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郭敬明经典语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3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4 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5 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6 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7 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8 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9 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 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10 每当我看天的时候 我就不喜欢再说话 每当我说话的时候 我却不敢再看天
11 我每天都在数着你的笑,可是你连笑的时候,都好寂寞。他们说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12 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3 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14 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15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
16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17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18 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
19 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20 有些事情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21 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 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一张脸 一张微笑着 忧伤着 凝望我的脸 我们微笑着说 我们 停留在 时光的 原处 其实 早已被洪流 无声地 卷走
22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23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24 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象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游荡到天光却还不肯回来
25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26 歌声形成的空间,任凭年华来去自由,所以依然保护着的人的容颜不曾改和一场庞大而没有落幕的恨.
27 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地走开,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很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
28 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过去.
29 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
30 我忘记了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了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着我的脸 那些刻在椅背后的爱情
会不会像水泥地上的花朵开出地老天荒的没有风的森林
31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32 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33 遗忘 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 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 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 就这样慢慢延伸 一点一点的错开来 也许 错开了的东西 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34 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35 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36 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 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 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 一滴一滴 流淌干净。
37 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我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观望,我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终究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
38 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39 总有一天都会面目全非,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40 风空空洞洞地吹过。一年又这么过去。而来年,还要这么过去。我不知道是安稳的背后隐藏着沮丧,还是沮丧里终归有安稳。只是我们,无法找到。
41 离去,让事情变得简单,人们变得善良,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重新开始。
42 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43 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1、大海啊,你全是水;骏马啊,你四条腿;爱情啊,是嘴对嘴;小蔡啊,你普通话还不如。
2、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的优异表现,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他有一个美好的设想,如果让夺得110米栏冠军的刘翔和夺得女子万米长跑冠军的邢惠娜结为夫妻,并且生下一个小孩儿,奥运会能不能为这个小孩儿增加一个竞赛项目——万米栏。
3、我说现在写诗的水平怎么越来越臭呢,感情写得好的全去当医生了。
4、我跟驴还真挺像的。先说第一点,我像驴一样喜欢嚷嚷,先是嚷嚷着教人家烧菜,又嚷嚷得让观众捧腹。再说第二点,我像驴一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推碾子拉磨,在电视台是个好主持,回到家里还是个好丈夫。即便偶有犯驴脾气的时候,也折腾不出多大名堂来,身边还有驯驴人看管着呢。
