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师复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精准扶贫;“358”模式;产业扶贫;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24-02
精准扶贫是2013年11月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提出的。所谓精准扶贫,是指扶贫工作要做到精确、准确,即无论是扶贫对象的识别还是扶贫措施的实施都要做到精、准。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已接近两年时间,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工作实践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对恩施市龙风镇扶贫试点所做的调查,对当前扶贫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当前工作中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瓶颈问题的对策,为放大试点效应、推进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指引方向。
一、恩施市龙凤镇精准扶贫模式
2013年初,恩施市龙凤镇被确立为国家级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域。两年来,湖北省、恩施市(县)、乡各级领导群策群力,在摸清龙凤镇贫困人口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出来了“358”的综合扶贫模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机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358”扶贫模式是指:实施三种扶贫路径、创新五类实施机制、破解难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三种扶贫路径
一是实施产业扶贫。对有一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分村分户制订产业扶贫措施。 二是实施搬迁扶贫。对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贫困对象,实施生态搬迁扶贫。三是实施定向扶贫。对因病、因灾、因残致贫等对象,提高最低保障标准,开展大病医疗救助,实行“兜底”扶贫。
(二)创新五类实施机制
1.创新投融资机制。按照大类统筹、小类调整的原则,整合财政资金用于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探索将投入产业建设的财政资金按一定比例作为农民在企业或合作社中的股份,允许财政补助资金形成固定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理,增加农民资本收益;探索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盘活镇级国有资本存量,注重财政资金与担保、再担保政策性保险等金融手段协调配合,放大财政资金效益。
2.创新镇村治理机制。建立优秀村医、村教进村级班子、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农民办事不出村“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实施社区网格物业化管理、建立民事调解等多元化公共服务组织。
3.创新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培育和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依法对农村山地林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财产所有权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关产权进行交易,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农村股份合作社,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量化折股,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设施(设备)等生产要素入股,通过资本注入、项目补助、农业佣金、产业担保、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新型股份合作社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创新土地综合利用机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索农户分散拆旧、集中建新的土地增减挂钩模式,实现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按照“统一规划、分户自建、统一验收、兑现奖补”的办法,探索土地整理项目农户自建模式;按照“政府统筹、整合资金、统一实施”的原则,探索整合资金、统一实施项目模式;按照“政府监管、企业参与”的原则,探索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模式。
5.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构建“大校带小校”的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放到基层,建立优质医院与镇村医疗机构紧密型合作机制,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紧缺、医疗水平低、老百姓不信任等问题;整合社区文化、体育、科普、广播电影电视、党员教育活动室资源,建设村级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
(三)破解难题
1.解决“增收难”问题。结合生态产业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发展茶叶、烟叶、蔬菜、畜牧、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让贫困户达到“三个一”(一户1亩致富园,一户参加1个专业合作社,一户一年至少出栏1头商品猪)目标;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力度,使其掌握1至2门就业技能,提高困难群众就业能力,确保1户特困户有1名就业人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2.解决“上学难”问题。加快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改善贫困学生就学环境;加大贫困生助学力度,使贫困生能上学、上好学;加大职业教育助学力度,免费让贫困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一门致富技能。
3.解决“看病难”问题。加快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强贫困户就医保障,适当降低贫困户看病“入门”费用,适度提高贫困户大病报销比例,并对大病贫困户实施“社会救助”。
4.解决“住房难”问题。整合现行扶贫搬迁、环境整治、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政策,分户制定贫困户房屋改造计划,确保贫困户住房达到最低住房保障要求。
5.解决“行路难”问题。加大通畅公路、村组公路建设与养护力度,消除村级经济断头路,努力实现户户通公路、村村通班车,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目标。
