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医学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天走进了科室,强烈的感觉到了手足无措,每个医生都在紧张的完成手中的工作。交班时,院长说了句话:不管是医生,实习生,见习生,所有的人都要穿着白大褂,意味着在所有病人面前你们就是个医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尤其是实习生更不可以放松警惕,要尽职尽责。我怀着有责任心的决定开始了。
每天,提早半个小时到医院。1.将管床病历整理出来;2.参加交班工作,认真听是否有特殊病号,如果有,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去学习一下;3.跟着老师去查房,询问病人是否出现不适,有那些不舒服,不舒服时服用过了什么药,现在的感觉如何;老师经常会提问,所以在此之前要对自己管床病人的病情很了解,不会的要很快的查阅课本,对着病人重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住老师所要开的医嘱。查完房后帮忙将病程记录写好,医嘱开好,化验单开好,请老师核对签字后交予护士办理。4.记住要出院的病号,协助办理出院小结,填写各项出院事宜,在第二天准时办理出院。5.每天要跟着老师收病人,学习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描记心电图。
在内儿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总结有: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颈椎病,类风湿,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肺部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低血钾病,脂肪肝,新生儿窒息,小儿支气管肺炎、肺炎、消化不良性腹泻伴脱水、急性扁桃体炎、哮喘、腮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川崎病等疾病。
从上述临床常见疾病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当前疾病存在以下特点。一、老年性疾病常见,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的趋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种内科疾病。二、多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偏于肥甘厚腻,生活习惯与起居规律异常,“富贵病”,“三高征”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三、病因多为外感,饮食,情志与体虚。四、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诊疗费用偏昂贵,因此病情多迁延加重。小儿性疾病起病急,发展、转变快,由于家长医学知识的缺乏,导致久治不愈和后遗症多。
由此观之,关注老年人、小儿及老年性小儿性疾病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提倡体育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建设,能促进疾病早期诊断,早日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
1.1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学生人数骤增,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学生生活习俗、学习习惯、文化背景上都有差异,致使学生管理有相当大的难度,管理工作量成倍增长,但管理人员却未随之成比例增加。在高校规模急剧膨胀导致其它方面相对滞后、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引入研究生参与日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扩招”后工作量骤增、工作人员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_¨。
1.2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目前研究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缺乏吃苦耐劳研究生教育•精神,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致使他们在走上社会之时常常显得知识面较狭窄,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也不够成熟。在当代国内研究型大学教育中实行通识教育圆,以培养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广博专业知识的全面人才。通过“助管”工作的实践,研究生在文化素养、人格健全等方面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促使他们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融为一体,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1.3拓宽师生沟通渠道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就业难度Ft益增大,当今研究生特别是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各不相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呈现高度分散的特点,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实现对研究生个体的详细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研究生兼任“助管”工作后,学校就多了一个了解研究生的渠道,可以随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早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及必要的心理干预,促进医学研究生的健康成长。
1.4加强对研究生资助的需要医学专业学制较长,教学成本较高,医学课程内容多,学生任务重,而医学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所有研究生都要交纳学费,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学生如果不能采取有效途径及时缓解,势必影响学业与生活。高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助管”岗位,可以使研究生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这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研究生来说是一条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学习效果的良好途径。
1.5顺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以及各种医疗保险的出现,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给医生用药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要想做一名合格医生,促使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医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医保制度。通过参与医院各行政科室的日常管理,医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各种医保程序,学习在医疗纠纷中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进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2医学研究生参与行政管理实习的实践某大学临床学院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模式和医疗卫生工作,自2007年起试行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结合教育大纲和各学科培养计划,对在校研究生实行行政实习制度,实习的处室包括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研处、研究生办公室、市场部、医疗部等六个主要职能部门。
2.1总体严格要求,具体自愿选择强调“行政事务管理实习”为硕士研究生能力培训的必修课程,2个学分。该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均需在党政办公室、科研处、医疗部、市场部、人事处、研究生办公室等六个行政科室中选择一个科室实习两周,业满方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核。具体实习科室的安排遵循自愿的原则,每位学生填报志愿表,由导师签字后交给研究生办公室教师保管。使学生对行政管理实习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在两周实习中真正学有所得。
