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灌溉设备

灌溉设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灌溉设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灌溉设备

灌溉设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雨控;灌溉设备

0.前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资源污染相当严重,工业污水、生活废水排放不断增加,水资源的短缺已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节约用水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但我国的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仍旧相当的严重,其中灌溉工作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要减小农业用水的浪费就必须解决节水灌溉工作中的浪费问题。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定时人工开启水阀实现灌溉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需要专人负责开启或关闭。采用自动化灌溉,能有效节约水资源,但是在下雨天和下雨后,地面还没有完全干燥的情况下,仍进行定时的自动化灌溉会涝,不利于植物生长。本设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根据下雨情况智能控制灌溉、使用安全的智能雨控灌溉设备。

1.技术方案

智能雨控灌溉设备,包括用于灌溉的水泵1以及与水泵1连接的电源2,其中:该智能雨控灌溉设备还包括智能雨控装置3以及集水槽4,智能雨控装置3包括有雨控开关31和水泵控制开关32,雨控开关31和水泵控制开关32反向关联,雨控开关31包括两个互不接触的触点,这两触点伸入插入集水槽4中,当集水槽4中水深没有同时浸没这两触点时,雨控开关31断开,水泵控制开关32闭合,水泵1处于工作状态,当集水槽4中的雨水同时浸没这两个触点时,雨控开关31接通,水泵控制开关32断开,水泵1断路。

水泵1、电源2、震荡电路21、智能雨控装置3、雨控开关31、水泵控制开关32、第一三极管33、第二三极管34、第三三极管35、电磁继电器36、集水槽4、第一电阻5、第二电阻51、第三电阻52、降压电阻6、阻流二极管7、定时开关8。

2.具体措施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水泵的电流回路上设置有定时开关,定时开关定时闭合或断开。电源为12V交流电,电源上连接有震荡电路使电源输出正极电。水泵的电流回路上还设置有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集水槽固定在水泵上。降压电阻为滑动电阻器。第一电阻5阻值为1MΩ,降压电阻6阻值为10KΩ 第二电阻51为200Ω,第三电阻52为5KΩ。震荡电路21使电源输出正极电。

当雨控开关31接通时,第一三极管33、第二三极管34回路导通,第一三极管33、第二三极管34组成了一个放大电路,经过二级放大后,在第二三极管34的集电极产生较大电流,使经过降压电阻6的电流很大,降压电阻6能产生很大的压降,进而导致第三三极管35的基极输入电压很低,达不到导通电压或者达到导通电压但是导通后第三三极管35的集电极电流小,无法带动电磁继电器36正常吸合,导致水泵1断路。

因为有二级放大电路的存在,第一三极管33的基极可以输入较小的电压,因此,接入第一电阻5,使暴漏在外的雨控开关31没有大电流经过,非常安全。

当集水槽4放空时,第一三极管33、第二三极管34的基极均无电压输入,回路切断。降压电阻6处没有大电流经过,降压能力下降,导致第三三极管35的基极输入电压上升,第三三极管35的集电极电流成倍增加,电磁继电器36吸合,导致水泵1接通。

通过定时开关8控制水泵1在电磁继电器36吸合状态下定时灌溉。

3.结论

智能雨控灌溉设备由于采用的是半导体开关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集水槽中的电流和电压,使用更安全,而且半导体开关较机械开关更加持久耐用。具有能根据下雨情况智能控制灌溉、使用安全的优点。

【参考文献】

[1]谢兰清.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丁镇生.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胡斌,胡松.电子电路分析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张金.电子设计与制作100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灌溉设备范文第2篇

“三大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质检总局在全系统内部署开展了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和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三大战役”。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5年上半年,特种设备事故总体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含相关事故)96起,死亡94人,受伤106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3起、下降3.03%,死亡人数增加1人、上升1.08%,较大事故22起,同比减少2起,下降8.33%,一般事故74起,同比减少1起,下降1.33%,没有发生重、特大特种设备事故。

