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过渡金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氧化铜:是一种铜的黑色氧化物,略显两性,稍有吸湿性。相对分子质量为79.545,熔点1026℃。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酸、氯化铵及氰化钾溶液,氨溶液中缓慢溶解,能与强碱反应。氧化铜主要用于制人造丝、陶瓷、釉及搪瓷、电池、石油脱硫剂、杀虫剂,也供制氢、催化剂、绿色玻璃等用。
2、氧化铁:又称烧褐铁矿、烧赭土、铁丹、铁红、红粉、威尼斯红等,易溶于强酸,中强酸,外观为红棕色粉末。其红棕色粉末为一种低级颜料,工业上称氧化铁红,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可作为催化剂,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可用作炼铁原料。
3、二氧化钛:白色固体或粉末状的两性氧化物,分子量为79.83,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具有无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过渡金属元素 原子荧光 氢化物 增敏效应
氢化物发生法是原子荧光分析的重要内容,对金属检测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氢化物发生法已用于Fe,Cu、Zn、Sb、Pb、Bi、Cd、Ni等的检测,其中,关于Zn,Cu,Cd,Ni的原子荧光分析法的研究和报道较多,但对于增敏效应以及增敏机理的研究报道还比较缺乏。本文以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分析了络合剂、介质酸度、表面活性剂以及金属离子对Zn,Cu,Cd,Ni的原子荧光信号的影响及增敏机理。
一、实验部分
1.实验仪器
1.1双道无散射原子荧光仪;
1.2编码空心阴极灯;
1.3屏蔽式的石英原子化炉;
1.4石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并配有石墨炉以及氘灯背景校正器;
1.5氢化物发生器。
2.实验试剂
2.1标准储备液
2.1.1Zn标准储备液:5.0mg/L,介质为1%的HNO3;
2.1.2Cd标准储备液:1.0mg/L,介质为1%的HNO3;
2.1.3Cu标准储备液:1000.0ug/mL,介质为10%的HCl;
2.1.4Ni标准储备液:1000.0ug/mL,介质为5%的HNO3。
标准工作溶液应由标准储备液按照相应的比例逐级进行稀释配置。
2.2KBH4溶液(20.0g/L)
称取一定量的KBH4粉末,将其溶解于浓度为5 g/L的NaOH溶液中,并临时存放在聚乙烯塑料瓶中,应及时使用,且应现配现用。
2.3 8-羟基喹啉及邻菲咯啉溶液
分别取适量的8-羟基喹啉及邻菲咯啉溶解到弱酸性水溶液中,溶解较缓慢时可轻微加热促进溶解。
2.4 CTAB、Triton X-100、SLS及SDBS溶液
分别取上述表面活性适量加入蒸馏水中,并轻微加热溶解。
3.实验方法
主要采用断续流动蒸汽发生系统在相关的工作参数以及蒸发条件下进行操作。断续流动氢化物的发生器中的两个蠕动的泵通道将KBH4溶液以及待测样品溶液泵入“Y”字形的反应管中,以氩气作为载气将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带入气液分离器中,液体被泵入废液瓶,而气体则被随氩气一起进入到石英原子化器中,仪器将自动记录信号的强度,以此作为考察介质酸度、表面活性剂、络合剂及金属离子等对Cd,Zn,Ni,Cu的原子荧光增敏效应的依据。
二、结果及讨论
1.介质酸度的影响
本实验比较了HCl、H2SO4以及HNO3三种无机酸对研究元素的氢化物的生成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无机酸对过度元素的氢化物的生成率的影响由强到弱分别为HCl>HNO3>H2SO4。且Zn及Cd的信号变化趋势随酸度范围的变化而变化,且在最优酸度范围内,其信号值最佳。
2.金属离子对信号的增敏效应
实验研究了Ni2+和Co2+在浓度为0.037mol/L的HCl介质条件对Cd及Zn的氢化物的生成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Ni2+和Co2+存在的情况下,Cd的信号强度分别提高了2倍和4倍,而Zn的信号强度分别提高了11倍和9倍。Ni2+和Co2+对Zn的信号强度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Co2+对Cd的信号强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在反应液中加入Ni2+或者Co2+溶液测量一段时间后,混合反应管的管壁上出现了黑色的沉淀物,分析判断这些黑色沉淀物可能是Co及Ni固体。
实验结果证明,过度金属离子Ni2+和Co2+对氢化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可提高氢化物的产率。
