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出口外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苹果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14
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最重要苹果产区,陕西致力于打造与中亚五国连接的“丝路苹果产业经济合作带”。中亚五国也将与中国西部地区结成稳固的产业联盟。陕西不仅是“丝绸之路”沿途最重要的苹果优生区,也是世界唯一符合七项指标的苹果最佳优生区和全球苹果集中连片种植最大区域,从陕西至中亚,形成一条蔚为壮观的“丝绸之路苹果产业经济合作带”。
1 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口苹果国家范围状况
1.1 陕西省苹果的种植现状
近几年,陕西省苹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1/4和世界1/6。具体如表1所示。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下陕西苹果出口国家和出口地市情况
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双增长有没有为陕西苹果外贸带来高速的增长呢?
通过本文中的表2我们可以发现2013年至2015年6月陕西苹果从出口数量和货值都有所下降。同时,从表3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至2015年陕西出境货值按国家或地区排名前十位中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范围的主要国家有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就2013年至2015年陕西出入境货值排名前30位国家和地区中,调查了解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范围的主要有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意大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6个国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陕西省苹果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家为亚洲国家,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亚洲国家占据六成。
2 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苹果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陕西一直力图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苹果外贸出口合作,陕西苹果向西出口的力度日益加大。同时,先后建立了4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1年批准建立洛川县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2012年批准建立富县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2014年批准建立渭南市白水县苹果、蒲城县苹果和酥梨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但是我们通过表2可以看出陕西苹果出口的批次和货值都同比有所下降,减少了三成左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贸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陕西省苹果品种比例与结构不够合理
陕西省苹果品种比例与结构不够合理,品种相对单一,各地主要栽培品种集中在富士系和嘎啦系,而其它品种比例较少,区域特色不明显,其中陕西富士苹果的栽培面积超过了70%,晚熟过多、早中熟偏少。同时,单产水平低,品质与蛇果、粉红女士、姬娜、青森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
2.2 陕西企业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逐年加大
2014年,抽取32家出口企业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调查。经调查,2013年度约有43.75%的出口企业遭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较2012年的30.85%上升12.90%,直接损失总额达411万美元,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新增成本81万美元。其中主要出口农产品行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最为严重,100%的企业受到了影响。
2.3 宗教及语言等人文优势小
陕西人口中虽然有众多穆斯林信徒,他们与西亚、中亚地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相同,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新疆和宁夏相比,陕西已经不再是主要穆斯林聚居区域,在宗教、语言等方面不具备一定的人文优势。企业也缺乏精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市场外贸业务的专业型人才。正是由于外贸人才的缺乏,使陕西省苹果主要出口企业在品牌建设和贸易渠道建设上难以有所作为。国际金融服务水平和国际物流服务水平也急需提高。
2.4 其它问题
陕西苹果主要出口企业规模不够,种植基地规模也需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更是有待于提升。同时,陕西苹果栽培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80%以上乔砧密植,不仅造成单产和品质的差别,机械进不了果园,果业现代化缺乏基础。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苹果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增加、收购价高、出口价格低、品质不稳定、品牌不强、缺乏苹果出口政策支持、管理部门服务力度不够等多个方面。出口企业面临着国内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压力。陕西苹果出口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竞争对手有法国、美国、智力、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保护本国苹果生产、鼓励消费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大出口份额,特别是提高出口价值。因此,对陕西苹果出口形势应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尽管陕西是苹果种植大省,但苹果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并不高。
3 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出口苹果几点建议
3.1 产品结构
陕西省政府应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加强主要出口农产品经贸合作,尤其要重视俄罗斯、印度和哈萨克斯坦市场。调整品种结构,根据消费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多样化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满足不同内在风味要求的同时,重视外观品质,如红(深红、条纹鲜红)、黄、绿、褐色品种等。苹果矮砧宽行密植现代集约栽培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扩大生态果园建设,大力推广人工种草;自然生草;三生防控技术等。
3.2 陕西苹果出口标准体系的完善
陕西检验检疫部门与农业等有关部门鼓励出口苹果种植基地申请GAP认证、有机认证,支持企业建立HACCP、ISO9000等管理体系。虽然陕西苹果已建立了标准体系,但是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标准体系的研究还需进一步落实,应推动基地生产逐步与目标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接轨。
3.3 人才和外资的引进
利用陕西作为科教大省的优势,培养精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目标市场的外贸人才,同时给予他们优厚的福利待遇,让他们积极为陕西外贸发展出谋划策,提升陕西苹果出口竞争力,同时积极鼓励外资企业来陕西投资,共同打造丝绸之路苹果产业经济合作带。
3.4 提高主要出口农产品企业规模和基地规模,形成品牌效应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市场需求和陕西苹果出口优势,因地制宜地培养壮大一批专业化主要出口苹果企业和主要出口苹果基地。陕西苹果出口企业应掌握直接出口渠道,掌握定价权,维护苹果基地农民的经济利益。畅通苹果直接出口渠道,提高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做大做强苹果出口龙头企业知名度,形成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效应。
总之,陕西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目标,还需提升陕西苹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军,高翔.陕西苹果竞争力测度[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6):28-33.