在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中,各地共排查15年以上老旧电梯8.2万台,督促使用和维护保养单位自查电梯236.9万台,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11.1万台。其中,隐患已整改的7.9万台,停用5 697台。另外,全国已有6个省(自治区)开通了电梯应急专用呼叫号码,平均救援时间可以控制在4.8 min以内,多个城市建成并运行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

通过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成立了质检总局压力管道安全技术中心,用以提供技术支撑。各地质监部门也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工作方案,大力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将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普查工作列为重点节能措施,纳入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

陈钢指出,近几年,我国特种设备事故呈下降趋势,当前基本处于平台阶段,在大安全生产领域也处于较好水平。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潜在风险,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探索电梯安全监管改革

湖北荆州“7・26”自动扶梯事故发生以来,引起了媒体、公众较大关注。陈钢表示,此次事故的事故等级虽然不高,但是却造成了非常大的社会影响,演变成了一起公共安全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危机感。

近年来,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特种设备的潜在风险越来越高。自2005年至今,全国电梯数量从60万台增长到360万台,压力容器从150多万台增长到320多万台,并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陈钢指出,在未来的5~10年间,电梯、压力容器等设备的老化问题将更加突出,安全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需要用创新思维,进一步推进监管工作改革。

电梯安全是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责任链条长,利益关系复杂。在电梯监管方面,各地以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为起点,建立了符合各地需求的方案,以解决“三无”和“老旧”电梯的维保问题。北京通过建立电梯维修基金“蓄水池”,有效缓解了维修基金提取过程长、速度慢的问题;重庆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较好地完成了部分老旧电梯的改造;广东推行责任保险,建立了赔偿救济机制。

另外,针对电梯安全责任链条长的情况,广东省推行了制造、安装、维保一体化机制。电梯安全监管涉及开发商、业主、制造单位、物业、维保等多责任主体,广东在使用环节上,推进首负责任制,以此来解决制造与使用割裂的问题。针对部分使用单位认为一体化机制会提高维保成本问题,陈钢表示,可以通过修改安全技术规范,建立按需维保制度。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电梯应该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陈钢认为,对于质量较好、维保状态较好的电梯可以延长维保时间,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我国人口密度大,电梯使用频率高、负荷大,很多电梯存在24 h运转的情况。因此,要根据我国国情,对比国外标准,从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保、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凝练出电梯安全技术基本要求,加快制订我国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目前,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已在11个城市开通,电梯物联网应用也已经在5个城市开展试点。质检总局将利用电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云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电梯事故、故障的原因分析,并将其与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结合起来,加强对电梯运行状况的监控,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制定顶层设计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层次的矛盾和突出问题日益凸显,“三个不适应”问题仍然存在,即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和监管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不适应、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检验力量与设备快速增长的客观需要不适应、特种设备监管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节能工作的需要不适应,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加快推进改革加以解决。因此,质检总局制定完成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以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有效有序推进改革。

顶层设计方案分别提出了2017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到2017年,主要是要完成当前较为迫切且具备条件开展的具体工作,包括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行政许可和检验改革、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等;到2020年,主要是提出了建立以多元共治为特征、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的战略目标。分别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改革创新监管模式、增强服务发展能力、深化检验工作改革、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方面,厘清了企业、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检验机构、社会力量的职责边界,提出了行政许可和检验工作等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

顶层设计方案将风险管理和分类监管的理念贯穿始终,根据特种设备的公共性,实施基于风险的分类监管。对于公共性较强的特种设备,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对于其他特种设备,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由政府制定统一的市场规则和设备安全技术基本要求,技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是以市场准入为主导,政府对企业、产品和技术机构进行监督。

行政许可改革主要是根据特种设备的风险和公共性等因素,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分类推进。对于生产环节,按照企业对产品质量负主责、政府作为多元共治一方,实施科学监管的原则,改变由政府主导的单一许可准入方式,逐步转为由政府保留必要的行政许可、检验机构实施监督检验的产品市场准入以及行业自律三种准入方式。对使用环节,明确使用登记为使用许可,分类改革现有的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

