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敬业与乐业课件

敬业与乐业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敬业与乐业课件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第1篇

一、轻松学习,让课堂格外生动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刘小云老师上的一节识字课,开课新颖,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整节课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氛围。整个教学她紧紧抓住利用两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喜欢识字、有识字的愿望,进而快乐、轻松地识字。例如在教学特殊偏旁“鸟”时,刘老师运用课件生动地展示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学生一看屏幕上飞来一只小鸟,就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说:“一只小鸟。”于是刘老师随机出示一个“鸟”字,并告诉学生古代的“鸟”字可不是这样写的。于是在图和字中间展示“鸟”的古文字。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动漫图示中,这样,“鸟”字就牢牢记入了学生的脑海里。又如刘老师在教学“难”字时,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听了故事后,学生对“难”字的记忆恐怕是长久不会遗忘了。更为重要的是这给学生一个启示:那就是“编故事”也是一种非常轻松的识字方法,学生很快学会了这种方法。可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让学生自主识字,也是一种轻松识字的方法。总之,刘老师的这节识字课给我今后的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让我受益匪浅。

二、激情表达,让课堂更有魅力

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准确生动而富有激情地表达绝对可以增加老师的课堂魅力。我听了五(2)班易成凤老师的一堂课,她讲的是《圆明园的毁灭》,刚进教室我就被她标准而流畅的普通话吸引了,接着她富有激情地范读课文让人赏心悦耳。在讲授的过程中,她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反复地朗读中学生们终于体会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这时她抓住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祖国,说自己感受到的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在这富有激情的课堂上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为易成凤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敬业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课文中侵略者的野蛮行径而无比仇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少进行这样的锻炼,参加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才发现自己和别人存在着差距。今后只有经常向优秀老师学习,与他们多交流讨论,并且坚持锤炼自己的基本功,用激情感染学生,才能增添课堂魅力。

三、课件展现,让课堂分外精彩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第2篇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合作性、参与性、综合性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了一扇新窗。

如何更好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注重情感熏陶

对于语文课文而言,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作为情感传达的载体而存在。这些美好的情感流淌在文字的语流中,消融在读者的思想里,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将语文实践有机穿插,既能学习语文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还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性体味文字的魅力。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要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使文章中深层蕴含的意蕴充分表露。如在教《敬业与乐业》时,我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与情感特征,进行了生动的模拟演讲:在阐述为什么要敬业时,语气真挚;在对同学们寄予希望时洋溢着激情;在讲述百丈禅师的例子时,则充满敬意。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练习演讲本篇课文,同时采取比赛的形式,让同学们充分展示,孩子们对这篇文章的深刻理解通过自己的声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毫无疑问,原有的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支离破碎的分析解读,在这种情感熏陶面前显得大为逊色了。学生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寄予的厚望,同时对演讲辞这种文体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把握。

此外,还可以借助对作者、写作背景的理解进行情感熏陶,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我就设计了《走近史铁生》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发动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全方位了解史铁生。包括他的生平、思想、家人、作品等,这些资料有文字,也有图片、音响视频资料,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精心制作了课件,选出了小组展示人,我专门拿出一节语文课进行了交流展示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回头重读课文,许多同学都流下了热泪。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经受了一次洗礼和升华,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展开了思索,学会了如何珍惜生命,直面挫折,我想这对孩子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这也是我们语文的魅力之所在!

二、发掘生活中的语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逐步培养和引导学生做生活中学语文的有心人。对于语文综合实践学习而言,整个社会生活就是学习的大环境。

生动的课堂气氛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所以教师要善用教学艺术,多用灵活巧妙的形式和教学手段,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产生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情感。开端良好的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一个精心设计的吸引人的小型导入活动,必然为学生阅读文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在上《绿色蝈蝈》前先拿来几只蝈蝈标本,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之后讲一下蝈蝈的外形特点,经过这一番实践后再学课文,阅读便显得有滋有味充满情趣了。又如上《云南的歌会》,我就先带学生到野外,爬山、游玩、纵情放歌,一方面使学生增强了生活实感,了解人物野外对歌时的情景和心情,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后的学习中领会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感情,提高自己的思考理解能力。

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越来越吸引孩子们,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高、人格的健康发展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形式要多样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求知欲特别旺盛,富有创新精神,喜欢自己参与到学习中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比如我在进行《走上辩论台》这一活动时,从选题、准备资料到辩论规则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在进行《献给母亲的歌》这一活动时,全班同学更是热情高涨,积极采访母亲、搜集母亲的故事和小时候照片,同学们每人都准备了送给母亲的礼物,有写给母亲的信、诗歌、自己的优秀作业等。在召开《妈妈,我永远爱你》的主题班会时,邀请了妈妈们一起参加,主题班会异彩纷呈:诗歌朗诵、主题演讲、照片展示、情景剧、互送礼物,一一上演。孩子们激动地涨红了脸,妈妈们流下了欣慰的泪水,这样的活动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还对他们进行了很好的感恩教育,融洽了亲子情感。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第3篇

一、情况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看出,13个班级中寄宿班之间、普通班之间的差距不大。(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册及部分下册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严格遵守教学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自觉运用于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为教学提供服务。充分利用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10.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小辩论,锻炼能力,提高兴趣、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五、教学进度周次 内容 备注1 沁园春 雪(2)

阅读名著《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背诵附录中的十首古诗。3 隆中对(3)、乐业与敬业(2) 4 5 作文(2)、故乡(3) 6 孤独之旅(1)、国庆放假 8 出师表(4)、词五首(1) 9 词五首(2)、综合性学习、作文(2)、期中复习 10 期中复习 11 期中复习、考试 1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2)、综合性学习、作文(2)、杨修之死(1) 14 智取生辰纲(2)、范进中举(2)、香菱学诗(1) 15 综合性学习、作文(2)、公输(2)、《孟子》二章(1) 17 综合性学习、作文(2)、曹刿论战(2) 18 邹忌讽齐王(2)、愚公移山(2) 19 《诗经》两首(2)、综合性学习、作文(2) 20 期末复习 21 期末复习 22 期末复习、考试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第4篇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似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

敬业与乐业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审美教育

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再次,必须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自己制作音乐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