6.解决“饮水难”问题。加快推进水厂建设,集中解决贫困户饮水难问题。对无法搬迁但存在饮水困难的贫困户,建设小水窖,实现贫困户安全饮水。
7.解决“用电难”问题。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因地制宜实施大电网延伸工程,努力解决农村电压不稳问题。
8.解决“留守难”问题。积极发展适合留守妇女致富的项目,开展“留守家庭生产互助活动”,创造条件让留守妇女由“守家园”转“建家园”;落实各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制度,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探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模式,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龙凤镇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
(一)精准识别确保扶真贫
为确保扶真贫,龙凤镇建立了严格的识别标准。立足龙凤镇的实际情况,将贫困人口状况细化为25项量化指标,识别出贫困人口6,338户、20,618人。并对贫困对象按贫困程度进行细分,其中一般贫困户5,826户、19,515人,特殊困难户512户、1,103人。同时,对各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将贫困人口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文化、无致富门路、居住环境恶劣等原因而致贫。而且,对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进出有序。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要及时“销号”,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返贫的贫困户要及时“挂号”,避免信息与管理错位,确保扶贫工作不漏掉任何一个困难户,当然也不能对已经脱贫的村民继续进行扶持,这正是扶真贫的真谛所在。
(二)因户施策确保真扶贫
1.对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的困难户,提高最低保障标准,开展大病医疗救助,实行“兜底”扶贫,并引导特困户至少种植一种经济作物或养殖一类家禽,实施“四个一”结对帮扶(一名党员干部、一家企业或单位、一家金融机构共同帮扶一户贫困户)。
2.对于缺资金的困难户,开展“滴灌式”扶贫,分村分户建立产业帮带措施,直接将产业发展资金补助到人到户。
3.对于缺技术、缺文化、缺劳力、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开展“喷灌式”和“池塘式”扶贫,实施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烟草配套等惠农项目,形成“一村一品”、“一区一园”的产业布局,并开展技术培训。或者通过农民合法产权参股,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从规模化经营中分享红利。
4.对于因居住环境恶劣的困难户,坚持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差额奖补、梯次搬迁的原则,引导贫困人口向“一主两副九个中心社区三十三个一般社区”搬迁;整合扶贫、危房改造等专项资金对搬迁户给予差额奖补,对不同搬迁对象分类指导,鼓励搬迁户建设特色民居,发展配套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此外,对全部困难户实施思想扶贫,强化“经济贫困但思想不能贫困,接受帮扶但不能依靠帮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对象劳动技能,鼓励通过就业创业告别贫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亦才能真正脱离贫困。
(三)精准管理确保责任到人
精准管理是确保扶贫责任得以落实的关键。恩施市龙凤镇强化以精准扶贫为全镇的中心工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健全扶贫队伍,责任到人。书记市长挂帅出征、专职副书记一线作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扶贫办合署办公,实行市级领导精准扶贫责任全覆盖;乡镇专职副书记兼任扶贫办主任,每个乡镇明确2-3名干部专司其职,重点贫困村实现精准派驻扶贫工作队、精准选派第一书记负责扶贫工作。二是制定精准扶贫作战图,层层签订“军令状”,推动整体扶贫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进出有序,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要及时“销号”,对返贫的贫困户要及时“挂号”,避免信息与管理错位。
(四)精准考核确保扶贫效果
为了确保扶贫效果,龙凤镇建立了过程、结果双向考核机制,采用定量、定性双重评价方法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是:一是将乡镇办扶贫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调整为70%、市直单位调整为30%,定量定责,跟踪督办;二是将整村推进、扶贫搬迁纳入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公开承诺,接受监督;三是制订《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标准及验收办法》,引入中介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确保扶贫工作如期完成,务求实效。
龙凤镇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时间尽管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从扶贫效果来看成绩斐然。一是,至2015年底,龙凤镇2 499户7 804人率先实现脱贫目标,脱贫率达到37.85%。二是,完成退耕还林2.7万亩,整理土地1.08万亩,种植烤烟4 250亩,新建茶园8,000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流转土地五千余亩。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重点贫困村集中,累计实施项目132个。四是,在扶贫资金筹集方面,以产业发展基金、县域经济调度资金建立资金池,协调银行按1:5的比例放款,为精准扶贫提供了资金保障。五是,“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基层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金融扶贫、农村产权交易、电商扶贫、城乡学校医院共同体等成果在全恩施州推广。
三、精准扶贫实践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
(一)简单扶贫导致脱贫假象
所谓简单扶贫,是指对于特困户,在帮扶过程中,扶贫责任人只是想办法送去一定的资金、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如种子、树苗等),或者对其房屋进行修建、改造等等。这些措施只是对贫困户暂时给予了输血,暂时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但是并不能增强其造血功能,容易造成脱贫表象,或者当年确实已经脱贫,而次年一旦离开帮扶资金和物资就会立即返贫。因此,简单扶贫不是真扶贫,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使扶贫效果具有可持续性,只有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永久脱贫。
