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讲授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目前地方高师院校课堂讲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教学设计上,教法考虑多,学法涉及少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前提条件。由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学法都成为制约课堂讲授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并非等量齐观,其中,学生的学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从教师课堂讲授前教学设计的实际情况看,一般都比较重视教材和方法的设计。而在方法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教师教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少考虑,只把教师的教法作为课堂讲授成败的决定因素。这一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课堂讲授目标的实现。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个:一是认知前提条件,即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程度;二是情意前提特性,即学生形成动机,以便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三是教学的质量,即教师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这三个变量对学习达成度的影响作用,分别占50%,25%,25%。优秀教师的课堂讲授经验也表明,教师的教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法,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课堂讲授就变成了课堂灌输,难以实现课堂讲授的既定目标。可见,在教学设计中,重视教法,轻视学法,既不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多,思维参与少
主要表现在:一是讲授时数多,自主学习时间少。在师范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总量为2800~3000学时,其中90%以上为课堂讲授时数,平均周课时在20课时以上,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知识内化的时间;二是单一讲授多,自主思维少。目前在高师院校课堂讲授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重复讲授、启发不当和引导失“度”。重复讲授是指课堂讲授的内容实际上是完全重复或大部分重复教材内容,尤其文科专业理论课教学更为突出。这种貌似讲授内容丰富,实则“泛讲”、“滥讲”的重复讲授方式,是一种低效高耗的讲授方式。因为课堂大部分时间里传授的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的“昔时”信息,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介绍的太少,学生缺乏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思维参与度较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不当则指讲授中启而不发或启而乱发,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心境,学生思维迟缓,思路不通,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引导失“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自己本身就没有明确学生应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而在讲授过程中,盲目引导,要么让学生一会儿思考这个问题,一会儿又思考那个问题,还不时提醒学生思考中应注意的事项,搞得学生无所适从,形成的思路不时被教师的“过度”引导所分散,难以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某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和思维品质的深刻性;要么淡化问题,使学生不愿提问题,学生提得早,教师强调此问题后面要讲,学生提得晚,教师又说此问题前面已经讲过,结果把有问题的学生引导的“没问题”了,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受挫,只能变成被动接受教师讲授内容的容器。
(三)在功能发挥上,智力教育功能发挥的多,非智力教育功能发挥的少
自17世纪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以来,一直主要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然而,课堂讲授自身的结构和性质却把自己牢牢定位于知识的传授以及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也就是说课堂讲授注意发挥其智力教育功能,而对其非智力教育功能是弱视的。从学者们对课堂讲授功能和作用的研究来看,前苏联的教学论专家把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的功能作用概括为:(1)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3)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观点,形成信念和相应的各种社会行为习惯。这一认识实际上充分肯定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在智力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即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智力水平。从课堂讲授实践来看,目前地方高师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认为,课堂讲授就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着眼于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最大量的知识信息,并以此作为评价课堂讲授质量与效果的主要标准。
二、实现地方高师院校课堂讲授创新的基本策略
(一)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目前地方高师院校课堂讲授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实际上是由于在不正确的学生观支配下,所形成的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在课堂讲授中,努力创设期待、关注、热爱和尊重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课堂环境氛围,从而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表明,课堂人际关系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课堂讲授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产生教师期待效应,使学生敏感的觉察到教师的期待,从而引起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由外在学习行为上的主动参与向内在思维活动上的积极参与转化。对教师而言,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在课堂讲授中以正确的学生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课堂讲授艺术,做到讲授的科学性与讲授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达到无声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和谐统一,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双向互动。
(二)改革课堂讲授结构,增强课堂讲授的开放性
高师院校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到较高水平,这为教师改革课堂讲授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以教师作为唯一的课堂讲授主体的活动结构,首先要提倡讲授主体的多元化,不但教师是讲授的主体,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都是讲授的主体;其次,大胆引入西方高校教学中流行的Seminar教学法(课堂讨论),形成师生多向互动的、多通道传输知识信息的“立体式”的课堂讲授结构;再次,要增强课堂讲授的开放性。具体包括:一是讲授内容的开放性。教师要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调整、变更和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的信息,产生创造性思维。二是课堂讲授时空的开放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入问题情境,使学生找到创造的契入点,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价值,产生创造性的成果。三是课堂提问的开放性。教师不仅要以问引问,向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范例,使学生能问、会问,更重要的是要尽量设计和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或发散性的问题,使学生有充分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的余地。
关键词: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并得以应用。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一些文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辅以其它的教学法。《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由于受其自身特点的限制,在其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以讲授法为主,其稳固的地位不可被其它的教学方法所取代。
