平衡。本文研究富含BCAA的肠外营养液对外科危重病人在氮平衡和临床转归方面的影响,为BCA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源于2003年7月~2005年6月入住大庆油田总医院普外科、大庆龙南医院普外科术后病人。入选标准:APACHE Ⅱ评分>15分;术前未进行营养支持,术后有全肠外营养(TPN)指征;无肝、肾功能异常;使用TPN的时间>7天。
1.2 研究方法
1.2.1 给药方式及剂量 肠外营养液通过静脉输注等氮、等热量,营养液使用时间不超过24h。肠外营养支持配方非蛋白热量:104.6kJ/(kg·d);氨基酸:1g/(kg·d);糖:脂=6∶4。研究组氨基酸营养液用“Aminoplasmal Hepa10%”,BCAA含量33%;对照组用氨基酸溶剂,BCAA含量18.4%。其他TPN的用药两组病人无差别。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使用白蛋白和新鲜冰冻血浆的量无差别。
1.2.2 研究设计 按随机、前瞻、对照、单盲的原则。
1.2.3 标本收集 于使用TPN前1天和第7天对所有病例收集空腹血标本,进行氨基酸谱分析。留置Foley尿管,收集24h尿液做氮平衡分析。
1.2.4 测定方法 氨基酸谱分析:标本经去蛋白处理后,经邻苯二甲醛衍生作用后用C18色谱柱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分离各种氨基酸,并采用荧光检测器定量检测。氮平衡测定:采用凯式定氮法测定尿氮,按下列公式计算氮平衡:氮平衡(g/d)=摄入氮量(g/d)-[24h尿氮(g)+3(g)]。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差异显著性检验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同组病人前后差异显著性检验用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进入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后研究组APACHE Ⅱ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2.2 氨基酸谱的变化 经过7天的治疗后,研究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的浓度分别为(231.336±58.967)g/L、(132.155±35.642)g/L、(66.973±36.186)g/L、(94.209±33.927)g/L,较治疗前明显提高(135.509±54.127)g/L,P=0.03、(85.563±35.657)g/L,P=0.032;(38.009±23.836)g/L,P=0.042;(49.373±23.438)g/L,P=0.009,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50.314±45.486)g/L,P=0.008;(85.524±16.391)g/L,P=0.02;(58.875±26.267)g/L,P=0.01;(54.480±20.390)g/L,P=0.007。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氨基酸浓度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
2.3 氮平衡变化 两组病人治疗7天后都未达到正氮平衡,但研究组显示出较对照组更快达到正氮平衡的趋势。
3 讨论
Woosdock等[1]认为选择何种营养支持的方式,主要依据病人的胃肠道功能,当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应给予肠内营养;当病人肠道功能障碍或在肠内营养中出现不能耐受的情况时,应该给予肠外营养。Preiser等[2]调查2744个ICU发现23%的病人接受肠外营养。Berger等[3]亦报道8%~10%的危重病人因为不能或不耐受使用肠内营养而必须使用TPN。
BCAA由于具有肝外代谢(主要在肌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为供能底物和作为其他氨基酸(如谷氨酰胺)合成的前体物质等特性,在危重病人的肠外营养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献报道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与脓毒症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呈反比[4]。国内任建安等[5]报道高浓度BCAA有助于纠正重症胰腺炎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本文结果显示,输注富含BCAA的营养液可以提高病人血浆BCAA的浓度和BCAA/AAA的比值,与文献报道一致。笔者认为,BCAA对改善危重病人的蛋白质代谢紊乱,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病人血浆氨基酸谱的异常有重要作用。这点可以从研究组病人的APACHE Ⅱ评分在治疗后明显降低上得到证实。本文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危重病人的救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关。另外,本文样本量相对较少,仍需做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以得出正确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均未达到正氮平衡,但研究组显示出较对照组更快达到正氮平衡的趋势。造成这种结果是多方面的:氮平衡作为反映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一种动态指标,除了受到TPN中输注的氨基酸影响外,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病人的营养状况以及非蛋白能量的供给等多种因素相关。进入本试验的病人病情相对较重,研究组APACHE Ⅱ评分(18.5±0.865)分,对照组APACHE Ⅱ评分(17.9±1.429)分,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分解代谢亢进,给予TPN前负氮平衡明显,其中最严重的每日排氮23g,因此要想在短期内纠正负氮平衡不容易。笔者认为本试验检测的时间延长,能观察到研究组较早出现正氮平衡。
【参考文献】
1 Woodcock N,MacFie J.0ptimal nutrition support(and the demise of the enteral versus parenteral controversy).Nutrition,2002,18(6):523-524.