3.络合剂对信号的增敏效应
本实验分别对邻菲咯啉、8-羟基喹啉、硫脲、EDTA、抗坏血酸、DDTC、高铁试剂以及L-半胱氨酸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邻菲略啉、高铁试剂及8一羟基喹啉对Zn、Cu、Ni和Cd的氢化物产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邻菲咯啉以及8-羟基喹啉的作用最为显著;硫脲和DDTC的促进作用相对邻菲咯啉以及8-羟基喹啉的促进作用较弱;抗坏血酸只对Cd的氢化物生成具有促进作用,而其他的试剂对这四种过度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生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部分试剂甚至还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邻菲咯啉及8-羟基喹啉对Ni和Cu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且前者对Ni的增敏效果较后者强,实验测得采用邻菲咯啉可增强12倍,而8—羟基喹啉约能提高9倍。而8-羟基喹啉对Cu的增敏效果较邻菲咯啉强,前者约提高了5.3倍,而后者约提高4倍。
4.金属离子与络合剂对信号的协同增敏效应
Co2+和硫脲可以有效地提高过渡金属Cd的氢化物的生成速率。硫脲主要是通过对溶液物理性质的改变,并与Cd2+反应生成π配键配合物,从而改善Cd的氢化物的生成及传输速率,而Co2+可以促进络合催化剂的分解。
实验结果表明,当介质为0.37mol/Ld的HCl溶液时,邻菲咯啉或者8-羟基喹啉可以将Cd及Zn的信号强度增加3倍和7倍。此外,当存在1.0mg/L的Co2+时,邻菲咯啉或者8-羟基喹啉可以将Cd及Zn的信号强度增加7倍和10倍。
结果证明,邻菲咯啉或者8-羟基喹啉与C02+在协同作用下可对Cd及Zn的信号具有较强的协同增敏效应。且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邻菲咯啉与8-羟基喹啉间不存在协同增敏效应。
5.表面活性剂对信号的增感效应
本实验分析了CTAB、Triton及SLS和SDBS等表面活性剂对Zn,Cu,Cd,Ni四种过渡金属的氢化物的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CTAB对Cd和Zn的影响较显著,信号强度提高了6倍和3.5倍,而TritonX-100对信号影响相对较弱,分别使Ni及Cu的信号强度提高了5.5倍和11倍,CTAB作用使之提高看3.8倍和8倍。
结果证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及可以促进Zn,Cu,Cd,Ni四种过渡金属的氢化物的形成,对原子荧光信号具有增敏效应。
三、结论
1.一定的酸性介质条件有助于提供Zn,Cu,Cd,Ni四种过渡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产率;
2.部分金属离子如Co2+、Ni2+等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产率。
3.适量的络合剂对提高部分部分过渡金属元素,如Zn,Cu,Cd,Ni等的蒸气发生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部分金属离子与适量的络合剂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某些过度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生成效率。
5.表面活性剂对Cd、Ag及Zn等过渡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发生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可以有选择性地增加个反应物的溶解速率,从而有效地改善蒸发系统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常数,从而改善蒸汽系统的发生及传输等的物理条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蒸汽的选择性以及发生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汉文,锁然.过渡金属元素挥发性氢化物发生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存在形态[J].冶金分析,2009,29(3):10-15.
[2]闫凤林,王世东.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锡[J].吉林地质,2009,28(1):92-94.
[3]萧莲萍,陈义,王作华等.AFS-830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锡[J].