讲授法,即讲授式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中都要进行讲授,根据其在课堂中讲授所占的时间多少比例的不同,讲授方式即可表现为主导方式又可表现为辅助手段。
本文所指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式,同时辅以其它教学方法,共同为教学过程服务的一种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应用最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有人批评它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其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然而这些批评有其片面性,原因在于是否是有意义的学习并不取决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由此可见,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被动的,讲授法所受诟病也并非是其本身固有的,而多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当或是教学内容自身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运用讲授法,那么它的确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亦是如此。
一、讲授法是《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的根本之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讲授法在教学中主要适宜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即是陈述性知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
1.讲授法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主要是介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史,目的在于帮助准新闻工作者了解自己的行业史,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其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学生要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并为后继的学习做铺垫,而学习这些前人的经验,虽不排除某种创造性,但仍以接受掌握为主,在此基础上再批判求新。因此,学生听教师讲授,即进行传授——接受式学习,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讲授法适用于班级教学。至今,在我国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主导教学方式还是班级授课制,在高等院校采用大班型授课更是普遍现象,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形式将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虽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课程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灵活,一些专业技能训练课采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但是象《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等这些理论课的教学还是采用大班型集中授课,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节省资源,而且教学效果也不错。
3.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具体的、从没涉及过的知识,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对于这样的专业知识也有学习的需求。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能让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教给的前人已获得的知识成果,确保学生形成清晰、稳定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掌握大量知识。这样能够突出地体现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反映了人们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
4.讲授法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课堂安排、教学时间等方面要严格控制,从而使教学工作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讲授法可控性强,是保障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有力保证。
二、讲授法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讲授法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讲述、讲解和讲演这三种形式。
讲读这种方式应用不多,它主要用于低年级的一些课程如语文、自然、社会等科目的教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讲述和讲解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把中外新闻事业史的发展轨迹看做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线就由无数个点组成,一个个的点就是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等。我们在画线的同时又要描点,所以说讲述和讲解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讲述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的时候,对于其涵盖的重点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就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说讲授美国新闻事业史这一章时,在讲述美国这个国家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轨迹,还要重点讲解一些新闻事件如“曾格案”、“掏粪运动”等;一些突出的新闻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戴”、“普利策”等;一些影响较大的新闻媒体如“五大报纸”、“四大商业广播电视网”、“两大电缆电视网”、“两家世界性新闻通讯社”等以及美国的新闻制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讲演还是时常会用到的。当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这就是讲演。比如说讲到“新闻自由”、“新闻体制”等一些问题,可把它们设计成一个个专题,教师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有时介绍某位杰出新闻工作者也会采用讲演这种方式。比如介绍萧楚女,用讲演的方式介绍他的生平、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评价和他的一些趣事,不仅用语言帮助学生在心中塑造了萧楚女这个光辉的形象,也让学生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吃透”教材,并凌驾于教材之上。《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为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安排好教学内容,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教师的讲授内容还要凌驾于教材之上,不仅要讲出本门课程的精髓,还要能够反映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授课教师的个人学术见解,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发展新动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师要紧扣重点,不求面面俱到。《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有限,所以讲授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求做到面面俱到,但必须重点突出。比如在讲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时,教师要“轻画线”(简要介绍该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沿革),“重描点”(精讲该国的新闻制度,发生的新闻事件,出现新闻人物,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等)。教师在注意教材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同时,要善于选择精当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3.教师要提升讲授水平,不能停滞不前。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多是陈述式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准确,富于趣味性和幽默感。要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尽量讲得生动鲜活,但并非离开讲授内容而一味追求形式变化,而是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讲授水平,不断钻研,不能停滞不前。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不能“满堂灌”。一般史类的课程常被学生认为枯燥、无趣,《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也不例外。教师讲授时要注意启发性,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加强师生互动,讲问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把讲授法运用得当,不能把讲授变成“满堂灌”、注入式。