2.2系统管理,严明纪律每位学生在行政实习结束后,均需上交一份《研究生行政事务管理实习考核表》,具体内容有本人基本信息、导师签字、本人实习自我评价和实习心得体会、实习科室负责教师对其工作表现进行的综合评价及签字。实习期间,岗位督察小组(成员为班干部4名)和研究生办公室随机查岗并做好查岗记录,请医院行政科室负责教师签字为证。
2.3针对性指导,奖惩分明每位学生在进入科室实习之前,均需参加培训指导,了解实习意义和实习目的,从而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训。同时提前到所去行政实习科室与上一轮实习学生进行岗位交接,了解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以便实习期间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习结束时,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并传承给下一轮实习学生,使行政实习过程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且表现优秀者,医院将给予津贴奖励,由岗位督察小组和研究生办公室根据其表现决定津贴金额。对于不认真参加实习的学生,将适当扣除津贴。按照上述实施细则,至2011年7月在该校附属教学医院及临床学院行政处室接受实习培训的研究生近700人
3医学研究生参与行政管理实习的实际效果
3.1职业道德、操守的培养医德、医风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医疗工作是以人为实践对象的工作,所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医疗工作要求每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在医院窗口部门的实习,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需要帮助的患者,充分感受到作为“弱势群体”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的痛楚,以及经济上蒙受的损失,看到一个个家庭可能随着家庭成员的病痛而分崩离析,这种情境会深深触及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并由此思考在今后的悬壶生涯中,如何加强学习各种相关的医疗法规政策,提升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为患者减轻不必要的痛苦,为饱受病痛折磨的他们带去慰藉。
3.2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的生源多数为应届本科毕业生,从校园到校园,阅历浅,交际圈局限于教师和同学,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医患关系,年轻医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处理不得当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该院在实习部门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不同层面、不同对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需要。在医疗部和市场部的实习,主要是与患者交流沟通,通过言行化解一般的医患矛盾,缓和医患关系,为患者排忧解难,树立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党政办公室和组织人事处面对的是医院中高层领导,因此要学会端正态度,准确定位,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积极而适当的帮助领导完成辅工作,这对于将来有可能从事医疗行政管理工作的学生不无裨益;研究生办公室是教学医院重要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学位与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并筹划、组织、实施研究生的各种教学、文化活动,因此,要做好领导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起到桥梁作用和协同作用,同时也锻炼了组织能力。
3.3一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而科研创新需要博闻强识,延伸思路、拓展思维,善于总结他人的研究成果,博采众家之长,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科研处的实习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首先,该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的最新研究成果都在此汇总、申报、审批,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各科室的研究动态;其次,依托科研处的信息资源,能够了解到世界上各个科研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成果。综合上述两大优势,学生能够及时、随时地获得各种科研信息,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本学科、交叉学科甚或跨专业学科领域摸索出研究方向,这对科研创新有着极大的帮助。
3.4社会人文知识的培养2O世纪70年代,恩格尔(GLEnge1)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1)。他指出“为了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型必须也考虑到病人,病人在其生活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这就要求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人的健康和疾病为研究对象的医学,是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科学属性的一门科学[31。在市场部和医疗部工作,接触到不仅是患者本人,还有他(她)的家人朋友,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生存质量、生活环境等,在一定的范围内,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引导学生能动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融人社会、服务社会。
3.5心理素质的培养时代的发展要求医学专业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大限度地服务人民的身心健康,遇到医疗纠纷时,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反应,顺利解决问题;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从事医学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在失败中进取[4j。行政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在医疗部和市场部遇到的各种医疗纠纷、冲突,学生由最初的震惊、恐慌到沉着、冷静的处理,考验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锻炼了意志品质,为今后的临床、科研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6个人形象气质的培养一个人的形象气质是内部修养,外在的行为谈吐,待人接物的方式等方面的总和。作为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形象气质,能够起到安抚患者,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印象,积极地配合治疗。同时,在研究生求职的过程中,其能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得体的穿着打扮、优雅睿智的谈吐、大方的行为举止获得面试考官的青睐。通过在行政部门的实习,学生能够更多地与领导、专家们共事,感受大家风范,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提升品位和修养。
【关键词】 临床技能
临床技能是通过实践而形成的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1]。随着现代医学对医学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大专),培养的是面向农村、社区基层的临床专业医务人员,临床技能的培养也同样非常重要。要保证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需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而临床技能考核是保证实验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