4月24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表决通过。该法首次明确规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很显然,这一法治禁令为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拧紧了阀门,回应了公众关于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安全的强烈期待。
滥用让人忧
草莓“有毒”的消息,再次引发消费者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焦虑。就在3月,有十余名山东消费者在吃了“黑美人”西瓜后,纷纷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众人被查出为有机磷中毒。经追查,消费者中毒原因正是农药残留超标。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对过去11年中农业部门处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进行梳理后发现,有六成发生在种植业,其中又有近七成是因农药使用不当引发。
对于全面禁用剧毒高毒农药,农业部认为目前尚不可行,其并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而且有些高毒农药降解快、残留低。所以建议禁用范围只局限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
其实,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国内各地早有类似的规定。《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提出,在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尽管如此,却挡不住剧毒农药喷洒蔬菜瓜果的脚步,剧毒高毒农药被随意买卖、滥用的现象屡屡发生。
执行力度须加大
从政策层面说,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禁用剧毒、高毒农药,早在农业部2002年公告中,就有明确规定。可政策执行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农药管理混乱。一些农药厂家以合法登记的农药名录,生产实质上的剧毒、重毒农药,在合法农药中偷加剧毒、高毒农药“隐形成分”。另一方面,我国农业至今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致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
在立法后,如何真正管好剧毒、重毒农药的使用,必须依赖监管。首先,从源头上严格管理农药。一方面,严控、严禁剧毒、高毒农药的生产。另一方面,建立农药销售台账制度,掌握剧毒、高毒农药的流向。其次,严控和提高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准入门槛,加大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检测,确保流入市民餐桌上的蔬菜瓜果是合格的。再者,应加大对农药超标食品生产者的打击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对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严惩不贷。
[关键词] 过度自信过度交易投资策略
一、引言
过度自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才能总是深信不疑,他们认为自己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总是能相对准确地判断一些不确定性的信息。特别是在证券市场中,这种过度自信心理更加明显。Mahajon(1992)将过度自信定义为一种过高估计一系列事件发生概率的行为。2003年唐伟敏、张戡和唐湘晋将过度自信定义为投资者固守他的信息处理方式,这是在投资者对市场信号的提取是不存在差异,即信息对称的背景下进行的定义。
二、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
1.难度与过度自信。研究表明人们面对的问题的难度越大,他们就越容易过度自信。在金融行业,专业性特别强,不确定性特别大,投资者面对的问题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在金融行业过度自信特别明显。
1992年,Griffin和Tversky认为当事件的可预见性比较差且证据不明确时,尤其是当决策或信息的反馈被滞后或阻断时,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会更加严重,专家投资者比起普通投资者来讲可能更倾向于过度自信,人们的自信程度随着任务难度变化而变化。对于非常容易的项目,表现出轻微的缺乏自信;对困难的项目,表现出一贯的过度自信;对不可能的项目,表现出特别显著的过度自信。证明了难度对过度自信的影响。
2.辨别力与过度自信。研究发现辨别力与过度自信有着密切关系,当辨别力低时,人们容易显出过度自信,当辨别力高的时候人们可能缺乏自信。这个观点也能帮助解释人们在预测他人比预测自己时更加过度自信。
1992年Grifffin和Tversky用抛硬币的实验证明了当考虑两个假设中的哪个为真时,自信程度应该依赖于数据符合一个假设而不是另一个假设的程度。当假设之间的辨别力低时,选择者显出过度自信,当假设之间的辨别力高时,选择者表现得非常地缺乏自信。证明了辨别力对过度自信的影响。
3.自我归因与过度自信。研究表明自我归因与过度自信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度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自我归因。
Odean和Bem的研究均表明,过度自信来源于人类强烈的自我归因情结,即投资者容易把成功归于自己,而把失败归于他人或客观条件。
4.性别与过度自信。研究表明性别与过度自信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过度自信。
2001年Barber和Terrance Odean研究表明,平均来讲,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表现出过分自信。
2009年庞建勇和王凯借鉴江晓东(2006)所做的实证研究,通过收集漳州一家证券营业部的账户交易数据及相应的性别属性对此做了一些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10个月的样本期中,只有1个月的男女月度换手率均值差异通不过5%的显著性检验,其他9个月的数据都表明男性投资者的月度换手率显著高于女性投资者,男性投资者比女性投资者更容易过度自信。
5.信息与过度自信。研究表明信息与过度自信有着密切的关系。