5.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采用电化教育手段。在《中外新闻事业史》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虽稳居主导地位,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将它们进行有机融合。比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法等等。这样才能弥补讲授法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才能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更加合理,也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在的高校教育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在本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子讲稿的形式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精良,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电子讲稿也不能只是教师的讲稿(教案)直接“上墙”。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本课程和本专业学习的网站网址。授课教师还可以与授课班级的学生建立起沟通平台,如Q群、本门课的公用邮箱等,随时向学生提供一些业界和学界最新的动向、研究成果等学习资料,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这样既便捷,省时;又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讲授,很难实施个别化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不足。实践证明,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把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哪种教学方法好,哪种方法教学不好。《中外新闻事业史》的授课教师们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尝试,多实践,发挥讲授法的长处并结合其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讲授;谈话;讨论
一、恰到好处地运用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它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讲究学生的自主探究,这并不是意味着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可用,而是很多场合必须用到讲授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进行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类的教学又或者是音乐的一些乐理知识时,这种方法就特别适用。它的优点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效率高,照顾面宽。但也有其存在的缺点,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填鸭式的教学状态,教学缺乏主动性,因此我们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不可以一味地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它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厌恶你的课堂。
二、适当地利用谈话法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有人觉得谈话法比较适合语言类的科目,如语文、历史,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对其避而远之。其实这种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对于音乐这一学科也很实用。因为谈话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它往往可以用在讲授法之前,因为讲授法经常是由旧知导入。讲授法的教学很枯燥,由谈话法中的旧知引入,学生就特别易于接受。此外,这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连贯性有很大的帮助。如我在执教《愉快的梦》《闪烁的小星》《小白船》《外婆的澎湖湾》等课时,都利用了谈话法,导出了一些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谈话法在运用的时候,你会感到教师和学生的距离非常近,学生也乐在其中。
三、讨论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法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几乎在百分之八十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法。当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时,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也因为集思广益,思路更加宽广。并且善于运用讨论法教学的课堂,学生思维敏感,积极性极高,创新能力提高得也很快。在音乐课堂中,我们主张以小组的形式为宜,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有胆怯心理的学生,既可以减少心理紧张程度,又为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通过运用讨论法,同学们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了,他们说,音乐课才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他们乐此不疲。
四、要利用好多媒体,让音乐课堂变成高效课堂
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尤其音乐课。因为音乐课上,我们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广阔,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它可以让你的音乐课堂得以延伸,充满活力。以欣赏课为例,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材进行重组,对于在网上收集到的一些好的作品,如民族歌曲、丰富的画面、大型的乐器演奏等,多媒体的效果会比教材的印刷版更为真实和清晰;还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认识一些著名的音乐歌唱家及他当时所处的特定的环境,更便于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风格。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意境,让他们享受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因此,利用好多媒体更有利于形成高效的音乐课堂。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讲授艺术
课堂讲授是学生获得基本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教师认真讲解和引导,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内在实质及其相互联系并缩短学习时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讲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他教学形式主要起巩固、加深、延伸、扩大和运用通过讲授所获得知识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高校完成教学计划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教师能否在规定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并最终得到学生的认可,是考察、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笔者在近30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对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探索,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方式和方法,通过多届学生的实施,反映效果良好。下面就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谈些看法。
一、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讲新课还是讲老课,都要认真做好准备,以提高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首先,熟悉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选择合适的教材;其次,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情况,也可以向班主任、辅导员或前期授课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文化水平、接受能力,专业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等;第三,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即课程进度表,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最后,编写教案或讲稿,教案或讲稿一般按照自己的讲课思路,用自己讲课的语言进行编写,以便于讲课使用。但是,其内容体系应尽可能与教材一致,以利于学生课后复习。
