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带刺的玫瑰

带刺的玫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带刺的玫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带刺的玫瑰范文第1篇

轻信经销商,20万元人间蒸发

2003年9月27日,陆先生与银行、汽车经销商签订了《汽车消费贷款借款合同》,由银行向陆先生发放个人贷款用于从汽车经销商处购买轿车,贷款金额为25万元,期限为5年,按月结息。

合同签订后,银行即向汽车经销商的账户上发放了25万元贷款。此后,在按期偿还了5万元贷款后,陆先生觉得每月还款太麻烦,就想将剩余的20万元一次还清。陆先生又找到了这家汽车经销商,汽车经销商让陆先生把剩余的20万元给他们,并承诺可以代为向银行还清贷款。2004年8月16日,陆先生将20万元打入汽车经销商的账户后就以为相安无事了,哪知汽车经销商并未将钱还给银行,而是私自截留了这20万元后便从人间“蒸发”了。

2005年6月21日,银行方面显示陆先生多次逾期还款,尚欠借款本金20万元及相应利息,于是将陆先生和经销商一并告上了法院,要求陆先生偿还剩余20万元的贷款及相应的利息、罚息,并由汽车经销商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如今,汽车经销商已是人去楼空,法院通过公告向其送达了书,直到开庭审理时,汽车经销商始终没有露面。

法院认为,银行与陆先生、汽车经销商签订的借款合同系依法成立,应为有效合同。各方当事人均应依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在银行按时履行发放贷款义务后,陆先生未按《汽车消费贷款借款合同》的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据此,判决由陆先生返还银行剩余借款20万元并支付相应的利息、罚息,汽车经销商对陆先生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此时,陆先生后悔也晚了。

该案中,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银行是债权人,陆先生是债务人,还款途径是陆先生直接将钱还给银行,未经银行书面同意,将钱还给银行之外的任何人都不属于正常还款。

陆先生自行变更上述还款途径,将款项还给汽车经销商,并未事先征得银行同意,因此在汽车经销商未将陆先生所付款项及时给付银行的情况下,属于陆先生未按约定还款,仍应由陆先生向银行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陆先生向银行偿还所有贷款后,只能另案汽车经销商,要求汽车经销商返还20万元借款。

出借身份证,替朋友还债

2003年3月,林小姐的一个朋友想贷款买车上北京号牌,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便向林小姐借身份证。朋友对林小姐承诺贷款由自己还,林小姐想都没想就把身份证借给了朋友,并以自己的名义同银行签订了汽车贷款合同,向汽车贸易公司购买了一辆本田雅阁轿车。此后,这辆本田雅阁轿车一直由林小姐的朋友使用,可是这个朋友没有还清银行贷款便销声匿迹了。

2004年12月12日,林小姐驾驶着自己的POLO车外出办事时被汽车贸易公司的人员发现。他们将林小姐带至公司内,以林小姐拖欠贷款,而贷款已由公司向银行垫付为由,将林小姐的POLO车强行扣留。为此,林小姐将汽车贸易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公民的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扣押、冻结、没收。POLO汽车是林小姐合法所有的财产,他人无权处分该车,汽车贸易公司以林小姐拖欠贷款为由滞留该车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侵犯了原告的合法财产权益,应当立即返还车辆。据此,判决汽车贸易公司返还林小姐POLO汽车,并赔偿林小姐车辆修理费、车内物品丢失、养路费、交通费、在被告占有期间违章而产生的罚款等共计41622.2元。

此案主审法官指出,汽车贸易公司可以通过诉讼等合法途径向林小姐追偿贷款。同时法官还提醒林小姐,她不应将自己的身份证随意借给朋友并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借款,否则在朋友没有偿还借款的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债务人是林小姐而不是她的朋友,若发生纠纷,只能由林小姐自行承担还款责任。

