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国科学家

外国科学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国科学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国科学家

外国科学家范文第1篇

留学生招聘网权威【浙大】郑树森院士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更多【浙大】郑树森院士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相关信息请访问留学生招聘网。 【导语】准备了《【浙大】郑树森院士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供大家参考!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浙江树兰医疗总院长郑树森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01年6月,郑树森实施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创造当时国内年龄最小的活体肝移植受体记录,是中国第二次肝移植浪潮的推动者和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军者。

截至2017年12月,郑树森团队已成功施行肝移植2300余例,良性肝病受者1年生存率达95.2%,符合其2006年提出的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的肝癌病人5年存活率达到72.5%,开创了国内急诊活体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先河。正是由于他在肝胆胰外科及器官移植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19日将其选为外籍院士。

据了解,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820年,是法国医学界最高荣誉机构,在国际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崇高的学术地位。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戴尅戎也曾被评选为该院外籍院士。

外国科学家范文第2篇

一、“情感过滤假说”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克拉申把学习者的情感障碍看成一个过滤网,一部分输入进入网内得到吸收,而另一部分输入则无法过网。情感障碍越大,过滤器越密,吸收就越小;情感障碍越小,则过滤器就越疏,吸收就越大。克拉申认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这些变量直接影响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学习者焦虑感强、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心,对语言输入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很难主动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从而妨碍语言的习得;相反,学习者焦虑感弱、学习动机强烈,又有自信心,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则很弱,可以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并易于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加强语言的习得。

国家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七级语言技能目标中要求(高中毕业标准),除教材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个词以上。显然,仅用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绝不可能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而《标准》使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提高到政策性层面。《标准》界定,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阅读情感因素主要包括阅读兴趣、动机、观念、焦虑、意志等方面。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说明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创设一种友好、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动机,排除学生的焦虑感、增强学习信心,将他们的情感过滤降到最低限度,创造输入被吸收的有利条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情感过滤假说”推进英语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不是指课堂时间以外的阅读,而是指教材内容以外的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学生自选读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和评价奖励等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学生自选读物

课外阅读属于自主阅读,学生只有具备阅读兴趣,才会有信心和动力坚持阅读,才能确保大量的语言输入被吸收,而学生对读物的兴趣决定着他们阅读的程度。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没有充足的时间自我筛选读物,同时他们也缺乏对自己英语语言能力全面、正确的评价。因此,教师应本着“教师定标准,学生定读本”的原则,迎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找到自己兴趣的最佳切入点。具体分两步操作:第一,教师依据克拉申的原则,设置读物的标准,即读物的难易度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克拉申指出:“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第二,教师可把英美文学作品(简写本)的目录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学生会选取像《远大前程》《简·爱》《呼啸山庄》《圣诞欢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往往在几天内就能够读完,回忆起来还能朗朗上口。针对短文阅读,教师把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报纸杂志提供给学生,通过试读,让学生彼此推荐优秀作品,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充分体验到“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

2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课外阅读活动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后,只有获得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机会,尤其是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交流,才能促进他们语言水平的提升。以小说阅读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语言输入环境。在阅读小说前,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思想等;在阅读小说的几天内,组员之间比较阅读的进度,监督阅读进程,相互提问,随时随地展开讨论,发表对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等的看法,足以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起到无师自通之效果;读完小说之后,组员可以进行合作摘录好词和美句、写评论等活动,同时,也可以围绕小说内容,在组间举行讲故事比赛或辩论等活动。总之,在课外阅读这个平台上,学生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满足了自己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把学习的激情释放了出来,把“阅读”变成了“悦读”,他们积极倾听、畅所欲言,多渠道吸收和摄入语言。

3 教师系统指导

对我国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整体上处于一般水平,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到很茫然。65.9%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这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较弱。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强的前提下开展课外阅读,困难重重,由此而产生的焦虑感和挫折感不言而喻。因此,在学生大量输入语言信息的同时,教师必须系统指导阅读策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初具自主阅读能力,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增加语言信息的摄入量,提高阅读质量。当然,教师指导还包括针对阅读材料设计阅读任务,并对如何完成任务进行指导,对每次完成情况坚持反馈,检测学生阅读的效果,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最终达到面对困难都能迎刃而解的境界,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态势,使学生由“能读”到“想读”,确保课外阅读的收益。

4 实施评价与奖励

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课外阅读活动档案、组织小组表演活动和将评价与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把评价贯穿到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来,融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于一体,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增强学习的主体性意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还没有形成英语课外阅读的内在动机,适时适度的奖励强化能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促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发放奖状和奖品,还可以对小组实行团体奖励,重在整体提高,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动力和意志。