(二)贫困地区缺劳力现象普遍
在贫困人口中,大多属于老、弱、病、残人员,或者是留守儿童、老人,或者是五保户老人,年轻力壮、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出现空壳现象,这是导致农村滞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劳动力的问题是产业扶贫的关键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地办产业吸引年轻劳动力就近就业,是当前及以后进行扶贫工作的关键,比如发展村级集体产业,因地制宜地创新,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分享成果的“盈利模式”。开展村级集体产业,需要将涉农资金、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整合起来,将所有能劳动的村民聚集起来,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由村干部或者致富能人牵头,带领村民们走上集体致富之路。当然,政府有必要对这种村级集体产业进行政策扶持,比如减免税等,尤其是解决产品销售门路问题,这是产业扶贫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盲目投资不计绩效
为了开展扶贫工作,从国家、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筹集了大量的扶贫资金,这些资金由地方各级政府来规划使用,有些项目的开展可能仅仅是某些领导的一厢情愿(打造面子工程),并无经济效益可言。比如,打造龙马风情小镇,其中将投资八千万元左右,建设一个五星级酒店和一个商贸旅游开发小区,看来龙马镇并不具备旅游、休闲的条件,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且道路极为不安全(道路狭窄、弯道多)、闭塞(不通往任何其他乡镇或城市)、无原生旅游景点等等。总之,在笔者看来,打造龙马风情小镇的旅游项目所耗巨额资金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有限的资金能否用到刀刃上,应该建立配套的绩效评价机制,对于每一个项目在开展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开展后要进行绩效评价,并且要与责任人的年终考核挂钩,避免盲目投资。
四、结语
恩施市龙凤镇作为全国的扶贫试点区,创造性地建立了“358”扶贫模式,通过两年的扶贫工作实践,取得的扶贫成效斐然。因此,“358”扶贫模式值得在恩施市乃至全国推广。当然,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点和困境,需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扶贫机制进行修正和补充。另外,贫困地区正好赶上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作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应该迎难而上,抓住机遇,把产业发展起来,把经济搞上去,在走出贫困道路的过程中扮演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符号经济;文化产业;符号商品化;品牌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5-0089-05
一、文化产业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经济
所谓符号经济可以定义为以符号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来满足人的各种精神性需求的经济活动。其最早起源于17世纪中叶,威廉?波特在其《致富秘诀》中提出具有符号意义的票据通货,并认为此时的票据与金属货币之间仅仅是历史渊源上的联系,正如“货币或许起源于某种商品,但其价值和行为已不再受那种商品的控制了”。[1](P440-441)之后,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符号经济进行了阐释。彼得?德鲁克从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概念对比的角度提出,符号经济(symbol economy)即“资本的运动,外汇率以及信用流通”,实体经济(real economy)是“产品和服务的流通”。[2](P38)美国学者弗莱姆在《符号的战争:全球广告、娱乐与媒介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符号的战争”这个概念,指出了文化产品的符号本质,而且认为,“对文化产业品牌来说,通过控制符号,将生产行为和产品展现、编排为形象与符号,就可以将一切‘意义’具体化,从而建构一个操纵利益的话语体系,并逐渐形成一种符号经济的生产与消费范式。”[3](P188-191)而英国学者斯科特?拉什和约翰?厄里在他们的著作《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1994)一书中指出,当代的生产过程中,“日益被追加生产的,不是物质客体,而是符号。这些符号主要有两种,一种主要具有认知内容,因而是后工业化或信息物品;一种主要具有(最广义的)审美性内容,主要是后现代物品。”[4](P22)
可以说,由于文化的介入,符号经济的概念已不再是彼得?德鲁克所指的金融学语境中的符号经济,而是拓展后的符号形式哲学语境中的符号经济。[5](P36-37)拓展后的符号经济的内涵与外延都更加宽泛,它“抽象出了后现代经济的各种表现形态: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文化经济中的共同部分,进而避免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或局限于经济活动的某一范围和环节来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描述。”[6](P174-177)正如著名的文化学者叶舒宪先生认为,“符号经济”的意义在于“商品价值的提升主要在于开发它所包含的文化附加值,而不在于所消耗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力价值,人类可以不再像工业社会物质经济那样,单纯依赖和助长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望”。[7]
文化产业作为消费社会的产物,无论在西方还是在当今的中国,都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意味着大众对于娱乐性、消费性、益智性、消遣性文化产品的不同层次的大量需求。而文化之所以成为产品,是由于“在人类的所有社会存在中,文化选择与文化意义的赋予,使一切物品具有了‘文化产品’的存在意义,”[8](P11)这是文化成为产品的充分条件,而只有在现代社会中,当符号控制得到了全面性展开后,“才使人们活生生的文化实践活动得以以‘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专门性的文化产品的存在意义得到空前的突出。”[8]文化成为产品,“符号、商品与文化由此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商品形式已让位于符号形式,等价的符码已经比商品交换更具有意义。”[8]正是基于文化的产品化,进而符号化,文化的产业化才成为现实,而所谓的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包含符号、价值、意义以及社会规范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行为的集合。”[9](P18-23)从这一意义出发,可以说文化产业本质上也是一种符号经济。