检验工作改革是按照检验性质、领域分类推进的,在顶层设计方案中改革了现有制造、安装的监督检验制度,调整了监督检验的范畴和收费政策。对定期检验的项目、周期等,依据风险程度进行重新划定。实施核准加授权的检验机构准入方式,即在经核准的检验机构中,由中央或属地监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检验机构能力、业绩、诚信等多方面因素,授权部分检验机构在本地开展检验业务,实施动态调整。

但是,鉴于特种设备涉及公共安全,在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未完全建立、社会法制意识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尚无法完全依靠企业自主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特种设备检验还不能实行完全的市场化,应该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及积极发挥市场在配置特种设备检验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有限、有序地放开检验市场。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技术检查机构是安全监察机构的技术支撑。因此,在优化监管体制方面,质检总局提出要探索建立安全监察、技术检查与行政执法相结合的安全监管制度,而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设立技术检查机构。在顶层设计方案中,将技术检查机构的职能定位为,主要从事使用许可(使用登记)相关的技术检查,包括设备登记前的技术检查和使用中的技术检查。此外,还从事鉴定评审、检验质量抽查、安全技术研究、事故调查分析等。技术检查机构的设立,可保持安全监察工作的完整性,切实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有效有序推进改革

陈钢强调,要充分认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监管职能不断扩大,设备数量快速增长,技术难度不断加大,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增加,改革是特种设备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质检总局制定完成的纲领性文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可指导各地有效有序推进改革。

灌溉设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油设备 信息系统 应用 改进完善

一、石油设备信息系统基本框架

(一)、管理模式及功能模块

A.油田设备技术数据库系统包含了设备全过程的信息数据,系统中设立25个功能类别、206个功能点。各功能模块较能满足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个性化要求。

B.管理层次细分

集团公司(部级)、地区公司(局级)、二级单位(处级)、三级单位(队、站)等四级网络模式。

C.25个功能模块

(二)、系统配置

①.电脑安装IE6.0或以上版本,内存2.0GB以上。

②.系统要求将电脑分辨率调整为1024*787,全屏显示。

③.将电脑控制面版中的Internet连接选择较低的安全模式和可信用站点,各确信认信息为启用。

④.设立区域网服务器和Internet连接端口,将设备服务器IP地点录入http://10.87.****.8**/**。

⑤.确认用户组级别、输入并确定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二、信息数据库的特色、特点

(一).基础数据管理特点:

涉及设备单机基本信息实时录入、实时查询、主要参数、历史档案。其核心为设备单机基本信息,1辆专用车辆为例,涉及了车辆自编号、车牌号、资产编码、机动代码、规格型号、能力、功率;制造与采购商名称、地理区域、原值(净值、拆旧值),设备属性、产权性质;管理级别、所属单位属性、报表统计、单机油耗、几何尺寸及重量、负荷值及辅助工具档案、技术参数、辅机信息、运转时率统计等50多项单机动、静态数据,另外其中有25项为必录信息,单机信息全面、名称规范,并能实现查询、实时修改。

为减少简化繁锁的数据录入,对同型号规格批量的新录设备可以采用复制方式录入,同批次设备信息数据录入完成后,再逐台进行修改出厂编号、车牌号、资产编码和自编号等唯一信息;对同批量的新增设备静态数据可以按Excel格式,制成范表、整体导入,反之亦然。

(二).报表自动生成

A.三级维护员录入设备动态信息后,经二级维护员初审,系统依据集团公司主要设备专业技术、主要设备经济技术指标格式和内容自动生成报表,实时上报。 二级维护员审核各三级用户单机设备运行数据,确认其真实性,自动汇总主要设备专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年度总体经济技术表,主要设备(A、B类)新度系数也按月、季、半年、年度和报部(自用)规定提取、自动统计,经本级单位设备主管领导审核后自动上传, 经此类推。

本人从事设备管理与设备技术工作多年,设备报表经经历了人工手写、四通小电脑机制、单机版电脑、初始网络系统、Internet网络系统。认为系统操作灵活、权限与职责界定清晰。