经销商消失,抵押解除找谁去

2004年1月21日,程先生向银行贷款26400元购买了一辆松花江中意汽车,车辆的销售商某汽车贸易公司向银行提供了担保。后程先生与汽车贸易公司又签订了一份抵押合同,将该车抵押给汽车贸易公司,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2006年12月21日,程先生将所贷款项全部还清,当他想找汽车贸易公司解除抵押时,却发现汽车贸易公司已人去楼空了,后程先生几经周折才知道,汽车贸易公司已被工商部门吊销了营业执照。但是,依照《机动车登记规定》第24条的规定:“办理机动车注销抵押登记的,必须由机动车所有人(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共同申请。”但在这种情况下,程先生无法与汽车经销商共同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抵押登记。无奈程先生诉至法院,请法院依法判决解除担保,撤销抵押。

带刺的玫瑰范文第2篇

玫瑰,是情侣间互达爱意的象征。那深红的色彩是如此奔放、活泼。

我一向是喜欢玫瑰的。我爱那鲜红欲滴的色彩,含苞待放的花苞,更热衷于它满身的刺儿。那刺儿尽管看起来很渺小,但你稍不留意,便会受伤。它细小的刺是它自身防御的武器。

记得那年夏季,父亲从昆明回来,带回来两大箱花,为数最多的仍是玫瑰。我这才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姹紫嫣红:粉色,米色,白色,红色,无数的玫瑰随意插放。那夺目的玫瑰中,我瞧见了一朵花瓣略发黄的红色玫瑰。妈妈见它碍眼,伸手准备将它扔掉。就在她手刚刚触及那朵玫瑰时,一瞬间,妈妈将手缩了回来,细细一看,手指间已经渗出了一滴小血珠。我小心翼翼地捏住刺最稀少的部位,却觉得手被刺扎得很疼。我低下头仔细地看那玫瑰,花瓣已枯黄了不少,摇摇欲坠,叶子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气,可唯独那满身的刺,依然倔强地长在枝上。我忽然不忍心将它扔掉,于是找来花瓶,把它浸在水中。可到了第二天,玫瑰彻底枯萎了。

刹那间,我忽然明白,花和人一样有生命,生命一样会完结。可玫瑰尽管生命结束,但它毕竟曾告诉我,花美在精神,花的精神是在生命最后一刻保护自己,而精神是要我们用心去读的。

带刺的玫瑰范文第3篇

李月霞:这扇门开关都不容易课间,一个高个子男生来到办公室,在门口和徐老师低声说了些什么。他离开后,徐老师走进来,笑着说:“这个男生问我,刚才那节课到底讲了什么,他一点也不明白!”

我很诧异。徐老师说:“这可是我班上历史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次月考91分呢。”

从窗子望出去,那个略显单薄的身影正消失在走廊的尽头。我转身对他说:“我感觉自己在‘祸害人间’!”

六天前:要交作业了

今天终于找到了组织——“微课研修班”QQ群。

上学期末,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微课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得知,课程都安排在周末,专家将面授高招。高三这个时段很多事情,我能去听课的机会也就很少。在QQ群看到同学们议论交作业的事情,这才跟上节奏。对呀,要交作业了。

其实两年前,我就知道“微课”一词,并看过一些微课,甚至还与人讨论过它的价值及应用前景。不过,我终究没有付诸实践。现在,为了研修班的结业证书,我需要提交三个微课,并用于课堂教学。

五天前:我的团队

我对汪晓东说,我要做三个微课。这是作业,组织要求的。他问我:“要不先在你任教的四个班中做一个实验研究?”

这个提议我很感兴趣,因为感觉这不是难事,而且做好一个微课后,在两个班上放一下,这样上课多省事啊,我对可以偷懒又高效的事情向来是不拒绝的。

这个学期,刚好历史学硕士研究生亮亮在高二跟岗实习。我又试着询问高二备课组的徐老师,他表示愿意参加实验,我们的团队就组建起来了。

根据实验计划,我现在需要去找电脑机房。学校有三处电脑机房可以上课:一是离教室稍远的两个信息技术科组专用机房;二是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三是离教室最近的语音室。我先咨询信息技术科组的蔡老师,他说,那两个教室都排了课。

四天前:热身运动

偷得浮生半日闲。上午无课,我在研修班上传的作品中翻来翻去,惊讶于他们制作技巧的高超。这些有难度的画面是信息技术老师所为,还是找到了好使的软件呢?几年前,我用过“屏幕录像专家”,对于我这个技术盲来说,越简单越好,它正符合我的要求。