1982年Oskamp使用案例研究了信息与自信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信息收集达到某一点时,预测精确性就达到了最高限度,根本不会随着信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是随着获得信息的增加,对自己决策的信心会继续稳定上升。
6.后悔厌恶与过度自信。研究表明后悔厌恶与过度自信有着密切的关系。
2007年文凤华、黄德龙、兰秋军和杨晓光等分析论述了后悔厌恶和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们之所以有这种推卸责任的心理,与人们的后悔厌恶是相关的。人们不愿意承认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决策的失败,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觉得非常痛苦,因此为了避免痛苦,他们会倾向于将责任推卸给外界。在自我归因心理驱使下,投资者为自己决策失误找到了借口,而偶尔的投资成功却助长了过度自信。这样人们不仅不能通过不断的理性学习过程来修正自己的信念,而且随着成功投资次数的增加,投资者会变得更加过度自信。
三、过度自信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过度自信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度自信与较高风险的投资组合。1998年Odean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低估风险从而持有较高风险的投资组合。
2.过度自信与股价远离其基础价值。1998年在Daniel等人的研究中,那些对私有信号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对这些信号反应过度。当他们随时间更新他们的信心时,这种反应过度会在更正之前随时间变得更加严重。结果,就有长期的反应过度和股价纠正现象。
2001年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指出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对基础信息做出错误定价,从而造成股票市价远离其基础价值。
2002年JoseSeheinkman和WeiXiong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市场上存在的公开信息对泡沫的影响并不大。泡沫的大小关键取决于那些导致投资者产生信心差异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数量越多,市场上的泡沫也就越大。此外,如果假定那些非公开信息的白噪声与有关的基础变量具有同样的波动性,那么,由泡沫所导致的市场波动将是基本波动的八倍,而由泡沫所产生的市场价值也将远远大于资产的基本价值。这也是泡沫破灭会给市场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所在。
3.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Odean提出了收入效应假设。认为股票市场的当前交易量和股票市场过去的收益可能是高度相关的,由于收入的出现或提高会使投资者进一步高估自己的知识能力、运气或所拥有的信息,促使投资者进行交易活动,从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交易量。
4.过度自信与买入(卖出)过去获得赢利(获得损失)的投资组合。1998年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nhmanyam指出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对某些与股价变化更为相关的信息反应不足,因此,他们倾向于买入过去的赢者组合,卖出过去的输者组合。
5.过度自信与正反馈交易行为。2004年杨春鹏和吴冲锋通过建立含有过度自信、自我归因偏差心理的股票展期价值模型对过度自信、自我归因心理偏差与正反馈交易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根据投资者的展望价值最大化投资标准证明了投资者对价格变化信息的过度自信可以导致正反馈交易行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和自我归因心理可以诱发正反馈交易行为,而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行为可以加速投资者自我归因心理的产生。
6.过度自信与期望收益。2005年吴卫星和梁衡义通过模型对过度自信在一个多阶段金融市场中是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投资者要求的期望收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容易低估风险,从而在一段时期内会使得价格急剧上升,还有由于过度自信投资者的存在,他们实际上在一段时期内充当了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从而使得一段时期内即使对理性投资者来说,依然导致了风险的暂时降低,他们也会接受比较高的资产价格,要求相对比较低的期望收益。
7.过度自信与套利行为。2007年姜伟、杨春鹏和李莉莉通过建立基于过度自信心理的风险溢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建立了机遇亏损概率的套利风险模型和基于期望损失的套利风险模型,研究了套利的有限性和投资心理给套利者造成的套利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将会增加套利者的亏损概率和期望损失;新的信息为正,会进一步增加卖空套利者的亏损概率和期望损失,新的信息为负,会进一步增加买空套利者的套利风险,从而会更加限制套利者进行套利的意愿,并使得套利具有有限性。
四、启示
随着过度自信相关理论的完善以及过度自信作为变量“植入”到相关的金融分析模型中,过度自信对有关“异常”现象的解释将会显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但对于过度自信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基于过度自信的行为金融的进一步研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现实世界中进一步检验基于过度自信的相关理论,因为目前对过度自信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完善阶段,对过度自信的理论成果的检验还是比较缺乏的。二是进一步扩展基于过度自信的相关理论的应用范围,因为过度自信是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而不仅仅是投资者的普遍心理。三是建立完善的过度自信评价指标体系,因为目前国内过度自信的评价指标比较少,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唐伟敏张戡唐湘晋:投资者过度自信时的交易量[J].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6卷第3期,300~306.