因此,文化产业必然要具备符号经济的基本特征,其发展也相应地要遵循符号经济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进入符号经济时代后,作为符号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文化产业,其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天然地具备了符号经济的特点。首先文化产品要具有符号价值和符号意义;其次,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过程要适应于符号商品化的过程;最后,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符号商品的品牌化。
二、苴却砚文化产品的符号价值
关于符号价值的内涵,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在其《物的体系》一书作了界定,他认为,人类步入消费社会后,消费就成为了“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为了构成消费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在此,鲍德里亚第一次提出了商品价值的一种新的价值实现——符号价值,即人们在传统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之外,更加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和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权力等具有精神性需求的概念和意义。[10](P222-223)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7.1%,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69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三农”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三)种粮积极性明显调动,粮食生产开始回升。
(四)产业、市场、政策等有利因素较多,农民增收态势良好。
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一季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对照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9.8%(扣除物价因素)的形势和去年同期增长14%的水平,我们不能满足,更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对照全年招商引资实到外资1亿美元、实到内资10亿人民币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倍努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针对面临的形势,应该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当前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原创:各地要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上要继续牢牢把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当前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紧紧抓住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处理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回升,粮食问题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各级都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因此,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既是当前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地要努力通过落实政策、保护耕地、制止抛荒、改善条件、加强服务等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系,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粮食是我市主要传统产业,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大内容,提高粮食产业的经营化水平,涉及千家万户农户的利益,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发展粮食生产同提升农业产业化并不矛盾。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农业外资的领域和空间,努力扩大农业招商引资成果。
三是处理好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致富农民,除了发展农业本身之外,关键还在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大转移。要继续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三、当前要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保护耕地、完善延包、制止抛荒。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精神,落实好“五个不准”政策。当前,要立即停止在基本农田上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行为。已经种植和建设的,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限期纠正。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严格按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规定道路绿化用地。
做好土地承包关系的完善工作,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框架内抓好稳定、规范、维权、发展四个方面的重点。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土地依法征用等各种程序和手续,搞活土地经营权,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效能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特别要加大对征而不用而导致全年性抛荒现象的查处力度,对闲置一年的建设用地,收取闲置费;凡抛荒二年、没有开发使用的土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原创:坚决收回、妥善处理。对建设用地征而不用的情况,请市国土部门抓紧组织调查,并切实加强对查处工作的指导。对季节性抛荒现象,要在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各有关部门的优质服务,鼓励农民扩大粮油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请市农业局抓紧对季节性抛荒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切实重视水利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提供良好环境。