外国科学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涉外实务性;国际法学科;教学观念

国际法学科是我校重点(扶持)学科(作者本人是该学科负责人)。国际法学科的教师承担的法学院及全校本科及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有: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商法学、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民事诉讼与商事仲裁法等,在这些课程中,包含了实体法、程序法和冲突法的内容,也涵盖了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范围,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具体的实务性。作者认为,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特别是广东的司法实践情况,更应注重加强涉外实务性教学观念,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广东处于改革开放排头兵位置的现实情况,服务于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发展。国际法学科老师特别注意的是要紧扣本世纪前后发生的对我国法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件事来开展教学和研究:一是上世纪末香港、澳门的回归,二是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港澳回归意味着我国已由一个单一法域国家转变为一个多法域国家或复合法域国家。“一国两制”观念及多元法制局面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中国有关的实体法、程序法、冲突法带来冲击,也将改变中国法制的整体结构。广东毗邻港澳,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涉港澳案件和涉外案件是全国最多的,据统计全国的80%的涉港澳案件在广东审理,约40%的涉外案件也在广东审理,这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笔者认为,加强涉外实务教学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涉外性与涉港澳案件

涉外法律关系是指超越一国领域的具有涉外因素的那种法律关系。那么,那种法律关系中到底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涉外因素呢?学者们认为,法律关系具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那么,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关系就是指在法律关系的诸因素(主体、客体、权利义务)中至少有一个因素与外国有联系。这包括以下三个情况:第一,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或各方是外国国家、外国法人或外国自然人。第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位于外国的物。例如一个中国人继承一个在中国死亡的华侨遗留在外国的遗产,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三,法律关系的内容与外国发生联系,即产生、变更或消灭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例如,一个华侨在外国死亡,作为其亲属的中国人继承其位于国内的遗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4条对什么是“涉外”民事案件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或者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或者诉讼标的物在外国的民事案件,为涉外民事案件。”可见这里的涉外也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以及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具有涉外因素的情况。最早,我们所说的涉外案件,实际上就包括涉我国港澳案件。但是,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发现涉港澳案件应该与涉外案件是不相同的。这种不相同主要是香港、澳门均不能算是国外,所以称其为涉外案件是不妥当的。但是,这些地区又是与内地不相同的法域,与在内地区域内所发生的案件有所不同,因此,这类案件我们认为它们应是独立的一类,我们称之为涉港澳案件。

二、涉外案件管辖权的特别规定

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行使管辖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涉外商事纠纷案件上。针对涉外商事案件的性质和特殊情况,我国民诉法对涉外商事案件的管辖权作出了特别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因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所在地法院管辖。②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民商事纠纷案件合同当事人可以用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管辖的,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③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的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管辖。④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有管辖权的,但行使管辖权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可以以不便管辖为由,不行使管辖权。⑤适用民诉法关于管辖权的一般规定。“原告就被告”“被告就原告”“专属管辖的规定”等等在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管辖权的确定上仍然是适用的。

三、特定的法律适用

各国法律均就如何选择应适用的法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关于法律适用的规定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中。概括这些规定,我国法律关于法律适用的主要精神是:

(一)程序法方面

包括司法管辖权、诉讼过程中的文书送达、调查取证以及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等,应按着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中的程序规定办理。但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我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除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外,应当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从目前程序方面规定的情况看,这些规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些关于诉讼法问题的司法解释。

(二)实体法方面

确定实体法律适用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制适用中国本国法律。我国为了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来干预涉外商事审判的法律适用。这些规定主要有:(1)关于外国人的缔约能力的规定。(2)关于不动产所有权法律适用的规定。(3)关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法律适用的规定。(4)三种合资、合作合同的法律适用的规定。(5)关于有关公共利益问题法律适用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50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2.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合同应适用的法律。民法通则第145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外有规定的除外。

3.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未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时,依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的法律适用。民法通则第145条第2款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什么是有最密切联系?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根据通行的提法就是具有最密切联系的因素。什么是最密切联系的因素呢?在国际上主要有: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当事人国籍所属国、当事人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受理合同争议的法院或仲裁机构所在地等等。

4.适用国际公约、条约、国际惯例原则。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四、涉外判决承认与执行的专门规定

民诉法第266条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外国法院承认和执行。”人民法院对申请或者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公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进行审查后,认为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承认其效力。需要执行的,发出执行令,依照我国民诉法的有关规定执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不予承认和执行。

