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理学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多元化、立体式教学模式为主线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当今流行的辅助教学手段[7]。各院校药理课件内容、设计不一致,且有些药理课件是教材的翻版,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此,科学、合理地设计药理学教学课件,是提升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经反复论证,需制作药理学38个单元教学内容课件近2000张。课件设计、制作以多元化、立体式教学模式为中心,主要体现3个特点:①课件集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以增强课件的趣味性。②课件集案例、图表、习题为一体,使学生多听、多想、多记、多写、多说,增强课件的互动性。③课件的另一亮点在于增加了习题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尽量使学生当堂吸收各知识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课堂教学具有时限性,可以通过校级精品课程网站或建立QQ群搭建网络化教学平台,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一是将成熟的教学课件于校级精品课程网站或所建立的QQ群中,与学生共享,可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完全听懂的同学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二是及时更新课件内容,添加新的信息;三是开辟论坛平台,增加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方便学生学习、便于答疑、解惑;四是通过学生提问督促教师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开发药理学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
药理学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一本好的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有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我们通过学习国家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执业药师考试政策,查阅药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临床用药的新变化,结合药理学教学大纲,编写了《药理学教学与学习指导》一书,在我省及周边地区医药卫生院校发行。全书将近20万字,每一单元由三部分组成,即学习目标、基本理论、强化训练等,学习目标部分说明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基本理论部分重点介绍本单元所涉及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又利用图表横向、纵向整理了相关内容;强化训练部分以试题形式编写,有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拓展题和选择题,选择题部分涉及A1、A2、A3、B、X型题,与现在社会各级各类考试题型相一致。药理学教学与学习指导配套教材系统、全面整理了药理学的全部内容,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学习资料。
开发药理学实验指导配套教材
多次修订、完善现行药理学实验指导配套教材,建立不同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内容,融入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值得在同类医药院校中推广实施。全书整理实验33项,几乎涵盖了目前同类院校各个专业要求开展的全部实验,对实验知识的介绍更加全面,加入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不仅具有传统实验指导的优点,还针对学生实际问题,对每一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做了链接,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提示。由于理论知识点与实验设计相链接,为教师、学生真正提出问题,并查阅文献资料作进一步的实验设计提供依据。在现行药理实验基础上,逐步开展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8]。比如,在镇痛药实验中,我们创新了实验方法[9],采取热板仪法进行小鼠镇痛实验。另外,开展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与利尿药的作用等综合性实验,可将血压的升高或降低与尿液生成的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联系。针对现行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性实验。主要依据此模式开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学生撰写实验设计———小组讨论———教师总结———最后确定最佳实验设计方案。教师可提供的探究性实验题目为:①氯丙嗪与冬眠合剂抗缺氧作用的比较;②不同浓度的酒精对家兔血压、呼吸、心率的影响;③未知药物的降压作用;④在人工降温的情况下,氯丙嗪对家兔体温、血压、尿量的影响。总之,探究性实验要在实验设计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开展。
开发药理学教学案例库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课程体系改革 中医类院校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0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黔教高发【2010】242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4-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校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包括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和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两部分内容。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1]。通过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候选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为以后的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实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本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要突出中医药特色,结合近几年来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总结与分析了课程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1.课程任务
基于我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中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因此,本教研组确定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药物质量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或新药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我校于2008年才在本科生中开设该门课程,由于学时较少,由开设之处的54学时变成36学时,而且受总学时数的制约,尚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因此,本教研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初步编写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物药荆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实验讲义。
2.1调整理论课内容
专业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四年制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将生物药剂学中影响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因素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重点讲述;药物动力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隔室模型、临床给药方案设计及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重点讲述单室模型中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将其他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或简单介绍,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生物药剂学部分与药剂学、新药研制与进展课程紧密衔接,简化重复部分,重点讲解制剂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优化的原则,并引用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研究的最新报道,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某些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辅料选用、作用机理认识更加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开放性实验增设实验教学,并用科研成果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实验课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许多大中专院校已开设,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受总学时数的制约,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对是否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已在2007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问卷调查,82%的学生认为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很有必要。因此,本教研组将符合教学规律的本校教师的一些比较适合的科研成果,列入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开放性实验中去,在2010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了探索,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形式,初步建立并探索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开设了芍药甘草汤灌胃后小鼠体内芍药苷的血药浓度测定实验,三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测定实验等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开放性实验。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填鸭式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设置悬念等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多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的去思考,同时在某些章节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在老师引导下开展讨论,这些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1加强相关课程内容间的联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多学科的集合体,知识面较广,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荆学以及数学等部分教学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的内容“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时,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解剖生理学与药理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中药药剂学中软膏剂与栓剂的知识,讲解“非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皮肤给药”与“直肠给药”的教学内容。