(三).管理

依据设备“五定”原则,结合设备更换油品周期的初始化设定,按 “中国石油—昆仑”牌油品标准型号和适用范围为基准,已将此备份到数据库中,用户在新建“五定”时,只需从油品下拉“菜单”中自主选择、确认既可,换油周期和加注量需依据设备维护说明书中的规定值、及时录入;在更新油品时,只需选中相对应的油品、确认既可、此子系很实用,遵守了集团公司品采购管理规定。

(四).设备变动处理

A.变动模块已设计了“设备报废申请”、“设备调剂申请”、“设备报废审批”等子功能模块,运用时,依据固有资产(设备)报废批件,在本模块中选中该设备,系统自动携带设备基本信息转移到报废窗口中,再录入报废原因和批准文号,选择上报,主管部门确认既可完成设备报废,对批量同型设备报废,其报废原因和批准文号可用“粘贴”重复使用。

B.设备调拨——转移

在基础数据模块中,在一、二级用户权限下,执行设备调拨公务通知,选择需移动—调拨的设备,选中被转入的单位,确认并保存,即完成设备移动,所转移设备的动、静数据一并全部转移。此系统非常明确设备管理部门权限,其操作也较简单和程序化。

C.特种设备信息模块是从设备基本信息库中,经筛选后自动携带而成,特种设备维护模块格式与国家质检总局现行检验报告范本中列的检验信息十分吻合,维护员只须根据检验报告中规定的基本信息录入、保存既可,也设有实时查询、检索功能。

三、信息系统后继亟待改进、完善方面

该信息系统已覆盖中石化集团旗下全部企业,在中石油、中海油旗下的大部分企业也得到了推广应用,经咨询数家单位一、二级用户和本油田三级维护人员,认为该系统具有主线清晰、流程序合理,操作灵活、便宜于修改和备份,外接端口适度,但在二、三级设备信息系统部分子统的部分模块存在着逻辑不清楚、部分子项功能富余和不实用的缺点。提出如下改进、完善建设意见:

1.“特种设备维护”模块名称与国家质检局法定名称不相符,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模块名称变更,变更为“特种设备检验”。原因是特种设备维护是指具有特种设备保养、修理和技改资质的组织对特种设备进行维保、修理、改造的作业行为。

2.在基本信息库的辅助信息模块设有“主要配件、易损品档案”两个子模块,在实行维护时,因设备配件均为有形物品,在2010年后物资器材采购必须经过中油ERP物资管理子系统,而对超期服役设备的零(部)件、部分农业畜牧机械配件等在ERP物资系统没有编码、无法升码,加之入网的供应商也因经济利润问题,不愿意投标。加之石油企业物资储备执行“零”或少量库存,为此模块实际上失去了使用价值,属富余功能,应对期进行删减、合并;另外在用途“菜单”未增设矿区——物业管理设备选项,应按实际增设“物业、市政、农业、畜牧业”等选项。

3.在设备运转记录模块中,经数年运行对窗口中需填报的“工作时间”、“本月收入”没有任何意义,应在系统中作“卸载”处理;“钻井进尺“窗口,对于采油(气)、钻探工程和矿区服务板式没有意义,也应作“忽略”处理。

4.在设备维护模块下,设立了“保养计划、保养实施、维修管理”三个平行子模块,因石油勘探开发与工程技术板块设备比较分散、特别是物探、钻探和井下作业更为分散,对(井队、工区)作业队(三级)级用户,大部分仍采用了季节性或间歇性进行动力机组全面保养、检修作业,在作业期间,只对设备故障等个性化问题进行排除或零星维修;对于石油化工、炼化企业成套生产线是按生产装置运行周期和承压装置检验规定、原则上结合生产“淡季”进行季节性检修、大中修或检验工作;对矿区服务事业的暖通、热机设备也是依据运行周期,在夏季进行全面检修、维修和检验作业。检修计划审批仍需采用书面计划方案,现场主要采用设备单机运转维修保养记录、设备综合修记录或对外维修合同等记录方式,加之在模块中的“保养计划”与“保养实施”程序与实际操作不衔接、流转不畅,审批困难、更不易操作维护。为此应对此三个模块进行改进,建议整合为一个新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块。