2 Preiser JC,Berre J,Carpentier Y,et al.Management of nutrition in European intensive care units: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Working Group on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Intensive Care Med,1999,25(1):95-101.
3 Berger MM,Chiolero RL,Pannatier A,et al.A10year survey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 a surgical ICU:1986-1995.Nutrition,1997,13(10):870-877.
关键词 苹果 苹果树腐烂病 氨基酸硒叶面肥
苹果树腐烂病是由黑腐皮壳属真菌Valsa mali引起的苹果枝干病害,是我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重要苹果病害,该病不仅造成苹果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也是造成死树和毁园的主要原因。据调查统计,2008年我国苹果树腐烂病病株率已达52.7%,远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20%左右,表明苹果树腐烂病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发病期,且大发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一直困扰着广大苹果种植者和科研人员,一直以来都是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为基础,以及时检查刮治为重点,与清除病源、药剂防治、病树桥接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但这些措施从根本上都难以控制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和蔓延。
提高有机肥的施用量,适量施用化肥,增强树势,是保持苹果树抗病力的基本条件,也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基础。树皮含钾量与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春季增施钾肥,可以提高树皮含钾量,减轻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硒是抗病相关的重要矿质元素,能抑制真菌,与杀菌剂起协同作用,从腐烂的香蕉和番茄中分离出的真菌,能够耐受较高剂量的杀菌剂,当加入硒后,较少剂量的杀菌剂就可抑制真菌。本试验采用生长期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休眠期调查和测定苹果树体和枝条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病能力,研究氨基酸硒叶面肥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控制作用,为苹果树腐烂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9-2012年在辽宁省绥中县杨家乡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苹果示范园进行,试验品种为25年生富士,树势中庸,统一管理,2009年春调查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率,按病情对树体分级,选取发病程度相同的苹果树40株,20株喷施叶面肥处理,20株不喷叶面肥为对照,3次重复。供试病原菌分离自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兴城),单孢分离后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植保室保存,培养出分生孢子后配成浓度为107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供试肥料为氨基酸硒叶面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制的富硒果品专用叶面肥),喷施浓度为500倍液。
1.2试验方法
2009-2011年于花序分离期及花后10、20、30天分别喷施1次氨基酸硒叶面肥500倍液,套袋后至果实采收前再喷3次氨基酸硒叶面肥500倍液,施药采用3W-2型高压机动喷雾器对全树均匀喷洒。2010年春调查发病基数,2011年4月10日和2012年4月10日苹果树腐烂病发病盛期对各处理进行田间发病率调查,记录每年的新生病斑数,并计算新病增长率及防治效果。2012年田间调查同时从每株树上取5个直径基本一致的2年生枝条,按Bessho方法进行室内离体枝条抗病鉴定,调查病斑长度。
新病总块数(块)=新生病斑数+复发病斑数(老病疤边缘重犯形成的新病斑)
平均每株新病块数(块/株)=新病总块数/调查株数
新病增长率(%):(药后平均每株新病块数/药前每株新病块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新病增长率-喷药处理新病增长率)/空白对照新病增长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田间调查结果
2011-201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期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对苹果树腐烂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照区的年新病增长率逐年增大,2011年为104.88%,2012年为138.76%,说明辽西地区从2010年开始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苹果树平均每株发病块数也由2010年的2.05块增加到2012年的2.98块。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处理,2011年和2012年的新病增长率分别为92.79%、100.98%,平均每株发病块数也由2010年的1.85块降低到2012年的1.72块。2011年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处理平均每株发病块数与对照差异显著,新病增长率与对照差异显著。平均防效达11.52%,2012年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处理平均每株病斑数与新病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平均防效达27.23%,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表1)。
2.2室内试验结果
2012年苹果树休眠期(3月)和生长期(6月),分别取各处理2年生枝条进行室内离体枝条抗病鉴定。结果显示,休眠期调查,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处理与对照发病率分别为92.6%、92.3%,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病斑扩展长度分别为15.7、21.3mm,差异显著。生长期调查,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处理与对照发病率分别为76.1%、82.9%,差异显著;病斑扩展长度分别为9.7、23.7mm,差异显著。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处理的枝条对苹果树腐烂病有较强的抗扩展能力(表2)。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连年在苹果树生长期连续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观察树体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病能力,结果表明,生长期调查,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可明显提高苹果树枝条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扩展能力,离体枝条测定病斑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处理平均每株病斑数与新病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子档案;分析档案