在百度的帮助下,我还锁定了几个软件,陆续在电脑上安装上了“格式工厂”“视频转换”“视频合并”等软件。剪辑视频,学习各种技巧,然后心满意足地欣赏着自己在各种工具的帮助下获得的成功。我打算用上课时用过的PPT,使用“屏幕录像专家”,录制两个微课:《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背景》。

汪晓东问:“电脑机房安排好了吗?”我说:“信息技术课室无望,学生电子阅览室有30台电脑显示器坏了,只有语音室可以借用,但据说有几十台学生机接收不到教师机发出的文件。”

三天前:魔镜,魔镜,最好的微课在哪里

关上门窗,深夜时分,万籁俱寂。第一个微课《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录制下来,用时11分23秒!会不会时间太长?

录第二次,说错话了,再一次,忘记词了……第六次,正在准备完美收官时,楼下疾驰而过一辆汽车,让即将到来的成功化为乌有,我瞬间崩溃。

关上电脑,对着漆黑的屏幕,脑袋里翻滚着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翻滚着不断按下的F2录制健,忽然想到培训班讲台上的那些微课专家们,他们的各种理论像电影画面般快进。假如让他们来制作一节微课,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体会呢?

可能是我想多了。

两天前:“产前”的阵痛

中午,我宣称:“一定要做微课,而且不止这三节,要把高中历史的内容全部做成微课。”

但在早上上班之前,我还对汪晓东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很多老师不愿意自己制作微课,太麻烦了!微课不是对着PPT讲就行了,而是要在设计、录制、语言表达、选材等方面下很多功夫,最后才磨出来的。哪里有拿支粉笔或做个PPT去上课方便啊!我不想再做了,这个东西很烦!”

对于我的风云变幻,汪晓东表现淡定。他说:“你受了什么刺激?”

的确,上午办公室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思维交锋——对专业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对教法、学法也是意见不一。这场探讨在备课组内最终没有达成共识,出现了路径分歧。

我对汪晓东说:“你是对的,若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去实现专业发展,其过程是漫长的。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是教学设计:由各方面专业人士组建的团队,为短时期或者根本无法提升学习能力的教师提供一个合格的课堂教学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从哪里来?也许,各路优秀的专业人士组建的团队,集结集体智慧,历经反复试错,最终形成的微课就是优质的产品?

下午,在办公室见到亮亮。她问:“李老师,微课做出来了吗?”

“生产中,待产。”

“李老师,快点生啊,来不及了!”

一天前:任何一个微课制成品都是“优秀”的“任何一个微课制成品都是‘优秀’的,只要能做出来。”我说。

“又受刺激了?”汪晓东问。

“此优秀并非质的界定。自己操作下来,感觉每一个作品都是作者付出心血和智慧的结果,实属不易啊。”我敲击键盘,望向他,“专家非鱼,焉知鱼之难?”

今天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精简PPT,缩减时间;二是写一个脚本,便于明确“台词”。

上课用的PPT,材料很多,每个环节并未经过精细的思考,语言表述随意性很强,问题的过渡、幻灯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那么考究,用时多少老师是可以自我掌控的。这些“模糊”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11分钟的自说自问。

虽然自己之前也知道“在微课中,设计是核心”,但若没有亲身经历实践,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剔除了繁杂,抓住主干知识,简化问题,直指核心,注意问题的过渡和逻辑之后,我的体会愈加深刻。现在,打印出来的脚本,字字珠玑。再录,“朗诵体”出来了,对着电脑,如何失去了平常的自己呢?