5.在评价分析模块中的“设备成新度”、应变更设备新度,它是恒量一个企业(单位)装备新旧程度的重要标志,特对是对于非安装设备居多的井下作业、运输业更为必要,对于只要能够定义为设备的固定资产,建议不仅要录入基本数据系统中,还要对全部设备单机增加自动统计原值、净值、拆旧值、并自动统计新度系数,也应将该子模块位置提前至“评价分析”的平行位置。此外应对备件消耗分析子模块进行“忽略”。

6.对系统中“决策中心”和“客户系统”模块,对二、三级用户,基本上没有进行维护建设,主要是在地区公司(一级)用户,才是企业法人,设备购置计划、重大技改计划等都是由企业法人机构决策,并以公务通知或专门文件形式下达;同时对外选聘设备

采购商、供应商也均是由法人构构的招投标、物资供应和企管部门共同完成,各二、三级单位只能执行或运作,为此应对其子模块进行“忽略”。

四、应用体会

信息系统经过5年的运行维护,不仅为油田设备管理创新、装备更新投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而且在资产拆旧与报废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数据接口、效果明显,但随着信息系统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维护经验不断积累,也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对策分析,来断改进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使之更加完善。

装备是企业资源,是科学技术之载体。随着企业管理不断推行精细化、程序化,企业研发和推行设备信息化自动化,一方面都需围绕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遵循精细化和数据维护上便捷、实用原则,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广大管理、专业人员较长时间地运行维护验证,才能从中总结出优势和不足之处,持续改进、完善,使用技(管)人员从被动变运行为变为主动应用,否则便是“空中楼阁”。

总之,设备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是现代设备管理的主流趋势,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更不能缠绕企业发展。这也是在今后展开设备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灌溉设备范文第4篇

    高与低、机电设备管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大力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煤矿中如果没有机电系统根本无法生产,也就无利润可谈。在这种形势下,探究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及策略具有实际意义。

    2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及策略

    2.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

    事实上,煤矿机电管理上除了做好安全管理之外,还必须要从设备上入手做好相应的管理。机电设备犹如人一样经常使用,必然需要采用相应的维修,这就需要花费一定的经济开销。从实际情况来看,机电设备管理也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问题。

    2.1.1 机电设备管理部门问题

    机电设备管理主要肩负着机电生产与机电管理,该部门大都将精力集中在机电生产上,片面的认为只有生产提起来了就可以提升采煤效率,而不重视机电设备管理。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操作工具又怎么提高采煤效率。加之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精简机电人员,一个维修人员管理多台设备,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得过来,这些都为机电设备管理埋下安全隐患。笔者曾经到过一个小煤矿发现升降机的电动机,一启动里面就卡拉卡拉的响,而负责管理人员说:“只要能够启动就用呗,反正矿上没出过事情。”这就是设备管理者的思想,埋下安全隐患。

    2.1.2 机电设备维修问题

    很多煤矿中所使用的设备还比较陈旧,而相应的安全设施也不按照相关规定去做。在维修的时候大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一些企业是找略懂人员摆弄摆弄,根本就没有真正找到设备问题根源。加之许多企业的维修人员自身素质就不高,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并不按照规定定期检查设备,导致机电设备完全是超负荷工作,为发生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笔者曾经到一个中型煤矿去过,就发现该煤矿上没有相应专业技术人员,根本就不重视机电设备管理,维修技术也十分落后。而且一台电机上面的灰尘足可以遮挡住散热网,影响到电机正常散热,这个电机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一连套设备正常运转。

    2.1.3 机电设备应筹资金缺乏

    很多煤矿自身资金不充足,加之相关人士也不重视机电设备,认为可用就行了。因此这次都造成了机电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备份器件数上,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根源就在于很多煤矿企业地址并不稳定,经常是在某一个地方开采完之后就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因此企业负责人就觉得投资购买设备没有必要,加之认为技术人员不就是开开机器,多简单的事儿,于是给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导致一些真正技术人员数量大幅下降,有时候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作。