对于企业来说,是其发展历程的记录者、是其发展经验的总结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企业可以根据档案信息制定更好的市场策略,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容易造成数据的损坏,还不利于企业的查阅。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形式越来越普遍地被企业或机关单位应用于档案的记录和管理上,这对于保护档案的真实性和价值性有着重大的意义。电子档案的出现,企业不仅可以更好地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而且还可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电子档案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1电子档案的含义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载体不同,纸质档案是通过纸张进行档案信息的记录和存储,而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磁盘进行数据整合及存储的一种电子图像及文字的聚合。电子档案也可以看作是虚拟档案,它并不是将档案信息完全原封不动地转移到计算机中,而是通过特殊的符号和代码进行记录,这些代码就对应着那些档案信息中的文字图片。对于电子档案,一般需要特定的软件才能将代码转换成文字图片,否则就看不到真实的内容。电子档案一般用磁盘或者光盘进行数据存储,目前也可以用云存储方式进行存储。
2电子档案的优势
2.1实体的虚拟化
实体档案一般是用纸张或者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这样的档案管理方式很容易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例如工作人员的失误等原因,这些都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损坏,从而大大降低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而计算机又有开放性和互联性的特征,所以电子档案是无形的,而且对档案信息而言,更具有安全性。电子档案信息的存储具置并不明确,而且并不集中统一,所以电子档案信息不易遭到损坏。
2.2管理的数字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人工手动操作,所以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因为一时的失误造成更大的影响,从而加大工作量。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完全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将各种信息合理归类,也可以将收集到的其它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不仅可以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文件形式为一体,而且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超链接等手段将已有内容更好地进行延展,还可以根据喜好选择背景颜色等个性化的东西,从而让档案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具体。
2.3周期性短
档案信息由于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进行管理时,必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人员用传统的纸张记录方式进行档案信息的整理时,不仅要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还要进行整合、分析,所以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问题。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只需在计算机上进行一些代码的运算,便可以将档案信息进行很好的归类和整合,不仅减少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的质量,从而缩短了档案管理的周期性,而且确保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2.4交互性
由于计算机的互联性,用户与电子档案信息的提供者可以实时进行沟通,以此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方便信息提供者的修改和更新。由于电子档案信息是线上信息,所以用户在使用这些信息时,可以不用去档案管理处亲自查看,直接通过网络查询,便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既省时,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对于用户的方便使用具有重大的意义。电子档案的交互性不仅让电子档案管理者更加轻松,也让用户更加满意,而且时效性也比较高。
2.5成本低
电子档案管理的全部过程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工作人员不用耗费更多的财力对电子档案进行加工、复印和装订,而且信息的使用过程也方便快捷,这大大降低了电子档案的成本。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所消耗的成本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要低许多,因为减少了许多的收费环节,这对于档案信息的更好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6加工标准化、检索智能化
为了方便电子档案的更好管理,电子档案在进行资源加工时,会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例如统一的浏览格式、统一的浏览平台等,这对于工作人员的信息整合以及用户的使用需求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分类整合时,可以将网络上相关的有效信息进行收集,然后补充到电子档案中,进行更好的完善。用户在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检索时,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能同时找到相似的信息,这对于用户来说,更好地满足了其需求。
2.7服务性强
电子档案由于信息的全面性较强,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在对档案信息进行使用时,也不需要去档案管理处亲自查看,只需要在网络上进行查询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更为方便快捷。电子档案的设计以及编写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电子档案具有较强的服务性,对于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3计算机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档案越来越变得普遍,各种企业都已经将传统的纸质档案替换成电子档案了。电子档案的出现不仅让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迅速发展,而且还给企业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档案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其工作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工作中的错误率,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也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方式是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企业必须加快电子档案体系建设的步伐,使重新修改和整合过后的信息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方便企业更好地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1)存储。传统的纸质档案在进行存储时,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会导致占用的地方越来越大。随着信息内容的不断丰富,企业需要用更多的存储室来对这些档案进行存储,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还会导致档案信息的冗杂,对于以后的工作来说,都极为不便。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一台计算机便可以存储几间存储室的纸质档案信息,而且所占用的空间也比较小,对于企业以后的工作来说,也更为便利。