外国科学家范文第4篇

大型强子对撞机被科学家称为探索微观世界的“哈勃望远镜”。科学家们用它把粒子的能量提高到140亿年前发生宇宙大爆炸时的程度,然后让粒子发生对撞。观察对撞结果,科学家们可以了解:自然界存在未被发现的粒子吗?物质的起源是什么?宇宙的起源是什么……

于是,微微知道一些黑洞概念的人很担忧,这么高能量的粒子对撞,有可能产生一种叫黑洞的物质。按照定义,黑洞有极强的引力,足以捕捉包括光线在内的任何物体。这些人认为,用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粒子对撞试验,可能产生的黑洞不仅能吞没整个地球,而且还能吞噬整个星系。据说,就因为这个幻想中的凶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物理学教授还受到死亡威胁。

真正的物理学家对此不以为然。牛津大学著名物理学教授、曾写下著名的《时间简史》的霍金说:“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类似能量级的粒子对撞每天发生几百万次,地球毛发无损。”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著名物理学家陈和生说:“自1980年起,就有人以对撞机有可能产生黑洞毁灭地球为由,予以反对,并多次诉诸法庭。然而,地球照样旋转。实际上,这些对撞机根本达不到形成黑洞所要求的能量规模,差着不知是多少个数量级呢。”

看来,这台强子对撞机是安全的,我们不必担忧地球会被吞噬。

但面对最大的对撞机,我担忧的是:中国科学界的希望在哪里?

根据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数字,来自全世界各国的9000名科学家齐聚这个巨大的科学项目中。召集、组织、协调这么多国家的这么多科学家一起工作,中国科学界似乎不曾办到过。

在近百亿美元的总费用中,德国出了20%,英国出了17%,法国出了14%,美国出了5%,剩余部分由其他国家分摊。说服这么多国家的政府捐献出这么多钱来制造这台强子对撞机,中国科学界似乎也不曾办到过。

这次物理实验的主要科学理论都是外国人提出的。例如,粒子物理基础――电弱统一理论,就是由Sheldon Glashow、Abdus Salam、Steven Weinberg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台强子对撞机所要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是英国人Peter Higgs提出的。这就是说,中国科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理论创造还亟待努力。

那么,中国科学界的希望在哪里?我想,这既寄托在中国科学家的身上,也寄托在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上。

因为粒子物理非常艰深,在粒子物理研究中获得成果,就等于摘取科学桂冠上的明珠。中国只有培养出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并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粒子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的科学研究中,中国才有可能接近那颗明珠。而这又离不开每个普通中国人的努力!因为研究粒子物理和加速器物理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只能由所有中国人共同承担。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年生产出的财富只能保证自己的温饱,那么,中国不仅拿不出资金去建造大型粒子加速器,也养不起科学家。

外国科学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 爱国教育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要突出职业技术特点,注意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针对性和是实用性。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但是缺少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本人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让学生对我国人民在生物化学科学史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有所了解

在绪论中没有得到提及中国在古代和现在在生物化学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以为这是外国人的“领域”。在上课时要及时地告诉学生。如早在夏禹商汤时,我国人民已知道了酿酒的方法,这比世界上的最早酿酒的埃及还要早上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1965年9月17日,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其总体形状与生命活力与天然牛胰岛素相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对深入研究蛋白质提供了条件。在1981年11月20日,我国科学家又在世界上率先合成了在化学结构上与生物活性上跟天然分子相同的一种核酸――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些重大科研成果,都已被世界公认是领先产品,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二、和时代相结合介绍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自1999年正式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中国科学家先后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人类单体型计划”等项目,同时对完成数个重要动植物基因组图谱绘制,包括水稻、家蚕、家鸡、家猪等作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的政府和有关科学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宣布,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经绘制成功。这是一项巨大的科学成就,它不仅可以推动21世纪生命科学的革命性发展,而且具有重大的科学和经济的价值。2007年10月,第一个完整的中国人基因组图谱成功绘制完成。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的时候,它打算使用15年的时间测出一份人类基因组序列。这项计划的预算是30亿美元。到了计划的后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测序的费用显著下降,速度却越来越快。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启动了一项计划,最终目标是实现把人类基因组测序费用降至1000美元以下。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了这计划,这就意味着中国以后可以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一样可以平等地使用人体基因图谱,几国间研究出来人体基因图谱技术将是相互公开的。

三、介绍中国生物化学科学家的高风亮节和优秀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