    2.2 预防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策略

    机电设备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为煤矿开采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从机电设备管理现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2.1要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意识

    煤矿相关负责人必须要高度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并要多于机电设备维修操作人员多交流,多听一下专业人员对设备上的要求与建议,比较优良的意见要给予肯定与支持。企业要将技术、经济以及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对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要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学习维修、保养设备理论与实践知识。

    2.2.2改善机电设备管理方式

    现在很多煤矿生产中都缺乏相应专业人才,因此就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维护、使用以及修理人员技能与素质上培养,要改进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结合企业自身实况制定出新型机电设备维修方案。

    2.2.3构建质量监控和检修体系

    1)设计上要坚持采用标准化,进行全面的系统规范,设计的环节上不能够留下任何隐患;①购置设备的配件之时,要严格控制设备质量关,购买之时要从技术角度辨别真伪;②购置设备到货之时就要把好验收关,必要时还要拆机检查,测试好性能后才能下井应用。安装之时要依据  相关工序,实施阶段性的验收,验收不达标的设备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实施停产检修之前,要制定出细致、严格停产检修计划,对每一个项目都要编写出检修安全措施与作业规程,要经过安全、机电等各个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把关,安排各个项目部全程跟班,一些充电项目要由矿主管领导、副总等现场跟班,一直到试测成功才能验收、

    签字,确保每个项目检修的质量。同时还要构建检修质量责任制,确保每台设备检修质量,促进机电设备完好及安全运转,进而降低了机电事故发生率。

    3 结束语

    煤矿机电管理好坏直接关系着采煤生产的安全,投入是否符合匹配比例,关系着整个煤矿的发展。只有从煤矿机电管理现状入手,挖掘存在的各种安全管理问题及设备设备管理问题,并且结合煤矿实况做出相应策略,才能搞好机电管理工作,提高机电管理的水平,确保煤矿机电安全、高效、可靠的运行。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和维护工作,消除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从而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杜玫琰.浅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魅力中国,2011(13):25-27.

    [2]武建平.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山西焦煤科技,2009(6):97-99.

    [3] 陈伟崇.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浅析[J].陕西煤矿,2010(5):212-214.

灌溉设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设备管理;改进

科学的发展满足了企业生产建设的需要,也为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在机械工程设备的管理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将机械设备的配置、科学使用以及保养和维修做到最好,在发生设备的时候如何能在日常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降低设备的事故率,保障生产的高效进行,是当今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对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还存在的弊端以及如何改进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进行分析讨论。

1现代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弊端

1.1企业工程机械管理机构与制度的不健全

现如今很多企业对于企业工程机械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企业缺乏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制定的意识,现如今很多的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档案的建立上扔不完善,工程机械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的局面,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机构去进行控制,尤其是有些公司对于新设备的购入,入账时候存在很大的遗漏,这使得现如今管理工作比较被动,公司管理的责任主体尚不明确。

1.2追求短期利润没有合理投资

尽管现如今很多企业都能够积极地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管理部门的设置,然后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了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的流动量较大,设备专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在进行专业教育的时候,很多管理人员本着走形式的原则,因此对设备的管理概念与认识尚不清晰,管理和维修能力也有着较大的差距。现如今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企业宁可花费大量的金额去购买设备,却在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上的投资却十分的吝啬,不愿意在管理人员的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提升上花费过多,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企业虽然说拥有先进的设备,然而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这就是因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程度达不到要求,因此很难形成自动化,一体化的设备管理需求。

1.3使用与维护保养脱节

企业目前在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的意识不高,很多时候在追求生产的时候定制了一人一机的工作原则,然而,定点人员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得专业能力和意识不高,而且在机械进行定期维护的时候,维护人员也草草了事,在发生问题的时候,经常出现,维护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正因为操作人仅仅负责生产的使用对维护和保养上漠不关心,企业内部管理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得制度尚未明确。导致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其维修费用也不断的增加。在利润面前,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被其所蒙蔽,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对于长远发展的战略意识越来越淡薄,因为产值决定着利益,所以在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时候经常会出现,高负荷的使用低频率的维护保养,为了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有些时候在机械出现一些小问题的时候依旧让其高频工作,导致小问题最终发展成为难题,增加了企业的维修费用,往往在结束一次工程之后,设备通常都处于过度疲劳甚至满目疮痍的情况,企业在通过大量时间和花费的进行维修,这种情况使得维修费用直线上涨,固定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流失。

