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热爱劳动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曾对我校三至六年级212名学生就劳动认识、态度、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表略)。
在调查分析过程中,我发现如下几种令人担忧的趋势:①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升高,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程度并非是成同步发展,而是相反;②我校学生对各类劳动参与率低,且参加情况差异大,越是辛苦花力气的劳动参与率越低,坚持参加自理劳动不足1/3,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只有10%-20%,而常能参加简单生产劳动的不足10%。
基于此,我和校委会研究决定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开展学农、爱农等特色教育,努力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挖掘家长资源,创办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2009年始,我们学校多方联系,得到学生家长马庄村刘序福、陈泉村孟令臣的帮助,创建了2块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解决了学校集体开展学农、爱农教育“无米之炊”的难题。
二、知行结合,重视学生学农体验教育
我们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让小学生明白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代具有一定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在成才过程中,劳动是必修课。为此我们组织3―6年级学生定期到实践基地进行“学农、爱农”体验教育。感受劳动的艰辛,领略劳动的喜悦。
三、开发校内资源,给学生一块绿地作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
我们还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形式,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安排好自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一些简单生产劳动,学校还经常组织一些校园劳动,如辟出一些绿化地交给小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种植、管理。对死亡的树木及时组织学生补种,分析死亡原因。学生在校园里看到自己种植的花草、树木,栽培的蔬菜,心里甜滋滋的,真正感受到了劳动的欢乐和幸福。
另外我们还要求中高年级学生每周“当一天真正农家娃”,并写好劳动日记或者办一期劳动手抄报,并在学校展出。学校每周评选一名“劳动金星队员”。
经过两年时间的教育与实践,学生在劳动认识、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利用2011年秋季的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发放了180份调查问卷。(附问卷)
马庄小学学生自理能力及劳动情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
请仔细阅读下列题目,选择适合您孩子的答案,在选项下画“√”,该问卷不记名,请家长如实选择,谢谢您的合作!
1.在家里,您孩子的被子是他自己叠吗?
A、是B、不是
2.孩子的衣服是自己洗吗?
A、是 B、不是
3.孩子的房间是自己整理吗?
A、是 B、不是
4.孩子是自己洗脸、洗脚吗?
A、是 B、不是
5.在家里,孩子经常做家务吗?比如:洗碗、拖地、烧饭、炒菜等。
A、经常 B、有时C、没有
6.孩子愿意帮助别人做事情吗?
A、愿意B、不愿意
7.孩子在家是否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如:喂鸡、除草、择菜、种地等)
A、经常 B、有时C、没有
8.早上孩子是否需要您喊他起床?
A、是 B、不是
统计调查情况如下:(条形统计图)
2009-2011学生经常参加劳动对比图
四、开展“学农爱农”教育的几点反思
1.学校开展“学农、爱农”教育,怎样才能得到更多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家长认为:农村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跳出农村,你开展学农教育就是教学生没出息。
假期,不少学生感染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开学伊始,开一堂行为习惯教育课。利用晨间话继续细化,内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两操,有专门班干部进行检查,同学间互相监督。回顾无项竞赛内容,给班干布分配各自任务。班长作好每天的晨检,教室、公共场地由各负责人分配指导一日三扫,体育委员负责好眼保健操的检查工作。语文课代表负管理好晨读。及时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
二 、壮大班干部队伍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班干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核心力量,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有些班干部还在同学们中间形成了一定的危性 。但我发现有些班干部名存实亡,并没有发挥一定的作用,而所谓平民中的有些同学工作热情却十分高。本学期,我决定让更多的同学当上班干部来管理班级。一方面可以减轻每个班干部的工作,同时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自觉地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使更多的同学们在受到锻炼、增长才干的同时,体会到了当小干部的难处,更自觉地遵守各项制度。激励他们给班级出主意,想办法,增强了集体观念。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出好每一期的黑板报,提高同学们的热情。同时经常召开班干部会议,对他们进行管理能力的引导。
三、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积极锻炼的好作风,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1、期初每个学生给自己确立本学期的目标。
2、做好期初家访工作,特别是对新转进来学生的全面了解。
3、以五项竞赛为中心轴,全面规范行为习惯,提倡团结友爱,讲文明礼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渗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中的思想精神,要求学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加强礼仪教育和训练,引导学生对己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
5、 狠抓学习风气,进行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提高。学生要以学为主,抓学习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在班集体中,要养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6、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建立一帮一小组,平时加强辅导。
四、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把安全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第一位。
1、 用晨会、集会、板报、图片展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2、 用班队课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保持家校联系,促进班级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1、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2、及时与家长沟通,反映学生在校情况。
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2月6日注册报名
2、 打扫校园卫生,发放新书
3、 制定计划
4、 假期小结
5、 上报就餐、乘车学生名单
6、 班报刊出
7、 “我为学校献一计”金点子大塞
8、 班主任工作会议
三月份;
1、 跳绳比赛
2、 “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
3、 植树节
4、 校报刊出
5、 学会生活系列活动
6、 “伟大的民族系列活动”
四月份:
1、 班报刊出
2、 立定跳远
3、 期中检测
4、 班主任会议
5、 “伟大的民族”演讲赛
五月份:
1、 校排球赛
2、 朗读测试
3、 写字测试
4、 4—6作文片段比赛
5、 班报刊出
六月份:
【关键词】学校管理 养成教育 综合素质 提高 做法