5、张艺谋和刘德华这两位大牌惺惺相惜,拍完十面埋伏以后,老谋子给刘德华一张照片,照片后面写了些夸刘德华的话,刘德华礼尚往来,也还了一张,写着:与您合作是我的幸福。不过据说后边还有一句:下次多给我点儿戏吧,别老拍风景了。
6、明星的影响力就是大,神雕侠侣剧组传出周迅有可能要演小龙女的消息以后,吸引了大量的男士也来应募演员,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是想来演杨过,( 郭敬明)他们都想演尹志平。
7、现在很多男人都很不像话,他们公开宣称“天 下无贼”,可是自己却偷偷地在外头“卧虎藏龙”,回到家以后经常遭遇老婆的“十面埋伏”,一旦被发现就成了“大事件”,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婆出去“环游地球80天”,自己在家里“自娱自乐”。
【摘要】自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互联网上蹿红后,各种各样的“恶搞”作品充斥网络空间,“恶搞”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的一种形式。“恶搞”者主要运用戏仿、反讽、变形、拼贴等手法来解构权威、彰显个性。从文化上看,我们可以将网络“恶搞”看作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它具有抵抗性、边缘性、娱乐性、颠覆性等特点。但是,在“娱乐至上”的时代,纯粹追逐娱乐的网络“恶搞”不利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恶搞”文化进行反思,把握好“恶搞”的度。
关键词 网络恶搞 亚文化 狂欢 反思
一、网络“恶搞”的概念界定
1、网络“恶搞”的来源及概念
“恶搞”一词来源于日语“KUSO”,本意为“可恶”、“糟糕”。“恶搞”首先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后经由香港传到内地。在网络运用中它逐渐被赋予搞笑、讽刺的涵义,并发展成青年亚文化的一种类型。指的是对原本严肃的主题加以解构,通常是将一些文字、视频、图片等进行剪辑、拼贴后再次,从而建构出喜剧或讽刺效果的娱乐文化。
2、网络“恶搞”的分类
(1)“恶搞”文字
以文字的方式来进行“恶搞”出现的较早,“恶搞”者常常将经典名著中的语句,电影、电视剧中的台词等进行改编,形成结构类似但意义内涵不同的作品。例如,随着《后宫甄嬛传》这部电视剧的大范围播出,“甄嬛体”在互联网上走红。
(2)“恶搞”图片
为了达到夸张、搞笑的效果,网友们通常使用图像处理工具,将原有图片进行调整,或者把几张图片拼凑、粘贴,“换脸”就是“恶搞”图片的典型手法。例如,2012年3 月即杜甫诞辰1300 周年之际,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恶搞”图片走红网络。杜甫“穿越”到现代,或抱着美女,或弹着吉他,此举在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
(3)“恶搞”音频
音频类网络“恶搞”是以声音为“恶搞”对象,改变原有歌词的内容或发音以方言的形式,重新录制后上传到互联网上的音频作品。例如,2006 年世界杯上黄健翔的比赛解说的音频,在两天之内被“恶搞”成多种版本:“邯郸方言激情版”、“唠女温柔版的演说”、“摇滚版”等。
(4)“恶搞”视频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民电脑技术的成熟,使得视频“恶搞”成为网络“恶搞”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它通常是利用熟悉或经典的影像文本作为母本,进行“再创造”。最早的“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对电影《无极》和《中国法治报道》节目进行“二次创作”的结果。
二、网络“恶搞”的亚文化狂欢
1、网络“恶搞”的亚文化属性
文化按照价值体系和文化势力的差异可分为亚文化和主文化。亚文化是由特定亚文化群体所奉行的一套生活方式、价值追求,他们将自己从主流文化中抽离出来,反抗主流文化①。它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群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直接作用或影响人们生存的社会心理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青年为主体的人们通过网络表达自我。网络“恶搞”采用拼贴、戏仿等手法解构权威、颠覆经典,以娱乐搞笑为宗旨,具有亚文化特征。“恶搞”体现了在网络时代青少年对话语权的追求,他们通过“无厘头”等方式对精英霸权和主导文化进行颠覆和抵抗,以拓展话语空间。因此,网络“恶搞”具有青年亚文化的属性。
2、“恶搞”文本的编码/解码分析
研究网络“恶搞”亚文化的符号特征,可以通过分析其修辞风格,体味能指与所指被任意地重新组合后,所反映出的对意义的消解和对主流价值观的不满和抵抗。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经过胡戈的二次创作,展现的是一个与电影大相径庭的故事。其风靡的原因在于胡戈以新颖、辛辣而又搞笑的方式,对中国电影形式华丽,内容无聊的现象进行了嘲讽。
根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胡戈借用陈凯歌电影中的符号元素,以影片中的身份及意义为蓝本,然后对符号进行边缘化解读,改变了电影中的符号意义,对原本具有严肃特性的新闻节目进行任意改编,体现出对主流话语权的解构与颠覆。
3、网络“恶搞”——仪式下的抵抗
在网络的舞台上,狂欢的主角是青年。他们渴望突破,寻找自由,建构一个相对自由的精神家园。面对自上而下的“文化统治”,当然有自下而上的反抗,但这种反抗并非直接的武力抗争,而是对大众媒介产品以及其所传达的意识形态进行的抵制。这里的抵制,按照德赛图的说法,就是“着眼于大众或者说‘弱者’在文化实践中,如何利用‘强者’或者利用强加给他们的限制,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行为和决断的自由空间”②。
谈到日常生活中的权力斗争,德赛图指出大众文化就像一场游击战,大众是小规模武装的游击队。为了打破父辈对青年一代精神上的钳制,他们选择了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与之对抗,即以一种游击的方式,偷换和改编诸如图片、电影片段等文化资源,再把这些材料以搞笑的方式拼贴到一起。同时,借用网络平台,利用匿名身份和网络技术,对主流价值观、传统文化以及成人世界中的规则与秩序进行解构。但这种抵抗只是仪式的,并非暴力性的武力攻击,只是将主流的东西进行解构和重组,以达到去精英化,去中心化的目的。
借助网络“恶搞”进行的抵抗对主流价值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冲击,但这种抵抗在本质上是外在的、仪式的。在《仪式的抵抗:战后英国青年亚文化》一书中,伯明翰学派运用“葛兰西的霸权概念,将一系列的青年亚文化风格诠释为象征性的抵抗形式”,在这里“仪式抵抗”有两层含义:一是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特别的专属的风格、符号、行为等与主流文化相抗衡,抵抗主流文化霸权;二是青年们的这种反抗行为并非现实的反抗,只是象征性的一种仪式。
三、对网络“恶搞”的反思与规制
1、网络“恶搞”受到商业利益的侵蚀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网络“恶搞”具有经济价值。但是,一些网站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违背了“恶搞”的初衷,其原有的反叛和个性消失,己经成为一种营销手段和生产方式。