1 资料和方法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一系在2006年和2007年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实习之前进行了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考核包括了医学生应该掌握的临床技能的大部分内容。以往专业课的考核形式不能很好体现学生综合分析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近两年来采用多站式考核的方法,对在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综合能力的评价,让每个考生依据要求通过以下4个考站的测试:①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②基本技能操作;③体格检查;④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包括心电图、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等。最后给予一个综合评价。这种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
第一站的病史采集是给予学生一个简要病史,例如“女性,52岁,间歇性头晕、头痛10年,加重2年。”要求学生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诉,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纸上。第一站的病例分析是给予学生一份病史摘要,要求学生完成病历书写,具体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生育史、月经史、家族史、初步诊断、诊断依据。第二站基本技能操作包括内外科的各项基本技能操作,具体有手术区消毒;清洁伤口换药、拆线;外科肥皂洗手法;器械辨认;戴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外科打结;外科切开、缝合;人工呼吸(口对口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胸膜腔穿刺术;心电图操作。抽考1至2项。第三站体格检查包括测体温、脉搏、呼吸操作;测血压操作;肺和胸廓的体格检查;心脏的体格检查;腹部的体格检查;生理反射的检查;病理反射的检查;脑膜刺激征的检查;头颈部、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鼻窦的检查;扁桃体检查操作;甲状腺检查操作。抽考1至2项。第四考站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包括心电图、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考试方法采用多媒体,学生提出诊断或初步诊断,并回答主考官提出的相关问题。
统计2006年和2007年多站式考核的各站成绩,按优(90分及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5个等级统计各个等级学生人数及其构成比,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设P
转贴于
2 结果
两年考核的结果见表1。
由表1所见,在各个考核项目,2006年与2007年优秀等级、不及格等级的学生人数(除基本技能操作优秀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7.88、134.45、24.68、6.58、30.91、15.24、58.81、28.04、24.39,P均
3 讨论
通过对两年的考核成绩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2007年的考核成绩明显比2006年要有提高。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其一,2006年考核成绩不是很满意,教师首先提高了对临床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的认识,向学生宣传提高临床技能的重要性,对下一届学生尽早讲明各门临床专业课程不仅仅是理论考,以及《诊断学》、《外科学》的单列的实验实践成绩,还包括在下临床实习之前的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其二,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在有限的实验实践课时数内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包括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心肺腹电子模拟人、进口仿真模拟人Simman,特别是Simman模拟人,可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战演习。老师设计病例,模拟人逼真地模仿病人,学生进行诊断和处理病人,模拟人可以随着每一步学生处理的不同,有不同的病情发展,可以好转也可以恶化。教师对学生的处理和操作进行评价、纠正。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提高了综合临床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其三,教师根据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的考核内容、评价指标以及评分标准编写了考核指导材料,提前分发给学生。并且除了正规的实验实践课时,中午休息时间教师开放实验实训室,学生对照指导材料,自行练习,有问题随时找老师,虽然不做强行要求,但学生还是较为踊跃。
通过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实践的重视程度,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时的动手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习前的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还能帮助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可以尽快适应临床情况,也为学生毕业之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教师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了教师的医学教育理论与技能水平,提高了教师对实验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促进了教师的集体备课,从而保证实验实践教学的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通过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后,马上就进入临床实习阶段,2007年11月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每个实习单位进行了常规实习检查,通过各位检查教师的反馈,医院医师们普遍反应2005级学生的临床技能普遍提高了,能单独进行病史采集、规范书写住院病历,体格检查、换药、拆线、胸腔穿刺等操作手法正确、规范,能正确理解各种检查单据并能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
总之,通过研究分析,认为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改变了师生普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是提高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的重要措施,加强和完善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是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此项工作的开展时间才2年,再加上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考核内容、评价指标、评分标准还有待于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其中操作测量的标准化是关键。另外,与临床技能的多站式考核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 传染病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31-02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科成绩、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混合编成若干学习小组 (4~6人为一组),选出小组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通过组员间的探究和互助扶持,共同努力学会教师安排的内容,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形式。