1.从规范学生的作业书写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1 先从学生写字的姿势抓起,要求从刚入学的一年级做起,学生必须做到“三个一”(即看——眼距书一尺;坐——胸距桌一拳;写——手距笔尖一寸),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每周都由值周领导、德育少队和学生会三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之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学生的看、坐、写姿势方面已基本矫正,达到预期目的。
1.2 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字的规范训练,对学生笔画不到位的一定要及时纠正;其次,任写字课的教师,必须按大纲要求,认真备课,严格教学过程,绝不允许把写字课上成语文课;其三,语文教研组与少先大队队配合,定期展览学生作品,主要以手抄报、铅笔字、钢笔字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写规范字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1.3 提倡学生作业一步到位,禁止学生用涂改液、透明胶、刀片等工具改错。要求学生做作业必须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力争一次做对、做好。这些做法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从长远利益考虑,不失一项极富教育意义的举措。
1.4 将上述内容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写入《学生素质报告单》中,目的是激励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本项工作开展至今,通过班级、年级组、学校等多次作业评比、展览活动,学生做好作业的兴趣增加了,坐姿、写姿正确了,字也写的规范了,作业的准确率提高了,好作业的数量增多了。
2.从抓班风、学风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学生管理整体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如何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抓好上述两项工作,是每所学校都必须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要做好上述工作,必须在班风、学风养成上下硬功夫,良好的学风与健康的班风犹如推进德育工作的两个轮子:一个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基础学科技能之轮;一个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精神品质的思想教育之轮,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同时转动中,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2.1 建立良好的班风,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级工作质量的高低,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反映,而班风是班集体的风格和个性表现,是班集体共同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它本身就是强大的集体舆论。但良好班风的形成,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班主任正确引导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1)每学期开学要求班主任必须向学生逐条解释《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使学生从小初步树立是非观,通过墙报、手抄报、写日记等手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2)严细工作过程,严格要求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对班级内发生的每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认真对待,对学生行为不规范的细小地方,都要耐心细致的讲解。当然,严格要求学生并不是板起面孔进行批评说教,而是在批评中肯定,以此来促进学生克服不良习惯。此外,良好班风的形成还要从点滴事情做起,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严以律己的思想观念,从而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奠定了信念基础。(3)评比竞争,争做班集体之最。苏槛姆-林斯基说过:“你给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酬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所以,良好学风的建立.还应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竞赛活动来得以实现。青少年荣誉感强,单从学校整体奖励,远远不够。因此,学校鼓励各年级、各班以各种形式创设竞赛环境,展开各种竞赛活动。如:体育竞赛、演讲赛,作业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荣誉感,使学生学有榜样,追有目标。此外,年级、班还制定了班级学生成绩奖励制度、班级综合评比制度、班规、学生每周行为规范统计表等。这些做法大大凋动了学生各方面积极性,行为规范的学生多了;不规范的学生少了,厌学现象明显减少了,毕业班的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2.2 注重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要把一个班级建设成团结向上、行为规范、努力学习、具有良好学风的集体,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班干部,他们就是带动全班同学,向着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佳、习惯好的方向奋进的“火车头”。也是贯彻执行学校和班主任意图的桥梁纽带。为此,学校倡导各班在选拔班干部时,坚持“一看、二听,三观察”的原则。一看,是看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表现,从中找出干部苗子;二听,听取各任课老师及大部分同学的意见,从中选才;三观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观察学生工作能力的强弱、品行的优劣、态度的真伪。严格的选拔,再加上班主任的精心指点,加快了班干部的成长速度。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干部的能力威信,在班风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全班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榜样。对此,学校要求班主任要为班干部树立威信,热情帮助,并大胆使用,加强引导,敢于放手,永做后盾。这项工作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些班干部平时对自身要求很严,在同学中威信很高,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品行不良、学风不正的学生有明显进步,绝大多数班级的班干部都能独立主持主题班队会,并有自行设计班队会内容的能力。今年学校又将班干部的选拔工作纳入一类班级综合考评的一项内容。
2.3 改革旧的班队会模式,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
利用班队会渗透班风、学风的培养,这是我校一条重要的管理思路。以前的班队会课大多都是批评会,先让有错误的学生做检查,然后是教师批、再学生批,这样做的结果,学生情绪受到了强烈刺激,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在品行上走向极端。为了此现象不在我校再发生,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校要求全体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彻底抛弃陈旧的工作方法,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尽量放手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班会中以“爱”为原则,以渗透班风、学风的培养为核心,并使主题班队会系列化,如学习交流“我的日常行为是否规范”、“我是怎样学习的”、“书是我的朋友”等,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谈感想,并让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现身说法,把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做法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传授给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对好的主题班队会,在全校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年级之间、班与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学生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规范行为,从而把班风、学风的培养引向健康、和谐的方向。