现实运作中,“恶搞”者与商业网站联手,按照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生产“恶搞”文本。例如,2010 年“我爸是李刚”事件发生后,某网站为了博取受众的眼球,推出模仿“我爸是李刚”的造句比赛。可以看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网络“恶搞”不可避免地成为商业化的“恶搞”经济。
2、“恶搞”对主流价值的扭曲性颠覆为了迎合年轻人娱乐的需求,“恶搞”亚文化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了扭曲性的颠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知名作品被随意改写
“恶搞”者们在进行创作时,往往采用知名度高的中外著作,借助高知名度的母本作品进行颠覆性改写,以达到“一夜成名”的目的。例如,世界名画常常被当作“恶搞”的母本,蒙娜丽莎的脸可以被换成任意一张人脸以达到搞笑的目的。
(2)名人被戏弄调侃
受众的目光常常集中在社会名人的身上,因而把名人或明星当作“恶搞”的对象也能获取较高的关注度。例如作家韩寒与郭敬明,曾被网友制作出同性恋意态的《上海绝恋》虚拟电影海报,这一度在微博上引来了数以万计的转发。
(3)英雄人物与“红色经典”被粗俗化在“恶搞”的作品中,英雄人物的崇高意义被人们消解。例如,网络电影《雷锋的初恋女友》中,给雷锋贴上“姐弟恋”、“过劳死”的标签,而其助人为乐的精神则被消解。
3、对网络“恶搞”的规制
当网络“恶搞”发展到无度的情况下,就会僭越政治、经济和伦理的红线,成为一种文化肿瘤,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网民是网络“恶搞”的参与者,因此,在政府部门利用法律进行监管的同时,还需提高网民的自律能力。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网络“恶搞”监管制度法律、法规是一种由国家权威保证实施的,对网络“恶搞”最有力的规范措施。尽管目前有诸如《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的部门规章,但是,专门针对网络“恶搞”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恶搞”监管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依据。
网络的虚拟性为大众提供了狂欢的舞台,但受到“匿名性”的影响,“恶搞”行为常常超出了应有的限度。因此,网络“恶搞”应坚持适度原则。同时,要明确监管的主体,避免多头管理。鉴于网民的身份具有虚拟性,如若出现违法现象在取证等方面操作较为困难,因而笔者建议,在视频传播相关流程上可借鉴“微博实名制”,这样不仅便于进行监管,也能对“恶搞”制作者产生警示作用。
(2)强化网民与网站自律,加强主流文化引导
网络“恶搞”的出现与发展,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文化语境向多元价值理念发展的结果。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由是有限度的,网络“恶搞”也应该有底线。因此,网络“恶搞”的参与者要加强自律,自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道德素质,遵守法律、法规,改变被动接受的状况,主动对所接触的内容进行辨别与批判。网站不能以点击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同时也要避免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应提高自身的格调,避免为赚取利润而走向低俗、恶俗。
结语
“恶搞”文化是互联网时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没有把握好“恶搞”的度,张扬个性、颠覆传统价值、解构红色经典等对主流价值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主流文化也应当加强对“恶搞”文化的引导。主流文化可凭借自身的优势对“恶搞”文化中的庸俗、媚俗、低俗进行引导;同时,相关部门在引导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网络“恶搞”时,要注意迎合青少年网民心理,避免采用说教的方式,而应做好把关人,避免不良“恶搞”作品在网络上的泛滥;此外,还需要加大对主流文化的弘扬,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进行专业咨询来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帮助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恶搞”。
参考文献
①波林·玛丽·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4
②陆扬、:《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三联书店,2000:124
一、要了解文言文阅读选文与命题特点
第一,选材范围较广,选文内容丰富。选文大都体现“浅易”的特点,阅读难度有所降低。选文类型以史传文章为主,兼顾其他体裁。打破史传类散文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风格多样化的文言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各套试题的选材十分注重内容的可读性和思想的导向性,突出人物的思想品格和传统美德。以2013年为例,江苏卷的李丰为官不贪财,辽宁卷的王尧臣为人正直,天津卷的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接济他人,全国课标Ⅱ卷的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等,这些材料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第二,阅读量有所加大,篇幅略有增加。2011年17套试题选文的阅读材料平均687字,2012年18套试题选文平均749字,2013年18套试题选文平均746字。近三年篇幅最长的是2011年山东卷,选文节选自《管子》的“桓公问治民于管子”,912字;篇幅最短的是2012年湖南卷,选文为郑思肖的《自戒》,415字,另外,考查断句的第9小题材料另选,四个选项共计196字。
第三,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个别试题独具特色。三年来,大部分试题都是3至4个选择题再加一个翻译题,分值在19至22分之间;考查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信息筛选、理解分析、文言翻译等题型,在翻译之外,部分试题考查文言断句,定位为“赏析”的鉴赏分析题也在个别试卷中开始出现。部分省试题还涉及《论语》《孟子》等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查。
二、要扩大文言实词关注范围
文言实词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由于文言实词多为一词多义,因此必须根据特定语境,结合文意判断其意思;同时还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及“词类活用”等情况。答题时要将词语放到具体语境中,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根据词语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加以推断。