传染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属于内科的一部分,但它又有别于内科及其他学科。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及病后的免疫性等特点,尤其在农村易于传播流行。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经典传染病的发病明显减少,慢性传染病逐渐攻克,但新型传染病也不断涌现。中职卫校农村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毕业的学生大多成为农村卫生室及边远贫困地区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未来很有可能接触到新型的传染病病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最新的传染病进展。但目前,传染病学科教材较陈旧,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比较落后;病源不足,临床见习少,学生临床实践经验不够;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参加临床实践学习及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势必导致学生难以获取新知识。为此,笔者在中职卫校农村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教学中尝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
选取南宁市卫生学校2011级三年制农村医学专业2个班共94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3人,女生21人。这两个班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底子差。但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而且对临床专业课充满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兴趣较浓,求知欲也较强。
二、教学安排
南宁市卫生学校传染病学共84个学时,其中理论课68个学时,实践课14个学时,机动学时2个,理论课中总论部分以老师授课为主,各病原传染病大多数也主要由教师授课,但其中可选取个别系统疾病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互助互动完成(小组讨论);而实践课则是以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课和见习课为主(小组合作)。课前,班长按照优、中、差合理搭配进行分组,以保证各组的均衡性。每组5~6人,选出组长1名,负责组织该组成员的活动,再设1名记录员,负责与教师沟通,记录组员提出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各组员须协助组长完成任务分工。
三、实施过程
(一)理论课小组合作
1.病例准备:因为课时有限,每一次授课不可能都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根据教材所授内容,结合传染病学独特的特点及发生现状,选取一些临床典型和新型的传染病病例,病例要求涵盖前期总论部分的知识点、所授疾病的临床特点。这也为以后的实验或见习课做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大纲,学生学习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针对性地创设带有共性的问题。例如,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播过程和预防措施;符合本病种的临床特征有哪些;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如何得出正确的预防观点,等等,作为学习任务预先下达。教师在课前通过扫描或翻拍、网络下载、临床病人拍照等方式,取得部分病原体的形态、感染后的症状和体征、疾病的病理照片等,做成教学短片,于小组学习前导入本次课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3.小组讨论:各小组确立了学习任务后,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分工任命,以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组间巡视,及时引导和纠正。最后归纳总结,对各小组的讨论成绩进行评定。
(二)见习课小组合作
经过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已初步了解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传染病学作为一门临床科目,离不开临床实践,通过见习直接接触典型的临床病例,可以加深并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形象生动的临床实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课后时间到南宁市卫生学校附院传染病科采集病例,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或新型病种作为实例,在见习课前两天介绍给学生,把所见习的病种落实到组,让学生初步了解该病种,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文献,收集更全面的资料,进行整理,为见习课作充分的准备。见习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员进行分工合作,在教师指导下首先翻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入院治疗后的病程记录,再在科室老师介绍下走进病房,由学生对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作好笔记;回校后每个学生以自己见习病种为内容,完成一份较完整的病历,作为考核的成绩。
(三)成绩评定
见习课后,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成绩的评定,总成绩由理论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分(占40%)和上交的病历书写成绩(占60%)两部分组成,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分包括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与同学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完成自己的任务等内容,以小组内加分的形式计算,加分一次得一分,由小组长负责组员自评和互评;上交的病历由教师根据书写情况进行评分。
四、效果与评价
采用自制问卷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进行调查评价,共设计8个问题,见表1。共发放问卷94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100%。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表1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n(%)]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基础薄弱、有厌学情绪、学习信心不足的中职生在活跃、融洽、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思维和职业能力。
第一,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知识,这使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学困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小组合作学习将临床案例或讲授的系统疾病得出的问题、任务与学习相挂钩,学生确定了学习目标,并为之而想方设法解决。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问”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动脑、动口的学习机会,共同进步。
第二,提高学生对教学的体验及实践的感悟。不论是大班还是小班授课,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教师都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所以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学习中探索、发现和发展。比如,在讲到隔离与消毒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这些方法与医学中所讲述的消毒有哪些异同点,如何消毒才能达到杀菌目的,让学生亲自列出,然后在实习课亲自参观传染病科消毒设施及方法,通过对比学生也更进一步地掌握了隔离与消毒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从中知道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对于消毒生活中常可听到的词语,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这首先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通过生活例子与实习的对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体验及实践的感悟。