2.4 探索“实践+参与”的德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
在抓班风,促学风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提出了“实践+参与”的德育模式:它的实质就是指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喜悦。俗话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这项工作,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日常的劳动卫生管理,之所以这样选择,目的是利于行为不规范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尽快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人人有区块,人人都劳动,人人爱劳动”。具体做法是:
(1)细化卫生区,从小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我校的校园比较大,班级大,学生人数多,要保持每天卫生清洁,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卫生死角更不能保证清浩。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细划卫生区,先由德育少队将卫生区划分给年级组,再由年级组将区块化分给各班,再将各班级卫生落实到具体的人,并且制定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为“劳动日”要求全体教职工与学生一齐参加劳动,教师的办公室卫生不准学生搞,这样做既体现了教师的表率作用,又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爱护校园、热爱劳动的光荣责任感。这项工作开展至今,校园内的卫生质量明显提高,关心爱护自己卫生区域的学生多了,乱扔脏东西的现象少了,楼厅、楼梯、教室清洁明亮多了,乱涂乱画的现象没有了。
(2)倡导劳技课,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劳技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贳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必要措施。它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劳动工具熟练掌握,要求教师进行实地教学,培养学生实地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再加上年级组组织劳动小组实地种植,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劳动的意识,达到了培养同学们良好劳动习惯的目的。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这些年来,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和矫正儿童心理问题,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1 开设心理健康课,教给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心理现象,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在课程设置上,配备了专职教师,每周一节课,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常识,及多种心理自护方法。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所出现的种种异常心理,教师与学生促膝谈心,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课,没有作业,没有负担,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颇受学生欢迎,收效也是相当明显的。
3.2 定时、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学生心理各异,但也有共性,这些共性的心理由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所造成,如挫折心理、考试心理、性心理、逆反心理、妒忌心理等,学校德育处大致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这些共性心理后,由专职老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进行了定时、定期的心理讲座。
如:在我们的调查中。4~6年级的不少学生考前睡不好觉,甚至一听就紧张,某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根本发挥不了自己应有的水平,这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焦虑,为了消除这一现象,我们又教给了学生一种“自陈量表法”,使学生对考试焦虑程度、考试焦虑原因、平时心理动态等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并结合实例给学生讲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用讲解和训练的方式克服考试心理焦虑,并辅以必要的应考心理指导,效果明显。
3.3 把心理教育纳入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管理的角度来说,加强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在每学年的工作计划中,都将学生心理教育纳入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并在学期末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具体步骤是:①向学生问卷调查;②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心态;③与学生座谈;④整体分析学生情况对各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在校心理适应测试”、“学习态度与方式测试”、“学习动机测试”等各个项目,让学生以选择判断的方式回答,最后统计得分。德育处负责向任课教师了解较特殊的学生心理状况,再将学生按其学习成绩的不同分成几组进行不同问题的座谈,并将收集到的情况统计起来,把结果与班级平时管理相对照,做出较为客观的评析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心理教育成绩显著的班级,其各方面的管理、教育成绩都较为优秀。
4.重视教育环境的优化,促进学生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既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完成各项德育目标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在这项工作中我校具体的做法是:
4.1 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①定期开办家长学校;②在授课中,要求授课老师必须以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授课,促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使各方面教育都具有针对性,从而引导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培养;③给各位家长配发素质教育资料,使其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言行素质;④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以良好的形象,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每学期都有近千人次的家长得到系统的学习,家长学校家长到位率达98%以上,这些做法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2 提高校内德育队伍的素质。
目前,我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队伍人数的50%左右,学历达标率较高,但部分教师教育思想匮乏,观念陈旧,协作意识不够,言行规范程度不高,管理意识不强。这些均制约或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摆在我校整体工作面前的一件大事,对此,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师德管理力度,确定标准,严细考核。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做到“七不准”,即不准因家长地位高低等因素取舍学生教育的标准;不准以任何理由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讲究仪表,不准着不得体的衣帽;不准在校园公共场所抽烟;不准随意摆放自行车;不准搬弄是非,恶语伤人;不准因任何理由致使学科成绩大幅度下降的事情发生。在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要坚决树立全面育人观与课堂教学效益观相和谐的育人思想,努力处理好文化课三率达标与重视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关系。