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的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敲。两者合一,则可迎刃而解。复习策略上,许多教师把力气花在早年《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上。通过对考卷分析,这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全国各套试题中覆盖率并不高。2013年18套试题中,文言实词一共考查了72个,在120个实词范围内的只有“疾、恨、谢、属、知、假、度、及、质、堪”10个;2012年文言实词的考查,考点在这个范围内的只有“度、就、举、鄙、善、易、假、胜、绝、卒、固、坐”12个;2011年文言实词的考查,考点在这个范围内的只有“归、顾、易、当、修、徐、病、劝、从”9个。考生如果只盯住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显然是不够用的。
三、要区别对待18个文言虚词
关于文言虚词的考查,《考试大纲》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将常见文言虚词界定为18个,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重点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
文言虚词考查的形式,主要是判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对常见文言的考查,由于教材版本的不同,部分试卷比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选句不再涉及教材内容,只选用考查文本的句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以”出现的频率最高,共计考查19次;其次是“而”13次,“之”12次,“为”11次,“其”9次,“于”7次;“乃、且、所、则”5次,“因”4次。2011年“乎、若、焉、也、与、者”6个虚词没有考查,2012年“何、乃、若、焉、也、因”6个虚词没有考查,2013年“乎、若、焉、与”4个虚词没有考查。据此统计,我们对18个常见文言虚词进一步分类,以便在复习指导中有所侧重:
常考一级文言虚词:以、而、之、为、其、于;
常考二级文言虚词:乃、且、所、则、因;
少考三级文言虚词:若、也、何、乎、者、与、焉。
文言虚词试题中,命题涉及课内语句比较意义和用法的,每年都覆盖了中学语文课本十几篇文章。选句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说》《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归去来兮辞》等篇目。2011年四川卷和湖南卷不约而同地选用《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其”作为考点。2012年天津卷和四川卷不约而同地选用《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一句,分别考查“其”和“而”的意义及用法。2013年安徽、湖南、山东卷不约而同地选用《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一句,并同时考查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
据此,我们提出文言虚词复习策略――回归课本:找基础、找规律、找方法。人教版必修教材中,这10篇课文的基础知识要抓牢夯实:《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游褒禅山记》《劝学》《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不仅文言虚词复习可以抓住这些课文,文言实词、句式和用法、断句和翻译的知识基础,也可以通过这些课文的复习,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四、要重视文言翻译考“点”覆盖面
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语法特点是综合体现的,一个文言语句,可能既有实词和虚词的特殊运用,又有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特殊用法,能够较好地综合检测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应该莫过于文言翻译题了。在文言文阅读考查客观题逐渐减少,主观题分值逐渐增加的环境下,对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考查,往往都是通过文言翻译来体现的。
近三年各套高考语文翻译题中,包含了多种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分析。举例如下: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2011年浙江卷,“监”通“鉴”,引申为“教训”。)
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2013年江西卷,“家”,名词作动词,“居住”。)
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2012年福建卷,“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所提供的材料,找准具体语境,仔细斟酌,强化得分“点”的意识,小心措辞,才能准确恰当地把句子翻译出来。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
五、要强化信息筛选和文意分析能力
筛选并提取信息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排除干扰因素,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根据阅读材料具体情况的不同,命题形式也可出现不同的变化。2013年全国大纲卷要求考生筛选“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2013年全国课标Ⅰ卷要求考生筛选“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2011年湖北卷要求考生筛选“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2013年江苏卷要求考生筛选“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2013年福建卷要求考生筛选“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分析题干的要求,这是筛选信息的前提和目标;然后逐一分析所给例句,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要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信息。命题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其他人物所做之事强拉到另一个人物的身上。考生稍有疏忽,就会失分。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也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深入的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归纳、分析还是概括,都是建立在读懂全文基础之上的。大多数试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设题方式基本稳定。
解答这类题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迅速找出文段中与选项相对应的原句并画线,仔细对照字句;二是关注硬伤,即人物事迹张冠李戴、时间顺序前后颠倒、原则性的翻译错误;三要关注软伤,如篡改文意、人物评价不当等。平时做练习,不要只关心错了什么,一定要分辨出错误的类型。
六、要关注部分试卷中的特色新题型