尽管几年来,我市水利防汛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防汛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洪涝多发的大气候没有变、外排不畅的大格局没有变、广大农村区域防洪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变。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固树立防汛防旱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肩负的重要责任,认真抓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在加强检查、消除隐患的基础上,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证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险情预测、预案操作、工程调度等各项工作全面到位,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落实既定政策,重视畜禽防疫,发展畜禽生产。
加快发展畜禽生产,努力做大畜禽产业,是今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一是要认真落实好既定政策。目前,禽流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地要在对前阶段各项扶持政策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逐项加于落实,促进家禽业尽快恢复健康发展。二是要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治制度和措施,切实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严防畜禽疫病传播。特别要重视生猪w病的防治,切实做好有关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加强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对兽药残留超标、使用违禁添加剂、饲料的畜产品坚决杜绝上市,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春耕备耕等有关工作。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分析 优化途径 陕西紫阳县农机服务站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21-01
一、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的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指的是在既定区域的宏观环境的约束之下,由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在农业技术推广动机的指引下用的相关的推广措施,推广方法和推广方式的综合。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保证农业技术推广高效率的光剑所在。在我国经济条件下,要建立一个把技术顺利输送到农业生产,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能有效实现运作以及把技术应用与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就必须要构建一个适宜的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二、陕西紫阳县农机服务站能够借鉴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农业技术经营推广模式
农业技术经济推广模式指得是把农业专家的技术看成一种商品,把所要推广的农业技术的主体作为农业技术供需双方的中介和桥梁,通过一种经济市场化的农业技术买卖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推广工作主要交付给技术中介机构,这种中介机构的盈利模式是在市场竞争当中,通过服务三农,确定影响和自身地位,并且通过有偿服务获得经济利益,以获得自身的发展竞争优势。
这种农业技术经营推广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1、它的运作是市场化的,技术的价值决定因素最主要是由其市场占有率以及盈利状况决定的,所有技术研究成果,无论是专家的咨询价格、技术咨询的收费标准还是专家的研究成果,其价格都由市场来决定。2、农业技术经营推广模式和其他市场推广模式一样,有客户就是上帝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般公司会以待遇来竞争优秀的专家和技术专利权,以质优价廉的服务主动向农户推销经营。3、农业技术经营推广模式也有配套化,多样化技术推广的特点。公司经营为了盈利着想,也会想方设法创新营销模式,以达到最大盈利的效果。
农业技术经济推广模式虽然推广主体有多元化的特点,但是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推广主体的新生力量尚且比较弱。再者农业技术经济推广模式受到传统体质的限制,其运作模式和外部宏观环境也没有一个有力的支持氛围,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效率难以提高。
2.农业技术产业化推广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开发单位可以通过有偿转让或者是技术入股的方法把产业化的生产技术转让给可按单位或者是产业的龙头企业创办以农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然后再以龙头带动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户的模式把农业技术科研成果以及农业科技生产技术推广到广大农村中去,这就是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中的农业技术产业化推广模式。
农业技术产业化推广模式特点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农业技术专业可以以技术入股参与到公司的利益共同体当中。第二就是公司可以用签订合同的方式有偿为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保障和销售保障,有效降低农户的农业经营风险,调动农户积极性。第三是实现了农户、专家和公司之间的共赢,实现了农民致富、科技推广以及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农业技术推广的农业展会推广模式
农业展会推广模式是以政府作为主体,通过政府给予的相应的经济和法律支持,利用政府的权力和威信,把区域内优秀的农业技术成果进行整合和集中展示,形成完整的综合技术资源,从而吸引技术使用者进行交流咨询、学习参观、合作购买、最终达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传播的目的。这种展会推广模式的主要形式是一些农业技术博览会、养殖技术博览会等。
农业展会推广模式的特点是集中优秀农业科技成果形成资源优势,制造出一个农业技术综合要素大市场,集中进行农产品技术、产权、项目和产品的全方位交易,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技术研究实验成果的产业化发展。
4.农业技术专家大院推广模式