(2)要求班主任、辅导员要在班队学生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管理思想,即班级管理要以追求学生和谐发展和优异学业成绩为核心,立足于抓习惯养成,抓班风学风的培养两个基本点,努力实现三个观念的转变,倡导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由抓行为规范,向规范和学业成绩同抓转变,由抓言行向重视心育领域转变,由抓群体管理向注重个体教育效果的实现转变。“两个坚持”是坚持倡导勤跟严管与放手自主相结合的班主任基本工作方法;坚持倡导“四严”工作方法。(严格要求,严格自律,严肃态度,严密组织)
(3)要求全体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对行为意义的认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德育工作,根据学校构建的德育目标系统,将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我从实际观察发现,班上那些非常热爱劳动的学生,具有灵巧的双手的学生,都颇具聪敏、好钻研的智慧。由此可以看出,手指运用得越充分,学生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通过这一点就告诉我们,在学生还没有具备掌握知识工具的能力的时候,教师不能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要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的能力和知识基本均衡,具备很好的接受新知识的条件。
我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个学期要组织学生去两次图书馆,在图书馆中的学习,关键任务就是默读和摘抄,然后用所学的课外知识结合近期的课本学习,做一份图文结合的手抄报,班级大众评委评出优秀作品,最后在班级展出。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的成绩和素质有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对语文燃起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不仅有机会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而且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看似简单的程序,里面蕴含着学生和教师的细心努力,体现着学生能力和知识的有序结合,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均衡小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关系,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和默读是完善逻辑思维重要的条件之一
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的各科教师都是阅读教师,都负有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学生阅读的启蒙教师。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通过该项调查,以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现在提倡小学利用早晨得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可是诵读应该作何解释呢?如何才能让诵读贯彻的更有时效性呢?诵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感官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文字转化为声音的前提是对读物的深入研究、理解和体验。文字转化为比蕴含在文字之中的更为有思想感情。诵读本身就是一个追踪过程,是对于作品的再理解和再创造。学生在诵读时会自觉地发现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因此,应该说,诵读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朗读引导朗读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的更深的去处。
二、书写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技能
据我对学校低年级学生作业的调查,大部分小学生都不能规范地进行书写。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人普遍认为电脑普及了,不用再练习写字了,其实这种观念是极端错误的。古人云:“心正则笔正”。写字不仅仅是手下工夫,还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气质。写一手好字能提高人的自信,能陶冶人的情操,免除性格上的一些坏毛病。因此,教师在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欣赏名家书法,在他们受到精神陶冶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还可以通过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写字比赛等,让学生体会成就感,以此来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三、为了更好地保持记忆的内容,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外部记忆手段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上,我经常用听写的方式让学生做笔记,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手脑心的配合能力,允许有拼音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做笔记不是抄书或者抄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而是外部记忆的一种手段。
四、要使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关系均衡,还要遵循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
智力的发展是受神经系统、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发展而成熟的。学生对自己也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例如,我班的学生在和我谈心交流的时候经常提到“我知道自己的记忆力比别人差”“我知道自己能力不如别人强”“我知道自己的语文强但是数学差”“我知道自己的观察力差但是动手能力强”……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孩子的能力比较外显,他们的主体意识还处于低水平,所以,要通过对孩子阅读和记忆等能力的培养,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中学生物学开设课程分析
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学生物学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学生物学课程(初中植物学、动物学、高中生物学)和中学生理卫生课程等,它们统称为《生物》,这些课程就是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可以通过考试、考查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但是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仅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三基教学”尚不能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还必须促进中学生德、体、美、劳的综合教育和知、情、意、性、行的和谐发展,这些隐性课程至关重要,不可缺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支持、补充显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共同实现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
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及目标
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包括有关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等方面。