再一次录制微课。这一次,8分31秒。

实验日

有学生睡着了

10月22日,下午2点20分,高二(5)班,徐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微课。我们的实验正式开始。

有学生睡着了,亮亮发现。徐老师在播放的过程中,走过来问我:“播放之后怎么办?还要做什么呢。”按照计划,我们的程序是:课前预习产生疑问微课学习解疑疑问并未消除老师解疑学生做测试题检验学习成果。

我们三个在教室门口紧张部署,有看得走神的学生揭开了靠近走廊的窗帘,观察我们。微课终于播放完毕,徐老师问:“有看不懂的地方吗?”茫然的学生居多,“音箱的声音太小,听不清楚”“不知道视频在说什么”,零零星星地有学生反馈。徐老师于是把内容重新讲解了一次。

傍晚,亮亮打来电话:“李老师,我们的实验又失败了!”她告诉我,因为六班的音箱出了问题,微课无法播放,改为常规上课。

你真来劲

10月23日一早起来,我重录了一次微课,这次时间是5分44秒。我让汪晓东看,他说,算是及格。但是在我心中,我的这个“孩子”眉清目秀、气质出众,怎能只是及格呢?

上午,徐老师带班级来到电脑机房,我们要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内翻转。很不幸的是,通过教师机发送至学生机的微课,有22台电脑是播放不出来的。学生已经陆续来了,宣称没有带耳机来的学生有一半以上。

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电脑室的专管老师,我把隔壁办公室的邹老师请来,他帮忙将微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让学生进入服务器去看微课。很快,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翻阅服务器里的众多资料。局面很难控制,只有带了耳机来的少部分学生在学习,整节课算是报废了。

下午还有两个班,为了避免再一次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不能收到微课的学生机,我们打算用U盘一个个地复制粘贴。考虑到工程量“浩大”,我们放弃休息,去学校饭堂解决午餐,然后迅速回到机房“奋斗”。

在饭堂遇见崔老师,听完我的“曲折”过程,她说:“你真来劲!你是上公开课吗?”我说:“只是做个微课实验。”她说:“这些事情做起来太麻烦,没有学校的行政支持,没人愿意折腾。”

回到语音室已是中午一点。我们将微课一个个复制到那些“不听话”的电脑上,直到所有的机器都可以播放。

这扇门开关都不容易

下午3点,八班学生来到语音室。由于科代表再三叮嘱,学生几乎都带了耳机来。亮亮建议我先给学生进行微课学习上的指引,如带着问题去看微课。她提醒我的时候,学生已经都戴上耳机开始学习了,我决定不打扰他们。

15分钟后,他们很安静地看完了微课。“看懂了吗?有无解决课前预习时产生的疑难问题?”回答出乎意料,他们大多数说课前没有预习。“那现在呢,看完微课之后,有没有问题产生?”按照我预想,他们看完之后,微课可以解决他们预习课文时不懂的难点,然后又有新的思维方向和存疑。但是,显然他们并没有朝我设计的方向走。在我提问之下,全场一片死寂,这些平时上课很活跃的孩子,像被施了魔法,一言不发。

接下的九班,由亮亮老师上课。几个学生表示,看了微课也不明白,问哪里不明白,说不出来。亮亮老师于是把部分内容再讲了一次,学生有些沉默。亮亮老师问:“都明白了吗?”没有回应之下,亮亮老师说:“请大家拿出练习册,做1-6选择题,检测一下学习的成果。”

我站起来,发现有学生打开了纸牌游戏。我在她身后问:“带练习册了吗?”她摸出练习册,问我是哪一课。看来,神游已经很久了。

下午5点,课程结束,王同学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并不像其他学生一样急切地出去放风。我忙着收拾东西关电脑。她看着我,反复翻书本。“老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觉得这样不好,没有互动,无聊,我都没有学到什么。”我抬起头来,教室厚重的遮光窗帘全部都拉上了,亮亮老师正在逐次关灯,一盏一盏灯灭,室内暗黑。

“以后你都这样上课吗?”

“只是尝试一下,不会总是这样的!”

王同学欢快地笑了,“那好!我还是喜欢老师您正常上课。”

“砰”地一声,亮亮老师用力地把教室后门关上。黑暗中,她说:“李老师,这扇门开关都不容易啊!”