第三,培养学生组织与合作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各组组长根据同学情况安排任务,分工时充分考虑同学的水平和与病人交流的难易度,培养组织能力。为了实现小组共同目标,学习者必须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建立和谐愉快的合作环境,积极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支持、协作,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如接种了乙肝疫苗是否都能产生抗体,蚊虫叮咬是否能传播艾滋病等进行探讨。学生经过查找资料进行组内讨论、组间探讨交流,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最终找到满意的答案,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强学生对教材之外的知识的好奇与探索。
第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学生经过课堂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经临床见习,也初步认识了某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及不同疾病的鉴别,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为即将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基础,当遇到不同主诉,不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能对不同疾病进行分析判断,辩证地思维,从而认识到临床实际病例与教科书知识之差异,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判断能力,提高了职业能力。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也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均衡。表现为“强者”表现活跃,“弱者”消极被动,优秀生讲,学困生听。二是流于形式,不重实效。表现为教师下达任务,学生为应付老师而围坐在一起,没有明确的分工,看似课堂气氛热烈,七嘴八舌地讨论,却解决不了问题,无实效性。三是未解决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但在合作学习之前学生未能充分独立思考就直接参与小组探究,这样就很难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不能给学困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染病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相互之间团结合作沟通交流,完善了自身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贾战生.染病学临床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
[2]牛丽红,南克勤,王增田,等.解读 PBL中的师生角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
【关键词】顶岗实习生;教学实践智慧;生成
近年,随着对教师专业水平的关注,教学实践智慧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践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这一点对于即将正式上岗的实习生而言,同样如此。但师范教育体制中传统的教育实习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顶岗实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打破传统,为师范生培养教学实践智慧提供了契机。
一、顶岗实习: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智慧的契机
(1)顶岗实习的内涵。《高级汉语词典》“顶”有“支撑、承担”、“代替”之意,“岗”即“岗位、哨位”。对应“顶岗”一词,就有两层含义“担当起本职工作”和“替别人当班工作”。显而易见,顶岗实习就是“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实习”或“替别人当班工作来实习”。目前,顶岗实习用于师范教育领域,是指学生经过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后,到农村中小学(或条件相对较差的城市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的锻炼,考核鉴定合格后计入学分,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2)顶岗实习对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智慧的价值。智慧来源于实践,实践智慧“不同于理论知识或技术知识那样将某些普遍的、固定的原理、规则运用于对象,而是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来完成自己、实现自己。”教学实践智慧同样如此。新的教育实习模式——顶岗实习为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智慧提供了基础和平台。我们知道,师范专业如同医学专业一样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医学专业依靠临床实习保证其实践性与操作性,师范教育必须依靠教育实习来保证实践性和操作性。但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体制中的教育实习根本得不到保障,不仅经费捉襟见肘,时间更是难以保证。实习时间大约8周(其中校内强化训练占3周),且大多安排在毕业前夕,备受学生寻求职的冲击。实习生如同实习学校的匆匆过客,刚刚熟悉校园环境却即将步履匆忙地离开,刚刚进入教学状态实习又将戛然而止。在短短的五周里,实习生尚未能确认自己的教师身份,更无法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实践智慧。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不仅实习时间有一个完整的学期,学生完全参与实习基地的各项工作,包括开学、日常教学与管理、期末复习和考试等。更重要的是,“顶岗”这一概念赋予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任务一旦分配,顶岗实习生将顶替原任教师开展工作,在他们享有更多工作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他们的肩上责任和担子更重。为了履行好自己的工作,实习生们积极加强自主学习与思考、请教指导老师、与队友相互学习探究等多种形式应对他所面对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经验不断累积,智慧不断地生成,个体的个性化教学实践智慧也随之产生。
二、顶岗实习生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策略
与集中实习相比,顶岗实习具有实习时间长、实习范围宽、实习深度深、实习学生责任心强等优势。因此在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可以通过继承与超越指导老师经验、记录专业实践案例、开展合作探究专业活动以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自身教学实践智慧。