[2]汤碧.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与合作潜力[J].农业经济问题,2012,(10):67-76.
[3]宣景宏,吕德国,李志霞.辽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北方园艺,2012,(3):181-184.
关键词:外贸企业 出口退税 管理策略
出口退税制度对我国的经济以及对外贸易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税收政策。自政策出台以后,也经历了几次调整。其是指对于那些要出口到国外的货物会将其在国内生产以及流通方面的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退还给企业,这样做是为了要减轻产品税收负担,在不含税的情况下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公平的竞争,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让出口的数量提高,扩大出口创汇。
一、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现状
当前我国的外贸企业在出口上存在成本高的问题,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在不断降低,运输成本却不断升高,国内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人工以及物价都在提升,这些因素就使得外贸企业存在出口成本高的问题,加大了出口的难度。因此外贸货物出口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经常会存在剩余货物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企业就转而将这些剩余货物采取内销的方式进行销售,目的是为了减少库存,让资金能够正常运转。出口货物的数量与企业出口退税的申报具有紧密的联系,出口的减少使得企业所获得的退税款项也相应的减少,这就使得出口骗税的问题出现,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出口骗税的手段包括虚报出口货物价格,虚开发票,以空头公司形式骗取出口退税以及乱用海关商品代码等。
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出口退税相关配套培训无法及时更新
对近几年的出口退税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发现,主管出口税务机关都会定期对退税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尤其是新企业更加需要加强退税的培训,但是相关的系统软件以及政策却存在不定期更新和审计的问题,最多一年内或出现多次的更新和升级,因此面对不定期更新和升级的出口退税系统软件以及政策,就需要企业内的退税人员能够及时适应这些变化,通过使用自身的技能处理好相关的问题。但是外贸企业或者是新兴外贸企业的财务人员通常却无法满足这种要求,这为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使得税务部门在管理上存在不足。
(二)选择出口方式不合适
出口退税和出口方式之间联系紧密,每一种出口方式,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都是存在差别的。因此外贸方式通常分为自营出口以及委托其他外贸企业作为出口。如果是委托出口,那么在选择企业时,需要注重企业的选择,要选择有关联的企业。外贸出口方式也非常重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带来的利润也是不同的。
三、提高出口退税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审核结果,细化疑点原因
出口退税是要由外贸企业的财务人员将其交到主管税务机关官网,准备预审,经过预审之后,审查的结果也会通过系统告知企业。预审会存在疑点,通常原因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没有报关单信息,当前的报关单都是通过电子口岸进行下载,之后将其导入退税系统,但是由于报关单数据传过程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则需要去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信息查询。第二种原因是发票问题,发票信息还未到总局,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多种,一种是购货企业发票未认证,一种是发票已认证仍未有信息,主要是国税对不同企业的审核类型不同,目前对一类企业和二类企业实行认证信息审核通过,对于其他企业实行稽核信息。另外,购货发票存在虚假问题等,这些运营都会造成发票问题,影响审核进程。海关的电子口岸平台已经实现了和主管税务机关出口退税平台端口之间的有效连接,因此就应该利用好这一点,将审核的结果通过这一平台发送至企业,审核结果要清楚、明细、具体,这样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想出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将审核结果进行细化,可以有效提高审核的效率,出口退税相关环节的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使得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加快企业出口退税办理的效率。
(二)开通信息查询平台,及时反馈出口退税流程
出口退税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流程也多且复杂,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是息息相关的,企业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在单证审核方面较为严格。企业中申报出口退税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正式申报后,退税款到达企业账户中的时间是无法确定的。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被应用到出口退税系统中,企业能够通过这一系统,了解到有关退税的相关进程,进而企业可以掌握退税款的动向。比如退税款还在进行审核,企业通过查询就可以了解这一情况;在审核通过之后,主管税务机关统一将退税款转入到企业备案的退税账户中。