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主要是农业大学,农业大学以供给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服务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以赢得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的支持和认同,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专家大院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特点是让农户直接和大学杰出,充分发挥大学的信息服务、科技培训、技术师范以及科技创新优势,让农业技术的最新成果能够直接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让农户和农民能最快地掌握到前沿的农业科技,很好地缩短了农业成果的转化流程,与此同时,农业技术在正式投入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也能及时反映给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很好地促进了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三、陕西紫阳县农机服务站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途径分析
在我国农业经济新形势的发展趋势下,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要向多元性发展,要鼓励农户、企业以及农民都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当中,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形成多种社会生力军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当中来。从宏观环境的建设上说,政府要鼓励农业经营体制和农业技术科研体质的创新,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规范和完善农业技术市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化应该和推广主体的利益目标以及各类农业技术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构建良性循环利益驱动机制的方式,让参与技术推广的各方有共同目标,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事业当中。作为政府,可以利用经费支持,项目立项以及审批的方式鼓励农业科研机构积极开发农业生产技术,再经由各级农业推广部门以及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到广大农村和农户中去。
参考文献
[1]丁振京,杨亚梅.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存在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0(5):31-34.
今天,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其目的就是对1—10月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对后阶段工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各项任务目标全面完成。年初以来,全县工业经济呈现持续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工业生产始终保持在35%以上的增长速度,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的工作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要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给我县的全年目标任务尚有不小难度。xx书记和xx县长非常重视工业发展,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深入分析,查找和解决当前工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增添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搞好工业生产,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1—10月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总体来讲,1--10月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批工业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盐亭,一批成长性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形势较为喜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地完成了市、县下达的目标任务。
1-10月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4亿元、同比增长50.5%,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的100.5%;工业销售产值6.11亿元、同比增长52.2%,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的95.5%;入库税金1282万元,同比增长30%;工业技改投资1.4亿元,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的117%;工业增加值预计2.23亿元,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的111.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户,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的120%;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市排名第6位,目标任务完成进度全市排名前3位。
2.重点企业发展良好,拉动效应日趋明显。
1--10月,规模以上企业中,生产增长排名前10位的企业分别是:金明木业391%,恒港化建368%,嫘祖面业249%,金孔丝绸190%,国栋食品151%,织布厂131%,钢企攀达124%,供电公司109%,大中饲料97%,嫘祖面业94%,10户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量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增长贡献率达63%。
3.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提升,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今年,全成公司竞标买受原东方肉类食品公司主要资产后,注册组建了全成生态食品公司,并于7月31日顺利开工生产。规模以上企业中,9户食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1亿元、同比增长了21%,8户丝纺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9亿元、同比增长80%,3户矿产资源化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56.4%,1户林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37万元、同比增长3.9倍。