(2)查询。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常常需要用到档案中的信息,在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查询时,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而且可能所需要的资料较为分散,这不仅给工作人员的查询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长期以往,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电子档案出现后,工作人员只需在相应的浏览平台上输入关键词便能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保证了工作的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3)监测。传统的纸质档案在安全性上有很大的问题,由于纸质档案自身的特性,存放起来比较占位置,所以不好建立保护措施,这导致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较低,一旦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就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电子档案在信息的保密上则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由于电子档案存储在计算机中,而计算机可以设置密码,或者设置自动监测功能,这样不仅让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还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更好的管理,这对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电子档案的出现给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不仅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还减少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出现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王琦 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卢晶.关于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电子档案管理的分析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8):180-180,183
[2]王喜义.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电子档案管理探讨[J].信息通信,2012(2):180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协议;作用
1网络安全协议的作用
1.1提升安全水平
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网络安全协议的应用能强化自身安全水平。原因是计算人员在增加自身安全水平的过程中能清晰的了解到,现在部分网络安全协议是处于持续完善的状态,该过程不容被忽视的内容是网络安全协议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技术人员在检测网络安全性的过程中,重视利用攻击自身进行防御[1]。如,计算人员可以对网络安全协议的不同方法开展对应防护工作,从不同角度强化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安全水准。
1.2控制设计成本
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网络安全协议的应用主要作用是控制设计的成本控制。网络安全协议主要的应用目的为营造网络安全环境,在建造安全网络技术的同时,设计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让其能从根本上保障网络的安全性能。这就能避免网络安全等级不够的情况下出现的网络数据信息丢失或者相关文件损毁的状况。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安全协议自身有着优越性较好的特性,为更好的控制设计成本效果,就要求计算机人员网络安全协议设计期间,预测协议面临的困难和将要遭受的攻击,多方面考虑到协议自身设计中产的成本和后期运营中需要的成本[2]。
1.3增强适用价值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网络安全协议中的应用能强化自身的适用性。当前随着Internet的发展,更多的人借助于Internet开展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广阔和诱人,而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技术人员在增强适用价值,要重视网络协议对攻击的有效防御。另外,技术人员在强化计算机通信技术适用价值的时候,要对用户不需要的或者过时的信息开展恰当的处理,避免部分网络黑客利用网络系统开展攻击,以提高网络安全协议的等级和强化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可靠效果。
2网络安全协议的应用
2.1AR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主机的运行状态能够直接影响网络安全,因此需要对主机进行安全防护,在主机接入网络中时,需要通过安全协议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传输控制。网络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很多事情。譬如当主机的工作状态处于网际层下时,必须有相应的IP地址对应每一台接入网络的主机,当IP地址出现重复状况时,一定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很多数据将产生冲突和错误,使网络的部分功能处于混乱中而无法正常工作。网络管理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ARP进程的帮助,在系统中运行进程,使局域网中的每一台主机都能接收到与自身独立IP相对应的数据信息,并且还需要对相同IP地址的主机进行跟踪,找出问题主机的真正IP地址,将其更正过来。很多情况下,应用假IP的主机都是有问题的,或许是操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进行了错误的更改,也可能是恶意攻击。ARP进程的运行也会对MAC地址的映射给予应答,以此来完成相应数据信息的解析和处理。如果主机接入的具有制定IP地址的解析请求是从局域网广播处接入的,就可以收到ARP应答。当能够收到ARP应答时,就说明这个接收信息的IP与其相对应的主机处于活动状态。
2.2SSL的协议分析
SSL协议能获悉,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中推进Internet的传输,最终使其传输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这样就能让传输的数据可靠性得到保障。第一,先要使用SSL协议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无线视频监控开展对应分析。我们知道SSL协议经常被应用到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内,其中较为常用的系统分别是服务器、客户端模式组网和硬件采集控制系统等。不同的控制系统功能性不同,尤其是服务器是整个系统中的关键构建,在基于SSL协议视频通话采集中进行播放和转发,能构建更好的信息资源,然后让所有的信息经由通道传输到数据库内;客户端方向,能够获悉SSL协议的支持下,所有的管理人员选择对应的视频通道,然后将其传输到服务器端,确定视频流的信息;硬件采集端方面,先要以SSL协议的视频监控系统为信息采集的不同阶段分段点传输信息,通过建立对应的服务器,将所有的采集点都发送到服务端上。综上所述,在SSL安全协议的支持下,所有的计算机通信系统能否与客户开展对应的连接,让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能得以保障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另外需要详细说明的是,在以SSL安全协议为依托的无线视频流中建立对应的传输模块,并对不同的信息开展分类,形成命令对应函数接口,此过程中,要对所有具备的函数接口开展对应的API后,让所有的SSL加密通信传输得到发展。第二,分析SSL安全协议以后先要对其网络中的技术进行分析。(1)网络通信技术使用。SSL安全协议先要将TCP、IP协议为依托,建立“socket”的系统化通信机制,该通信机制主要是借用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然后将下层的通信协议与其他的物质介质进行屏蔽,这能为后续系统的深入开发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持。另外,Socket该通信机制主要是为计算机的无线数据连接提供服务,这项服务能支持双向数据流的传输,也能保证数据传输的真实与可靠性。(2)多线程技术。以SSL安全协议为前提基础的多线程技术主要是在信息传输中构建对应的资源信息,并在资源信息构建期间避免其他的非法资源入侵。其实所有的多线程计算机均具有硬件支持能力,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执行多项线程活动,能在SSL安全协议支持下,确定线程情况后,让操作台通过多项线程的执行,以提升信号的辨识精度和效率。