部分情况下企业会出现函调的情况,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预审疑点为“供货企业(xxx)为总局特别关注企业”、“该商品(xxx)为核查商品”、“申报出口商品代码(xxxxxxxxx)为特别关注商品”,关注级别为1-3级,“申报出口商品代码(xxxxxxxxx)为特别关注商品”,关注级别为4级,并且该商品对应的单张报关单同一商品代码从同一供货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额累计大于等于10万元的,对上述四种情况必须对供应商进行发函核查并且回函结果正常的,才能申报退税。函调的过程就是企业申报退税,由当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告知企业,机关要检查备案资料原件,并且要留下复印件,方便供以后审查,经过审查合格后,才能去函销货方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去取数审查,由销货方所在地的机关查验,检查之后需要将函调的结果及时告知企业所在地的机关,如果检查合格,就可以将退税款下发给企业。如果检查不合格,没退税款将延迟发放,情况严重的,则不予发放。函调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企业的信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不法商人的骗税行为,这个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加强国税退税申报网站的建设,每个省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通信息查询平台,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让整个过程实现透明化,能够清楚地查询到信息,清楚函调的进度,让企业能够在充分了解退税款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配置和管理,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增加对业务真实性的监督
通常,都会对业务的真实性抱有质疑,在这方面的控制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则是因为对业务的掌控不全面,其实施的方式以及地点都缺乏有效的跟踪。就其实施方式来说,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自产,一种是外包。但是两种实施方式都有一相同点,那就是都需要工厂进行,传统的实施方式是由工厂来制作出仓单以及进仓单的,由于是工厂自己制作,就会导致漏洞出现,这就为那些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会利用这个环节来谋取利益。因此要想加强业务的真实性,就需要从进仓单以及出仓单上入手,做好监督工作,具体可以将工程自制转变为主管税务机关来进行制作,尤其是在进行统一的发放以及监督方面,这就可以有效减少不法商人钻空子的行为,减少漏洞,有效提高业务的真实性。因此可以使用建立成本体系的方法,让主管单位负责进出仓单的管理,进行统一印制,通过不定期抽查,来检查和监督业务。这样就能将仓单以及发票进行对比,查看二者上面的数量是否一致。
(四)扩大出口退税商品的适用范围
就目前我国在出口货物税收方面的政策来说,可以分成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免税但不退税以及出口既不免税也不退税三种情况。具体的流程是企业需要先申请进出口权,在有权进出口货物时才能进一步的对出口货物的出口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核定,这就使得企业在申报增值税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企业缺乏对出口退税行业规则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因此就很容易在其不知情的情况申报退税的情况,但是结果往往是退税无法通过。因此,应该让所有的出口商品公平竞争,让工作更加简单,流程简化,可以促进出口外贸行业的外展,提高整体的经济水平。
(五)企业要完善自身
针对出口退税的相关变化,企业为了自身的稳定、长远发展,需要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身,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在产品的质量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笔者所在公司是营服饰类产品的,公司秉承“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优质服务”的企业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由税务成本上升而带来的损失。企业不应该单纯依靠出口退税,而是要完善自身,开发新产品、加大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来提高效益。企业应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注重对固定资产的再改造、充分利用好原材料的价值,多进行创新,走好品牌经营的路线。企业出口的货物主要销往欧洲、北美和南美洲市场,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在出口市场上存在集中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避免这种过度竞争的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出口市场的结构,在对现有出口市场良好的管理基础上,开拓新的市场,促进外贸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出口退税的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经济的增长。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技术含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及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在管理好自身的基础上,加强对出口退税的管理,明确审核的结构,加强对业务真实性的监督力度,扩大出口退税商品的适用范围等,不断完善出口退税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范子英.出口退税政策与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J].世界经济,2014(4).