汪晓东:微课的“汉赋体”

两年前,我就开始“忽悠”李月霞做微课,但她只试做过一节就放弃了。今年她在高二任教,比她在高三时空余时间多了一些,加上又被指派参加市里组织的微课培训,要提交作业,所以终于肯做几节微课并在课堂中试用。

我帮她策划了微课教学实验的安排以及效果检测和分析反思的框架。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基本的实验框架:三位教师(她自己以及另两位教师)、七个班,三种应用方式——不用微课、课上放微课和机房翻转课堂,主题选定当周教学内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首先得解决资源的问题。为此,她用了几天来设计PPT和录制微课。显然,资深教师遇到了新问题——她大大低估了微课制作的难度。几易其稿,总算在上课前一刻完成了两节微课并传给同事。她说:“以前我看别人的微课,总觉得很烂。现在才知道,能做成那样也是不容易的。”

第一天的实验没有得到激动人心的结果。她告诉我:“今天课堂播放的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都开小差了。”“那你还继续试吗?”我问。“试,不过我在考虑要不要重录一遍。”尽管我建议她不必重做微课,但第二天一早,她还是重录了一个。

第二天效果依然不好。虽然经过上午失败的教训和中午的努力,下午上课的两个班基本解决了学生无法观看微课的问题,但课堂观察到的现象依然表明,学生并没有被微课吸引,也未能按预设的进程开展学习。

第三天我出差了。晚上我在宾馆收到她发来的课后测试的结果统计以及对学生调查的结果。不出意料,表现不佳。

“学生对我做的微课不感兴趣。觉得声音小、语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画面单调,没有变化,知识讲解少。”她说,“可是,我选取的都是主干知识,抓住核心问题去分析了,我自己觉得挺好的,对思维的锻炼也很有帮助。”她有些困惑。

她向来在自己的课堂上都是自信满满的。这一场滑铁卢,我以为她会说暂停和告别微课之类的话。这次,在我预料之外,她说:“下周让亮亮老师做一个微课,我们再实验一次!”

我建议她写写这次实验的经过。她说:“不如,我们来个多重叙事吧。”她把历史研究的视角搬到了微课实验观察中。我们于是商讨要写一组文章,包括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各角色分别从自己的视角去叙述。

中午,李月霞拿回学生写的文章笑逐颜开地说:“我的课代表了当今教育的方向,正在朝着未来大步前进!”五位学生的文章,竟然有四位在大唱赞歌,只有一位稍微写了几句建议,但这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我们做的调查完全不符。

“有必要访谈一下学生”我说。“好,晚自习我找他们谈谈!”李月霞很是积极。晚上回来之后,她和我描述了谈话的过程——

我把五位给我写稿子的孩子叫出来,最后出来的同学笑嘻嘻地说:“老师,是不是我写的文章很棒啊!”我说:“是的,文章结构合理,语言表述流畅。”受到了表扬,小伙伴们都很高兴!我问他们,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是怎么分析汉赋没有被选进中学语文教材,而且喜欢它的人又那么少的原因吗?他们说知道,文学价值不高!为什么不高?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我:“文采华丽,大量采用排比句式,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你们给我的文章和汉赋差不多,老师那节课真的有那么好吗?还认定我代表了中国教育的方向!”他们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说:“老师觉得那节课有很多问题呢,看到有的学生都无聊得睡觉了,还有玩扫雷游戏的,看英语听力材料的,我有挫败感。”

听我这么“表白”,他们似乎放下了“枷锁”,开始控诉这节课的“罪恶”了。

我说:“好,刚才就讲得很好,把它写下来,老师要的是最真实的感受。”

学生:扫雷游戏及其他

润娟

一开始,看得很入迷,也感觉很新颖。过了几个页面后,发现老师已经讲完了。“啊,这就讲完了?”内心很奇怪,怎么平常老师用40分钟讲完一节课,现在用十几分钟就讲完了。然后我重放了一遍,这一次我睁大眼睛,更仔细听,但是一会儿又播完了!再放一次,我不时用鼠标按停,做笔记,一边听一边飞快记录。因为经过多次重播,没有先前的那种激动,我看了看旁边的同学,震惊了——有的在玩扫雷,有的在玩蜘蛛牌,有一个同学竟然还在睡觉。老师说拿出练习册做题,6道选择题我错了3道!