为了保证讲课质量,新教师上课或老教师上新课,必须进行试讲。试讲通常由教研室组织,相关领导和教师参加,试讲结束要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试讲合格后方能正式上课。新教师上课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保证上课沉着冷静,处变不慌。
二、科学利用课堂三阶段
1.开始阶段。讲授开始阶段要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复习旧课,教师在讲授开始时可简要概括一下前次课的主要内容。复习旧课也可以采取教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二是明确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哪些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不但复习了前一节课的内容,同时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并使学生对听课的线索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自觉的态度接受新知识。
2.中间阶段。这是课堂讲授的主要阶段,系统讲授本次课的内容。在讲授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灵活地采用相应讲授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课堂的讲授效果。
3.结束阶段。讲课结束前,教师应简要概括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问题,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同时学生可以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另外,教师根据需要,可布置课程作业。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讲授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施教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如果教师讲课只有自己思维,而没有调动学生思维,甚至自己也不积极思维,只是照本宣读,这样的讲课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压抑,课堂沉闷,这就是所谓的“满堂灌”或“注入式”教学。而与此相反的讲课方式就是“启发式”,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以自己精湛的思维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维“共鸣”,以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启发式”与“注入式”的根本区别点就在于教师讲授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而不在于课堂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进度。
课堂讲授还要重点突出,讲清难点,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系统连贯。在教学方法上要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努力提高讲授课的实际效果。
四、提高讲授艺术
搞好讲授,不仅要靠教师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要依靠教师的讲授艺术。教师的讲授艺术主要通过语言、板书、仪表、态度、动作等方面表现出来,使学生领会并受感染。
1.语言是讲授的主要表达方式
讲授语言必须规范,符合普通话标准,吐字要清晰,讲话要简练,用词要准确,表达要生动。除基本概念、定义等采用原文照念外,其他方面语言应改为口头语言,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板书、板图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辅助手段
教师不要一味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起辅助作用,而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削弱老师的作用和魅力。虽然多媒体有很多好处,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表现出来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例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后,讲课语速加快、讲课节奏加快等,特别是一些基本理论叙述,使用多媒体后变成了照本宣科,使学生听起课来变成了听天书,越听越糊涂,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授课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建议要有选择性地使用板书、板图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板图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的时间。课件上的内容主要以提纲为主,讲课辅以板书,这样学生看起课件来一目了然,听起课来才感到有兴趣。板书、板图要做到标题明显,书写工整,作图正确,大小适当,不要随写随擦,随意涂改。
3.教师讲授时的仪表、态度对学生听课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仪表庄重,着装整洁,态度从容,动作沉重。讲课认真,切记出现差错,如果出现差错,应及时纠正,切勿闻过饰非。讲授要有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戒冷漠和毫无表情,应把讲授变成鼓动性的演说或戏剧性的表演。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注视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发现学生有精力不集中,听课疲劳等现象,可采取提醒、提问或改变讲授音量等必要措施,以保证讲授效果。
五、联系实际
课堂讲授,必须注重联系实际,一是联系生产应用实际,使理论知识与工作中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联系学生实际,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适应学生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培养层次的要求,以增强教学效果。这两方面的联系实际不可偏废,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六、教书育人
21世纪的课堂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在讲授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通俗说法即“教书育人”。为此,教师要重视用辨证唯物论、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组织讲授的内容,编排好讲课的程序,阐明课程理论,把思想性与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教育。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革命人生观,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本专业、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造就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学到了许多良好的品德。
加强考勤,严格课堂纪律。在授课过程中密切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随时进行提问,并将提问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参考。这样一来大多数同学就会认真听课,唯恐提问到自己时答不上来,影响本课程的成绩。另外,课堂提问也是提高学生出勤率的有效措施之一。规定一学期内考勤或提问有三次无故不到者,不允许参加本课程的考试,无成绩记录。这样实施的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出勤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缺课、逃课现象的发生。
七、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要上好一门课,不但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有宽广的知识面、生产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科学研究经历,这样在讲课时就不至于只讲干瘪的书本内容,致使课堂气氛不好。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希望上课能学到他们在书本上见不到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具体生产实例,学生听起来很感兴趣,且易于掌握。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决定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一门课程,素质不同的老师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同。素质好的教师在讲课时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所以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不断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熟练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本专业前沿发展信息,才能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的水平。其次,教师应不断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熟悉教学原则,掌握教学方法,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素质的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语言表达流利吸引人。
参考文献:
[1]秦积翠.为课堂讲授法辩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6):102-105.