[2]周朝勇.外贸企业出口退(免)税常见错误解析100例[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3.
一、出口贸易导向政策的实施
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这三项作为最主要内容。其中,发展出口贸易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根本内容,因为基于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和资金是当务之急,而出口创汇正是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物质基础。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即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十一五规划之前,出口创汇一直是我国外贸领域里的行动指南。随着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由于中国自身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结合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措施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的实施,我国旨在追求出口创汇的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外贸主体多元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仅授权少数专业外贸公司垄断我国进出口贸易,出口创汇规划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外贸经营国家垄断制逐步打破,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专业外贸公司、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先后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当时,外贸经营权的下放或扩大,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出口创汇。尤其是生产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为实行用汇平衡,更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出口创汇。2001年7月10日国家颁布了《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核准制。据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从2004年7月1日起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都将具有从事外贸经营的权力,由此对外贸易经营权全面放开。外贸易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的日趋多元化,是改革开放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必要前提。
2.进出口额增长迅速
从增长态势看(见表1),进出口贸易额几乎每五年翻一番。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仅约206亿美元,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进出口总额约为700亿美元,1990年第七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进出口总额突破1100亿美元,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进出口贸易更是高速增长,1995年进出口总额达2809亿美元,进入第九个五年计划,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增长,2000年进出口额达4743亿美元。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步入飞速发展时期。2001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仍保持了7.6%的增幅,进出口总额达到5097亿美元。2004年进出口总额一举突破万亿美元大关,高达11543.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35.6%,随后的2005、2006、2007年,对外贸易额都维持约23%的增长率,直至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额高达21738.3亿美元。
3.外汇储备急剧攀升
在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额率创新高的同时,出口平均增长速度远大于进口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1990年以后,除1993年外,我国对外贸易年年处于顺差状态,并且顺差有逐年扩大之势,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攀升。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7亿美元,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外汇储备已达26.4亿美元,1996年外汇储备突破千亿,2006年我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已超万亿美元,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据最新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约18000亿美元。
在实施“发展出口贸易”为根本内容的对外开放政策近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05倍,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由1%上升到约7% ,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更为迅猛,其增长速度远远大于进口贸易,因此中国一改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常出现贸易逆差的局面,从1990年至今,除1993年外,中国几乎年年保持顺差状态,自2005年来,外贸顺差更是呈现加速攀升的势头,这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攀升。
二、由出口创汇向贸易平衡导向转变的必要性
大力发展出口贸易,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依靠出口贸易积累的外汇储备,弥补了我国早期建设资金的不足,为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打下了物质基础。但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看,长期以来追求“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其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1.招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下放,我国的外贸经营主体呈现分散化、多样化,目前我国外贸经营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的指导思想下,难免出现出口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对外竞相压价的现象,如此一来,极易招致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截至2007年,我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仅2005年,美国、欧盟就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10多起特别保障措施。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