嘉雯

点开第一个视频,是讲希腊的地理位置。一开始有点不知所云,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看的过程中,我把视频上的要点都写在本子上。不过,我写了也不懂,又不能问老师,就先记着以后慢慢看。两个视频很快看完了,之后要干什么呢?无聊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看到周围有同学点开了电脑上的英语口语听力,我也禁不住诱惑,玩了一下扫雷游戏。

晓蕾

在平常的课堂上,老师和我们会有很多互动,会用不同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思考。不懂的时候,老师会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及时帮助我们解答疑惑。但是这次的微课,我只是麻木地抄笔记或者呆呆地听老师在电脑里的声音。

逸轩

视频的内容似乎很丰富,精美的图片吸引了我,我突然萌生了无与伦比的学习兴趣。打开视频,一秒、两秒、三秒……我大失所望,这根本就和平时上课没有什么区别嘛!我带着困意,还是坚持把两个视频看完了,但是似乎效率不高,我只能记住少部分内容和一些

关键词 。可能是视频声音太平淡,吸引不了我的兴趣吧!我想,如果它像我们平时玩的一些电子小说那样,到了某个情节,还可以让我们选择接下来发生的内容该多好,或者弄得像个剧集一样,再传上网让我们平时阅览,用略带幽默的形式就更不错了。

嘉豪

刚听说历史课在电脑室上,我第一反应是可以玩电脑。上课后发现无法上网,就开始看视频了,我才发现五分钟是如此漫长。一个短短的视频使我的态度发生了如下转变:饶有兴趣——兴趣——无语——无奈——不耐烦。老师像机器人一样在喃喃细语,而且语速实在慢,语调平淡,所以在我看来就像是和尚在念经。等我看完第一个视频之后,四处张望了一下,只见旁边的几个同学兴致勃勃地盯着屏幕,时不时傻笑两声,原来他们正在玩四维弹珠!我受到了惊吓,随即陷入了沉思,然后也忍不住玩了几把。不一会儿,老师喊停。开始提问了,只见全场万籁俱寂,老师为了hold住全场,毅然把身为科代表的我点了起来。问题比较简单,我两三下就解决了。

晓洋

刚到电脑室,我们兴奋地冲到电脑前,插上耳机,在老师的指引下,打开视频,一幅地图便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满心期待地凝神听,可没过几秒,兴致全无。声音好平淡,语速好慢!不得不说,我在看那两个视频的时候,按了无数次快进键,无奈这项功能好像失灵了,我只能乖乖把视频看完,但看完之后便无所事事了。老师终于叫我们停下来,我以为要正式开讲了,但是老师只是问了我们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觉得这节课怎么样。同学们都没有举手提出问题,但是我想他们一定有很多问题,因为我也有很多不懂的,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述出来。课堂的小测我做得不错,不过我认为大部分都是好运撞对。

结语:一朵带刺的玫瑰

作为一名“号称”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的高校教师,我当然希望李月霞做微课、搞翻转课堂,但作为一名教师家属,我并不会特别鼓动她去开展这些实验。因为我知道,那样首先倒霉的可能就是我——当她关起门来录微课的时候,我就得放下手头的工作去照顾小孩,当她一早爬起来修改微课的时候,我就要面临早餐怎么解决的困境——在奉献青春和舒适生活之间,我无耻地选择了后者。

更麻烦的是,有些东西看起来很美,也确实很美,但要获得这种美,却需要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也需要较为完整、可操作的方案——这些烦琐的技术性工作远比欣赏美丽要复杂、困难得多。微课也好、翻转课堂也罢,都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成现实,需要一节课一节课地去设计、需要一次课一次课地去操作,只有不断尝试、总结,才有可能发挥它们的效果。

还有更麻烦的,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能收获美好。无论是设备的状况还是学生的状态,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中的细小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特别是头几次尝试的时候。李月霞的这次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如果把付出、风险和收益放在一起评判,又会有多少教师在微课和翻转课堂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呢?我不知道。