1.4维修意识淡薄

现如今很多企业在保养得实施控制上仍存在滞后性,很多时候设备的修护和保养管理往往在完成工程项目之后才开始进行,企业对设备的事情维护和保养工作上的缺乏导致了很多时候设备存在严重的老化和故障,以至于工期的拖延等状况的频繁发生。工程机械设备的浪费性维护保养也存在这很大的问题,有些外包维护和保养公司为了追求利益对一些不需要进行更换和仍有维修和保养价值的机件进行随意的报废,更换,有的时候甚至不考虑机械的整体性能,对机械设备随意的改换差补,为了能够完成维修任务,对设备的使用性能上考虑不当,使得很多时候的维护保养工作仅仅是形式上和表面上。

2机械设备管理改进方法

2.1在使用方面

因此,企业应当加强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的教育工作,使其充分的了解手中的机械设备,防止机械设备高频工作和过度使用,保障机械的使用正常,使用机械维持在平缓的负荷变动,也就是说,我们要采用均匀的操作方式,保障机械和装置能够平稳的进行,防止大起大落的工作。在针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上,我们应当注重最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了解和掌控,使得企业能够熟悉的掌握手中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原理,提高操作人员的保养,检查维护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失误导致的机械损坏。坚持一人一机,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可以适当配合奖惩制度,通过日常的考核工作提高操作人员对操作机械的认识和细致程度,同时调动操作人员对设备爱护的积极性,加强对操作人员责任心的培养。

2.2.在保养方面

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护是保障机械设备能力正常运转的基础,对工程机械的保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机械的,零件的磨损以及对因为日常工作所造成的材料老化问题,这些都是工程机械设备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零件的日常工作磨损是机械设备问题的主要因素,通常,机械零件磨损是导致机械设备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首要因素之一。所以说,对于机械零件的磨损问题,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保障机械设备的合理,并通过采用优质材料和现代化的制造工艺。根据日常的机械设备管理统计,很多机械故障是因为不良造成的。因为工程机械零件的精密度以及优质的效果能够保障工程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正常合理的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减少机械故障。一个是选择合适的剂,根据机械结构的不同种类和应用程序与普通剂类别,选择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要求,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油品牌。第二,检查油的数量和质量。及时补充不足,需要更改质量差。三是根据维护周期,设备技术条件、工作环境等因素,使义务维护计划,时间必须维护停机时间。

2.3维修方面

在机械的使用时候难免会发生各种突发的故障情况,在出现这些故障的时候,有的时候对机械设备的影响程度较低,有些比较严重,甚至威胁到了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有些时候还会造成很大的危险。根据调查显示,很多时候严重的故障通常是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故障引起的,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操作人员对设备的小故障的忽视,在出现小故障的时候,往往因为生产的要求,对小故障处理不及时,甚至不进行处理,因此在维修方面上,对于小故障我们要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能任由小故障发展成为大事故,要保障能够及时的对小故障进行处理。我们要通过事前维护与定期维护相结合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在使用设备之前对一些小故障进行处理,操作人员也要通过日常对设备的使用观察,及时总结和分析,机械损坏和故障的规律,通过日常工作的总结,定期定时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要坚持着定期检查,定期维护的原则,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来进行维护保养,这样就能够避免浪费和机械设备的损坏,为企业的生产需求提供基础保障。

3总结

不论多么先进的机械设备,再其投入使用之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工作中,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应该有所加强,通过科学使用,及时维护保养以及准确适时的维修,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的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保障机械设备能够更好的投入生产。

参考文献

[1]李爱平.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探析.中国鸣网.2012年03月.

[2]王涛.浅析工程项目中机械设备管理.百度文库.2011年10月.

[3]朱景昌.浅议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2010年11月.

[4]覃云清.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