1.继承与超越指导老师的经验。教师是一个贮存着大量缄默知识的专业人员。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总是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方式实践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方法、模式),并在不同层次、不同问题情境中运用“教学经验”。实践形态的教学经验通常是理解、领悟,是情境性和个性化的,常常具有不能言传的特点,具有缄默知识(教学实践智慧)的特征。根据波兰尼的观点,缄默知识作为一种不能言说的知识只能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进行传递,通过实践中新手对导师的自然观察与服从而进行。因此,一名顶岗实习生要想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不仅要学习已经形式化、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领悟指导老师的教学心得和各种尚未“形式化”的隐性知识和才能。对顶岗实习生而言,学习借鉴已有的教学经验,初登讲台时就有了进行教学的“常规性武器”,这样能很快熟悉教学,少走弯路,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教学质量也能得到必要的保障。因此,已有教学经验成为实习生们专业成长的“拐杖”。如何获得已有教学经验?这一过程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第一,指导教师的同期指导,稳定的师徒传、带。顶岗实习中每位实习生都将安排一位甚至几位老师实施教学及班级管理的指导。实习生与指导老师每天同上班、同教学、一起管理班级。在这一过程中,实习生主动观察与学习老师的行为,老师的悉心指导并为实习生示范,教学经验在师徒间流淌开来。第二,校内、校际间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经常观察他人的课堂教学并进行研讨,也是形成教学实践智慧的重要渠道。顶岗实习中校内的每堂课都可向实习生开放,每位老师都乐意为实习生解答疑难。不仅如此,由于同地区有几所学校同为顶岗实习基地,校与校之间的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等优质教学资源成为几所学校实习生共同观摩的对象。在观摩的基础上,组织实习生单独或与实习基地的老师们一起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审视,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实现让实习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目的。
2.记录专业实践案例。我们知道,教师与医生的职业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医学实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实践惯例——病历记录。病历记录是医生记录自身专业实践的过程,为医生的反思和探究提供了资料,是一种有效促进反思和探究的重要方式。但教师就如同犯了个人或集体的“失语症”,在规划自身教学的同时,都很少对已进行的专业活动进行记录。没有对实践的记录和记忆系统,教师也就失去了对自己实践进行反思探究的重要工具,因此,专业实践案例的记录,如教学日志、班级管理日志,应当成为教师专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一要求向在职教师提出,可能会遭遇很大的阻碍,原因之一是大多教师已经形成无记录的习惯,缺乏记录的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教师的案例记录意识,要求打破这种惯习并非易事。但是作为初入教学岗位并同时作为学生身份的顶岗实习生而言,他们有着极高的教学热情,对教学实践既迷惘又向往,加之有带队老师的组织和指导,对记录实践案例的要求往往能从一开始坚持下来,久而久之形成惯例。虽然一开始记录有些稚嫩,但经过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他们能越做越好。这些记录不仅成为学生实习的留念,更是成为实习生反思探究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教学实践案例的记录既是某一实践案例的记录,也是一种对教师自己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写作的过程是实习生记录和澄清自己思路的过程;写作过程中激发了实习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引发实习生的深思,从而实现在反思中分析、认识、改变自己,最终超越自己。因此,专业实践案例记录的过程和记录后的反思、探究过程也就成为实习生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过程。
3.开展合作探究式的专业活动。教学实践智慧虽然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但它的生成并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探究是教师生成和发展实践智慧的重要策略和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教师中存在着一种典型的个人主义倾向,以学科划分的教学常被看成是一种个体的活动形式,教师常将自己的教学行动看作是一种隐私,拒斥他人的窥探,因为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问题。问题的暴露往往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因此,教师既也不愿他人来窥探,也不愿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这种保守的个人主义使教师间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缺乏真正的合作与探究。
作为对教学工作极其热情的顶岗实习生,他们有着学生的身份,他们不惧怕暴露自己的问题,他们正热忱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加之有“顶岗”的任务压头,实习队队员间的合作愿意变得十分迫切。这种合作不仅表现在同学科之间进行,也表现在同年级,还表现在跨年级、跨学科(如实习生对小学教材系统不熟悉,相邻年级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中;不仅与队友之间的合作,还有与指导老师、带队老师的切磋、探究。在合作与探究中,彼此的思想相互激发、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智慧。在与他人合作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实习生形成教学实践智慧的形式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有:集体备课、小团体教学诊断(如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相互听课、评课,开展专题研讨)、主题式研讨活动。
4.实施教育叙事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也提出,教师应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往往不是理论研究,而是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入手,通过不断地反思、研究,从而解决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实施研究的重要表现形式。叙事,就是讲叙故事;教育叙事,就是讲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反思,挖掘故事中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实际上,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把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理念引入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经验之中,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这种研究易于被老师掌握,也符合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作为顶岗实习生而言,他们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刚进入教学实践领域,肯定有很多的困惑,如果能把困惑的发生、发展、解决过程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将是更彻底的反思、自我学习的过程。在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实习生个体会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会促动对个体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而更好地激发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智慧。在实践领域,实习生也会碰到很多有意义的关键事件,如果能原汁原味地呈现事件发生的过程,包括当事人的所为、所言、所想、所感,就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境,自然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准备。另外,由于叙事研究的叙事性,读叙事研究的成果如同读故事一样有趣,同伴在分享教育叙事过程中,能感受、体验到当时情境下教育教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心世界受到强烈的冲击与共鸣,从而使个体的智慧播种到群体的心中,激起群体智慧的涟漪。
参 考 文 献
[1]姜勇等.论教师的专业影响力:知识、场域与实践智慧[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2]王少非等.教师专业发展:来自医学专业实践的其实[J].教师教育研究.2006(2)