美国还于2007年首次对中国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除了体现在利用WTO框架下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外,还体现在:将中国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归结为中国政府人为故意地操纵汇率以获得价格优势,并继而在国际市场上一再给人民币升值施压。
2.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
我国实施的是强制性银行结汇政策。所谓银行结汇制度,即境内机构贸易项下的外汇收入,除国家规定允许保留的外汇可以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外,都必须及时调回境内,按市场汇率卖给指定银行。其中,银行买入出口企业所得的外汇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虽然央行出口创汇的不断增长,导致外汇储备的剧增,迫使中央银行把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市场。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抵消由此带来的流动性增加,但由于我国金融工具有限,央行仅凭发行央行票据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很难完全冲销由此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从2004年开始,流动性过剩成为威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一大隐患,为此,在2007年我国明确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多次采取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然而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与外汇占款未完全冲销不无关系。不断增加的出口创汇和我国目前实施的强制性接售汇政策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管理外汇储备的难度增加
外汇储备的管理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随着外汇储备不断攀升,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日益显得鞭长莫及,外汇储备的管理问题愈益凸现。鉴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绝对强势表现,美元汇率的坚挺,为了追求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一直以来,美国国债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持有形式。据最新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所持有的美元债券约5000亿美元。然而,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双赤字”问题日益突出等,美国已经悄悄放弃强势美元政策,美元对各主要货币开始大幅度贬值。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资产事实上是不断缩水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受到极大挑战。
4.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自1998年国家为帮助国内企业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而上调出口退税率以来,每年出口退税额均以两位数增长,2003年出口退税额同比增幅更是高达62%。到2005年,出口退税总额已经高达3371亿元。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11%。这3000多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中央政府的巨额财政负担。虽然我国目前已经下调了出口退税率,但如果继续奉行出口导向型战略,这一问题在短时间内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仍然让人质疑。这也促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彻底的反思:长期推行出口鼓励政策的代价是否太大了?这样大的代价我们又能否承受得起?
5.出口环境成本难以承担
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贸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三位,但是外贸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结构并未摆脱“大进大出”“简单加工”的模式。简单加工的制成品大量耗费我国资源,同时带来环境污染,造成出口环境成本急剧上升。比如,全球电子垃圾每年产生5亿多吨有毒废物,已经成为人类最大的污染源。据统计,全世界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目前看来,无论是国内资源环境还是国际市场发展空间,都难以长期支撑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三、加快实现贸易平衡的具体对策
对外贸易的持续顺差是中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反映,也是经济和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我们不能用抑制出口的办法来实现平衡,这样做既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与市场规律相悖。即使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环境保护的需要,出口贸易政策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也需要考虑国内产业和相关企业的承受能力,逐步渐进地调控。因而,我国促进平衡的重点应是:在稳定和扩大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扩大进口,鼓励海外投资,同时扩展国内消费市场。
1.减少“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近年来我国采取一些措施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分10批次取消了1115个“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4批次对300多个商品开征出口关税,同时严格控制外商投资“两高一资” 领域。这些措施对抑制我国“两高一资” 商品出口的过快增长起到了良好作用,我国“两高一资”商品出口量普遍出现下降或增速回落,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煤炭出口量为5317万吨,同比下降16%;原油出口389万吨,下降38.7%;钢坯及粗锻件出口643万吨,下降28.9%。为了促进贸易平衡,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继续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有效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严格执行劳动、安全、环保标准,规范出口成本构成;必要时开征资源税和环保税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2.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对于提高我国贸易利益、缓解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维持我国出口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体,利用培训、研讨会等各种有效形式增强出口企业积极开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出口企业中逐步普及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其次,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扶持力度。利用外贸发展基金、优惠信贷利率、政策性贷款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创业投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支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