所以,我并不太愿意“忽悠”其他教师去做微课和翻转课堂,因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教师自己投入,还需要找到恰当的方法,甚至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都会产生影响。我能做的就是动手去做些微课,然后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试用,再把我的经验教训分享给其他人。有可能的话,和感兴趣的教师一起在他们的课堂中去尝试,再把更多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分享。这正是“中小学微课应用”这个系列文章的目的——只有帮助教师们不断改进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感受到微课或翻转课堂的作用,在成功中获得高峰体验,微课和翻转课堂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最终达到变革教学的目标。

带刺的玫瑰范文第4篇

有一天,他在放牧时,由于实在无聊,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舒服极了,不知不觉地竟然睡着了……

他是被一阵呵斥声惊醒的,他睁开眼看到了老板那双怒目圆睁的眼睛:“你这没用的家伙!羊把菜园搞得一塌糊涂,你竟然还在这里睡大觉……”

他早已吓得睡意全无,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任老板训斥。

这件事在他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有什么办法他不用每时每刻都提防,而羊也不会穿过铁栅栏去破坏菜园呢?他注意到,那片有玫瑰花的地方并没有牢固的铁栅栏,但是羊群却不从那里穿过。羊为什么不从玫瑰丛处过去呢?他很好奇,伸手抓了朵玫瑰想看个究竟。他的手刚接触到玫瑰的花柄,就被狠狠地刺了一下……玫瑰花柄上面的刺把他的手刺破了。看着被刺出了血的手,他没有恼怒也没有哭泣,却兴奋地跳了起来。他想:假如铁丝上也“长出”一些刺,不就可以挡住羊群了吗?

说干就干。他把铁丝剪成了5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把这些一小段一小段的铁丝扭在了铁丝网上。这样,铁丝网上就“长出”了许多小刺。当再去放羊时,他发现羊群起初还试图穿过铁丝网到菜园里吃菜,但是被铁丝刺伤过几次后,再也没有哪只愚蠢的羊敢穿过带刺的铁丝栅栏,到另一边的菜园里去了。

这个叫杰福斯的小牧童终于成功了,他不必再为羊群跑到菜园糟蹋蔬菜而苦恼。成功的小杰福斯并没有满足整天放羊晒太阳的日子,不久他为自己的这项小发明申请了专利,这项小发明迅速被推广,并在全世界风行。

有谁会想到,随处可见的带刺铁丝网是一个想偷懒的小牧童发明的呢?几年前,当我读到杰福斯的故事时,我曾仔细地观察那种带刺的铁丝网,我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惋惜。惋惜自己为什么不早生几十年,偷懒并发明这种带刺的铁丝网。因为,他只是把短的铁丝扭在了一起,实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带刺的玫瑰范文第5篇

玫瑰——生活的皎皎者

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那是夏天的使者吹响了比赛的号角,花儿们都竟相开放,玫瑰张开鲜艳的花瓣,玫瑰张开鲜艳的花瓣,等待着风雨的洗涤,它就这样每天都在期待着,奋斗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它成功了。看到了红似火,美似仙的玫瑰了吗?那鲜红的花瓣在阳光照耀下慢慢舒张,那碧绿带刺的根,托花的福也那么引人注目,还有那椭圆的绿叶,在微风吹拂中,随着花朵左右摇晃,搭眼一看,还真是个妙龄女郎!于是,它成了金牌得主,与此同时,人们伸出邪恶的双手,毫无遗憾地剪下它深绿带刺的茎。唯一的,它只能默默地被花瓶,默默地绽放,默默地枯萎。但它同样会毫无遗憾地生长,在它生长的那一刻,人们用奔流不息的热血栽种它,现在,它也要用永流不息的热情报答人们,它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不然它会在水中开得那么艳么?

玫瑰——真情的使者

周敦颐曾赞叹过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郑燮曾赞颂过竹石的坚苦卓绝,广大群众曾赞扬过梅花难能可贵的耐寒精神,我曾赞扬过玫瑰永不磨灭的真情。它不像仙人掌那般无情,不像莲花那般严肃,它象征着爱,无言的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情人的爱,师生的爱,想说出来,却又无可言谕。而玫瑰正是这种爱的寄托,代表着爱与被爱,泪与悲伤,真情与奉献。因为它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玫瑰——笑对秋天的快乐者

相关期刊更多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

中国教育网络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齐鲁渔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