近三年的文言文阅读命题总体比较稳定,少数试题在命题和考查方式上也展露新意,值得关注。2011年湖南卷第8题:“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命题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文言文阅读主观题逐渐增加的趋势下,这种思路很有借鉴意义。2011年上海卷第25题:“本文(苏轼《稼说送张琥》)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试题将阅读材料与高中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要求考生分析两篇文章写作手法的相似之处,注意到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2013年文言文阅读命题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考查,主观题有明显的增加。北京卷第10题:“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准确解答本题,一要结合文本,审清要求;二要议析结合,自圆其说。四川卷第11题:“第一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命题一改往年传统,把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考查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要求考生简要概括传主金履祥的为学与为人,不仅考查了理解分析能力,也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
浙江卷连续三年将“对原文的理解分析”提升到“赏析”的层级,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语段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考查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二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三是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每年高考都有五六套试卷考查文言断句,或者对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断句,或者另选一个精短语段进行断句。湖南卷2012年第9题设题如下: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然而,初中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
教师把语文课当作阅读课,将课内的课文作为范例和引子,并积极的进行“诱导”阅读――对比拓展阅读。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帮孩子开启通往课外阅读的大门。
例如,讲到的《沁园春・雪》时,让孩子们了解的人生经历及其自信、豪迈、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文学、政治、军事上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引用其大量的诗句、名言,列举多篇著作,让学生深刻体会的人格魅力,引起孩子对的仰慕和崇敬之意,激发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我在讲《孔乙己》课文时,让学生阅读了《孔乙己离开酒店以后》,还让学生对比分析了《范进中举》,拓展学生的思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争相表达自己的见解,直到下课还争论不休。
长期的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好地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多读书,尽量丰富语文课堂语言,掌握教学艺术,上活语文课。
2.尊重学生阅读兴趣与推荐阅读书目相结合
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但是,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在阅读课上,学生都会拿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看。有名著,也有天下趣闻类的杂志,还有一些比较流行的穿越小说。我不会明确的告诉学生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但是我会积极引导,让他们发现在众多的书籍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最有价值的书籍。这样,既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实现了阅读指导的教学任务,学生都乐于接受。有时候还积极地让学生相互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在对比中受到启发。
例如:北师大于丹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她积极的人生态度,渊博的学识,温暖如春的话语,一时间引来众多人的崇拜和敬仰――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积极地向学生介绍于丹老师,介绍她《论语心得》,并积极推荐于丹作品,班级一时间出现了“于丹热”:谈论她的为人处世,探讨她的书籍……在这样的带动下,同学们也通过《百家讲坛》,走近了纪连海、易中天、余秋雨等老师。现在,余秋雨老师的《山居秋暝》《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千年一叹》,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已经读过。
阅读成了我班学生的最爱。
我向同学们推荐这样的书籍:
(1)课标要求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2)课文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或课文作者的作品。例如学习《孤独之旅》时我向同学们推荐课文作者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3)与课文体裁或主题相关的作品。例如:学习了戏剧,我向学生推荐贺敬之的《白毛女》,的《雷雨》等。
(4)流行作家的作品。例如:我在不同的时期向学生推荐过韩寒、郭敬明、罗琳、莫言等人的作品。
(5)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作家作品。如余秋雨、毕淑敏、莫言、等人的作品。
(6)学生们平时很少涉猎的作品。例如:有时给同学推荐司汤达的小说,拜伦的诗集等。
我向学生推荐书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趣味性与深刻性相结合
(3)时尚和经典相结合
(4)中外作家相结合
(5)阅读和影视相结合
3.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结合同学们的阅读,班级会定期开展以某一人物或某一作品为主题的讲演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活动,例如:学课文《杨修之死》同学们掀起读三国的热潮,及时开展“三国人物我评说”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孟子、老子、墨子的作品,结合原来学习的孔子的作品,开展“诸子百家讲坛”演讲会。同学们精彩的演讲和点评,勾起更多同学们阅读的渴望,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也是对学生阅读内容作了指导。