3.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调动进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需求,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是十分必要的。2007年以来,不少鼓励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政策陆续出台。如:确定了重大技术装备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进口技术和目录》的颁布等。此外,应该加紧制定具体、可行的鼓励进口措施:清理各项相关的进口政策和措施,对不合理的限制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尽量简化进口手续,达到进口的便利化;建立进口信用保险机制,安排政策性进口信贷和贴息,研究设立进口促进专项资金等。
4.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大力推动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既是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有利于转化我国外汇储备过快的增长。对外投资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参股或并购以及扩大对外金融的投资等。政府应在政策、信贷、资金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可考虑设立外汇投资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有助于实现我国政府意图的海外战略投资项目。
一、强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外贸入口主体、商品、市场的多元化”
1积极培育外贸入口经营主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国家有关鼓励政策,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请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不时扩大外贸入口经营队伍。指导、协助已引进的外来投资企业尽快投产,自营入口。鼓励设立外贸流通企业,积极协助没有发生入口实绩的生产型三资企业和已获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入口,指导其尽快启动直接入口,不时扩大外贸入口增长点。大力发展外贸流通企业入口,委托市直外贸企业入口的其入口实绩计算到产品所在县(市、区)各县(市、区)要着力引进和培育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5家,年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3家,使之成为扩大外贸入口的闪亮点。全市年内要培植入口超2000万美元县(市、区)1-2个,入口超1500万美元县(市、区)2-3个,超1000万美元县(市、区)3-4个,其他入口超500万美元。
2着力调整优化入口商品结构。各地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巩固扩大现有入口产品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不时进行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新的入口产品,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入口。充分利用资源和政策优势,着力扩大永丰无公害蔬菜,峡江獭兔制品、鮰鱼和米粉,泰和乌鸡,遂川板鸭等优质农产品入口。市高新区和各县(市、区)工业园要成为外贸入口,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入口的重要基地。
3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企业利用普惠制的积极性,充分享受入世的权利、享受成员国的关税减让,提高产品竞争力。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形势,指导企业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巩固激进入口市场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地开拓新兴市场。
二、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建立激励扩大外贸入口的长效机制
4建立外贸入口发展基金。建立市外贸入口发展基金,用于市高新区和市属企业的入口商品贴息。
5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精选人员、精选样品和入口商品目录积极参与广交会(广州)华交会(上海)高交会(深圳)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西交会(西安)和跨国集团推销会等国内各类重要入口商品展览会、交易会;支持企业有选择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参与省贸促会、外经贸企业协会等统一组织的赴国(境)外展销活动,或企业自行参与的其他赴国(境)外展销活动,享受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50%资金支持。
6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入口信用安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向企业大力宣传国家入口信用平安政策,引导企业积极投保,减少经营风险。
7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发展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企业加大实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时提高入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对符合条件的技改和研发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和新产品研发资金的扶助。
8坚持实施质量兴贸战略。积极推进国际质量规范体系认证,引导企业开展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原产地标志维护等其它行业性国际质量规范体系认证工作,获得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对通过国际质量规范认证的入口企业所支付的认证费,享受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50%资金支持。
9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发挥市高新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大胆鼓励各类进出口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并大力引进和培植壮大一大批加工贸易企业,推动加工贸易向宽领域、多行业、上规模方向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对扩大外贸入口的促进作用
10拓展入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业务。各商业银行要切实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大力拓展入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按应得税款的70%掌握发放贷款。各级税务部门要无条件保证贷款企业退税专用帐户的唯一性,保证入口企业退税款退入该专户。同时,对重点入口企业,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入口实行优先退税。
11积极为入口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要加强银行与出口企业的沟通与联系。银行要建立外贸入口信贷资金,并与入口增长幅度同步增长;对信誉好,财务制度健全,年出口额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要给予授信额度,及时发放所需流动资金贷款;对风险小,效益好,守信用的入口企业给予优惠的贷款利率。