3.2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观代化教学手段
生物药剂学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以讲解为主,学生感觉难度较大,难以理解。为此,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如在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时,适当引入药理学中所学具体药物的体内过程与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如在讲解体外溶出度研究时,引入研究实例三中盐酸小檗碱体外溶出度研究等。同时下载一些相关的具有中药特色的硕博论文,把所讲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老师口授以及黑板、粉笔和挂图、幻灯等,难以使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真实、立体、直观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行为。而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动画模拟现实的能力,使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真实的实验过程等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原理的实质,从而使生物药剂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改革考核方式
摒弃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历次作业、分章小测试、课题表现等纳入最终成绩评定,确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认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改革后比较适合中医类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教学,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如未开设实验课程,仅靠开放性实验难以满足本门课程更深入的学习,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建立成熟的实验教学,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同时推动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立场?成尚荣先生认为:“教育立场应该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
当下,课堂教学“学生立场”存在缺失现象,对“学生立场”的理解、判断、实施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学目标制定具有极大的单向性,剥夺了学生理解文本的权利。第二,教学过程具有单向性,教师的“权威感”“角色感”过强,师生难以产生近距离的“效应感”。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笼统性,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四,教师的评价存在主观性、单一性、功利性,未能顾及学生实际。第五,教师缺乏对所有学生内在需要的了解,对“学生立场”的判断产生偏差。第六,教师对“学生立场”的实施存在偏差:有些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的过程和目的缺乏理性思考;有的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仅流于形式,忽视了合作形式是否与教学内容相符;有的教师安排过多的活动,看到的是热热闹闹的场面,但教师一味跟着学生走,结果是活而无效、动而无序。导致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学生立场”的缺失。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思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情感体验、个性差异为立足点,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商谈,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学生对学习的疑惑、感兴趣的问题、理解困难的地方,都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二、让化学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立场”的对策分析
(一)建构基于“学生立场”的课堂教学模式
1.关注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幸福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快乐上课,既是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体验幸福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学习的信心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这一切我们必须关注。
2.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余文森先生说:“关注知识的情境性是揭示知识本质的一个新视角。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逐步发展的过程,知识本身就是以情境为认识起点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时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思维向往,从而使思维得以发展。
在2011年江苏南通市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我执教的《 元素 》获一等奖。上课伊始,笔者创设情境:“时尚元素、中国元素是现代生活中的高频词汇,时尚元素彰显时代之美,中国元素蕴含时代特色。生活中的元素与化学上的元素含义相同吗?”这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并体会到生活中的元素与化学上的元素是有区别的。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元素说”的发展史,学习元素的概念,并提问:“如皋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土壤中微量元素如锌、硒等的含量及其组合正好适合人体,你认为这两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可能相同吗?理由是什么?”这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了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随后追问:“目前,我们已知的化学物质有3000多万种,而已发现的元素种类只有110多种。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提出猜想,并用你熟悉的案例进行类比。”借助熟悉的情境,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元素和物质种类的关系。
3.制定弹性教学方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要求教师制定课程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可能发展区”之间的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为教学过程的“意外之美”创设条件。
例如,在学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课时,教师问:“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两种情况: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为物理变化,火药爆炸为化学变化。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说:“还有一种情况,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面对这个“非预设性生成问题”,教师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回答,再向其他学生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仅是物质变化的最简单的两种形式,自然界还存在更为复杂的变化;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进行研究的。通过这个机会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知识面。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新课程化学教学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科学,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开展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例如,在学习“氧化钙”这个教学片段时,我设计的问题是:“在一些食品的包装袋内,常用生石灰来做干燥剂,说明生石灰有什么化学性质呢?”然后追问“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白色颗粒粘在一起,这又是什么原因?”“有些食品使用铁粉做干燥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与生石灰相比,用铁粉做干燥剂有何优点?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为什么不能做食品干燥剂呢?”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干燥剂的认识。
5.重视学法指导,注重习惯养成
新课程观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在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在探究中学习,学生学习方式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学生方法和习惯个性特点鲜明。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从听课、表达、活动、作业、思考、解题等方面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关注三维目标,促成目标达成
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教学目标,既要关注问题的解决,又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传统教学目标的叙述往往站在“教师立场”,阐述教师应该做什么。站在“学生立场”的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能力能否真正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表述能否更明确,能否使学生的学习少走弯路。
(二)建构基于“学生立场”的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评价学生。”课堂评价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评价的方式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评价语言的生本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项智能,多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色。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可千人一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真诚、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
2.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① 引导学生学会自评。学生自评有利于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改进自我,运用自评还可减少对学生的伤害。② 引导学生互评。要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从同伴的优点中发现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我们在对评价形式进行创新的时候,不要忘了一些很好的传统评价方式,如点头、微笑、眼神、口头与书面结合、当众与个别结合等。
3.注重评价标准的发展性
课堂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的引领作用应建立在质性评价上。