[2]方书起.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几项措施和建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8):36-37.
[3]陈姗.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70-71.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在课堂中学生活动时间应当占据绝大多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进行限时讲授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活动导入方式,失去新鲜感之后学生的兴趣会丧失,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伊始就分散了注意力,让整体的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大大下降。为了使学生对课题导入的方式和内容感兴趣,本文从限时讲授背景下英语课堂导入设计要能诱发学习动机、 限时讲授背景下英语课堂导入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限时讲授背景下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需新颖方式需多样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关于限时讲授背景下英语课堂导入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限时讲授;英语课堂;导入设计
一、限时讲授背景下英语课堂导入设计要能诱发学习动机
虽然已经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步取代之前占主体地位的形象思维,但是兴趣和动机依然是限时讲授背景下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否高质量投入的主要驱动力。所以在限时讲授背景下英语课堂导入设计要能诱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很多,但都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和兴趣指向来设计。
例如牛津版初中英语《Food and lifestyle》一课的课堂导入,笔者就设计了一个What is it?的小游戏给出大量食物促进学生讲出更多的在他们的生活中见过、吃过甚至最喜欢的食物,并逐个的列举并阐述出是否知道他们的英文名称。同时也引出Countable Nouns 以及Uncountable Nouns。为了使学生对课题导入的方式和内容感兴趣,老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了更多的食物的形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 并通过食物以及是否可数名词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在实际课堂实践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对这些小游戏十分有兴趣, 并且带着这些兴趣进一步去深入地阅读课文,寻找答案。主动的在问题的驱动下解决旧问题,寻找新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汲取到很多英语知识。
二、限时讲授背景下英语课堂导入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在限时讲授背景下,教师要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交给学生,而在大量的时间内没有充分有质量的思维活动来带动的话,显然会造成课堂宝贵的时间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是我们所不想看到的。所以限时讲授背景下英语课堂导入一定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马达。学习英语的时候,识记是一个方面,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思维。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要通过各种方法如制造思维矛盾、设置问题、因势诱导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能够通过不断的分析、思维、想象、推理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限时讲授背景下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需新颖方式需多样
好的开始对一节课来讲十分重要。作为教者要在设计教学导入的时候坚持导入设计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力争在学习的时候保持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兴趣。英语教学活动的课堂导入活动方式很多,例如,在初二英语的《Wild animals》的第一课时的课堂导入的时候,笔者就设计了一个Discussing主题是围绕“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re about wild animals. We will talk about their appearance, food, abilities, character and the dangers they face.”展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去探讨。这是典型的事件讨论型导入方法。同学们在进行Discussing的同时也进行着知识的建构和互动。一位同学的日常经验可能是较窄的,但是很多同学的经验结合在一起,相互交流之后就会产生特殊的效应,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也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去探究Discussing需要用到的一些生词和短句, 促进学生们带着需求去探究课文研究生词,同时通过Discussing同学们也逐步感受到英语学习和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产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英语的驱动力。
再比如在初三英语《Great people》的第一课时,笔者在班级授课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导入方法。首先,设置一个问题情景:你知道月球上是什么样的吗?你知道第一位登上月球的是谁吗?用这两个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来。并且同时通过讲述这两个问题背后的故事的方式将同学们的兴趣激发起来。这就是以故事情境为主要手法的导入方式。传统的唯一的教学活动导入方式,失去新鲜感之后学生的兴趣会丧失,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伊始就分散了注意力,让整体的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大大下降。为了使学生对课题导入的方式和内容感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保持导入的新颖,多结合生活中新颖有趣的现象,同时保证导入形式多样化,可以釆用讨论导入、设疑导入、情境导入、对话导入等方法或者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只有不断更新和完善课堂导入,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导入方法,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余嵘皎.浅谈愉快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活动中的运用[J].爱满天下.2007(Z1)
[2]龙玉梅.浅谈导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3]杨金昌.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与方法[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6(11)
[4]邵细芳,欧阳菁.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