[2]庞建勇王凯: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分析[J].时代金融,2009年第1期,22~23
[3]杨春鹏吴冲锋:过度自信与正反馈交易行为[J].管理评论,2005年第17卷第11期,19~26
关键词:现代性;中国艺术;审美;传统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7505
收稿日期:2012-03-28
项目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60056)资助
作者简介:芦甲川 (1974-),男,河南鹤壁人,硕士,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当代绘画实践与理论研究。
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是指中国艺术中具有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理念及精神指向所具有的时代倾向和价值属性,以及它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式。它既是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经济文化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在现代的艺术进程中焕发出的新的时代精神。从某中意义上讲,“现代性”是当代中国艺术所依存和立足的时代文化建构,是促进中国艺术发展创新的精神动力,是我国当代艺术发展观的价值核心,从整体来看,“现代性”也是中国当代整个艺术环境所体现的时代性、社会性和精神性。
“现代性”是一个文化概念,其实质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新兴艺术形式、艺术思想和具有自我开创性以及时代代表性的艺术精神。“现代性”一词被国人所接受是在“八五新潮美术”以后,故而人们多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西方现代派美术风格中去定位“现代性”在中国艺术中的延伸和发展,而没有去客观认识东方艺术中“现代性”的存在境域,从现实看,这是一个误区。
尽管“八五思潮”以前国内还很少有“现代性”这一说法,但中国传统艺术变革是按照中国文化的语境和方式进行的,虽有其理、其行但无其言。“新潮美术”以后,人们开始在“现代派”艺术中来认识“现代性”,这也并不违背中国艺术进程中前古大家在当时社会所开创的时代精神。上梳其宗,能纳入中国艺术史的诸家诸体莫不具有突显其时代艺术风范的“现代性”思想,这也是当前有关艺术“现代性”争鸣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艺术现实。
一、中国传统艺术进程中的“现代性”
中国传统艺术中“现代性”的建构,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依时代而变革的创新过程。以三国两晋南北朝始,中国的一些画家莫不是以开创性的姿态来融入时代的艺术创作,曹不兴“积墨为蝇,工细为绝”;“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的时代风范;以致“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人物特征;再其后的《论画》和《画品》问世,都是艺术家结合自身、把握时代、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建构。宋代以降,梁楷开启了减笔、写意人物画的先河;米芾、米友仁自题为“墨戏”的米氏山水;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著论;明代徐谓的写意花鸟;陈洪绶的装饰人物;曾鲸的“没骨”画法;董其昌的文人水墨,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求新、求变的“现代性”思想脉络。
“应当承认,中国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开始自强和走向现代化的”[1]。以后,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所突破,中国传统艺术的思想精神开始和西方艺术交汇,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开始转轨于世界艺术的“现代性”进程。随着油画艺术的引入,西方的绘画艺术开始在中国艺术的环境里建构自我的发展形态。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艺术的“现代性”脉络延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以黄宾虹、齐白石为代表的艺术家在传统的艺术价值中建构着自我的现代审美理想;二是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油画家学习西方的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倡导“以西兴中、中西融合”的现代审美规范,提升并促进了中国艺术面向世界艺术的“现代性”发展形态。这些都构成了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