关键词生物制药;药理学;课程思政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是对课程思政的科学概括和集中阐述。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新工科”专业课教学中,能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热爱度,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工科”专业课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2-3]。
课题组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在常熟理工学院工科生物制药专业必修课药理学课程中,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期望为“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药理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药理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药理学主要内容具有多学科基础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特点,核心任务是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对医药文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责任感,以及“是药三分毒”的药物使用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4]。
2药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和有机融入
课题组在查阅文献、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整理思想政治教育点,确定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旨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2.1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中,结合药物的发展历程将科学家的故事导入课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科学自信。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药物文献之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做出突出贡献等。用这些案例激励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着力提升科研原创能力,未来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
2.2社会责任
以“辛伐他汀与伊曲酮康唑合用导致横纹肌溶解致人死亡”“抗生素滥用滋生超级细菌”等案例,激励学生增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社会责任感,只有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和学科前沿,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实践中尽可能地减少药物对患者的伤害。
2.3法制观念
结合“”史料和关于的宣传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明白吗啡等特殊药品具有双重性,正确合理使用能解除患者的疼痛,但如果管理或使用不当,药品将变为。结合现代药品、的发展态势,呼吁广大学生提高对的警惕性,洁身自爱,远离。
2.4科学素养
以弗莱明发现革命性药物青霉素的例子,教育学生任何重大发现都是必然的偶然,这种偶然只留给有心人,唯有努力付出,才会有回报。用英国药学家亨奇和肯德尔发现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创新,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探索的精神。
2.5团队合作
以抗幽门螺杆菌药三联法或四联法使用杀灭幽门螺杆菌、头孢羟氨苄与藿香正气水合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瑞格列奈与克拉霉素联用导致低血糖等例子,引导学生提升大局意识,培育协同作用、团队合作精神,尽量做到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
2.6关爱生命
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实验动物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应当对其有着敬畏的态度和感恩之心,善待动物,不虐待动物。将平等、尊重、关爱的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敬畏生命、学会感恩。
3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具体措施
3.1提升课程组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课题组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教学经验,但思政教学理念的积累不够,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内容引入的过渡显得生硬晦涩。课题组教师要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开阔视野,转变思想,强化“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理念和意识;积极争取教改项目来支撑课程思政教育,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水平,使药理学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2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
课题组在进行教学大纲设计时,对照专业培养计划的相关毕业要求,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挖掘梳理教学内容中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有重点地精选一些教学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素材分析,合理整合课程理论和相关教育主题,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成效最大化。
3.3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创新授课形式,利用云班课、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课前,教师融合思政元素的热点案例视频、外延知识链接等教学资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形象,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素材,加深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理解。课中,教师通过头脑风暴、轻直播/讨论、课堂表现等活动环节,在专业内容的背景交流中,结合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思政教育的导入,教学互动更便捷、更灵活。课后,通过习题、考核和调查问卷,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更直观,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4药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
课题组对生物制药专业2018级本科生进行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网络问卷调查,92的学生认为药理学课程思政线上资源比较好,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药理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使他们收获甚多。将课程思政引入药理学课程,达到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丰富了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了良好的学习风貌,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且推动了一部分同学的课外延伸学习。
5结语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这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素质的良好教学形式,是新形势下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过程的重要途径。课题组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还未完全成熟,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将进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并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杰,邹洪涛.新工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J].教育教学论坛,2019(8):60-62.
[3]李凤.给课程树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43-46.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青春谱写科学监管理念新篇章》。
首先,我想和大家共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之中有什么东西是与我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常用不懈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食品和药品。但我们再深入的思考一下,这看似简单而又粗浅的问题,对于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来说却蕴涵着天大的责任和使命。当我迈进食品药品监管这支队伍的时候,我就深刻的认识到,我肩负的是党和祖国赋予我的更加光荣,更加神圣的使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作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盛况空前的历史性大会战,那么我们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就是这场大会战中的生力军和冲锋队。我们这支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队伍,在经历了阵痛迷惘之后,站在了前进的十字路口,该往那里走,该怎么走,这是决定我们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这场大会战中能否打得赢、不变质的战略决策。国家局审时度势,英明果断的提出了“树立并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指导思想,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出路,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监管、怎样监管”这个大问题。那么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将这一思想理念转化成我们的工作的动力,转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我认为:
要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就必须在“学”字上下功夫。
同志曾经说过:情况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古语也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个人认为国家局提出的科学监管理念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验,科学监管理念本质上就是一个“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可持续的、统筹兼顾”的监管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以人为本,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工作就是要尽一切努力,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学习,认真学习,提高本领,锤炼素质,以适应近年来不断发展变化的食品药品监管任务。我觉得,要把我们锤炼成一名“综合型、全素质”的监管者,首先要把自身的业务学精、用活、做通,具备一种“钉子”精神,一要钻、二要细、三要牢靠。同时还要学习掌握食品药品监管所涵盖的其他知识能力,既要能写会说,又要懂法会办案;既要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又要具备协调办事能力。我们就是要真正做到在组织需要的时候,在关键时刻叫得响、拉得出、打得赢,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要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就必须在“创”字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