4.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龙昌林产工业企业计划总投资5800万元,现已申报列入20__年省重点技改项目,年产400吨柏油项目及年产6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当中,其柏油车间将于年底前开工投产;绵阳同益丝绢收购原玉龙丝厂闲置资产后,投资开办茧丝绢纺企业,现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并于今年春茧上市后投入试生产运行,该项目业主认真落实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要求,投资35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确保项目投产后生产运行达标排放,同时该企业项目的引进落实,填补了我县茧丝绸业绢纺加工空白,延伸了产业加工链条;利用盐亭丝绸集团公司破产后的闲置资产,同时引进了江苏常州伯超利汽车塑料制品公司和南充华美丝绸公司,现已顺利实现资产移交,现在正处于加紧建设当中,预计20__年6月前可实行投产,这2个项目将新增年产值近2亿元;香港罗福记和绵阳宝龙生物柴油项目在月圆工业集中区正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建成将使全县工业总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5.工业生产要素供应保障不断改善。
今年以来,全县海椒、蚕茧等加工原料企业收购入库情况良好;全成食品公司建立完善生猪收购网络,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截至10月末县信用联社、建设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向我县工业企业贷款净投放4950万元(其中:县信用联社净投放额2950万元,县商业银行企业净投放额1400万元,县建设银行净投放额1200万元),企业融资难状况有所缓解。同时,通过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以及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盐亭县电力体制改革成功移交国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7月1日起实行了四川电网工业目录电价,居民照明用电价格从11月起,合表用户下降到每度电0.5224元,分表用户实行阶梯电价,电力瓶颈制约基本打破。
二、找准关键问题,正视发展差距。
尽管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经济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并加以解决。
1.从县统计局提供的1-9月统计分析对比资料看,我县工业发展差距较大。
一是工业的主导地位不突出。从全县三次产业构成看:1—9月,全市第一产业占24.15%,第二产业占41.94%,第三产业占33.91%。盐亭第一产业占53.19
%,第二产业占21.17%,第三产业占25.64%。而三台第一产业为45.92%,梓潼第一产业为46.30%,盐亭第一产业比全市高29个百分点、比三台高7.27个百分点、比梓潼高6.9个百分点。尽管我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比三台高0.2个百分点、比梓潼高0.4个百分点,但由于总量大、比重大、增速低,对gdp的贡献不大,导致我县gdp1—3季度仅增长11.1%,与三台并列全市倒数第二;由于我县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增速较高的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仅为30.5%,而全市为68.2%、三台为42.30%、梓潼为70.4%。与此相反,增速受到控制的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的比重,盐亭是47.2%、绵阳是19.8%、三台是42.9%、梓潼为13.96%。
二是工业总量偏小,拉动作用有限。1—9月,我县规模工业总产值仅为5.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3%,但仅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472亿元的1.16%;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28.9%,但增速排全市9个县市区第6位,仅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35%。而规模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仅为6.44%。虽然纵向比有较高增速,但因总量太小对gdp的增长拉动作用不够明显。由于规模工业总量偏小,规模以下工业增速受到统计制度的限制(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4%,盐亭为11.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第2位),所以导致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7.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低于三台1.7个百分点、低于梓潼10.9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企业效益偏低,无法对工业的快速增长形成强力支撑。全县27户规模企业,1—9月实现利润仅为600万元、增长10.3%,而工业总产值的增速是45.3%,低于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35个百分点、低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8.6个百分点,工业增速和效益很不相称。其中:利润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仅有4户、总额为545.4万元,利润在50—100万元的工业企业仅有2户、总额为179.3万元,利润在10—50万元的工业企业仅有12户、总额为250.3万元,利润在5—10万元的工业企业仅有2户、总额为15.6万元,利润5万以下的工业企业仅有3户、总额为11万元。亏损企业有3户、亏损总额为401.8万元,其中:绿神公司亏损334万元,显兴实业亏损31.9万元,奇昌制衣亏损35.9万元。省、市统计部门在评估工业增加值时,利润、税收、折旧、劳动报酬四项指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省统计局领导来绵阳调研时强调,绵阳市工业企业的效益普遍偏低,无法支撑工业的高速增长,如果年底这些企业效益指标上不来,而产值又比较大,省上可能会采取措施把这部分企业请出规模企业行列。同时,明年将采用收入法计算增加值,效益指标至关重要,今年效益指标拿不起来,既要影响今年任务的完成,又要影响明年增加值率的确定。
2.加快工业发展的领导氛围已经形成,但部门和乡镇相应的跟进措施尚需加强。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立足我县实际,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制定了工业“1155”工程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制度,及时调整建立了县工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企业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企业发展。但是,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中,“顶门杠”、“中梗阻”现象还比较突出,从而形成企业办事难、办事成本高等问题;就企业周边环境情况看,由于一些地方局部利益和狭隘落后观念的存在,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招商引资项目进场难、推进慢,影响建设施工进度,损害了盐亭对外招商引资环境形象。