四、优化经营条件,努力营造促进扩大外贸进出口的发展环境
12建立健全促进机制。成立市进出口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外经贸局、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外汇管理局、市国税局、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各商业银行等涉外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加强关贸、检贸、税贸、财贸、银贸协作。建立每月一次协调例会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全市入口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遇到新问题。各县(市、区)也要成立进出口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县级人民政府在外贸入口推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市县两级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外贸入口的联动机制。
13市、县两级要依托外经贸主管部门设立企业入口促进中心,为入口企业提供商务信息、寻找客户、询盘问价、接单开证、国内外参展、陆海运输、融资安全、报关报检、交单结汇、入口退税等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搭建便当高效的服务平台。
14完善口岸功能。抓紧建立海关、检验检疫的监管查验场所;加快电子口岸政务建设,实现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入口企业之间的联网,逐步实现电子申报,电子检管和电子通关,为“大通关”发明最优平台。
15维护正常的外贸经营秩序。大力宣传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进出口经营行为,坚决依法打击走私、骗取国家入口退税和骗汇等违法行为。
16建立检验检疫、外贸、海关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收集入口国的相关技术法规、规范、合格评定顺序及风险评估要求,并向进出口企业及时反馈,协助企业及时掌握入口国准入条件和程序,打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人才保证机制
17引进和培养外经贸人才。人事部门要积极协助企业引进实用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公安部门要为其本人、家属及子女落户提供方便;劳动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培训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教育部门要加大外经贸人才的培养工作,以适应我市外经贸事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18注重进出口业务知识培训。外经贸主管部门要提出外经贸业务培训计划,搞好入口企业的经理或业务骨干培训,提高他业务操作水平。财政部门要相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训工作。
六、切实加强领导,为扩大外贸入口提供组织保证
问题与机遇并存
10多年来,重庆外贸出口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出口增长速度极快,而总体上仍呈现波动大、不稳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如1993年,重庆外贸出口额为4160万美元,2003年达到158499万美元,增长了37倍,而同时期上海仅增长5.6倍,增幅是上海增幅的近7倍。1993年至2003年间,重庆外贸平均年增长率为43.910%,上海同比增长仅为20.80%,与之相比,重庆外贸出口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出口增长极不稳定。1993年到2003年间,重庆外贸增长率虽比上海高,但出现过四次下滑,最大下滑幅度达31.96%;六次增长中,年增长率相差很大,1994年增长率达1619.40%,然而,1995年却跌至18.46%。同期上海外贸出口未出现过一次下滑,并且增长率始终维持在25%左右。可见,重庆外贸出口体系相当脆弱-出口极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政府决策等因素的影响。二是外贸规模比较小。1993年上海市口额是重庆的157.83倍,重庆虽经历了10年高速发展,2003年上海出口额仍是重庆的27.42倍。由于上海增长基数远大于重庆,1993年至2003年,重庆外贸出口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上诲等城市的外贸出口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拉大。
这些年,重庆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特色竞争力还未完全形成。主要体现在:第一,出口国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外贸出口国不足50个,到2005年6月份,出口国已增加至180个。第二,出口产品多元化。10世纪80年代,重庆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领域,而目前工业品,尤其摩托车也在海外有广阔的市场,第三,出口和进口基本持平-过去的十多年里,重庆不仅外贸总进口与总出口基本持平,而且内部结构上也基本平稳,即农产品出口基本与农产品进口持平,工业制成品进口也与工业品出口基本持平。
重庆出口市场多元化,但主要仍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重庆已向175个国家出口产品。其中亚洲国家46个,非洲国家43个,欧洲国家39个,拉丁美洲国家31个,北美洲国家3个,大洋洲国家13个。从出口国家来看,贸易小口基本实现了多元化。2005年上半年,重庆向这175个国家出口额为122277.43万元,其中亚洲国家占48.16%,非洲国家占6.84%,欧洲国家占23.5%,拉了美洲国家占7.16%,北美洲国家占13.08%。从市场份额看,亚洲最大,其次是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而亚洲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
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
买施产品多元化战略,分散产品过于单一带来的产品结构风险。
对外开放以来,重庆已形成一批优势产品,主要是摩托车、汽车等重工业产品。重庆摩托车、汽车已完成从军用向民用转型,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重庆摩托车出口连续多年占全国摩托车出口总额的近1/3,汽车出口也占很高比例,但在高新技术、轻工、纺织等行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因此,不仅要继续做好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纺织行业,分散目前出口产品过于单一所带来的产品结构风险。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市场结构风险。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有效地克服国际政治环境改变和贸易报复等影响,要充分发挥重庆商品的比较优势,在适应当地贸易方式和努力进入当地深层次营销网络方面加快突破,不断提高重庆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巩固和深化东南亚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扩大出口、减少风险,大力开展境外带料加工,带动国产设备和原材料出口;要发挥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投资、对外援助等各种对外经济活动和商品贸易、技术贸易等各种贸易方式的综合效应,形成开拓国际市场的合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来增强外贸出口的灵活性,分散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市场结构风险。
制定“科技兴贸”战略,实施品牌战略,创造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