4.树立榜样,用榜样带动全体
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平平,但思想却非常成熟,作文语言功底更是班内很多同学无法企及的。在和学生的聊天中,发现了这个学生嗜好――读书。每次作文评讲课念他的范文时,我总是把他语言的灵活、幽默,构思的精巧,思想的深刻和他平时热爱阅读结合起来表扬,并且让他谈自己的读书经历,以此让学生明白:想要提高作文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我们班在他的影响下读课外书的同学渐渐地多了起来,并且,作文由原来入班时只能挑出一两本范文,到后来一学期下来,能跳出来十多篇范文来。看到他们阅读的热情高涨,写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心里感到很欣慰。
另外,我经常还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的事例,以此激发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的热情。我向同学们介绍读《资治通鉴》的故事,欧阳修马上、厕上、床上――“三上”读书的故事……同学们听后受到了教育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也爱上了阅读。
二、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方法和科学安排阅读时间
很多同学甚至语文教师会抱怨,课业作业那么多,哪有什么时间去课外阅读。最初我也有这个困惑,课标要求的十大名著要看完都不可能,更不用说看各类书籍了。后来我发现只要有科学方法,并巧妙安排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实现课外阅读的要求。
1.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不同的阅读书籍,不同的阅读方法
书籍繁多,即便是推荐书目,让学生有效阅读也得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指导就必不可少。
初中课本上介绍了很多种阅读方法,都只是作为课后自读内容,老师一定要归纳总结,对学生进行案例式指导,让学生懂得何种书籍需要精读,何种书籍需要快读。还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测试,在短时间内让大部分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为以后大量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找准阅读突破口
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体例安排,这就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尽快抓住阅读核心。例如《西游记》小说的阅读就要告诉同学们要从回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对主要人物事件的点评等方面去阅读。阅读诗歌要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内容、作者表达的情感、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节奏等方面阅读,还要告诉同学们抓住诗歌的关键词、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等。读不同的体裁文章或书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体裁的文章或书籍,学生自己就能把握阅读的角度了。
(3)不动笔墨不看书
必须掌握四种动笔墨的方式:摘抄式、批注式、心得式、索引式。
摘抄式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原始内容以备后用。我要求学生必须有摘抄记录,在早读的时候背诵一些优美诗词和语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写作水平。
批注式主要是对自己的书籍或者剪辑收集到的资料做批注,以备自己查阅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相关内容。
心得式是一种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的一种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可以从文章赏析角度,也可以从内心感悟角度,这样不但是学生对阅读有更深的认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索引式是快速做阅读笔记的方式。这类一般适用于较长的阅读材料。如果还做摘抄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时,就可以对阅读材料做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概述出来,在自己需要此类材料的时候能够及时查阅。
对此,我要求学生必须有阅读笔记本。我也会及时检查,学生使用哪种方式我都会及时予以肯定,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
2.巧妙安排阅读时间
阅读课和假期是学生阅读时间。科学安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这么安排的:
阅读课,提前定下阅读主题,让学生提前准备阅读书籍。因为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阅读收效较大的时间。阅读主题我常常安排阅读与课内学习有关联的阅读内容,或者是学过课文的拓展,或者是新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这样既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课文,也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阅读能力,实现了课业学习和课外阅读双丰收。
例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小说单元,我会以名著中的人物为阅读主题,既实现了名著阅读,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再如,我们学习九年级下册现代诗歌的之前的周末,安排学生阅读有关舒婷的生平介绍并阅读《致橡树》等诗歌,阅读有关戴望舒的生平并阅读《雨巷》等诗歌,阅读了解朦胧诗和象征诗歌的特点等。待讲到这些诗歌的时候,由于同学们在周末都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积极性特别高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相当的到位。
我们一年内有很多假期,有周末、五一小长假,还有寒暑假。利用小长假读200页以内的书或根据需要推荐名著的某些章节。寒暑两个假期,给学生们布置课本上推荐的名著,
例如九年级上学期课文有选自《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根据需要,我们分章节读《水浒传》的前20回,要了解的重要的人物基本都在阅读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智取生辰纲》,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解读,对人物性格有全面的分析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