3.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相当脆弱。
现有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处于资源就地加工转化的初级阶段,还缺乏在更广的空间、更大的市场去获取生产要素的能力,资源集聚的规模水平低,工业生产原料指向性强,呈现农业季节性特征,影响了加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比如全县蚕茧产量仅能供丝绸企业满负荷生产不到半年,县产油菜籽总量仅够企业加工3—5个月,猪、牛、羊、鹅、鸭等宰杀加工企业开工也明显不足,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快速扩张式发展。
4.企业间发展极不平衡。
部分企业还处于艰难的整合调试期;相当部分企业还缺乏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三、增添措施,提速增效,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根据市上下达给我县的工业经济目标和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的计划安排,工业必须提速增效,大幅度提升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须在8亿元以上、后2个月须完成1.87亿元。为此,各工业企业要根据县中小企业局分解下达给各企业后2个月的工业总产值目标任务,积极想办法加紧生产;进度快的企业要力争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进度慢的企业必须奋起直追,充分利用好今年最后54天时间,加大生产和销售力度,坚决不拖全县工业的后腿。近阶段工作安排:
(一)努力确保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在后54天满负荷生产,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强化督查,逗硬考核,进一步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工作制度,强化部门服务职能,指导企业要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帮助企业协调资金、原料、能源、市场等生产要素,全方位地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和正常运转,为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2、继续抓好企业技改扩能和技术创新,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造血功能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国栋食品、弥江酒业等14家企业今年技改投资额达到1.66亿元,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力争将龙昌林产、弥江酒业、国栋食品、嫘祖米业、宏鑫粮油等企业项目列为20__年省级、市级重点技改项目,争取上级各种专项资金的支持。
3、严格控制部门对企业的检查。要切实贯彻落实《四川省控制对企业检查的规定》,凡年初未申报检查计划的,部门不得自行到企业检查;不得擅自增加项目;确需新增检查项目的,须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后统筹安排。
4、县中小企业局要积极配合各联系企业的县级领导和部门,密切关注各企业季度、月份任务目标,特别是当月当季的完成情况,确保各企业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和年度目标的圆满完成。
5、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创建工作。
二)在重点抓好规模以下企业发展上有新突破。
1、大力发展规模以下企业,培育新生力量,积极利用中小企业中规模以下企业占市场份额总量大、增速高的特点,抓好小企业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茁壮成长”的良好局面。
2、培养全民创业意识,要在全社会大力营“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氛围,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兴办民营企业。
3、增强各乡镇培育发展小企业的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各乡镇要重视乡镇工业的发展,重视小企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有利有限资源,大力发展适合当地资源科学利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云溪、两河、富驿、玉龙等工业发展重点 镇要尽快拿出乡镇工业5年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力求有新的突破。
(三)重点抓好项目包装、储备、申报、实施工作,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要把项目作为工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项目工作的要求,确保项目的实施。
1、竣工投产一批。继续抓好国栋食品的矿泉水和玉米片生产线、奇昌制衣的服装生产线达能,实现设计生产能力;协调好弥江酒业、同益丝绢等企业项目的试生产运行,确保项目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2、加快建设一批。抓好龙昌林产、佰超利汽配、华美丝绸、凤灵丝纺、鑫淼科贸厂房改造、织布厂剑杆织机辅助配套车间、绵阳市嫘祖酿造食品有限公司扩能改建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投产、早见效。
3、争取开工一批。抓好香港罗福记食品加工、宝龙生物柴油等项目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开工前有关具体问题,争取早日实现开工建设。
4、包装储备一批。做好国栋集团在绵投资项目的引进协调工作,为盐亭工业在科技城打开窗口。
(四)培育20__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根据中小企业局和统计局的初步摸底调查,现已列出宏鑫粮油、同益丝绢、龙昌林产、佰超利汽配、华美丝绸、鑫淼科贸、盛丰化工、东方床垫、水金制品(两河)、真金酿造(黄甸)、浩天酿造(五龙)、凤灵丝纺(麻秧)、嫘祖酿造(富驿)等17户企业作为20__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培育,要根据各企业需解决的问题,一企一策地落实解决,确保20__年新增规模企业6户,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达到11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4亿元,入库税金达到2500万元,为实现我县工业“1155”工程计划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