1 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待社会。中学生正处于逐步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使他们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引导他们克服主观片面性,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正确认识生物界的种种事物、现象及其规律,而且能够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客观地认识事物、辩证地认识发展、历史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懈地追求真理。革命的人生观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珍惜人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社会负责。正确的价值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不仅需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精益求精的严谨敬业态度,更重要的是还要求生物学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社会的价值是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来。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后继人的中学生,应当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认清历史责任,维护国家利益,扞卫民族尊严,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集体主义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合乎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它要求学生热爱集体、奉献社会。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永恒的主题。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如人炸、环境污染、食品短缺、资源危机等等,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只有树立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理解国策、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激发起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产生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紧迫感。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动力,它们的培养并非弹指之间就能实现,需要进行长期的熏陶。
3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调节行为的规范和良好的风尚。它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纪律、风气等各个方面。如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文明礼貌、遵守纪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等。这些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极为重要。在社会公德方面,特别强调“慎独”,就是指在鲜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弄虚作假,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单独处理问题的条件下要按社会公德去做。如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这方面,损坏花草树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捕捉青蛙等行为不一定有人看见,能否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晓的情况下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完全有赖于学生的责任感,有赖于学生自觉的社会公德,而这些都有赖于多层次的道德行为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实现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途径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1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好学校环境的美化工作。如在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画像,在校园内设置警句、学生守则标牌,在墙报上张贴学生行为规范准则,教学用具及卫生用具定置管理,课桌、凳按统一规定摆放整齐,校内卫生清洁标准化、制度化。这些规范性的举措无疑能为美化校园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在学校生活中感到舒畅。其次是做好学生语言行为的优化工作。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文明言行集中反映了该学校的校风,优化学校环境要从抓语言行为入手,注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学生守则,开展认真讨论,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文明行为,应以什么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三从八不”,即“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损坏花木绿地,不吸烟,不损坏公物,不违反交通规则,不赌博吸毒”等主题系列教育,并结合开展“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爱鸟周”“中国植树节”等与生物学有关的节日活动,对学校优化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优化学生互助互学、团结友爱、尊师重学的风尚。学生间的团结友爱精神、尊师重学风尚是一个好的学校必须具备的素质。要在学生中营造这样一种气氛: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学生互助互爱。学生由此而养成的各种文明行为习惯,势必会造就出一种温馨祥和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视觉和心理行为上无形中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学生的素质会不断提高。
一个好的育人环境,应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风气,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2 教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种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将对学生起到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比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影响要大得多。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装束打扮,要做到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行为得体。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树立可以作为学生言行表率和楷模的榜样,敬业爱业,对自己的学生“以诚相待,以情感人,扬善为主,激励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用自己的真诚感染学生,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要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学生。有时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可以立即缩短自己和学生的距离,一句富有哲理的语言,可以激励一个学生终身为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3 严格的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中学生物的操行评定内容应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制定,通过严格的操行评定,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以达到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4 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