3结语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安全协议来保护网络安全。所以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安全协议的改善和研究,使安全协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时同时,也出现了网络病毒、黑客等对网络系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不安全因素。网络系统的漏洞经常被病毒和黑客所利用,进而造成信息安全事故,甚至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出现瘫痪,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不便,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就需要建立日常网络信息安全监测系统,对网络安全进行检验,以确保网络系统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一般而言,网络信息安全的特点是具有动态性。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系统也在不断更新,网络信息安全应相应进行更新。通过延伸网络功能,强化系统性能,使得黑客秘病毒难以侵入网络系统,确保网络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泄露,用户利益得到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是建立起安全系统,建立安全系统要求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做到相互配合。例如在网络安全体系中,涉及到网络安全产品和网络安全技术的选型与测试、进行网络需求分析、安全体系分析、安全策略分析、加强网络安全的日常监测。总之,网络安全事关各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都能够安全有序运行。
2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的策略
2.1加强相关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在网络安全中得到有效应用,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是不可缺少的。相关人员要从观念上树立不良风险因素防范意识,高度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应该意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进行应用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事关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社会利益的重大问题,,所以,又具有紧迫性。必须从深层次开展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上的应用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发现网络安全问题,从而使得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能够有针对性地得到应用,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水平,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2.2开展计算信息管理技术控制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信息管理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网络安全的一个关键环节,实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控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并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注意它的可实施性。同时,不要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开发力度,做到面对意外风险时能够有效应对,及时解决,妥善处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要做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的分工,明确其所担负的责任,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2.3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管理水平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首要问题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化管理的加强也有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力度,也是管理理论内涵的延伸,将管理理论扩展到网络安全预防体系之中。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日益信息化和现代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本身就包括了大量信息化因素,体现在其中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与各个环节,如软件和硬件的应用等。网络用户在应用时必须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管理力度,重点是防范不良因素的侵入与破坏。
2.4构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安全模型
构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安全模型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管理与风险防范都是至关重要的。安全模型体系的建立的依据网络环境做好具体规划,也就是规划要做到安全性、周全性。如今,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建立起许多安全模型,专业厂商和各级政府都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只有在做大量的研讨、实验和引进工作基础上,才有可能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做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划,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管理模型。
2.5实施加密传输
所谓加密指的是为解决信息传输中的安全问题而对信息进行的编码与解码。编码就是将明文形式(可读信息)编译成密文(或者密码)形式,其逆过程就是解密。利用加密传输技术可避免保密信息在网络传输中遭受拦截与被窃取,可在两台计算机间的公共网络上构建起一条逻辑安全通道。加密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运用链路加密技术,即对网络链路之上的两个节点间的中继群路信号进行加密,两节点之间的各类控制协议和管理信息也具有了保密性,有效防止其被攻击和利用,入侵者无法做出流量分析,实现了对网络内部信息的有效保护。进行安全控制协议的设计时,端到端的加密技术可显示出强大的控制力,这种技术可应用在保密信息的网络传输上。而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技术的混合模式可有效提升密码破解难度。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